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2025年, 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傅嘉希 戚阳 冒文盈
    2025, 33(8): 16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婚姻调适度、反刍性沉思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男方挫败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2月-2024年9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夫妇中的262例男性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应用基线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挫败感量表、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问卷(MAT)、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调查其基线特征、挫败感、婚姻调适度、反刍性沉思状况。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观察婚姻调适度、反刍性沉思与IVF-ET夫妇中男方挫败感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VF-ET夫妇中男方挫败感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IVF-ET男方挫败感(18.04±5.29分)、婚姻调适度(109.86±16.05分)、反刍性沉思的侵入性(16.59±5.47分)、目的性反刍性思维评分(12.64±4.82分)。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有无子女、既往治疗时间、对IVF-ET认知状况、既往是否行IVF-ET的调查对象挫败感评分有差异(P<0.05)。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显示,IVF-ET男方挫败感与婚姻调适度呈负相关、与侵入性反刍性思维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既往治疗时间≥3年、既往行IVF-ET、侵入性反刍性思维是IVF-ET夫妇中男方挫败感的正向预测因素,婚姻调适度是负向预测因素,模型调整后R2为0.627,可解释男方挫败感62.7%变化原因(P<0.05)。结论:婚姻调适度、反刍性沉思与IVF-ET中男方挫败感有关,且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良好解释其挫败感变化原因。
  • 调查研究
    张涵约 徐哲昀
    2025, 33(8): 1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复发性流产(RSA)女性的家庭功能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对家庭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妇科及生殖科就诊的RSA患者102例为RSA组,同期产前检查且无流产史的女性102例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PAGA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RSA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总分(5.72±2.06分)小于对照组(8.25±1.33分),家庭功能良好占比(39.2%)低于对照组(60.8%)(均P<0.05);RSA患者中,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年龄≥35岁、常住地为农村、再婚占比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的患者(P<0.05),文化程度构成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常住地为农村是RSA患者家庭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再婚与家庭功能障碍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RSA女性更易出现家庭功能障碍,尤其是高龄和常住地为农村的RSA女性,家庭功能障碍风险升高。
  • 调查研究
    冯栋婷 俞俊男 施子晔
    2025, 33(8): 17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初产妇分娩感知压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抽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00例临床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孕妇分娩感知压力调查结果[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调查],分析分娩感知压力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初产妇100例,CPSS得分(27.8±6.8)分(11~47分),其中得分≥26分72例(72.0%)孕妇纳入压力组,<26分28例纳入对照组。压力组主观收入不满意(59.7%)、非计划妊娠(65.3%)、运动时间<30 min/d(52.8%)、家庭功能障碍(36.1%)、母胎依恋缺乏占比(48.6%)均高于对照组(17.9%、28.6%、14.3%、7.1%、17.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功能障碍、母胎依恋缺乏、主观收入不满意、非计划妊娠、运动时间<30 min/d是导致初产妇对分娩产生感知压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100例初产妇普遍对分娩存在感知压力,家庭功能障碍、母胎依恋缺乏、主观收入不满意、非计划妊娠、运动时间<30 min/d均是影响初产妇感知压力的主要因素。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白晓燕 张凌云 金洁琼 马吉红
    2025, 33(8): 17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4年3月入院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1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2,予戊酸雌二醇及黄体酮治疗)及观察组(n=82,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排卵情况、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子宫内膜厚度(10.06±0.59mm)、子宫内膜A型占比(82.9%)、雌二醇(26.13±3.24 pg/L)、临床妊娠率(30.5%)、保胎成功率(80.0%)均高于对照组(81.7%、9.72±0.63mm、67.1%、24.09±3.37 pg/L、17.1%、33.3%),子宫内膜螺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孕酮、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生化妊娠率、保胎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卵泡生长时间、治疗至妊娠时间短于对照组,排卵数量(1.94±0.46个)及优势卵泡数量(1.68±0.41个)高于对照组(1.71±0.49个、1.43±0.32个)(均P<0.05);两组排卵率(84.2%、91.5%)无差异(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PCOS不孕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卵巢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改善妊娠结局。
  • 临床研究
    黄亮1 甘进1 刘鑫1 肖智良1 吴彦龙2 刘仁升3 冯燕1
    2025, 33(8): 17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电生理治疗用于精索静脉曲张性弱精子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精索静脉曲性弱精子症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显微镜组)及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联合电生理治疗(腹腔镜联合电生理治疗组),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3组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PR)和疼痛程度(VAS)均有所改善且腹腔镜联合电生理治疗组精子浓度、PR和VAS[(67.86±15.90)×106/ml、(55.81±15.69)%、(3.06±0.58)分]优于腹腔镜组[(49.00±20.23)×106/ml、(40.83±11.28)%、(4.4±0.59)分]及显微镜组[(58.33±19.12)×106/ml、(48.52±13.72)%、(3.85±0.42)分](均P<0.05);腹腔镜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显微镜组(96%)和腹腔镜联合电生理治疗组(98%)均高于腹腔镜组(均P<0.05),显微镜组和腹腔镜联合电生理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联合电生理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索静脉曲张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质量及阴囊疼痛症状。
  • 临床研究
    张磊 荣慧 陆葳 夏亲华
    2025, 33(8): 17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评价夏桂成调周法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经期予膈下逐瘀汤中药饮片口服治疗,连续服药7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月经分期调周法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前下降,观察组(1.9±0.5)低于对照组(2.9±0.9);两组痛经症状评分均较前下降,观察组(6.3±2.3)分低于对照组(10.3±1.7)分;两组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均较前下降,治疗组(严重程度6.8±1.6、持续时间11.7±4.1)低于对照组(9.4±2.1、26.1±3.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观察组(5.2±1.4)分低于对照组(6.6±1.7)分;两组子宫动脉博动指数(PI)、动脉阻力指数(RI)均较前下降,观察组(1.51±0.1、0.72±0.01)低于对照组(2.26±0.05、0.83±0.03)(均P<0.05)。结论:夏桂成调周法结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 临床研究
