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临床研究
    王 纯1 胡春峰2 李 明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274-279.
    探讨子宫腺肌病(AM)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水平变化及与痛经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HIFU联合GnRHa治疗的AM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测定AM患者血清CA125、MMP-3水平,同时评估患者痛经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双变量皮尔逊(N)分析血清CA125、MMP-3水平变化与AM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治疗前患者的痛经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9例,比较3组临床基线资料及血清CA125、MMP-3水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AM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3、6个月时血清CA125(65.57±5.64U/ml、43.51±4.58U/ml)、MMP-3水平(19.47±5.86ng/ml、14.06±4.38ng/ml)及VAS评分(2.27±0.59分、1.31±0.43分)与治疗前(72.99±6.44 U/ml、43.60±5.76 ng/ml、7.10±1.26分)比较依次降低;双变量皮尔逊(N)分析显示,血清CA125、MMP-3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病灶体积、孕次、血清CA125及MMP-3水平依次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体积增加、孕次增多及血清CA125升高、MMP-3升高是影响AM患者痛经程度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AM患者HIFU联合GnRHa治疗可改善血清CA125、MMP-3水平,缓解痛经;同时血清CA125、MMP-3水平与患者疼痛程度正相关相关,病灶体积增加、孕次增多、血清CA125升高、MMP-3升高是AM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 专题研究
    邓猛聪1, 2 茅群霞1, 2 王 昕1, 2 朱昱嘉1, 2 王宏伟3 马 跃1, 2 李凤琼4 吴尚纯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1): 4-9.
    了解女性继发不孕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以继发不孕为主题,检索知网、万方、SinoMed、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采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及合作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内相关研究2330篇(中文2269篇、英文61篇)、国外相关研究788篇。国内相关研究于1990年开始显著增长,2011年的发文数量达到峰值;国外相关研究2005年至今发表数量显著增长。在本领域中,目前已经形成多个稳定的研究团队。国内相关研究中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类别依次为“继发不孕”“临床诊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妊娠”“输卵管”“辅助生殖技术”“子宫内膜”“未产妇”“生育力”,其中包含了相应的英文关键词。国外相关研究中排名前10位的类别依次为“secondary infertility”“associated factors”“diagnosis”“ART”“reproduction”“diseases”“treatment”“biology”“physiology”“research methodology”。国内相关研究中,除“未产妇”外,各关键词频次整体上为逐渐增加。国外相关研究中,“associated factors”“ART”“secondary infertility”“diagnosis”等关键词频次随时间逐渐增加。结论:女性继发不孕整体关注度较高,但研究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继续探讨女性继发不孕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女性继发不孕综合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强相关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 个例分析
    郝珈蓓 马庆亚 付子洁 和宏厚 徐变玲 李晓冬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489-490.
  • 调查研究
    陈 辉1 梁小梅1 李伟娟1 路圆亭2*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情绪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有效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进行匿名调查。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情绪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2例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术前SAS得分52.97±4.03分,其中发生焦虑102例(71.8%),SAS得分57.82±3.26分;未发生焦虑40例(28.2%),SAS得分40.61±4.5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人工流产史、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流产方式、性伴侣避孕态度、自我表露与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情绪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拟采用药物流产、年龄较小、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较差、自我表露水平较低的未婚女性术前焦虑发生风险更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各影响因素均对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情绪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22~0.655。结论:流产方式为药物流产、年龄较小、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较差、自我表露水平低均与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情绪发生相关,且有一定预测效能,临床可据此采取应对措施。
  • 专题研究
    柳月娟1 杨静亚2 张东红2 陈迎弟2 蒋 凯2 何佳明2 赵铭佳2,3*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弱精子症相关的microRNAs(miRNAs)和基因,为弱精子症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筛选文献确定与弱精子症相关的miRNAs,然后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其靶基因。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选择与弱精子症相关的数据集GSE92578,通过GEO2R软件分析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上述miRNAs的靶基因和分析获得的DEGs取交集,获取最终的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上述DEGs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基因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再通过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cytoHubba获取节点基因。结果:通过文献共筛选出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和84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同源蛋白绑定,蛋白激酶绑定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动;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膜、溶酶体膜和顶体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进行正向调节、蛋白质转移、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磷酸化作用的正向调节等。KEGG相关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路、血小板激活和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并通过cytoscape获得10个节点基因分别为AKT1、MAPK3、BRD4、DNMT3A、FURIN、LMNB2、COL5A2、COL5A3、COL11A1、COL27A1。结论:本研究获得的miRNAs、hub基因和相关通路,在弱精子症病理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靶点。

  • 调查研究
    陈 前1 王 荣2 胡国梁2 卢赛芳1 何志芳1 章丽珍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观察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的希望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于本院重复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调查患者希望水平,以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评估反刍性沉思,简易医学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情况,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CERR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PSSS、SCSQ消极应对及积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35份,有效回收219份,有效回收率为93.2%;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HHI评分为32.49±4.86分,其中高水平20例(9.1%)、中水平188例(85.8%)、低水平11例(5.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CSQ消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呈负相关,C-ERR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PSSS评分、SCSQ积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不孕年限长、治疗周期长、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不足、社会支持不佳、消极应对方式为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年龄、不孕年限、治疗周期、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均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 调查研究
    李来宝1 徐 珉2 曾友玲3 王宝金4 韦 玲5 马丽红6 吴尚纯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252-256.
