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志娇1 卫小兵2 李玉艳3 罗铭忠4*
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后山西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计划的代际差异。方法:于2020年7-8月对山西省已婚育龄妇女开展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代际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计划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0 873例研究对象中,70、80、90年代出生的已婚育龄妇女分别占38.8%、44.8%和16.4%,有生育计划的比例分别为4.0%、15.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27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已生育男孩数和女孩数是不同年代妇女生育计划的共同影响因素,已生育男孩数、女孩数越少的妇女有生育计划的可能性更大。70年代妇女文化程度越高,有生育计划的可能性越大;其他婚姻状况妇女较初婚者有生育计划的可能性更大。80年代妇女其他婚姻状况较初婚者有生育计划的可能性更大。90年代妇女个体从业者较其他职业妇女有生育计划的可能性更小。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山西省育龄妇女生育计划存在代际差异,不同代际妇女生育计划的影响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提高妇女生育意愿、改善生育行为。
2023 Vol. 31 (11): 2526- [摘要](
397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徐 慧 施金凤*
调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探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行IVF-ET助孕的186例患者配偶,在治疗周期第1天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焦虑状况。收集一般资料、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抑郁、焦虑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86例中,存在抑郁症状45例(24.2%),存在焦虑症状38例(20.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治疗时间、对IVF-ET认知、消极应对评分、积极应对评分、CD-RISC-10评分与抑郁发生有关;家庭人均月收入、既往治疗时间、对IVF-ET认知、消极应对评分、积极应对评分、CD-RISC-10评分与焦虑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治疗时间长、消极应对评分高均为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VF-ET更了解、积极应对评分高、CD-RISC-10评分高均为抑郁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对IVF-ET更了解、积极应对评分高、CD-RISC-10评分高均为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既往治疗时间长、消极应对评分高均为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VF-ET助孕患者配偶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样,临床可依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
2023 Vol. 31 (11): 2532- [摘要](
392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
张 敏 孙志明* 施雯慧 周 健 杨月华
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SM),探讨人工流产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避孕药具首诊登记和随访信息系统,获取2015-2020年月经后放置和人工流产即时放置IUD的妇女共45 111名,其中人工流产即时放置4 692名,月经后放置40 419名。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匹配后,每组样本量为4692例,分析人工流产即时放置IUD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利用时间依存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M后发现人工流产即时放置组1年累计脱落率高于月经后放置组(RR=1.56,95%CI 1.03~2.36)、1年、3年和5年月经问题的发生率(RR=1.60,95%CI 1.26~2.04;RR=1.28,95%CI 1.07~1.53;RR=1.22,95%CI 1.03~1.44)高于月经后放置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于月经后放置组(RR=1.18,95%CI 1.01~1.37)。时间依存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人工流产即时放置对IUD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没有影响(HR=1.08,95%CI 0.96~1.21)。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不会增加总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其月经问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2023 Vol. 31 (11): 2538- [摘要](
375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程贤鹦1 张朋辉2 王园园1 杨 阳1 王蓉蓉1 陈丹晓1
探讨三孩产妇的妊娠特征、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特点,为三孩孕产妇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2月住院分娩的1774例产妇,根据产次分为二孩产妇组和三孩产妇组,比较两组产妇人群特征、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结果:二孩产妇821例,占46.3%,三孩产妇80例,占4.5%。三孩产妇组≥35岁占比、孕次、流产次数、第一、二孩生育间隔、巨大儿分娩史占比、妊娠前超重或肥胖占比均高于二孩产妇组(P<0.05),文化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孩产妇第二、三孩的生育间隔明显短于第一、二孩(t=2.621,P=0.010)。三孩产妇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低蛋白血症、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孩产妇组(P<0.05)。三孩产妇组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二孩产妇组(P<0.05)。各类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中,三孩产妇组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低于二孩产妇组,而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位异常、巨大儿的剖宫产率则高于二孩产妇组(P<0.05)。与二孩产妇组比较,三孩产妇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三孩产妇较二孩产妇具有更复杂的人群特征,母婴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均有所增加,需加强孕期管理,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2023 Vol. 31 (11): 2544- [摘要](
396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韩雪芹 董 芬*
比较分析未育女青年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和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避孕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早孕要求人工流产后避孕的未育女青108例,随机分组原则分为IUD组和COC组,流产术后分别采取IUD避孕或COC避孕。分析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及时避孕率、术后1年再次妊娠以及重复流产率、生命质量(SF-36评分)。结果:术后阴道流血时间COC组(5.1±1.2d)少于IUD组(9.0±1.1d)(P<0.05),两组术后及时避孕率均为100%;术后1年,COC组再次妊娠(1.8%)及重复流产率(0)均低于IUD组(12.7%、10.9%),SF-36评分生理功能(75.47±2.9分)、生理职能(74.4±3.0分)、躯体疼痛(86.7±2.0分)、一般健康(86.7±2.0分)、精力(86.2±2.5分)、社会功能(87.5±3.0分)、情感职能(75.8±2.8分)、心理健康(88.9±3.0分)均高于IUD组(65.5±2.9分、70.7±2.8分、80.5±2.6分、80.6±2.5分、80.3±2.9分、77.9±2.5分、70.4±2.7分、77.8±2.6分)(均P<0.05)。结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术后恢复更快,避孕有效率高,且提升避孕期间的生命质量。
2023 Vol. 31 (11): 2550- [摘要](
441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赵红霞1,2 王 惠2 吴平易2 杨晓红3*
分析少腹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拟中期妊娠引产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观察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炎症因子、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引产结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23.57±3.86 h)、胚胎娩出时间(4.76±0.96 d)及阴道流血停止时间(5.95±0.81 d)均短于对照组(30.30±4.03 h、5.56±1.19 d、9.20±1.25 d),引产后1 d、3 d 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引产后7d及月经复潮后7d子宫内膜厚度(7.24±1.04mm、8.34±2.15mm)高于对照组(6.02±0.87mm、6.55±1.59mm),月经复潮时间(36.90±3.03d)短于对照组(44.65±3.27d),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均P<0.05),完全引产率(72.5%)与对照组(50.0%)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可缩短蜕膜脱落时间,流产后恢复较快,利于子宫内膜修复,且可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2023 Vol. 31 (11): 2554-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吕 玲 孙建明 俞玫君*
