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 30卷 6期

刊出日期 2022-06-15

专题研究
王苏醒 张恩铭 倪 颖 崔佳嵩 戴正悦 方 琼*

梳理近10年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相关研究,以呈现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对比国内外有关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热点,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生育力保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22年1月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4574篇英文文献和485篇中文文献纳入分析,近10年中英文与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相关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但国外文献的上升趋势高于我国。美国对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的研究远超其他国家;该领域研究人群主要为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人群年龄也从育龄期人群逐渐转移到患有癌症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研究的技术主要为改变手术方式以及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进行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精子冷冻保存、卵巢组织冷冻等。目前国外有关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指南相对完善,而我国有关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指南缺乏。结论:生育力保存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有待拓展,国内须汲取国际生育力保存研究的热点,同时推进指南的完善,以确保有关生育力保存流程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2022 Vol. 30 (6): 1216- [摘要]( 643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周 青 刘帅妹 张瑞金 李孟兰 林 宁 封 婕 吴玉璘*

探讨脂肪量与肥胖(FTO)相关基因rs9939609和rs8050136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FTO基因rs9939609和rs8050136位点多态性与GDM关系研究的文献,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通过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OR值和95%CI评估两者关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GDM患者2364例,健康孕妇4425例。FTO(rs9939609)基因3种模型AA 比TT(OR=1.53,95%CI 1.22~1.91,Ph=0.164 )、AA 比TT+AT(OR=1.43,95%CI  1.17~1.74,Ph=0.500)和AA+AT 比TT(OR=1.22,95%CI 1.04~1.44,Ph=0.054 )提示FTO(rs9939609)基因多态性与GDM易感性有关,根据观察组样本量大小和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FTO(rs9939609)基因多态性在样本量>150、RT-PCR和Taq-Man组均与GDM易感性有关。FTO(rs8050136)基因5种模型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O基因rs9939609位点多态性可能是GDM的易感相关多态位点,而FTO基因rs805013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GDM易感性无关。

2022 Vol. 30 (6): 1221- [摘要]( 45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基础研究
赵粉琴1 丁晓南1 安明霞1 张小花1 贾学玲2

观察PI3K激动剂对新生大鼠卵巢PI3K/Akt/Foxo3a蛋白、细胞周期以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雌性大鼠卵巢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I3K激活剂组、PI3K通路抑制剂组,每组10只。培养7d  HE染色观察培养5d卵巢组织卵泡形态学;荧光显微镜法检测卵巢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比较p-AKT、p-FOXO3A、CDK2、P27、BCL-2及TAP63蛋白表达;PCR法检测培养3,5,7d PI3K、Akt、Foxo3a、Bcl-2、p27、Cdk2和Tap63 mRNA表达量。结果:PI3K激活剂组卵巢组织PI3K、p-AKT、p-FOXO3A、BCL-2、CDK2和TAP63蛋白表达增加(P<0.01),P27蛋白表达减少,尤以第5天最显著(P<0.05),之后逐渐下降,第7天达到最低(P<0.05);而PI3K抑制剂组卵巢组织PI3K、p-AKT、p-FOXO3A、CDK2、BCL-2和TAP63蛋白表达减少,P27蛋白表达增加。结论:激活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可以促进原始卵泡发育,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卵巢组织PI3K、AKT、FOXO3A、BCL-2、CDK2 和TAP63蛋白表达,下调P27蛋白表达有关。

2022 Vol. 30 (6): 1227- [摘要]( 649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调查研究
冯 雪 陈金艳 张 艳 瑚炎培 贺 蓓

探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的避孕方式及避孕行为。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188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了解避孕知识及态度以及流产术后避孕状况。结果:被调查者避孕知识,2.1%认为非常了解,29.8%不太了解;71.8%主要通过互联网了解,对避孕套避孕的知晓率最高(100.0%),对其他避孕方式的知晓率均<50.0%,其中皮下埋植避孕剂和避孕针的知晓率仅为4.8%和2.7%;97.9%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88.8%愿意主动采取避孕措施,75.0%认为流产术会对自己今后婚恋交往产生影响。避孕知识态度的最低得分(51.6±7.7)分(12.0~75.0分)。术后1周,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为89.9%,其中口服避孕药(COC)147例、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20例、长效避孕针2例;术后第1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58.0%;术后第3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37.6%,非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提高到52.7%;术后第6个月,未避孕率提高到15.5%;术后第12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29.7%,未避孕率提高到22.5%,意外妊娠率为8.1%。末次随访显示,续用率COC为25.2%,LARC为75.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非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高于高效避孕措施(P<0.05)。未续用COC的主要原因为“难以坚持每日定时服药”,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弃用LARC的主要原因为“不良反应”。结论: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避孕知识水平偏低,但术后避孕态度积极,术后经过PAC多数会采取高效避孕方式但不能坚持使用,高效避孕方式的续用率较低,提示临床应加强术前咨询服务工作。

2022 Vol. 30 (6): 1233- [摘要]( 74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叶 黔 王翠兰*

调查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南平市45~55岁妇女进行现况调查,发放问卷调查一般情况、人格特征、抑郁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情况,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患病情况,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的1000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80.2%,轻度48.5%、中度20.5%、重度11.2%,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5%。与无抑郁症状组相比,抑郁症状组中离异/丧偶、无健康保险、有慢性病、从不锻炼、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占比更高,夫妻关系和睦者、与子女关系和睦者占比更低(P<0.05)。在人格特征评分方面,抑郁症状组的神经质N、精神质P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症状组,内外向E评分低于无抑郁症状组(均P<0.05),掩饰性L评分与无抑郁组比较无差异(P>0.05),神经质N、精神质P量表典型者占比高于无抑郁症状组,内外向E量表内向型占比高于无抑郁症状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离异/丧偶、有慢性病、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夫妻关系较差、与子女关系较差、神经质典型、精神质典型、内向型均是围绝经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外向型是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南平市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和关注,对有抑郁高风险因素的围绝经期妇女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生。

2022 Vol. 30 (6): 1238- [摘要]( 707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韩朝娟 史 春 韩燕媚 翁叶蕊

了解海口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和可能危险因素,为减少当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海口市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2335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访孕早期访和妊娠结局。结果:2335名妇女在参检后1年内妊娠1356人,妊娠率为58.1%,其中有93人出现不良妊娠结局(6.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年龄≥35岁、体质指数≥24 kg/m2、孕妇或丈夫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吸烟或被动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生殖道感染均与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P<0.05)。结论:提示当地管理部门加强宣传教育,针对不良风险建议计划妊娠夫妇规避上述不良风险,同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道自我防护意识,以减少不良妊娠发生。