    了解≤25岁人工流产女性的避孕情况。方法:在10省15家医院,对2021年3月-2022年8月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25岁早孕女性的避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年龄≤19岁者占11.8%,未婚者占75.7%,15.7%的人有生育史,31.5%的人此前做过人工流产。本次非意愿妊娠的原因,约50%的人未避孕,1375例避孕失败者中,高达47.1%的人使用避孕套。有关避孕方法效果和对今后生育影响的8道判断题,正确率均<50%。>60%的调查对象对今后的生育计划回答为“没有想好”,542人(19.4%)表示在人工流产后或今后会选择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且无顾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25岁、有人工流产史、知道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高效避孕方法、知道取出IUD或皮下埋植剂后即可备孕,及2年后有生育意愿或今后无生育意愿是年轻女性选择LARC的促进因素。结论:≤25岁人工流产女性的避孕状况堪忧,应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青少年LARC的落实率,有效避免人工流产,保护青少年女性的生育力。
  • 调查研究
    郑 洁 檀亚玲 毛 燕 吴 倩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调查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疾病接受问卷(IAQ)评分,统计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宫颈癌患者中,疾病接受度低58例(36.3%)、疾病接受度中等87例(54.4%)、疾病接受度高15例(9.4%)。宫颈癌患者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子女数量、不同疾病分期、发生复发或转移者IAQ 得分有差异(P<0.05);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年龄小、未婚、医疗支付方式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子女数少、疾病分期高、发生复发或转移均为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影响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影响因素,积极给予咨询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 调查研究
    吴 蕾 刘峥嵘 张 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调查子宫肌瘤切除术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术后3个月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婚姻调适测定量表(MAT)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婚姻调适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98例患术后FSFI各维度评分均总分(27.34±4.32分)均较术前(29.10±3.12分)降低(P<0.05);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状况、手术方式、心理状况及婚姻调适水平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3.155,95%CI 1.309~7.607)、HAMD评分高(OR=4.604,95%CI 1.483~14.295)、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OR=3.397,95%CI 1.207~9.563)均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普遍降低,且患者年龄大、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心理状况不佳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加强宣教、心理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度及运动指导等进行干预。
  • 调查研究
    孙文婷1 丁露颖1 杨玉佳1 邵清春2 王 丽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孕晚期孕妇分娩恐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12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90例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娩恐惧量表(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焦虑自评量表(SAS)收集孕妇分娩恐惧发生情况、产前焦虑情况、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分析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SAS得分高为孕晚期孕妇恐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61;95%CI 1.224~2.829),有孕产史、CBSEIC32得分高为孕晚期分娩恐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90,95%CI 0.393~0.886;OR=0.177,95%CI 0.118~0.266)。结论:孕晚期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较高,分娩恐惧受孕产史、焦虑情绪、分娩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时应予以关注,并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
  • 临床研究
    吴清清 蔡温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同介入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本院行阴道试产分娩的420例初产妇资料。其中240例实施分娩镇痛,依据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活跃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未镇痛者列为对照(180例)。对比3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潜伏期镇痛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长于未镇痛组(q=4.71、6.57、6.02;P<0.05);活跃期镇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潜伏期镇痛组(q=5.06、4.23;P<0.05);潜伏期镇痛组、活跃期镇痛组宫颈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未镇痛组(χ2=5.91、4.54、7.30、3.86;P<0.05);活跃期镇痛组胎窘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潜伏期镇痛组(χ2=4.71、4.55;P<0.05),胎位异常发生率高于未镇痛组(χ2=3.87;P<0.05),3组会阴Ⅱ度裂伤率、产后24h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虽延长产程,但未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且有助于降低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率。活跃期镇痛产妇总产程、胎儿窘迫、中转剖宫产发生率较潜伏期更低,故考虑宫口≥4cm为更适宜的镇痛时机。
