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 31卷 12期

刊出日期 2023-12-15

调查研究
仇 茜 施金凤* 冒文盈 徐 慧 祁 艳 刘崇媛

探究不孕症女性生育压力与病耻感、归因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的120例不孕症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问卷、生育相关压力量表(FPI)、羞耻感量表(ISS)、归因方式问卷(ASQ)调查,Pearson相关性分析FPI与ISS、ASQ评分的关系。结果:120例不孕症女性中,FPI总分154.62±23.45分、ISS总分69.44±20.13分,ASQ中正性事件得分120.00±20.75分,负性事件得分105.24±20.28分。不同学历、人均月收入、独生女与否、有无生育史、家庭类型、婚龄、不孕时间及原因不孕症女性FPI总分有差异(P<0.05)。除了拒绝无子女的生活方式性压力外,生育压力其他维度得分、ISS总分均与IS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正相关;FPI总分与正性事件得分、宿命感维度得分均负相关,与负性事件得分、普遍维度得分均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独生女、生育史、家庭类型、ISS总分、ASQ中正性事件与负性事件是不孕症女性生育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生育压力较高,与病耻感、归因方式密切相关。

2023 Vol. 31 (12): 2788- [摘要]( 457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王娟绒 刘珊珊 李晓瑛

探讨胎儿异常孕产妇抑郁情况,确定并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16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抑郁情况,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价家庭支持情况,反刍思维量表(RRS)评价反刍思维。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儿异常孕产妇抑郁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的145例,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EPDS评分12.24±3.72分,存在抑郁91例(62.8%),无抑郁54例(37.2%);单因素分析显示,引产孕产妇抑郁情况与其家庭月收入、孕周、对再次妊娠的担忧、APGAR评分、RRS评分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再次妊娠的担忧(OR=7.515、95%CI 1.848~30.566)、RRS评分高(OR=1.079、95%CI 1.032~1.128)为胎儿异常孕产妇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APGAR评分高(OR=0.412、95%CI 0.287~0.591)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胎儿异常孕产妇抑郁发生率较高,对影响因素临床应予以关注,采取家庭与心理干预可能为改善其抑郁情绪的可靠途径。

2023 Vol. 31 (12): 2793- [摘要]( 42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郭婉璐1 陆潇逸2 叶露茜1

影响初产孕妇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ELA)意愿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和黄岩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初产孕妇262例,调查孕妇选择ELA意愿并以此分为有ELA意愿组、非ELA意愿组。调查孕妇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娩恐惧量表(CAQ)情况,单因素分析孕妇选择ELA意愿的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孕妇选择ELA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94.3%。247例中,分娩前有ELA意愿116名(47.0%)为ELA意愿组,无ELA意愿131例(53.0%)为非ELA意愿组。两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ELA认知情况、配偶意愿、计划妊娠、焦虑症状、分娩恐惧比较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OR=2.254,95%CI 1.406~3.612)、对ELA认知良好(OR=1.978,95%CI 1.184~3.306)、配偶同意(OR=1.980,95%CI 1.284~3.053)、计划妊娠(OR=2.284,95%CI 1.217~4.286)、有焦虑症状(OR=2.383,95%CI 1.239~4.584)、分娩恐惧(OR=2.457,95%CI 1.094~5.519)均为孕妇选择ELA意愿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初产孕妇选择ELA意愿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对ELA认知情况、配偶意愿、计划妊娠、焦虑症状、分娩恐惧有关,医疗机构应加强针对性宣传,提高民众认知,提高ELA普及率。

2023 Vol. 31 (12): 2799- [摘要]( 432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孟春芳1 马 奕2 余 微2 李 盛2*

分析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因素,并提出干预建议,为提升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2月在医院产前检查的326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中文版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的302名初产妇IIFAS评分59.06±8.39分,母乳喂养态度积极初产妇105名(34.8%),母乳喂养态度偏差197名(6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妊娠发生、产前检查、家庭成员对纯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抑郁症状均与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低(OR=1.807,95%CI 1.217~2.683)、产前检查不规律(OR=1.877,95%CI 1.192~2.957)、家庭成员对纯母乳喂养支持态度低(OR=2.199,95%CI 1.385~3.492)、母乳喂养知识少(OR=3.054,95%CI 1.729~5.394)、有抑郁症状(OR=0.518,95%CI 0.329~0.815)均为初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初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产科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加强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关注和干预,以改善和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状况。

2023 Vol. 31 (12): 2804- [摘要]( 401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冯 盼 王庆红* 巨 娣 田利红

了解医院就诊孕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水平及态度,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12月接诊的988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自制《分娩镇痛认知及态度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并分析影响孕妇分娩镇痛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分娩镇痛认知得分5.25±1.37分,平均得分率43.8%。对于分娩镇痛知识的了解50.0%来自“电视/社交媒体/网络”,30.0%来自“亲友讲述”,25.0%来自“孕妇学校”。不同年龄、学历、居住地、胎次、职业、参加孕妇学校次数、家庭月收入孕妇的分娩镇痛认知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学历大专(OR=1.978,95%CI 1.049~3.372)、本科(OR=2.036,95%CI 1.248~4.093),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OR=1.311,95%CI 1.032~2.991),参加孕妇学校≥4次(OR=1.740,95%CI 1.058~3.597),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OR=1.883,95%CI 1.031~3.195)、>10000元(OR=1.828,95%CI 1.176~4.219)均为提高分娩镇痛认知水平的支持因素(均P<0.05)。孕妇中85.0%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或非常恐惧,59.7%希望能够无痛顺产,仅有44.7%的孕妇表示愿意尝试镇痛分娩。80.0%的孕妇家人对分娩镇痛持支持态度,孕妇对分娩镇痛的顾虑主要来自于“胎儿健康受影响”(40.6%)和“母体健康受影响”(40.0%);78.1%的孕妇能够接受的分娩镇痛费用在1001~3000元。结论:孕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孕妇对分娩镇痛的选择意愿不强,对镇痛分娩有较多顾虑,学历、职业、参加孕妇学校次数及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孕妇分娩镇痛认知水平的主要原因。

2023 Vol. 31 (12): 2810-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陶 渝 王晓川 张露平 佟艳霞

探讨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门诊583名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及避孕知识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流产女性避孕知识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583份,收回有效问卷546份,有效回收率93.7%。546名避孕知识问卷评分4.92±0.87分,总体得分率为54.7%;单因素分析,年龄、户籍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生育史、人工流产次数、主动从不同途径了解避孕知识均可能与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知晓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父母未离异、人工流产≥3次、能主动了解避孕知识均对其避孕知识知晓产生正向影响(P<0.05)。结论:门诊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水平较低,影响因素多样,应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

