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菁
2022 Vol. 30 (9): 1942- [摘要](
2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
赵铭佳1,2,3 宁艳春1 程 宇1 彭 阳1 朱研峰4 韩宝生1 刘美玲3 卢文红3 谷翊群3*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小鼠睾丸组织随增龄变化的差异表达的关键miRNA和mRNA,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检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表达集合(GEO)数据库中关于精子发生的miRNAs和mRNA的芯片数据,确定数据集为GSE41857和GSE41858。对数据集GSE41857进行GEO2R在线分析,获得精子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并利用联川生物云平台预测其靶基因。对数据集GSE41858进行GEO2R在线分析,获得精子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s。将上述获得的靶基因与miRNA的靶基因取交集获得最终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数据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对数据集GSE41857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miRNAs 52条,其靶基因17 224个。对数据集GSE41858分析共得出差异表达基因619个,最终获得交集差异表达基因485个。GO富集分析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精子发生、细胞分化、纤毛组装等;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骨架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RNA聚合酶II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整合素结合等。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获得的通路主要包括轴突引导、乙型肝炎、Hippo信号传导途径等。利用cytoscape分析前20位的hub基因分别为Tgfb1/1、Tns3、Tln1、Csk、Zyx、Capn5、Capn1、Crebbp、Plxna1、Plxna3、Plxna4、Plxnb1、Itga9、Lama5、Fras1、Pdlim3、Ccnb2、E2f1、Ncor2、Inppl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miRNA-mRNA 调控网络,并挖掘出一些可能参与精子发生的miRNAs和新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精子发生提供新的方向。
2022 Vol. 30 (9): 1944- [摘要](
8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王央玲 黄海桃* 符 火
分析微量元素对合并糖脂代谢异常子痫前期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20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子痫前期患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培养EPCs,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对EPCs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剂量微量元素对Caspase-3 mRNA、Caspase-3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微量元素剂量减少EPCs细胞逐渐降低,即光密度值、迁移细胞数分别为微量元素6ml组(2.06±0.09、38.71±4.59/cells×200)>4 ml组(1.70±0.10、29.47±3.52/cells×200)>2 ml组(1.52±0.09、25.47±4.62/cells×200)>对照组(1.33±0.04、17.88±2.75/cells×200);Caspase-3 mRNA、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即微量元素6ml组(0.217±0.05caspase-3/GAPHD、0.212±0.03)<4 ml(0.537±0.08caspase-3/GAPHD、0.427±0.04)<2 ml(0.669±0.09caspase-3/GAPHD、0.617±0.05)<对照组(0.880±0.06caspase-3/GAPHD、0.749±0.04)(均P<0.05)。结论:微量元素可促进合并糖脂代谢异常子痫前期患者EPCs细胞增殖及提升其迁移活性,下调Caspase-3 mRNA及Caspase-3 蛋白表达量。
2022 Vol. 30 (9): 1950- [摘要](
9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
王小丽1 冉润浓1 孙一杰1 玉米提·塔西甫拉提2 宋 冰3*
探讨新疆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措施。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收集数据,采用《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对全区106个妇幼保健机构的56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逐赋分与评价,比较各机构的各项指标得分差异。结果:全区三级机构(4个)平均得分(451.4±51.7)分,二级机构(33个)平均得分(372.9±56.7)分,一级机构(41个)平均得分(296.4±47.9)分,未定级机构(28个)平均得分为(295.2±42.2)分。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缺乏,标准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落后,临床服务能力弱,科研能力不足等情况。结论:今后需加强人员培训与指导,增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和信息化建设。
2022 Vol. 30 (9): 1955- [摘要](
2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林美菊1 潘春丽1 赵婉萍2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与吉妮宫内节育器(IUD)对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5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者共92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在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术后分别采用曼月乐或吉妮IUD避孕,每组46例,随访术后6个月时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检测术前3d及术后3个月时子宫内膜冲洗液及宫颈粘液中各因子水平变化。结果:随访术后6个月时两组均未出现妊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曼月乐组(15.2%)低于吉妮IUD组(32.6%)(P<0.05)。人工流产术前3d两组宫颈粘液中细胞因子IFN-α2、IFN-γ、IL-6、IL-8,趋化因子CCL5、MCP-1α、MIP-1β、MIP-1水平均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曼月乐组IFN-α2、IFN-γ水平高于吉妮IUD组,IL-6、IL-8低于吉妮IUD组,CCL5低于吉妮IUD组,MIP-1β高于吉妮IUD组(均P<0.05),MCP-1、MIP-1α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子宫内膜冲洗液样本T细胞密度均增加了,且吉妮IUD组CD3+、CD4+表达水平高于曼月乐组(P<0.05)。两组CD8+表达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组织Foxp3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T细胞高表达。结论:曼月乐与吉妮IUD避孕效果相当,但放置曼月乐后不良反应更低且炎症反应程度更低,更有利于育龄女性长期应用。
2022 Vol. 30 (9): 1958- [摘要](
9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蒋 冬 帅 旭 王晨笛 李 兰
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EP)疗效及对患者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和收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EP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以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卵巢功能[卵巢窦卵泡数、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卵巢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VD)]、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孕酮(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6.3%)高于对照组(87.0%),阴道出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个月,联合组卵巢窦卵泡数(7.45±1.78个)、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87.0%)均高于对照组(6.21±1.53个、64,8%),PSV(15.13±2.52 cm/s)、EVD(6.23±1.55 cm/s)水平低于对照组(16.34±2.36 cm/s、7.16±1.37 cm/s),血清CA125(29.67±4.51 kU/L)、P(11.37±3.12 mmol/L)、VEGF(66.72±7.43 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3.25±4.67 kU/L、14.64±3.53 mmol/L、81.26±8.48 ng/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与对照组(16.7%)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EP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症状改善及卵巢功能恢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2022 Vol. 30 (9): 1963- [摘要](
3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兰 琳 郑幼娇 鲁 慧 袁 媛 杨 凤
分析宫腔直视吸引术与超声引导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本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4920例,将行宫腔直视吸引术的1727例纳入宫腔直视组,行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术的3193例纳入超声引导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并评价两种术型临床效果。结果:宫腔直视组手术时间(4.1±0.6min)、术中出血量(10.1±2.1ml)和术中进出宫腔次数(1.1±0.1次)均低于超声引导组(5.2±0.8min、24.6±6.8ml、2.9±0.3次),术后流血时间(4.14±1.03d)、月经恢复时间(27.74±7.32d)均低于超声引导组(6.6±1.1d、31.7±8.4d),术后月经量异常率(14.5%)低于超声引导组(24.1%),术后宫腔粘连(0.01%)、复清宫(0.41%)、感染的发生率(0.06%)均低于超声引导组(1.47%、2.94%、0.66%)(均P<0.05)。结论:宫腔直视吸引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具有视野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临床效果确切。
