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谷翊群
2020 Vol. 28 (8): 1152-1153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
陆杰华 刘 芹 刘烁瞳 谷俞辰 李新宇 龙家榕
了解21世纪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缺陷疾病所致的寿命损失情况,旨在为新时期客观认识出生缺陷疾病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对我国2000、2010、2015和2017年4个代表性年份出生缺陷疾病患者早死所致寿命损失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探究7种主要出生缺陷疾病的早死所致寿命损失情况。 结果:21世纪以来,我国出生缺陷疾病总体寿命损失年(YLLs)和寿命损失年率(YLL率)逐渐降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依然保持下降态势,YLL率由2015年的315.2/10万降至2017年的259.8/10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以0岁组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男性的YLLs和YLL率在各年份均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1.3倍。各类出生缺陷疾病的YLLs和YLL率均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具体的发展趋势在各年份间有所差异,先天性心脏病居出生缺陷疾病早死所致寿命损失首位,YLL率为516.2/10万,远高于其他出生缺陷疾病,而神经管缺陷的早死所致寿命损失获得较大改善,YLL率从2000年的76.3/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1.5/10万。 结论:出生缺陷疾病带来较大的寿命损失,尤其是婴幼儿群体及男性。
2020 Vol. 28 (8): 1154-1157 [摘要](
31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
马静1 田慧艳1 高爱萍2 王树松1*
了解医务人员及其配偶二孩生育意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500名已婚并生育一孩的医务工作者及其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生育二孩意愿。结果:47.7%的人愿意生育二孩。不同性别、成长环境、学历、一孩性别的调查对象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无差异(P>0.05),不同兄弟姐妹数的调查对象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有差异(P<0.05)。随年龄的增长,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逐步下降(P<0.05)。 对理想二孩性别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男孩女孩都可以、女孩、男孩;不同性别和成长环境调查对象对理想二孩性别的选择无差异(P>0.05);不同一孩性别的对象对二孩理想性别的偏好有差别(P<0.05)。若符合二孩政策,3年内愿意生育的对象占24.5%。结论:3年内计划生育二孩的比例较低。政府应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二孩的生育率。
2020 Vol. 28 (8): 1158-1161 [摘要](
447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陈春霞1 杜松明2 卢士军3 郭 婧2 张 倩2 胡小琪2 潘 慧2 马冠生4*
了解6城市孕妇的风险性饮酒现况,为进行干预性研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成都和哈尔滨等6城市的所有行政区,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层,分别从各层随机选择1~2个城市,每个城市各选择4~6个城区,在入选城区中,分别随机选择2所三甲医院;对每所医院参加产前孕妇学校课程的门诊孕妇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AUDIT-C、T-ACE和TWEAK三个量表筛查显示调查对象在过去1年中饮酒人数分别为712、729和729人,其中风险性饮酒的人数分别为90人(12.6%)、451人(61.9%)和471人(64.6%)。年龄为16~22岁、做家务、学历较低、农业户口,以及在妊娠前3个月吸过烟的孕妇风险性饮酒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我国孕妇风险性饮酒行为较为普遍,应针对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进而预防胎儿酒精谱系障碍风险的发生。
2020 Vol. 28 (8): 1162-1166 [摘要](
400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钱传芝 黄朝辉 吴曙东
了解安徽省2015—2019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情况,为新时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转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管理平台中的安徽省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年报数据。 结果:安徽省2015—2019年宫内育器(IUD)放置术从160 344例降至116 333例(平均增长速度7.7%),输精管绝育术从3076例降至135例(平均增长速度54.2%),输卵管绝育术从24 987例降至5321例(平均增长速度32.1%);IUD取出术从65 720例升至136 472例(平均增长速度20.0%);人工流产手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无痛人工流产术从38 424例增至15 1847例(平均增长速度41.0%)。皖北地区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变化幅度均大于皖南和皖中地区。结论: 面对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长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以及随之带来的人工流产术上升的实情, 应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内容,加强对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工作。
2020 Vol. 28 (8): 1167-1169 [摘要](
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
罗铭忠 刘 宁 张 倩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要素,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4年开罗国际人发大会正式将生殖健康概念、策略和行动等列入《行动纲领》之后,中国政府正式引入这一概念并在我国的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领域进行积极地推动落实。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生殖健康促进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进行系统论述,旨在阐明生殖健康在全民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生殖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全力推动全国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 Vol. 28 (8): 1170-1173 [摘要](
4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周 伟
本文结合我国出生缺陷危害严重、出生缺陷多发、遗传咨询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群众科普素养较低等现实,借鉴分析国外遗传咨询队伍建设的职能定位、培训体系、认证体系等成熟经验,以队伍职业化建设为切入点,指出探索设立遗传咨询师新职业、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开展社会科普宣教等路径,推动我国遗传咨询队伍职业化建设,积极应对出生缺陷,助力健康中国。
2020 Vol. 28 (8): 1174-1176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王小兰 许 悦 赵维英*
探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期放置曼月乐(IUD)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本院瘢痕子宫人工流术后自愿放置IUD 102例,根据置器时期不同分组,术后即刻放置52例(即刻组)与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后放置50例(间期组),对比两组避孕效果。结果:随访期间,避孕成功率即刻组为100%,对照组为98.0%(49/50),两组无差异(P>0.05)。置器后随访3、6、12个月IUD续用率均>90%,两组续用率比较无差异(P>0.05)。与置器前相比,两组置器后经期、月经量均增加(P<0.05),月经周期无变化(P>0.05),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置器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均有腰腹痛、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白带增多、经量增加、经量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IUD与首次月经后来潮后放置IUD避孕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即刻放置能够避免再次宫腔操作。
