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一医院(齐齐哈尔,161006);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rimiparas
1. 961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6;2. Qiqihar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PPD)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建立评估初产妇发生PPD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PPD高危产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就诊的515例初产妇,将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08例初产妇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86例)和内部验证组(122例),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107例初产妇纳人外部验证组。建模组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按照产后3周测评结果分为抑郁组(n=67)和非抑郁组(n=21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产妇PP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建立初产妇PPD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证明,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初产妇P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产妇孕期紧张焦虑、配偶关系不和睦、未规律产前检查、剖宫产分娩、产后血清孕激素水平较高、新生儿Apgar分值低为发生PPD危险因素;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提示,预测初产妇PP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是0.957(95%CI:0.935~0.979),校准曲线斜率近似1,偏差度检验χ2=12.286,P=0.182。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内部验证组初产妇PPD发生的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841、正确率为83.3%,预测外部验证组PPD发生的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854、正确率为84.0%。结论: 本研究发现产妇孕期紧张焦虑、配偶关系不和睦、未规律产前检查、剖宫产、产后血清孕激素水平较高、新生儿Apgar分值较低是初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子,建立一的预测初产妇PPD发病危险的列线图模型,精确度和识别度较高,可有效预测初产妇PPD的发生,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初产妇 ,
产后抑郁 ,
危险因素 ,
列线图 ,
风险预测模型 ,
验证
引用本文:
黄莹莹1 孟胜楠2 侯丽雪1*. 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2): 2931-.
HUANG Yingying1, MENG Shengnan2, HOU Lixue1. 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rimiparas.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2): 2931-.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23/V31/I12/2931
[1]
吴清清 蔡温和. 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64-.
[2]
张 洁1 崔静静2 俞秋波3. 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的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05-.
[3]
冯翠娥 张吉卿 周 云*. 不孕症患者Uu、Mh感染情况、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52-.
[4]
施锦金. 群组化母婴保健模式对高龄初产妇焦虑情绪、分娩方式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90-.
[5]
陈玉兰 邹 娅 杨 芳. 助产士门诊孕期保健教育结合温柔分娩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95-.
[6]
彭玉芳 王晓娥 刘亚丹 张 静 江 明*.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04-.
[7]
蒋天梅 王 祯 邓慧云. HDP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预测模型构建与预测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82-.
[8]
陈熠明 陈桂儿. 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767-.
[9]
冉莎莎 田 萍.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933-.
[10]
万红梅 马红梅 谷文文. GDM患者血清CTRP3、FGF19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898-.
[11]
梁 晨1 胡前前2 程 骞2*. HDP产妇引产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7): 1640-.
[12]
郭婷婷 吴旭红* 汤珏瑶 李晓北. HDP初产妇不同时机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7): 1538-.
[13]
张林风 王晓倩 彭媛媛.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清TGF-β1、IL-2、MMP-9水平及临床意义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7): 1621-.
[14]
肖新燕 孙书利*. GDM患者产后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6): 1242-.
[15]
朱红燕 朱桃燕*. 围产期全程针对性营养指导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6):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