    赵培阁 杨海生 张志莹
    2025, 33(8): 17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痹祺胶囊辅助西医治疗对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痛经及血液流变影响。方法:将本院2023年1月-2024年9月收治的EMS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观察组加用痹祺胶囊,疗程3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激素指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2α(PGF2α)、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变化,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VAS)、患者生存质量评分(EHP-5)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84.9%),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FSH、PGE2、PGF2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持续时间(5.37±1.34h)、VAS评分(2.08±0.32分)、EHP-5评分(1.24±0.43分)均低于对照组(5.92±1.45h、2.43±0.50分、1.69±0.46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1.3%)与对照组(13.2%)无差异(P>0.05)。结论:痹祺胶囊辅助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EMS疗效提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激素水平,降低痛经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范可辽1 朱远凤2 刘添娣1
    2025, 33(8): 17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Toll样受体(TLR)4、内皮素(ET)水平与来曲唑治疗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8月本院行来曲唑治疗的PCOS患者120例,均行常规治疗,并于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口服来曲唑片,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MCP-1、TLR4、ET水平,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一般资料与血清MCP-1、TLR4、E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来曲唑治疗效果的因素。MCP-1、TLR4、ET对来曲唑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120例PCOS患者中,治疗有效94例(78.3%),治疗无效26例(21.7%)。治疗前,有效组血清MCP-1、TLR4、ET水平均低于无效组,治疗后两组血清MCP-1、TLR4、ET水平均降低且有效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患者治疗前血清MCP-1、TLR4、ET水平升高是影响来曲唑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清MCP-1、TLR4、ET水平预测来曲唑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852、0.862,3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47,此时的灵敏度92.3%和特异度87.2%最佳。结论:来曲唑治疗无效的PC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CP-1、TLR4、ET水平均较高,MCP-1、TLR4、ET水平升高是影响来曲唑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且对来曲唑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3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 临床研究
    牟霞 刘正飞 张霞
    2025, 33(8): 1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妊娠早期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NHHR)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20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资料,于妊娠6~12周时检测血脂水平,计算出non-HDL-C值以及NHHR。孕期随访根据是否发生GDM将孕妇分入非GDM组(n=112)与GDM组(n=9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NHHR对孕妇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妊娠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占比、FPG、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GDM组,HDL-C水平低于非GDM组,GDM组non-HDL-C(3.04±0.53 mmol/L)、NHHR(1.80±0.26)均高于非GDM组(2.17±0.41 mmol/L、1.14±0.12)(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妊娠前BMI大(OR=2.527)、糖尿病家族史(OR=1.972)、FPG高(OR=2.100)、甘油三酯高(OR=2.366)、non-HDL-C高(OR=3.136)、NHHR高(OR=3.522)是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NHHR预测孕妇发生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高于non-HDL-C预测(0.813)(均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NHHR增高与孕妇GDM发生有关,且妊娠早期血清NHHR可作为预测孕妇GDM发生风险的临床标记物。
  • 临床研究
    范文陈1 李牧箫2 侯秋惠3
    2025, 33(8): 17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剖宫产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绪反应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5月-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产妇T0(术前)、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情绪反应[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VAS,T1两组无差异(P>0.05),T2~T3两组逐渐降低且观察组(2.91±1.41分、2.06±1.13分)均低于对照组(3.41±1.43分、2.73±1.53分)(均P<0.05);MMSE,T1~T3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MoCA,T0两组无差异(P>0.05),T1~T3两组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AIS、SAS、SDS均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AIS(5.48±2.77分)、SAS(55.91±7.03分)、SDS(55.36±8.06分)均低于对照组(6.43±2.88分、58.63±9.58分、59.00±9.47分)(均P<0.05);TNF-α、D-D、CRP水平,T0、T1两组无差异(P>0.05),T2~T3两组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视物模糊等,术后发生总不良反应对照组(12.5%)与观察组(6.3%)无差异(P=0.17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在改善产妇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绪反应及炎症指标具有一定优势。
  • 临床研究
    张艳 徐月 任悦 姜晓璇
    2025, 33(8): 1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便携式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反式压力软化法对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产后乳汁淤积患者122例,按随机数表法设为两组。对照组(n=61)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配合乳房按摩手法挤奶或电动吸奶,观察组(n=6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便携式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反式压力软化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乳胀情况、乳房疼痛情况、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6%)高,乳胀Ⅰ度、Ⅱ度、Ⅲ度(60.7%、34.4%、4.9%)情况优于对照组(49.2%、21.3%、29.5%),乳房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9.8%、49.2%、37.7%、3.3%)情况优于对照组(3.3%、27.9%、57.4%、11.5%),乳汁分泌量(671.25±155.31 ml)多于对照组(581.39±138.72 ml),母乳喂养成功率(93.4%)高于对照组(77.1%)(均P<0.05)。结论:便携式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反式压力软化法可更好地减轻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乳房胀痛症状,促进乳汁排出,提升疗效。
  • 临床研究
    张保合1 林秀峰1 付静羚2