探讨地屈孕酮片辅助治疗PCOS合并不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性激素及氧化指标的随机数表法分为对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储备功能、性激素指标[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反应性氧化物(ROS)、总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变化,记录排卵率、妊娠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期短于对照组,月经量、卵巢体积、卵泡数量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9.4±1.0 mm)高于对照组(7.9±0.8 mm),血清FSH(3.18±0.65 U/L)、LH(7.54±1.55 U/L)、OSI(16.80±1.13)、ROS(14.10±1.24 mmol H2O2 equiv/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3±0.72U/L、10.50±2.61U/L、18.24±1.18、16.62±1.37 mmol H2O2 equiv/L),E2(74.18±7.73 pg/ml)高于对照组(66.94±7.40 pg/ml)(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83.9%)、妊娠率(58.9%)均高于对照组(66.1%、37.5%)(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8.9%)无差异(P=0.463)。结论:地屈孕酮片辅助二甲双胍治疗PCOS合并不孕,能明显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和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氧化指标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2023 Vol. 31 (11): 2559- [摘要](
365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梁学梅 闫 颖*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LNG-IUS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后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治疗、LNG-IUS组应用LNG-IUS治疗。分别于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检测两组术后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红蛋白(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12个月过程中,两组PBAC评分逐渐降低,Hb水平逐步升高,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变薄,且LNG-IUS组PBAC评分、Hb和子宫内膜厚度(8.74±0.54 mm、6.43±0.43 mm、6.12±0.34 mm)均与对照组(9.12±0.48 mm、7.38±0.48 mm、7.03±0.32mm)有差异,息肉复发(6.0%)低于对照组(22.0%)(均P<0.05)。结论:TCRP术后应用LNG-IUS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量、Hb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有效预防内膜息肉复发。
2023 Vol. 31 (11): 2563- [摘要](
351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徐 兰 丁森林*
探究诺雷德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抗缪勒管激素(AMH)和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EMT患者104例,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术,术后采用诺雷德治疗,观察组联合激素替代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泡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AMH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卵巢体积、卵泡窦泡数),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妊娠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82.7%),两组FSH、E2、LH、卵巢体积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卵泡窦泡数、AMH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8.48±0.87个、3.36±0.79 ng/ml)高于对照组(6.89±0.79个、2.68±0.65 ng/ml);随访期间观察组妊娠率(61.5%)高于对照组(42.3%),疾病复发率(3.8%)低于对照组(11.5%)(均P<0.05)。结论:诺雷德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EMT疗效提高,能有效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和预后。
2023 Vol. 31 (11): 2568- [摘要](
373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周晓花 祖月娥 刘奇英 梁 莹 黄建美
探究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治疗卵巢早衰(POF)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POF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吗通治疗)和观察组(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治疗)各43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超声指标、性激素水平及血清因子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72.1%),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窦卵泡数、雌二醇、抗苗勒氏管激素、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均升高,卵泡刺激素、辅助性T细胞17、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11.6%、20.9%)无差异(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治疗POF效果提高,增加了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窦卵泡数,改善性激素水平及血清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3 Vol. 31 (11): 2572- [摘要](
3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刘晓丹1 金 阳2 申雨鑫2 谭 盼2
分析多普勒超声监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情况及预后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2月本院就诊的9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孕妇98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入组时超声影像学特征、黄体形态、黄体血流超声指标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高流速与舒张最低流速比(S/D)];对观察组跟踪随访,根据保胎结局分为早孕流产组及保胎成功组,比较两亚组入组时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观察组保胎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超声检查观察组宫腔出血76.5%,孕囊位置正常35.7%,孕囊位于宫腔中下段64.3%,且孕囊外形正常或欠规则,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频谱明显见舒张早期α切迹样改变,黄体形态为圆环形65.3%,棒状23.5%及点状11.2%,超声回声类型强回声57.1%,不均质低回声42.9%;对照组黄体形态均为圆环形,超声强回声86.7%。两组黄体形态及超声回声类型有差异(P<0.05)。观察组黄体血流RI、PI高于对照组,PSV低于对照组,入组时子宫螺旋动脉RI(0.58±0.04)、PI(0.80±0.05)、S/D(2.31±0.30)均高于对照组(0.46±0.03、0.64±0.06、1.95±0.23)(均P<0.05)。观察组实施保胎治疗后,保胎成功70例、早孕流产28例,保胎成功组入组时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值低于早孕流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对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保胎成功的单独预测效能(AUC=0.761、0.701、0.719)均低于3项联合诊断(AUC=0.835)。结论: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可一定程度评估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保胎结局,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2023 Vol. 31 (11): 2577- [摘要](
361
)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
顾海霞1 徐 晓1 陈 佳2 张裕芬1 刘长青1
基于Delphi法构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择本地区二级乙等及以上医院的来自妇产科、手术室专业护理、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护理管理以及医院质量管理领域的16名高级职称专家为咨询对象。在检索妇科腹腔镜手术及手术室管理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制订函询表,并进行院内小范围专家预调查;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确定手术室管理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专家判断系数为0.98,专家熟悉系数为0.74,专家权威系数为0.86。2轮函询结果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92~0.114。最终构建的手术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基于Delphi法构建了科学、合理及全面的手术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估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2023 Vol. 31 (11): 2582- [摘要](
4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严珞媛1 王乐丹2*
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本院就诊的HRHPV感染者4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分型,检测阴道分泌物中阴道微环境因子,随访24个月复查HR-HPV感染转归情况,分析感染者临床特征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随访24个月,413例完成了随访,49.6%由阳性转阴,持续感染率为50.4%,其中同型持续感染113例(27.3%),异形持续感染95例(23.0%),持续感染中HR-HPV分型以HPV16(26.7%)最高,其次分别为HPV58(26.2%)、HPV52(25.0%)和HPV39(25.0%)。转阴组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率低于持续感染组,且均为HR-HPV感染者发生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等阴道微环境因子异常可增加HR-HPV感染者持续感染风险,且HPV16发生同型感染持续可能性更大。