2020 Vol. 28 (8): 1177-1180 [摘要](
413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徐建蓉 杜继宇 刘 娟 阮国芳
研究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优思明治疗人工流产术后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600例分为优思明组、仿生物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各200例。均接受常规无痛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并给予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优思明组术后口服优思明1个周期,电刺激组给予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组给予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优思明治疗,共治疗3天。分别于术后当天及第1天、第2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腹痛评分,记录腹痛情况,观察术后阴道出血及首次月经转归,随访1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优思明组相比,术后腹痛总有效率电刺激组(90.0%)和联合组(85.0%)显著升高,首次月经转归时间(26.1±1.9d、28.2±2.1d)、阴道出血时间(5.6±2.2d、6.8±2.3d)和阴道出血量(53.8±5.4ml、68.2±5.9 ml)均降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腹痛程度评分降低,腹痛持续时间(2.14±0.79d、2.43±0.89d)缩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7.0%、12.5%),子宫内膜血流情况显著改善,且联合组较仿生物电刺激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3组均未出现宫腔积血、宫腔粘连、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优思明可显著缓解人工流产术后女性腹痛,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利于术后尽快恢复。
2020 Vol. 28 (8): 1181-1184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王亚莉1 周晓莉1 刘 杰1 赵嫦娥1 汪黎明2*
比较醋酸曲瑞普林、孕三烯酮片及米非司酮片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32例EMT伴不孕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分别给予醋酸曲瑞普林 (42例),孕三烯酮片 (45例)和米非司酮片 (45例),对比分析3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醋酸曲瑞普林最高(97.6%),其次米非司酮(88. 9%),孕三烯酮片最低(73.3%);3组性激素(FSH、PRL、E2)水平均下降,LH水平均上升,痛经、性交和盆腔痛VAS分值均下降,且醋酸曲瑞普林组和米非司酮组的FSH、PRL、E2水平低于孕三烯酮组,LH水平高于孕三烯酮组,痛经、性交和盆腔痛VAS分值孕三烯酮组最高(P<0.05)。良好妊娠结局比率最高为醋酸曲瑞普林(90.5%),其次米非司酮(62.2%),孕三烯酮组最低(42.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醋酸曲瑞普林7.1%,其次为米非司酮组33.3%,孕三烯酮组最高为40.0% (均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醋酸曲瑞普林治疗EMT不孕患者疗效最佳,可提高患者术后受孕机率,妊娠结局更好,不良反应更低。
2020 Vol. 28 (8): 1185-1189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
王德刚 刘 芳 刘 蓉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卵泡液中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的表达特点,分析二者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92例(PCOS组)和参加体检的正常育龄妇女10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卵泡液中sRAGE、BMP-15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该两项指标与PCO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卵泡液中sRAGE水平高于对照组,BMP-15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血清、卵泡液中sRAGE与IL-6、hs-CRP、PCT、IL-10、PF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 BMP-15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卵泡液中sRAGE水平升高,BMP-15水平降低,二者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存在一定关系。
2020 Vol. 28 (8): 1190-1193 [摘要](
309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谢德文 黎锡波* 韦 励 钟树林 吴伟权
探讨卵巢早衰(POF)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及卵巢血流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本院就诊的POF患者100例为POF组,另选体检健康且月经周期正常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血清干扰素γ(IFN-γ)、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MOD)、窦卵泡数目(AFC)、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POF组AFC、E2、MOD测定值低于对照组,FSH、LH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Treg计数、卵巢间质动脉PSV测定值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RI高于对照组(均P<0.05)。POF组AFC计数与卵巢间质动脉PSV测定值呈正相关,与RI、IFN-γ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FSH与Treg、卵巢间质动脉PSV测定值呈负相关,与RI、IFN-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POF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紊乱、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改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殖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2020 Vol. 28 (8): 1194-1196 [摘要](
436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王泽琴 段 洁*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α)联合腹腔镜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管生成素受体2(Tie-2)水平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GnRH-α联合腹腔镜治疗组(联合组,150例)和单独腹腔镜治疗组(腹腔镜组,150例)。对比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前后RBP4、TSGF、Tie-2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74.7%),复发率(2.0%)低于对照组(18.0%),RBP4(13.82±2.03μg/L)、TSGF(40.36±4.99U /L)、Tie2(23.04±3.06mg/L)低于对照组(18.02±3.02μg/L、55.23±7.27U /L、33.23±4.09mg/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2.0%)与腹腔镜组(0.0%)无差异(P>0.05)。结论:GnRH-α联合腹腔镜可显著降低EMT患者RBP4、TSGF、Tie-2水平,减少复发,效果优于单独腹腔镜治疗。
2020 Vol. 28 (8): 1197-1200 [摘要](