    2025, 33(8): 17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中度宫腔粘连术后cook球囊放置时长不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76例中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入组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采用病历号双盲抽签法分为球囊放置30d组(n=38)、球囊放置7d组(n=38)。两组患者均行于宫腔镜下IUA电切术治疗后放置cook球囊,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宫腔粘连评分(AFS)、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放置30d组AFS评分(1.17±0.08)低于放置7d组(1.79±0.25)(P<0.05);放置30d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1±0.09)、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1.38±0.25)均低于放置7d组的(0.78±0.16)、(1.85±0.43),放置30d组子宫内膜厚度(8.59±1.24)mm高于放置7d组(7.21±0.86)mm(P<0.05);放置30d组发生生殖道感染2例,2例异常子宫出血;放置7d组发生1例术后大出血。结论:中度IUA患者宫腔镜下IUA电切术治疗后cook球囊放置30d较放置7d有更好的疗效。
  • 临床研究
    邢霞 王晶
    2025, 33(8): 1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Roy适应模式的多元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中妊娠高血压疾病(HDP)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ICU科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149例HDP产后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给予Roy适应模式的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12 h(150.1±15.4ml)及24 h(111.2±14.6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的(261.2±18.1ml、167.1±15.4ml),护理24 h血红蛋白(Hb)(110.98±13.45g/L)高于对照组(89.34±11.21g/L),止血时间(2.67±0.56d)短于对照组(4.24±1.11d)(均P<0.05);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40.28±7.12分)和抑郁自评量表(44.09±6.21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99±5.11分、47.26±7.55分),护理满意度(94.6%)高于对照组(84.0%),卫生经济学指标(2532.49±67.34元/d)优于对照组(2570.02±88.21元/d)(均P<0.05)。结论:给予ICU中HDP产后出血患者Roy适应模式的多元化护理能够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止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卫生经济学指标。
  • 临床研究
    文雯 周红艳 尹丽 李国雯 李铁莲
    2025, 33(8): 17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需要层次护理在卵巢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需要层次护理,均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心理韧性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iper疲乏修订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应对方式评定量表积极应对因子评分(27.01±2.23分)高于对照组(25.67±2.17分),消极应对因子评分(18.33±3.15分)低于对照组(20.17±3.01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心理功能(46.17±4.03分)、躯体功能评分(28.08±2.39分)高于对照组(43.08±4.45分、26.19±2.81分),不良反应评分(21.11±2.37分)低于对照组(22.14±2.15分)(均P<0.05)。结论:需要层次护理能够增强卵巢癌患者心理韧性,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症状,还有利于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向积极转变,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 临床研究
    朱月娟 陆葳 倪晨曦 张树云 董玄
    2025, 33(8): 1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基于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实验(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重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肥胖型PCOS患者11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施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减重效果相关指标变化,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36项短期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指标变化,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性激素指标变化,排卵成功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满意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腰臀比、体脂率、体质指数、SAS评分、SDS评分、T、LH水平均下降,卵泡数量减少;SF-36评分、FSH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排卵成功率(90.9%)、健康知识知晓率(96.4%)及干预满意率(94.6%)均高于对照组(72.7%、85.4%、81.8%)(均P<0.05)。结论: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更好管理体重,改善肥胖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生殖指标,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满意率,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 临床研究
    胡来凤 辛帅 王珏芳
    2025, 33(8): 17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基于团队资源管理的SHEL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不良事件、产后恢复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4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分为基于团队资源管理的SHEL模式实施前组67例(2022年1-12月)及实施后组82例(2023年1-12月),实施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施后组采用SHEL模式护理管理,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体征变化、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组术前准备时间、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Apgar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后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及胎盘剥离时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实施前组,心率低于实施前组,患者术中大出血、术中低体温、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报警响应失误、手术物品清点失误、抢救药品未备齐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4%)低于实施前组(23.9%),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7.3%)低于实施前组(23.9%),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均P<0.05)。结论:SHEL模式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缩短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提高胎儿娩出质量,降低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护理质量较高。
  • 临床研究
    王娟妮 刘韡 郑彩霞 杨欢 李海琴 吴晓玲 于锐利
    2025, 33(8): 1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基于共情的夫妻二元干预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异位妊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共情的夫妻二元干预。比较两组自我表露水平[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评分]、夫妻亲密关系[婚姻调试量表(MAT)评分]、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二元应对情况[二元应对量表(DCI)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DI(48.65±5.21分)、MAT(106.78±8.55分)、患者及配偶DCI(112.36±8.52分、128.74±8.15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0.45±4.53分、81.65±6.74分、96.51±7.84分、117.28±7.42分),SDS(45.51±4.28分)、SAS(41.64±4.36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0.45±4.16分、48.71±4.29分),术后下床、首次排便、首次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基于共情的夫妻二元干预可提高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自我表露水平,增进夫妻亲密关系,减轻不良情绪,且可提升二元应对水平,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刘启宇 李婷婷 刘芳 吴晓玲 邱冉冉 李骞