2022 Vol. 30 (6): 1245- [摘要]( 293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临床研究
方金华 许 莉 原二芳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症对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AsAb、AEmAb、AZpAb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妇科收治的EMs伴不孕症患者,基于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0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联合孕激素治疗,观察组联合GnRH-a治疗,于术后3、6个月时采用模拟数字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检测血清AsAb、AEmAb、AZpAb等及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随访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FSH、L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AsAb(8.1%)、AEmAb(6.5%)、AZpAb(6.5%)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1.0%、17.7%、17.7%),术后12(50.0%)、24个月(67.7%)时累计妊娠率高于对照组(30.0%、46.7%)(均P<0.05),复发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可提高EMs伴不孕术后妊娠率,降低复发,其机制可能与GnRHa的免疫抑制效应及性激素调节效应相关。

2022 Vol. 30 (6): 1249- [摘要]( 406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苑小莉 茹晓南 施文婷

探究B超监测配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瘢痕子宫药物流产宫内残留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治疗的瘢痕子宫药物流产不全后宫内残留126例,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益母草治疗并采用B超监测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妊娠残留物排除时间,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月经来潮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88.9%)高于对照组(74.6%),阴道流血时间(5.7±1.1d)、妊娠残留物排除时间(4.7±2.1 d)均短于对照组(8.7±1.5d、6.3±2.5 d)(P<0.05);两组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45.39±38.31 cm3、0.89±0.28 cm)低于对照组(164.81±40.54cm3、1.42±0.33cm)(P<0.05);两组月经周期均较治疗前延长,经期、经量均减少,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B超监测配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瘢痕子宫药物流产宫内残留,能够有效止血并促进妊娠残留物排除,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厚度,恢复规律月经周期,利于子宫恢复。

2022 Vol. 30 (6): 1254- [摘要]( 542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张 杰 李 晔*

探讨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及对尿蛋白水平、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拉贝洛尔+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贝洛尔+硫酸镁+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舒张压、收缩压、24h蛋白尿水平,母婴结局及凝血功能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3.9%)(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痛、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对照组还伴有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28.6%)(P<0.05)。治疗后1周,两组AngⅡ、LOP均降低且观察组(9.65±1.31 nmol/L)低于对照组(13.43±2.24 nmol/L),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及24h蛋白尿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83.42±2.52 mmHg、132.76±5.98 mmHg、1.12±0.36 g)低于对照组(88.75±2.54 mmHg、140.54±5.98 mmHg、1.91±0.61 g)(均P<0.05)。观察组早产(1.8%)、产后出血(3.6%)、新生儿窒息(1.8%)、胎盘早剥(3.6%)以及胎儿窘迫(3.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4%、8.9%、14.3%、16.1%、16.1%),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以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提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下降,且观察组(12.43±1.67s、17.96±2.51s、3.51±1.04 g/L、0.48±0.11 mg/ml)较对照组(10.99±1.33s、16.59±2.21s、4.62±1.09 g/L、0.92±0.22 mg/ml)改善明显(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提高了疗效,并可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改善血清AngⅡ、LOP指标,降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24h蛋白尿水平,改善母婴不良结局。

2022 Vol. 30 (6): 1258- [摘要]( 72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李芳坤 朱建坡* 任学军 王淑玲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GDM产妇96例,随机分3组各32例,分别采用浓度0.25%(低浓度组)、0.375%(中浓度组)和0.5%(高浓度组)罗哌卡因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产妇术后各时期静态和动态疼痛程度。于术前、术后24 h及48 h,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检测微循环指标,监护仪监测术前、麻醉15 min及术后2 h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浓度组麻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均高于另外两组,剖宫产术后2 h、4 h静态VAS评分,术后1 h、2 h、4 h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另外两组,术后24 h、48 h管袢长度和袢顶宽度宽均高于另外两组(均P<0.05)。低剂量组麻醉15 min时MAP高于另外两组,HR慢于另外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3%)低于中剂量组(18.8%)和高剂量组(31.3%)(均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GDM 剖宫产术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其中0.5%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对微循环影响更小;而0.25%罗哌卡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2 Vol. 30 (6): 1264- [摘要]( 365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崔春柳 董华凤 杜阳阳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MAGE-A3)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6(MAGE-A6)的表达水平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妇科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5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志愿者85例(对照组)取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MAGE-A3、MAGE-A6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与宫颈癌患者临床指标关系。随访宫颈癌患者5年,记录生存状态,Kaplan-Meier法分析MAGE-A3、MAGE-A6 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MAGE-A3(1.63±0.34)、MAGE-A6 mRNA(1.79±0.5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0±0.00、1.00±0.00)(均P<0.05);观察组血MAGE-A3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绝经状态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MAGE-A6 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MAGE-A3 mRNA、MAGE-A6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41.9%、44.2%)低于低表达组患者(69.1%、66.7%)(P=0.008、0.014)。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AGE-A3、MAGE-A6 mRNA表达异常升高,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二者高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提示临床有望成为宫颈癌临床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2022 Vol. 30 (6): 1269-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徐雅洁 刘争杰 董诺亚

探究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对剖宫产手术后镇痛效果、抑郁情绪以及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中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抑郁情绪、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视觉模拟法(VAS)镇痛评分观察组镇痛后6h(2.27±0.58分)、24h(1.74±0.52分)、48h(0.96±0.36分)的均低于对照组(3.18±1.21分、2.41±2.15分、2.02±1.17分),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观察组(3.87±0.44分)低于对照组(5.78±0.41分),镇痛后24h、48h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炎症反应,促进产妇恢复。