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沈红雁 周秀芬*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后妊娠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90例,分为两组, 4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45例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均随访1年,随访术后并发症、月经量、复发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无差异,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复发率无差异(均P>0.05),冷刀组手术时间(16.6±3.3mm)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2.0±0.8d)少于电切组(25.9±3.5mm、5.3±1.1d),术后6、12个月妊娠率(64.4%、77.8%)均高于电切组(33.3%、57.8%)(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提高了术后妊娠率。
2020 Vol. 28 (8): 1201-1203 [摘要](
428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李宏军 王裕中 张志超
观察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SV)结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的临床效果及血清抑制素B(INH 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男科接受治疗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7例,随机分为结合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MSV术,结合组给予MSV术结合葡萄糖酸锌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治疗有效率、生殖激素水平、微量元素锌变化、血清及精浆HIF-1α水平变化,随访24个月配偶受孕率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结合组治疗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70.5%),精液量、a+b级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畸形精子占比低于对照组,血清INH B、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及精浆锌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及精浆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24个月,结合组患者配偶妊娠率(74.4%)高于对照组(47.7%)(P<0.05)。结论:MSV术结合葡萄糖酸锌可有效改善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患者生殖内分泌功能,纠正微量元素锌失衡,促进精子生成,改善精子质量,提高患者配偶的受孕率。
2020 Vol. 28 (8): 1204-1207 [摘要](
4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董佳倩 沈莉萍 王春春
探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同年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上海某医院接受IVF-ET助孕的POR患者336个周期,根据年龄及方案不同分为<35岁长效组(年龄<35岁,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75周期)、<35岁拮抗组(年龄<35岁,拮抗剂方案,81周期)、≥35长效组(年龄≥35岁,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87周期)、≥35拮抗组(年龄≥35岁,拮抗剂方案,93周期),比较<35岁长效与拮抗组、≥35岁长效与拮抗组的临床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35岁长效组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拮抗组,hCG日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均低于拮抗组,受精率、可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等高于拮抗组(均P<0.05),周期取消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新生儿体重等与拮抗组无差异(P>0.05);≥35长效组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拮抗组,hCG日LH、E2、P水平均低于拮抗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均高于拮抗组(均P<0.05),周期取消率、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新生儿体重等与拮抗组无差异 (P>0.05)。结论: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可改善不同年龄IVF-ET助孕卵巢低反应患者临床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会增加Gn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增加费用。
2020 Vol. 28 (8): 1208-1212 [摘要](
3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王 斌 刘 乔 陈苗苗 纪莎莎 张 静 张兰梅*
探讨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中心行IVF治疗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进入治疗周期的时间顺序分组,2019年2—6月接受治疗的6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2019年8—12月接受治疗的68例为观察组,给予CICARE沟通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生殖相关知识掌握及对护士沟通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殖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分(94.9±2.5分)高于对照组(79.0±3.1分),对护士沟通满意度得分(17.9±1.8分)高于对照组(16.9±1.7分)(均P<0.05)。结论: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可提高IVF-ET患者生殖相关知识水平,提升辅助生殖专科护士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使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2020 Vol. 28 (8): 1213-1217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张艳伟1 杨 锐2 王根菊1* 韩国荣1 岳 欣1 张 荣1
探究微小RNA-203(mir-203)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表达及与临床症状、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8月—2019年2月在本院建档产前检查的137例孕妇,其中子痫前期孕妇52例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8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蛋白尿及血浆mir-203水平,统计两组围生儿妊娠结局,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浆mir-203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BP、DBP、蛋白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浆mir-20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围生儿呼吸系统窘迫发生率、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mir-203表达与SBP、DBP、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与呼吸系统窘迫、宫内生长受限呈正相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质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mir-203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症状及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可作为子痫前期诊断、疾病程度监测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2020 Vol. 28 (8): 1218-1220 [摘要](
3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孙 伟 张 芬
