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晓静1 顾向应2 刘欣燕3 杨清4 吴尚纯5
2020 Vol. 28 (6): 790-793 [摘要](
3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
刘世明1 王如意2,3 路霖1 李愈娴1 李媛1 徐效龙1 潘虹2 李腾龑2 王彬彬2,3 陈秋红1*
筛查SIRT7基因中与青海藏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相关的变异。方法:对254例藏族先心病患者和288例健康对照者的SIRT7基因外显子区进行Sanger测序,排除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各个数据库中≥1%的位点和对照组中出现的变异,识别病例组携带的罕见编码区非同义突变并进行蛋白质有害性预测和保守性分析。结果:在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筛选出一个新的错义突变SIRT7(c.C181G;p.Leu61Val),该突变在对照和公共数据库中均未出现,在线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在物种进化中高度保守。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青海藏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识别出SIRT7基因新的错义突变,提示SIRT7可能与藏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
2020 Vol. 28 (6): 794-797 [摘要](
327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孙明明1,2 刘婷婷1,2 樊倩倩1,2 祝立权1,2 梁敏1,2 张博男1,2 刁天1,2 暴国1 陈西华1 徐祥波1 贺斌1*
研究17 β-雌二醇(E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10-10、10-9、10-8、10-7、10-6 mol/L)的E2与HUVECs共培养,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HUVECs的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HUVECs的迁移功能,Transweel实验检测HUVECs的侵袭功能,成管实验检测HUVECs的成管功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8 mol/L的E2组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管,浓度为10-6 mol/L的E2组明显抑制了HUVE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管。结论: E2对于HUVECs的保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随着E2浓度升高,其促进HUVE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管作用增强,但高浓度时则具有抑制效应。
2020 Vol. 28 (6): 798-801 [摘要](
54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徐继红1 孙琛2 闫盼盼2
探讨家庭生活因素与孕妇孕期抑郁和焦虑的关系,揭示家庭生活因素对孕妇孕期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7—10月在北京航空总医院、宜兴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泸州市妇幼保健院4家医院产前检查的孕妇818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其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孕期抑郁的比例为28.4%,焦虑占16.0%。除居住面积外,孕妇孕期抑郁和焦虑在与配偶的关系、配偶的关心、其他家人的照顾、妊娠后饮食满意度、睡眠情况、吸烟、饮酒、居住情况以及居住满意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妊娠后的饮食情况满意度、与配偶的关系、睡眠情况、对居住现状的满意度以及配偶的关心情况对孕期抑郁有负向影响;与配偶的关系、妊娠后饮食情况满意度、配偶的关心情况以及睡眠情况对孕期焦虑有负向影响。结论:良好的婚姻关系和孕后满意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孕期抑郁和焦虑情绪。
2020 Vol. 28 (6): 802-806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朱冉旭1 鲍喜燕2 范娟1 李燕1 金晓忠2*
调查天津市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选取天津市3所医院妇产科接诊的516名孕产妇,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估,将孕产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6例孕产妇中,产前抑郁发生143例(27.7%);产前抑郁症发生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既往有抑郁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意愿、对胎儿性别期待、夫妻关系、公婆关系等因素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产前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OR=2.485)、既往有抑郁史(OR=2.535)、不良孕产史(OR=2.993)、妊娠合并症(OR=2.346)、非意愿妊娠(OR=2.121)、对胎儿性别有期待(OR=1.816)、夫妻关系不融洽(OR=2.830)、与公婆关系不融洽(OR=2.567)。结论:孕产妇发生产前抑郁的几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应密切关注孕产妇心理状况,针对可能影响因素及时开展干预,以降低产前抑郁发生。
2020 Vol. 28 (6): 807-810 [摘要](
4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
宋献忠 李淑青
对比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与非手术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远期再受孕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接诊的10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药物组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或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药物组(10.1±3.1d、14.6±3.6d)(3.9±0.6 d、5.2±0.7 d)(6.0±1.5 d、17.7±2.0d)(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14.0%)无差异(P>0.05),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高于药物组(84.0%、66.0%)(P<0.05)。随访2年后显示,腹腔镜组宫内妊娠高于药物组(66.7%、41.9%),发生再次异位妊娠(6.7%、23.3%)和盆腔炎(6.7%、32.6%)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和非手术方案相比,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更佳,具有病情恢复快、输卵管通畅率高、远期宫内妊娠率高等特点。
2020 Vol. 28 (6): 811-814 [摘要](
378
)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
李超强 朱凯欣 冯兰青 蔡冠 麦海珠 吴亚敏 伍春蓉
