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周青 刘帅妹 张瑞金 李孟兰 封婕 黄丽丽 林宁
    2025, 33(5): 1002.
    系统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rs1800629)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的易感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rs1800629)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24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通过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含5496例宫颈癌患者和6284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5个遗传比较模型均无显著意义的关联。亚组分析显示,南亚A比G(OR=2.86,95%CI  2.01~4.07)、AA比GG(OR=4.25,95%CI 1.85~9.77)、AG比GG(OR=2.29,95%CI 1.46~3.60)、AA+AG比GG(OR=2.71,95%CI 1.81~4.05)、AA比GG+AG(OR=3.90,95%CI 1.70~8.95),印度A比G(OR=2.65,95%CI 1.73~4.06)、AA比GG(OR=4.05,95%CI 1.37~12.00)、AG比GG(OR=2.12,95%CI 1.25~3.59)、AA+AG比GG(OR=2.49,95%CI 1.54~4.02)、AA比GG+AG(OR=3.79,95%CI 1.28~11.21)和孟加拉A比G(OR=3.37,95%CI 1.80~6.32)、AA比GG(OR=4.55,95%CI 1.25~16.60)、AG比GG(OR=2.85,95%CI 1.20~6.74)、AA+AG比GG(OR=3.31,95%CI 1.59~6.91)、AA比GG+AG(OR=4.07,95%CI 1.12~14.77),提示TNF-α基因rs1800629多态性增加南亚人群宫颈癌发生风险。结论:TNF-α基因(rs1800629)多态性可能与南亚人群宫颈癌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性,尤其印度和孟加拉人群。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胡梦香1 沙金2 李文祥1 乔光莉1 张越1
    2025, 33(5): 1009.
    了解宁夏地区妇女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产后2年非意愿妊娠发生率和人工流产率,分析非意愿妊娠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制定产后非意愿妊娠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宁夏地区4家公立医院,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其分娩的产妇为调查对象,于2024年6月1日-9月30日电话随访其避孕方式、性生活及月经恢复时间、非意愿妊娠及结局等情况,生命表法计算产后累积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结果:非意愿妊娠组和未发生非意愿妊娠组的年龄、孕次、人工流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方法在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后避孕方式以避孕套为主,其次为体外排精、安全期等其他避孕方法,产后COC/IUD/IUS等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较低。产后第6、12、18和24个月内累积非意愿妊娠率分别为2.6%、9.0%、12.5%和14.7%。产后因避孕失败和未避孕导致的非意愿妊娠分别占63.9%和36.1%,产后非意愿妊娠结局以人工流产为主(77.8%)。结论:妇女产后2年累积非意愿妊娠发生率较高,避孕失败为主要原因,需加强产后高效避孕措施的推广和使用,以降低产妇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风险。
  • 调查研究
    吴雨泽1 崔丽君1 李奉玲1 李思媛1 舒慧兰1 罗澜峻2 魏雪梅1
    2025, 33(5): 1014.