2022 Vol. 30 (9): 1968- [摘要](
7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张艳琼1 李 阳1 王建华1 张平武1 陈 虹2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胚胎培养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溶性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G(sHLA-G)水平与术后临床妊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120例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行IVF-ET助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胚胎数均2枚。根据助孕后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成功妊娠)与非妊娠组(妊娠失败)各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HLA-G、HCG与妊娠结局、优胚数的相关性,运用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LA-G、HCG预测妊娠结局效能。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年龄、授精方式、不孕时间、基础性激素水平、Gn天数、Gn总量、内膜厚度、获卵数、授精数、胚胎数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培养液中HCG、sHLA-G、优胚数妊娠组均高于非妊娠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LA-G、HCG、优胚数是影响行IVF-ET助孕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sHLA-G、HCG与IVF-ET助孕妊娠(r=0.559、0.682,均P<0.05)及优胚数(r=0.602、0.564,均P<0.05)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HCG、sHLA-G预测临床妊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94,HCG最佳临界值1.29IU/L,敏感度为66.7%,特异度85.0%。约登指数0.517;sHLA-G最佳临界值4.73 IU/ml,敏感度78.3%,特异度为90. 0%,约登指数0.683。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时胚胎培养液中HCG、sHLA-G水平与早期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有一定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预测助孕妊娠的重要参考评估指标。
2022 Vol. 30 (9): 1972- [摘要](
33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李 娜 张 永*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胎肝激酶-1(Flk-1)、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2(PGE2)表达及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EMs患者126例为EMs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桂枝茯苓胶囊,疗程3个月。健康体检女性40例为健康组。检测各组血清Flk-1、COX-2、VEGF、PGE2水平,EMs组治疗后复查,评价EMs病灶面积、数字模拟量表(NRS)评分和中文版30项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量表(EHP-30)评分。结果:EMs组血清Flk-1(29.72±6.14 ng/ml)、COX-2(16.59±3.42 ng/ml)、VEGF(183.02±40.17 pg/ml)、PGE2(589.74±56.33 pg/ml)水平高于健康组(9.02±1.13 ng/ml、5.45±1.38 ng/ml、58.52±14.37 pg/ml、105.63±14.59 pg/ml),且各上述指标r-AFS Ⅲ+Ⅳ期患者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并与r-AFS分期正相关(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面积(5.08±1.33 cm2)、NRS(1.69±0.34分)及EHP-30(16.58±1.89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31±1.25 cm2、3.01±0.59分、22.13±2.69分),血清Flk-1、COX-2、VEGF、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85.7%),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均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结论:Ems患者血清Flk-1、COX-2、VEGF、PGE2水平异常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可能通过下调Flk-1、COX-2、VEGF、PGE2而发挥作用。
2022 Vol. 30 (9): 1977-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任晓璐 李志卫 狄 华 宫喜双*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对血清环氧化酶 2(COX-2)、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21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1)和单药组(n=60),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辅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OX-2、IL-33、雌二醇(E2)、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83.61%)高于单药组(66.67%),血清COX-2、IL-33水平两组均上升且联合组(525.47±67.19 U/L、1318.15±398.61 ng/L)高于单药组(444.94±76.05U/L、1017.79±150.16 ng/L),血清E2、P、β-HCG水平两组均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两组血清D-D、PAI-1、纤维蛋白原均两组均下降且联合组(121.34±26.55μg/L、0.51±0.23 AU/ml、2.13±0.24 g/L)低于单药组(187.97±35.23μg/L、0.95±0.28 AU/ml、4.11±0.35 g/L)(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联合组(8.2%)与单药组(11.7%)无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疗效提高,安全性好,可能与有效改善COX-2、IL-33水平有关。
2022 Vol. 30 (9): 1983- [摘要](
3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黄 恺 胡旦红 张玉芳 刘 芳 陶小燕
探究阴式瘢痕妊娠物清除术在高危型瘢痕妊娠(CSP)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危型CSP患者以阴式瘢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53例为观察组,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匹配以子宫栓塞术及超声引导下清宫术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红蛋白(Hb)水平,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15.2±1.5d)、术中出血量(15.4±1.6 ml)、月经恢复时间(32.6±3.4 d)均低于对照组(18.5±1.9d、23.5±2.4 ml、40.4±4.1 d)(P<0.05)。术前、术后10天两组Hb水平均无差异(P>0.05),术后10天两组血清β-HC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天、30d环境、心理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社会关系、生理评分对照组术后30d高于术后10d(P<0.05),观察组术后10d与术后30d无差异(P>0.05),但术后10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持续疼痛、1例出现术后血肿(3.8%),对照组有3例出现持续疼痛、1例出现发热(7.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阴式瘢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高危型CSP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2022 Vol. 30 (9): 1987-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周 洁1,2 朱晓红2 戚婷婷2 李 霞2 翁晓菁2 孙丽洲1*
对比分析子宫颈环扎术或孕酮治疗短子宫颈(<10 mm)单胎妊娠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子宫颈<10 mm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13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环扎术组(n=83,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和孕酮组(n=49,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累计分娩率、妊娠情况、新生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无差异(P>0.05),环扎术组妊娠≥37周累积分娩率(81.9%)高于孕酮组(63.3%),分娩孕周(36.6±2.1周)及妊娠延长时间(20.4±3.7周)均长于孕酮组(35.6±2.3周、19.1±3.8周)(均P<0.05);两组新生儿存活率无差异(P>0.05),环扎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8±0.4kg)高于孕酮组(2.5±0.4kg),转新生儿科比例(15.7%)少于孕酮组(34.7%),新生儿Apgar评分(8.0±1.4分)高于孕酮组(7.5±1.2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12.1%)与孕酮组(10.2%)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10 mm单胎妊娠效果高于孕酮治疗,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感染及抑制宫缩药物、定期监测孕妇阴道分泌物等可降低环扎术后感染及早产发生率。
2022 Vol. 30 (9): 1992- [摘要](
3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许琳玲 高 静 陈 颖 俞 敏*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疗效及术后1年预后。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HSI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LEEP组和CKC组各4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LEEP组手术时间(7.87±2.14min)、术中出血量(8.34±1.85ml)低于CKC组(31.85±5.77min、26.57±4.37ml)(P<0.05)。术后并发症LEEP组(7.5%)与CKC组(12.5%)无差异,术后切缘阳性率LEEP组(7.50%)与CKC组(2.5%)无差异(均P>0.05)。术后12个月LEEP组TCT/HPV筛查阳性率(32.5%)、病变残留率(25.0%)均高于CKC组(10.0%、5.0%)(P<0.05)。术后12个月复发率LEEP组(7.5%)与CKC组(5.0%)无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LEEP优于CKC,但术后短期预后方面CKC优于LEEP。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术型,从而提高HSIL治疗及预后效果。