2023 Vol. 31 (11): 2587- [摘要](
337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邵 铃 王鸿燕 杨志英
探究地诺孕素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不孕对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EMT不孕患者12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2),分别给予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手术或地诺孕素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卵巢功能[AMH、窦状卵泡数(AFC)、卵泡刺激素(FSH)]、血管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C反应蛋白(CRP)],统计两组术后1年内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排卵恢复时间(13.67±3.08 d)、月经恢复时间(26.13±3.76 d)均短于对照组(14.84±3.12 d、27.83±3.84 d),两组FSH、血管生长因子、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MH、AF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自然妊娠率(64.4%)高于对照组(42.4%),复发率(6.8%)低于对照组(19.7%)(均P<0.05)。结论:地诺孕素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有效缩短EMT不孕症患者术后排除和月经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炎症反应水平,降低EMT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术后妊娠率。
2023 Vol. 31 (11): 2593- [摘要](
363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张 平1,2 徐进芳1,2 冯 文1*
探究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宫颈癌前病变(HSIL)患者围术期指标、HPV病毒载量和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HSIL患者220例,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110例,两组均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HPV E6/E7,比较治疗前、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HPV E6/E7阳性率(4.6%)低于对照组(16.4%),WHOQOL-BREF评分(93.58±6.77分)高于对照组(81.43±6.23分),并发症总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9.1%)(均P<0.05)。结论: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能有效清除HPV病毒,降低并发症发生。
2023 Vol. 31 (11): 2597-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刘炳东 李黎梅 曹国蓉*
探究维生素D2联合诺和锐特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GDM患者,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锐特充治疗,观察组接受维生素D2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糖脂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两组围生结局及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FBG(5.03±0.64 mmol/L、5.87±0.70 mmol/L)、HbA1c(5.27±0.63、7.20±0.78)%、FINS(12.37±2.46μU/ml、18.22±3.63μU/ml)、HOMA-IR(2.76±0.45、4.75±0.58)、TC(5.02±0.48 mmol/L、5.53±0.51 mmol/L)、TG(1.73±0.33 mmol/L、2.08±0.35 mmol/L)及LDL-C(2.39±0.28 mmol/L、2.71±0.30 mmol/L)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均上升且观察组(1.34±0.21 mmol/L)高于对照组(1.06±0.20 mmol/L)(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15.0%)(P<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低血糖、胃肠不适及头晕头痛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D2联合锐特充治疗GDM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围生结局,治疗安全性较高。
2023 Vol. 31 (11): 2601- [摘要](
3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吴欣瑜1 高 原1* 邹箭锋2 李 薇1 吴雪辉1 陆 欢1 陈晓敏3 姚 婷1
观察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妊娠合并甲亢对患者凝血功能、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分别给予PTU治疗或甲巯咪唑(MM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分娩)甲状腺激素水平(TSH、FT3、FT4)、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TPOAb、TGAb)、凝血功能(PT、APTT、TT、FIB、DD)、抗氧化指标(SOD、GPX、MDA)水平,统计两组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FT3、FT4、TPOAb、TGAb、PT、TT、FIB、DD、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SH、APTT、SOD、GPX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21.0%)均高于对照组(6.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8.1%)低于对照组(21.0%)(均P<0.05)。结论:PTU治疗妊娠合并甲亢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调节凝血功能及抗氧化功能,但存在一定的肝毒性,临床应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并及时调整药物。
2023 Vol. 31 (11): 2606-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姜 萍 占 敏 陈 磊
探讨低剂量氢吗啡酮用于高龄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高龄再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对照组(n=63)。分别给予低剂量氢吗啡酮(0.3mg)硬膜外自控镇痛、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产妇手术结束后6h、12h、24h镇痛效果[疼痛视觉的模拟量表(VAS)]、炎性细胞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手术结束后6h、12h、24h,观察组镇痛效果VAS评分(3.32±0.56分、2.69±0.50分、1.96±0.32分)均低于对照组(4.10±0.66分、3.36±0.62分、2.65±0.46分);两组血清TNF-α水平均逐渐升高、IL-6水平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寒颤、1例恶心呕吐、2例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嗜睡、3例寒颤、7例恶心呕吐、8例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满意度(96.8%)优于对照组(84.1%)(均P<0.05)。结论:低剂量氢吗啡酮在高龄再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伤口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减低,提高产妇镇痛满意度。
2023 Vol. 31 (11): 2611-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郑路路 杨丽萍* 马建彩 李瑞雪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PE)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脂代谢、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早发型PE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5)和对照组(n=55),均予常规治疗并加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7d,比较两组子宫血供 [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情况,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随访妊娠结局,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RI和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0.47±0.06、0.72±0.17)低于对照组(0.51±0.07、0.81±0.15),两组血清PAPP-A、PL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47.29±12.37 ng/ml、25.67±8.46μg/L)高于对照组(41.73±14.57 ng/ml、22.45±8.17μg/L),两组TC、TG、ApoB均较治疗前降低,ApoAI较治疗前升高,两组血清PT、APTT均较治疗前升高,DD、FIB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终止妊娠时孕周(36.27±1.72周)、Apgar评分(8.32±0.87分)均高于对照组(35.61±1.24周、7.86±0.79分),胎儿宫内窘迫率(5.5%)、胎盘早剥率(3.6%)均小于对照组(18.2%、14.6%)(均P<0.05),两组羊水过少率、产后出血率及总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PE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妊娠结局获益更好。
2023 Vol. 31 (11): 2615- [摘要](