  • 综述
    尹倩倩1,2 郑建华1 严晓南1 曹义娟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信号系统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键途径之一。IGFs的信号转导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调节。IGFBP5,作为IGFBPs家族中的一员,有该家族成员中跨物种最保守的序列,却具有最多样的生物学作用。IGFBP5的表达水平及功能作用在不同背景下可能不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IGFBP5水平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机体的生殖能力。然而,关于IGFBP5升高对糖脂代谢紊乱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多矛盾。总之,IGFBP5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它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有很强的背景特异性,其能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着正向或负向的调节作用。
  • 临床分析
    陈旭艳 范 薇 黄金梅 张 熠 吴舒帆 林艺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用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本院诊疗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均接受阿司匹林用药前血液基因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调整用药方案。结果: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阿司匹林药物基因检测,阿司匹林抵抗基因CYP2C19和CHIA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分型GG、GA和AA,LTC4S检测到3种分型AC、CC和AA;药物疗效基因GP1BA检测到2种分型CC和CT,PTGS1检测到均是AA分型。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50例患者中21例更换了治疗方案,3例继续用药并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药物基因组检测,可精准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 临床分析
    付正娟 陈 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分析盆底超声参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诊断价值及评估运动康复治疗后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妇科收治的PSUI产妇155例(PSUI组)及健康产妇155例(对照组),PSUI组施予凯格尔康复运动治疗,并依据训练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n=123)与无效组(n=32)。采用盆底超声检查PSUI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后盆底超声参数指标及尿道内口漏斗有否形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康复治疗疗效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膀胱相关参数指标评估PSUI疗效价值。结果:PSUI组治疗前盆底超声膀胱相关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SUI组经凯格尔康复运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4%,无效组治疗前盆底超声参数相关指标均高于有效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有效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底超声参数指标升高均是PSUI产妇接受凯格尔康复运动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超声相关参数指标均对评估PSUI产妇凯格尔康复运动疗效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0.683~0.790。结论:PSUI产妇盆底超声相关参数指标均异常升高,各超声参数指标在PSUI产妇康复治疗疗效评估中均有一定价值。
  • 临床研究
    罗文娜1 黄 震2 孙丽丽1 秦珍珍1 宋香金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固冲汤加减辅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2例,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固冲汤加减治疗,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并接受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疗效、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复发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8.4%),两组E2均升高,FSH、P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内膜厚度(0.78±0.19cm)低于对照组(1.09±0.24cm),不良反应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7.5%),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0.10±1.73分)高于对照组(84.56±2.95分),复发率(6.0%)低于对照组(23.5%)(均P<0.05)。结论:应用西药联合固冲汤加减方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提升预后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临床分析
    刘 欣1 何金林1 梁 婷1 罗 恒2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387-391.