探讨细胞角蛋白17(CK17)在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宫颈病变组织表达及与高危型HPV(HR HPV)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液基细胞学异常组织标本,采用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K17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级宫颈病变、不同HPV分型宫颈病变组织中CK17表达差异,分析CK17表达与HR HPV关系。结果:不同病理分级宫颈病变者HPV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HPV共检出14个型,其中HR HPV 11个(16、18、31、33、45、51、52、53、58、66、68)、低危(LR)HPV3个(6、11、CP8304),不同宫颈病变中均HPV 16型均占比最高。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CK17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强(P<0.05)。CK17阳性率HPV 16/18(51.6%)、52/58(33.3%)高于分型(25.8%),HR HPV感染者中CK17阳性率高于LR HPV感染者(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CK17表达与HR HPV呈正相关关系(r=0.176,P=0.022)。结论:CK17在不同HPV分型、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存在差异,其表达水平与HR HPV感染呈弱正相关关系。
2020 Vol. 28 (8): 1221-1224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石永柱 陈 如 马 锋
探讨中医清热利尿通淋方辅助西医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生素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中医清热利尿通淋方辅助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频、尿痛、尿急、尿道刺痒、尿道口分泌物和小便黄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2(103.2±11.0 ng/L)、IL-4(128.5±26.4 ng/L)、IL-8(75.1±16.3 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4.2±13.5 ng/L、143.2±28.1 ng/L、86.6±18.5 ng/L),临床总有效(95.8%)高于对照组(92.9%)(均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尿通淋方辅助西医疗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且降低了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2020 Vol. 28 (8): 1226-1229 [摘要](
4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马双成 黎 静 王 慧
探讨喷他佐辛维持麻醉对全麻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全麻,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比较两组PHP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1、T2、T3、T4、T5时刻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9.2%)高于观察组(5.8%)(P<0.05)。结论:喷他佐辛维持麻醉对全麻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对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未见变化。
2020 Vol. 28 (8): 1230-1233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张 晶 程 策 郭 敏 王 帆 陈江红
探索腰麻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IEB)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月产妇6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采用IEB镇痛,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IEB,对比两组镇痛效果﹑产妇术中及术后指标﹑运动阻滞等,比较两组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麻醉后2h和分娩时,观察组产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子宫收缩间隔和持续时间﹑胎心率﹑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均P>0.05);观察组产妇自控给药追加﹑使用缩宫素﹑剖宫产、运动阻滞发生等比例小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分娩后24h时,观察组产妇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分娩时和分娩后24h时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EB联合腰麻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麻醉药物用量少,产妇满意度高,有助于减少剖宫产和运动阻滞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
2020 Vol. 28 (8): 1234-1237 [摘要](
34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魏晏平 温影红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母体血浆游离胎盘人类胎盘催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mRNA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胎盘植入孕妇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45例)和对照组(86例)。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母体血浆游离胎盘HPL mRNA、β-hCG mRNA、TFPI2mRNA表达。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析各方法检测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胎盘植入32例,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71.1%,特异度87.2%。胎盘植入组母体血浆游离胎盘HPL mRNA、β-hCG mRNA、TFPI2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HPL mRNA、β-hCG mRNA、TFPI2mRNA诊断胎盘植入的AUC分别为0.634、0.582、0.639,超声+HPL mRNA+β-hCG mRNA6+TFPI2mRNA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93.2%、92.2%、95.6%,高于单独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母体血浆游离胎盘mRNA检测,可提高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2020 Vol. 28 (8): 1238-1241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程 坤 唐刚学 万雪超 龙 黎 李 杨 黄 胜*
探讨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1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50例、轻度先兆子痫组48例、重度先兆子痫组45例。另选健康孕妇40例为健康孕妇组和非妊娠健康女性3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组别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个指标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和健康孕妇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依次增高,叶酸及维生素B12依次降低(P<0.05),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及维生素B12呈负相关关系(P<0.05),叶酸与维生素B12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均可用于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联合诊断效能最高(P<0.05)。与不良妊娠结局比较,妊娠结局良好组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叶酸及维生素B12降低(P<0.05)。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能高于单独指标检测,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低水平的叶酸和维生素B12 预示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8): 1242-1246 [摘要](
