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 28卷 1期

刊出日期 2020-01-15

主编寄语
吴尚纯

2020 Vol. 28 (1): 4- [摘要]( 334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编写吴尚纯顾向应刘欣燕杨清黄丽丽执笔

2020 Vol. 28 (1): 5- [摘要]( 517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基础研究
暴国1张长勇1饶永2徐祥波1陈西华1郑玉峰3贺斌1

目的:研究新型超细晶铜材料与普通铜材料植入大鼠子宫腔的Cu2+释放以及对子宫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普通铜材料(对照组)和新型超细晶铜材料(实验组)铜丝,分别植入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左侧子宫,右侧未植入子宫为自身对照。分别在12h、1d、3d、7d、15d和30d处死大鼠,收集外周血清、宫腔灌洗液、子宫和肝脏组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样本中Cu2+的含量,并对子宫组织行常规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宫腔植入铜材料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的Cu2+浓度无差异。两组宫腔灌洗液中Cu2+浓度在植入3d时最高,7d、15d时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组织Cu2+浓度在植入12 h时最高,植入1d、3d时降低(P<0.05),随后趋于平稳,且植入7d、15d时实验组Cu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组织在植入早期表现为急性无菌性炎症,但实验组组织损伤修复显示更快。结论:新型超细晶铜材料作为宫内节育器新材料,能够在时间和程度上显著降低Cu2+暴释现象,有望成为替代现有铜材料的重要选择。

2020 Vol. 28 (1): 8-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临床研究
杨月华 王冠融 周健 李新艳 张敏 林洁 徐宁 谭晓艳 许豪勤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与继发性不孕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根据生育一孩后所用避孕措施建立宫内节育器(IUD)组和避孕套组队列,随访观察并分析两组队列继发性不孕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IUD组和避孕套组继发性不孕率分别为18.7%和18.1%;IUD使用年限<1年、1~年、≥5年的继发性不孕率分别为18.6%、19.8%、16.9%;IUD非医学原因终止和医学原因终止继发性不孕率分别为19.6%、25.0%;未发现IUD使用年限、终止原因与继发性不孕存在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D组继发性不孕的发生风险是避孕套组的0.95倍(P>0.05);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男方超重为不孕症的保护因素(P<0.05),女方年龄、女方肥胖、女方贫血、一孩患病为不孕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IUD不增加继发性不孕的发生风险。

2020 Vol. 28 (1): 13- [摘要]( 403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郭昭鹏1吴群燕2陈仕国2林圣2郑开封2苏进娣2姚克勤2段山2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育龄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集深圳地区体检育龄夫妇外周血样本,采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6PD/6GPD)比值法、 突变阻滞聚合酶链扩增系统(ARMS-PCR)结合二代测序(NGS)全序列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5640例样本G6PD酶活性异常比例为6.4%(360/5640),G6PD基因突变比率为7.8%(442/5640)。酶活性正常的5280例样本中(男性1331例、女性3949例)基因突变占1.8%(96/5280),男女性样本漏诊率分别为0.3%(3/1331)和2.4%(93/3949),而在1109例G6PD酶活性异常样本(包括之前收集的749例阳性样本)中,有25例样本未发现基因变异,误诊率2.2%(25/1109)。本研究共检出23种基因突变类型, 发现c.460A>G、c.226A>C、c.-6T>C、c.452C>G 4种未见报道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深圳地区常见G6PD缺乏症致病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c.1376 G>T、c.1388 G>A、c.95 A>G、 c.871 G>A 、c.392 G>T、c.1024C>T 6种,与中国人G6PD缺乏症常见基因突变类型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4例尚未见报道的可能致病性突变,其与酶活性缺乏的具体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0 Vol. 28 (1): 18- [摘要]( 256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濮莲芳 金友存 蔡钱根 孙敏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辅助手术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证(EMT)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手术治疗的重度EM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GnRH-a治疗,观察组给予LNG-IUS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临床效果及性激素、卵巢储备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痛经、性交疼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痛经评分(1.66±1.09分)低于术后6个月(2.06±1.33分),且低于同期对照组(2.04±1.23分),术后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9.82±1.84 mg/L)低于术后6个月(12.42±2.62 mg/L)(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两组术后卵巢窦状卵泡数(F0)及卵巢基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均较术前降低,但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增高(P<0.05),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LNGIUS联合GnRHa辅助手术治疗重度EMT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恢复。