    2025, 33(8): 17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模式的康复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并发症及康复进度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入本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4例)与FMEA组(n=4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或FMEA模式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MEA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0.53±1.86 h)、肛门排气时间(14.63±3.25 h)、首次排便时间(30.47±6.19 h)、住院时间(6.63±1.25 d)均短于常规组(14.92±2.95 h、16.85±4.15 h、39.84±5.63 h、10.53±2.64 d)(均P<0.05)。干预后3月后,FMEA组心理领域(13.01±2.12分)、生理领域(15.02±2.14分)、总体感觉(12.64±2.51分)评估均高于常规组(11.89±2.42分、13.54±2.56分、10.94±2.84分)(均P<0.05),两组环境领域(13.22±2.37分、13.35±2.53分)、社会关系领域(13.16±2.53分、13.54±2.14分)评估无差异(P>0.05)。FME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1%)低于常规组(36.4%),护理总满意率(97.8%)高于常规组(81.8%)(均P<0.05)。结论:基于FMEA模式的术后康复护理可提高腹腔镜卵巢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临床研究
    姜慧 陈咏梅
    2025, 33(8): 17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基于Home理念的发展性照顾模式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n=40例)和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基于Home理念的发展性照顾模式干预,n=40例)。干预4 d后,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生理指标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喂奶量、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贝克焦虑量表(BAI)]。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40±0.78d)短于常规组(8.63±2.24d),干预2、4 d后两组RR水平、患儿家属BA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SpO2水平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喂奶量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观察组(2.5%)低于常规组(20.0%)(均P<0.05)。结论:基于Home理念的发展性照顾模式能缩短新生儿肺炎患儿住院时间,调节患儿呼吸状态,同时还能改善其睡眠和营养状况,并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缓解家属负面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研究
    自华芬 陈莉
    2025, 33(8): 17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行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分别接受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丙泊酚组)或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依托咪酯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在麻醉前(T0)、诱导中(T1)、维持后10min(T2)、手术结束时(T3)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脑氧供需平衡指标[脑氧饱和度(ScO2)、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依托咪酯组麻醉起效时间(1.01±0.26 min)、苏醒时间(7.07±1.56 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34±1.01 min)均低于丙泊酚组(1.29±0.29 min、9.89±2.34 min、7.25±1.19 min),手术结束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2%、10.8%)无差异(P>0.05)。MAP、HR、Cor、NE、ScO2、BIS,T0时两组无差异(P>0.05);T1、T2、T3时,依托咪酯组的MAP、HR、Cor、NE均低于丙泊酚组,ScO2均高于丙泊酚组(均P<0.05),但BIS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能够提高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供需平衡产生积极影响,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临床研究
    徐晓影
    2025, 33(8): 17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循证实践理论下的优化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喂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7月本院出生且治疗的9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标准化新生儿喂养策略干预,n=45)和优化组(实施循证实践理论下的优化喂养策略干预,n=45),比较出院时患儿母乳喂养率、喂养表现和体格发育情况,比较住院期间相关结局指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优化组患儿母乳喂养率(73.3%)及吮奶速率(5.03±0.95 ml/min)、吮奶量(47.55±8.28 ml/次)均高于对照组(51.1%、4.57±0.88 ml/min、42.29±7.64 ml/次),患儿体重(3.11±0.52 kg)、头围(36.19±1.47 cm)、身长(49.63±2.85 cm)均优于对照组(2.85±0.49 kg、35.35±1.38 cm、47.02±2.31 cm),住院期间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7.8%),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2.54±0.91d)和住院时间(11.55±2.32d)均短于对照组(5.73±1.17d、14.38±2.89d),家属护理总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91.1%)(均P<0.05)。结论:循证实践理论下的优化喂养策略可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喂养表现,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临床研究
    章园园 李玫玫 朱晓莉 詹远 夏冰清
    2025, 33(8): 17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分级管理配合萨提亚沟通模式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GDM孕妇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常规组(51例)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下分级管理配合萨提亚沟通模式干预的观察组(51例),两组均干预至孕妇分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分值变化,孕妇分娩方式、分娩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及DSES分值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CD-RISC及DSES分值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剖宫产率(21.6%)低于常规组(41.2%),自然分娩率(78.4%)高于常规组(54.0%),孕妇分娩不良结局(2.0%)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9.8%)均低于常规组(13.7%、27.5%)(均P<0.05)。结论:分级管理配合萨提亚沟通模式可较好改善GDM孕妇心理状态及心理弹性,提升自我效能,有助于孕妇自然分娩,降低分娩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
  • 临床研究
    孙康杰 谭静静 薛佳雨 张申奥
    2025, 33(8): 18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基于护理团队策略下疼痛干预联合焦点式心理疏导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1月-2025年1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120例,其中2024年1-7月的60例纳入对照组,2024年8月-2025年1月的60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接受基于护理团队策略下疼痛干预联合焦点式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术后24h的NRS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48~72h的NRS,SAS评分、SDS评分、存在焦虑情绪占比、存在抑郁情绪占比、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术后48h及72h的NRS(2.13±1.00分、1.82±0.79分)、SAS评分(41.62±6.27分)、存在焦虑情绪占比(8.3%)、SDS评分(42.53±7.55分)、PSQI评分(11.68±2.32分)均低于对照组(2.63±1.41分、2.63±1.10分、46.08±5.14分、21.7%、46.12±5.65分、13.78±2.39分)(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观察组(6.7%)与对照组(11.7%)无差异(P>0.05)。结论:基于护理团队策略下疼痛干预联合焦点式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情绪及睡眠质量。