2023 Vol. 31 (12): 2815- [摘要]( 391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汪 敏 李春燕 王 霜 郭云静 陈菊娣*

调查门诊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认知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意外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女性350例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避孕知识知晓现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避孕知识认知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97.4%。341例避孕知识认知总得分(62.49±13.88分)低于满分100分,其中生殖健康知识(21.48±3.75分)、短效避孕措施认知(20.75±4.01分)得分高于长效可逆避孕措施知识(9.04±3.26分)及避孕措施使用知识(15.93±4.09分)得分(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未婚及月收入低的流产女性是影响避孕知识认知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门诊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认知水平较低,而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未婚及月收入低是认知水平低的影响因素。

2023 Vol. 31 (12): 2820- [摘要]( 355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岳茗肖1 张 妍2* 滕 英1 陈 星2 黄 蔚1 丁 璟2 秦 明1 武冰雪2 车 焱2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药具和医疗器械管理服务中心“特殊育龄人群高效避孕关爱服务项目”(简称“项目”)的实施及其社会效益。方法:采用定性调查方法,包括相关资料和案例收集,现场服务过程与操作观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等关键知情者定性访谈,围绕免费避孕药具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采纳性、实施性、持续性评价框架,收集“项目”开展情况、参与体验、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采用主题归类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项目”开展以来,当地避孕药具种类由12种增至19种,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提供种类增加,受益人群扩大,避孕项目可及性、实施性和可持续性增加;医务人员参加了相应的培训活动,掌握了避孕服务新技术,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能力提升;具有宫颈松弛、宫颈宽大、有IUD脱落史、瘢痕子宫、人工流产后置器等特点的育龄妇女避孕需求得到了满足,避孕有效性和服务体验得到改善,群众满意度提升。结论:“项目”达到了设立之初的目标,对国家和育龄妇女及其家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3 Vol. 31 (12): 2825-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临床研究
吴喜梅1 李来宝2 张 林3 刘晓鹏4 杨贵霞5 李春颖6 吴尚纯2*

观察手动负压吸宫术(MVA)后搔刮宫腔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眉山蕴缨妇产医院、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选择≤25岁自愿要求终止8周内妊娠的473例青少年女性作为观察对象,于术前以随机表法分为搔刮组和不搔刮组,比较两组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时间及流产并发症等。结果:搔刮组和不搔刮组纳入效果分析者分别为234例和235例,术后1个月随访时,流产后阴道出血多和其他异常出血的主诉率,搔刮组分别为2.1%和4.7%,不搔刮组分别为4.2%和5.5%,月经恢复者占比搔刮组为87.2%(204例),不搔刮组为91.5%(215例)。月经恢复的时间搔刮组(36.2±7.2)d,不搔刮组(36.0±7.9)d。术后并发症,搔刮组不全流产2例(0.9%),不搔刮组术后急性盆腔炎1例(0.4%)。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5岁青少年女性8周内妊娠,MVA后不进行宫腔搔刮对手术结局无不利影响。

2023 Vol. 31 (12): 2830- [摘要]( 381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李卫安1 张美龄2 吴 艳1 黎士月1

分析宫、腹腔镜在输卵管吻合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输卵管绝育术后要求再孕女性9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输卵管吻合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不良反应、术后输卵管疏通情况、术后宫腔再粘连率、性生活质量[性功能量表(FSFI)]、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妊娠等。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发热、分别感染CT、UU及同时感染CT和UU、盆腔粘连率、PRL、FSH、LH、T、IL-2、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双侧输卵管≥5cm比例(80.9%)、总输卵管疏通率(91.5%)、FSFI各指标分数、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1.7%、76.6%),恢复性生活时间(1.50±0.31月)、开始规律性生活时间(2.12±0.30月)均早于对照组(2.62±0.50月、3.00±0.41月)(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h未排气、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输卵管吻合术可提高输卵管疏通率,提高术后妊娠率,减少衣原体感染风险,改善性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术后再粘连发生。

2023 Vol. 31 (12): 2835- [摘要]( 388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黄玲梅 陈 龙 曾凡英

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择期行剖宫产术的92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n=46,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和常规组(n=46,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产妇围术期出血量、凝血功能、卵巢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率(2.2%)低于常规组(15.2%),术后2 h、24 h出血量(171.7±26.6 ml、53.8±10.3 ml)均少于常规组(232.5±23.3 ml、67.2±14.1ml),术后3 d、5 d子宫下降幅度(4.0±0.4cm、5.3±0.7cm)均高于常规组(3.7±0.4 cm、4.8±0.6 cm),恶露持续时间(14.1±2.4d)短于常规组(16.4±3.6d);治疗后PT、APTT及FIB水平两组均升高且联用组高于常规组,FSH、LH水平均降低,E2水平均升高,且联用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5%、13.0%)无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提高,且可改善产妇凝血及卵巢功能。

2023 Vol. 31 (12): 2841- [摘要]( 369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徐进芳1,2 张 平1,2 冯 文1*

探讨地诺孕素与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AM)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苗勒氏管抑制物(MIS)、前列腺素F2a(PGF2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M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地诺孕素(65例,地诺孕素组)或宫内放置曼月乐(64例,曼月乐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CA125、CA199、MIS、PGF2a水平,血液流变学,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地诺孕素组总有效率(96.9%)高于曼月乐组(87.5%),血清CA125、CA199、PGF2a水平均低于曼月乐组,MIS高于曼月乐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低于曼月乐组,阻力指数高于曼月乐组,子宫体积(90.34±3.47 cm3)、子宫内膜厚度(8.56±1.22 mm)均低于曼月乐组(101.33±3.87 cm3、9.04±1.22 mm)(均P<0.05);总不良反应情况(56.9%)与曼月乐组(56.3%)无差异(P>0.05)。结论:地诺孕素与曼月乐治疗AM均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地诺孕素治疗效果更佳。

2023 Vol. 31 (12): 2846- [摘要]( 409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林夏云 郑婷婷 黄惠敏 罗亚凤 刘 丹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AOP)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发育、用药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低出生体重AOP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维持氧疗时间)、神经功能发育[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0.95±0.43次/d)少于对照组(1.68±0.36次/d),呼吸暂停消失时间(2.97±0.78d)、氧疗时间(17.14±3.08d)小于对照组(4.53±1.16d、18.62±3.21d);治疗后5d、1个月,两组NBNA评分均增加,观察组NBNA评分(35.18±3.02分、36.48±3.38分)高于对照组(31.69±3.11分、34.61±3.29分),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7%)低于对照组(29.1%),出院时间(36.2±3.7d)短于对照组(38.1±3.6d)(均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有效改善低出生体重AOP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呼吸能力,同时保护神经功能发育,加快患儿康复,用药安全。