探讨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在人稀少精子冻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12月本院因男方严重少弱精子症在女方取卵日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30例,分别用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和超微量冷冻麦管对患者10条活动精子进行快速冷冻,比较两种载体不同冷冻体积的精子回收率、活动率和存活率,并用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冻融存活的精子与体外培养成熟的卵子行ICSI,比较新鲜精子与冷冻精子的受精率和卵裂率。结果: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0.5μl、1μl和2μl组冷冻液量解冻后精子回收率(94.3%、95.0%、94.0%)、活动率(45.2%、44.9%、42.9%)及存活率(65.7%、64.2%、62.7%)比较无差异,超微量冷冻麦管5μl和10μl组冷冻液量解冻后精子回收率(61.7%、57.0%)、活动率(39.5%、37.4%)及存活率(53.5%、52.6%)比较无差异(均P>0.05);但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2μl组的精子回收率(94.0%)、存活率(62.7%)高于超微量冷冻麦管5μl组(61.7%、53.5%) (P<0.05)。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复苏组存活精子ICSI受精率(77.8%)、卵裂率(96.8%)与新鲜精子组(82.8%、99.1%)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新型超微量冷冻载体可作为人稀少精子冻融的有效载体,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0 Vol. 28 (6): 815-818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黄键宁 梁嘉欣 郭彩霞
研究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和观察组(单孔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的病例,术中无肠损伤发生,术后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13.6±1.9)h、住院时间(2.7±1.3)d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68.7±8.6)min长于对照组,但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12.8±3.1g/L)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72h时VAS评分(2.6±1.3)分、(1.9±1.0)分、(1.1±0.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时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卵巢良性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2020 Vol. 28 (6): 819-822 [摘要](
3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李经纬1 顾荣华1 王颖娴2 程爱花2*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时置入LNG-IUS。术后随访2年,比较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以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盆腔炎发生率。结果: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12个月时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7.9±1.2mm、5.6±0.9mm)和月经量(78.3±16.4ml、52.5±11.0ml)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内膜息肉复发率(5.6%)低于对照组(19.1%),盆腔炎发生率(3.4%)低于对照组(10.1%)(P均<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用LNG-IUS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20 Vol. 28 (6): 823-826 [摘要](
337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徐国勇 周利 孙昊天 刘孝国 陈燕勤 杨世忠
探究子宫肌瘤宫腔镜切除术中应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28例予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低剂量组28例予以低剂量羟考酮(100μg/kg)联合丙泊酚麻醉干预,高剂量组28例予以高剂量羟考酮(150μg/kg)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麻醉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苏醒后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低剂量及对照组在麻醉前、意识消失时、宫颈扩展时和麻醉苏醒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苏醒后1h、2h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低剂量组头晕头痛、恶性呕吐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2.1%)低于高剂量组(64.3%)(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可有效缩短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术中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降低苏醒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低剂量羟考酮的安全性高于高剂量。
2020 Vol. 28 (6): 827-830 [摘要](
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邢芙玲1 刘渊婕2
探讨冷刀-电刀-冷刀子宫颈锥切术(C-E-CKC)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妊娠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妇科因CIN2和CIN3行宫颈治疗的患者115例,其中C-E-CKC 组64例、CKC 组5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C-E-CKC组手术时间(29.3±6.1min)、术中出血量(15.8±4.1ml)均少于CKC组(35.4±5.2min、19.9±4.3ml)(P<0.05),不同转化区切除锥体高度两组无差异,术后宫颈管粘连、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病变残留、复发、病变累腺及切缘阳性发生率两组无差异(均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及早产率C-E-CKC组(4.9%,1.6%)低于CKC组(18.4%,2.0%)(P<0.05),妊娠发生率、术后妊娠时间、宫颈环扎、流产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C-E-CKC治疗高级别CIN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妊娠胎膜早破风险低等优点。
2020 Vol. 28 (6): 831-834 [摘要](
4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吴晓君 王优君
对本地区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慈溪地区主要医院门诊2015年2月-2019年6月接受弓形虫抗体检测的妊娠期妇女4825例,抗体检测阳性为阳性组,从阴性中随机选取440例作为阴性组。对两组孕妇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7.1%(344例),其中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占77.3%(266例),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占比22.7%(78例)。阳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1.5%)高于阴性组(2.7%)(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动物密切接触史、生肉饮食习惯、火锅/烧烤饮食习惯、工作需要品尝生肉等是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可增加自然流产、死胎/早产、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妇女应减少与饲养动物的密切接触,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以及勤洗手消毒的工作习惯,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并在孕期定期弓形虫感染免疫学筛查。
2020 Vol. 28 (6): 835-838 [摘要](