2022 Vol. 30 (9): 1997- [摘要](
53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严敏琴 张 楠* 陈先侠 吴秀梅
探究P16自身抗体(P16 IgG)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HSIL患者85例为观察组,行宫颈组织检查的健康女性85例为对照组,于观察组术前及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清P16 IgG、HPV-DNA水平,观察组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和稳定组。分析各组术前血清P16 IgG和HPV-DNA水平对HSIL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P16 IgG水平(1.26±0.30)和HPV-DNA含量(2.12±0.69)均高于对照组(1.06±0.18、0.41±0.17),术后血清P16 IgG水平(1.11±0.20)及HPV-DNA含量(0.85±0.24)均低于术前但仍高于对照组(1.06±0.18、0.41±0.17)(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有28例进展或复发,进展组术前血清P16 IgG水平和HPV-DNA含量均高于稳定组,术后血清低于术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术后进展组患者血清P16 IgG水平与HP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性(r=0.784、0.803,P<0.001)。P16 IgG和HPV-DNA诊断HSI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0.736,最佳截断值1.21、2.11,灵敏度91.3%、81.4%,特异度78.8%、69.6%;两者联合检测诊断HSIL的AUC为0.933,灵敏度97.7%、特异度92.6%。P16 IgG和HPV-DNA检测对HSIL预后评估的AUC分别为0.771、0.704,最佳截断值为1.10、0.86,灵敏度为86.5%、79.4%,特异度为71.7%、66.8%;二者联合检测对HSIL预后评估的AUC为0.897,灵敏度91.7%、特异度90.1%。结论:P16 IgG和HPV-DNA水平异常升高与HSIL病变相关,P16 IgG和HPV检测可作为HISL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2022 Vol. 30 (9): 2001- [摘要](
3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马 鑫 沈 勤 吴 宣
探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等围术期指标;比较麻醉前10min(T1)、插管后5min(T2)、气腹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术前1d、术后1d、3d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30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T1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均无差异(P>0.05),T2、T3、T4时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A)、血糖(GLU)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1d时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连线试验(TMT)所需时间、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d、3d时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1d,TMT所需时间、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1d,且观察组术后1d、3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MT所需时间和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有助于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提高苏醒质量,对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和降低术后认知功能损害效果确切。
2022 Vol. 30 (9): 2006- [摘要](
63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何 睿 谢本发 许 伟 韩苗华 牛居辉*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体质指数≥30kg/m2)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术后镇痛药物观察组选用45mg艾司氯胺酮+5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对照组选用10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术后随访8周,观察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镇痛评分(NRS)、产后抑郁评分(EPDS)、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睡眠质量、产后焦虑和恢复质量等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术后随访。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48h时的静息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6h、12h、24h、48h时的运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1周、3周、6周、8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1周的睡眠质量更好,GAD-7评分更低(5.73±2.16分比7.49±2.58分),QoR-15评分更高(122.47±29.51分比108.45±25.66分)(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肥胖产妇术后疼痛、缓解产后抑郁状态、促进恢复质量,且安全性好。
2022 Vol. 30 (9): 2012- [摘要](
673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温永宏 刘军武 朱 隽 窦 恩
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复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0.5ug/kg/h舒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0.5ug/kg/h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开始5min(T4)及拔管时(T6)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麻醉前(T1)、插管后5min(T2)、气腹创建5min(T3)、气腹结束后5min(T5)时HR、MAP及T1、T2、T3、T4、T5、T6时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68.2±9.7min、67.1±9.2min)、麻醉时间(48.8±7.1min、49.6±7.5min)、拔管时间(15.2±4.6min、14.9±4.3min)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躁动Riker评分(2.2±0.6分)低于对照组(1.1±0.3分),恶心呕吐(1.7%)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3.3%、23.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复合麻醉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拔管躁动,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2022 Vol. 30 (9): 2017- [摘要](
6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张恺莹 詹 锐
探究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全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疼痛、睡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48例)和高剂量组(48例),分别给予5mg、10mg褪黑素治疗。比较术后患者睡眠质量[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SMH)、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数字评分(NRS)],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d SMH评分、MMSE评分均下降但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两组术后7d SMH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1d(P<0.05)但组间无差异;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d PSQI评分均升高但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术后7天PSQI评分低于术后1d(P<0.05)但组间无差异;高剂量组术后1d、2d、3d VAS及NR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术后1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术后1d血清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高剂量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瘙痒、反流误吸、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与5mg褪黑素相比,10mg褪黑度用于全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前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减轻术后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变化,且用药安全。
2022 Vol. 30 (9): 2022- [摘要](
4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候 琳 邹晓霞* 谢秀超 张光兰
探讨胰岛素联合麦芪降糖丸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GDM孕妇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均给予常规干预及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组联合麦芪降糖丸治疗。对比两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血糖指标变化、胰岛素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75g OGTT结果正常率(95.2%)高于对照组(82.3%)(P<0.05);两组空腹血糖、75g OGTT 1h、OGTT 2h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血清TBil、UA水平及尿m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新生儿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麦芪降糖丸治疗GDM,可明显改善孕妇血糖和胰岛素功能,有效调节TBil、UA、mAlb水平,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9): 2027- [摘要](