2023 Vol. 31 (12): 2851- [摘要]( 373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蒋 婷 张增强

探讨围术期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体核温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自2020年1月-2022年8月于本院择期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分别给予围手术期复合保温措施或常规保温措施。分析两组围术期体核温度、心率(HR)、血压、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核温度麻醉1h(36.17±0.78℃)及手术结束时(36.13±0.82℃)均大于对照组(35.01±0.82℃、34.87±0.84℃),术中HR(71.4±7.5次/min)、收缩压(126.6±10.1 mmHg)及舒张压(72.9±7.9 mmHg)、凝血功能指标、AD(104.62±20.55 pmol/L)、NE(160.77±37.03 pmol/L)及气管拔管时间(27.29±6.90 min)及麻醉苏醒时间(36.52±7.13 min)均低于对照组(79.5±8.9次/min、141.8±19.1 mmHg、84.0±9.4 mmHg、119.43±31.91 pmol/L、179.38±41.22 pmol/L、25.94±6.33 min、33.79±6.84 min)(均P<0.05)。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保温措施可预防患者发生低体温,降低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023 Vol. 31 (12): 2855- [摘要]( 390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陈墨林婧 陈墨金子

探究慢性盆腔炎(CPID)应用中药灌肠联合针刺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CPID患者202例,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n=100)、中西医组(n=102),均实施西医治疗,中西医组加用中药灌肠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析治疗疗效、炎性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中医症候积分、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5.1%)高于西医组(87.0%),中医主症、次症评分均降低且中西医组(3.57±1.08分、3.22±1.02分)低于西医组(8.12±1.15分、9.54±1.12分),两组丙二醛(MDA)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IL-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中医组变化幅度大于西医组,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降低且中西医组(4.07±0.17 mPa/s、9.85±0.70 mPa/s)低于西医组(4.78±0.25 mPa/s、10.57±0.87 mPa/s)(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2.00%)无差异(P=0.984)。结论:CPID患者西医治疗时应用中药灌肠与针刺联合治疗可以改善中医症状、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并提升整体疗效,且不会加不良反应。

2023 Vol. 31 (12): 2860- [摘要]( 382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许丽妍 彭文勇* 朱忠权 蓝志坚

探究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应激反应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本院妇产科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SGB或星状神经节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首次排气(尿)时间及排尿量。结果:观察组术后20min及24h外周血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20min VAS(3.26±1.35分)低于对照组(5.63±1.42分);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6.73±1.52h)、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0.97±0.16h)均早于对照组(9.67±2.04h、1.75±0.73h),首次排尿量(0.24±0.06L)大于对照组(0.11±0.03L),总不良反应(20.0%)低于对照组(42.9%)(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SGB在妇科腔镜术后对患者应激反应控制及康复均有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

2023 Vol. 31 (12): 2865-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常丽丽1 吴炤霖2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行全麻,对照组采取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后30min(T2)、关闭二氧化碳气腹后5min(T4)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T1~T3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26±1.02 min)、呼之睁眼时间(5.53±1.38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6.56±1.49 min)均短于对照组(4.15±1.19 min、7.11±1.55 min、8.54±2.01 min);术后1d两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148.78±24.92 ng/L、26.16±5.63 ng/L)低于对照组(213.83±32.43 ng/L、33.28±6.45 ng/L);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0%)低于对照组(20.0%)(均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效果较好,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苏醒质量,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

2023 Vol. 31 (12): 2870- [摘要]( 397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胡 荣 郑德旺 王鑫成 王媛媛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后行TAP阻滞,对照组向腹横肌筋膜层缓慢注入0.375%布比卡因30ml+0.9%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组向腹横肌筋膜层缓慢注入0.375%布比卡因30ml+0.5μg/kg右美托咪定20ml。观察两组术后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1.02±0.24分、2.83±0.48分、3.51±0.72分、3.36±0.70分)低于对照组(1.15±0.36分、3.25±0.60分、4.42±0.85分、4.07±0.76分),两组术后1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心钠素均升高但观察组(160.17±48.11 ng/ml、320.15±53.87 ng/L、0.33±0.04 nmol/L)低于对照组(180.25±50.23 ng/ml、346.23±25.90 ng/L、0.36±0.05 nmol/L),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升高但观察组(7.28±1.42 mg/L、19.74±3.50 ng/L、2.93±0.59 nmol/L)低于对照组(12.03±2.78 mg/L、26.54±4.19 ng/L、0.36±0.05 nmol/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与对照组(10.0%)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减轻产妇术后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

2023 Vol. 31 (12): 2874- [摘要]( 36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黄 侃 肖德君 宫延基

分析分娩镇痛中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给予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有分娩镇痛需求的初产妇157例,根据镇痛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通过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给予常规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B组通过普通塑料硬膜外导管给予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射镇痛,C组通过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给予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射镇痛。记录3组给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使用、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镇痛及置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镇痛前及镇痛后1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差异(P>0.05),镇痛后2h、3h、4h及宫口全开时VAS评分依次降低;舒芬太尼(32.50±8.41μg、28.73±7.74μg、26.25±6.72μg)、罗哌卡因(65.67±18.28 mg、60.68±19.32 mg、55.36±15.45 mg)使用剂量依次降低,满意度评估(5.63±1.46分、7.48±1.13分、9.10±0.53分)依次升高(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血血气分析无差异,镇痛后总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置管不良反应发生A组(53.7%)、B组(11.5%)、C组(7.8%)依次降低(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给予程控硬膜外脉冲注射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降低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2023 Vol. 31 (12): 2879- [摘要]( 399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黄微哲1 尹 燕2 徐丽霞1*

探讨硬膜外双管阻滞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阴道试产的352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76例),均行镇痛分娩,分别采用硬膜外双管阻滞麻醉(双管组)或硬膜外单管阻滞麻醉(单管组)。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剖宫产率、产程、新生儿评分、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宫口开至4cm、宫口至10cm、胎儿娩出后即刻VAS评分均较分娩镇痛前降低,且双管组(4.20±0.48分、4.52±0.54分、4.43±0.62分)均低于单管组(5.81±0.87分、6.72±1.20分、6.80±1.14分)(均P<0.05)。与单管组相比,双管组自然分娩率更高(81.8%比60.2%),剖宫产率更低(17.1%比36.9%),缩宫素使用率更低(56.8%比80.1%),分娩体验满意率(97.7%比52.3%)更高,第一产程(570.87±178.52min)、第二产程(49.64±12.36 min)及总产程时间(625.51±58.44 min)均短于单管组(632.35±165.75 min、62.48±13.29 min、712.49±64.87 min)(均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无差异,麻醉并发症、软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两组均无差异(P>0.05)。双管组产后出血(6.8%)、会阴侧切发生率(5.7%)低于单管组(18.2%、19.9%)(P<0.05)。结论:足月妊娠产妇镇痛分娩中采用硬膜外双管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佳,可加快产程,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分娩质量。