283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石节丽 韩颖 付娜 张琳 高鹏飞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7例(观察组)及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7例(对照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前期、早期和临床),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CREA)、NGAL及MMP-13,探讨NGAL、MMP-13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不同期变化及与尿UMA相关性,ROC曲线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效能。结果:观察组NGAL、BUN、CREA及尿UMA均高于对照组,MMP-1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肾损害临床组NGAL、BUN、CREA及尿UMA高于、MMP13低于前期组和早期组, 早期组NGAL及尿UMA高于前期组、MMP-13低于前期组(均P<0.05),BUN及CREA前期组与早期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NGAL与尿UM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2,P=0.005),血清MMP-13与尿UMA呈显著负相关(r=-0.429,P=0.025)。ROC分析显示NGAL、MMP-13联合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0.851(95%CI:0.853-0.991,P=0.000),灵敏度94.4%、特异度95.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GAL和MMP-13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
2020 Vol. 28 (6): 839-842 [摘要](
361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李春梅 李 娟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治疗的PCOS患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4~9d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及内膜类型(A型为三线型或多层子宫内膜,B型为弱三线型,C型为均质强回声)],性激素水平[孕激素(P)、雌激素(E2)、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及妊娠、卵巢囊肿、排卵及月经周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5.3%);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C型内膜比例均降低,子宫动脉血流与A型、B型内膜比例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E2、FSH、T、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妊娠(62.7%)、排卵(86.7%)及月经周期恢复(93.3%)优于对照组,卵巢囊肿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可提高临床效果,更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性激素水平。
2020 Vol. 28 (6): 843-846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武明莉 娄欢 刘芳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卵巢早衰(PO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妇科确诊的POF患者100例(POF组)、健康体检且月经周期正常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21、AMH、窦卵泡计数(AFC)、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IL-21、AMH诊断OPF效能。结果:POF组血清IL-21、FSH、LH水平高于对照组,AMH、AFC、E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POF组血清IL-21与FSH、L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AFC、E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AMH与AF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FSH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IL-21诊断POF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74.6%、AUC值为0.844;血清AMH诊断POF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90.4%、AUC值为0.912。结论:血清IL-21、AMH水平对POF病情判断及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0 Vol. 28 (6): 847-849 [摘要](
367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王丽琼1 董宝宁2*
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子痫前期孕妇病情程度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9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各45例,同期正常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血清学指标、不良围生儿结局。结果: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随子痫前期程度加重逐渐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FT3、FT4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与对照组,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孕妇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谷草转氨酶(AST)、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且重度子痫前期者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孕妇FT3、FT4、TSH水平均与ALT、AST、CysC呈正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病情程度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呈正相关。定期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及早诊断治疗甲减、亚甲减,减少不良围生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0 Vol. 28 (6): 850-853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周丽霞 肖琳*
探究黄体酮胶囊联合肌内注射雌激素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雌激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月经、血红蛋白(Hb)和止血等变化。结果: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及月经期均下降,Hb水平及月经周期增加(P<0.05),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26±1.45 mm)、月经PBAC评分(53.05±10.84分)、Hb水平(117.72±6.63g/L)、月经期(6.51±1.52 d)、月经周期(28.63±1.65 d)、控制出血时间(26.34±6.56 h)和完全出血时间(38.82±5.11h)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5.4%)(均P<0.05)。结论:口服黄体酮胶囊联合雌激素注射治疗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更佳,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愈后。
2020 Vol. 28 (6): 854-856 [摘要](
465
)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
黄红