    探讨剖宫产初产妇孕晚期负性情绪对其分娩心理创伤的影响,以及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在这二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其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12月-2024年3月选取四川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186名剖宫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PHQ-4)、分娩创伤指数(CT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简式韧性量表(BRS-6)进行调查,使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4.0中的model6进行链式中介分析。结果:剖宫产初产妇孕晚期负性情绪总分为(3.45±2.89)分,家庭支持总分为(7.81±2.27)分,心理弹性总分为(21.29±4.62)分,分娩心理创伤总分为(12.75±6.8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剖宫产初产妇孕晚期负性情绪与分娩心理创伤显著正相关(r=0.414,P<0.01),孕晚期负性情绪与家庭支持(r=-0.327,P<0.01)和心理弹性(r=-0.306,P<0.01)显著负相关,分娩心理创伤与家庭支持(r=-0.395,P<0.01)和心理弹性(r=-0.445,P<0.01)显著负相关。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孕晚期负性情绪对分娩心理创伤的总效应为0.980,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孕晚期负性情绪对分娩心理创伤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24和0.100,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101。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孕晚期负性情绪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分娩心理创伤,还通过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分娩心理创伤。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剖宫产初产妇孕晚期的情绪状态,增加其家庭支持并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减少产妇分娩心理创伤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调查研究
    李艳红 鄂丹 贾楠
    2025, 33(5): 1023.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生育忧虑及其与成人依恋、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EMS患者105例临床资料,根据r-AFS分级标准分3组,探究各组生育忧虑及其与成人依恋、心理弹性评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生育忧虑与成人依恋、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结果:Ⅰ期组、Ⅱ期组、Ⅲ~Ⅳ期组生育焦虑总分依次升高(22.70±3.15分、39.78±4.25分、55.45±6.17分),成人依恋总分依次升高(17.53±2.64分、24.20±3.11分、44.23±5.67分),心理弹力总分依次降低(32.36±4.17分、18.67±2.66分、12.78±2.19分);EMS患者生育忧虑、成人依恋、疾病严重程度间均呈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随着EMS疾病分期升高患者的生育忧虑、成人依恋、心理弹性不良加重,且各指标具有相关性。
  • 调查研究
    骆汉军 陈继华 陈 浩
    2025, 33(5): 1029.
    回顾性分析如皋地区2018-2022年初婚女性婚前医学检查相关问题。方法:结合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初婚女性数据,对如皋地区2018-2022年婚前医学检查初婚女性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2018-2022年初婚结婚人数逐年减少,婚前检查占比基本持平(均>90%);女性初婚年龄呈升高趋势,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有性行为人数占比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81.4%增加到2022年的90.8%,生殖系统患病率从2018年的4.8%增加到2022年的9.0%、性传播疾病从2018年的0.1%增加到2022年的0.4%,人工流产史占比从2018年的4.3%增加到2022年的10.6%(均P<0.05)。结论:要充分考虑新生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环境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加强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宣教,深化推进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项目,保护女性生育力。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杜娟 张建荣 李宁 孟凡荣 张丽君
    2025, 33(5): 1032.
    评估剖宫产(CS)同时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70例行CS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CS同时是否放置IUD分为IUD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IUD组在CS术中同时放置IUD,对照组仅行CS(不放置IUD)。分析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IUD组术中出血(149.63±37.43)ml、术后2h出血(83.54±24.19)ml、术后24h出血(273.77±54.64)ml;血性恶露持续时间(5.5±1.8)d及恶露持续时间(18.8±3.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D组产褥感染、不良反应和意外妊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UD组24个月带器妊娠、IUD脱落、因症取出及继续使用率分别为0、0、0和94.3%。结论:CS术中同时放置宫内IUD不增加产妇出血、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临床研究
    芦瑶 蔡业华
    2025, 33(5): 1035.
    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8例随机设为两组各54例,分别行TAPB麻醉(对照组)、艾司氯胺酮联合TAPB麻醉(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4.88±0.91d)、排气时间(35.91±4.48h)、下床活动时间(30.42±5.20h)均短于对照组(5.62±1.15d、42.64±7.01h、36.57±6.38h),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4.98±7.71min)晚于对照组(20.06±4.39min),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3.61±0.96次)少于对照组(6.08±1.73次);气管插管时、气腹后即刻、拔管即刻及手术结束10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6、12、24、48、72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3d 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比术前高,但观察组(15.24±3.96mg/L、20.69±4.07ng/L、26.13±4.62ng/L)均低于对照组(22.75±5.38mg/L、28.52±5.95ng/L、30.89±6.01ng/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低于对照组(24.1%)(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降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术后恢复更快。
  • 临床研究
    刘丹1 梁新新 1 周晶1 李玲1 林睿2
    2025, 33(5): 1041.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辅助生殖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与辅助生殖中胚胎发育及机体脂质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PCOS行辅助生殖患者89例作为PCOS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辅助生殖胚胎培养结果、机体脂质代谢水平,分析血清SOD、GSH-Px水平与胚胎发育及脂质代谢水平关系。结果:PCOS组SOD(42.22±5.21 U/ml)、GSH-Px(250.68±19.12 U/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3.46±4.19 U/ml、218.72±17.13 U/ml),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SOD、GSH-Px水平均与获卵数、受精率、TG、TC、FFA、LDL-C均呈正相关,与正常受精率、HDL-C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COS辅助生殖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升高与血脂水平有关,其氧化应激水平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 临床研究
    吴晓容 代逃芳 陈仁秀 程志林 王国昭
    2025, 33(5): 1046.