376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郭清莉 崔振华 马 斌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腰方肌阻滞层面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后,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下阻滞(下阻滞组)或超声引导下前层胸腰筋膜外阻滞(外阻滞组),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后6h、9h、12h、24h舒适度量表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下阻滞组PCIA泵术后首次按压时间(7.57±1.62h)、术后24h腰方肌阻滞平面存在比率(47.5%)均大于外阻滞组(7.04±1.61h、13.8%),PCIA泵术后24h有效按压数(5.69±1.31次)、术后24h纳布啡用量(7.08±1.05mg)、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率(16.3%)均低于外阻滞组(8.44±1.63次、8.27±1.59mg、31.3%)(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取超声引导前层胸腰筋膜下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2023 Vol. 31 (11): 2621-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王 丽 顾红梅 熊林青*
探究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产后缺乳效果及对乳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分娩产妇97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压丸)和观察组(n=49,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敷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泌乳素(PRL)水平、产后并发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3.8%)高于对照组(81.6%),两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d、3d、5d血清PRL水平两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5.84±1.23 U/L、7.88±1.53 U/L、8.73±2.01 U/L)均高于对照组(5.44±1.37 U/L、6.87±1.46 U/L、7.76±1.61 U/L);乳腺炎发生率观察组(2.0%)低于对照组(12.5%)(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丸可进一步提高产后缺乳临床疗效,降低产妇中医症候积分,提高产后PRL水平,还可减少乳腺炎发生率。
2023 Vol. 31 (11): 2625-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
吴志福 方秀春 江小亚
探究硬膜外镇痛(PCEA)下产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水平与不良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1月本院正常分娩并选择PCEA的产妇100例为PCEA组,无麻醉正常分娩产妇100例为对照组。PCEA组依据最终分娩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EA下产妇分娩结局的可能因素;CRP、NO对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结果:宫口开4cm时、宫口全开时,PCEA组血清CRP(17.32±5.66 mg/ml)、VAS评分(2.38±0.79分)低于对照组(34.39±7.22 mg/ml、7.51±2.66分),NO水平(6.23±1.79 pg/ml)高于对照组(5.62±1.81 pg/ml),且分娩结局良好组血清CRP水平低于不良组、NO水平高于不良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RP预测不良分娩结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截断值18.59mg/ml,敏感度76.9%、特异性91.8%;NO预测不良分娩结局的AUC为0.842,截断值6.00pg/ml,敏感度94.9%、特异性66.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0.925)高于二者单独预测,敏感度92.3%、特异性87.1%;回归分析显示,CRP升高、NO降低是不良分娩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EA下不良分娩结局产妇血清CRP、NO高表达、NO低表达,表达异常与分娩结局有关,二者联合预测PCEA产妇不良分娩结局价值较高。
2023 Vol. 31 (11): 2630- [摘要](
4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党荣华 李 影* 同 丹 李书婷
探讨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状况及有关影响因素,分析满意度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本院尝试行阴道分娩并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320例初产妇,在产后24 h应用李克特5级量表调查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以此分为完全满意组和不完全满意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产妇人口学资料、产科资料、麻醉学资料与分娩镇痛满意度关系。观察不同满意度产妇产后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情况及抑郁风险。结果:320例初产妇对分娩镇痛完全满意214例(66.9%)纳入完全满意组,不完全满意106例(33.1%)纳入不完全满意组。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家庭人均月收入、产前对椎管内镇痛的偏好、延迟≥15 min提供椎管内镇痛、椎管内镇痛方式、镇痛后1 h疼痛程度、椎管内镇痛后腰背痛、瘙痒均与初产妇对分娩镇痛满意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0.720、95%CI 0.568~0.913)、产前对椎管内镇痛的偏好(OR=0.697、95%CI 0.541~0.897)均为初产妇对分娩镇痛满意度的独立保护因素,延迟≥15 min提供椎管内镇痛(OR=3.012、95%CI 1.962~4.625)、椎管内镇痛方式(OR=2.133、95%CI 1.308~3.479)、镇痛后1 h疼痛程度(OR=3.369、95%CI 1.671~4.794)、椎管内镇痛后腰背痛(OR=2.200、95%CI 1.486~3.257)、椎管内镇痛后瘙痒(OR=1.935、95%CI 1.325~2.826)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完全满意组产后6周EPDS评分(8.4±2.8分)及PPD发生率(38.7%)均高于完全满意组(7.1±2.6分、21.5%),且分娩镇痛满意为PP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495、95%CI 0.309~0.792)(P<0.05)。结论:初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仍需提高,其影响因素多样,且可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完善医保政策,普及分娩镇痛教育,及时提供镇痛,寻找镇痛有效性与副作用间良好平衡,可能为优化产妇分娩镇痛满意度的可行方法。
2023 Vol. 31 (11): 2635- [摘要](
3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史新华 倪 俊
探讨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104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1%利多卡因5ml在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中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无差异;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0.4d)短于对照组(1.9±0.5d),术后明显疼痛率(19.2%)低于对照组(38.5%),应激指标血浆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不良反应(15.4%)均低于对照组(21.2%)(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对产妇循环稳定无明显影响,但能降低产妇术后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加速术后康复。
2023 Vol. 31 (11): 2641- [摘要](
345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王维军1,2 石 磊2* 江海涛2 高心逸2 严 兴2
探究DCE-MRI全域直方图分析在子宫内膜癌(EC)鉴别诊断和浸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51例,采用1.5T MR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使用扩展的Tofts(ET)和分布参数(DP)模型分析DCE-MRI数据。使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EC间的DCE参数,包括血流(F)、平均通过时间、血容量(Vp)、血管外细胞外体积(Ve)、渗透表面积积(PS)、提取分数、转移常数(Ktrans)和流出速率(Kep)。BlandAltman分析比较参数一致性,Spearman检验评估参数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参数的诊断性能,并与传统MRI评估比较。结果:51例患者中高危EC患者的Ktrans、Kep、F、Vp和PS显著降低(P<0.001),ET模式的Ktrans和DP模式的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和0.91。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个模型间Ve或Vp的一致性较低(P<0.001),而Spearman检验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r=0.719、0.871)。Ktrans和F在预测EC风险类型准确性优于传统MRI评估。结论:两种不同模式的DCE-MRI全域直方图分析诊断EC效能均优于传统MRI,DCE-MRI在EC鉴别诊断和浸润分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3 Vol. 31 (11): 2646- [摘要](
3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宁 超 吴 棣 王文丽 唐连敏
分析叙事医学模式下多维度心理危机干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0例PPRO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0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和70例观察组(叙事医学模式下多维度心理危机干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危机应对反应能力(危机评估量表),比较两组保胎时间、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两组疾病不确定感(信息缺乏、不明确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两组危机应对反应能力(行为、情感和认知)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保胎时间(8.3±1.1d)高于对照组(7.5±1.3d)(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和不良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叙事医学模式下多维度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增强PPROM患者心理韧性,改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危机应对反应能力,延长保胎时间。
2023 Vol. 31 (11): 2651- [摘要](