2020 Vol. 28 (1): 22-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白爱红 李荣香 谢文燕 滕少侠 胥博 周美霞 付秀虹

目的:探究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关系。方法:选取本院88例URSA患者为URSA组,7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检测外周血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雌二醇 (E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验证基因型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ESR1基因型与URSA发生风险关系;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激素水平关系。结果:URSA组FSH水平高于对照组,E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基因频率符合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rs2223469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rs934079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rs204621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突变型者血清E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s22234693 TT和TC基因携带者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CC等位基因的1.756倍和2.432倍,rs9340799 GG、AG基因携带者的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AA等位基因的1.237倍和1.746倍,rs2046210 TT和TC基因携带者的发生URSA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CC等位基因的1.354倍和1.824倍。结论:ESR1基因rs22234693、rs9340799、rs2046210位点多态性与URSA发生有关,rs22234693位点C→T突变、rs9340799 A→G突变、rs2046210 C→T突变可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2020 Vol. 28 (1): 26- [摘要]( 43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塔拉1张琰2王晓彩2由艳艳1

目的:探析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URSA患者100例,简单法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采取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对照组50例采取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对比两组妊娠8、12周血清白介素(IL)-4、IL-6、IL-10、IL-17、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调节性T细胞Treg ( Treg/CD4+ )、CD4+T辅助细胞Th17(Th17/CD4+)、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统计妊娠结局。结果:与妊娠8周比较,两组妊娠12周时IL-4、IL-10、Treg/CD4+均升高,IL-6、IL-17、INF-γ、TNF-α、hs-CRP、Th17/CD4+、Th17 /Treg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流产率(17.0%)低于对照组(40.9%),足月分娩率(63.8%)高于对照组(31.8%)(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绒毛膜促性素治疗URSA效果良好,可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母—胎”免疫平衡,降低流产风险,提高保胎成功率。

2020 Vol. 28 (1): 32- [摘要]( 342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周学梅 杨妍 李桂元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妊娠早期血清抵抗素(Resistin)表达特征及与不良妊娠关系。方法:选取54例PCOS孕妇和10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孕早期行血清Resist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检测并分析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Resistin、HOMA-IR值均高于对照组,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妊娠结局良好者的Resistin、HOMA-IR水平均低于不良者,SHBG水平高于不良者(P<0.05)。病例组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早期血清Resistin、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0.416、0.316,P<0.05),与血清SHBG水平呈负相关(r=-0.307,P<0.05),血清Resistin水平相关程度最强。结论:PCOS孕妇妊娠早期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且与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有正相关关系, SHBG和HOMA-IR也可作为预测PCO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

2020 Vol. 28 (1): 36-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马涛 金晶 魏云 张淑英 胡文江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U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CsA联合LIT治疗,对照组采用LI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ACA抗体(ACA-IgM、ACA-IgG)水平,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ACA-IgM、ACA-IgG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成功分娩率(92.0%)高于对照组(72.0%),流产率(4.0%)、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8.0%、16.0%)(均P<0.05)。结论:CsA联合LIT治疗可显著降低ACA抗体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效果优于单独LIT治疗。

2020 Vol. 28 (1): 40- [摘要]( 286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李燕 李晓兰 马俊旗

目的: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注组(30例)采用肌注黄体酮针剂治疗,口服组(30例)采用口服地屈孕酮治疗,阴道用药组(30例)采用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阴道给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差异,保胎成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保胎成功率(70.0%、66.7%、76.7%)比较无差异,阴道出血时间(3.0±0.7d、3.2±0.4d、3.3±0.5d)比较无差异,围产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并发症、妊娠至足月率、完全流产率、稽留流产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P水平口服组最高,E2、hCG水平肌注组最高(均P<0.05)。结论:口服、肌注、阴道给药均有较好的保胎效果,对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肌注可提高治疗后血清E2、hCG水平,应首选。