3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温 燕 刘 维
探讨家庭参与联合赋能教育干预对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心理状态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住院的114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8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联合赋能教育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家庭领悟社会支持度、心理状态和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22.41±2.12分)高于对照组(20.26±2.47分),且心理弹性量表简表中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1.10±4.1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4.42±4.46分)均低于对照组(35.62±4.08分、28.26±4.47分)(P<0.05),终止妊娠孕周(32.3±1.4周)、期待治疗天数(10.5±2.7d)均长于对照组(31.4±1.5周、8.3±2.4),顺产率(93.1%)高于对照组(75.0%),新生儿Apgar评分(7.0±0.4分)、体重(3.1±0.7kg)高于对照组(6.7±0.4分、2.9±0.5kg),并发症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30.4%)(均P<0.05)。结论:家庭参与联合赋能教育干预可提高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社会家庭支持度,改善心理状态和母婴结局。
2022 Vol. 30 (9): 2031- [摘要](
5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陈 林1 苏 杰2 佘永军3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中期妊娠引产初产妇效果及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2月展开。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自愿行中期妊娠(孕周15~24周)引产初产妇病历资料,查阅以“中期引产手术中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法”者为镇痛组(291例),以“常规中期引产术,并无任何相关镇痛操作”为对照组(312例),随访资料≥2年(回顾性队列);2017年12月通过查阅病历和电话随访引产术后再孕情况,对再孕成功者进行前瞻性再孕母婴结局观察(前瞻性队列)。分析回顾性和前瞻性两队列不同术中镇痛者2~3年内再孕及结局。结果:回顾性队列及前瞻性队列,随着引产手术进行产妇疼痛评分(VAS)均逐渐增高,但镇痛组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镇痛组(100.3±8.5 ml)均低于对照组(123.1±8.4 ml)(均P<0.05),但运动障碍、腰痛、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很低两组无差异(P>0.05)。随访2年,回顾性队列失访率3.3%、前瞻性队列1.3%,再生育意愿比例镇痛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再孕成功率前瞻性队列中镇痛组(91.9%)高于对照组(80.6%)(P<0.05)。随访孕后分娩母婴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镇痛组(3478.6±229.7g)低于对照组(3610.3±247.2g)(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能有效减低中期妊娠引产疼痛及产后出血量,对短期再孕母婴预后影响不大。
2022 Vol. 30 (9): 2035- [摘要](
3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赵 慧 宰 丹 田树娟 张 亮 王 杨
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联合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及心外畸形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胎儿心脏检查的高危妊娠孕妇380例,通过二维超声检查与超声STIC技术筛查产前胎儿CHD发生情况,并与解剖病理与产后随访结果对比,分析诊断准确性。对比CAM检测、超声STIC技术筛查胎儿CHD及心外畸形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检出情况,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38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检测CHD胎儿104例,共计301处心脏结构异常。以解剖病理与产后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二维超声诊断CHD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8.9%;超声STIC技术诊断CHD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9.3%,两种超声诊断CHD有较好一致性(Kappa=0.919、0.960)。两种检查方式检测CHB的符合率、漏检率、误诊率无差异(P>0.05),检出心脏结构异常细节符合率对比有差异(χ2=61.499,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的100例超声STIC技术诊断CHD患者中,单一类型CHD患者66例(66.0%)、复合类型CHD患者34例(34.0%)。其中合并心外畸形CHD患者23例(23.0%),单一类型CHD合并心外畸形15例(15.0%),检出致病性CNV 6例;复合类型CHD合并心外畸形8例(8.0%),未检出致病性CNV。未合并心外畸形CHD患者77例(77.0%),单一类型CHD未合并心外畸形51例(51.0%),检出致病性CNV 6例;复合类型CHD未合并心外畸形26例(26.0%),检出致病性CNV 5例。结论: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CHD及心外畸形产前诊断中具有良好价值,CMA应对染色体微重复与微缺失具有良好检出率。
2022 Vol. 30 (9): 2040-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梅 娴1 金 蓓2 朱大华3*
分析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并探究二者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EC患者112例临床资料,随访1、3、5年生存状况,根据患者生存时间将≥3年纳入长期组、<3年纳入短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状况关系。结果:112例EC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42个月(1~88个月)。112例EC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9.5%和72.3%,长期组89例、短期组23例。两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癌组织ER表达及PR表达有差异(P<0.05),绝经、手术方式、辅助治疗无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患者的EC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ER表达及PR表达是EC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I型EC、未/低分化、FIGO分期III-IV、淋巴结转移、癌组织ER及PR阳性的EC患者术后生存状况较差,临床上应对有危险因素的临床病理特征EC患者加以重视。
2022 Vol. 30 (9): 2045- [摘要](
7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郑冰心 徐冬冬 纪红玉
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感染患者气质性乐观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焦虑及抑郁的关联性。方法:调查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hr-HPV感染126例,根据患者气质性乐观状况分为乐观组(n=66)和悲观组(n=60),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等项评分,分析患者气质性乐观状况与以上指标关联性。结果:乐观组SWLS评分(29.33±3.41分)、寻求支持评分(2.67±0.15分)、乐观评分(2.58±0.26分)、情感宣泄评分(2.41±0.25分)、面对评分(2.33±0.25分)及希望水平(54.08±6.58分)得分均高于悲观组(10.22±2.17分、(.09±0.21分、1.87±0.23分、1.69±0.17分、27.76±3.69分、1.37±0.18分),自我依靠评分(0.87±0.12分)、宿命评分(0.69±0.07分)、逃避评分(0.75±0.08分)、姑息评分(0.56±0.07分)、焦虑评分(16.35±2.33分)及抑郁评分(18.33±2.64分)均低于悲观组(1.36±0.18分、1.55±0.16分、1.23±0.17分、1.33±0.15分、35.64±5.11分、38.29±4.23分)(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气质性乐观状况与其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呈正相关,与焦虑及抑郁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hr-HPV感染患者气质性乐观状态与其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有关,提示临床从以上因素着手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气质性乐观状态,积极面对疾病进行治疗。
2022 Vol. 30 (9): 2050- [摘要](
3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陈 妍 王 旺
探讨中药热奄包及心理干预对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SPID住院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及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直径、积液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盆腔疼痛程度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直径、积液量、HBV、LBV、ESR、FIB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2.14±0.15分)低于对照组(2.69±0.27分),SF-36评分两组均提高且观察组(81.47±8.06分)高于对照组(72.04±6.19分),总有效率观察组(93.3%)高于对照组(73.3%)(均P<0.05);干预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3.3%)与对照组(6.7%)无差异(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SPID患者应用中药热奄包及心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缩小盆腔包块,促进盆腔积液吸收,减轻临床症状及盆腔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2022 Vol. 30 (9): 2054- [摘要](
