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 32卷 8期

刊出日期 2024-08-15

专题研究
周 青 刘帅妹 林 宁 张瑞金 李孟兰 封 婕 黄丽丽 吴玉璘 石 慧*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GSTM1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对纳入的研究,运用Stata11.0软件计算OR值和95%CI,评价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宫颈癌病例组2324例和对照组26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中GSTM1纯合缺失型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明显正相关(OR=1.74, 95%CI 1.41~2.14),亚组分析发现,东亚人群(OR=1.54, 95%CI 1.21~1.97)、中亚人群(OR=8.32, 95%CI 2.84~24.36)、南亚人群(OR=2.11, 95%CI 1.48~3.02)、中国人群(OR=2.03, 95%CI 1.46~2.82)、印度人群(OR=1.89, 95%CI 1.39~2.57)、哈萨克斯坦人群(OR=8.32, 95%CI 2.84~24.36)和巴基斯坦人群(OR=5.52, 95%CI 2.34~13.07)的GSTM1纯合缺失型均与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结论:GSTM1纯合缺失型可能会增加亚洲人群宫颈癌发生风险。

2024 Vol. 32 (8): 1720- [摘要]( 6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调查研究
王 龙1 黄佳欣1 谢文璐1 吴思昱1 刘玫亚1 刘友红1 徐 蝶1 杨 英2* 马 旭2

描述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IPI)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两次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IPI同时作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性变量包括短IPI(<18个月)、适宜IPI(18~59个月)及长IPI(≥60个月)3组,以适宜IPI为对照。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IPI的分布,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IPI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其关联强度指标β与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计划妊娠女性的IPI中位数为21.3个月,短IPI和长IPI分别占40.7%与1.6%。≥35岁者短IPI风险比20~24岁者降低87.0%(95%CI 86.0~88.0);相对于汉族、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正常体重及前次分娩无不良妊娠结局史者,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与有不良妊娠结局史者短IPI风险分别增加21.0%(95%CI 16.0~26.0)、3.0%(95%CI 1.0~5.0)、5.0%(95%CI 2.0~9.0)与11.0%(95%CI 8.0~13.0);而与农村户籍、农民、正常体重、不饮酒及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者相比,城市户籍、非农民、超重、饮酒及剖宫产者短IPI风险分别降低24.0%(95%CI 19.0~28.0)、11.0(95%CI 9.0%~16.0%)、8.0%(95%CI 6.0~10.0)、25.0%(95%CI 16.0~33.0)与53.0%(95%CI 52.0~55.0);与华北地区相比,其他各地区的短IPI风险均增加(P均<0.05)。结论:我国近50%的计划妊娠女性存在IPI过短或过长问题,未来应加强对有低龄、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农村户籍、农民、以及前次分娩为阴道分娩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等短IPI易发特征女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其选择适宜的IPI。

2024 Vol. 32 (8): 1727- [摘要]( 6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蔡 杨 何玉萍 康旭丽 赵丽敏 高 珊*

探讨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及与家庭功能、病耻感关系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首次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的女性患者162例,于进入治疗周期第1天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ISS)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焦虑、抑郁、家庭功能、病耻感情况,比较有无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基线资料、家庭功能、病耻感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家庭功能、病耻感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关系。观察抑郁焦虑症状与助孕结局。结果:本次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1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3.8%。APGAR评分7.68±0.82分,ISS评分70.44±16.13分。SDS评分43.71±8.53分,抑郁检出率为30.9%;SAS评分47.94±9.05分,焦虑检出率为38.8%。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抑郁症状有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焦虑有关(均P<0.05)。经分析APGAR与I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共线性,故将两者分别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抑郁、焦虑混杂影响因素后显示,高APGAR评分为助孕患者抑郁、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5、0.427),高ISS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OR=1.299、1.271),存在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助孕临床妊娠率(48.9%、45.8%)低于无抑郁焦虑患者(67.6%、72.0%)(均P<0.05)。结论: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可对助孕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系统家庭及心理干预可能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潜在途径。

2024 Vol. 32 (8): 1734- [摘要]( 70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吴秋静1,2,3 张晓丽2,1* 丁枝珠2 王晓艺3 赵 娟4

调查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者1035例,均流产术后应用IUD避孕措施,随访1年,观察IUD使用情况并分为停用组(189例)、续用组(846例)。调查IUD停用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者术后落实避孕措施1年内停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人工流产术后IUD停用189例(18.4%),原因包括不良反应83例、社会心理因素100例、其他原因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低、无生育史、无重复流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停用的危险因素(OR=1.657、1.669、2.442、1.790,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停用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术前咨询、术后管理,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以提高流产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用率。

2024 Vol. 32 (8): 1740- [摘要]( 62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任贇虹 李美玲 何 玲 黄雪梅 杜 娟*

调查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水平现状,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前睡眠、心理状况对其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镇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于本院住院的778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得分为(43.49±11.04)分,疼痛灾难化发生率77.76%,疼痛灾难化水平与睡眠、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624,P<0.001;r=0.471,P<0.001;r=0.510,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67,95%CI 1.78~16.54)、睡眠质量评分高(OR=1.52,95%CI 1.16~15.55)是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灾难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灾难化水平较高,制定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前睡眠、焦虑状况的措施对降低其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提高镇痛效果,促进产后舒适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32 (8): 1744- [摘要]( 68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吴书培 袁 元 李 蓉*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8例,应用基线资料调查量表、妊娠压力量表(PP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调查患者基本特征、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比较不同基线特征GDM患者PPS评分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GDM患者SCSQ、ESCA评分与PPS评分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探讨GDM患者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7.2%。105例GDM患者PPS评分(54.02±14.37)分(39~74分),各因子条目均分最高的均是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不同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家庭月收入、产妇类型、流产史GDM患者PPS评分有差异(P<0.05)。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23.57±4.92分,消极应对评分11.93±1.68分,ESCA评分84.26±13.80分。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显示,GDM患者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ESCA评分与PPS评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评分与PP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由于SCSQ评分、ESCA评分存在明显共线性,因此将两者分别纳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分析显示,纳入SCSQ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低、消极应对评分高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纳入ESCA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ESCA评分低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GDM患者心理压力明显,且与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密切相关,改善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可能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潜在途径。