探究妊娠中期前置胎盘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引产围术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前置胎盘行动脉栓塞术引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开展针对性辅助干预,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5.5±2.4d)低于对照组(6.4±2.5d),术中出血量(117.4±19.0ml)、术后出血量(117.4±19.0ml)低于对照组(146.2±32.5ml、143.2±36.8ml)(均P<0.05),发热(10.0%)、阴道出血(11.7%)、失血性休克(1.7%)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5.0%、23.3%、11.7%)(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大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中期前置胎盘行动脉栓塞术引产患者在围手术期针对性辅助干预,能更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020 Vol. 28 (6): 857-859 [摘要](
3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徐冬梅 张丽 陈桂霞 杜红梅 屈慧敏 师灿南
探讨维生素D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脂代谢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EOSP患者138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9)与对照组(n=69),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9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维生素D治疗,健康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对比3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但低于健康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但TC、TG、LDL-C高于健康组、HDL-C低于健康组;FIB、TT低于对照组,PT、APTT高于对照组,但FIB、TT高于健康组组,PT、APTT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6%)高于健康组(1.5%)(P<0.05),与对照组(17.4%)无差异(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改善EOSP患者机体维生素D水平、血脂状态及凝血功能,但不能明显改善EOSP患者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6): 860-863 [摘要](
28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王晨翔 魏俊敏 金冬冬 邵亚薇 王利明*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多梳基因Mel-18、生存素(Suivivin)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为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标本40例为子宫内膜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0例为正常子宫内膜组;检测各组L1CAM、Mel-18、Suivivin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阳性表达,分析三者间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相比,子宫内膜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L1CAM、Mel-18、Suivivin表达升高,而子宫内膜癌组表达最高且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L1CAM、Mel-18、Suivivin阳性表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阳性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L1CAM与Mel-18(r=0.359,P=0.022),L1CAM与Suivivin(r=0.376,P=0.017),Mel-18与Suivivin(r=0.572,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L1CAM、Mel-18、Suivivin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L1CAM、Mel-18、Suivivin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病情发展。
2020 Vol. 28 (6): 864-867 [摘要](
4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张岚
检测宫颈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凝血酶原酶和D-二聚体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为宫颈癌组,同期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75例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gl2凝血酶原酶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Fgl2凝血酶原酶和D-二聚体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组Fgl2凝血酶原酶mRNA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Fgl2凝血酶原酶mRNA、D-二聚体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Fgl2凝血酶原酶mRNA和D-二聚体高表达组术后24个月总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Fgl2凝血酶原酶和D-二聚体高表达水平及临床分期III~IV期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5.013,95%CI为1.275~5.636;HR=2.305,95%CI为1.841~4.935;HR=2.305,95%CI为1.752~5.921,P均<0.05)。结论:Fgl2凝血酶原酶和D-二聚体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均明显升高,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有关,提示两项指标可作为宫颈癌的病情评估及不良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20 Vol. 28 (6): 868-871 [摘要](
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廖强
比较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及麻醉诱导,在上述麻醉基础上SAPB组进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ESPB组进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围手术期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及治疗费用。结果:ESPB组围术期出血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SAPB组(P<0.05)。手术切皮即刻、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1 h、手术结束时和苏醒并拔管即刻,SAPB组MAP、HR均低于ESPB组(P<0.05),ESPB组围术期MAP、HR无明显变化,SAPB组从T1即刻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时刻RR、SpO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比较无差异(P>0.05),ESP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 hVAS评分、皮下积液、寒战、恶心呕吐、住院日和治疗费用均低于SAPB组(P<0.05);结论:ESPB治疗能有效降低围术期出血量及维护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概率,缓解患者疼痛,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2020 Vol. 28 (6): 872-876 [摘要](