2022 Vol. 30 (6): 1273- [摘要]( 468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李永乐1 张 丽1 申小静1 杨 光1 王婷婷2

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长链非编码NTF3-5(Lnc-NTF3-5)表达水平,分析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妇产科治疗的108例PCOS患者为PCOS组,年龄匹配且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8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Lnc-NTF3-5、CRP水平,依据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指数将PCOS组分为IR组和NIR组,比较各组Lnc-NTF3-5的表达水平和HOMA-IR差异,Pearson法分析PCOS患者Lnc-NTF3-5表达水平与HOMA-IR、CRP、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Lnc-NTF3-5、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R组Lnc-NTF3-5及HOMA-IR水平均高于NIR组(均P<0.05);PCOS组Lnc-NTF3-5的表达与HOMA-IR、CRP、促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卵泡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COS患者外周血Lnc-NTF3-5的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影响PCOS患者体的炎症反应和性激素分泌,在IR中发挥重要作用,为PCOS中IR的潜在机制并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2022 Vol. 30 (6): 1278- [摘要]( 341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王新美 陈莲萍 潘格格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血脂代谢特点及发生产后高脂血症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产科就诊并分娩的GDM孕妇164例(GDM组),糖耐量正常孕妇160例(对照组),根据产后6~8周血脂指标情况将GDM组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血脂代谢正常组。比较GDM组与对照组产后6~8周血脂代谢指标,分析GDM孕妇产后高脂血症发生危险因素。结果:GDM组分娩时及产后6~8周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大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小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孕妇年龄、血糖控制不良比例、产后体质指数(BMI)均大于血脂代谢正常组(P<0.05),孕期增重、初产妇、胰岛素治疗、分娩孕周、入组时BMI、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血脂代谢正常组无差异(P>0.05);孕妇分娩时TC、TG、LD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OGTT)水平均大于血脂代谢正常组(P<0.05),HDL、FPG、1h OGTT水平与血脂代谢正常组无差异(P>0.05)。产后BMI、血糖控制不良、分娩时TC、TG及OGTT(2h)异常升高是GDM孕妇发生产后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产后6~8周仍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肥胖、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分娩时TC、TG及2h OGTT较高者发生产后高脂血症风险增加。

2022 Vol. 30 (6): 1282- [摘要]( 29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张玉侠 刘 萍 郭爱玲 刘丹丹 马慧平

探究腹腔镜术后加用地屈孕酮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疗效及对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抗缪勒氏管激素(AM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型EMs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5例)及联合组(45例),两组均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联合组加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血清HE4、AMH水平变化,疼痛情况[疼痛模拟视觉评分法(VAS)],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E4、AMH水平、盆腔痛、性交痛及痛经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症状评分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症状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总缓解率联合组(93.3%)高于常规组(73.3%)(P<0.05),痤疮、转氨酶升高、体重增加、阴道干燥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加用地屈孕酮治疗卵巢型EMs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E4、AMH水平,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2022 Vol. 30 (6): 1286- [摘要]( 46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蔡丽萍 王 琳 张 姣*

探讨超声联合血清肌酸激酶(CK)、趋势因子白介素-10(CXCL10)检测诊断葡萄胎及预测恶变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2021年7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88例为病例组,其中恶变组40例、非恶变组48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8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超声指标及血清CK、CXCL10水平并分析诊断葡萄胎及恶变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CK(109.76±1.17μg/ml)、CXCL10(76.55±1.77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29.98±1.01μg/ml、40.26±1.74 ng/ml),且恶变组(171.89μg/ml±8.24、92.59±5.97 ng/ml)高于非恶变组(57.99±9.19μg/ml、63.18±5.00 ng/ml);病例组超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对照组,且恶变组RI、PI、PSV均低于非恶变组,EDV高于非恶变组(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联合血清CK、CXCL10检测对葡萄胎以及恶变的曲线下面积(0.909、0.998),特异度(56.3%、41.9%)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结论:超声联合血清CK、CXCL10检测诊断葡萄胎及恶变的预测效能较好,临床可参考。

2022 Vol. 30 (6): 1290- [摘要]( 314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崔艳超1 李 勤2* 崔艳平3 王 夏2 姜 虹2

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参数,术中收集患者病理组织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卵巢浆液性癌组(恶性组,5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交界性组,1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良性组,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ALDH1、SOX2蛋白表达情况,随访患者3年,分析ALDH1、SOX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earson法分析组织中ALDH1与SOX2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ALDH1、SOX2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ALDH1、S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ALDH1蛋白在恶性组、交界性组、良性组病理组织中高表达率(66.7%、46.8%、20.0%),SOX2蛋白高表达率(83.3%、26.7%、20.0%)均逐渐降低(P<0.05);病理组织中ALDH1与S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盆腔侵犯、大网膜转移、Ki-67、ALDH1、SOX2蛋白表达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ALDH1蛋白、SOX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P=0.000)。结论:ALDH1、SOX2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正相关,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对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 Vol. 30 (6): 1294- [摘要]( 289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哈娜娜 李 琳 张仕杰

探讨纽曼健康系统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15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纽曼健康系统进行干预,观察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疾病应对情况及术后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术后积极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各因子评分分别为(0.90±0.70分、0.78±0.70分、0.80±0.61分、0.82±0.75分、0.45±0.30分)均优于对照组(1.49±0.66分、1.25±0.66分、1.30±0.64分、1.40±0.66分、0.77±0.50分);观察组不同阶段疾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23.45±2.80分、25.55±3.10分、26.58±3.15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8.05±1.65分、7.05±1.55分、6.23±1.70分),三个阶段平均积极应对得分25.50±3.15分,平均消极应对得分7.02±1.69分,均优于对照组(18.70±2.30分、9.75±1.65分);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12±2.20h),术后疼痛评分(3.55±1.50分),住院时间(4.00±0.50d),平均住院费用(12850.75±851.50元)均优于对照组(23.30±4.50h、5.85±1.51分、5.96±1.20d、15804.45±632.45元)(均P<0.05)。结论:纽曼健康系统干预可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疾病积极应对评分,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2022 Vol. 30 (6): 1300- [摘要]( 42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路 玥1,2 张 攀1 刘乐乐1,3 孙艳美1 张萍萍1 李亚丽1*

探讨人体成分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方法:选取PCOS患者65名,随机收集健康对照组女性55名,检测所研究对象人体成分、血清脂联素(AD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激素6项、血脂、空腹血糖水平,统计分析。结果:PCOS组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FSH)、总睾酮(TT)、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A1)、体质指数(BMI)、体脂含量、内脏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血清AD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提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ADP呈负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年龄及BMI后HOMA-IR(aOR=1.800, 95%CI 1.051~3.083)、ADP(aOR=0.032, 95%CI 0.001~0.992)、内脏脂肪面积(aOR=1.039, 95%CI 1.007~1.079)、骨骼肌(aOR=0.665, 95%CI 0.457~0.947)为PC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内脏脂肪面积、血清ADP水平为PCOS的独立预测因子,内脏脂肪面积可能通过IR促进PCOS的发生发展,血清ADP参与PCOS的机制可能与IR相关,ADP可作为与IR相关性疾病的血清学标记物。