392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
杨宛鑫 毛 蕊* 高 珊
探讨不孕症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本院162例不孕症女性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情况据此分为DOR组、非DOR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患者DOR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62例出现DOR 1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流产次数、促排卵次数、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史、睡眠质量、家庭关系均与不孕症女性DOR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高、流产次数多、盆腔手术史、睡眠质量差、家庭关系不满意均为不孕症女性出现DO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出现DOR与其年龄、BMI、流产次数、盆腔手术史、睡眠质量、家庭关系有关,对合并上述因素患者应加强关注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2023 Vol. 31 (11): 2656- [摘要](
358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陈建霞 庄海滨 张真真 陈莉莉 金明亮
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自体血回收与稀释回输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11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其中回自体血回收55例(回收组),稀释回输模式55例(稀释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出血和输血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指标、新生儿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异体血浆量、术后24h出血量均无差异(P>0.05),回收组术中输注异体血比例(23.6%)低于稀释组(49.1%)(P<0.05),自体输血回收量(642.5±135.0)ml(200~1600ml)。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脐动脉血pH及出生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回收组住院时间(4.3±1.5d)少于稀释组(5.6±1.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低于稀释组(27.3%)(均P<0.05)。结论:自体血回收与稀释回输模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效果相当,但自体血回收降低了异体血输注比例,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023 Vol. 31 (11): 2660-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蒋丽琴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月经模式与性激素、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26例临床资料,依据月经模式分为月经规律组和月经不规律组(细分为月经频发组、月经稀少组、闭经组)。比较各组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泌乳素(PRL)、抗苗勒管激素(AMH)、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月经模式与PCOS患者性激素、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月经不规律组T、LH/FSH、E2、AMH、HOMA-IR、TC、TG水平高于月经规律组;月经不规律患者中,闭经、月经稀发、月经频发患者血清T、LH/FSH、AMH、FAI、HOMA-IR、TG、LDLC、HDLC水平有差异,其中闭经组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异常变化较其他组更明显;随着月经稀发程度加重,PCOS患者血清T、LH/FSH、AMH、FAI、HOMA-IR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不同月经模式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糖脂代谢有差异,月经稀发严重程度加重时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异常增加,提示临床上需注意不同月经模式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和糖代谢水平,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3 Vol. 31 (11): 2665-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钟菀杞 梁真娇 王金生 梁丽霞*
探讨阴道镜检查与宫颈脱落细胞学(TCT)检测联合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效能及漏诊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行阴道镜及宫颈脱落细胞学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阴道镜、TCT联合检测CIN效能;根据联合检测是否检出CIN将患者分为漏诊组(n=10)及诊出组(n=79),分析引起CIN漏诊的危险因素。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9例中,检出CIN阳性71例(79.8%)、阴性18例(20.2%),阴道镜活检检出阳性57例(64.0%),TCT检测阳性59例(66.3%),阴道镜联合TCT检出阳性64例(71.9%);通过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阴道镜联合TCT筛查CIN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病变面积<1/2、活检标本数为1个、阴道镜图像模糊是CIN漏诊的危险因素。结论:阴道镜联合TCT检测可提高筛查CIN效率,同时改善阴道镜检测查图像质量,提高活检标本数是降低筛查CIN漏诊率的关键。
2023 Vol. 31 (11): 2670- [摘要](
334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黄水玉 陈月秋*
探究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500例临床资料,其中阴道试产228例,成功162例(成功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66例(失败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及试产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新生儿体重、距瘢痕子宫时间、妊娠胎数、胎位不正、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产程停滞均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距瘢痕子宫时间<3年、胎位不正、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产程停滞为瘢痕子宫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妇年龄<35岁、BMI<26kg/m2、新生儿体重<3500g、妊娠单胎为试产转剖宫产保护因素(均P<0.05)。试产成功产妇产褥感染(3.7%)、新生儿出生体重(3032.5±73.3g)均低于试产失败转剖宫产产妇(10.4%、3173.3±81.1g),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9.4±0.5分)高于试产失败转剖宫产产妇(8.4±0.7分)(均P<0.05);两组胎儿窘迫、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产妇因素及新生儿因素均为瘢痕子宫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影响因素,且阴道试产不会增加胎儿窘迫、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临床可严格把控阴道试产指征,以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2023 Vol. 31 (11): 2674- [摘要](
3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崔亚美 胡乔飞 陈素文 张晓峰 罗岚蓉*
探讨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PCSP)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出现PCSP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PCSP患者中3例出现子宫动静脉瘘(UAVF),1例出现大出血。患者均有CSP术后阴道出血表现,1例出血约1400ml。超声/磁共振(MRI)提示子宫前壁下段非均质包块,3例提示UAVF可能。1例UAVF患者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但术后包块持续存在;2例UAVF患者行宫腔镜宫内异物(瘢痕妊娠)取出术+宫腔组织吸引术+宫腔球囊放置术,术后恢复好;大出血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切除+子宫修补+宫腔镜下诊刮术,术后恢复好。结论: 超声、MRI、子宫动脉造影可为UAVF的诊断提供主要依据;UAVF和大出血患者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3 Vol. 31 (11): 2679- [摘要](
326
)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
方丽娟1 潘惠珍2
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粘连复发高危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粘连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RA后粘连复发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TCRA后粘连复发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14.3%。单因素分析,病程、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范围、术后是否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均与TCRA后粘连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工流产次数多、宫腔操作次数多、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肌性、范围大,术后未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小均为TCRA后粘连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上述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范围、术后是否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均对TCRA后粘连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0.648、0.616、0.676、0.742、0.648、0.644。结论:TCRA后粘连复发高危因素包括人工流产次数多、宫腔操作次数多,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肌性、范围大,术后未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小,可为预测术后粘连复发提供参考依据,利于临床干预预防。