  • 临床研究
    刘健1 郑海霞2
    2025, 33(8): 18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剖宫产产妇构建术后社会支持系统并实施干预并评估该系统对产妇术后6周生理恢复、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自我认同与角色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1月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44例产妇,将2023年10月-2024年4月手术的75例纳入对照组,2024年5-11月手术的69例纳入干预组。两组均实施术后常规治疗与照护措施,干预组根据产妇情况构建剖宫产术后社会支持系统并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术后6周生理、情绪、睡眠及自我认同与角色适应情况。结果:术后6周,干预组子宫大小复旧(94.2%)和子宫内膜修复(92.8%)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82.7%、81.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10.0(7.0,12.0)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0(5.0,8.0)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0(5.5,9.0)分]均低于对照组[(10.0(9.0,13.0)分、8.0(7.0,9.0)分、9.0(7.0,12.0)分],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社会支持系统干预对产妇术后6周恢复期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均产生多维度改善效应,促进产妇全面恢复。
  • 临床研究
    解颖超马丽红秦瑾
    2025, 33(8): 1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评估知信行干预与同伴支持联合应用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P)孕妇血压、妊娠压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本院产科产前检查并计划分娩的HDP孕妇9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干预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施加知信行干预联合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妊娠压力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且干预组[136.9±4.7 mmHg、86.0(83.0,88.5)mmHg]均低于对照组[139.5±6.4 mmHg、89.0(84.0,90.0)mmHg],两组妊娠压力均下降,且干预组孕妇源于父母角色的压力(18.60±4.05分)和源于母婴健康及安全的压力[5.00(4.00,7.00)分]均低于对照组[(20.54±4.88分、7.00(6.00,9.00)分],干预组34周前终止妊娠(15.6%)、剖宫产(53.3%)、子痫(0)以及新生儿Apger评分<8分(4.4%)占比均低于对照组(34.6%、73.1%、9.6%、17.3%)(均P<0.05)。结论:知信行干预联合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方式,可进一步降低HDP孕妇血压水平并缓解妊娠压力,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 临床分析
  • 临床分析
    郭兰兰 李嫦女 郑桂君 沈雪飞 阮啸逸
    2025, 33(8): 18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反复妊娠丢失女性孕前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再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本院因流产就诊并于再次妊娠后建档随访获得妊娠结局的反复妊娠丢失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再妊娠情况分为分娩成功组和失败组,将分娩成功孕妇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亚组,比较各组孕前血清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GAb和TPOAb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孕前TSH、FT3、FT4、TGAb和TPOAb水平对分娩结局预测效能。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孕前TSH、FT3、FT4、TGAb和TPOAb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分娩成功60例(75.0%),失败20例(25.0%),成功组血清TSH、TGAb和TPOAb水平低于失败组,FT3、FT4水平高于失败组(均P<0.05)。经ROC分析,孕前TSH、FT3、FT4、TGAb和TPOAb水平预测分娩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是0.750、0.804、0.670、0.792、0.812。分娩成功中,早产组TSH、TGAb和TPOAb水平高于非早产组,FT3、FT4水平低于非早产组(均P<0.05)。经ROC分析,孕前TSH、FT3、FT4、TGAb和TPOAb水平预测妊娠发生早产的AUC值分别是0.695、0.786、0.801、0.818、0.881。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SH、TGAb和TPOAb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FT3、FT4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反复妊娠丢失女性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及TGAb、TPOAb阳性与再妊娠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 临床分析
    吴娟 李长琴 赵晓燕 柴宁 黄章云
    2025, 33(8): 18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血脂相关指标水平与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肌瘤组)、健康体检女性6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血脂相关指标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脂相关指标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对比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脂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肌瘤组甘油三酯(1.75±0.24 mmol/L)(TG)、总胆固醇(TC)(5.42±0.74 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9±0.45mmol/L)(LDL-C)均较高于对照组(1.23±0.21 mmol/L、4.15±0.76 mmol/L、2.34±0.36mmol/L),且肌瘤多发患者高于单发患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TG升高、TC升高、LDL-C升高是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OR=4.367、7.675、11.894,P<0.05)。TG、TC及LDL-C检测诊断多发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均>0.70,有临床价值;肌瘤组中子宫肌瘤病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TG、TC及LDL-C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血TG、TC及LDL-C升高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对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有临床价值。
  • 临床分析
    程傲 陈勇
    2025, 33(8): 18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联合母体血清学指标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本院诊断的FGR孕妇72例为FGR组,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72例为对照组。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孕13周~20+6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脐动脉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RI、子宫动脉PI、子宫动脉S/D],孕13周~20+6周母体血清学指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MOM值]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GR发生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母体血清学相关指标预测FGR价值。结果:FGR组脐动脉RI、PI、S/D以及AFP(MO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PP-A(MOM)、PLGF(MO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脐动脉S/D、脐动脉RI、脐动脉PI、子宫动脉RI、子宫动脉PI、子宫动脉S/D、PAPP-A(MOM)、AFP(MOM)、PLGF(MOM)升高是FG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脐动脉S/D、脐动脉RI、脐动脉PI、子宫动脉RI、子宫动脉PI、子宫动脉S/D、PAPP-A(MOM)、AFP(MOM)、PLGF(MOM)检测预测FGR有一定价值,上述参数联合检测预测FGR的效能最高(AUC=0.994)。结论:孕13周~20+6周脐动脉与子宫动脉RI、PI、S/D以及PAPP-A、AFP、PLGF联合检测预测FGR有较高效能,可用于临床FGR早期预防与管理。
