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
1.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221004);2.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3.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Effects of the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f women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on their anesthesia quality and neonatal outcomes
1.School of Anesthesiology,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221004;2.Wuxi Ninth People's Hospital;3.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摘要 探讨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110例,根据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体位分为坐位组(55例)和侧卧组(55例),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坐位组麻醉后HR(89.4±6.9次/min)和MAP(74.3±5.5 mmHg)变化优于侧卧组(94.3±7.5次/min、69.0±6.4 mmHg),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17±0.81 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62±0.74 min)、Bromage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时间(12.78±1.92 min)和达到最高麻醉平面时间(10.65±1.38 min)均短于侧卧组(4.39±0.93 min、5.08±0.82 min、14.39±2.13 min、12.46±1.59 min),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35±0.08)和BE值(-1.89±0.62)均高于侧卧组(7.28±0.14、2.45±0.78)(均P<0.05),两组新生儿胎心异常、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采用坐位下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好于侧卧组,且对新生儿结局影响更小。
关键词 :
剖宫产术 ,
腰硬联合麻醉 ,
体位 ,
麻醉质量 ,
新生儿结局
引用本文:
姚嘉琦1,3 吴 悦1,3 苏和升2 季 永3*. 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1): 2536-.
YAO Jiaqi1,3, WU Yue1,3, SU Hesheng2, JI Yong3. Effects of the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f women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on their anesthesia quality and neonatal outcomes.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1): 2536-.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24/V32/I11/2536
[1]
张 禾 涂英兵 袁 娟 张 珏 王德勇*.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85-.
[2]
彭玉芳 王晓娥 刘亚丹 张 静 江 明*.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04-.
[3]
汪 伟 程勤耘 杜伏杨 程典萍. 剖宫产术后地塞米松、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7): 1513-.
[4]
李万乐1 吴清霞1 付霞霏2. 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术前Ⅲ型安尔碘阴道灌洗预防产褥感染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6): 1279-.
[5]
秦 伟 吴龙艳*. 体位支持、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疼痛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6): 1356-.
[6]
李 涛 郭晓霞 韩 婷 李 艳. 剖宫产术后产妇分娩心理创伤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5): 995-.
[7]
段宗祥 于乐涛 李占兵. 剖宫产术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辅助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术后康复质量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4): 759-.
[8]
尤昌虎1 李 平1 刘 罡1 邓韦韦2. B超引导下0.25%与0.15%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4): 811-.
[9]
郭 茜 柏耀林 曹素霞. 手术室复合保温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3): 600-.
[10]
梁海东 苗 慧*. 三维数字化的TAP精准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2): 302-.
[11]
董晓莉1,2 吴继敏2 岳松涛2. 剖宫产术I-TAP阻滞应用对术后的镇痛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2): 298-.
[12]
邢文灵1 乔 硕1 李俊青2.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血压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2): 322-.
[13]
白 洁1 王丽娟1 王宇翔1 皇甫佳欣2.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2): 2754-.
[14]
曾 媛 汪媛媛.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者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2): 2877-.
[15]
吕 晴1 潘 鑫1 李静文2. 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利多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恢复质量与应激反应的作用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2): 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