374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龚敏 王琼*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氨甲环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血压、产后出血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以及产后出血、24h蛋白尿、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115.6±3.5ml、195.3±3.1ml)和出血率(3.3%、5.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FIB、D-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未见差异。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使孕产妇血压、产时出血量及FIB显著改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好。
2020 Vol. 28 (6): 877-880 [摘要](
366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梁舒 李瑛 夏 玲珍
分析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对初产妇疼痛强度评分(PPI)、产程及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5月本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90.0%)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1.7%)及中转剖宫产率(8.3%)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37.2±10.3min)短于对照组短,产妇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 (均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观察组(9.4±0.4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T0时刻及T2-T5时刻产妇PPI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麻醉用药量及PCA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娩期间无瘙痒、恶心、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有助于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2020 Vol. 28 (6): 881-884 [摘要](
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
折开娥 秦利* 张凌燕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52例既往孕有神经畸形胎儿的女性(观察组)和50例正常孕育史女性(对照组),取肘静脉血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清Hcy水平以及胎儿神经管畸形易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等位T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受试者血清Hcy水平高于CC、CT基因型者(P<0.05);对照组MTHFR C677T位点3种基因型之间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OR=2.003(95%CI:1.245~5.235)]携带者是胎儿神经管畸形易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THFR C677T位点携带TT基因型人群血清Hcy水平偏高,是胎儿神经管畸形易感的高危人群。
2020 Vol. 28 (6): 885-888 [摘要](
398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邓春燕 田维娟*
探究高通量测序(HTS)产前母血游离DNA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产前筛查的15262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产前筛查10012例,HTS检测5250例。比较两种筛查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效率。结果:行HTS检测5250例孕妇中,81例(1.54%)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21-三体28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40例,其他染色体异常7例,核型异常45例(55.6%);无染色体数目异常5169例,经新生儿检查确诊无染色体异常。常规产前筛查10012例,602例(6.01%)为高风险,其中经核型验证染色体异常23例(3.8%);9410例低风险孕妇,经随访新生儿证实染色体异常3例(0.03%)。高风险孕妇中,HTS假阳性率(44.44%)低于常规产前筛查(96.17%)(P<0.05)。结论:HTS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更高,假阳性降低,可排查大量低风险人群避免行穿刺操作;但技术与费用均高,目前尚无法作为产前常规筛查方案,建议临床可结合孕妇情况进行检测。
2020 Vol. 28 (6): 889-891 [摘要](
38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安琪1,2 屈艳霞3 陈笑娟4 谷翊群2 左连东3*
探讨尿酸水平对拟再生育男性的精液质量影响。方法:调查433例男性志愿者,根据是否空腹血清尿酸≥420μmol/L,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223例和正常组210例,并按照年龄分为≤29、30~34、35~39、40~44、≥45岁组进行精液分析以及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结果:35~39岁组中HUA组精液量3.2(2.3,5.0) ml明显低于正常组4.3(2.9,6.2) ml,30~34岁年龄段HUA组精液液化时间30.0(30.0,30.0)min明显短于正常组30.0(30.0,61.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精液量、液化时间、前向运动精子(PR)、不动精子(IM)、精子浓度、精子总数以及正常形态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未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前,还不能明确HUA是否会影响男性精液质量。
2020 Vol. 28 (6): 892-895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邰莹 任彦洁 王建*
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75例, 术前7d与术后1~3个月测定血清AMH、糖类抗原CA125水平,比较不同囊腔类型、单双侧及病理类型患者水平差异;随访12个月分析自然妊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AMH、CA125水平在囊腔为多房与单房,内膜异位为双侧与单侧,内膜类型为腹膜、卵巢、深部浸润型存在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中, 51.7%自然妊娠,囊腔为单房孕妇的妊娠率(29.1%)高于多房(21.9%),单侧妊娠率(30.1%)高于双侧(20.8%),卵巢型妊娠率(20.5%)高于腹膜型(17.1%)深部浸润型(13.3%)(均P<0.05);术后妊娠组血清AMH水平高于未妊娠组,CA125水平低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因素为血清AMH水平、临床病理类型(P<0.05)。结论:血清AMH水平可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术后自然妊娠有影响,且异位内膜的类型对术后自然妊娠有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2020 Vol. 28 (6): 896-900 [摘要](
308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李爱民 杨丛品 王聪 张杰 罗卓野 郝桂敏