2024 Vol. 32 (8): 1750- [摘要]( 15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宋红霞 韩易辰 赵 亮*

调查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生育压力及与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92例,对其生育压力[生育相关压力量表(FPI)]、生活质量[生育生活质量问卷(FertiQol)]、应对方式[特质应对问卷(CSQ)]进行评估,并研究其相关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生育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PCOS不孕患者的FPI量表总分36.67±7.29分,FertiQol问卷总分89.37±11.48分,CSQ问卷中消极应对得分34.34±3.73分,积极应对得分33.27±4.62分,生育压力呈中上等水平,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且倾向于消极应对;年龄越大、确诊PCOS不孕时间越长、家庭月收入越低、有不良情绪及夫妻关系越差的患者生育压力得分越高(P<0.05);年龄≥30岁、确诊PCOS不孕时间>3年、家庭月收入≤3000元、有不良情绪、夫妻关系一般或较差、低生活质量及消极应对方式是PCOS不孕患者生育压力的影响因素,且生育压力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得分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生育压力受年龄、确诊PCOS不孕时间、家庭月收入、有无负性情绪及夫妻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且患者的生育压力与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均存在相关性。

2024 Vol. 32 (8): 1756- [摘要]( 55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丁红花 袁雪雯*

调查分析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水平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月2月本院产科顺利分娩产妇,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生活掌控感量表(7个条目总分7~35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87份,回收185份,有效率98.9%。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总得分25.01±5.04分,个人生活掌控感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均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评分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低、领悟社会支持低是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产妇个人生活掌控感属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可从影响因素入手,给予产妇更多的信息支持,增强产后恢复信心,帮助其在应对压力时建立积极思维模式,以提高个人生活掌控感水平,改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

2024 Vol. 32 (8): 1762- [摘要]( 54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陈熠明 陈桂儿

了解高龄(≥35岁)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及分娩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高龄经产妇筛查出产后抑郁(EPDS评分≥13分)88例(占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2.61,95%CI 1.27~5.36)、非计划妊娠(OR=3.21,95%CI 1.43~7.22)、新生儿低体重(OR=5.11,95%CI 2.01~12.97)、产前抑郁(OR=4.03,95%CI 1.76~9.19)、睡眠障碍(OR=2.07,95%CI 1.15~3.71)、人工喂养(OR=3.06,95%CI 1.37~6.83)是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社会支持水平(OR=0.26,95%CI 0.11~0.66)是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差、非计划妊娠、新生儿低体重、人工喂养、产前抑郁、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2024 Vol. 32 (8): 1767- [摘要]( 69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临床研究
苏 军1 王 锦2 王久源3

探讨中成药“龟龄集”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男性肾阳虚不育症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少弱精子症男性患者205例,随机分为西药组102例、中西药组103例,两组均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及左卡尼汀治疗,中西药组联合龟龄集治疗,均连用12周。统计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精子质量、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氧化应激指标精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研究期间,西药组自行退出1例、记录不全2例,纳入99例;中西药组失访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101例。治疗后中西药组主症(8.51±2.53分)、次症及舌脉(3.34±1.02分)、中医证候积分总分(11.85±3.45分)均低于西药组(12.15±3.20分、5.02±1.24分、17.17±3.83分),总有效率(82.2%)高于西药组(67.7%),精子浓度(30.15±5.45)×106/ml、前向运动A级精子百分率(27.26±4.33)%、A级+B级精子百分率(54.46±6.58)%均高于西药组[(22.04±4.62)×106/ml、(24.36±4.18)%、(48.52±5.16)%],血清促黄体生成素(3.87±1.01U/L)、卵泡刺激素(5.24±1.78U/L)均低于西药组(4.21±1.23 U/L、6.32±2.26U/L),睾酮(15.54±1.96nmol/L)高于西药组(13.68±2.02nmol/L),精浆ROS(425.26±86.18U/ml)、MDA(6.25±1.73nmol/L)均低于西药组(463.73±82.67U/ml、7.12±1.64nmol/L),精浆SOD(102.54±18.02U/ml)高于西药组(95.10±15.25U/ml)(均P<0.05)。结论:龟龄集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男性不育症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精子质量,调节性激素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2024 Vol. 32 (8): 1772- [摘要]( 53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谭 颖 马从顺 崔媛媛 詹雪君 朱婉珊 刘 宇 陈 潇*