    探究益母草颗粒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产后出血(PPH)疗效及对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PP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30)和TAE组(n=30),两组均采用TAE进行治疗,联合组加用益母草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NOS、一氧化氮(NO)]、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创面闭合能力指标(VEGF、VEGFR-1、VEGFR-2)、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CL-90)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3%)高于TAE组(66.7%),两组血清NO、NOS、D-D、FIB、APTT、PT、SCL-90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TAE组,两组PI、RI指数均升高但联合组(0.64±0.08、0.82±0.09)低于TAE组(0.82±0.09、1.45±0.16),两组VEGF、VEGFR-1、VEGFR-2、SF-36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268.49±26.93 pg/ml、249.18±25.13 ng/L、378.42±37.96 ng/L)高于TAE组(227.84±22.87 pg/ml、201.35±20.27 ng/L、318.39±32.15 ng/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13.3%)无差异(P>0.05)。结论:TAE联合益母草颗粒治疗PPH可提高疗效,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血清NO、NOS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创面闭合能力,降低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邓勇均 解 天
    2025, 33(5): 1052.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疗效患者超声影像特征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AW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MWA)组,各5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第6个月超声影像特征变化。结果:MWA组与腹腔镜组临床有效率(96.2%比98.1%)及并发症(9.6%比7.9%)比较无差异(P>0.05);MW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腹腔镜组,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MWA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0.65±0.16分)低于腹腔镜组(0.77±0.28分)(P<0.05)。术前,超声造影显示,AWE结节多呈不均匀高增强、增强范围较灰阶超声扩大,少数呈现等增强或低增强,范围与灰阶超声相似;术后第6个月,超声显示AWE病灶体积均缩小且MWA组(1.75±0.56 cm3)小于腹腔镜组(3.28±1.03 cm3)(P<0.05),结节内部表现为无增强。结论:腹腔镜手术与超声引导MWA治疗AWE疗效相当,但超声引导MWA治疗在缩小超声病灶效果更佳,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更快,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
  • 临床研究
    刘昕1 陶金华1 陈珊珊1 冯祥1 徐文文1 王传灵1 杨欢2
    2025, 33(5): 1056.
    探讨孕早期服用二甲双胍预防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及对母婴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超重/肥胖孕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饮食与运动方案进行干预,二甲双胍组同时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以及C肽水平,记录两组GDM患病率以及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二甲双胍组FBG(5.72±0.81 mmol/L)、2hPG(7.95±1.05 mmol/L)及HbA1c(6.74±0.8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54±1.24 mmol/L、13.93±1.75 mmol/L、9.25%±1.25%),血清胰岛素(12.87±1.51 mU/L)以及C肽水平均(13.10±1.25 ng/L)低于对照组(16.54±2.24 mU/L、17.93±1.50 ng/L),GDM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33.3%),孕期体重增加值(9.7±2.1kg)和新生儿出生体重(3.3±0.5 kg)均低于对照组(12.2±2.5 kg、3.6±0.5 kg),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20.0%)(均P<0.05);不良发应总发生率(13.3%)与对照组(8.9%)无差异(P>0.05)。结论: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早期服用二甲双胍能较好预防性控制孕期血糖水平,预防GDM发生并有效控制母婴体重。
  • 临床研究
    孙伟伟1 鲍建中2 王 娜1
    2025, 33(5): 1061.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式(PIEB)麻醉联合分娩镇痛仪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0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灌注(CEI)和硬膜外自控输注镇痛(PCEA)治疗,B组采用PIEB联合分娩镇痛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产妇围术期镇痛满意度、疼痛介质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和围产结局指标。结果:治疗后,镇静后10 min、镇静后30 min、麻醉后1 h、分娩时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产妇镇痛满意率B组(90.7%)高于A组(74.1%);分娩后两组P物质、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 E2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两组丙二醛水平均高于镇痛前但B组低于A组,两组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镇痛前但B组高于A组,T5、T6时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镇痛前显著提高但B组低于A组(均P<0.05)。两组产前发热率和助产率无差异(P>0.05),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B组低于A组(P<0.05)。结论:PIEB联合分娩镇痛仪应用分娩镇痛中,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更低,提高产妇围术期镇痛满意度。
  • 临床研究
    李淑婷 孟 静 王新雨 张华新
    2025, 33(5): 1066.