412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高红静
测定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血清、唾液及乳汁中HBV-DNA载量,分析其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产妇,按乙型肝炎不同感染类型分组并比较组间产妇血清、唾液及乳汁中HBV-DNA载量,分析相关性。结果:大三阳组血清、唾液、乳汁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最高(P<0.001),小三阳组与1+3/5阳性组血清、唾液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无差异(P>0.05)、乳汁中阳性率低于唾液及血清(P<0.001)。大三阳组血清、唾液、乳汁中HBV-DNA载量≥1.0×109的比例高于小三阳及1+3/5阳性组,小三阳及1+3/5阳性组乳汁中HBV-DNA载量<1.0×105的比例高于唾液及血清(均P<0.05)。HBV感染产妇唾液、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产妇唾液及乳汁均具有传染性,其中乙肝大三阳传染性最强,且产妇的唾液传染性强于乳汁。
2020 Vol. 28 (8): 1247-1249 [摘要](
380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赵 磊 李卫国*
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晚期胎儿主动脉峡部(AoI)血流超声特点及预测胎儿窘迫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接诊的子痫前期患者(轻度组、重度组)及同期正常产前检查孕妇(对照组),比较不同孕周胎儿AoI峡部血流指数(IFI)、峡部收缩指数(ISI),分析IFI、ISI对胎儿窘迫的预测效能。结果:IFI及ISI值轻度组、重度组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均P<0.001);重度组IFIIII型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在孕28~32周及孕33~37周时, IFI及ISI值轻度组及重度组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重度组低于轻度组、IFIIII型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子痫前期孕妇胎儿IFI、ISI对胎儿窘迫均具有预测效能(P<0.001),分别为截断值0.89、0.20,灵敏度85.2%、78.4%,特异性72.8%、63.6%。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儿AoI-IFI及AoI-ISI会降低,且对胎儿窘迫具有预测效能。
2020 Vol. 28 (8): 1250-1253 [摘要](
3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折开娥 张莉莉 张凌燕*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新生儿缺陷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0月4621例于本院优生优育门诊咨询计划妊娠的育龄妇女,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2745例)妊娠前采集静脉血检测MTHFR C677T、A1298C位点、MTRR 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叶酸利用能力风险等级,并给予个性化叶酸补充指导;对照组(1876例)采用传统叶酸补充方式。观察两组新生儿缺陷性疾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TRR A66G位点基因分型、等位基因与中国常模比较无差异,2745例叶酸利用能力正常549例(20.0%),略差247例(9.0%),较差823例(30.0%),很差1126例(41.0%);获得随访4431例(96.0%),观察组妊娠后(2732例)发生自然流产(0.11%)、早产(0.15%)、21三体(0.09%)、神经管畸形(0.09%)、唇腭裂(0.09%)、胎儿生长发育受限(0.06%)、先心病发生率(0.0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 C→T检测指导个体化补充叶酸可降低新生儿缺陷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020 Vol. 28 (8): 1254-1257 [摘要](
390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唐 华1 周 莹1 郑康宁1 王 华1 喻 容2
探究甲状腺球蛋白基因(TG)筛查 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患儿诊断并早期干预疗效,分析患病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43例患儿,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30 d(n=25例)组和≥30 d组(n=18例),进行TG筛查及早期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43例CH患儿中筛查出TG突变36例(83.7%),7例(16.3%)未检出。<30 d组CH患儿6月时发育商(DQ)(95.81±4.12)值高于≥30 d组患儿,两组CH患儿在1岁、2岁时自身DQ值比较未见变化(P>0.05),但<30 d组高于≥30 d组(P<0.05)。<30 d组CH患儿体重在6月(7.84±0.48)kg、1年(11.31±1.06)kg、2年(13.16±1.55)kg时均大于≥30 d组患儿,身长在6月(68.25±2.46)cm、1年(76.47±2.11)cm、2年(90.39±2.43)cm时均大于≥30 d组患儿(均P<0.05)。两组CH患儿在6月、1岁、2岁时血清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无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并发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家族史以及用药史均为CH患病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G基因突变在CH患儿中检出率较高,可帮助CH患儿病因诊断。早期治疗干预有助于患儿生长发育。孕妇年龄、妊娠期并发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家族史以及用药史等为CH患病主要危险因素。
2020 Vol. 28 (8): 1258-1261 [摘要](
303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何植华朱岩*段纯段桂开谭健辉
探讨建立深圳地区正常孕妇各妊娠时期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方法:收集本院产科门诊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611例作为妊娠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25 例非妊娠育龄妇女作为非妊娠组。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TSH、FT3、FT4),对比检测结果并制定妊娠各时期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结果:妊娠组T3、T4、FT4水平高于非妊娠组(P<0.05),FT3、TSH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不同孕期比较显示,妊娠组孕早期T3、 FT4水平与非妊娠组无差异(P>0.05)。孕中期FT3水平与非妊娠组有差异(P<0.05)。根据试剂厂家提供的各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对不同孕周甲状腺功能评估显示,27.8%的T3指标被误判,5.9%的FT4指标被误判,T4、FT3和TSH未见误判。孕早期T3指标的误判率为9.0%,FT4的误判率为5.3%;孕中期T3的误判率为38.3%,FT4的误判率为3.6%;孕晚期T3的误判率为34.7%,FT4的误判率为8.4%。结论:妊娠时期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且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差异明显,建立本地区、各妊娠时期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有助于减少过度诊疗。
2020 Vol. 28 (8): 1262-1265 [摘要](
462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
张小平