2022 Vol. 30 (6): 1305- [摘要]( 519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临床分析
刘 超 方亚平 李 斌 穆立凤 李志杰

分析早孕期经阴道超声联合孕酮(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先兆流产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6例为先兆流产组,正常早孕孕妇90例为正常妊娠组,检测两组血清P及β-HCG水平,阴道超声测量孕囊及卵黄囊直径,检测孕囊绒毛间隙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收缩期上升支加速度时间(ACT),分析阴道超声检查及P、β-HCG水平对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结果:先兆流产组RI、ACT及卵黄囊直径大于正常妊娠组,PSV、血清P及β-HCG水平、孕囊直径小于正常妊娠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RI、PSV、ACT、囊直径、卵黄囊直径、孕酮、β-HCG水平及4项联合(囊直径、卵黄囊直径、孕酮、β-HCG)预测先兆流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942、0.658、0.863、0.804、0.920、0.946、0.997。结论: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P、β-HCG检测诊断早孕期先兆流产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提高早孕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2 Vol. 30 (6): 1311- [摘要]( 335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张圣强

探讨年龄和pH值对精子质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2020—2021年来本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测者1246例(不包括无精子症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35岁组、≥36岁组,以精子活力及运动参数作为精子质量研究指标,观察不同年龄组和精液pH值组精子活力及运动参数。结果:不同年龄组精子总活力[运动活跃型精子(PR)+非运动活跃型精子(NP)]、PR、路径速度(VAP)、直线速度(VSL)、曲线速度(VCL)、直线精子活力均有差异(P<0.01),且随年龄增长各指标均下降。精液pH值与NP呈现负相关关系(r=-0.064,P<0.05)。精液pH 7.2时PR+NP、PR、VCL最高;精液pH 8.0时VAP和VSL最高,NP最低。结论:精子活力、运动参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并且在精液pH 7.2~8.0时最好。

2022 Vol. 30 (6): 1315- [摘要]( 466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王雪梅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雌二醇(E2)、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及预测流产再发生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8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复发性流产再妊娠孕妇89例(病例组)及无自然流产史正常早孕孕妇5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病例组根据再妊娠情况分为流产组(32例)及未流产组(57例)。各组均于孕早期(孕4、6、8、10、12周)检测血清E2、P、β-HCG水平,分析各组性激素差异并探讨各时点指标对复发性流产再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孕4、6、8、10、12周时孕早期各时间点E2、P、β-HCG水平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流产组低于未流产组(均P<0.05)。孕4、6、8、10、12周时各时间点E2预测流产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0.755、0.748、0.769、0.748,各时间点P的AUC为0.857、0.852、0.707、0.884、0.730,各时间点βHCG的AUC为0.617、0.777、0.919、0.900、0.904。结论:复发性流产者孕早期E2、P、β-HCG水平异常,且发生流产者更低,检测各性激素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流产再发生,为及时干预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6): 1318- [摘要]( 353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汪 洁1 陶龙芳1* 彭 康2

探究孕妇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质(L-FA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尿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肾功能损伤分为肾损伤组(n=36)和无肾损伤组(n=84),常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收集晨中段尿检测尿液L-FABP、NGAL及ACR并分析3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价值。结果:尿L-FABP、NGAL、ACR水平对照组、无肾损伤组、肾损伤组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FABP、NGAL、ACR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612、0.624、0.702,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FABP AUC为0.855,最佳截断值>53.12 ng/ml,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87.2%;NGAL AUC为0.812,最佳截断值>3.74μg/ml,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90.4%;ACR  AUC为0.834,最佳截断值≥35.71,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85.4%。L-FABP、NGAL、AC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9.4%,AUC为0.979。结论:GDM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尿L-FABP、NGAL、ACR异常升高,3指标联合检测诊断GDM早期肾功能损伤效能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干预,降低肾功能损伤。

2022 Vol. 30 (6): 1323- [摘要]( 514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吴於萍 单腾飞 杜 易

分析子痫前期(PE)孕妇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区产科诊治的PE患者116例作为PE组,其中轻度PE组81例、重度PE组35例,健康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检测血清IFI16水平。结果:PE组血清IFI水平,以及子宫动脉S/D、RI、PI均大于对照组,且重度PE组均高于轻度PE组(均P<0.001);轻度PE组IFI≥11.4ng/ml孕妇子宫动脉RI值大于IFI<11.4ng/ml孕妇,重度PE组IFI≥16.2ng/ml孕妇子宫动脉S/D、RI、PI值均大于IFI<16.2ng/ml孕妇(均P<0.05)。轻度PE组血清IFI16水平与子宫动脉PI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S/D、PI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重度PE组血清IFI16水平与子宫动脉S/D、PI、RI值均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FI16参与了PE的发生发展,且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有相关性。

2022 Vol. 30 (6): 1327-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卞显凤

分析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产科诊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198例,分为甲功正常组、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超声检查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峰值(S/D)值。结果: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BUN、Cr、UmAlb、ACR,以及肾脏动脉RI、PI、S/D均无差异但均大于甲功正常组(P<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子痫前期孕妇血清TSH、FT4、FT3水平与BUN、Cr、UmAlb、ACR及肾动脉RI、PI、S/D均无相关性(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子痫前期孕妇血清TSH与UmAlb、ACR及肾动脉RI呈正相关关系(P<0.05),FT4与UmAlb、ACR呈负相关关系(P<0.05),FT3与UmAlb、ACR及肾动脉RI无相关性(P>0.05),TSH、FT4及FT3与孕妇BUN、Cr及肾动脉PI、S/D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影响其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TSH越高、FT4越低,对肾损伤越严重。

