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1.浙江省武义县妇幼保健院(321200);2.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he recurrenc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and th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currence of adhesion
1.Wuyi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321200;2.Jinhu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摘要 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粘连复发高危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粘连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RA后粘连复发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TCRA后粘连复发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14.3%。单因素分析,病程、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范围、术后是否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均与TCRA后粘连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工流产次数多、宫腔操作次数多、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肌性、范围大,术后未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小均为TCRA后粘连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上述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范围、术后是否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均对TCRA后粘连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0.648、0.616、0.676、0.742、0.648、0.644。结论:TCRA后粘连复发高危因素包括人工流产次数多、宫腔操作次数多,清宫术后闭经史,宫腔粘连性质肌性、范围大,术后未放置物理屏障、雌激素用量小,可为预测术后粘连复发提供参考依据,利于临床干预预防。
关键词 :
宫腔粘连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
复发 ,
高危因素 ,
预测
引用本文:
方丽娟1 潘惠珍2.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复发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1): 2683-.
FANG Lijuan1, PAN Huizhen2 .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he recurrenc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and th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currence of adhes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1): 2683-.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23/V31/I11/2683
[1]
杨 静 邱 畅 高 如 徐 燕*. 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及与夫妻支持、健康素养的相关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1983-.
[2]
罗文娜1 黄 震2 孙丽丽1 秦珍珍1 宋香金1*. 西药联合固冲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044-.
[3]
郝 鑫 马丽丽 高松硕. 血清HE4、TM4SF1、HSP90α预测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65-.
[4]
韩宇新1,2 刘 硕2 郑文佩3 邹倩3*. 宫腔组织切除系统治疗宫腔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17-.
[5]
张亚琴 李 珍 康丽荣 张 婧*. 维生素D结合主动免疫治疗免疫复发性流产临床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36-.
[6]
陈旭艳 范 薇 黄金梅 张 熠 吴舒帆 林艺婉. 阿司匹林精准用药在免疫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57-.
[7]
花静静 王 艳 王诗红 沈亚梅. 阴道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87-.
[8]
李雪燕 胡奕萍 许 燕 陈丽慧. 产后妇女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回归预测模型构建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97-.
[9]
蒋天梅 王 祯 邓慧云. HDP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预测模型构建与预测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9): 2182-.
[10]
徐 宝 王红芹 董艳平*. 微信辅助下的个性化“1+1+X”延续护理模式用于宫腔粘连术后临床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853-.
[11]
张 蓓 周 伟 孙丹丹. 宫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效力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869-.
[12]
徐 上1 李玉为1 左康康1 尹美子2 马 娟1*. 基于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构建不孕风险的预测模型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878-.
[13]
万红梅 马红梅 谷文文. GDM患者血清CTRP3、FGF19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898-.
[14]
叶夏斌 林小燕 夏雪梅. 卵巢癌患者血清Romo-1、sFRP-4、MRPL15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903-.
[15]
何巧莲 任 飞 林 坤. 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值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效能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