比较体外受精周期仅获得≤2个4细胞或5细胞III级低评分卵裂期胚胎新鲜移植或囊胚培养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且单个取卵周期配成≤2个4/5 细胞III级胚胎且无其它胚胎的患者共185个周期,根据取卵后第3天(D3)患者意愿分为移植组(n=72)、养囊组(n=113),观察两组有效胚胎利用率、当次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结果:养囊组可用囊胚形成率为3.9%,208个低级别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共形成8枚可用囊胚,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75.0%,移植周期活产率为50.0%;移植组妊娠率为19.4%,有效胚胎利用率(12.5%)高于养囊组(2.9%),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19.4%)及累积活产率(11.1%)均高于养囊组(5.3%、2.7%)(均P<0.05)。结论:4/5细胞低评分胚胎成囊率低下,但是一旦形成囊胚妊娠率较高;若患者无其它胚胎可选择且有强烈移植意愿,可在充分知情同意下进行新鲜移植,可获得一定妊娠率,但是此类胚胎新鲜移植仍需慎重考虑。

2024 Vol. 32 (8): 1777- [摘要]( 55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吴元才1 蔡佳豆1 唐永泽1 罗顺文1 李晓伟2

考察蛋白DJ-1(DJ-1)/稳定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在精索静脉曲张相关性弱精症患者生精细胞氧化应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相关性弱精症的男性患者临床资料,60例为新诊断患者纳入新诊断病例组,60例为接受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3个月的患者纳入病例治疗组;同期婚前健康检查健康男性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精液生精细胞形态、精液生精细胞的DJ-1、Nrf2蛋白及mRNA,外周血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DJ-1、Nrf2。结果:3组年龄、体质指数、精液体积及精子尾部畸形率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病例治疗组、新诊断病例组精子正常形态依次降低,精子头畸形率、体畸形率、头体环合畸形率依次增高,生精细胞DJ-1(0.35±0.11、0.71±0.16、0.89±0.12)、Nrf2蛋白(0.31±0.09、0.62±0.14、0.78±0.13)及mRNA均依次增高,血清MDA、DJ-1、Nrf2依次增高,SOD、GSH-Px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激活DJ-1/Nrf2通路有助于增强精索静脉曲张相关性弱精症生精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由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DJ-1/Nrf2通路或是精索静脉曲张相关性弱精症的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2024 Vol. 32 (8): 1781- [摘要]( 6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冯 雪 曹 婧 赵恬舒 赵晓磊

分析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n=82)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n=82)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术后妊娠情况。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总有效率(93.0%、100.0%)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2.7±11.5min)、术中出血量(85±16ml)、术后住院(8.7±1.3d)及疼痛消失时间(3.7±0.5d)均低于开腹组(85.1±12.4min、135±32ml、13.0±2.8d、7.8±2.1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2%)低于开腹组(40.2%)(P<0.05),术后2年妊娠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59.8%、45.1%)无差异,妊娠方式两组无差异(均P>0.05);腹腔镜组妊娠后流产(37.8%)及分娩剖宫产率(85.7%)均高于开腹组(16.2%、15.9%)(均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相当,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指标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

2024 Vol. 32 (8): 1787- [摘要]( 5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丁美平 黎 健 刘 勇 吴 鼎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切皮前艾司氯胺酮用药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LTH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均择期行全麻下LTH治疗,观察组于切皮前予以艾司氯胺酮0.3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同时间点予以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统计两组各时间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数字评定量表(NR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剔除术中转开腹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53例;对照组剔除数据不全1例,纳入54例。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48 h静息时NRS评分(2.27±0.36分、2.53±0.41分、2.40±0.30分、2.12±0.32分)均低于对照组(2.62±0.40分、3.08±0.46分、2.85±0.38分、2.52±0.42分),术后2 d 和5 d HAMD-17评分(13.24±2.16分、10.16±2.42分)、PSQI评分(12.46±1.84分、9.35±1.75分)均低于对照组(15.07±2.33分、11.59±2.51分、13.85±2.13分、10.08±1.92分),术后5 d观察组血清NE(129.45±17.25ng/L)、E(33.46±5.42ng/L)及DA(7.37±0.8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3.62±13.48ng/L、30.72±4.15ng/L、7.03±0.72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与对照组(14.8%)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可减轻LTH患者术后疼痛,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改善抑郁、睡眠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4 Vol. 32 (8): 1791- [摘要]( 6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沈 晨 尹建亮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维生素D预防治疗高危子痫前期(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E高危孕妇135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n=45)、维生素D组(n=45)和联合组(n=45)。比较3组PE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血栓前状态[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子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E发生率(11.1%)低于维生素D组(31.1%)和对照组(33.3%),APTT(30.34±2.00s)、PT(12.45±2.63s)均高于维生素D组(23.05±2.56s、9.46±2.07s)和对照组(22.98±3.18s、8.83±1.89s),FIB(3.24±1.03 g/L)、D-D(1.34±0.35 mg/L)低于维生素D组(4.57±1.47 g/L、2.53±0.42 mg/L)和对照组(5.25±1.36 g/L、3.38±0.60 mg/L),TAT(9.81±1.89 ng/ml)、PIC(1.35±0.46 μg/ml)均低于维生素D组(13.42±2.16 ng/ml、1.66±0.58 μg/ml)和对照组(14.15±2.30 ng/ml、1.72±0.53 μg/ml),RI、PI均低于维生素D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33.3%)和低体重儿发生率(2.3%)低于维生素D组(55.6%、15.6%)和对照组(62.2%、17.8%)(P<0.05)。结论:采用LDA联合维生素D治疗PE高危孕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有效预防PE的发生并改善母婴结局。