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后移植管尖端菌群分布与阴道微生态关系,探讨其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纳入150例IVF-ET周期行第1周期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HCG日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并分别于胚胎移植前后行移植管尖端菌群培养。结果:移植前移植管尖端菌群培养均为阴性;移植后移植管尖端细菌培养总阳性率阴道微生态失调组(25.0%)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11.8%)(P<0.05);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和移植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组但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均降低,流产率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移植后移植管尖端菌群分布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相关,对妊娠结局影响程度有限。
2020 Vol. 28 (6): 901-904 [摘要](
410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张圆圆
探讨宫腔镜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4月30日-2019年4月30日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340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340例中盆腔感染70例(5.2%),感染以革兰阳性杆菌感染为主(59.4%),革兰阴性杆菌占40.6%,未见真菌感染。盆腔感染组宫腔手术史、术中出血≥200ml、麻醉时间≥1h、器械进出宫腔≥4次、术前合并贫血和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未感染组,术前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麻醉时间、器械进出宫腔次数、术前合并贫血和合并糖尿病是宫腔镜手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术中出血≥200ml、麻醉时间≥1h、器械进出宫腔≥4次、术前贫血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几率增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盆腔感染发生。
2020 Vol. 28 (6): 905-907 [摘要](
3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刘文霞 王碧君 刘曼曼 管一春 杜明泽 王兴玲
探究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对高龄多囊卵巢(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高龄PCOS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治疗为早卵泡长方案组60例,GnRH-A方案治疗为拮抗剂组60例。观察两组Gn启动日及HCG扳机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生化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拮抗剂组Gn用药时间(10. 7±2.1d)及用药量(1287.23±552.21U)均少于早卵泡长方案组(15.8±2.6d、1627.23±582.80U),优质胚胎数(7.3±2.1个)高于早卵泡长方案组(4.1±1.7个)、中重度OHSS发生率(0)低于早卵泡长方案组(10.0%)(均P<0.05)。结论:高龄PCOS患者应用GnRH-A方案进行IVF-ET与传统的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有着相近的激素调节及促排作用,但能缩短治疗时间及Gn用药量,改善IVF-ET妊娠结局,降低OHSS发生率。
2020 Vol. 28 (6): 908-911 [摘要](
349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宋莉1 陈丽霞2 陈丽1
探讨新生化颗粒联合补佳乐对人工流产术后盆腔血流动力学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83例人工流产术后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补佳乐治疗)和观察组(42例,补佳乐联合新生化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月经恢复、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26.4±5.0d)和经期(4.1±1.3d)均短于对照组(32.2±5.2d、6.0±1.7d)、经量(42.2±5.3ml)少于对照组(59.8±9.7ml),月经规律比例(90.5%)高于对照组(73.2%),术后4周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直径(D)、血流量(PBF)、血流峰值速度(Vmax)均大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生化颗粒联合补佳乐可更好地促进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灌注的恢复,并促进月经周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2020 Vol. 28 (6): 912-914 [摘要](
333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刘倩1 蒋波2 王春仙1 杜新阳1
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诊断异位妊娠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腹腔镜手术证实为异位妊娠56例,另选正常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50例为早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结合经阴道超声及血清β-hC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血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并绘制ROC曲线,观察诊断异位妊娠价值。结果: 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早孕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最佳截断值为622.5 IU/L,此时敏感度0.889%,特异度0.910%;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最佳截断值8.05 mm,敏感度0.960%,特异度0.893%;结合ROC结果,分别将血清β-hCG和子宫内膜厚度临界值作为阳性,kappa值血清β-hCG 为0.792,子宫内膜厚度为0.848。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联合血清β-hCG水平诊断异位妊娠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2020 Vol. 28 (6): 915-917 [摘要](
347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张桂华 张立红
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16型致癌基因E6(HPV16-E6-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关系。方法:取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73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67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74例(HSIL组)、宫颈癌32例(宫颈癌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标本中HPV16-E6-DNA表达,并分析在不同临床分期(FIGO)、分化程度、病灶大小、肌层浸润程度、病灶类型、淋巴结转移等表达差异。结果:组织中HPV16-E6-DNA载量,宫颈癌组达到>107者占43.8%、105~107占37.5%、<105占18.8%,HSIL组>107占21.6%、105~107占35.1%、<105占43.2%,LSIL组>107占11.9%、105~107占20.9%、<105占67.2%,宫颈癌组HPV16-E6-DNA载量高于LSIL组和HSIL组(P<0.05);宫颈癌组FIGO分期(Ⅲ+Ⅳ期)、肌层浸润>1/2、淋巴结转移阳性标本中HPV16-E6-DNA载量更高(P<0.05),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灶直径及病灶类型的标本中HPV16-E6-DNA载量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DNA载量较LSIL和HSIL患者更高,并与宫颈癌病变不同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2020 Vol. 28 (6): 918-921 [摘要](