  • 临床分析
    石英娜 江浩 魏米琳
    2025, 33(8): 1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超声检测参数与宫内窘迫胎儿缺氧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4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96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临床资料为病例组,正常妊娠100例产妇资料为对照组。均接受脐动脉超声检测,获取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D)并计算S/D。比较两组产妇超声检测参数,分析不同程度宫内窘迫产妇上述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测参数对宫内窘迫胎儿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RI(0.68±0.19)、PI(1.33±0.41)、S/D(3.28±0.94)均高于对照组(0.52±0.14、0.93±0.27、2.75±0.80)(P<0.05);经诊断,96例宫内窘迫产妇中32例(33.3%)产妇为重度宫内窘迫纳入为重度窘迫组,64例(66.7%)产妇为轻中度宫内窘迫纳入轻中度窘迫组。重度窘迫组RI(0.82±0.24)、PI(1.49±0.28)和S/D(3.86±0.95)均高于轻中度窘迫组(0.61±0.18、1.25±0.25、2.99±0.59)(均P<0.05); ROC分析,RI、S/D、PI预测重度宫内窘迫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0.774、0.704,3项联合评估重度宫内窘迫的AUC(0.894)高于RI、PI、S/D单一预测(均P<0.05)。结论:宫内窘迫胎儿产妇超声检测参数RI、S/D增加,PI降低,且上述参数与胎儿宫内窘迫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可作为胎儿宫内窘迫严重性评估的参考指标。
  • 临床分析
    赵玉梅1施淑燕1张长英2施桂丽3高华方1贺媛1
    2025, 33(8): 18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P)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9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昌县人民医院产前检查的481例孕妇临床资料,HDP组111例,健康组370例,采用质谱法测试孕妇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使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水平与HDP发生关系。结果:HDP组维生素A(354.60±102.04 ng/ml)、维生素D(32.15 ±14.66 ng/ml)水平均低于健康组(383.10±94.91 ng/ml、37.20 ±13.61 ng/ml)(均P<0.05),维生素E(13.71 ±4.44 mg/L)与健康组(13.56 ±3.97 mg/L)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血清高水平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与HDP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HDP孕妇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孕期应当监测并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 临床分析
    王婷1 王安鑫2 李瑛1
    2025, 33(8): 1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热休克蛋白70(HSP70)预测子痫前期(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PE患者180例(PE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5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根据PE患者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n=108)和不良组(n=72)。比较孕妇血清CTRP5、HSP7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PE组血清CTRP5(142.85±15.71 ng/ml)、HSP70(2.96±0.83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3.29±10.34 ng/ml、0.87±0.22 ng/ml),不良妊娠结局患者血清CTRP5、HSP70水平和早发型PE、重度PE人数占比均高于良好组(均P<0.05)。血清CTRP5、HSP70及二者联合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772、0.926,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型PE、PE重度、血清CTRP5升高、HSP70升高是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E患者血清CTRP5与HSP70水平升高,且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良好预测效能。
  • 临床分析
    郭慧敏 曹莉莉 王慧 王卓欣 仝瑶
    2025, 33(8): 18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影响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术后疼痛的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6月本院行UAE治疗的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统计UAE术后24 h内疼痛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需疼痛干预组与无需疼痛干预组。统计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临床相关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UAE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及评估预测模型。结果:130例均成功行UAE,剔除资料收集不全2例、自行退出3例,纳入的125例患者UAE术后24 h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4.8%(56/125)。logistic回归显示,痛经史(OR=4.728)、HADS得分高(OR=2.244)、痛阈值低(OR=0.150)、术前NLR高(OR=10.254)、栓塞剂种类为聚乙烯醇颗粒(OR=2.762)是瘢痕妊娠患者UAE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疼痛预测模型Logit(P)=-5.788+1.554×痛经史(无=0,有=1)+0.808×HADS得分(分)-1.895×痛阈值(kg/cm2)+2.328×术前NLR+1.016×栓塞剂种类(明胶海绵=0,聚乙烯醇颗粒=1)。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该模型预测瘢痕妊娠患者UAE术后疼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结论:瘢痕妊娠患者UAE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根据分析出的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临床分析
    王海燕 梅艳 韩君
    2025, 33(8): 1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高龄孕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产后复查的高龄孕产妇120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个月PSUI发生情况分为PSUI组和非PSUI组。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孕长妇PSUI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对高龄孕产妇PSU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调查的120例高龄孕产妇产后PSUI发生率为37.5%。PSUI组年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顶径、PSUI家族史占比、阴道分娩方式占比、二产程时间≥2h占比均高于非PSUI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2.413)、新生儿体重高(OR=2.633)、新生儿头顶径长(OR=2.106)、PSUI家族史(OR=3.047)、阴道分娩方式(OR=3.789)、第二产程时间≥2h(OR=3.404)均为影响高龄孕妇PSUI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据多因素构建高龄孕产妇PSUI发生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PSU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930,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66.7%。结论:高龄孕产妇PSUI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受年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顶径、PSUI家族史、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相关因素影响,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高龄孕产妇PSUI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望为今后筛查提供理论依据。 
  • 临床分析
    李晓北 沈雯筠 桑丹 顾姗 韩璐璐