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Ⅱ型CSP 15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联合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分为观察组(宫腔镜手术+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和对照组(宫腔镜手术+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3.8±15.1min)、住院时间(7.4±2.4d)、阴道流血时间(5.3±1.1d)均短于对照组(37.9±18.6min、11.4±2.5d、6.2±2.0d),术中出血量(67.9±7.5ml)低于对照组(102.7±10.5ml),术后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72.2%),不良反应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14.8%),血清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29.7±3.1d)、月经恢复时间(38.0±12.3d)均短于对照组(31.3±3.1d、44.4±12.6d),再次发生CSP比例(2.1%)低于对照组(16.7%)(均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联合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效果明显,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预后效果。
2020 Vol. 28 (8): 1266-1269 [摘要](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刘 瑾1 陈 雨1 陈远群1 罗兴华1 徐 沁2 余志英1
探究宫颈病变患者伴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情况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就诊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CIN)200例(HPV组),其中CIN I 71例,CIN II 79例,CIN III 50例;单一感染124例,多重感染76例;临床分期I期 72例,II期 76例,III期52例。另取健康体检女性60例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 HPV组血清IL-4、CD8+水平升高,IFN-γ、IL-2、CD3+、CD4+水平降低;CIN I、CIN II、CIN III者IL-4、CD8+水平依次升高,IFN-γ、IL-2、CD3+、CD4+水平依次降低;与单一感染相比,多重感染患者IL-4、CD8+水平升高,IFN-γ、IL-2、CD3+、CD4+水平降低。结论:在宫颈HPV感染者中IL-4、CD8+高表达,IFN-γ、IL-2、CD3+、CD4+低表达,且随感染者的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表达水平变化更大。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20 Vol. 28 (8): 1270-1273 [摘要](
5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张逸群 张春莲 薛 璐*
探究不同磁共振T2WI信号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2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磁共振(MRI)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等信号组、低信号组,比较3组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治疗相关指标;消融率≥70%为消融满意组,消融率<70%为部分消融组,评估术前超声造影参数与消融率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根据T2WI信号分为高信号组(35例)、等信号组(27例)、低信号组(60例),高信号组TTP、消融率低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而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高于等信号组和低信号组(均P<0.05),等信号组与低信号组TTP、PI、MTT及治疗时间、治疗功率、热剂量、消融率比较无差异(P>0.05)。消融满意组88例(72.1%),部分消融组34例(27.9%),消融满意组TTP高于部分消融组,PI、MTT低于部分消融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IFU治疗消融率与TTP呈正相关(r=0.352,P<0.05),与PI、MTT呈负相关(r=-0.311、-0.394,P<0.05)。结论:T2WI信号评估不同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有较高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参数与HIFU消融率有相关性,可作为HIFU治疗指导手段。
2020 Vol. 28 (8): 1274-1277 [摘要](
3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徐 静 齐瑞玲 高亚南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对子宫内膜增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因不孕症或子宫不规则出血在本院行诊刮术的PCOS患者198例作为PCOS组,同时期因输卵管或男性因素致不孕而行诊刮术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E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增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HE4预测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体质指数[OR(95% CI):1.46(1.25~1.72)]、空腹血糖[OR(95% CI):1.31(1.17~1.48)]、低密度脂蛋白[OR(95% CI):1.12(1.06~1.19)]、雌二醇[OR(95% CI):1.24(1.13~1.36)]和HE4[OR(95% CI):1.29(1.13~1.46)]均是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HE4预测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最佳临界点为102.93 pmol/L,此时HE4预测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7.3%,曲线下面积0.830。结论:HE4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病变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2020 Vol. 28 (8): 1278-1281 [摘要](
4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张晓婷 王 军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超声特征、性激素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症患者96例为PCOS组,同期健康检查且月经周期正常女性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卵巢声像特征、血流特征、血清雄激素(T)、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卵巢间质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PCOS组髓质面积、卵巢体积、卵巢总面积、髓质面积/卵巢总面积值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LH、FSH、E2水平无差异(P>0.05);PCOS组TOS值高于对照组,TAS水平低于对照组,卵巢动脉EDV、PSV、PI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卵巢动脉RI值无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卵巢呈典型多囊性改变及高雄激素特征,并存在卵巢增大、卵巢髓质面积增大、不同程度氧化应激性损伤。
2020 Vol. 28 (8): 1282-1284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张 温 刘宏健 宋 欣 孙思源 高媛媛 韩素坤 李 宝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及左心室功能与血清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5例(观察组),分别为NYHAⅠ~Ⅱ级组(32例)和NYHAⅢ~Ⅳ组(23例);另选同期正常中晚期妊娠孕妇55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右房内径(R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各指标差异,分析血清BNP与NYHA 、LVEF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VIDs、血清CK、CK-MB、LDH、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且NYHAⅠ~Ⅱ级孕妇LVIDs、血清CK、CK-MB、LDH、NT-ProBNP水平低于NYHAⅢ~Ⅳ级孕妇,LVEF大于NYHAⅢ~Ⅳ级孕妇(均P<0.05)。相关性分析,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61,P=0.000),与NYHA呈正相关(r=0.432,P=0.002)。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水平偏高,高水平BNP与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有关。