3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
魏 刚 许保刚* 贺 朝 黄瑞瑜 刘 辉 郭长义 李 斌 张 瑜 张 婉
探讨核磁共振技术中半傅里叶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HASTE)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联合血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产前预测胎盘植入性病变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 2018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37例疑似胎盘植入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阳性组(n=123)和阴性组(n=14),均接受HASTE和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检查,检测血清β-HCG,分析HASTE、true-FISP检查阳性率和血清β-HC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ASTE、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及血清β-HCG产前预测胎盘植入性病变价值。结果:137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126例,诊断阳性率HASTE检查为88.6%;true-FISP检查为85.4%;阳性组血清β-HCG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产前胎盘植入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HASTE分别为88.6%、42.9%、true-FISP分别为85.4%、50.0%,β-HCG分别为86.2%、64.3%,3项指标联合的敏感度(96.7%)、特异度(85.7%)最高(P<0.05)。结论:HASTE、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联合血β-HCG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性病变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2022 Vol. 30 (9): 2060- [摘要](
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苏继颖 杨 华*
探讨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妊娠清宫术后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本院行子宫瘢痕妊娠清宫术后1周血hCG>500U/L者共 166 例,其中直接清宫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组57例(直接观察组),不用米非司酮51例(直接对照组);介入治疗清宫术后应用米非司酮25例(介入观察组),不用米非司酮33例(介入对照组)。分别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直接清宫术后4周血hCG[M(P25,P75)]观察组28.00(13.25,57.25)U/L, 对照组57.00(28.00,122.60)U/L;术后6周hCG观察组4.22(0.10,8.66)U/L, 对照组 13.00(5.50,31.40)U/L;血hCG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39.0±8.9)d ,对照组(48.8±10.6)d;月经复潮的时间观察组(39.4±9.4)d ,对照组(49.4±14.6)d ;切口团块消失时间用药组(48.7±13.8)d, 对照组(55.4±14.7)d ;随诊复查次数观察组5(5,6)次,对照组7(7,8)次。直接清宫术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清宫术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直接清宫术血hCG下降不满意或瘢痕处团块吸收欠佳,可以加快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促进月经复潮及切口团块的消失,减少术后随访的次数。
2022 Vol. 30 (9): 2064- [摘要](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张玉瑾 张文晶 王 静 吴 楠*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症CXCR5+CD4+T细胞的表达及与患者发病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中心妇产/医学部收治的EMS合并不孕症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EM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患者体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精子抗体(AsAb)、甲状腺自身抗体(ATA)、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hCGAb)、抗-β-2糖蛋白1抗体(α-β-2GP1)、CXCR5+CD4+ T细胞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sAb(3.32±0.54)、AoAb(2.94±0.28)、EMAb(3.21±0.62)、AhCGAb(3.64±0.59)、α-β-2GP1(3.28±0.61)和ATA(2.81±0.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3±0.39、2.13±0.34、1.32±0.43、2.03±0.48、1.29±0.57、2.01±0.21),CXCR5+CD4+T细胞水平(23.19±5.91)%高于对照组(9.34±2.88)%(均P<0.05);CXCR5+CD4+T细胞与EMS不孕症发病呈正相关,观察组AoAb、AsAb、EMAb、ATA、α-β-2GP1和AhCGAb与CXCR5+CD4+T细胞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EMS伴不孕症患者CXCR5+CD4+T细胞及相关抗体表达均异常升高,且CXCR5+CD4+T细胞与EMS伴不孕症发病及自身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
2022 Vol. 30 (9): 2068- [摘要](
3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董晓娟 何婵凤 王 妍
探究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基因多态性、性激素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结局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2020年间收治的先兆流产113例(先兆组)与正常早孕96例妇(对照组)临床资料,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TAFI1040C/T位点基因分型,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根据先兆组妊娠结局分为难免流产组与继续妊娠组,比较各特征孕妇TAFI1040C/T位点基因分型、性激素水平,分析TAFI1040C/T位点基因型与先兆组妊娠结局及其性激素水平关系。 结果:先兆组113例发生难免流产41例,余72例继续妊娠。先兆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难免流产者均低于继续妊娠者(均P<0.05)。先兆组及对照组TAFI1040C/T基因分布符合H-W平衡,先兆组TT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型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TAFI1040基因型分布有差异(P<0.05)。先兆组中难免流产者TT型基因频率高于继续妊娠者,CC型及CT型基因频率低于继续妊娠者,CC型、CT型及TT型基因型患者血β-HCG、P、E2水平依次下降(均P<0.05)。 结论:TAFI1040C/T等位基因T可能是先兆流产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基因,可能通过影响β-HCG、P、E2水平影响患者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9): 2072- [摘要](
3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李永乐1 张 丽1 申小静1 杨 光1 王婷婷2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miR-203a-3p、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SOCS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经术后随访24个月均妊娠者76例(异位组),根据妊娠结局良好组(41例)及不良组(35例);本院体检健康女性76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血清中miR-203a-3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OCS1、SOCS3水平。Pearson法分析异位组miR-203a-3p与SOCS1、SOCS3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03a-3p、SOCS1、SOCS3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位组血清miR-203a-3p水平较高,血清SOCS1、SOCS3水平较低;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血清miR-203a-3p水平较高,SOCS1、SOCS3水平较低(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03a-3p与SOCS1、SOCS3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miR-203a-3p、SOCS1、SOCS3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818、0.806,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9,特异性为90.8%,敏感度为84.2%。异位组中,与妊娠结局良好组相比,不良组患者血清miR-203a-3p水平较高,SOCS1、SOCS3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miR-203a-3p水平异常升高,血清SOCS1、SOCS3水平异常降低,miR-203a-3p、SOCS1、SOCS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2 Vol. 30 (9): 2076- [摘要](
3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李清娟 张全华 张 玲
分析不同病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后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18例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及其他;并根据血小板计数(PLT)检查结果评估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100×109/L为轻度,20~50×109/L为中度,<20×109/L为重度。观察患者不同病因分布及其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比较经治疗后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程度患者的妊娠分娩结局。结果:GT66例(55.9%)、ITP 26例(22.0%)、HDCP 17例(14.4%)、其他病因9例(7.6%)。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不同病因患者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有差异(P<0.05)。GT组主要为轻度,其占比高于中重度,ITP组中重度占比高于轻度(均P<0.05);HDCP组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占比未见差异(P>0.05),其他病因的重度占比高于轻度(P<0.05)。GT组剖宫产率、输血率低于ITP组、HDCP组及其他组(P<0.05);GT组与ITP组新生儿早产率与窒息率无差异,两组早产与窒息率均低于HDCP组及其他组(均P<0.05)。血小板减少中度的产妇产后出血率(12.1%)高于重度(0),血小板减少重度的产妇新生儿早产率(46.4%)、窒息率(17.9%)高于轻度(10.5%、1.8%)(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不同,其血小板减少程度、治疗与预后各有差异;该病以GT为常见原因,妊娠分娩结局良好,其他病因的血小板减少程度更严重,妊娠分娩结局较差,需及时诊断、合理规范治疗以改善预后。