36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郑娟 刘艳萍
探究卡贝缩宫素、麦角新碱联合子宫压缩缝合法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方法分组,分别应用卡贝缩宫素、麦角新碱联合子宫压缩缝合法(联合组24例)或常规缩宫素(缩宫素组26例)。记录两组新生儿体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产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期间并发症及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体重无差异,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小于缩宫素组,24h Hb水平两组均低于术前,但联合组高于缩宫素组(均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缩宫素组(30.8%),预防产后出血有效率(91.7%)高于缩宫素组(65.4%)(均P<0.05)。结论:对具有子宫压缩缝合适应证的瘢痕子宫产妇,术中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联合子宫压缩缝合法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更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2020 Vol. 28 (6): 922-924 [摘要](
381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冯旺琴 陈素文* 杨向祎
探讨二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二次动脉栓塞术CSP患者17例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中9例(9/17)患者既往有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15例(15/17)患者首次分娩为择期剖宫产,12例(12/17)本次CSP为非计划性妊娠。早孕期CSP大出血6例,中期妊娠胎盘低置状态合并胎盘植入大出血9例。16 例术前均行预防性UAE,再次出血后,根据盆腔动脉造影,明确前次栓塞情况和出血部位,再次行选择性UAE。早孕期行清宫及手术治疗,中孕期CSP应用不同的引产方法终止妊娠,引产失败率高。结论:选择合理的方式处理包块型CSP和中孕期CSP尤为重要,预防性UAE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再次行UAE可及时有效地减少出血,避免子宫切除,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2020 Vol. 28 (6): 925-930 [摘要](
347
)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
胡乔飞 陈素文 李长东* 罗岚蓉 李坚
分析宫腔镜瘢痕妊娠胚物清除/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术中出血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采用宫腔镜下瘢痕妊娠胚物清除/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宫腔球囊压迫治疗CSP患者280例临床资料。结果:①宫腔镜手术中应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者59例(21.1%),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5~56(24.5±8.9)d,术后月经恢复时间28~70(37.8±6.6)d。②术中出血量与孕囊大小、停经天数、术前血β-hCG值、术中子宫瘢痕憩室大小、血流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孕囊大小、血流情况、术前血β-hCG值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宫腔镜下瘢痕妊娠胚物清除/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宫腔球囊压迫治疗I型及II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可靠;②停经时间长、孕囊大、血流丰富及术前血β-hCG高是 CSP 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宫腔镜术中放置宫腔球囊几率高。
2020 Vol. 28 (6): 931-934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徐智芳 许川一 杨静
分析前置胎盘合并植入孕妇妊娠晚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的变化及对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孕妇75例,将胎盘植入者按植入类型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及穿透型,另选同期同孕周胎盘位置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分析组间子宫动脉血流RI、PI、S/D差异,探讨前置胎盘孕妇子宫动脉血流RI、PI、S/D对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结果:前置胎盘孕妇中,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S/D值大于胎盘非植入及对照组,而RI及PI值小于非胎盘植入肌对照组(P<0.05),非胎盘植入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穿透型及植入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S/D值无差异但均高于粘连型(P<0.05),子宫动脉血流RI及PI值3种型比较无差异(P>0.05);前置胎盘孕妇子宫动脉S/D值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有预测价值(P<0.05),AUC 0.830、截断值3.46、灵敏度81.7%、特异度78.6%,RI及PI值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妊娠晚期前置胎盘合并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发生异常改变,其中S/D值对胎盘植入有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6): 935-937 [摘要](
355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贾海军 雷萍* 郭海雁 王晓蓉 杨玲 樊瑛
探讨腹腔镜下Lembert缝合修复局部解剖缺陷并联合宫腔镜电凝消融局部病变内膜(简称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治疗剖宫产瘢痕缺损(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PCSD并知情同意接受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55.3±8.5)min,术中出血量(18.6±5.9)ml。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生殖道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经期(6.2±2.2)d,较术前(15.7±3.3)d明显缩短(t=28.36,P<0.001),手术总有效率为96.2%。术后PCSD处残余肌层厚度(5.5±0.7)mm,较术前(1.6±0.5)mm明显增厚(t=22.10,P<0.001)。严格避孕半年,术后18个月内总妊娠率为69.2%(18/26),术后30个月内总妊娠率为80.8%(21/26),其中18例妊娠发生在术后半年后开始试孕的1年内。结论: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PCSD具有创伤小、不需切除原瘢痕、安全有效、术后短期即可备孕的优势,可作为病灶处残余肌层厚度<3mm并有生育要求的PCSD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2020 Vol. 28 (6): 938-941 [摘要](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焦娜 贾源君 靳闪闪 薛秀珍 范丽丽