2020 Vol. 28 (8): 1285-1288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张 璐 高晓瑜
探讨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6日—2018年6月6日本院收治的先兆流产孕妇128例,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分为难免流产组(妊娠持续时间<16周)和持续妊娠组(妊娠持续时间≥16周),同期健康正常早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妊娠8周和妊娠10~12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即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孕期各参数值与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相关性。结果:妊娠8周时,难免流产组S/D、PI和RI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持续妊娠组(P<0.05);妊娠10~12周,3组孕妇PI值无差异(P>0.05),难免流产组S/D和RI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持续妊娠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妊娠8周和妊娠10~12周时S/D和RI值为影响早期妊娠先兆流产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值未见到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与早期先兆流产结局关系密切,妊娠8周和妊娠10~12周时S/D和RI值升高的先兆流产患者发生难免流产风险增加,提示临床该指标可能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
2020 Vol. 28 (8): 1289-1291 [摘要](
4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曹春珠 陈 兵 郑云英
探讨影响疤痕子宫再次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拟行阴道试产孕妇30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试产成功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疤痕子宫再次经阴道分娩因素,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成功225例(75.0%),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1.3%)、产后发热(0.4%)、产后住院时间(3.0±0.5d)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产前BMI≥30 kg/m2、无阴道分娩史、入院时胎膜早破、距上次剖宫产时间<3年、产前评估胎儿体重≥3500g、子宫瘢痕厚度<2mm、孕妇情绪紧张等是影响瘢痕妊娠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疤痕子宫再次经阴道分娩有一定可行性,可降低产后出血、感染机率,缩短住院时间。产前体质量过高、无阴道分娩史、入院时胎膜早破、距上次剖宫产时间过短、胎儿体重偏大、子宫瘢痕较薄孕妇经阴分娩成功率低,孕妇情绪对分娩方式也有一定影响。
2020 Vol. 28 (8): 1292-1295 [摘要](
41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李红玉 王静丽 范丽丝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中微小RNA (miR-590、miR-16)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为子宫肌瘤组,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为正常子宫肌层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入组患者子宫组织中miR-590、miR-16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miR-590、miR-16与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关系及子宫肌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子宫肌瘤组miR-590(0.52±0.14)、miR-16(0.46±0.11)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1.03±0.31、1.01±0.27),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均P<0.05)。miR590、miR-16表达水平分别与E2、P水平呈负相关,E2及P水平升高、miR-590及miR-16低表达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中miR-590、miR-16低表达,且与血清E2、P水平呈负相关,可能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有关。
2020 Vol. 28 (8): 1296-1299 [摘要](
378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尤俊芬1 周夏伶2
观察子宫肌瘤(UF)患者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激素(FSH)、孕酮(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UF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UF患者160例作为疾病组,同期健康体检健康志愿者35名作为健康组,IMMULITE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卵泡中期E2、FSH、P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UF患者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参数分析UF患者血清E2、FSH及P水平与肌瘤部位、肌瘤大小关系。结果:疾病组血清E2、FSH及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E2、FSH及P联合检测诊断UF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不同年龄、体质指数(BMI)UF患者血清E2、FSH、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肌瘤直径≥6cm、子宫颈平滑肌瘤患者水平高于其他类肌瘤患者(P<0.05);UF患者血清E2、FSH及P水平与肌瘤部位、肌瘤直径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UF患者血清E2、FSH及P水平均增高,水平越高预示UF肌瘤直径越大、子宫颈平滑肌瘤概率越高,积极监测UF患者卵泡中期血清E2、FSH及P水平变化,或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2020 Vol. 28 (8): 1300-1303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徐晓聪
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2019年8月本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63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预测值及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8.7%,Kappa值为0.86,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很好。宫腔镜诊断子宫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灵敏度89.7%,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83.9%,阴性预测值99.5%。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年龄大于单纯子宫内膜息肉(P<0.001),体质指数(BMI)≥25kg/m2、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息肉直径≥1.5cm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更高(P<0.05),而分娩史、高血压或糖尿病、单发与多发息肉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年龄高及BMI≥25kg/m2是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息肉直径≥1.5cm与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或肥胖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警惕子宫内膜息肉样癌或癌前病变的发生,尤其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或息肉直径较大时;宫腔镜对初步判断子宫内膜息肉性质的有较好价值。
2020 Vol. 28 (8): 1304-1307 [摘要](