    观察量化评估策略联合手术室快速标准化干预流程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3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量化评估策略联合手术室快速标准化干预流程。比较两组手术室有关指标、手术适应能力、舒适度、并发症。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手术室响应时长(22.6±3.2min)、术中出血量(200.1±42.1ml)及住院时间(4.8±1.5d)均少于对照组(24.4±3.8min、212.7±50.9ml、5.2±1.6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得到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干预组(5.9%)低于对照组(16.0%)(均P<0.05)。结论:量化评估策略联合手术室快速标准化干预流程可缩短手术室响应时长,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手术适应能力、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临床研究
    徐 慧 彭 慧 杨 婷
    2025, 33(5): 1071.
    探究宫腔镜手术患者超前镇痛中辅助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0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穴位贴敷组(n=54),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实施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穴位贴敷组术前4h使用中药穴位敷贴,对比两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肠功能指标[内毒素(ET)、D-乳酸、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穴位贴敷组VAS评分(4.48±0.29分比3.07±0.11)分、NRS评分(4.87±0.35分比3.27±0.26分)、TNF-α(17.55±4.25pg/ml比12.75±3.16 g/ml)、IL-6(131.53±16.75ng/L比103.88±12.64ng/L)、D-乳酸(5.45±1.23mmol/L比3.78±1.09mmol/L)、ET(68.52±6.45mmol/L比56.65±4.25mmol/L)、CSRS-症状评分(1.68±0.55分比1.11±0.39分)、GSRS-体征评分(1.72±0.25分比1.34±0.19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6.4%比11.1%)均降低(均P <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方案中辅助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疼痛感,增强胃肠道功能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临床研究
    易蓉1 易文静1 卢丹1 方芳1 郑小雨2 王紫璇1
    2025, 33(5): 1076.
    探讨基于Caprini评分的风险分层手术室干预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RH)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LRH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Caprini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Caprini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基于Caprini评分的风险分层手术室干预。统计两组术后发生率及其相关不良反应,比较术前术后两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血常规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结果:常规组术中转开腹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Caprini组自行退出1例。最终常规组纳入58例,Caprini组纳入59例。Caprini组VTE发生率(1.7%)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5.1%)均低于常规组(13.8%、17.2%)(均P<0.05)。术后1 d Caprini组D-D水平(1.38±0.42mg/L)低于常规组(1.55±0.37mg/L),PT水平(9.04±1.02s)高于常规组(8.53±1.13s),PLT水平[(179.38±32.18)×109/L]低于常规组[(194.28±30.23)×109/L](均P<0.05)。结论:基于Caprini评分的风险分层手术室干预应用于LRH患者,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凝血指标及血常规指标,降低VTE发生风险。
  • 临床研究
    张白玉 翟荣萍 卢 敏
    2025, 33(5): 1081.