2020 Vol. 28 (1): 44-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杨雪莹1关婷2张宏光1代巧云1张月1,3胡序怀2杨娟2焦楷磊1

目的:探讨深圳市育龄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以2013 年1月—2018 年12月在深圳市参加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256 675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育龄女性TSH水平升高与BMI的关联。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56 675例育龄女性中TSH水平升高者占3.4%;体重过低(BMI<18.5kg/m2)和超重/肥胖(BMI≥24.0kg/m2)者分别占20.0%和12.0%。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SH水平正常组相比,TSH水平升高组女性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29%(OR=1.29,95%CI  1.20~1.38),体重过低的风险降低13%(OR=0.87,95%CI 0.82~0.93)。结论:育龄女性TSH水平升高与BMI增大有关,将TSH水平控制在适当范围,可能会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2020 Vol. 28 (1): 48- [摘要]( 374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刘文杰 迟鹏威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妊娠结局及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75例(每天给予150mg丙基硫氧嘧啶)和高剂量组75例(每天给予300mg丙基硫氧嘧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和甲亢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ALP、GGT、TBIL、ALT和AST水平增高,TSH、FT4、FT3、TT4、PT、TT、FIB和DD水平降低,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低剂量组(77.3%),剖宫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甲亢、低体重儿等发生率均低于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高剂量丙基硫氧密啶治疗妊娠合并甲亢,不仅可有效控制甲亢,减轻高凝状态,而且可以改善产妇及新生儿妊娠结局,但药物对患者的肝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肝功能指标。

2020 Vol. 28 (1): 52- [摘要]( 324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宋茜茜1李志红1郭淑芹1周雪1李贲2郝朋1舒民1王超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对孕妇骨密度及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孕妇12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骨密度(BMD)及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并观察母婴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率(72.5%)低于对照组(85.0%),骨量减少发生率(20.0%)和OC(9.86±0.13μg/L)高于对照组(5.0%、7.21±0.15μg/L),25-OH-VD(16.09±5.34μg/L)和跟骨BMD水平(0.91±0.18 g/cm2)低于对照组(18.96±6.36μg/L、1.14±0.21g/cm2)(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20.0%)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0%)高于对照组(5.0%、1.7%)。结论:妊娠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可降低孕妇的骨密度,影响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表达水平,增加新生儿窒息、低体重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2020 Vol. 28 (1): 56-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44 )

梁玉贞1刘杰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及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103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VEGF、IL-18、MCP-1水平, ZL9000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分析VEGF、IL-18、 MCP-1水平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VEGF、IL-18、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低切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等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IL-18、 MCP-1水平均与全血高低切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VEGF水平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VEGF、IL-18、MCP-1水平升高,且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密切。

2020 Vol. 28 (1): 60-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邵婕 王雁 杨美芳 梅芳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生成、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观察组(n=45),常规组行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生成、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1 d、3 d时EGF、VEGF、VEGFR2、ALD、AngⅡ、NE、CD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CD3+、CD4+及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 d和3 d时EGF、VEGF、VEGFR2水平(2.85±0.82μg/L、159.79±16.98pg/ml、3764.82±380.32pg/mL,2.08±0.49μg/L、130.63±15.73pg/ml、3320.61±352.36pg/ml)均低于同期常规组,ALD、AngⅡ、NE(245.32±15.56ng/dl、340.56±15.11ng/dl、364.28±28.23pg/ml,232.89±16.64ng/dl、329.96±14.82ng/dl、340.67±22.62pg/ml)低于同期常规组,CD3+、CD4+及CD4+/CD8+(44.75±6.27%、29.18±3.71%、1.26±0.13,56.65±8.22%、35.35±6.21%、1.38±0.15)高于同期常规组,CD8+水平(35.66±4.62%,30.37±3.62%)低于同期常规组(均P<0.05)。结论:对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更好减轻患者体内应激反应、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且血管生成相关指标波动较小,整体效果较好。

2020 Vol. 28 (1): 64- [摘要]( 324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张镱严 李丽华 谭玲 侯晓翠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患者子宫血液动力学、凝血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ERSA患者144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育龄妇女50例为对照组。ERSA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子宫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凝血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ERSA组治疗前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内膜血流PI、子宫动脉mPI、子宫动脉mRI、子宫动脉mS/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ERSA组内膜血流PI、内膜血流RI、内膜血流S/D、子宫动脉mPI、子宫动脉mRI、子宫动脉mS/D均降低,血液弹力图参数R值和K值升高,α角、MA、CI均降低,血液凝血指标PT、TT、APTT 均升高,D-dimer降低(均P<0.05);ERSA组治疗后再次妊娠者中87.9%成功渡过早期流产危险期。结论: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ERSA患者子宫血液动力学参数、凝血状态和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1): 68-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杨冬梅 吴亚楠 刘怡蓝