2023 Vol. 31 (12): 2884- [摘要]( 382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李 真 邓言江 梁东锋*

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孕足月单胎分娩产妇的产程及分娩结果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按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单一组)与腰硬联合麻醉(联合组)各60例。结果:两组镇痛前、镇痛1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新生儿体质量、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出血量均无差异(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镇痛起效时间(3.26±0.69 min比10.25±1.25 min)、镇痛3~15min的VAS评分、总产程(306.9±42.4 min比331.8±49.5 min)、子宫复原时间(25.7±6.3d比28.1±6.8d)、产程干涉(1.7%比13.3%)、运动阻滞发生、不良反应(1.7%比13.3%)均减少,麻醉效果较好(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孕足月单胎孕妇的分娩镇痛,但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起效时间、缩短产程、促进子宫复原、降低产程干涉、减少运动阻滞、改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一定优势。

2023 Vol. 31 (12): 2889- [摘要]( 372 HTML (0 KB)  PDF (0 KB)  ( 9 )

赵迎春 陈 冉 张 琼 王根生

: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产后出血、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4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依据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在产妇宫口扩张≥3cm(≥3cm组)、<3cm(<3cm组)时实施镇痛,对比两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干预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娩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3cm组第一产程(9.02±1.45 h)、总产程时间(10.24±1.59 h)及产后2h出血量(243.70±23.22 ml)均低于≥3cm组(10.43±1.28 h、11.43±1.46 h、266.30±25.44 ml)(均P<0.001),两组会阴侧切率(64.0%、64.0%)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3cm组(1.01±0.14分)低于≥3cm组(1.78±0.09分),<3cm组分娩并发症(4.0%)低于≥3cm组(16.0%),分娩镇痛满意度(94.0%)高于≥3cm组(80.0%)(均P<0.05)。结论:在产妇宫口扩张<3cm时实施分娩镇痛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并降低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减轻产妇疼痛。

2023 Vol. 31 (12): 2894- [摘要]( 361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李 卉 杨 麟*

基于镇静评分(R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卵巢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体征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0例。麻醉诱导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将0.2ug/kg、0.4μg/kg DEX静脉泵入,对比两组手术给药前(T0)、拔管后15min(T1)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镇静评分(RS);拔管后15min(T1)、术后3h(T2)、术后12h(T3)疼痛评分;T0、T1、T2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1时HR、SBP、DBP水平均高于T0时(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RS评分T1时均高于T0时,但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T2和T3时两组VAS评分均较T1下降,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T0~T2时两组IL-6水平均先升后降,且高剂量组均低于低剂量组(均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与高剂量组(5.0%)无差异(P>0.05)。结论:卵巢癌手术中采用0.4ug/kg剂量DEX干预,可正常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IL-6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3 Vol. 31 (12): 2898- [摘要]( 373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王少娟 陈 雯*

探究分娩情景预演结合系统化心理干预对孕晚期妇女分娩焦虑、恐惧、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6月100例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妇女,随机(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增加分娩情景预演结合系统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分娩态度问卷(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分、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Q(17.78±3.51分)、CAQ(27.62±4.87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9.32±3.78分、30.95±5.14分),CBSEI-32(113.36±6.08分、109.21±5.78分)及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09.12±5.69分、103.86±6.34分),阴道分娩率(74.0%)高于对照组(54.0%),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抑郁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9.5±0.5分)高于对照组(9.1±0.5分)(均P<0.05)。结论:分娩情景预演结合系统化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孕晚期妇女分娩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2023 Vol. 31 (12): 2902- [摘要]( 393 HTML (0 KB)  PDF (0 KB)  ( 9 )

杨 梅 杨姗姗 王婷婷 张俊华

分析应用信息共享理论支持下多维产褥期照护策略对剖宫产初产妇产褥期自护技能、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89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多维组(n=45)和常规组(n=44),常规组实施常规照护策略及随访,多维组实施信息共享理论支持下多维产褥期照护策略,比较两组产妇恢复情况、产褥期心理状况、自护技能、母乳喂情况及母婴健康状况。结果:干预结束后,多维组子宫底高度低于常规组,泌乳量多于常规组,恶露排出量少于常规组;产后42d,两组疲乏、抑郁、紧张、生气、困惑评分均降低,活力评分均升高,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及自我概念评分均升高,且多维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多维组纯母乳喂养率(77.8%)高于常规组(54.6%),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6.7%、4.4%)均低于常规组(22.7%、18.2%)(均P<0.05)。结论:应用信息共享理论支持下多维产褥期照护策略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况,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护技能和纯母乳率,进而促进母婴健康和产后康复。

2023 Vol. 31 (12): 2907-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闫 荣1 郭 睿1 王 娟1 张卓玥2 王 沛1*

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HDCP)效果及对孕妇睡眠质量、血液流变学、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HDCP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采用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和对照组(56例,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血hs-CRP、TNF-α、IL-12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1.31±0.33 mPa/S)、全血低剪切黏度(6.57±0.17 mPa/S)、全血高剪切黏度(3.23±1.13 mP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9±0.25 mPa/S、6.98±0.29 mPa/S、3.74±1.11 mPa/S),治疗后1周、2周PSQI睡眠情况评分观察组(14.42±1.45分、8.63±1.66分)均低于对照组(16.64±1.41分、10.94±1.61分),母婴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7.1%、5.4%)低于对照组(23.2%、17.9%)(均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HDCP效果提高,能够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睡眠质量与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3 Vol. 31 (12): 2912- [摘要]( 403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周美珍1 朱月华1 梁 娟2 何月梅1*