2024 Vol. 32 (8): 1796- [摘要]( 9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史晓雨1 张朝晖1 林 洁1 宋 洁1 杨 欣1 王 娜2

观察生长激素(GH)联合补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GH治疗、单纯补肾方治疗、GH联合补肾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记录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阴道超声检测患者窦卵泡计数(AFC)。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西药组(50.0%)、中药组(60.0%)和联合组(73.3%)依次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月经失血图评分升高,且中药组和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月经失血图评分高压西药组(均P<0.05);3组AFC均升高、AMH、E2、FSH和LH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均大于西药组(均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异常和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1年成功妊娠率西药组(6.7%)、中药组(13.3%)和联合组(23.3%)依次升高(P<0.05)。结论:补肾方及补肾方联合GH治疗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益处,且治疗需持续至少3个疗程可体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2024 Vol. 32 (8): 1801- [摘要]( 8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李佳蔓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全麻下LTH患者72例,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联合组)、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单一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镇痛泵使用时间)及阿片药物用量、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血流动力学[入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置入腔镜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和拔管时(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术后苏醒时间(9.5±0.9 min)和首次排气时间(12.9±1.7 min)均短于单一组(12.9±1.7 min、16.0±2.1 min),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11.87±1.06h)晚于单一组(8.36±0.98h),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121.83±7.71μg)少于单一组(138.79±8.12μg),术后12 h VAS评分(2.87±0.64分)低于单一组(3.86±0.78分),Ramsay镇静评分(2.99±0.52分)高于单一组(2.53±0.46分),T1~T6时HR、MAP和SBP均低于单一组,术后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单一组(25.0%)(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可有效减少LTH患者阿片药物用量、缓解术后镇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4 Vol. 32 (8): 1807- [摘要]( 59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卫 慧 杨玉峰*

观察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择期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超重(体质指数24.0~27.9kg/m2)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镇痛镇静,观察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反应[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MMSE、VAS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2h时观察组IgG(7.25±1.32)、IgA(1.59±0.39)、IgM(1.06±0.43)、CD3(52.69±6.85)%、CD4(38.69±3.24)%均高于对照组(6.80±1.65、1.45±0.46、0.95±0.32、49.99%±6.24%、37.26%±3.16%),CD8(35.69±4.21)%、IL-6(102.63±32.65ng/L)、IL-8(106.98±13.65 ng/L)、TNF-α(162.89±36.77 pg/L)和CRP(32.15±6.98 mg/L)均低于对照组(38.05%±4.36%、125.62±39.89 ng/L、124.78±14.58 ng/L、179.65±42.05 pg/L、45.06±7.06 mg/L)(均P<0.05),术后24h时两组IgG、IgA、IgM、CD3、CD4、CD8、MMSE、VAS、IL-6、IL-8、TNF-α和CRP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6.9%、5.9%)无差异(P=0.580)。结论: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

2024 Vol. 32 (8): 1813- [摘要]( 76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张玲玲1 黄玉红1 万 超1 许 萍2

探究宫瘤消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疗效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b)、性激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AUB患者8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联合组加用宫瘤消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用药前后血Hb、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5.6%),Hb水平(126.93±16.53 g/L)高于对照组(101.16±13.46 g/L),促黄体生成素(35.12±5.64 U/L)、雌二醇(185.73±11.26 U/L)、卵泡刺激素(24.86±4.59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4.68±1.09s)、凝血酶原时间(12.26±0.13s)、凝血酶时间(15.03±0.27s)、纤维蛋白原(2.65±0.24g/L)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6.67±1.24mm)均低于对照组(43.56±3.82U/L、248.53±9.36U/L、32.37±5.14U/L、29.74±2.36s、13.27±0.39s、17.39±0.86s、3.49±0.43 g/L、9.37±2.01mm),不良反应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24.4%)(均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宫瘤消胶囊用于AUB临床治疗疗效提高,能够有效促进Hb、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并改善凝血功能。

2024 Vol. 32 (8): 1819- [摘要]( 80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杨冬梅 范敏舟 吴菲菲

探究滋阴补阳方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26例,简单随机(抽签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西药治疗,中西联合组联合滋阴补阳方序贯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卵巢储备指标、卵巢及卵泡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持续随访1年,记录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联合组总有效率(93.7%)高于西药组(81.0%),两组中医症状各积分均降低且中西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抑制素B、抗苗勒管激素(均降低且中西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两组卵巢体积、AFC均下降且中西联合组(5.18±0.84mm、8.63±1.27个)低于西药组(5.83±0.57mm、10.45±1.82个)(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西联合组(4.8%)与西药组(1.6%)无差异(P=0.310);随访1年内,中西联合组排卵率(88.9%)和妊娠率(39.7%)均高于西药组(71.4%、22.2%)(均P<0.05)。结论:滋阴补阳方序贯法结合西药治疗PCOS提高了患者临床症状和卵巢储备功能改善程度,提高了治疗后排卵和妊娠率,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4 Vol. 32 (8): 1823- [摘要]( 57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李文俊 陈祥剑 王 利*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宫肌瘤(UF)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2月于本院行LM术UF患者128例,双盲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七氟醚组各6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恢复程度。结果:术后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6.12±0.86 min)、唤醒(3.56±0.78 min)、言语应答(7.62±0.53 min)与拔管(14.65±2.26 min)等时间均短于七氟醚组(7.34±1.36 min、4.89±0.93 min、10.58±1.17 min、17.56±2.78 min),心率(71.43±6.07次/min)、平均动脉压(88.93±6.54 mmHg)水平高于七氟醚组(69.34±5.32次/min、86.51±6.91 mmHg),术后12h视觉模拟评分(2.41±0.49分)、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18.96±3.07 ng/L)、白细胞介素-6(18.54±3.08 pg/ml)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3.65±0.68分、26.94±4.53 ng/L、24.83±4.15 pg/ml),术后1d MMSE(27.39±1.58分)及MoCA(28.42±0.97分)评分均高于七氟醚组(25.86±1.64分、26.48±1.03分)(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对行LM术UF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痛感并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同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对临床麻醉应用有参考意义。