2023 Vol. 31 (11): 2683- [摘要](
3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杨 敏 屈阿敏 王 娟
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妊娠期宫颈癌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于本院接受HPV检测和TCT检查的妊娠期孕妇1740例临床资料,以阴道镜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对HPV检测和T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V阴性1373例,阳性367例;TCT检测阴性1483例,阳性257例;经阴道镜病理活检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阴性1542例、阳性198例。HPV分型检测联合TCT检查,双重阳性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100.0%);极度高危型HPV和高危型HPV阳性结果均存在TCT检查漏诊情况,HPV分型检测、TCT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78及0.884,极度高危型HPV的阳性预测值95.3%,高危型HPV的阳性预测值73.8%。结论:TCT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有助于提高妊娠期宫颈癌筛查准确性,可为妊娠期宫颈癌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2023 Vol. 31 (11): 2688- [摘要](
3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瞿思宇 陈艳莉 张荣丽 陈 薇*
探讨血清前列腺素E1(PGE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产妇98例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凶险性前置胎盘不伴植入产妇8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PGE1、GPX1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管最大血流速度(PSV)和收缩/舒张期速度比值(S/D)等,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胎盘植入分类、发生和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上述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上述指标预测产后出血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GE1(35.54±9.32pg/ml)和GPX1(30.50±9.14U/L)低于对照组(47.49±9.20 pg/ml、38.38±9.40 U/L)。RI(0.37±0.10)、PI(0.46±0.11)低于对照组(0.44±0.12、0.57±0.10),PSV(44.50±8.12cm/s)和S/D(6.80±1.10)高于对照组(36.61±8.05 cm/s、5.82±1.03)(均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分娩孕周和体质指数产妇血清PGE1、GPX1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粘连型胎盘植入、植入性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者RI和PI依次降低,PSV和S/D依次升高,发生产后出血产妇血清PGE1、GPX1、RI和PI均低于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均P<0.05)。PGE1、GPX1、RI和PI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P<0.05)。PGE1、GPX1及RI、PI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68、0.623和0.636。结论:血清PGE1、GPX1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的胎盘植入程度、产后出血有关,PGE1、GPX1、RI和PI预测产后出血有一定价值。
2023 Vol. 31 (11): 2692- [摘要](
3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廖 丹 李桂花 余 兰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治疗的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03例作为合并症组,单纯GDM孕妇110例作为GDM组,血压血糖均正常孕妇118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RDX1、AOP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PRDX1、AOPP与IR关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血清PRDX1、AOPP对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GDM组、合并症组血清PRDX1、AOPP、FPG、FINS、HOMA-IR水平依次升高,HOMA-β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PRDX1、AOPP与HOMA-IR均呈正相关,与HOMA-β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PRDX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截断值36.25ng/L,敏感度92.6%、特异度56.5%;血清AOPP AUC为0.862,截断值13.24g/L,敏感度92.6%、特异度66.2%,二者联合的AUC为0.901,敏感度87.7%、特异度86.5%。结论: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PRDX1、AOPP水平异常升高,二者水平与IR相关,且可作为预测GDM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指标。
2023 Vol. 31 (11): 2698- [摘要](
318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杨会欣 魏淑彦* 文晓燕
探讨白脂素(Asprosin)、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GDM患者146例为GDM组,同期健康孕妇1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sprosin、PDCD4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法分析血清Asprosin、PDCD4水平与FBG、FINS、HOMA-IR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sprosin、PDCD4表达水平对GDM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血清Asprosin(5.72±1.21 ng/ml)、PDCD4(2.51±0.57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71±0.85 ng/ml、1.64±0.36 ng/ml),FB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Asprosin、PDCD4水平分别与FBG、FINS、HOMA-IR呈正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Asprosin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敏感度78.8%、特异性88.6%,最佳截断值4.66 ng/ml;PDCD4诊断GDM的AUC为0.883,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二者联合诊断的AUC(0.946)大于Asprosin和PDCD4的单独诊断AUC;logistic回归分析,Asprosin、PDCD4、FBG、FINS、HOMA-IR异常升高,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均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Asprosin、PDCD4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GDM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GDM的指标。
2023 Vol. 31 (11): 2703- [摘要](
294
)
HTML
(0 KB)
PDF
(0 KB)
(
9
)
-
程 骞 王玉慧 刘国力*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负调控因子(SOCS-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HDCP患者120例,其中HDCP组68例、轻度子痫前期31例(轻度PE组)、重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PE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及HDCP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OCS-3、Lp-PLA2水平,分析HDCP患者血清SOCS-3与Lp-PLA2的相关性及与预后关系。结果:血清SOCS-3、Lp-PLA2重度PE组(0.17±0.02ng/L、36.64±3.79μmol/ml),轻度PE组(0.33±0.06ng/L、23.39±4.28μmol/ml),HDCP组(0.45±0.08ng/L、19.68±2.09μmol/ml),对照组(0.53±0.05ng/L、15.00±1.57μmol/ml)存在差异;HDCP患者中,终止妊娠患者血清SOCS-3(0.29±0.12ng/L)低于正常分娩患者(0.42±0.09ng/L),Lp-PLA2(27.87±8.60μmol/ml)高于正常分娩患者(20.67±3.16μmol/ml)(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OCS-3与Lp-PLA2呈负相关(r=-0.837,P<0.05),且血清SOCS-3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r=0.536,P<0.05),Lp-PLA2与不良预后呈负相关(r=-0.511,P<0.05)。结论:随着HDCP病情加重,患者血清SOCS-3降低、Lp-PLA2升高,且影响患者预后,两者共同参与了HDCP发生发展,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2023 Vol. 31 (11): 2708- [摘要](
345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戴美龙 郁 林 陈 霞 陈 静*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不同孕期增重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关系。方法:以2020年9-12月于本院产科产前检查孕妇1508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前BMI,于孕24~28周常规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早期增重、GDM筛查前增重与GDM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GDM 251例,检出率16.6%;随着孕前BMI的增加、孕早期增重程度的增加、GDM筛查前增重程度的增加,GDM检出率随之增加(P<0.05)。孕前BMI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早期增重过多者GDM的风险高于增重适宜者(OR=1.65、2.21);孕前BMI正常和超重/肥胖组GDM筛查前增重过多者GDM的风险高于增重适宜者(OR=1.60、1.82);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GDM筛查前增重过少者GDM发生风险是低于增重适宜者(OR=0.73、0.53)。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孕前BMI正常和超重肥胖者,孕期增重过多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提示临床应对孕前BMI正常孕妇进行孕期增重的监测和随访,对孕前超重/肥胖者进行合理干预,使孕期增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以内,降低GDM的发生。