探讨人工智能模式的健康教育咨询随访联合社区联动随访对流产后妇女避孕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因计划外妊娠在本院行人工流产妇女35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74)和对照组(n=180),干预组接受基于人工智能模式的健康教育咨询随访联合社区联动随访实行流产后关爱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关爱服务。采用避孕态度量表评估两组流产后1个月时的避孕态度、术后12个月避孕行为及重复流产率率。结果:干预组避孕态度评分(44.38±6.54分)均高于对照组(37.16±5.04分),流产后有效避孕措施落实中位时间干预组(5.03个月)短于对照组(9.78个月),术后1年时重复流产率干预组(1.2%)低于对照组(10.1%)(均P<0.05)。结论:应用人工智能健康教育咨询随访联合社区联动随访可以改变流产后妇女避孕态度及避孕行为,是有效避孕措施尽快落实,降低重复流产发生。

2023 Vol. 31 (12): 2916- [摘要]( 394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郑茗琼 陈 娜

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发生危险因素,探讨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产后PDF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接受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干预或常规产后护理;产后未见PDF产妇110例为正常组。对比分析产后PDF干预效果、血清一氧化氮(NO)、松弛素(RLX)及内皮素(ET-1)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后生活质量影响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估。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产妇文化程度低、便秘史、年龄增高、产次≥2次为PDF发生的危险因素。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效果,观察组显效率(88.7%)和总有效率(98.1%)均高于对照组(65.5%、85.5%),干预后两组血清NO水平增高,ET-1和RLX水平减低,且观察组NO水平(144.87±4.86 umol/L)高于对照组(83.76±4.80 umol/L),ET-1(90.67±9.12)和RLX(25.87±4.15 μg/L)低于对照组(181.89±9.30、38.65±4.22 μg/L);两组ICIQ-SF评分均减低、I-QOL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ICIQ-SF评分(11.78±2.86分)低于对照组(14.87±3.00分),I-QOL评分(89.45±8.96分)高于对照组(80.76±9.21分)(均P<0.05)。结论:产妇文化程度低、便秘史、年龄高、产次≥2次为产后PDF发生危险因素,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效果较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3 Vol. 31 (12): 2921- [摘要]( 385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张丽君 曹毅雯 王佳洁*

探讨时距式放松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疼痛、产程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本院产科行阴道分娩初产妇110例,按照产妇选择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宫口开至2cm后,对照组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采取时距式放松训练。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各产程用时、分娩舒适度[舒适度量表(GCQ)]及分娩控制感[分娩控制感量表(LAS)]、心理状态[状态焦虑量表(S-A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单次阵痛痛觉时距、单次阵痛心率变化时距及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但观察组单次阵痛痛觉时距(32.15±9.12s)、单次阵痛心率变化时距(33.98±10.79s)、VAS评分(5.26±1.47分)均高于对照组(29.34±7.64s、31.75±10.64s、2.51±0.83分),第二产程(60.25±13.14分)短于对照组(66.24±15.24分),分娩时GCQ(80.42±10.21分)及LAS评分(168.48±20.12分)均高于对照组(66.84±8.95分、142.15±16.34分),S-AI(40.19±4.58分)及SAS评分(46.26±4.76分)均低于对照组(43.37±4.75分、48.47±5.12分),缩宫素使用率(11.5%)及阴道助产分娩率(1.9%)低于对照组(52.0%、14.0%),产后2h出血量(167.4±37.5ml)少于对照组(196.5±43.2ml)(均P<0.05)。结论:时距式放松训练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焦虑感,缩短第二产程,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和分娩控制感,减少产科干预,从而改善分娩结局。

2023 Vol. 31 (12): 2926- [摘要]( 390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黄莹莹1 孟胜楠2 侯丽雪1*

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PPD)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建立评估初产妇发生PPD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PPD高危产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就诊的515例初产妇,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8例初产妇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86例)和内部验证组(122例),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107例初产妇纳人外部验证组。建模组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按照产后3周测评结果分为抑郁组(n=67)和非抑郁组(n=21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产妇PP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建立初产妇PPD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证明,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初产妇P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产妇孕期紧张焦虑、配偶关系不和睦、未规律产前检查、剖宫产分娩、产后血清孕激素水平较高、新生儿Apgar分值低为发生PPD危险因素;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提示,预测初产妇PP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是0.957(95%CI:0.935~0.979),校准曲线斜率近似1,偏差度检验χ2=12.286,P=0.182。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内部验证组初产妇PPD发生的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841、正确率为83.3%,预测外部验证组PPD发生的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854、正确率为84.0%。结论: 本研究发现产妇孕期紧张焦虑、配偶关系不和睦、未规律产前检查、剖宫产、产后血清孕激素水平较高、新生儿Apgar分值较低是初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子,建立一的预测初产妇PPD发病危险的列线图模型,精确度和识别度较高,可有效预测初产妇PPD的发生,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2023 Vol. 31 (12): 2931- [摘要]( 40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临床分析
林苏云 胡曙昉 温莉虹 应佳微 田祖芳*

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慢性子宫内膜炎(C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宫腔镜检查的26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探查及病理结果分为EPs和非EPs患者,根据宫腔镜探查及免疫组织化学CD138染色结果分为CE和非CE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筛选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所有EPs患者均经宫腔镜探查确认息肉后行手术治疗,分析EPs患者宫腔镜探查后的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269例患者中EPs、CE、EPs合并CE发生率为47.2%(127/269)、42.8%(115/269)、29.4%(79/269);EPs患者中CE发生率为62.2%,高于非EPs患者的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子宫腺肌病、宫颈息肉、CE是EPs发病的危险因素(OR=2.111,95%CI 1.154~3.860;OR=2.529,95%CI 1.289~4.964;OR=2.782,95%CI 1.697~4.558;OR=3.184,95%CI 1.606~6.309)。48例单纯EPs(A组)均未应用任何抗生素治疗,42例EPs伴CE患者(B组)术后均应用多西环素治疗2周,37例EPs伴CE患者(C组)未应用任何抗生素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C组异常子宫出血率、息肉复发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结论:EPs患者中CE发生率高,绝经、子宫腺肌病、宫颈息肉、CE是EPs发病的危险因素,且CE增加了EPs患者术后异常子宫出血及息肉复发风险,应用抗生素治疗有利于降低异常子宫出血及息肉复发风险。

2023 Vol. 31 (12): 2937- [摘要]( 357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王尽轶 马春星 高月月 张亚明 王凤英 刘训涛 刘云春*

探讨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风险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妊娠24~28周妇女临床资料,其中GDM组143例,健康对照组589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临床数据差异。并根据全部受试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与GDM风险关系。结果:高血清叶酸浓度组GDM风险显著升高(OR=1.716,95%CI 1.123~2.620),低维生素B12浓度组GDM风险增加(OR=2.517,95%CI 1.720~3.681)。叶酸与GDM风险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7.413,P=0.025),维生素B12与GDM的风险呈线性关系(χ2=4.856,P=0.089)。较低或较高水平叶酸孕妇均具有较高GDM发生风险,当叶酸达到19.03ng/ml时,GDM风险开始呈现上升趋势。GDM发生风险随着维生素B12浓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 结论:血清叶酸与GDM发生并非线性关系,较低或较高水平叶酸均增加GDM发生风险,维生素B12水平越低GDM风险增加。