2024 Vol. 32 (8): 1828- [摘要]( 60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张 晶 朱俊杰 邹美林 马宗丽*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母婴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4±1.6 min)、院内转运时间(10.3±3.1 min)、急救物品准备时间(15.4±5.1 min)、急诊科救治时间(21.5±6.8 min)均短于传统组(8.1±1.8 min、13.8±4.2 min、24.5±6.4 min),急救总有效率(95.3%)高于传统组(85.5%),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3.5%)、新生儿窒息率(5.9%)及死亡率(1.2%)均低于传统组(16.9%、9.6%)(均P<0.05)。结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2024 Vol. 32 (8): 1834- [摘要]( 57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葛素侠1 王才智2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足月妊娠GDM患者88例,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联合组同时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指标变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管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水平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占比(13.6%)低于对照组(31.8%),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84.63±10.24分)、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15.63±3.14分)评分高于对照组(59.77±8.94分、13.56±2.98分),新生儿低血糖发生(3例)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3.6%)均低于对照组(7例、34.1%)(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治疗GDM能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4 Vol. 32 (8): 1838- [摘要]( 6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屈晓羽 江南静 朱书瑶* 曾 兰 陈 艾

探讨我国经基因测序诊断Sotos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家系全外显子(Trio-WES)测序诊断的Sotos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通过文献复习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性结果。结果:患儿4岁,身高119cm(+3.8 SD),头围52.5cm(+1.7 SD),额颞毛发稀疏,鼻梁塌陷,眼距增宽,尖下颌,自幼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伴过度生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Trio-WES测序提示患儿“NM_022455.5(NSD1): c.4765+1 G>C”变异,该变异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报道,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Sotos综合征。我国共报道NSD1基因变异的Sotos综合征患者26例,临床表型以颅面畸形,过度生长,发育落后为主要特征,遗传学结果分析以微缺失为主,新发变异常见,罕有家系遗传。结论:NSD1基因c.4765+1G>C变异可能是导致该患儿颅面畸形,过度生长,语言及运动落后的病因。对颅面畸形,过度生长伴有智力发育落后的患者因警惕Sotos综合征,Trio-WES测序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4 Vol. 32 (8): 1844- [摘要]( 8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苏 琳1 李 莉1* 王 希1 彭晓竹1 蒋 丽1 李群珍2 苏焯然3 黄 秀4

探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开展医院常规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产后避孕咨询,并开展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于产后42d及产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产妇恢复同房、避孕、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情况,比较两组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评估)及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除去失访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731人,对照组718人进行分析。健康宣教后观察组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及HPLP-Ⅱ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及产后3、6个月观察组恢复同房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12月观察组的非意愿妊娠率3.3%,低于对照组的8.5%,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率1.8%,低于对照组5.4%(均P<0.05);观察组对产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可以提升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产后避孕率,降低产后1年内的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

2024 Vol. 32 (8): 1847- [摘要]( 44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徐 宝 王红芹 董艳平*

分析宫腔粘连术后基于微信的“1+1+X”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拟行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微信为基础的“1+1+X”连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3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0.91±0.22cm、46.49±6.83nmol/L)均优于对照组(0.72±0.15cm、36.16±6.25nmol/L),观察组宫腔粘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15.6%),护理满意度(92.2%)高于对照组(73.4%)(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1+1+X”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生育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2024 Vol. 32 (8): 1853- [摘要]( 52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毕冬华 周芳芳 刘 宇 赵孟军 李国芸*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组26例),采用单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82.6±26.3 ng/ml、122.3±56.3 mIU/ml)低于对照组(113.0±41.1 ng/ml、649.5±86.5 mIU/ml),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8%)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6±0.3分、9.3±0.6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6±1.2d)及住院费用(3.2±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7.9±1.5d)(4.3±1.0)万元(P<0.05)结论:采取子宫血管缝扎与宫颈环状缝扎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可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

2024 Vol. 32 (8): 1856- [摘要]( 68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王秀梅 蒋 玮 郎冉冉 蔡 杨 何玉萍*

探索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1日-10月1日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正念干预)和观察组(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应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分娩准备评估指数(BPAI)孕前准备维度评价患者准备度,应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量表(APAI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负性情绪,对比两组准备度以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BPAI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3.90±10.84分、12.00±1.35分)高于对照组(89.46±11.91分、11.22±1.36分),APAIS及SAS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9.76±2.11分、27.30±6.53分)低于对照组(10.94±2.67分、30.03±6.98分)(均P<0.05)。结论: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可提高IVF-ET女性移植前准备度,降低负性情绪。

2024 Vol. 32 (8): 1860- [摘要]( 51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高文婷 吕 红*

聚焦解决模式(SFA)心理干预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非同期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急危重症标准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9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2022年7月-2023年8月收治的53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SFA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妊娠结局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2项情绪状态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42.2±3.9分、43.6±3.5分、12.9±3.5分)均低于常规组(47.4±4.6分、49.3±4.3分、16.6±3.8分),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24.8±5.5分)高于常规组(21.4±5.0分),观察组剖宫产率(28.3%)、产后出血率(7.6%)、早产率(3.8%)、新生儿窒息率(5.7%)均低于常规组(49.0%、21.6%、17.7%、19.6%),护理满意度(96.2%)高于常规组(80.4%)(均P<0.05)。结论:应用SFA心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急危重症孕产妇情绪状态,改善其应对方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升了孕产妇对护理满意度。