    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RF)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n=48)和非肥胖组(n=30)。患者均行IVF-ET,按是否妊娠分为妊娠失败组28例和妊娠成功组50例。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F和 TRF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SF、TRF水平与 HOMA-IR 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TRF水平预测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价值。结果:肥胖组SF(7.58±1.82 ng/ml)、TRF(16.53±2.81μg/ml)、HOMA-IR(3.39±0.94)水平均高于非肥胖组(5.28±0.96 ng/ml、11.65±1.53μg/ml、2.06±0.49);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F、TRF水平与HOMA-IR存在正相关,妊娠失败组SF、TRF、HOMA-IR水平均高于妊娠成功组(均P<0.05)。血清SF联合TRF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妊娠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灵敏度82.1%,特异度90.0%。结论: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SF和TRF异常升高,联合预测IVF-ET助孕结局效能较高。
  • 临床研究
    赵云霞1 王晨瑶2*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盐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情况、性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卵率(93.3%)、妊娠率(55.0%)高于对照组(80.0%、33.3%),自然流产率(3.3%)低于对照组(16.7%);子宫内膜厚度(9.36±0.77 mm)高于对照组(8.42±0.59 mm),子宫动脉搏动指数(2.02±0.21)、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59±0.08)低于对照组(2.31±0.26、0.71±0.11),最大卵泡直径(2.23±0.42 cm)、优势卵泡数(2.68±0.51个)均高于对照组(1.92±0.40 cm、2.23±0.42个),卵泡数(19.85±3.98个)少于对照组(24.28±4.06个),血清卵泡刺激素(3.77±0.86 U/L)、黄体生成素(8.11±2.21 U/L)、睾酮(0.51±0.07 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61±0.79 U/L、9.95±2.61 U/L、0.64±0.14 ng/ml),孕酮(0.89±0.09 n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0.72±0.04 nmol/L)(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有助于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卵泡正常发育,纠正性激素紊乱,提高排卵率,改善妊娠结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调查研究
    杨 静 邱 畅 高 如 徐 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夫妻支持、健康素养与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夫妻支持问卷(CSQ)、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调查量表(HeLM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6例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回归分析CSQ评分、HeLMS评分与FoPQSF评分的相关性,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6份,有效回收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1.8%。调查的宫颈癌患者FoPQSF评分为39.52±6.74分,其中≥34分105例(55.6%);CSQ评分68.61±10.59分、HeLMS评分65.77±9.56分,Pearson回归分析CSQ评分、HeLMS评分与FoPQSF评分呈负相关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肿瘤分期高、CSQ评分低、HeLMS评分低均为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本次调查的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生率及水平均较高,夫妻支持、健康素养与癌症复发恐惧呈负相关,临床应针对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心理,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调查研究
    甄 雪 左 力 田雨飞 李道醒 申 陈 张婧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关联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本院新生儿父亲170例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新生儿父亲及配偶的一般资料,采用综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BKS)、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表(FBSES-SF)评估新生儿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婴儿喂养态度、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Pearson分析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与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结果:170例新生儿父亲填写问卷,问卷回收合格率为95.3%(162/170)。问卷合格的162例新生儿父亲FBSES-SF得分49.82±7.14分,IIFAS得分49.02±5.24分,CBKS得分61.14±6.5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父亲文化水平、配偶胎次、新生儿类型、出院前喂养方式与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有关,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与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新生儿父亲文化水平低、配偶胎次1胎、婴儿喂养态度低、出院前喂养方式非母乳、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低是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以提高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 临床研究
    涂盈盈 郑 林 季苗苗 黄少益*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研究症状管理动态模型对卵巢癌围手术期症状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中年卵巢癌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以及症状管理日志,干预组同时采用症状管理动态模型进行干预,干预分为4个时间点,分别为术前1~3天(T1)、术后第1天(T2)、术后2~3天(T3)以及术后5天(T4),比较各时间点症状群严重程度差异以及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评分均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P<0.05),干预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功能评估均高于干预前,疲倦、疼痛、食欲丧失、腹泻、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疲倦、疼痛、食欲丧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症状管理动态模型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 临床分析
    朱建常 顾晓林 岳 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分析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3例EMS患者病例资料为观察组,超声检查证实无EMS女性56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上述EMS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剪切波速度(SWV)、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最小弹性模量值(Emin)及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分析上述参数对EMS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EDV及PSV均低于对照组,PI及RI均高于对照组,SWV、Emean、Emin及Emax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MS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态(89.3%),且多分布至筋膜或腹部全层(86.4%),病灶内少量血流信号(57.3%),多呈低回声状态(81.6%),回声多为不均匀(76.7%),病灶边界多为不清晰(74.8%)。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预测EMS的效能均较好,其中RI的预测效能最高,截断值>0.82时预测EMS的Youden指数为0.734,曲线下面积0.921,敏感度92.2%,特异度76.8%。结论:EMS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态,且多分布至筋膜或腹部全层,病灶内少量血流信号,多呈低回声状态,回声多为不均匀,病灶边界多为不清晰。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均可作为预测EMS的有效指标。
  • 调查研究
    马佳妮 崔 巍 张 莺 吴 燕 金龙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257-262.