2022 Vol. 30 (6): 1331- [摘要]( 353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朱秀娟 史丽芳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HBV)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OH)D]、乙肝前S1抗原(PreS1Ag)变化及围产儿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HBV感染者109例,其中HBV感染有症状组41例,无症状组68例,产前检查正常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PreS1Ag水平并分析与围产儿预后关系。结果:有症状组血清25-(OH)D水平(20.17±1.09 ng/ml)低于另外两组、PreS1Ag阳性率(75.6%)高于另外两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均P<0.05),但无症状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差异(P>0.05);PreS1Ag阳性者血清25-(OH)D水平多在10~19ng/ml、20~29ng/ml两个区间,围产儿不良预后发生率(46.3%)高于阴性者(11.9%)(P<0.05);有症状组血清25-(OH)D水平与PreS1Ag阳性率及围产儿不良预后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患者血清25-(OH)D、PreS1Ag水平异常变化均会影响围产儿预后,PreS1Ag阳性、低血清25-(OH)D水平者不良预后发生率更高,提示临床针对以上特征孕妇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2022 Vol. 30 (6): 1335- [摘要]( 322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王 霞1 唐晓慧2 张金保1

探究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高血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参数及血清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FIB、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血清PT、APTT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差异(P>0.05)。MPV、PDW、FIB、D-二聚体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29、0.478、0.554、0.551,P<0.05),PT及APTT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74、-0.625,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IB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妊娠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诊断妊娠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FIB为0.824、临界值为3.85g/L,D-二聚体AUC为0.821、临界值为0.27mg/L。结论: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高血压病情程度有密切关联,FIB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妊娠高血压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2022 Vol. 30 (6): 1340-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黄玉红 汤良君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E、维生素D、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0例为高血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维生素E、维生素D、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维生素E(23.46±1.97 ng/ml)、维生素D(9.42±1.98 ng/ml)、总胆红素(94.00±9.31 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9.21±3.45 ng/ml、20.42±7.10 ng/ml、115.20±11.39 mg/L),间接胆红素(3.97±1.02μmol/L)高于对照组(3.06±0.72μmol/L)(均P<0.05),各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不同高血压家族史、尿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患者间有差异(P<0.05)。维生素E与维生素D正相关,与总胆红素正相关,与间接胆红素负相关;维生素D与总胆红素正相关,与间接胆红素负相关;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E、维生素D、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表达异常,且与患者家族高血压史、尿蛋白、孕前体质指数有关,各指标间具有相关性。

2022 Vol. 30 (6): 1344- [摘要]( 288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婷婷 薛飞扬 綦 萍 刘春花

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并发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及母婴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妊娠晚期孕妇824例,其中胎膜早破孕妇400例为观察组,无胎膜早破孕妇424例为对照组,于孕35~40周时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B族链球菌(GBS),分娩的新生儿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检测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观察GBS合并胎膜早破与新生儿GBS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GBS感染率观察组(31.5%)高于对照组(10.4%),观察组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19.0%)高于对照组分娩的新生儿(5.2%)(均P<0.05)。观察组126例GBS感染孕妇中胎膜早破时间≤24h有87例,>24h有39例,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51.7%、79.5%有差异;产程时间≤24h有92例,>24h有34例,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率(50.0%、88.2%)有差异(均P<0.05)。观察组宫内感染、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及新生儿发生窒息、肺炎、低体重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败血症、黄疸等发生率未见差异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关,会增加新生儿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上应加以重视以早期干预及治疗。

2022 Vol. 30 (6): 1348- [摘要]( 286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杨 露 孙晓红 荆玉慧 位菊峰*

分析妊娠晚期宫内感染B族链球菌(GBS)孕妇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宫内感染GBS妊娠晚期孕妇80例为观察组,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追踪妊娠结局并比较不同妊娠结局产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9.16±2.67 mg/L)、TNF-α(72.67±16.65 ng/L)、IL-6(122.59±20.16 ng/L)、PCT(80.61±16.77 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孕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早产(15.0%)、胎膜早破(16.3%)、羊水污染(30.0%)、产褥感染(18.8%)、胎儿宫内窘迫(23.8%)、新生儿窒息(17.5%)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TNF-α、IL-6、PCT水平异常升高均为妊娠晚期宫内感染GBS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晚期宫内感染GBS孕妇血清hs-CRP、TNF-α、IL-6、PCT等炎症因子异常升高,且均与宫内感染GBS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2022 Vol. 30 (6): 1352-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刘景雁 郭永华 肖保军 于洋洋 张 锐 易 娜

探讨孕早期规范化子宫动脉的测量对妊娠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建档并分娩出院诊断为妊娠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共168例(观察组),正常孕妇121例(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病情程度分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32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规范化子宫动脉测量,记录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及舒张早期切迹情况,对比各组孕早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及舒张早期切迹差异,分析孕早期子宫动脉PI值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孕早期子宫动脉PI值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1.88±0.51)、妊娠期高血压组(1.91±0.51)、轻度子痫前期组(1.90±0.51)、重度子痫前期组(1.89±0.55)及≤32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46±0.45)均高于对照组(1.63±0.43)(P<0.05),且≤32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组高于其他各观察组亚组(均P<0.01);≤32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年龄(33.5±5.6岁)高于对照组(29.6±3.5岁)(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无差异(P>0.05)。分别以早孕期子宫动脉PI值的第90百分位数2.4及2.8为截点预测妊娠高血压及≤32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敏感性分别为27%、32%,特异性97%、97%。结论:孕早期规范化测量子宫动脉PI值对妊娠高血压及早发型子痫前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6): 1357- [摘要]( 307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吴青京 丘雅波 符俊娟 颜雪萍 朱 兵 陈 磊

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本院就诊的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可疑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产前行MRI及四维超声检查,以出生后随访结果或尸检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心脏畸形共48例。对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对48例确诊为心脏畸形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可疑孕妇,经四维超声检测,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86.0%,诊断符合率86.4%;MRI检测,阳性预测值78.3%,阴性预测值为79.0%,诊断符合率78.6%;二者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92.7%,诊断符合率92.2%。3种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差异(P>0.05),准确率比较有差异(P<0.05);48例心脏畸形胎儿中,四维超声检测40例,MRI检测共36例,两项联合检测44例。四维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784、0.922(P<0.05),敏感度分别为83.3%、75.0%、91.7%,特异度分别为89.1%、81.8%、92.7%。48例心脏畸形胎儿中18-三体15例、13-三体5例、正常核型4例、18-三体5例、47XYY 7例、XO综合征4例、21-三体8例。结论:MRI联合四维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可提高检测准确率;胎儿心脏畸形发生中染色体异常占比较高。