2024 Vol. 32 (8): 1864- [摘要]( 61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临床分析
张 蓓 周 伟 孙丹丹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效力。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本院100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83例)、无效组(1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阴道超声指标、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宫腹腔镜治疗无效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次、孕周、瘢痕妊娠类型、孕囊体积、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瘢痕处血流分级、术前血清β-hCG水平与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显示,瘢痕妊娠类型为外生型(OR=4.300)、孕囊体积大(OR=1.674)、瘢痕处血流分级为Ⅲ级(OR=2.811)、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小(OR=0.070)、术前血清β-hCG水平高(OR=1.003)是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上述影响因素均对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无效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760、0.727、0.872、0.938。结论:瘢痕妊娠类型、孕囊体积、瘢痕处血流分级、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术前血清β-hCG水平均可影响CSP患者宫腹腔镜治疗效果,且均有一定预测效力,临床可据此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对应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4 Vol. 32 (8): 1869- [摘要]( 73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何 英 罗寿召

探究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剥除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情况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本院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的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2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月经第2~3天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血清抑制素B(INHB)],基础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黏液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血清AMH、INHB 及AF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成熟性畸胎瘤患者AFC水平低于术前(P<0.05),AMH、INHB水平与术前无差异(P>0.05);患者血清FSH、E2、RI、PI水平均低于术前,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术前(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术后AMH、AFC、INHB与RI、PI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术后生育评估提供临床指导。

2024 Vol. 32 (8): 1874- [摘要]( 43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徐 上1 李玉为1 左康康1 尹美子2 马 娟1*

基于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临床特征构建不孕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防治EMS所致不孕症提供指导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育龄期EMS患者200例,根据是否继发不孕分为不孕组(92例)与对照组(108例)。收集临床特征资料,筛选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两组年龄、经期、病程、病变位置、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合并妇科炎症、黄体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宫颈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了年龄、病程、r-AFS分期、EFI评分、合并妇科炎症、黄体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宫颈狭窄等8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4.828,95%CI 1.629~14.312)、病程长(OR=3.909,95%CI 1.405~10.873)、r-AFS分期高(OR=6.983,95%CI 2.386~20.439)、合并妇科炎症(OR=4.212,95%CI 1.774~15.675)、黄体功能障碍(OR=6.127,95%CI 2.051~18.306)、高泌乳素血症(OR=5.896,95%CI 2.140~16.245)、宫颈狭窄(OR=4.952,95%CI 1.813~13.528)是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EFI评分增加(OR=0.526,95%CI 0.316~0.877)是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26,95%CI 0.316~0.877);ROC曲线分析,年龄、病程、r-AFS分期、EFI评分、合并妇科炎症、黄体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宫颈狭窄预测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AUC均在0.6以上;根据以上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校准度为0.854,一致性指数为0.906,且ROC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预测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AUC为0.932(95%CI 0.882~0.984),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0.7%。结论:基于年龄、病程、r-AFS分期、EFI评分、合并妇科炎症、黄体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宫颈狭窄构建育龄期EMS不孕风险的预测价值较为可靠,能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信息。

2024 Vol. 32 (8): 1878- [摘要]( 5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凌艳娟1 王 芳1 涂春燕1 邹 婷2

探索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保胎结局分为保胎失败组与保胎成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sHLA-G、ACA水平,经单因素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与血清sHLA-G、ACA水平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方面有差异;保胎失败组sHLA-G(7.43±1.20 U/ml)水平低于保胎成功组(50.14±4.56 U/ml),ACA阳性率(74.1%)高于保胎成功组(20.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低、ACA阳性率高均是影响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重要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与血清sHLA-G水平呈负相关,与ACA阳性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可能与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有关,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密切关注,并通过监测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的变化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以确保母婴安全。

2024 Vol. 32 (8): 1883- [摘要]( 55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罗琴音 甘 丽 黄玉明 黄丽珠

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行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4D HyCoSy)结果及与术后自然妊娠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7月于本院生殖中心门诊疑为输卵管性不孕症,行4D-HyCoS检查显示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或双侧输卵管轻度通而不畅、年龄22~40岁并检查后积极备孕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随访患者造影术后6个月内自然妊娠情况并分为自然妊娠组(n=32)以及非自然妊娠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自然妊娠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造影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累计妊娠32例(26.7%),妊娠组年龄及不孕年限均小于非妊娠组,输卵管通畅度优于非妊娠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不孕时间长、输卵管通畅性不佳是和4D HyCoSy后6个月内自然妊娠的不利因素(均P<0.05)。结论:4D-HyCoSy技术能够在检查后短期内提升输卵管不孕症女性的自然妊娠几率;患者年龄大、不孕时间长及输卵管通畅度不佳影响4D-HyCoSy检查后自然妊娠。

2024 Vol. 32 (8): 1888- [摘要]( 50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常 迪1 朱 勇2 李 旭1

研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丙泊酚+依托咪酯不同配比分为高剂量组(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n=32)、中剂量组(1.0 mg/kg丙泊酚+0.15 mg/kg依托咪酯,n=23)和低剂量组(0.5 mg/kg丙泊酚+0.225 mg/kg依托咪酯,n=25)。比较麻醉后3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麻醉诱导前1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1.94±0.28 min)长于高剂量组(1.70±0.24 min)和中剂量组(1.94±0.28 min)(P<0.05);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HR无差异(P>0.05);T2、T3时MAP高剂量组(84.80±9.17 mmHg、69.94±6.52 mmHg)低于低剂量组(93.46±8.12 mmHg、76.05±6.44 mmHg)(P<0.05),其他时点3组MAP无差异(P>0.05);T0、T1时3组BIS无差异(P>0.05),T2~T4时高剂量组BIS最高(P<0.05);肌阵挛发生率高剂量组(25.0%)低于低剂量组(60.0%)(P<0.05),其他不良事件3组无差异(P>0.05)。结论: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