    了解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现状,探究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2-6月闵行区836名6~10个月妇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母乳喂养情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14名妇女,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率82.9%(675/814),纯母乳喂养率41.4%(337/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1~25岁、26~30岁、≥35岁(OR=2.446、2.258、2.341,95%CI 1.106~5.409、1.203~4.240、1.135~4.831)和亲喂(OR=3.837,95%CI 2.517~5.849)及产后未工作(OR=2.785,95%CI 1.795~4.323)是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促进因素,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0.573,95%CI 0.347~0.946)是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尤其是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应予以社会支持、针对不同群体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可能面临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 临床研究
    陈 洪 郑琴仙 林洁君 管 珊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观察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8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常规激素治疗+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与对照组(n=40,常规激素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流速度峰谷比)及性激素水平,统计两组治疗结束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占比(67.5%)、子宫内膜厚度(9.48±0.65mm)、子宫内膜容积(2.34±0.38 cm2)以及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0%、8.23±0.79mm、1.71±0.36 cm2),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妊娠率观察组(42.5%)高于对照组(20.0%)(均P<0.05)。结论: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水平,对提高妊娠率有积极作用。
  • 调查研究
    张 洁1 崔静静2 俞秋波3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与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220例,调查产妇一般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情绪调节问卷(ERQ)、母婴健康素养评估问卷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情况,Pearson分析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产妇产后6周内失访2例,问卷回收不合格9例,共剔除11例,纳入209例。20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抑郁32例(15.3%)(产后抑郁组),未发生产后抑郁177例(84.7%)(非产后抑郁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非计划妊娠、产妇类型、足月分娩、新生儿疾病与产妇产后抑郁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母婴健康素养、ERQ认知重评与产妇产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ERQ表达抑制与产妇产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计划妊娠、初产妇、新生儿疾病、ERQ认知重评低、ERQ表达抑制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低是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相关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临床分析
    花静静 王 艳 王诗红 沈亚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10月于本院成功进行阴道分娩且产后42 d行PFD筛查的产妇190例,依据是否存在PFD分为PFD组与非PFD组。收集产妇临床及分娩资料、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阴道分娩产后PFD的高危因素。结果:190例产后PFD发生率为35.8%;单因素分析显示,PFD组与非PFD组年龄、孕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有无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有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孕周长、第二产程长、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大均为阴道分娩产后PFD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PFD仍有较高发生率,且年龄≥35岁、孕周>40周、第二产程>1.5 h、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3.5 kg、25羟维生素D水平低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产后女性身心健康。
  • 临床分析
    冯翠娥 张吉卿 周 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分析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5月本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234例(不孕组),按年龄1:1匹配同期有过性生活史的健康育龄女性234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统计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支原体的耐药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不孕组支原体感染率(50.4%)、单一Uu感染率(38.9%)、Uu+Mh感染率(8.6%)高于对照组(10.3%、9.0%、0.9%)(均P<0.05),单一Mh感染率(3.0%)与对照组(0.4%)无差异(P>0.05)。Uu对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90.0%),对强力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壮观霉素、加替沙星耐药率低(耐药率<10.0%),未对交沙霉素产生耐药性(耐药率0);Mh对环丙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85.0%),未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产生耐药性(耐药率0);Uu+Mh对环丙沙星、罗红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90.0%),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低(耐药率<10.0%),未对壮观霉素产生耐药性(耐药率0)。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95%CI 1.379~2.277)、性生活频率1~2次/周(95%CI 2.392~13.010)、性生活频率≥3次/周(95%CI 2.298~21.211)、有宫颈糜烂(95%CI 1.662~6.736)、有泌尿生殖道感染史(95%CI 1.907~4.661)、性伴侣数≥2个(95%CI 1.990~15.458)是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主要为Uu感染;支原体对抗生素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治疗可优先选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司帕沙星等药物;不孕症患者支原体感染与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生活频率高、宫颈糜烂、有既往泌尿生殖道感染史、性伴侣数量多等有关,可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 临床分析