目的:探讨孕14周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妇母婴阻断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HIV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HARRT治疗,观察组于孕14周开始用药,对照组于孕28周开始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T0)、预产期前1个月(T1)、产后3个月(T2)时CD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分娩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比较均有差异,观察组在T1、T2时点CD4+T淋巴细胞升高程度>30%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的患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无差异,婴儿HIV阳性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孕14周应用HARRT可更好促进HIV感染的孕妇免疫功能重建,未见不良结局增加。建议临床应尽早开始治疗。

2020 Vol. 28 (1): 72-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陈靖军1赵向波1勾志静1韩雪萍2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院2018年1月30日—2019年5月30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麻醉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麻醉组(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每组50例。监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T2)、术后24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观察并比较两组苏醒指标及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外周血SOD、MDA水平。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刻HR、MAP、CVP无差异,苏醒指标(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均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h SOD水平高于单纯麻醉组,MDA低于单纯麻醉组(P<0.05)。拔管后1h、6h,复合麻醉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单纯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无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改善腹腔镜老年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

2020 Vol. 28 (1): 76-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毕晓英 王丹丹 许珂

目的:探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TLA4)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UHA)发生风险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98例UHA患者,另选107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提取血液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检测CTLA-4基因 rs5742909、rs4553808、rs231775位点基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1型、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分析CTLA4基因型与UHA发生风险、各位点基因型与炎症因子水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HA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水平均升高,IL-4、IL-6、IL-10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CTLA4基因rs5742909、rs4553808、rs231775位点实际基因频率与理论值无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s574290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rs231775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rs5742909、rs231775不同基因型者血清IFN-γ、TNF-α、IL-2、IL-4、IL-6、IL-10水平有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s5742909 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UHA相对危险度为C等位基因的1.984倍,rs231775 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UHA相对危险度为C等位基因的1.837倍。结论:CTLA4基因rs5742909、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UHA发生相关,rs5742909位点C→T突变、rs231775位点A→G突变可增加UHA的发病风险。

2020 Vol. 28 (1): 80- [摘要]( 373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临床分析
卞桂萍 薛艳春 田亦平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n=32),对照组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均P<0.05);胎盘和子宫因素共同存在时子宫出血发生率更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术率、Blynch缝合术率、输血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1): 85- [摘要]( 29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马运娥1蒋鸿晶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结局及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30日—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102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40例(联合术组),宫腔镜病灶切除术32例(宫腔镜组),腹腔镜治疗30例(腹腔镜组)。分析3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至2019年5月30日,观察3组妊娠结局。结果:宫腔镜组胚囊直径小于另外两组,腹腔镜组以Ⅲ型CSP患者为主,宫腔镜组以Ⅰ型CSP为主,联合组以Ⅱ型CSP为主。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术后持续出血时间、中转开腹手术、子宫穿孔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3组无差异(P>0.05)。术后60例有生育要求,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自然妊娠率为65.0%,联合术组(15/22)、宫腔镜组(14/20)、腹腔镜组(10/18)比较无差异(P>0.05)。再次CSP发生率为17.9%(7/39),联合术组(3/15)、宫腔镜组(3/14)、腹腔镜组(1/10)比较无差异(P>0.05)。成功分娩联合术组9例(9/15)、宫腔镜组9例(9/14)、腹腔镜组7例(7/10)比较无差异(P>0.05)。3组成功分娩产妇均无严重围产期不良结局。结论:3种手术治疗CSP均具有较好的自然妊娠率、成功分娩率及围产期结局。腹腔镜手术多用于Ⅲ型CS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略高。

2020 Vol. 28 (1): 89-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马莹 刘蓉 张君 陈奕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妊娠结局。方法: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者92例,统计其临床数据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量300~11 000ml,子宫切除15例(16.3%),围产期并发症21例(22.8%);分娩活产儿90例(97.8%),41例(45.5%)转入NICU。 术前超声提示植入、术后诊断植入、术时采取胎盘打洞方式的患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出血量与剖宫产次数相关(r=0.291),孕次4~9次患者子宫切除的发生率较孕次1~3次患者增高(P<0.05);术前超声提示植入、术后诊断植入的患者子宫切除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进行综合管理后患者的子宫切除率降低(P<0.05)。上述各组活产儿转入NICU的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孕次>3次、既往有剖宫产史、术前超声及术后诊断植入的病例妊娠结局更差,综合管理后子宫切除率降低。