2024 Vol. 32 (8): 1893- [摘要]( 7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万红梅 马红梅 谷文文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因子19(FGF-19)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04例(GDM组),按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n=38)与结局良好组(n=76);另选取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均完成孕晚期血清CTRP3、FGF19水平检测,分析血清CTRP3、FGF19与GDM不良妊娠结局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二项指标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GDM组血清CTRP3(0.54±0.16 μg/L)、FGF19(55.48±15.61 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0.66±0.19 μg/L、64.89±17.23 pg/ml),妊娠结局不良组CTRP3、FGF19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TRP3、FGF19水平降低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3、FGF19水平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24,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789。结论:GDM患者血清CTRP3、FGF19水平降低,且是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二项指标均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且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能。

2024 Vol. 32 (8): 1898- [摘要]( 60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叶夏斌 林小燕 夏雪梅

探讨卵巢癌(OC)患者血清活性氧调节剂-1(Romo-1)、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15(MRPL15)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住院治疗的132例OC患者为OC组,良性病变患者为病变组,体检健康者132例对照组。对OC患者随访3年分为死亡组(n=82)和生存组(n=50)。检测各组血清Romo-1、sFRP-4、MRPL15水平;Cox回归分析影响O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omo-1、sFRP-4、MRPL15对OC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病变组、OC组血清Romo-1、MRPL15水平依次升高,血清sFRP-4水平依次降低;OC组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Romo-1、MRPL15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血清sFRP-4水平低于未转移患者(均P<0.05)。死亡组FIGO分期Ⅲ期~Ⅳ期占比(86.6%)、淋巴结转移占比(74.4%)、低分化程度占比(58.5%)、血清Romo-1(3.81±0.67 ng/ml)、MRPL15(13.26±2.28 ng/ml)水平均高于生存组(48.0%、48.0%、28.0%、2.92±0.58 ng/ml、10.52±1.73 ng/ml),而血清sFRP-4水平(1.75±0.42 ng/ml)低于生存组(2.36±0.49 ng/ml)(均P<0.05)。血清Romo-1、sFRP-4、MRPL15、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为影响OC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均P<0.05)。血清Romo-1、sFRP-4、MRPL15联合预测OC患者预后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957,优于各自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OC患者血清Romo-1、MRPL15水平异常升高,血清sFRP-4水平异常降低,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3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生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 Vol. 32 (8): 1903- [摘要]( 57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赵金萍1 董 添2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抑制素A(Inhibin-A)表达水平及其预测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月—2024年5月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妊娠结局为胎儿结构异常孕妇86例(异常组),妊娠结局为正常新生儿的孕妇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Inhibin-A水平,Pearson分析异常组血清PAPP-A、Inhibin-A水平相关性,logistic分析发生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结果:异常组血清PAPP-A(7.33±1.48 ng/ml)低于对照组(9.56±1.74 ng/ml),Inhibin-A(478.25±93.48 pg/ml)高于对照组(365.87±81.51 pg/ml)(均P<0.05),异常组血清PAPP-A与Inhibin-A呈负相关(r=-0.340,P=0.001),异常组服用叶酸占比低于对照组,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孕期贫血、饲养动物、吸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服用叶酸、血清PAPP-A升高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孕期贫血、吸烟、血清Inhibin-A升高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APP-A预测出生缺陷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敏感性79.1%、特异性80.0%;血清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AUC为0.803,敏感性74.4%、特异性81.1%,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AUC为0.874,敏感性91.9%、特异性75.6%(P<0.05)。结论: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降低、Inhibin-A水平升高不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孕中期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临床价值提高,提示临床未来可能用于出生缺陷的临床预测。

2024 Vol. 32 (8): 1909- [摘要]( 59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潘贝贝 韩贺山* 李传乐 刘 峰

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横轴位T2WI-FS与ADC(b=700 s/mm2)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对CC患者LNM与LVSI的评估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中40例存在LNM、无转移80例,T2WI-FS检出LNM 28例、无转移72例,ADC检出LNM 32例、无转移7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NM 38例,无转移7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NM的准确率97.5%、敏感度95.0%、特异度98.8%、阳性预测值97.4%和阴性预测值97.5%,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共检出LVSI阳性49例、阴性71例,T2WI-FS检出LVSI阳性37例、阴性60例,ADC检出LVSI阳性39例、阴性6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VSI阳性46例、阴性6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VSI的准确率95.8%、敏感度93.9%、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95.8%和阴性预测值95.8%,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磁共振T2WI-FS联合ADC技术评估CC患者LNM与LVSI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2024 Vol. 32 (8): 1914- [摘要]( 64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李 郁 童珺霞

分析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全麻妇科手术患者220例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将存在苏醒延迟患者纳入观察组(n=56),反之则纳入对照组(n=16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苏醒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220例中苏醒延迟发生率为25.5%。观察组苏醒时间(161.73±11.27min)长于对照组(54.39±10.23min),年龄≥60岁、贫血、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追加麻醉药物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均为导致患者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2 h、术中平均体温<36.5℃及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均为导致全麻妇科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做好术前预防,根据患者复苏室苏醒情况积极采用对症处理措施,以降低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