    2025, 33(8): 18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低体温发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8月-2024年8月于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206例,依据术中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妊娠期合并症、术前及术中资料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能及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206例术中发生低体温68例,占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中转剖宫产、术中体液丢失量较多,术中主动保温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预测灵敏度83.8%、特异度78.3%;H-L检验显示该预测模型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中转剖宫产、术中体液丢失量较多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主动保温为独立保护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效能、校准度均较好,可为临床早期预警,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临床分析
    王佳丽 周维敏 汪柏云
    2025, 33(8): 1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硬膜外镇痛产妇产时发热(ERMF)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275例产妇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MF分为ERMF组(n=226)与非ERMF组(n=104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RMF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75例产妇ERMF发生率为17.7%(226/12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2.038,95%CI 1.113~3.724)、阴道检查次数多(OR=1.375,95%CI 1.035~1.829)、胎膜早破(OR=1.409,95%CI 1.050~1.913)、使用缩宫素(OR=5.160,95%CI 1.817~14.668)、羊水污染(OR=3.056,95%CI 1.446~6.461)、分娩镇痛时间延长(OR=1.531,95%CI 1.115~2.107)是ERMF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产前使用抗生素(OR=0.463,95%CI 0.248~0.865)是ERMF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RMF的发生与BMI、阴道检查频次、胎膜早破、使用缩宫素、羊水污染、镇痛时长、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有关。
  • 临床分析
    彭兰 柏婷 钟韵 康燕 陈大立
    2025, 33(8): 18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评价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比值的中位数倍数(MoM)在疑似子痫前期(PE)人群中对于子痫前期合并小于胎龄儿(SGA)的预测区分价值。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妊娠20周后于本院规律产检的疑似子痫前期(PE)的967例单胎孕妇纳入研究,采集纳入时的基线信息,包括常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及sFlt-1和PLGF的检测值,随访至分娩,并收集分娩结局。根据最终是否发生PE和(或)SGA将研究对象分为PE+SGA组、单纯PE组、单纯SGA组和对照组。对比4组的基线信息,sFlt-1、PLGF及sFlt-1/PLGF的MoM值和母婴结局;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sFlt-1、PLGF及sFlt-1/PLGF的绝对值和MoM值以及多参数预测模型对于PE合并SGA的预测区分价值,生存曲线分析sFlt-1/PlGF MoM与即刻分娩的风险比例。结果:最终发生PE+SGA的孕妇,sFlt-1 MoM[9.14(2.91,16.86)]和sFlt-1/PLGF MoM[110.27(14.29,360.63)]最高,PLGF MoM最低[0.12(0.06,0.30)],与其他3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PE+SGA组母婴结局在4组中最差(P<0.001)。sFlt-1/PLGF MoM值对于PE+SGA预测区分能力(AUC=0.942),优于血管生成因子的其他形式和综合常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AUC=0.927),其cutoff值为11.788,敏感度为80%,特异性92.6%,阳性预测值为45.53%,阴性预测值为98.34%,约登指数为0.726。当sFlt-1/PLGF MoM≥11.788时,纳入-分娩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周,当sFlt-1/PLGF MOM<11.788时,纳入-分娩间隔时间中位数为10周,两组的纳入-分娩间隔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Log Rank χ2=173.179,P<0.001)。结论:在疑似PE孕妇中,sFlt--1/PLGF MoM对于PE合并SGA具有预测区分价值,可作为PE合并SGA的有效预测工具。当sFlt-1/PLGF MoM≥11.788时,提示具有2周内分娩的高风险,需要加强监护频率并及时临床干预。
  • 临床分析
    赵伟忠1 李瑛琪2 高志国3
    2025, 33(8): 18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不孕症患者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TVS 4D-HyCoSy)检查造影剂逆流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4年8月本院就诊的352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影图像将352例分为逆流组135例(38.4%)、非逆流组217例(61.7%)。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各因素对TVS 4D-HyCoSy造影剂逆流的影响;构建不孕症患者TVS 4D-HyCoSy造影剂逆流的决策树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35例造影剂逆流中子宫肌层逆流71例(52.6%)、宫旁静脉丛逆流18例(13.3%)、混合逆流46例(34.1%)。逆流组继发性不孕、内膜厚度≤6 mm、输卵管双侧阻塞、月经干净后3~4 d检查、子宫腺肌症、有宫腔手术史的患者占比高于非逆流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性不孕、内膜厚度≤6 mm、输卵管双侧阻塞、月经干净后3~4 d检查、子宫腺肌症、有宫腔手术史是TVS 4D-HyCoSy造影剂逆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生成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5个解释变量,即输卵管通畅度、不孕类型、内膜厚度、子宫腺肌症、月经干净后检查时间,其中输卵管通畅度是最重要的根节点变量,也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该决策树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1(95%CI 0.701~0.802,P<0.001),敏感度为0.659,特异度为0.687,约登指数为0.346。结论:继发性不孕、内膜厚度≤6 mm、输卵管双侧阻塞、月经干净后3~4 d检查、有宫腔手术史、子宫腺肌症是造成不孕症患者TVS 4D-HyCoSy造影剂逆流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有良好预测价值,对造影剂逆流的预防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临床分析
    郭伟 孙屹梅 李明巧 马月蓉 郑娟
    2025, 33(8): 1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胎盘蛋白14(PP14)水平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PE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入轻度组(n=120)和重度组(n=80),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PDW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P14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PE患者分为良好组(n=141)和不良组(n=59)。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E患者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PDW、PP14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PE组PDW(18.96±2.27)%、PP14(194.37±50.59)p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10%±1.29%、102.54±28.71 pg/L),且重度组均高于轻度组;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PDW、PP14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尿蛋白定量升高(OR=2.298)、PDW(OR=3.093)升高、PP14(OR=3.149)升高是影响PE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PDW、PP14及两者联合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806、0.922,联合预测效能最高(Z=9.751、10.076,P<0.05)。结论:PE患者血PDW和PP14水平升高,且参与PE疾病的发生发展,两者联合有望成为预测PE患者妊娠结局的潜在指标。
  • 临床分析
    郭盛 尚云 牛丽娜 魏斌
    2025, 33(8): 18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诊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4例临床资料,分为转移组(n=21)及未转移组(n=83),分析不同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差异,明确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性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A125及HE4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在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转移组年龄≥60岁、肌层浸润深度≥1/2、病灶范围为弥漫型占比和血清CA125、HE4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病灶范围为弥漫型和血清CA125升高、HE4升高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血清CA125联合HE4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特异度88.5%。结论:血清CA125与HE4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两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 临床分析