2020 Vol. 28 (1): 93- [摘要]( 301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凌爱华1赵维英2

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加味寿胎丸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TA)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TA患者临床资料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组(54例)和西医组(44例),西医组给予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寿胎丸治疗。分析两组孕妇证候积分、早孕3项激素、炎症因子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组证候积分阴道流血量(0.29±0.21分)、流血时间(0.20±0.15分)、流血色质(0.21±0.27分)、腰膝酸软(0.22±0.27分)、坠胀与下腹部疼痛(0.26±0.22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早孕3项指标雌二醇(1087.26±253.23pg/ml)、β-hCG(102633.32±6723.72 mIU/ml)、孕酮(80.93±8.24pg/ml)两组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组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IL-2(3.45±0.15 ng/ml)、IL-4(0.25±0.05 ng/ml)、INF-r(1.13±0.11ng/ml)水平改善程度优于西医组,保胎成功率(94.4%)高于西医组(84.1%),早产(0.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5%)(均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治疗TA,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性激素分泌,纠正炎症因子病理性偏移,保胎效果较好。

2020 Vol. 28 (1): 98- [摘要]( 361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朱卫琴 胡雯婷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妇产后6个月尿蛋白转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比较轻度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尿蛋白转阴、用药及尿蛋白未转阴原因。结果:产后尿蛋白转阴率2~3d为45.0%、3个月61.9%,6个月78.4%,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转阴率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产后6个月尿蛋白阳性组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小于尿蛋白阴性组,收缩压、肌酐、尿蛋白定量均大于尿蛋白阴性组(P<0.05),两组年龄、BMI、分娩孕周、舒张压、尿素氮及尿酸无差异(P>0.05),产前及产后48h内应用降压药物比率均小于尿蛋白阴性组(P<0.05);两组产前及产后48h内应用硫酸镁及低分子肝素钙比率无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2.5g/24h、产前及产后48h内未应用降压药是产后6个月尿蛋白未转阴影响因素(P<0.05),发病孕周≤30周、收缩压≥155mmHg、肌酐≥67umol/L与产后6个月尿蛋白未转阴无关(P>0.05)。结论:78.4%的子痫前期患者于产后6个月内尿蛋白转阴,较大量的蛋白尿以及未应用降压药可能会降低产后6个月尿蛋白转阴率。

2020 Vol. 28 (1): 102-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文玉玲1张利平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因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妇女673例。年龄61.3±9.3岁,绝经时间10.7±2.7年。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统计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效能。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56例,漏诊377例,误诊11例;灵敏度40.4%,特异度72.5%,阳性似然比1.47,阴性似然比0.82,约登指数是0.13;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50例,漏诊83例,误诊4例;灵敏度86. 9%,特异度90.0%,阳性似然比8.69,阴性似然比0.15,约登指数0.77。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提高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越等指数,降低了阴性似然比。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较单纯使用阴道超声更准确,漏诊率降低。

2020 Vol. 28 (1): 106- [摘要]( 315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韩金芳 汪金鑫 朵生兰 丁海耀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孕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评估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1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128例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下段结构,测定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子宫瘢痕显示均匀一致型93例(72.7%),鼠尾状25例(19.5%),截断状10例(7.8%);子宫前壁下段厚度(2.9±1.4 mm)低于对照组(4.5±1.1 mm),剖宫产率(50.8%)高于对照组(32.8%)(P<0.05)。观察组中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3.6±1.1 mm)高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2.1±1.2 mm),子宫瘢痕缺陷孕妇的剖宫产率(91.4%)高于子宫瘢痕愈合良好者(35.5%)(P<0.05),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子宫不完全破裂、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P<0.05)。结论:子宫瘢痕愈合不良会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高频彩超检查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能够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2020 Vol. 28 (1): 109- [摘要]( 324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马红英

目的:探讨麻醉时间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0日—2019年4月30日本院剖宫产1200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术后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麻醉时间对术后感染影响及不同麻醉时间患者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变化。结果:术后感染70例(5.8%),切口感染为主(44.3%),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2.9%),革兰阳性杆菌占5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占44.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术中出血≥200ml、术中输血、麻醉时间≥1h、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检查≥5次及胎膜早破的产妇术后感染率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200ml、麻醉时间≥1h、侵入性检查≥5次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剖宫产术后感染保护因素(均P<0.05)。术后麻醉时间≥1h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均高于麻醉时间<1h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麻醉时间≥1h可增加术后应激水平及感染发生率,缩短麻醉时间及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2020 Vol. 28 (1): 113- [摘要]( 282 HTML (0 KB)  PDF (0 KB)  ( 44 )