2024 Vol. 32 (8): 1918- [摘要]( 76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郝培培 张赛英 孙 斌 孙文超*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各80例临床资料,分别纳入宫颈癌组、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以及宫颈癌组不同FIGO分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及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HPV-DNA、SCC-Ag、CA19-9、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HPV-DNA、SCC-Ag、CA19-9、AFP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III~IV期患者血清SCC-Ag、CA19-9、AFP表达水平均高于I~II期患者,HPV-DNA、CA19-9、AFP阳性率均高于I~II期患者(均P<0.05);HPV-DNA、SCC-Ag、CA19-9、AFP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96.3%)、准确度(91.8%)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AFP诊断特异度最高达100.0%(P<0.05)。结论:HPV-DNA联合SCC-Ag、CA19-9、AFP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2024 Vol. 32 (8): 1923- [摘要]( 114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张 静1 耿擎天2 刘永莲1

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2024 Vol. 32 (8): 1927- [摘要]( 58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冉莎莎 田 萍

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32例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为27.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52.4%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5.4%;共检出病原体48株,排名前3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菌(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行手术、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000g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进行过手术、住院时间久、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2024 Vol. 32 (8): 1933- [摘要]( 65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罗 聪 高丽娟 刘晓燕 赖灵巧

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联因素对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MAS新生儿中,有21例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失败组),不良预后19.4%;成功组8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窒息史(OR=1.370)、羊水污染程度高(OR=1.563)均是影响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益生菌(OR=0.700)、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OR=0.770)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保护因素(均P<0.05),PaO2/FiO2预测新生儿MA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价值较高。结论:窒息史、羊水污染程度、补充益生菌、PaO2/FiO2均与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影响因素,PaO2/FiO2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

2024 Vol. 32 (8): 1938- [摘要]( 61 HTML (0 KB)  PDF (0 KB)  ( 9 )

何巧莲 任 飞 林 坤

探讨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值(DPR)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9-2023年本院收治的102例PPP患者临床资料,检测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并计算DPR,根据PPP患者是否并发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500ml、剖宫产术后24h内出血量≥1000ml)分为出血组(n=27)与未出血组(n=7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DPR对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PP患者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结果:出血组D-二聚体(0.94±0.41 mg/L)、DPR(0.67±0.24)均高于未出血组(0.36±0.25 mg/L、0.29±0.12),血小板计数(243.96±32.51)×109/L低于未出血组(301.02±40.39)×109/L(均P<0.05)。DPR预测PPP患者产后出血的最佳截点值为0.46,曲线下面积0.9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年龄≥35岁(OR=1.260)、胎盘植入类型为穿透型(OR=3.284)、DPR≥0.56(OR=5.094)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发生产后出血的PPP患者DPR呈高表达,且DPR预测PPP患者产后出血有一定临床效能。

2024 Vol. 32 (8): 1943- [摘要]( 204 HTML (0 KB)  PDF (0 KB)  ( 9 )

程 娟 朱 峰

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SCH患者70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n=42)和不良组(n=28),分析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收入院时患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6)水平,对患者各因子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行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CH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IL-2、TNF-α、IFN-γ、IL-6高于结局良好组,IL-4、IL-10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P<0.05)。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IL-2、IFN-γ、TNF-α、IL-6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正相关,IL-10、IL-4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负相关(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SCH患者血清IL-2、TNF-α、IFN-γ、IL-6及促甲状腺激素升高,IL-4、IL-10降低是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SCH患者血清IL-2、TNF-α、IFN-γ、IL-6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水平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2024 Vol. 32 (8): 1948- [摘要]( 57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党莉婷 靳维红* 高 珊 张 婷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COS患者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复诊的PCOS不孕女性259例进行调查,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究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关因素。结果:共发放259份问卷,有效回收246份,有效率95.0%;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自评量表评分57.48±7.25分,CD-RISC评分61.27±8.56分,SAS评分56.62±6.71分、SDS评分58.29±6.84分、PSSS评分55.73±6.28分。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高、对疾病了解程度低、未制定个性化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心理韧性低、焦虑高、抑郁高及社会支持低是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临床可依据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综合评估,通过制定个性化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提高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水平,以促进疾病康复,改善妊娠结局。

2024 Vol. 32 (8): 1953- [摘要]( 58 HTML (0 KB)  PDF (0 KB)  ( 9 )

肖纯荣1 黎雪彬1 李 凯1 李国伟2

探究高脂血症孕妇脂血标本生化检验时的影响及处理效果,分析高脂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高脂血症孕妇102例纳入高脂血症组,同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02例纳入健康组。将观察组血液标本采取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对比标本处理前后生化检验指标血肌酐(Cr)、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空腹血糖(FB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对比两组不良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脂血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脂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标本处理后Cr、ALP、CK-MB、FBG、AST和ALT水平均较处理前降低,且血TC、TG、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高脂血症组(23.5%)高于健康组(6.9%)(P<0.05),但不同孕期诊断高血脂症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脂血检测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特异性57.2%、敏感度90.3%,孕妇血脂水平与母体、胎儿不良结局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01)。结论:孕妇脂血对其他生化检验项目均有影响,采用低温离心再处理有一定效果。存在脂血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

2024 Vol. 32 (8): 1959- [摘要]( 82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综述
张 心 刘朝晖*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程度,对于胚胎成功植入和正常妊娠至关重要。正确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对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本综述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分析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激素和分子因素,寻找用于评估容受性的生物标志物,阐明其复杂的机制和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此外,还将讨论影响容受性的外部因素和潜在病理疾病。

2024 Vol. 32 (8): 1963- [摘要]( 6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