    分析态度-诊断-开放思维-制订计划-问题解决(ADOPT)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接受ADOPT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时间不足则干预至分娩),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纳入观察组71例、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饮食行为、糖脂代谢、自我护理能力,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饮食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两组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剖宫产(21.1%)、产褥感染(4.2%)、产后出血量(242.3±27.2ml)均低于对照组(44.9%、18.8%、310.8±26.4ml),新生儿巨大儿(0)、低血糖(4.2%)发生低于对照组(11.6%、24.6%)、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9.91±0.03分)高于对照组(9.76±0.04分)(均P<0.05)。结论:ADOPT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GDM患者健康饮食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调节糖脂代谢,改善母婴预后。
  • 临床研究
    李呈祥1 马晶2 李云霞1
    2025, 33(5): 1087.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卵巢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下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2.07±0.72d)、排气(1.44±0.51d)、下床活动(2.01±0.67h)及住院(9.06±2.06d)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95±0.80d、2.31±0.49d、2.73±0.71h、10.78±2.14d),住院费用(38740±4983元)少于对照组(45791±5244元),术后6 h、12 h、24 h、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低于对照组(15.7%),护理满意度(96.1%)高于对照组(82.4%),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下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可加快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
  • 临床研究
    王桃兰1 敖 萍1 唐 洁2
    2025, 33(5): 1092.
    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在产妇产后负性情绪改善及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1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组,对照组76例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77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施于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3个月母乳喂养率,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42.88±6.77分)、抑郁自评量表(42.77±6.60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9.55±5.69分、48.33±5.50分),自护能力量表中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率(90.9%、83.1%)均高于对照组(64.5%、55.3%),生活事件量表中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4%)高于对照组(85.5%)(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负性情绪,提升自护能力及母乳喂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干预满意度。
  • 临床研究
    陶雨芹 张文星 段丽娜
    2025, 33(5): 1097.
    观察孕妇学校模式下健康管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甲减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4年8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甲减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及孕妇学校模式下健康管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均干预至分娩前。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分娩前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以及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评分变化、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变化、治疗依从性、分娩方式、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干预满意率、分娩后1个月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分娩后两组POMS评分、GAD-7评分、AHSMSR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95.1%)高于对照组(75.6%),自然分娩率(73.2%)高于对照组(39.0%),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4.9%)低于对照组(24.4%),干预满意率(97.6%)高于对照组(78.1%),新生儿不良结局(0)低于对照组(14.6%);分娩后1个月,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妇学校模式下健康管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甲减孕妇具有积极影响,可较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剂新生儿不良结局,较好改善患者产后病情,患者较为满意。
  • 临床研究
    孙小丽 陈芹 陈园园 庞素华
    2025, 33(5): 1102.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SUI患者103例分入单一组(n=51)和联合组(n=52)。单一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联合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均治疗周期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血清松弛素、盆底肌肌力[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lazer)]及尿失禁程度[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高于单一组(80.4%),两组I-QOL评分、PISQ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92.75±10.19分、83.72±6.78分)均高于单一组(85.31±9.06分、80.97±6.21分),两组血清松弛素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260.95±82.19 pg/ml)低于单一组(307.21±80.17 pg/ml),两组Glazer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2.94±1.08分)高于单一组(1.45±0.53分),两组ICIQ-SF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5.24±1.58分)低于单一组(6.15±1.73分)(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治疗SUI疗效提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尿失禁程度,恢复血清松弛素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丁靓 汤淼
    2025, 33(5): 1107.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SFA)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随机分成常规组(n=49,实施常规护理)和SFA组(n=49,常规组基础上开展SFA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定],生命指征(血压及心率),术后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评定量表(GCQ)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进入手术室前,SAS、SDS心理状态评分SFA组(48.27±4.05分、49.61±4.35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常规组(54.31±5.17分、55.73±5.61分);术后1d,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高于术前但SFA组低于常规组;SFA组术后GCQ 4项评分(20.27±3.71分、21.53±4.03分、21.06±4.28分、20.16±3.57分)均高于常规组(23.49±4.29分、24.06±4.56分、23.82±4.62分、22.96±4.36分),患者护理满意度(95.9%)高于常规组(83.7%)(均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SFA干预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术后生命指征,提高术后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 临床研究
    于瑞雪 蒋林君 陈素钦 段吉霏
    2025, 33(5): 1111.