2022 Vol. 30 (6): 1360-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张 敏1 马海燕1 高净净1 王湘琼2*

分析宫腔镜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及病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行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宫腔镜和经阴道超声对正常内膜诊断符合率为83.3%、66.7%,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91.7%、75.0%,内膜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88.5%、80.8%,粘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0%、80.0%,不典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80.0%、60.0%,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87.5%、75.0%;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符合率(86.7%)高于经阴道超声诊断(73.3%)(P=0.025)。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宫腔镜、经阴道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正常内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0.682、0.882,灵敏度为84.9%、78.3%、87.3%,特异度为70.6%、70.6%、79.9%;诊断内膜息肉的AUC为0.764、0.674、0.894,灵敏度为80.3%、76.4%、84.4%,特异度为71.3%、69.9%、80.1%;诊断内膜增生的AUC为0.716、0.722、0.905,灵敏度为85.6%、80.2%、91.2%,特异度为80.2%、72.6%、85.5%;诊断粘膜下肌瘤的AUC为0.824、0.719、0.952,灵敏度为81.3%、79.1%、92.7%,特异度为75.1%、71.6%、86.1%;诊断不典型增生的AUC为0.782、0.677、0.927,灵敏度为79.3%、76.9%、93.0%,特异度为69.9%、70.0%、86.2%;诊断内膜癌的AUC为0.791、0.669、0.919,灵敏度为80.0%、76.9%、91.0%,特异度为74.1%、71.7%、84.3%。结论:宫腔镜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及病因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2 Vol. 30 (6): 1365- [摘要]( 404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 青 黄先华* 谢 蓉 刘 婷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黏连术后患者血清微小RNA-543(miR-543)、微小RNA-135a(miR-135a)水平与黏连复发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的宫腔黏连患者127例,根据术后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月经第3~7 d复查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9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Pearson法分析术后宫腔黏连复发患者血清miR-543与miR-135a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预测术后复发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腔镜治疗后黏连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病程、血清miR-135a水平高于未复发组,miR-543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血清miR-543与miR-135a水平呈负相关(r=-0.539,P<0.05)。血清miR-543、miR-135a预测宫腔镜治疗后黏连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864,特异性分别为76.3%、92.5%,敏感度分别为91.2%、70.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7,特异性为88.2%,敏感度为94.1%。miR-135a是影响宫腔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543是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腔黏连后复发与患者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有关且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6): 1369- [摘要]( 438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杨 露 高建宏 韩 洁 刘香菊 刘立恒

探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影响妊娠因素及生育指数(EFI)评分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患者106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64例、未妊娠组42例,分析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评估EFI评分预测术后妊娠价值。结果:两组体质指数、囊肿位置及类型、病灶特点、剧烈痛经、辅助用药等均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不孕类型及年限、r-AFS分期、囊肿剥离方式、囊肿直径、EFI评分等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r-AFS分期、囊肿直径、EFI评分均为患者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囊肿剥离方式不是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EFI评分对患者术后妊娠的预测曲线下面积0.716,有较好准确性,预测敏感度81.3%、特异度61.9%。结论: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r-AFS分期、囊肿直径、EFI评分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腹腔镜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EFI评分可作为术后妊娠评估指标。

2022 Vol. 30 (6): 1374-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李金妞 贾华华 张 攀 赵 欣 魏兰兰 薛建玲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联合心脏Tei指数在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n=48,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组(n=38,Apgar评分0~3分),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Apgar评分8~10分),检测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并使用心脏彩超测量Tei指数,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依次降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与Tei指数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联合预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敏感度(94.3%)及曲线下面积(0.833)最高(P<0.05);结论: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具有相关性,可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情况,利于临床治疗参考评估。

2022 Vol. 30 (6): 1379- [摘要]( 327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介情情

分析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115例外周血异常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行遗传咨询的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夫妇585对(1170例),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后应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9.8%(115/1170);异常染色体核型中,常染色体异常93例(80.9%),其中数目异常26例(22.6%),结构异常67例(58.3%),包括臂间倒位27例(23.5%)、易位23例(20.0%)、罗伯逊易位17例(14.8%),臂间倒位中9号倒位、7号倒位、6号倒位、1号倒位分别21例、3例、2例、1例;性染色体异常22例(19.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性反转分别15例、6例、1例;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9.6%)与女性(10.1%)无差异(P>0.05),男女性异常核型构成有差异(P<0.05),其中男性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高于女性,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性反转占比低于女性(P<0.05);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临床表现多为习惯性流产或胚胎停育、胎儿染色体异常、死胎与死产、畸胎史、产先天性疾病患儿、无精子、少精子与弱精子。结论:检测地区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夫妇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9.8%,为本地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6): 1383- [摘要]( 367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冯伶艳 郗红雪 孙舒婷

分析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参数与血中抑制素A(inhibinA)、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水平相关性及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胎儿染色体异常孕妇100例,根据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胎儿染色体异常52例(异常组),非染色体异常4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RI、PI、S/a参数,分析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a参数与inhibinA、Netrin1的相关性,以及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异常组RI、PI、S/a参数高于对照组,且在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畸形、心脏畸形者中逐渐升高,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畸形、心脏畸形患者inhibinA、Netrin-1表达逐渐降低(均P<0.05)。RI、PI、S/a与异常组不同病情类型正相关,inhibinA、Netrin-1与研究组不同病情类型负相关;RI、PI、S/a与inhibinA、Netrin-1水平均负相关(均P<0.05)。RI、PI、S/a联合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价值高于单项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98.2%。结论: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参数、inhibinA、Netrin-1水平对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2 Vol. 30 (6): 1388- [摘要]( 355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徐丹萍1 管荷琴1 陆文昊1 刘水清清2

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肾脏异常的遗传学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产前超声显示胎儿肾脏异常的121例孕妇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结果:33.1%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异常,其中2例胎儿有35Mb以上的基因重复,1例胎儿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10例胎儿有1Mb~5Mb的基因微缺失。17q12微缺失、7q31.33微缺失和Xp22.31微重复在肾脏异常胎儿中发生概率较高(8/40),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异常组胎儿妊娠终止率(32.5%)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3.7%)(P<0.05)。结论:孕妇产前超声显示胎儿肾脏异常时,应行遗传学分析,以利于对胎儿行精准医疗及采取优生优育的保护策略。