王燕华 陆维仙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因疤痕部位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63例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同期行早期人工流产63例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术后3、6、12月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观察月经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检测性激素水平、AMH值以及月经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观察组均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2月月经复潮,且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B超监测两组卵巢大小、卵泡数及优势卵泡情况未见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

2020 Vol. 28 (1): 117- [摘要]( 343 HTML (0 KB)  PDF (0 KB)  ( 45 )

王劭敏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GBS)感染者阴道分泌物中白介素-8(IL-8)水平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孕晚期感染GBS患者105例为感染组,其中胎膜早破62例、无胎膜早破43例;IL-8<800ng/L 36例、≥800ng/L 69例;另选同期本院无生殖道感染孕晚期孕妇100例为正常组,检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随访至分娩,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感染组(1032.62±402.35 ng/L)高于对照组(35.51±52.69 ng/L),胎膜早破组IL-8(1235.62±529.37 ng/L)高于无胎膜早破组(739.92±319.07 ng/L)(均P<0.05)。感染组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均P<0.05)。IL-8≥800 ng/L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24.2%)高于IL-8<800 ng/L组(5.6%)(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显著增高,IL-8水平可能与GBS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有关。检测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有助于预测妊娠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预防异常妊娠结局发生。

2020 Vol. 28 (1): 120- [摘要]( 349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王海波 逯彩虹 李萍 宋大成 李苓妙 胡晓丽 武子先 师寒菲 任冀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经超声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103例及同期行剖宫产术后检查无憩室形成的100例临床资料。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恶露时间(OR=16.230,95%CI 3.936~66.929)、术后贫血<100g/L(OR=7.071,95%CI 2.651~18.862)、切口感染(OR=6.441,95%CI 1.316~31.527) 、切口血肿形成(OR=22.084,95%CI 1.517~321.413)是P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贫血、术后切口感染、血肿形成以及术后恶露时间延长是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2020 Vol. 28 (1): 123-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曹素霞1殷倩1张莹2

目的:探讨激光汽化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观察组采用2μm激光汽化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月经恢复、子宫内膜厚度、息肉复发率、妊娠率及并发症,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月经周期更短、月经量更少、子宫内膜厚度更厚、复发率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妊娠率更高,但住院费用更高(P<0.05)。结论:激光汽化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特点,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2020 Vol. 28 (1): 127- [摘要]( 327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万桂英1朱慧芳2*陈昇1高永平1张振芳1王英娟1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为本地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首次来本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不同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早期(孕1~12周)、妊娠中期(孕13~27周)、妊娠晚期(孕28~40周),同期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各组220例,行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筛查。结果:检测中位数TSH分别为妊娠早期0.02~4.27mIU/L,妊娠中期0.08~5.07mIU/L,妊娠晚期期0.48~5.08mIU/L;FT4分别为妊娠早期12.08~24.80pmol/L,妊娠中期9.76~17.82pmol/L,妊娠晚期9.27~16.10pmol/L。与其他妊娠期及对照组比较,妊娠早期TSH水平最低,FT4最高(P<0.05)。结论:建立本地区不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有利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及诊治。

2020 Vol. 28 (1): 131-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个例分析
韩瑞钰 邓佩佩 闫蒙 张文昊 王树松 刘效群

2020 Vol. 28 (1): 134- [摘要]( 21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穆卫红 彭园园 陈文琪 张静 曹琴英

2020 Vol. 28 (1): 138- [摘要]( 183 HTML (0 KB)  PDF (0 KB)  ( 42 )

周玲 张妍 王莉 陈秀芳

2020 Vol. 28 (1): 139- [摘要]( 231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管理探索
杨爱平 宋冰 周伟 何文杰

2020 Vol. 28 (1): 141- [摘要]( 272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胡序怀 关婷 何文山 杨洁芝

2020 Vol. 28 (1): 143- [摘要]( 332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综述
张力恒1邵勇2

胎盘随着孕龄增加而逐步老化是正常生理表现,但有一些胎盘会出现早衰。近来有研究报道,不良妊娠与胎盘异常衰老有关,包括胎膜早破、胎儿宫内死亡、子痫前期、胎盘植入等。本文对胎盘细胞衰老的特点及其与妊娠期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2020 Vol. 28 (1): 146- [摘要]( 331 HTML (0 KB)  PDF (0 KB)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