    探讨心理弹性训练结合目标导向干预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本院拟行子宫肌瘤LTH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予以心理弹性训练结合目标导向干预。统计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两组均成功行LTH治疗,观察组剔除1例个人因素退出者,纳入59例;常规组剔除1例失访者、1例严重感染者,纳入58例。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2.96±3.95h)、拔除引流管时间(2.30±0.69d)、首次排便时间(2.12±0.66d)、住院时间(7.85±1.78d)均短于常规组(14.73±3.43h、2.73±0.86d、2.93±0.45d、8.61±1.33d);干预后观察组SCL-90偏执(6.31±1.43分)、抑郁(10.59±3.16分)、人际关系敏感(7.45±2.11分)、焦虑(9.21±2.03分)、其他(7.02±2.14分)评估均低于常规组(9.46±2.19分、14.59±4.06分、14.08±3.34分、13.78±3.02分、9.25±2.17分),坚韧(35.02±5.46分)、乐观(10.45±2.75分)、自强(25.07±4.31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29.15±6.67分、8.33±2.17分、22.23±5.28分)(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与常规组(10.3%)无差异(P>0.05)。结论:心理弹性训练结合目标导向干预可促进子宫肌瘤LTH患者术后恢复,调节心理健康,改善心理弹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临床研究
    毕经阳 史俊平 李涛
    2025, 33(5): 1117.
    观察产后一周一访基础下延续支持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施常规产后干预的对照组(74例)以及常规产后干预下联合产后一周一访基础下延续支持的观察组(74例),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干预前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PFD)及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评分,新生儿照护不良发生率及新生儿喂养情况,产妇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14.9%),新生儿照护不良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16.2%),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74.3%)高于对照组(56.8%),产妇干预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6.5%),干预后PFD及ESCA分值观察组(128.43±5.21分)均高于对照组(115.23±6.23分)(均P<0.05)。结论:产后一周一访基础下延续支持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康复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减少产后并发症,提升产妇自我照护能力,利于新生儿照护及母乳喂养,产妇较为满意。
  • 临床研究
    胡荣1 邵国庆2 苏天宇3 李琳3 陈秀4 王翔5
    2025, 33(5): 1121.
    观察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HER2低表达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53例临床及X线资料。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122例)和测试集(31例)。于头尾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图像中分别勾画感兴趣区,在训练集中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最佳影像特征,应用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Catboost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CC位、MLO位及CC联合MLO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乳腺癌 HER2低表达,通过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准确率(AC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F1分数、布里尔分数(BS)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long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两组HER2表达状态、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肿瘤最大直径上没有差异(P>0.05)。CC位、MLO位、CC位联合MLO位分别筛选出9、6、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在测试集中,CC位构建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最大,其AUC、ACC、敏感度、特异度、PPV、NPV、F1分数分别为0.909、0.744、0.850、0.636、0.818、0.700、0.830,Delong检验显示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决策树与Xgboost、决策树与Catboost均有差异(P<0.05),而随机森林、Xgboost和Catboost模型之间无差异(P>0.05);MLO位构建的4种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AUC为最大,其AUC、ACC、敏感度、特异度、PPV、NPV、F1分数分别为0.923、0.774、0.800、0.727、0.842、0.667、0.820,Delong检验显示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和Catboost模型之间无差异(P>0.05);CC联合MLO位构建的4种模型中,Catboost模型的AUC值最高,其AUC值、ACC、敏感度、特异度、PPV、NPV、F1分数分别0.936、0.806、0.800、0.818、0.889、0.692、0.842,随机森林稍次之,分别为0.932、0.806、0.800、0.818、0.889、0.692、0.842,Delong检验显示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和Catboost模型之间均无差异(P>0.05)。校准曲线显示,CC联合MLO体位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和Catboost模型曲线拟合度较好,且Catboost模型BS值最小为0.115,略优于随机森林模型(BS值为0.118)。决策曲线显示,当阈值在0.03~0.98时,CC联合MLO体位的Catboost模型预测乳腺癌HER2低表达临床获益最大。结论: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术前预测乳腺癌 HER2低表达,CC联合MLO体位的随机森林模型和Catboost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模型更稳健。