    蒋天梅 王 祯 邓慧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构建相关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孕中期HDP孕妇102例临床资料为HDP组,健康产妇10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影响HD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究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HDP史、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前糖尿病史、受孕方式、居住地及孕次等有差异(P<0.05),孕周、产次、职业、糖尿病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孕前BMI偏高、存在HDP史、文化程度低、人工辅助受孕、居住地在农村、高孕次均是发生HDP风险(P<0.05)。采用ROC曲线对上述结果中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预测价值分析,孕妇年龄、孕前BMI、HDP史、文化程度、受孕方式、居住地、孕次预测HD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925、0.606、0.569、0.601、0.640、0.735,根据上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建立的HDP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年龄、孕前BMI及孕次3个因素,ROC曲线对上述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检验,其AUC值为0.948,该模型预测HDP的敏感度92.2%,特异度85.0%。结论:发生HDP孕妇中,多表现为高龄、孕前BMI偏高、存在HDP史、文化程度低、人工辅助受孕、居住地在农村、高孕次等,纳入年龄、孕前BMI及孕次建立的预测HDP模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研究
    符芳慧 许远芳 林 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其中术中采用电凝止血的56例为电凝组,缝合止血56例为缝合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免疫功能指标(CD8+T、CD69、CD30)、卵巢基质血流及储备功能情况。结果:电凝组手术时间(54.1±2.3 min)及术中出血量(41.1±2.7ml)均低于缝合组(68.1±2.1 min、49.9±3.1ml)(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CD8+T水平均降低,CD69、CD30水平均升高,但电凝组变化幅度低于缝合组;术后3个月,电凝组卵巢基质搏动指数(1.26±0.10)、阻力指数(0.78±0.07)高于缝合组(1.19±0.22、0.74±0.13),舒张期最低流速(2.57±0.18 cm/s)低于缝合组(2.93±0.31 cm/s),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高于缝合组,雌二醇、基质血流收缩期峰速(9.04±1.04 cm/s)及卵巢窦状卵泡数(5.57±0.68个)低于缝合组(10.98±1.01 cm/s、7.13±0.55个)(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相较于缝合止血,电凝止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轻,但对患者卵巢基质血流及储备功能影响相对较大。
  • 临床研究
    宋福婷 聂 琦 李小珍 张万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吲哚美辛栓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诊治的行UAE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组标准分为两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取氨酚羟考酮片镇痛,联合组采取氨酚羟考酮片联合吲哚美辛栓镇痛,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体征[舒张压(DBP)、脉率(PR)、收缩压(SBP)]、舒适程度[布氏舒适评分法(BCS)]评分、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24 h、48 h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两组BC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升高,且联合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两组DBP、PR、SBP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5.0%、12.5%)无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9.52±3.25 h)、术后住院时间(10.65±3.93 d)均短于对照组(25.26±3.46 h、14.64±3.85 d)(均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UAE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患者舒适度高,术后恢复更快。
  • 临床研究
    彭玉芳 王晓娥 刘亚丹 张 静 江 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分娩模式产妇为常规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产妇为联合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联合组阴道分娩率(91.7%)高于常规组(75.0%),第1产程(356.4±69.0 min)、第2产程(34.5±10.8 min)、第3产程(6.1±1.1 min)时间均短于常规组(442.2±82.6 min、46.1±14.5 min、9.6±1.5 min),分娩时疼痛等级≤2级占比(90.0%)高于常规组(68.3%),分娩控制感评分(178.41±19.68分)高于常规组(121.88±16.54分),产后出血量(208.4±30.0 ml)及分娩时并发症(11.7%)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92.5±37.3ml、31.7%)(均P<0.05)。结论:应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能够减少初产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
  • 临床研究
    张 禾 涂英兵 袁 娟 张 珏 王德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对比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拟行剖宫产产妇92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硬膜外麻醉)和联合组47例(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术中麻醉效果、术后2 h(T1)、术后5 h(T2)、术后12 h(T3)、术后1 d(T4)、术后2 d(T5)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辅助用药产妇比例(42.6%)低于对照组(69.9%),麻醉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6.7%),T1、T2、T3、T4、T5时VAS评分(5.43±1.01分、4.01±1.12分、3.81±1.23分、2.18±0.11分、1.46±0.12分)均低于对照组(6.93±1.25分、5.96±1.91分、4.96±1.74分、2.78±0.38分、1.79±0.65分),两组术后Ramsay评分均上升联合组T1、T2、T3、T4、T5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低于对照组(42.2%)(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比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更佳,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 临床分析
