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uterine scar diverticulum formation of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rgeant Schoo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经超声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103例及同期行剖宫产术后检查无憩室形成的100例临床资料。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恶露时间(OR=16.230,95%CI 3.936~66.929)、术后贫血<100g/L(OR=7.071,95%CI 2.651~18.862)、切口感染(OR=6.441,95%CI 1.316~31.527) 、切口血肿形成(OR=22.084,95%CI 1.517~321.413)是P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贫血、术后切口感染、血肿形成以及术后恶露时间延长是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 :
剖宮产 ,
子宫切口 ,
瘢痕憩室 ,
形成因素
引用本文:
王海波 逯彩虹 李萍 宋大成 李苓妙 胡晓丽 武子先 师寒菲 任冀.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1): 123-.
WANG Haibo, LU Caihong, LI Ping, SONG Dacheng, LI Lingmiao, HU Xiaoli, WU Zixian, SHI Hanfei, REN Ji.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uterine scar diverticulum formation of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1): 123-.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20/V28/I1/123
[1]
赵琪锦 李 楚 杨云萍 吕 雯*. 子宫瘢痕憩室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9): 2165-.
[2]
余 奕1 黄菊霞1* 胡金花1 夏 群1 夏 天1 吴方玲1 梁宇鸣2.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β-HCG诊断子宫切口妊娠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7): 1560-.
[3]
翁赟婷 梅剑巧 李金璐. 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子宫瘢痕憩室超声参数对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预测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5): 1089-.
[4]
周 丹 梁 琳 吕秋波 张 巧. 宫腔镜辅助经阴道修补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6): 1117-.
[5]
范 静 李红雨 肖成炜. 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超声表现及瘢痕憩室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11): 2367-.
[6]
马吉红 张凌云. 再次剖宫产手术粘连程度与首次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7): 1121-1124.
[7]
许瑞青1 毛雪梅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妇女再妊娠相关问题探讨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6): 962-966.
[8]
高 珍 王 义 王珍荣. 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10): 1643-1645.
[9]
胡珍. 剖宫产瘢痕憩室再生育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5): 643-.
[10]
王小菊 蒋国庆. 经阴道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2): 196-.
[11]
冷红. 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对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09):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