  • 临床研究
    唐静 王娟 何瑾 石丽华
    2025, 33(5): 1128.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HBM),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家庭照顾者在控糖照护过程中的疾病认知、照护体验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1-6月在南京某三甲专科医院住院的GDM孕妇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数据,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共访谈18名受访者,共提炼出6个主要主题,13个亚主题: GDM的认知与易感性(对GDM认知缺乏,缺乏孕妇易感性与疾病发展风险认知);感知GDM的潜在危害(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疾病未控制的长期影响);糖尿病控制措施的效果与益处(控制血糖的健康益处,积极照护行为的效果);控糖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饮食控制的困惑,运动管理的挑战,抗拒胰岛素注射);家庭照护者的控糖信心与能力(对照护能力信心不足,依赖家庭支持);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信息来源的困惑,期望健康指导具体化)。结论:GDM家庭照顾者在疾病认知、控糖能力、信息获取和情感支持方面存在显著需求。医疗机构应针对家庭照顾者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教育,增强其疾病管理能力,并优化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改善孕妇的糖尿病管理效果和整体健康水平。
  • 临床分析
  • 临床分析
    马吉红 张凌云 高承香 白晓燕
    2025, 33(5): 1136.
    探究孕妇血清孕酮(P)、雌二醇(E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早孕先兆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因阴道流血就医本院并初诊为早孕先兆流产孕妇9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早孕孕妇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E2、β-hCG水平及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根据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流产组(妊娠难免流产和稽留流产孕妇,n=39)和继续妊娠组(正常妊娠孕妇,n=59),比较分析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妊娠结局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E2、β-hCG、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流产孕妇血清P、E2、β-hCG、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继续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子宫内膜厚度与结局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P、E2、β-hCG、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均>0.8,其截断值分别为20.40ng/ml、208.52pg/ml、54.28U/ml、1.14cm。结论:早孕先兆流产孕妇血清P、E2、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较低,各指标与孕妇结局呈负相关,且对不良结局有预测价值。
  • 临床分析
    刘 倩 崔 红 王文琴
    2025, 33(5): 1140.
    探究经阴道多普勒超声(TVCDS)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尿碘对先兆流产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本院治疗的先兆流产孕妇临床资料78例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64例为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均接受保胎治疗,根据保胎结果分为继续妊娠组和终止妊娠组。收集纳入孕妇的稽留流产率、首次产前检查时超声扫描参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定量参数和实验室指标预测先兆流产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稽留流产率高于对照组,而β-hCG和尿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脉冲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PSV)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终止妊娠孕妇PI、RI高于继续妊娠孕妇,PSV、β-hCG和尿碘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孕妇(均P<0.05)。ROC曲线分析,PI、RI、PSV、β-hCG和尿碘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后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且各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更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45,灵敏度88.2%和特异度88.6%。结论:先兆流产患者TVCDS定量参数、β-hCG和尿碘水平均存在异常,PI、RI、PSV、β-hCG和尿碘对患者保胎治疗后预后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且各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最高。
  • 临床分析
    夏 梦1 杨鸿云1 杨锦云2
    2025, 33(5): 1145.