    于映红 胡 婕 刘玉兰 陈仕高 谭志巍 程双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本院行宫颈癌筛查的3500例临床资料,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T、HR-HPV检查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的筛查效能。结果:3500例中病理诊断宫颈癌33例,余112例为CINⅡ+Ⅲ、267例为CINⅠ、3088例为宫颈炎。ROC曲线分析,TCT筛查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敏感度48.5%、特异度99.7%;HR-HPV检测筛查宫颈癌的AUC为0.769,敏感度54.6%、特异度99.3%;TCT联合HR-HPV筛查(即其中任意一项为阳性即可诊断为宫颈癌阳性)宫颈癌的AUC为0.980,敏感度97.0%、特异度99.1%。结论:TCT联合HR-HPV检测具备较高诊断效能,可提升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有较高临床价值。
  • 临床分析
    郝 鑫 马丽丽 高松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联合对卵巢癌(O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OC患者122例临床资料(OC组),根据术后3年随访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85)和复发组(n=37);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卵巢肿瘤良性患者102例(良性组)、本院健康体检正常女性115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HE4、TM4SF1、HSP90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OC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E4、TM4SF1、HSP90α对O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OC组血清HE4(158.49±41.27 pmol/L)、TM4SF1(171.28±42.33 ng/ml)、HSP90α(79.22±15.38 ng/ml)水平均高于良性组(34.53±8.39 pmol/L、111.18±25.46 ng/ml、58.19±10.24 ng/ml)和对照组(33.31±8.12 pmol/L、102.37±22.39 ng/ml、56.22±9.27 ng/ml),且复发组血清HE4、TM4SF1、HSP90α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而良性组与对照组水平均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III期、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血清HE4、TM4SF1、HSP90α水平升高均为O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E4、TM4SF1、HSP90α单独预测OC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28、0.872,敏感度分别为89.2%、89.2%、89.2%,特异度分别为66.8%、69.2%、63.3%,3项联合预测O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958,敏感度86.5%、特异度78.3% 联合预测AUC最佳(P<0.05)。结论:OC术后复发患者术前血清HE4、TM4SF1、HSP90α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升高是O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3指标联合检测对OC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 临床分析
    朱苹苹1 郑建琼1 胡艳君1 徐晓敏1 林乐静2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454-458.
    分析不同孕周早产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分娩的孕周28周~36+6周的早产孕妇300例临床资料,将分娩孕周分层后随机抽取剖宫产组50例与阴道分娩组50例。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差异。结果:分娩孕周为孕28~31+6周、孕32~33+6周、孕34~36+6孕妇的新生儿NRDS发生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数≥3项、早产儿并发症数≥2项占比依次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依次升高(均P<0.05)。孕34~36+6周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率低于孕28~31+6周(P<0.05);孕28~31+6周、孕34~36+6周分娩的孕妇,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年龄、体质指数(BMI)、产次≥2次占比、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等均无差异(P>0.05);孕32~33+6周分娩的孕妇,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年龄、BMI、产次≥2次占比、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NRDS发生率、早产儿并发症数目≥2项占比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不同孕周早产孕产妇,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影响不尽相同,对孕32~33+6周分娩者时行剖宫产可能会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

  • 临床分析
    巩义春 韩建伟 张海楠 张玉想 温 娜 田 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评价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联合外周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诊断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效能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宫颈癌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盆腔DWI检查及外周血SCC-Ag水平检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3年预后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宫颈癌瘤灶的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外周血SCC-Ag水平。采用Kappa检验评估DWI影像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联合SCC-Ag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预后价值。结果:宫颈癌患者随宫颈癌分期增高ADC值降低、SCC-Ag水平增高(均P<0.05)。150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2.5~7.1年,随访中位数3.0年,33例(22.0%)预后不佳,其ADC值(0.90±0.24)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1.21±0.21),外周血SCC-Ag(11.07±1.72 ng/ml)高于预后良好患者(7.72±1.43 ng/ml)(均P<0.05)。宫颈癌患者病理及DWI联合外周血SCC-Ag诊断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的kappa=0.7790(95%CI 0.7185~0.9655,P=0.000),一致性较好。ROC分析,外周血SCC-Ag及DWI的ADC值评估宫颈癌患者3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021、0.948±0.018,ADC值联合外周血SCC-Ag评估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56±0.018)最高。结论:DWI联合外周血SCC-Ag在诊断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一致性较好,且预测患者术后3年月预后效能较高。