2022 Vol. 30 (9): 2081- [摘要](
2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李梦贇 梅 莉 王 培
分析产前B族链球菌(GBS)感染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本院产前孕晚期(孕35~37周)阴道分泌物GBS检测阳性的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阴性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追踪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胎膜早破(55.0%)及总不良妊娠率(72.5%)均高于对照组(35.0%、45.0%),新生儿窒息(8.8%)及总不良情况(20.0%)均高于对照组(0、2.5%)(均P<0.05)。结论:孕妇产前GBS感染可增加不良妊娠发生,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增加。因此,应加强孕晚期GBS检测,及时干预,降低不良妊娠发生。
2022 Vol. 30 (9): 2086- [摘要](
3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赵庭岳 高晶晶 付 婷 程 颖*
分析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凝血4项对巨细胞病毒(HCMV)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本我院就诊的HCMV感染孕妇58例纳入感染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组中不良妊娠结局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血βHCG、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分析β-HC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预测HMCV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感染组血HCG、APTT、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Free-β-HCG、APTT、PT、TT水平均低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FIB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均P<0.05)。上述各指标对HCM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检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03),敏感度85.7%、特异度79.6%。结论:HCMV感染孕妇血游离β-HCG表达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发生不良妊娠孕妇异常变化更大,各指标联合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较高,对早期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 Vol. 30 (9): 2089- [摘要](
3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郭翠兰 张 晶 刘昊庭*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早孕自愿行人工流产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和外周血TLR4、NLRP3炎性小体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外周血TLR4、NLRP3炎性小体表达与β-hCG、P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外周血TLR4、NLRP3炎性小体表达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TLR4 mRNA、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外周血TLR4 mRNA、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与β-hCG、P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LR4 mRNA、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LR4 mRNA、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异常升高,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2022 Vol. 30 (9): 2094- [摘要](
2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师凌云 张佩雪 高冬霞 苏金换*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诊治的EMs患者64例(EMs组),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ICAM、TIMP-1水平并分析与EMs分期的关系及诊断EMs价值。结果:EMs组血清sICAM-1(369.47±53.65μg/L)高于对照组(281.78±52.28μg/L),TIMP-1(302.54±48.49 ng/L)低于对照组(360.67±52.96 ng/L),且EMs组I期、II期、III期、IV期患者sICAM-1水平依次升高、TIMP-1水平依次降低;EMs分期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与TIMP-1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sICAM-1、TIMP-1及二者联合诊断EM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853、0.950,sICAM-1诊断敏感度87.5%、特异度78.0%,TIMP-1诊断敏感度78.1%、特异度82.0%,二者联合诊断敏感度82.8%、特异度94.0%。结论:EMs患者血清sICAM-1、TIMP-1表达水平异常,且与EMs病情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EMs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2022 Vol. 30 (9): 2098- [摘要](
3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夏小燕 李燕旗 陈晓玲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子宫B-lynch 缝合术)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PPH)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剖宫产PPH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术式不同分为缝合组46例和结扎组46例,分别给予子宫B-Lynch缝合术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比两组止血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预后情况(产褥病、恶露未尽、切口感染、宫腔粘连、子宫复旧等并发症)及术前及术后1周的卵巢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酮(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结果:缝合组止血总有效率(95.7%)与结扎组(93.5%)无差异,两组术中出血量(1554.6±281.7 ml、1568.6±287.2 ml)、术后24h出血量(225.6±55.6 ml、236.2±61.1 ml)、输血量(1215.3±129.2 ml、1239.6±118.7ml)、手术时间(58.6±9.1min、60.8±9.2min)及住院时间(7.3±2.1d、8.1±2.3d)无差异,两组产褥病(13.0%、15.2%)、恶露未尽(6.5%、4.0%)、切口感染(2.2%、4.4%)、宫腔粘连(0、4.4%)、子宫复旧(82.6%、87.0%)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AMH、E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LH、FSH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治疗PPH子宫B-Lynch缝合术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效果相当,均未增加并发症,术后卵巢功能恢复良好。
2022 Vol. 30 (9): 2102- [摘要](
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应葛霏1,2 章茜茜1,2
分析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胱抑素C(CysC)变化及与肾功能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30例、轻度子痫前期26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24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功能损伤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6例和肾功能损伤组34例;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ET-1、NO、 CysC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病情程度及肾功能损伤的关联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不同病情程度孕妇血清ET-1、CysC水平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合并肾功能损伤孕妇血清ET-1、CysC及血肌酐(Cr)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孕妇,NO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孕妇(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ET-1、CysC与Cr水平呈正相关,NO水平与C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ET-1、NO、 CysC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合并肾功能损伤均具有相关性。
2022 Vol. 30 (9): 2107- [摘要](