2022 Vol. 30 (6): 1392-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韩保良1 李晓君1 许晓红2 李晓婉1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MA)与核型分析对各类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9年1—12月行侵入性产前诊断且遗传学结果异常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指征主要包括超声结构畸形、软指标异常、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神经管畸形(NIPT)筛查高风险、高龄孕妇等,均同时行核型分析和CM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各类高危胎儿的检出率及差异性。结果:在超声结构及软指标异常27例中,核型和CMA分别检出了11例和24例阳性样本,其中20例结果不完全吻合,在核型正常样本中CMA额外检出15例微缺失/微重复,而在CMA正常样本中核型额外检出1例多态性(46,XN,1qh+)和2例染色体结构变异(45,XN,der(13;14)(q10;q10)、46,XN,inv(9)(p12q13));在22例不良孕产史家系中,CMA额外检出15例亚显微结构畸变(22q11.21微缺失综合征、16p11.2微缺失综合征、Xp22.31微缺失等)、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LOH/UPD)等,核型额外发现4例多态性;此外,核型和CMA在高龄孕妇、血清学筛查高风险、NIPT筛查高风险、夫妻一方表型/染色体异常或近亲婚配等高风险样本中也联合检出平衡性畸变、亚显微拷贝数变异、LOH/UPD、嵌合体等畸变;结论:对于不同产前诊断高风险指征孕妇,核型分析和CMA联合应用,可高效检出平衡性畸变、微缺失/微重复、LOH/UPD、低比例嵌合体等,为胎儿预后评估及夫妻再生育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30 (6): 1397- [摘要]( 356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杨 雪 李林洁 张晓怡 刘兴宇 汤贤英*

分析串联质谱初筛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情况。方法:2015年11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来自于贵阳地区新生儿干血滤纸片样本105742例,均行氨基酸与酰基肉碱谱(11种氨基酸、30种酰基肉碱、游离肉碱和琥珀酰丙酮)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统计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初筛阳性率,分析初筛阳性新生儿特征。结果: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初筛阳性1413例,初筛阳性率为1.34%;共确诊14例患有遗传代谢疾病,群体患病率1/7553。不同年份中2018年初筛阳性率相对较高,阳性率为2.40%;从送样地市来看,以贵阳市西部、北部较高,东部、南部相对较低。回归分析,早产、低体重儿是初筛阳性新生儿特征因素。结论:贵阳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有一定患病率,初筛阳性率在不同年份、地区有一定不同,早产儿、低体重儿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串联质谱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从而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

2022 Vol. 30 (6): 1404-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小飞1 周 燕2 涂铵素1 钟 影2*

研究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ERC)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0年7月本院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卵母细胞内是否出现sERC分为sERC阳性组(52例)及sERC阴性组(68例),比较两组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以及活产婴儿的畸形情况。结果:两组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优胚率以及种植率均未见差异(P>0.05),sERC阳性组囊胚形成率(23.1%)、临床妊娠率(38.5%)、活产率(28.9%)低于sERC阴性组(41.2%、57.4%、51.5%),流产率(19.2%)高于sERC阴性组(5.9%),活产婴儿发生多发畸形(6.7%)及心血管畸形(20.0%)高于sERC阴性组(0.0%、2.9%)(P<0.05)。结论:卵母细胞sERC异常对ICSI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2022 Vol. 30 (6): 1408-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郑昌业 邹玉坚 郑晓林 许晓阳 张坤林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并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剖宫产的PPP 185例,产前均同时行DWI、T2WI序列检查,将DWI、T2WI和T2WI+DWI诊断结果分别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DWI组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T2WI组(P<0.05),T2WI+DWI组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高于T2WI组(P<0.05),T2WI组与T2WI+DWI组间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前的成像技术,DWI对PPP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低于T2WI序列,但DWI有助于胎盘、子宫肌层的辨别, T2WI与DWI序列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

2022 Vol. 30 (6): 1412- [摘要]( 327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游 璐1,2 张 英2 卢 珍2*

探究血清前列腺素E1(PGE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与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产后出血量及胎盘附着位置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2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纳为观察组,50例因骨盆、胎儿偏大、臀围等因素行剖宫产的无妊娠合并症产妇作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即刻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PGE1、GPX1水平,容积法联合称重法计算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产妇产后出血量、血清PGE1及GPX1水平,分析PGE1、GPX1在预测产后出血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PGE1(41.15±10.17 pg/ml)、GPX1(34.15±3.36 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3.64±12.16 pg/ml、47.45±5.56 U/L),产后大出血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4.0%)(P<0.05),平均出血量(1164.59±179.58 ml)高于对照组(619.69±56.69 ml),且观察组产后大出血者血清PGE1、GPX1水平均低于非大出血者,胎盘附着位置为前壁者、合并胎盘植入者以及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水平均低于对应的阴性患者,产后平均出血量高于对应的阴性患者(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血清PGE1、GPX1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均呈负相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术后血清PGE1(AUC=0.759)、GPX1(AUC=0.749)预测胎盘前置剖宫产患者产后大出血均有一定效能,而两者联合应用(AUC=0.826)预测效能最佳。结论:检测血清PGE1及GPX1水平对评估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2022 Vol. 30 (6): 1416- [摘要]( 553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任鸿睿1 赵振兴2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1月—2021年4月确诊的GDM孕妇94例为GDM组,正常糖耐量(NGT)孕妇94例为NGT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BG)、孕前及孕中期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孕周等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XNIP、GRP78水平;Pearson法分析GDM孕妇血清TXNIP、GRP78水平与HOMA-IR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TXNIP、GRP78诊断GDM的价值;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血清TXNIP、GRP78、FINS、FBG、HOMA-IR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均高于NGT组(P<0.05);GDM孕妇血清TXNIP、GRP78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557、0.584,P<0.05)。血清TXNIP、GRP78水平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92,对应截断值分别为48.67 pg/ml、174.22 pg/ml,其敏感度分别为87.2%、88.3%,特异性分别为77.7%、76.6%;TXNIP、GRP78联合诊断GDM的AUC为0.950,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1%、91.5%。糖尿病家族史、HOMA-IR、TXNIP、GRP78异常升高是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95%CI 1.697~4.214、1.572~3.622、1.626~3.959、1.572~3.723,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TXNIP、GRP78水平异常升高,均与IR正相关,二者联合诊断GDM的价值较高。