  • 临床分析
    李 琼 谢林峻* 庞 君 陈稀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讨宫颈炎患者高危型HPV(HR-HPV)感染对宫颈阴道微生态、miR-149-3p、CYBRD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宫颈炎就诊于本院的102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HR-HPV分入高危HPV阴性组(n=65)与阳性组(n=37)。检测HPV阳性患者HPV感染亚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改变及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miR-149-3p、CYBRD1水平;Spearman法分析宫颈阴道微生态与宫颈脱落细胞miR-149-3p、CYBRD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HR-HP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HR-HPV阳性组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高于阴性组,阳性组中HPV16亚型检出率最高(51.0%),其次为HPV18(18.6%);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乳酸杆菌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miR-149-3p(0.53±0.12)低于阴性组(1.67±0.23),CYBRD1相对表达量(1.29±0.27)高于阴性组(0.46±0.10)(均P<0.05);HR-HPV感染与宫颈脱落细胞miR-149-3p表达呈负相关、与CYBRD1表达、阴道微生态失衡、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及乳酸杆菌异常率呈正相关(均P<0.05)。HR-HPV阳性组不良孕产史占比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乳酸杆菌异常率、不良孕产史、阴道微生态失衡、miR-149-3p降低、CYBRD1升高是HR-HPV感染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HR-HPV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中miR-149-3p低表达、CYBRD1高表达,亚型检出以HPV16、HPV18为主,且HR-HPV感染会影响患者宫颈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宫颈病变严重程度。
  • 调查研究
    熊林青 朱 敏 王 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了解初产妇镇痛分娩选择意愿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4年2月本院接收分娩的初产孕妇198例,末次产前检查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依据初产孕妇意愿分为有意愿组、无意愿组。以分娩恐惧量表(CAQ)了解分娩恐惧情况,以手持式压力计测量疼痛阈值,采用描述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孕妇镇痛分娩选择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98份,有效回收187份,有效回收率94.4%。187例初产孕妇中,分娩前有镇痛分娩选择意愿者92例(49.2%)、无镇痛分娩选择意愿者95例(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在职、配偶同意均可对初产孕妇镇痛分娩选择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疼痛阈值高可产生负向影响(均P<0.05)。结论:初产孕妇镇痛分娩意向选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影响初产孕妇镇痛分娩选择意愿的因素可能为文化程度、职业、配偶意愿及疼痛阈值等,临床应据此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以推进镇痛分娩的应用。
  • 临床研究
    夏 可 王爱琳 潘 靓* 王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PPV组(n=51)和SIMV(n=51)组。比较治疗3 d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呼吸力学指标[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氧合指数(OI)]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 d后,NIPPV组临床疗效(88.2%)高于SIMV组(70.6%),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SIMV组,两组PaCO2、IL-6、HMGB-1、TNF-α、BMP-7水平均降低且NIPPV组低于SIMV组,两组PaO2、SaO2、VT、CD、OI水平均升高且NIPPV组高于SIM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IPPV组(11.8%)低于SIMV组(29.4%)(均P<0.05)。结论:NIPPV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增强呼吸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专题研究
    徐 晶 张茜茜 曹 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系统评价经皮高频电刺激内关穴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防治作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纳入有关经皮高频电刺激内关穴对剖宫产术中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篇RCTs,患者826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的低血压发生率(RR=0.32,95%CI 0.25~0.42)、升压药使用率(RR=0.34,95%CI 0.24~0.48)显著降低,头晕(RR=0.22,95%CI 0.10~0.47)、胸闷(RR=0.17,95%CI 0.10~0.30)、呼吸困难(RR=0.32,95%CI 0.18~0.56)、恶心(RR=0.26,95%CI 0.15~0.46)、呕吐(RR=0.23,95%CI 0.09~0.60)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WMD=0.08,95%CI -0.05~0.2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关穴经皮高频电刺激可以显著降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临床研究
    阙媛媛 张红转 张丽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 33(2): 321-324.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1月-2023年1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3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基于FT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质量。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观察组术后6 h(5.01±0.33分)、12 h(4.03±0.41分)、24 h(3.17±0.65分)均低于对照组(5.15±0.45分、4.22±0.65分、3.65±0.82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9.34±4.11h)、下床活动时间(12.45±1.25h)及住院时间(6.25±0.41d)均短于对照组(23.56±6.22h、15.33±1.89h、7.11±0.3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19.7%),术后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