2023 Vol. 31 (12): 2942- [摘要]( 372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陈巧艳 吴雪丽 陈 嘉

分析产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危险因素及产前D-二聚体(D-D)水平及产后变化预测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将产后发生DVT的66例产妇作为DVT组,产后未发生DVT的128例孕妇作为非DVT组,比较两组产前1d D-D水平、产后1d D-D水平及D-D变化幅度,分析D-D水平及变化幅度对产后DVT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影响产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清D-D水平两组产后均高于产前,DVT组产前D-D(4.24±1.17 mg/L)、产后D-D(9.97±2.40 mg/L)及D-D变化幅度(5.73±1.23 mg/L)均高于非DVT组(3.11±1.03 mg/L、7.92±2.14 mg/L、4.81±1.11 mg/L)(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产妇产前D-D水平及产后D-D变化幅度预测产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6和0.720、截断值分别为4.15 mg/L和5.24 mg/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D-D水平≥4.15 mg/L、产后D-D变化幅度≥5.24 mg/L、产后出血量≥1000 ml、久卧坐床、妊娠期高血脂、高血压或高血糖、子痫前期是产妇产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DVT产妇产前D-D水平显著升高,产前D-D水平升高及产后变化幅度大产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产后DVT的发生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2023 Vol. 31 (12): 2947- [摘要]( 385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王小兰 夏凌燕 赵维英

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D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腹腔镜手术,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有效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血清PAI1、IL-33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清PAI-1、IL-33水平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DIE患者血清PAI-1、IL-33水平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I-1、IL-33水平对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测效力。结果:126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无效19例(15.1%)纳入无效组;部分缓解33例(26.2%),完全缓解74例(58.7%),纳入有效组。无效组术前血清PAI-1(224.09±36.58 mg/L)、IL-33(110.74±20.64 ng/L)水平均高于有效组(170.95±31.63 mg/L、75.36±17.72 ng/L);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AI-1与IL-33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均P<0.05)。绘制ROC曲线,患者血清PAI-1、IL-33均可预测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二者联合预测效力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DIE患者血清PAI-1、IL-33水平异常升高,且均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治疗效果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2023 Vol. 31 (12): 2952- [摘要]( 390 HTML (0 KB)  PDF (0 KB)  ( 9 )

石晓玲1 杨晓花1 徐 萌1 赵皖秋2*

探究腹腔镜直接囊肿剥除术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IC)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3月本院行腹腔镜直接囊肿剥除术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的EIC患者临床资料9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腔镜剥除组(n=57)和超声穿刺组(n=40)。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计数(AFC)及卵巢体积,分析术后1年内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自然受孕、优质胚胎、自然流产、不良妊娠及复发率。结果:术后3个月腔镜剥除组血清FSH(12.35±2.01U/L)、LH(9.85±1.66U/L)高于术前(7.16±1.63U/L、6.55±2.19U/L),E2(81.82±18.29pg/ml)低于术前(113.36±116.1pg/ml),与超声穿刺组(8.02±1.18U/L、6.98±1.17U/L、111.25±15.35pg/ml)均有差异(均P<0.05),而超声穿刺组手术前后无差异(P>0.05);AMH水平,术后3个月两组均低于术前但超声穿刺组(3.16±0.15ng/ml)高于腔镜剥除组(2.35±0.11ng/ml),术后6个月超声穿刺组(3.22±0.22ng/ml)低于腔镜剥除组(3.63±0.16ng/ml)(均P<0.05);AFC,术后3个月腔镜剥除组(6.37±1.26个)和超声穿刺组(6.97±0.98个)均低于术前(8.52±1.09个、8.53±1.21个)(均P<0.05);卵巢体积,腔镜剥除组和超声穿刺组术后3个月(4.55±1.11cm2、4.82±1.09cm2)、术后6月(4.21±1.32cm2、4.68±1.26cm2)均小于术前(6.63±1.25cm2、6.28±1.52cm2)(均P<0.05);术后3个月,月经周期腔镜剥除组(33.41±12.87d)长于超声穿刺组(28.89±7.23d),自然受孕率腔镜剥除组(56.1%)高于超声穿刺组(35.0%),复发率腔镜剥除组(5.3%)低于超声穿刺组(20.0%)(均P<0.05),优质胚胎、自然流产及不良妊娠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接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造成的损伤更大,但受孕率比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术高。针对年轻且生育需求强烈的育龄女性,适合采取腹腔镜直接囊肿剥除术,对于年龄超过35岁且卵巢功能低下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可发挥更好优势。

2023 Vol. 31 (12): 2957- [摘要]( 396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庾广聿1 范嘉琪1 余 晴2 周 超1 王 岚2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孕妇妊娠后绒毛膜下血肿(SCH)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接受IVF-ET辅助生殖后临床妊娠孕妇406例临床资料,根据早孕期B超影像学鉴定是否合并SCH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IVF-ET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SCH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06例中SCH组(141例)和非SCH组(265例)。两组不孕类型、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既往流产史、经产史、不孕原因等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性不孕(OR=1.690)、凝血异常(OR=3.846)、免疫异常(OR=4.899)、既往流产史(OR=1.397)、经产史(OR=1.288)以及输卵管因素不孕(OR=2.065)是IVF-ET孕妇妊娠早期发生SCH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密切关注并给予积极干预,警惕IVFET术后妊娠早期SCH的发生。

2023 Vol. 31 (12): 2962- [摘要]( 464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邱利娟1 陈国平1 李轶梅2

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IVF-ET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RP组(n=72)和G-CSF组(n=75),分别予以宫腔灌注PRP或G-CS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和血流分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移植胚胎个数以及优质胚胎个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均低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形态A型、B型占比升高,C型占比降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Ⅰ型占比降低,Ⅱ型、Ⅲ型占比升高(均P<0.05),但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两组IVF-ET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胚胎种植率、移植胚胎个数以及优质胚胎个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RP与G-CSF宫腔灌注均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疗效相当且IVF-ET指标未见差异。