2022 Vol. 30 (6): 1420-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李冰洋1 田 红2* 范晓艳3

探讨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及终止妊娠时间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12例ICP孕妇作为ICP组,根据血清CG水平分为低CG组(2.7~13.5mg/L,63例)、高CG组(≥13.5mg/L,49例),根据终止妊娠时间分为<36周组(46例)、≥36周组(66例)。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G水平,比较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分析ICP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影响因素。结果:ICP组血清TBIL(14.79±3.36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5.61±4.63 U /L)、丙氨酸转氨酶(ALT)(89.57±11.23 U /L)、CG(15.47±6.34 m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37±2.83μmol/L、15.27±2.82 U /L、14.35±3.26 U /L、1.63±0.54 mg/L),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CG组高于低CG组、<36周组高于≥36周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G≥13.5mg/L(OR=2.16,95% CI:1.30~3.57)、终止妊娠时间<36周(OR=2.10,95%CI=1.29~3.42)是ICP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G水平异常升高、终止妊娠时间<36周与ICP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建议临床对ICP孕妇妊娠时间≥36周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

2022 Vol. 30 (6): 1425- [摘要]( 283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余 影 杨素娇 张巨春

探讨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诊断瘢痕妊娠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60例孕妇资料,其中确诊为瘢痕妊娠80例(瘢痕组),非瘢痕妊娠80例(非瘢痕组),对比两组孕妇子宫动脉彩超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速度峰谷比(S/D),分析与瘢痕妊娠分型、妊娠结局关系。结果:孕12~17周孕18~24周时,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瘢痕组PI(0.98±0.40)(0.90±0.36)、RI(0.95±0.15)(0.86±0.20)和S/D(3.32±1.12)(3.48±0.96)均高于非瘢痕组(0.72±0.31、0.50±0.18、2.12±0.80)(0.78±0.25、0.55±0.16、2.26±0.95);且部分突入型、完全突入型、混合团块型依次升高(均P<0.05)。随访瘢痕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不良妊娠孕妇13例,其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P<0.05)。结论: 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对诊断瘢痕妊娠妊娠及分型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参考指导意义。

2022 Vol. 30 (6): 1429- [摘要]( 326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刘 芳 侯 磊 王 欣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阴道试产过程中因产时发热行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产程中转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73例临床资料,主要剖宫产指征为产时发热或可疑宫内感染的172例作为观察组,主要剖宫产指征为非产时发热的90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使用率91.9%(158/1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737/901),修正后OR=2.410(95%CI 1.339~4.337)。观察组新生儿体重[M(P25,P75)]为[3647.50(3343.75,3850.00)]g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495.00(3250.00,3782.50)]g,修正后OR=1.001(95%CI 1.000~1.001)。观察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修正后OR=0.451(95%CI 0.212~0.959)。结论:产时行分娩镇痛发生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风险是未行分娩镇痛产妇的2.4倍,胎儿偏大的产妇生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风险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时发热中转剖宫产的保护因素。

2022 Vol. 30 (6): 1432- [摘要]( 288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赵曰明1 段 婧1* 孙海波2

分析子痫前期(PE)孕妇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关系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6月本院诊治的PE患者103例及正常产妇50例,PE患者分为中轻度PE组75例、重度PE组28例。检测TEG参数及凝血指标并比较差异,分析TEG参数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TEG参数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PE组、重度PE组R值、K值小于对照组,α角、MA、CI值大于对照组,重度PE组R值小于轻度PE组,CI值、MA值大于轻度PE组(均P<0.05),轻度PE组与重度PE组K值、α角无差异(P>0.05);R值、CI值与PT、APTT、TT、D-D具有相关性(P<0.05),与FIB不具有相关性(P>0.05);K值与FIB、D-D具有相关性(P<0.05),与PT、APTT、TT不具有相关性(P>0.05);MA值与PT、APTT、TT、FIB、D-D均具有相关性(P<0.05);α角与PT、APTT、TT、FIB、D-D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R值小于正常妊娠结局组,CI值、MA值大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05),K值与α角两组无差异(P>0.05);R值、CI、MA值对不良妊娠结局均有预测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39、0.733(P<0.001)。结论:TEG可以有效反映PE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6): 1437- [摘要]( 290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周海燕 黄世海

探讨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瘢痕部位血管化参数诊断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剖宫产史早孕CSP孕妇(≤12周)82例为CSP组,非CSP 114例为非CSP组,阴式分娩史早孕妇女74例为对照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转换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模式,结合Vocal软件检测瘢痕部位血管化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瘢痕血管化参数诊断CSP价值。结果:3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有差异,CSP组 与 对照组S/D有差异,CSP组和非CSP组瘢痕部位血管化参数VI、FI和VFI有差异(均P<0.05)。VI、FI、VFI诊断CS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795、0.805,检测临界值分别为8.49、20.93和2.27。结论:早孕期子宫动脉RI、S/D在不同分娩史孕妇中存在差异,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VI、FI、VFI对剖宫产史发生CSP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临界值定量分析,以提高CSP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2022 Vol. 30 (6): 1441- [摘要]( 322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综述
赵姗姗1 综述 邹 琳2* 审校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在女性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或丧失,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育功能。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POI对女性生育的不良影响显得越发严重。早发现,早治疗,尽早采用医源性手段干预减缓卵巢衰退格外重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特性,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优先植入受损组织,其可表现出极强的再生、分化及修复能力。目前MSCs已被用于修复化疗引起的卵巢衰竭,但关于MSCs尚有许多未知的谜题。综合以前的科研成果,本文对不同来源的MSCs通过多样化的生化通路及基因表达途径改善POI女性卵巢功能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MSCs治疗POI的手段早日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POI女性提供转化医学的依据。同时为生殖医师治疗POI提供更新颖的思路。

2022 Vol. 30 (6): 1445- [摘要]( 388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曾倩凌1,2 赵 静2,3*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RT技术增加了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如异位妊娠、流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等,同时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自然妊娠增高。不孕人群自身复杂的不孕因素和ART相关程序可能是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ART助孕人群本身就是高危孕产妇,应该重视ART人群的孕前干预和孕期检查,并针对不孕患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ART技术,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

2022 Vol. 30 (6): 1451- [摘要]( 424 HTML (0 KB)  PDF (0 KB)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