428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陈玉婷 陶春梅 陈 倩 初晓丽 吴文诗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外周血miR-375水平及对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预测效能。方法:回归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资料,其中GDM患者200例为GDM组,糖耐量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miR-375水平差异,将GDM患者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分为糖代谢异常(61例)和正常(139例)。分析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iR-375对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孕中期GDM组外周血miR-375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家族糖尿病史、miR-375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GDM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较大、孕期增重较多、家族糖尿病史、miR-375表达水平较高等均是促使GDM患者发生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孕中期GDM患者外周血miR-375预测GDM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临界值为0.645,此时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0%、78.7%,AUC为0.760(95%CI 0.691~0.829)。结论:孕中期GDM孕妇外周血miR-375水平异常增高,对患者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8): 1308-1311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刘晓玲 张 鹏 刘吉红 刘红梅*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AGT)、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肾损害(KI)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产科建卡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20例,其中妊娠期单纯高血压41例、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40例;KI 46例、非KI 74例;正常妊娠孕妇4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GT、IL-22、血清肌酐(Cr)水平。Pearson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患者血AGT、IL-22与Cr水平相关性。ROC曲线分析AGT、IL-22、Cr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AGT、IL-22水平升高,且在妊娠期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依次升高(P均<0.05);KI患者血AGT、IL-22、Cr水平均高于非KI孕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KI患者血浆AGT、IL-22与血清Cr水平呈正相关性(r=0.591、0.586,P<0.05);AGT、IL-22、Cr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的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94.6%,曲线下面积为0.936。结论:AGT、IL-2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高表达,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KI有关,二者联合血清Cr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有较高预测价值,有望成为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肾损害的分子标志物。
2020 Vol. 28 (8): 1312-1313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辛 昕 许 智
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时间特点,探讨经阴道试产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经阴道试产(TOLAC)产妇168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及经产妇各120例临床资料,按最终分娩方式将TOLAC产妇分为VBAC组与TOLAC失败组,比较VBAC组产程时间差异,分析试产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VBAC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大于经产妇组但小于初产妇组,第二产程时间VBAC组及初产妇组无差异但均大于经产妇组(P<0.001),VBAC组、初产妇组、经产妇组在潜伏期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年龄≥35岁、生育间隔≥5年的产妇TOLAC失败的比例高于年龄<35岁、生育间隔<5年者,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产妇TOLAC失败的比例高于初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均P<0.001)。分娩孕周≥39周与分娩孕周<39周,前次剖宫产为未临产剖宫产与产程中转剖宫产,其TOLAC失败的比例未见差异(P>0.05)。年龄≥35岁是TOLA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育间隔≥5年及文化程度等不是TOLA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BAC的产妇产程时间不能完全等同于初产妇或经产妇,高龄会增加TOLAC失败的风险,临床应有所注意。
2020 Vol. 28 (8): 1316-1320 [摘要](
3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马玉成 韦卫中* 何晓俊
探讨武汉地区孕妇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正常值范围以及与孕龄、孕妇年龄、胎儿性别等相关性。方法:连续性选择2013年1月—2017 年12 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11~13周+6单胎汉族孕妇3671例,超声测量胎儿NT厚度,分析正常胎儿NT厚度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观察不同孕龄、孕妇年龄、胎儿性别NT厚度的差异和正常参考值范围。Pearson分析NT值与孕龄、孕妇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本组3548例完成胎儿NT厚度测量,成功测量率96.7%,其中3316例完成随访,随访成功率93.5%,剔除43例流产、死胎、出生缺陷胎儿,3273例单胎孕妇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273例正常胎儿NT厚度值符合正态分布,NT厚度为1.73±0.68mm,95%参考范围为0.78~2.85mm。男性胎儿NT厚度值大于女性胎儿,年龄>35岁孕妇的胎儿NT厚度值大于≤35岁孕妇胎儿(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胎儿NT厚度与孕妇年龄呈正相关(r=0.419,P<0.05),与孕龄无关(r=0.130,P>0.05)。结论:本院孕妇早孕期胎儿NT值 95%参考范围为0.78~2.85mm,高龄孕妇胎儿NT厚度增加。
2020 Vol. 28 (8): 1321-1324 [摘要](
417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
赵 丰1,2 耿 强3 杜冠潮1 代占科4 王 福1* 综述郭军1 审校
精子质量是男性生育能力的关键性因素,精子的发生、成熟与信号通路传导异常密切相关。经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细胞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在细胞增殖、分化、能量代谢和凋亡等活动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该通路的活化与精子发生、成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男性不育症的预后密切相关。本综述就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精子发生、成熟等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概述,为男性不育症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观点及新思路。
2020 Vol. 28 (8): 1325-1328 [摘要](
585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