2023 Vol. 31 (12): 2967- [摘要]( 383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蔡 杰1 张玥红1 李欢欢2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F-κB)、抗缪勒氏管激素(AMH)以及体质指数(BMI)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初次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130例,根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69例)、未妊娠组(6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NF-κB、AMH及BMI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模型分析NF-κB、AMH、BMI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PCOS病程、PCOS家族史、血清性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无差异,两组获卵数以及可利用胚胎数无差异(P>0.05);妊娠组血清NF-κB(510.20±166.53 U/L)、AMH(9.50±3.04 ng/ml)低于未妊娠组(655.40±217.71 U/L、11.27±3.71 ng/ml),患者BMI≥24 kg/m2占比(26.1%)低于未妊娠组(50.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F-κB、AMH、BMI水平升高均为影响IVF-ET妊娠结局因素;ROC分析显示,NF-κB、AMH预测妊娠结局的截断值分别为55.846U/L、11.080ng/ml,敏感度分别为56.5%、79.7%,特异度分别为75.4%、54.1%,曲线下面积(AUC)=0.694、0.697;BMII≥24kg/m2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9%、50.8%,AUC为0.624;3指标联合预测的临床价值最高,AUC=0.814。结论:血清外周血NF-κB、AMH、BMI均对PCOS患者行IVF-ET后的妊娠结局有影响,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3 Vol. 31 (12): 2972- [摘要]( 386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黄 珂1 王瑜琦1 任晶晶2 何 珂3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PIH患者120例,其中子痫前期组(n=41)和单纯高血压组(n=79),同期健康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妊娠中期(22~28周)血清cTnI、Mb及BNP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分析cTnI、Mb及BNP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及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血清cTnI、Mb及BNP水平在对照组(0.06±0.02μg/L、17.12±1.25 ng/ml、59.65±13.74μmol/L)、单纯高血压组(0.35±0.07μg/L、43.25±9.46 ng/ml、87.34±11.21μmol/L)、子痫前期组(0.62±0.04μg/L、61.26±10.71 ng/ml、174.51±12.93μmol/L)依次升高,PIH患者血清cTnI、Mb及BNP水平均与PIH疾病程度呈正相关;总不良妊娠结局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依次升高(10.0%、22.8%、41.5%);PIH组妊娠结局不良者孕中期血清cTnI、Mb及BNP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者,且对不良妊娠结局均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797、0.804)(均P<0.05)。结论:PIH患者存在心肌损伤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心肌损伤加重,孕中期血清cTnI、Mb及BNP可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

2023 Vol. 31 (12): 2977- [摘要]( 393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李定琴 资君楠 杨 敏*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子痫前期(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诊治的GDM合并PE患者136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和非不良组,分析导致GDM合并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36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47例(34.7%),不良组和非不良组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初产妇率、定期产前检查率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血肌酐(CR)和24h蛋白尿定量水平无差异(P>0.05),不良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脂素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非不良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非不良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越高、ALB越小、ALT越高和HbAlc越高均是影响GDM合并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BMI、ALB、ALT和HbAlc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标准误差为0.012,置信区间为(0.949~0.995),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5.5%。结论:GDM合并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BMI、ALB、ALT和HbAlc异常均是影响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独立风险因素为主要自变量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为孕期健康教育和不良妊娠结局一级预防提供证据。

2023 Vol. 31 (12): 2981- [摘要]( 377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李 楠 王瑞萍 曾立叶 赵运清 肖茂翠*

分析单脐动脉畸形的超声诊断特征与遗传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产前检查超声检查5465例诊断出单脐动脉畸形128例(单脐组)孕产妇资料,同期不伴有单脐动脉畸形的孕产妇128例为对照组,观察单脐动脉畸形的超声诊断特征及分娩结局(获得了关于产前超声诊断特征和产后结局等的详细数据。结果:单脐动脉畸形发生率为2.3%,单脐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引产率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出生体重、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25.8%)及阻力指数异常升高比例(21.1%)均高于对照组(9.4%、7.0%)(均P<0.05);单脐组伴有至少1个器官系统异常31例(24.2%),其中29.0%发现有染色体异常,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为15例、其次是心血管系统为11例,伴有器官系统异常的胎儿羊水减少(9.7%)和羊水增加(6.0%)比例高于不伴有器官系统异常胎儿(1.0%、0)(P<0.05)。单脐动脉畸形的超声诊断特征为下腹部仅可显示1红1蓝的彩色信号;下腹部横切面仅见1条脐动脉血流信号;失去正常“品”字结构,呈“吕”字形。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畸形具有影像学特征,诊断后需要对胎儿进行结构观察,重点观察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如发现相关畸形及时进行基因检测。

2023 Vol. 31 (12): 2986- [摘要]( 382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边焕杰 孙瑞先 陈 阳

探讨孕期超声参数联合检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常规产前检查的140例孕妇临床资料,孕20~28周均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记录胎儿心脏功能参数及静脉导管血流指标,对超声检查怀疑孕有CHD胎儿的孕妇追踪随访。以引产后尸检病理或产后婴幼儿超声检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孕期超声检查对胎儿CHD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正常胎儿与CHD胎儿心脏功能、静脉导管血流指标差异,分析孕期超声参数联合检测诊断胎儿CHD效能。结果:入组140例胎儿中正常组94例(67.1%),随访至胎儿出生,各项评分均正常;CHD组46例(32.9%)。46例胎儿CHD室间隔缺损占12.1%、法洛四联症占5.7%、房室间隔缺损占5.0%、主动脉弓缩窄占3.6%、肺动脉狭窄占2.9%,大动脉转位占2.1%和肺动脉闭锁占1.4%,孕期超声诊断胎儿CHD准确率为83.6%(117/140)。与正常组相比,CHD组胎儿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比值、峰值流速指数(PVIV)、收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速度比值(S/A)更高,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更低(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比值、EDV、LVEF、PIVI及S/A联合诊断产前胎儿CH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8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CHD胎儿与正常胎儿孕期超声参数存在差异,参数联合检测能提高胎儿CHD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2023 Vol. 31 (12): 2991- [摘要]( 391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董晶晶 谢静静

分析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效果及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顺产且行会阴侧切的产妇78例临床资料,按照术中缝合方式不同分为连续组(n=40)与间断组(n=38),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缝合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包括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伤口疼痛程度,产后不良反应及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引发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连续组术中出血量(20.2±3.2ml)及术中缝合时间(14.9±2.1min)均低于间断组(31.3±4.4ml、20.8±2.3min),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间断组,切口愈合时间(5.53±1.69d)、疼痛时间(2.33±0.76d)及术后第三天疼痛VAS评分(2.35±1.10分)均低于间断组(6.87±1.47d、2.95±0.80d、3.55±1.91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间断组(36.8%);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多、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长及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会阴侧切产妇应用连续缝合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切口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血量多、多次阴道检查、产程长及胎膜早破为引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该类产妇,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