2023 Vol. 31 (11): 2712-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张译心 包向敏 王琛琛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半乳糖凝集素-13(Gal-13)及对胰岛素抵抗(IR)及不良母婴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2022年5月1日在本院分娩产妇105例临床资料,其中GDM 55例,非GDM 50例,比较两组及GDM组中IR、不良妊娠结局患者血清SHBG、RAGE和Gal-1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HBG、RAGE和Gal-13对IR、不良妊娠结局预测效能。结果:GDM组血清SHBG(26.97±3.37 mmol/L)、Gal-13相对表达(9.59±2.69)低于非GDM组(44.41±3.06 mmol/L、31.59±2.95),RAGE(3.44±0.83 ng/ml)高于非GDM组(0.38±0.07 ng/ml);GDM组中,IR患者SHBG和Gal-13低于非IR组,RAGE高于非IR组,不良妊娠结局组而言,妊娠结局良好组SHBG和Gal-13高于不良组,RAGE低于不良组(均)。SHBG、RAGE、Gal-13联合检测预测GDM孕妇发生IR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灵敏度(91.4%、95.2%)高于单独检测,预测曲线下面积(0.776、0.778)高于单独检测。结论:GDM孕妇血清SHBG、RAGE、Gal-13表达发生异常改变,3项联合检测对患者发生IR及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2023 Vol. 31 (11): 2717-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周 俊 傅 洁*
调查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产科就诊的GDM患者202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一般资料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量表对GDM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情况与EPDS、PSQI、GSES、APGAR评分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20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总有效回收率94.6%。191例患者EPDS评分7.92±2.74分,PSQI评分6.28±1.92分,GSES评分24.06±4.75分,APGAR评分7.74±0.86分;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量表评分93.86±16.37分,得分率为58.7%,产后自我管理情况低水平。单因素分析,不同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孕期应用胰岛素、产后血糖状况、对T2DM的风险认知水平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评分有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评分与EPDS评分、PSQ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GSES评分、APGAR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应用胰岛素、对T2DM 的风险认知水平低、GSES评分、APGAR评分可对患者产后自我管理情况产生正向影响,EPDS评分、PSQI评分可对患者产后自我管理情况产生影响。结论:GDM患者产后自我管理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因素多样,临床应据此采取针对性指导及干预。
2023 Vol. 31 (11): 2721- [摘要](
3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李清阳1 方 芳2 黄 宁1*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C3)及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及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40例为病例组,非内膜癌组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组MMR、NLRC3及FOXP1阳性表达率及与病例组预后关系。结果:病例组40例标本中,MMR蛋白总缺失率为32.5%,其中PMS2蛋白缺失1例(2.5%)、MSH6蛋白缺失2例(5.0%)、MLH1/PMS2蛋白同时缺失7例(17.5%)、MSH2/MSH6蛋白同时缺失3例(7.5%);NLRC3阳性表达率为22.5%,FOXP1阳性表达率为20.0%,均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患者内膜癌组织中MMR、NLRC3及FOXP1表达无差异;肿瘤家族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子宫下段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中MMR、NLRC3及FOXP1阳性表达率有差异(P<0.05);死亡组MMR缺失量及NLRC3、FOXP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R、NLRC3、FOXP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家族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子宫下段及预后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缺失量及NLRC3、FOXP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可能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对患者预后有参考意义。
2023 Vol. 31 (11): 2728- [摘要](
315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张永华1 胡苗苗2 金煜芳1 丁远辉1
分析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恶性组(n=30)和良性组(n=70),CT平扫图像上勾画2D、3D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图像特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层分为训练集(n=70)与验证集(n=30),提取CT影像组学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比较。结果:以肿块形态、肿瘤囊实性、腹水作为构建2D影像学特征模型,该模型训练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为88.9%、77.0%、0.86;验证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AUC为81.8%、78.9%、0.82。以肿块形态、肿瘤囊实性、边界、腹水作为构建3D影像学特征模型,该模型训练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AUC为90.7%、76.7%、0.86;验证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AUC为81.8%、73.7%、0.86。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未见差异(P>0.05)。结论:基于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相当且均较高,但考虑到影像组学特征计算成本,更推荐使用2D影像组学模型。
2023 Vol. 31 (11): 2733- [摘要](
314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王 宁1,2 冯 文1* 张 平3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EC)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61例E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和对照组53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免疫功能、术后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2%)与对照组(96.3%)无差异(P>0.05),手术出血量(53.5±9.6ml)、排气时间(45.9±5.5h)及住院时间(8.4±2.4d)均低于对照组(67.4±9.8ml、53.5±6.4h、10.5±3.4d), CD3+(34.47±6.58)%、CD4/CD8(1.25±0.25)、NK(28.34±5.67)%均高于对照组(28.56%±5.27%、1.02±0.28、23.29%±4.57%);术后1d、3d、术后7d疼痛评分(5.34±1.23分、4.03±1.29分、2.02±0.37分)均低于对照组(6.45±1.25分、5.34±1.47分、3.45±1.23分),并发症总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15.1%)(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保持EC临床疗效基础上,降低了围术期指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2023 Vol. 31 (11): 2738-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高 静 简 鑫 黄婷婷*
探究冥想下的自由体位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取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设置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由体位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冥想放松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不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分娩控制感、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445.11±86.22 min)、第二产程(36.46±15.31 min)及总产程(486.94±90.44 min)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13.05±88.08 min、45.78±14.07 min、564.41±92.46 min)(P<0.05),第三产程时间(5.35±1.15 min、5.56±1.05 min)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评分(4.42±1.14分)低于对照组(5.13±1.06分),分娩控制感评分(151.43±8.54分)高于对照组(145.42±10.26分),并发症总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4.0%)(均P<0.05)。结论:自然分娩初产妇给予冥想放松下搭配体位护理,可降低产妇各产程时间,减少疼痛情况,提升分娩控制感,降低并发症发生。