    姚易兰 鹿文静 朱丽华
    2025, 33(8): 18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肿瘤血清标志物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和确诊的乳腺肿瘤患者145例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声BI-RADS分类和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CA125和癌胚抗原(CEA)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45例经病理确诊良性肿瘤75例,以纤维腺瘤(56.0%)为主;恶性肿瘤70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41.4%)、导管内原位癌(25.7%)和浸润性小叶癌(18.6%)。肿瘤声像特征病灶内部钙化程度、边缘规则形状和淋巴结异常情况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P<0.05)。超声BI-RADS分类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值=0.751,P<0.001),而肿瘤血清标志物中以CA15-3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最高(kappa值=0.542,P<0.001),血清CA125和CEA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46, 0.317,P<0.001)。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效能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0.05),其敏感度91.4%、特异度96.0%和准确率93.8%。结论: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CA15-3、CA-125和CEA检测能有助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临床分析
    李昱橦 赵培阁 石彦
    2025, 33(8): 18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h9)、病灶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与同步放化疗后疾病进展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肿瘤科2023年1月-2024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7例(宫颈癌组)、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CIN组)、因慢性宫颈炎接受治疗70例(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Th9、组织标本中c-Met蛋白表达水平,按照病理学特征分层对比Th9、c-Met蛋白表达差异,根据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是否出现疾病进展,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Th9、c-Met蛋白与宫颈癌患者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Th9细胞、c-Met蛋白表达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依次升高(P<0.05);宫颈癌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FIGO分期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表达水平有差异,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FIGO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有差异(均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Ⅲ~Ⅳ期、Th9细胞表达增高、c-Met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9细胞表达升高、病灶组织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且与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有一定关系。
  • 临床分析
    陈平 周贇
    2025, 33(8): 19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宫颈癌术后患者盆腔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3年3月-2024年2月宫颈癌术后患者199例为建模研究对象,其中139例用于建模、60例用于验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拟合度。通过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9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盆腔感染发生率为12.1%(24/199)。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盆腔感染史、慢性盆腔痛、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h、住院时间>7d(均P<0.05)。Hosmer-Lemeshow检验P=0.683,预测宫颈癌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灵敏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7。结论:本研究根据糖尿病史、盆腔感染史、慢性盆腔痛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构建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盆腔感染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筛查。
  • 临床分析
    廖莉苹 张立 张秘 曾令雪
    2025, 33(8): 19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疲乏(CR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2021年1月-2023年8月191例为建模组,2023年9月-2024年9月51例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和DCA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纳入242例患者中,发生CRF 214例(88.4%)。年龄≥60岁、HADS评分>10分、PSQI评分>5分是CRF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规律运动、SSRS评分>30分为CRF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94(0.829~0.958)和0.884(0.789~0.979)。Hosmer-Lemeshow检验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良好。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CR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价值,为临床识别高危人群,缓解疲乏症状提供了有效工具。
  • 临床分析
    庞世峰 孟蕾 华天书 杨继英 于洋 吴红丽
    2025, 33(8): 1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NV)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449例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身体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行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及CNV异常(缺失、重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染色体均正常,观察组染色体非整倍体301例(61.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包括16三体162例(53.8%),22-三体56例(18.6%),15-三体33例(11.0%),21-三体31例(10.3%);6-三体19例(6.3%),对照组CNV均正常,观察组CNV异常332例(73.9%),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32例CNV异常稽留流产组织中包括CNV缺失203例(61.1%),重复129例(38.86%)。结论: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及CNV异常占比较高,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可用于流产遗传学分析。
  • 综述
  • 综述
    李烈洋1 李烈富2 周遵伦1 吕 莎1
    2025, 33(8): 19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种分解细胞外基质(ECM)的钙-锌依赖性蛋白酶,其活性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调节,可通过降解ECM参与众多组织重塑过程,影响正常妊娠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s家族中的一员,在妊娠早期,MMP2和MMP9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胎盘发育、胚胎着床等妊娠过程。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早期自然流产与MMP2、MMP9有关,笔者对MMP2和MMP9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