2023 Vol. 31 (12): 2995-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程伟平1 周 超1 齐 慧2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胃肠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中CSEA麻醉镇痛、硬膜外麻醉镇痛者各50例临床资料,依次纳入观察组和常规组,分析两组镇痛前后疼痛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总有效率、血清皮质醇水平;分析两组镇痛过程中胃肠反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结果:镇痛后观察组VAS评分(1.01±0.23分)低于常规组(1.97±0.58分),镇痛总有效率(94.0%)高于常规组(80.0%),镇痛后两组皮质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302.78±97.68 nmol/L)低于常规组(416.52±103.21 nmol/L),肠鸣音恢复时间(41.4±3.6h)、肛门排气时间(54.3±4.3h)、肠道蠕动恢复时间(33.4±3.8h)低于常规组(48.6±4.6h、59.7±5.3h、36.8±4.6h),会阴侧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20.0%)低于常规组(42.0%)(均P<0.05);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贫血、子宫肌瘤均为影响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胃肠反应,改善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贫血、子宫肌瘤均为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多加关注并合理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2023 Vol. 31 (12): 3000- [摘要]( 374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李俊国 臧鲖临

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环氧合酶-2(COX-2)、p53、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恶性组,同期4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34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究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关性;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结果:恶性组COX-2(73.1%)、p53(58.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15.2%、6.5%)和正常组(8.8%、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38.5%)低于不典型增生组(89.1%)和正常组(97.1%)(均P<0.05)。恶性组COX-2表达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5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E-cadherin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恶性组COX-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呈负相关,p53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随访5年,恶性组32例(30.8%)死亡,死亡组COX-2、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存活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OX-2、p53阳性表达组生存期均低于相应阴性表达组,E-cadherin阴性表达组生存期低于阳性表达组(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COX-2、p53蛋白异常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异常低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2023 Vol. 31 (12): 3005- [摘要]( 391 HTML (0 KB)  PDF (0 KB)  ( 9 )

熊 燕1 吴 乔2*

探讨女性盆腔手术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发生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2年12月医院女性盆腔手术出现IAPI的45例为IAPI组,未出现IAPI患者中按1:3比例随机选取135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手术有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女性盆腔手术IAPI发生影响因素。结果:两组BMI、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受压部位皮肤状态、术中体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异常(OR=2.477、95%CI 1.293~4.746)、合并糖尿病(OR=3.006、95%CI 1.591~5.680)、术前受压部位皮肤状态为瘀斑/水疱/重度水肿(OR=3.173、95%CI 2.048~4.916)、术中体温异常(OR=2.995、95%CI 1.472~6.094)、手术时间>2 h(OR=2.841、95%CI 1.527~5.286)均为女性盆腔手术IAPI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OR=0.328、95%CI 0.168~0.641)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女性患者BMI异常、合并糖尿病、术前受压部位皮肤状态为瘀斑/水疱/重度水肿、体温异常、手术时间长、低白蛋白与女性盆腔手术IAPI风险增加有关,可考虑在临床中使用这些因素识别高风险患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2023 Vol. 31 (12): 3011- [摘要]( 376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周 锋 刘满义 方毅斌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测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并定期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40例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70例;同期未育体检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盆底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面积(HA)、盆膈裂孔左右径(LR)和盆膈裂孔前后径(AP)以及缩肛状态下盆底参数变化,包括盆膈裂孔面积变化率(As)、盆膈裂孔左右径变化率(Rs)和盆膈裂孔前后径变化率(Ps)。结果:观察组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下HA(13.51±2.59 cm2、11.63±1.54 cm2、15.97±2.01 cm2)、LR(4.36±1.06 cm、3.42±0.92 cm、4.86±1.14 cm)和AP(4.98±1.53 cm、4.38±1.46 cm、5.47±1.93 cm)均高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者均高于剖宫产者;缩肛状态下As(0.14±0.04)、Rs(0.22±0.02)和Ps(0.21±0.03)均低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者均低于剖宫产者(均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行盆底结构和盆膈裂孔相关参数测量,妊娠与分娩均可对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造成损害,以阴道分娩女性表现更为明显和严重。

2023 Vol. 31 (12): 3016- [摘要]( 375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尹若昀 张 巧*

探讨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临床适应证、效果及副作用,为临床有效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近5年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共371例临床资料。结果:LNG-IUS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有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49.3%)、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17.5%)、子宫内膜病变(14.0%)、子宫内膜息肉术后(8.9%)、避孕(7.3%)等。放置LNG-IUS后痛经程度较术前减轻[VAS评分(3.2±1.3)分比(5.6±1.4)分;t=15.588,P<0.001]。月经过多治疗有效率达74.2%。LNG-IUS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内膜病理转化率100%。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放置LNGIUS 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1)cm比(0.8±0.3)cm; t=4.505,P<0.001)]。LNG-IUS的1、2、3年续用率分别为86.1%(261/303)、84.2%(170/202)、80.9%(89/110)。LNG-IUS放置后副作用主要有闭经(40.7%)、不规则阴道出血(39.6%)、腰部酸胀(9.4%)。结论:放置LNG-IUS在减轻痛经、减少月经量、治疗子宫内膜病变、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方面有良好效果,长期持续使用率高。放置LNG-IUS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咨询,知情选择提高依从性。

2023 Vol. 31 (12): 3020- [摘要]( 385 HTML (0 KB)  PDF (0 KB)  ( 9 )

史 莉 王璐鹭 罗丽燕 韩 梅 赵 月 宋东红*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8月确诊的82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确诊的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肌肉量及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BMI(25.82±3.49)kg/m2、腰臀比(0.81±0.04)、体脂率(31.60±3.37)%均低于对照组的(28.17±6.16)kg/m2、(0.83±0.06)、(33.82±5.73)%(t=-2.028、-2.078、-2.040;P<0.05),生活方式自评得分优于对照组(t=-3.301,P=0.001),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t=2.060,P=0.043)。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降低PCOS不孕患者的BMI、腰臀比、体脂率,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 Vol. 31 (12): 3024- [摘要]( 374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综述
李孟兰 林 宁 黄丽丽 封 婕 刘帅妹 张瑞金 周 青 吴玉璘*

维生素D是机体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维持骨骼健康。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高血压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妊娠期母体维生素D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而孕早期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子痫前期的防治。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的特异性配体,其编码基因含有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易发生基因多态性改变。本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Vol. 31 (12): 3030- [摘要]( 368 HTML (0 KB)  PDF (0 KB)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