2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马晓莉1 王雪飞1 张 艳1 侯元双2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维生素D及糖脂代谢的水平变化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常规产前检查孕妇临床资料,其中GDM患者95例为GDM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肠道菌群变化,血清25(OH)D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肠杆菌、酵母菌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FBG、2hPG、HbA1c、FINS、HOMA-I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GDM组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早产、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采用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肠道菌群、维生素D及糖脂代谢水平对妊娠结局有影响,FBG、HOMA-IR及25-(OH)D均对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分别为约登指数0.562、0.517、0.573,敏感性0.842、0.737、0.895,特异性0.720、0.780、0.678。结论:GDM孕妇肠道内有益菌比例明显减少,维生素D水平降低,糖脂代谢失衡,不良妊娠结局增加,提示临床对GDM孕妇在妊娠早期及时检测维生素D及糖脂水平,关注肠道菌群变化,以降低不良妊娠发生。
2022 Vol. 30 (9): 2111-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张小兰 张苏丽 胡 燕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PIHS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5例、子痫前期30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孕8~12周、20~27周、28~32周时检测并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PIHS病情程度关系。结果:两组孕早期时PT、TT、APTT、FIB、D-D指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中期、孕晚期时PT、TT、APTT均低于孕早期及同期对照组,FIB、D-D均高于孕早期及同期对照组,孕晚期时PT、TT、APTT均低于孕中期,FIB、D-D均高于孕中期;孕中期与孕晚期时,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PT、TT、APTT水平均依次降低,FIB、D-D均依次升高(均P<0.05)。PT、TT、APTT与PIHS均呈负相关性,FIB、D-D与PIHS均正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PIHS孕妇孕中、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且凝血功能指标与PIHS病情程度相关。
2022 Vol. 30 (9): 2116- [摘要](
26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吴少君 王 琳*
探讨孕中晚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整合素β1(ITGβ-1)水平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孕中晚期子痫前期患者96例为观察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6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MH、ITGβ-1、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管生成性T细胞(Tang),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MH(1.62±0.15 ng/ml)、ITGβ-1(0.05±0.0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44±0.17 ng/ml、0.18±0.03),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PCs(0.08±0.03)%、Tang(47.31±8.5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16±0.05)%、(53.61±7.95)(均P<0.05);AMH、ITGβ-1水平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均呈负相关,与VEC损伤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孕中晚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AMH、ITGβ-1水平异常变化,且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及VEC损伤指标均相关。
2022 Vol. 30 (9): 2120- [摘要](
29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朱晓英 杨 凡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ADP)水平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108例为GDM组、健康孕妇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bA1c、ADP水平和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1c、ADP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bA1(7.64±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14±0.81)%,ADP(7.85±0.94 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2.16±1.47 ng/L),胎膜早破(18.5%)、羊水过多(20.4%)和羊水粪染(13.9%)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2%、6.1%、3.1%),新生儿早产(14.8%)、巨大儿(23.2%)和胎儿窘迫(10.2%)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1%、5.1%、2.0%)(均P<0.05)。GDM患者中,HbA1≥6.0%、ADP<10mg/L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HbA1<6.0%和ADP≥10mg/L孕妇(P<0.05)。回归分析显示,HbA1≥6.0%、ADP<10mg/L是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bA1c、ADP水平异常的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提示临床应密切关注GDM患者该两项指标水平,指导临床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发生。
2022 Vol. 30 (9): 2124- [摘要](
3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付朝霞
分析妊娠期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与产后肝炎发作及新生儿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妊娠期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资料208例,将分娩前HBV DNA≥500copies/ml纳入HBV DNA阳性组,<500copies/ml者纳入阴性组,记录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及产妇产后42d肝功能异常及肝炎发作情况;再根据阳性组HBV载量分为HBV DNA≥106copies/ml(高载量组)及HBV DNA<106copies/ml(低载量组),分析不同载量孕妇产后42d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即刻脐血、出生后6个月静脉血HBV DNA阳性率。结果:阳性组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33.8%)、新生儿宫内感染率(20.9%)及孕母产后42d肝功能异常率(36.7%)、肝炎发作率(15.8%)均高于阴性组(18.8%、1.5%、21.7%、5.8%),高载量组ALT高于低载量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阳性组孕妇HBV DNA载量与ALT呈正相关(P<0.05)。高载量组出生即刻新生儿脐血(38.1%)、出生后6个月静脉血(7.9%)HBV DNA阳性率均高于低载量组(6.6%、0)(均P<0.05)。结论:妊娠期慢性HBV携带者分娩前HBV DNA载量与产后肝功能异常程度及不良母婴结局有关,高病毒载量者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阻断失败风险更高,临床应在孕晚期适当予以治疗,以减轻高病毒载量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2 Vol. 30 (9): 2129- [摘要](
3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饶鸣皋1 蒋晓宏2
探究宫内感染产妇分娩的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心肌酶指标及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宫内感染产妇分娩的早产儿77例为感染组,健康产妇分娩的早产儿83例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41例为脑损组,未发生脑损伤为非脑损组36例。检测各组早产儿脐带血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以及心肌酶指标水平,分析血清IL-6、IL-10、TNF-α与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关系,分析血清IL-6、IL-10、TNF-α与脑损伤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IL-10水平低于非感染组,CK、α-HBDH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脑损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非脑损组,IL-10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均P<0.01)。Person相关性分析,CK与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α-HBDH与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6、TNF-α水平与脑损伤均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脑损伤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内感染产妇分娩的早产儿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与心肌酶指标及脑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临床加强血清指标监测,为评估新生儿脑损伤及心肌酶水平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9): 2133- [摘要](
2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金智奕 唐 琳 徐凤英*
比较不同羊水指数(AFI)足月妊娠产妇通过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引产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1年9月本院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 116例,根据产前AFI值分为<5cm为过少组、5~8cm为偏少组、>8cm为正常组,分别为26例、42例、48例,均予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展器引产,比较各组促宫颈成熟度有效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过少组(53.9%))低于临界组(71.4%)及正常组(85.4%)(P<0.05),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长、引产并发症3组无差异(P>0.05)。自然分娩率过少组(19.2%)和偏少组(33.3%)均低于正常组(47.9%),剖宫产率(53.9%、47.6%)高于正常组(27.1%),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过少组(7.92±0.27分)和临界组(7.85±0.32分)均低于正常组(9.92±0.26分)(均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3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低体重、胎儿窘迫、窒息、肺炎发生率偏少组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AFI对足月妊娠产妇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引产结局有一定影响,AFI值越低分娩结局越差,可作为临床评估分娩结局的参考指标。