探讨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联合可溶性络氨酸激酶受体1(sFlt-1)预测子痫前期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30日-2019年5月30日本院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210例临床资料,于孕20周检测外周血中TSH和sFlt-1水平,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30例)和非子痫前期组(180例)。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并使用ROC曲线分析TSH、sFlt-1水平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采血时收缩压、TSH水平、sFlt-1水平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初产妇、存在子痫前期病史、合并妊娠前高血压、孕前肥胖、合并结缔组织病等比例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非子痫前期组(均P<0.05)。两组采血时舒张压、孕次、自然流产史、合并糖尿病、双胎妊娠、FT3、FT4水平均无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龄、合并高血压、sFlt-1升高、TSH升高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Flt-1、TSH水平对子痫前期均具有诊断效能,而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灵敏度为64.8%,特异度为79.4%。结论:TSH和sFlt-1水平升高是子痫前期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6): 942-945 [摘要](
329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卜翠柳 黄晓勉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性激素表达水平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确诊为GDM的78例孕妇,随机选择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39例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睾酮(T)、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2、T水平与IRI、ISI水平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胰岛素释放高峰较对照组慢,峰值高于对照组而下降速度小于对照组。GDM组IRI、FBG、1 hBG、2 hBG、HbA1c均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 FSH、LH、T、E2高于对照组(均P<0.05)。IRI与IS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0.05),E2、FSH、LH、T与IRI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均P<0.05)。结论:E2、FSH、LH、T水平与IR密切相关,其值上调可出现IR水平升高及病情进展。提示临床在妊娠期间关注并抑制其值的异常上调来降低IR,对抑制GDM发生发展有临床意义。
2020 Vol. 28 (6): 946-949 [摘要](
329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张凤敏 郭兴萍* 李艳梅 孔庆萍 刘雅丽
探讨醋酸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所就诊的经3个周期促排卵治疗未孕的PCOS患者180例,并根据第4周期促排卵同时是否服用醋酸泼尼松和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51.1%)高于对照组(32.2%)(P<0.05);早期流产率(17.3%)低于对照组(41.4%)(P<0.05)。而晚期流产率、早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双胎妊娠率及新生儿体重、身高、畸形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醋酸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应用有助于提高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妊娠率,且能降低PCOS患者妊娠后的早期流产率。
2020 Vol. 28 (6): 950-952 [摘要](
261
)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
刘永红 郝晋红 刘文萃 陈升平*
探讨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甲状腺功能与发生巨大儿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非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34例,分娩非巨大儿92例。比较两组孕妇孕前BMI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孕前BMI及甲状腺功能与巨大儿发生关系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巨大儿发生价值。结果:两组产次、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存在差异, 巨大儿组孕前BMI、血清FT4水平高于非巨大儿组,TPOAb阳性比例、血清TSH水平低于非巨大儿组(均P<0.05)。孕前BMI、肥胖比例、TPOAb阳性比例及血清FT4水平与巨大儿发生呈正相关(P<0.05)。孕前BIM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0.613,0.963),最佳预测截点为23.855kg/m2,此时预测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930;孕前FT4预测非糖尿病孕妇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613,0.955),最佳预测截点为15.09pmol/ml,此时预测敏感度为0.900,特异度为0.681;孕前TSH对非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没有预测价值。126例胎儿中,经分析BMI预测巨大儿灵敏度89.9%,特异度88.9%,准确性89.7%;FT4预测巨大儿灵敏度91.5%,特异度81.3%,准确性88.9%。结论:孕妇孕前BMI、FT4与其分娩巨大儿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过高对发生巨大儿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6): 953-957 [摘要](
32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蔚华 钱伟 汪胜 杨亮
探究微小RNA(miR)-196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放疗敏感性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4例(宫颈癌组),以同时期健康体检85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清miR-196b水平;宫颈癌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治疗,分析其疗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血清miR-196b水平对宫颈癌疗效的预测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miR-196b水平(3.52±0.88)高于对照组(1.01±0.24),且放射低敏感患者血清miR-196b水平(3.84±0.81)高于放射高敏感组(3.16±0.66)(均P<0.05);血清 miR-196b水平预测宫颈癌患者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截断值为3.024,其敏感性95.5%、特异性50.0%;临床分期高、miR-196b高水平是宫颈癌患者放疗效果差的危险因素,分化程度高是宫颈癌患者放疗效果差的保护因素。结论:宫颈癌放射低敏感性患者血清miR-196b水平较高,miR-196b高水平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可作为化疗效果的预测参考。
2020 Vol. 28 (6): 958-961 [摘要](
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
许瑞青1 毛雪梅2
剖宫产瘢痕憩室(CSD)是剖宫产术远期并发症之一,再次妊娠时有可能出现瘢痕憩室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子宫破裂等危及母胎安全的严重不良结局。当CSD患者面临再次生育,是期待保守观察,还是孕前积极手术,手术治疗的指证及最佳手术方式、孕期监测、妊娠结局等是目前妇产科界需要重视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有必要对这部分计划再次妊娠的CSD患者的临床诊疗进行规范,并探索出相应的诊疗指南以指导临床实践。
2020 Vol. 28 (6): 962-966 [摘要](
3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