2023 Vol. 31 (11): 2743- [摘要](
324
)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
宋三娣 汪 玲 盛文君
分析高龄产妇产后出血(PPH)影响因素,并提出PPH预防对策。方法: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6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PPH发生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6例出现PPH 20例(9.7%)。单因素分析,产妇年龄、产次、本次受孕方法、本次分娩方式、胎儿数量、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胎盘植入、胎盘前置均为高龄产妇PPH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本次分娩方式(OR=1.634、95%CI 1.179~2.264、P=0.02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036、95%CI 1.857~4.963、P<0.001)、宫缩乏力(OR=4.170、95%CI 2.672~6.508、P<0.001)、胎盘植入(OR=7.178、95%CI 4.064~12.679、P<0.001)、胎盘前置(OR=11.607、95%CI 7.235~18.620、P<0.001)为高龄产妇发生PP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产妇发生PPH与本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宫缩乏力、有胎盘植入、有胎盘前置有关,应据此进行针对性预防管理,降低PPH风险,提高围生期安全。
2023 Vol. 31 (11): 2747- [摘要](
361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李 芹 陈艳萍 范 静 张媛媛*
比较两次分娩史不同分娩方式经产妇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I、II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探究最佳分娩间隔时间。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二胎产后复查产妇2593例,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依据不同分娩方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与盆底肌肉I、II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曲线拟合,得出分娩间隔时间-肌力的函数方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最大曲线下面积和相对误差率验证函数方程的准确性。结果:2593例产妇,以两次分娩方式分组为顺产-顺产组648例;顺产-剖宫产组528例;剖宫产-剖宫产组1400例;剖宫产-顺产组17例。曲线拟合为二次曲线,取I类肌纤维肌力>35μV、II类肌纤维肌力>40μV时适合的分娩间隔时间分别为,顺产-顺产组为6~8年,顺产-剖宫产组为4~9年,剖宫产-剖宫产组为2~10年;其中二次曲线达到峰值的年份为:顺产-顺产组7~8年,顺产-剖宫产组7~8年,剖宫产-剖宫产组6年。各组I、II型肌纤维肌力曲线的最大曲线下面积均>0.6(均P<0.05),相对误差率平均为4.909%。结论:本研究从维护骨盆腔各项功能的方面综合考量,生育间隔时间在6~8年适宜。
2023 Vol. 31 (11): 2752- [摘要](
393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毛惠娟1 黄国琴2* 杨棹霞2 叶火红3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5月HR-HPV感染女性900例,均检测血清25-(OH)D。随访2年,统计持续性HR-HPV感染发生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资料,根据最邻近匹配法对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和无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进行1-1匹配,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评分值。分析血清25-(OH)D与持续性HR-HPV感染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25-(OH)D对持续性HR-HPV感染的评估价值。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分析血清25-(OH)D与持续性HR-HPV感染是否存在非线性相关。结果: 900例患者随访2年,有效随访685例,随访率76.1%,出现持续性HR-HPV感染103例,发生率为15.0%。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持续性HR-HPV感染者宫颈炎、性伴侣数、宫颈癌家族史、HPV分型、血清25-(OH)D水平与无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仍是持续性HR-HPV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评估持续性HR-HPV感染的AUC值为0.823,对应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2.4%。血清25-(OH)D与持续性HR-HPV感染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39),曲线拐点位于50 ng/ml处,当25-(OH)D≤50 ng/ml时,25-(OH)D与持续性HR-HPV感染率呈负相关(β=-2.226,95%CI 0.218~0.681,P=0.008)。结论:血清25-(OH)D是持续性HR-HPV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与持续性HR-HPV感染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可作为判断持续性HR-HPV感染风险的参考指标。
2023 Vol. 31 (11): 2758- [摘要](
337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王昱泽 刘 灵 张春双 杨 倩 王蕊杰 职云晓 蔡南南 陈晓霖 程国梅*
探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马蹄内翻足(CTEV)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CTEV,且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显示染色体正常的单胎妊娠胎儿为研究对象。征得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对上述胎儿进行WES分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遗传变异解释指南将变异进行分类后,比较不同类型CTEV胎儿的WES致病或可能致病基因检出率,分析CTEV与单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38例CTEV胎儿中WES检出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基因的胎儿12例(31.6%,12/38),复杂型CTEV胎儿的WES检出率为12例(40.0%,12/30)、孤立型0例(0/8)、双侧型9例(33.3%,9/27)、单侧型3例(27.3%,3/11)。复杂型与孤立型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9)。发现15个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单基因变异,PEX1(NM_000466.3c.892_895dupp.N299Ifs*2)、SMAD3(NM_005902.4:c.730G>A:p.V244I)、CRTAP(NM_006371.5:c.634C>T:p.R212*)、ZC4H2[NM_018684.4:c.332T>C:(p.L111P)]、TGFBR1(NM_004612.4:c.1012A>G:p.N338D)、FKBP10[NM_021939.4:c.1490G>A:(p.W497*)]、FKBP10[NM_021939.4:c.831dup:(p.G278Rfs*95)]为首次发现的致病变异。结论:WES可对CTEV胎儿进行有效产前诊断,建议对染色体检测结果正常的复杂型CTEV胎儿行WES检测。
2023 Vol. 31 (11): 2765-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郭东霞 李同民* 孟凡荣 朱 岩 赵秋芬 刘 玉 樊秀清 刘文新 滕圆圆 李真真 任士霞 高 燕
比较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与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临床效果,为AV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290例在本院就诊,经阴道微生态检测诊断为A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观察组用2%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5g/支),每晚阴道给药1支,连续7d;对照组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硝呋太尔500mg、制霉素20万U),每晚阴道给药1粒,连用6d。比较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290例AV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256/290),其中观察组为92.4%(134/145),对照组为84.1%(122/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较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效果更显著。
2023 Vol. 31 (11): 2770- [摘要](
317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
-
-
黄丽萍 唐惠艳*
孕妇因畏惧分娩阵痛,担心母体及胎儿受损、分娩负面影响、心灵创伤、分娩并发症、分娩过程失去控制而导致对分娩的恐惧和应对困难。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较高,严重损害母婴健康。本文通过对孕妇分娩恐惧的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总结其影响因素,分析各项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023 Vol. 31 (11): 2773- [摘要](
4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1
)
-
余 麟 马月秋 伍晓梅 郭姣姣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血糖监测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措施,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也为血糖管理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评估指标,如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等。本文就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技术、血糖管理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2023 Vol. 31 (11): 2779- [摘要](
334
)
HTML
(0 KB)
PDF
(0 KB)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