2022 Vol. 30 (9): 2137- [摘要](
23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金雅芳 李小丹*
探究孕妇外周血胎盘特异性蛋白(PLAC1)和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及预测重度子痫前期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4例,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PLAC1和TFPI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PLAC1水平(3.35±0.74ng/ml)低于对照组(4.12±1.29ng/ml),TFPI水平(47.29±7.16ng/ml)高于对照组(35.37±5.82ng/ml),且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PLAC1水平(2.87±0.52ng/mL)子痫前期孕妇(3.50±0.79ng/mL),TFPI水平(52.94±8.56ng/ml)高于子痫前期孕妇(45.53±6.32ng/ml)(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PLAC1、TFPI联合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1.4%,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PLAC1水平降低、TFPI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2022 Vol. 30 (9): 2141- [摘要](
2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庞晓庆1 周永江2*
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OIS1(lncRNA-OIS 1)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6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5例为癌前病变组,宫颈炎患者72例为宫颈炎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OIS1表达水平。采用HPV DNA和HPV E6/E7 mRNA试剂盒分别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阳性表达情况及HPV E6/E7 mRNA载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lncRNA-OIS1表达水平与HP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OIS1诊断宫颈癌价值。结果:宫颈炎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血清lncRNA-OIS1表达水平(1.01±0.17、0.82±0.16、0.69±0.18)依次降低,HPV阳性表达率(26.4%、45.3%、100.0%)、HPV E6/E7 mRNA高载量率(19.4%、37.3%、100.0%)依次升高(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lncRNA-OIS1表达水平与HPV阳性表达、HPV E6/E7 mRNA载量呈负相关(r=-0.526、-0.489,均P=0.000);血清lncRNA-OIS1低表达、HPV阳性、HPV E6/E7 mRNA高载量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ncRNA-OIS1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lncRNA-OIS1表达水平降低,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对宫颈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宫颈癌的生物标志物。
2022 Vol. 30 (9): 2145- [摘要](
7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陈 玲 黄杭珍
探究子宫内膜细胞学(ECT)联合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724(CA72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诊的子宫异常流血或内膜增厚或宫腔有异常回声的80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ECT和诊断性刮宫术细胞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4、CA724水平;评估血清HE4、CA724及ECT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结果:ECT和诊断性刮宫术两种检查方法取材满意度无差异(P>0.05),但诊断性刮宫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量更大(P<0.05)。80例中,以77例ECT取材满意样本为研究目标,ECT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癌44例、非癌33例,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癌43例、非癌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724水平均非癌患者(P<0.05)。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E4、CA72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844,截断值分别为74.442 pmol/L、8.506 U/ml。ECT联合血清HE4、CA724检测灵敏度(90.7%)、特异度(91.2%)、准确度(90.9%)均最高,误诊率(8.8%)、漏诊率(9.3%)最低(P<0.05)。结论:ECT检查较诊断性刮宫检查患者疼痛轻、出血量少,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724水平异常升高,ECT、HE4、CA7243者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效能显著提高,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方法。
2022 Vol. 30 (9): 2150- [摘要](
3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张 红 张国华* 杜 慧 薛刚强 胡哲霞
探讨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者临床资料,排除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者,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剩余双胎妊娠者分为分娩孕周28~36+6周组(早产组,298例)和≥37 周组(对照组,136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年龄<25岁(OR=1.691,95%CI 1.108~2.580)、早产史(OR=4.828,95%CI 1.284~18.161)、早孕期保胎史(OR=1.592,95%CI 1.184~2.142)、单绒毛膜性(OR=2.82,95%CI 1.972~4.034)、阴道炎(OR=2.047,95%CI 1.049~3.995)、贫血(OR=2.633,95%CI 1.900~3.648)、宫颈机能不全(OR=5.961,95%CI 2.986~11.901)、子宫畸形(OR=7.843,95%CI 1.323~46.487)、孕期体重增长少[与孕前体重≤55kg相比,孕前体重55~65kg(OR=1.711,95%CI 1.147~2.466)、>65kg(OR=2.31,95%CI 1.356~3.783)及与分娩时体重≤70kg相比,分娩时体重70~85kg(OR=0.373,95%CI 0.254~0.547)、>85kg(OR=0.229,95%CI 0.134~0.392)早产风险降低]是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度重视双胎分娩中年龄<25岁、有早产及早孕期保胎史、单绒毛膜性、阴道炎、贫血、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孕期体重增长少等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预后。
2022 Vol. 30 (9): 2154- [摘要](
29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唐志坚 杨 欣* 李慧玲 苏会娜 王朝华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EMs患者124例纳入EMs组,健康体检女性12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EMs组与对照组、不同EMs分期及伴不孕患者血清VEGF、IGF-Ⅰ、MCP-1、MMP-9/TIMP-1水平并分析EMs患者各指标水平相关性。结果:EMs组血清VEGF(252.45±51.49ng/L)、IGF-Ⅰ(142.89±30.11ng/ml)、MCP-1(30.74±4.21 ng/ml)、MMP-9/TIMP-1(2.07±0.32)均高于对照组(143.32±31.18 ng/L、52.23±16.44 ng/ml、8.44±1.45 ng/ml、0.55±0.14),且随着r-AFS分期的升高而增高,EMs组中伴不孕症者水平高于非不孕症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ms患者血清VEGF、IGF-Ⅰ、MCP-1、MMP-9/TIMP-1水平与r-AFS分期呈正相关性,各指标间呈两两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VEGF、IGF-Ⅰ、MCP-1、MMP-9/TIMP-1异常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孕症相关。
2022 Vol. 30 (9): 2159- [摘要](
4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
刘 蓉 汪富蓉 周安秦 范丽丽 郭 敏*
2022 Vol. 30 (9): 2163- [摘要](
20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
赵琪锦 李 楚 杨云萍 吕 雯*
子宫瘢痕憩室(PCDS)是经阴道超声或超声子宫造影显示下,既往剖宫产史的未孕妇女的剖宫产瘢痕处低回声三角区或剖宫产瘢痕缺损或憩室,为剖宫产后的远期并发症,以子宫内膜充血、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病理特征。研究显示宫腔黏液质量改变、宫腔积液及憩室局部慢性炎症是降低精子质量及影响胚胎种植的主要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再生育要求的妇女增多,而对于子宫瘢痕憩室所致不孕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可部分恢复生育功能。本文围绕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因素、诊断、致不孕相关机制、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及术后再生育时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 Vol. 30 (9): 2165- [摘要](
2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