    探究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凝血4项预测诊断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栓前状态(PT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4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RSA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合并PTS与否分为PTS组(n=85)与非PTS组(n=31),统计两组一般资料,血D-D、AT-Ⅲ、FDP及凝血4项检测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RSA患者PT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AT-Ⅲ、FDP及凝血4项[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PSA患者PTS的预测诊断效能。结果:PTS组D-D、FDP、FIB水平均高于非PTS组,AT-Ⅲ、PT、APTT、TT水平均低于非PTS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T-Ⅲ降低、FIB升高、PT降低、TT降低为RSA患者PTS发生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D-D、AT-Ⅲ、FDP及凝血4项预测RSA患者PTS均有价值,且以TT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984,敏感度93.6%、特异度97.7%。结论:RSA患者PTS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关注RSA患者相关PTS指标,TT、FIB、PT等指标在预测RSA患者PTS中有较好价值。
  • 临床分析
    马丽 杨小翠 马洪
    2025, 33(5): 1150.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行GBS筛查的517例妊娠晚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GBS感染患者感染情况,比较GBS感染阳性和阴性妊娠妇女母婴结局;对收集的GB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耐药情况。结果:517例孕晚期孕妇中GBS感染36例,阳性率7.0%(36/517),GBS感染阳性者郊区/农村居住率、孕周36~39周率高于GBS感染阴性者(P<0.05),GBS感染阳性者与阴性者年龄、初经产、既往流产史对比无差异(P>0.05);GBS感染阳性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膜炎发生率均高于GBS感染阴性者(P<0.05),早产发生率无差异(P>0.05)。36株GBS中,共检出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27株(75.0%)、25株(69.5%)和14株(38.9%),未检出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耐药的GBS菌株。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影响妊娠结局,GBS菌株存在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诊治中应注意药敏检测。
  • 临床分析
    王月芳 刘 露
    2025, 33(5): 1154.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HPV)联合液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P16/Ki67双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20例,均接受高危型HPV分型检测、TCT检测及P16/Ki67双染分析。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HPV联合TCT及P16/Ki67双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低级别宫颈病变、高级别宫颈病变、宫颈癌患者h-HPV感染种类≥3种占比,腺细胞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占比及P16/Ki67双染阳性占比依次升高(均P<0.05)。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HPV联合TCT及P16/Ki67双染对宫颈癌检出结果Kappa值(0.975)及诊断效能高于h-HPV联合TCT(0.850)或联合P16/Ki67双染检测检测(0.900)。结论:h-HPV联合TCT及P16/Ki67双染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前病变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
  • 临床分析
    沈雯筠 李晓北 江奕垚 李文平 郭婷婷
    2025, 33(5): 1159.
    构建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4年4月本院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VTE患者87例临床资料为VTE组,随机抽取同期急诊剖宫产术后未发生VTE者1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TEG)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VTE的影响因素,R软件构建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VT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L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分娩时BMI、子痫前期(PE)、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出血、产后切-感染、D-二聚体、最大振幅(MA)等均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分娩时BMI大、PE、GDM、MA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均为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急诊剖宫产术后并发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 0.884~0.941),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L拟合优度检验χ2=12.180,P=0.143。结论:据年龄≥35岁、分娩时BMI大、PE、GDM、MA、D-二聚体水平、产后出血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急诊剖宫产术后VTE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VTE发生。
  • 临床分析
    杨丽珺 刘 静 曹 正
    2025, 33(5): 1164.
    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HDP)合并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sFlt-1/PLGF比值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HDP孕妇230例,单纯HDP组150例、HDP合并PE组80例,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孕妇空腹外周血凝血与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肾功能相关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s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PLGF及sFlt-1/PLGF,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HDP组和HDP合并PE组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D-D、FIB、TT、LDH、sFIt-1和sFlt-1/PLGF比值均增高,PLGF、VEGF均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It-1升高、PLGF降低和sFlt-1/PLGF升高是影响HDP、HDP合并PE发生的危险因素,sFIt-1、PLGF和sFlt-1/PLGF均可预测HDP,曲线下面积(AUC)均>0.90,敏感性均>94.7%,特异性均>86.2%,临界值分别为2140.49 pg/ml、289.86 pg/ml、9.21;sFIt-1、PLGF和sFlt-1/PLGF均可预测HDP合并PE,AUC均>0.79,敏感性均≥67.5%,特异性均≥70.7%,临界值分别为5137.34 pg/ml、186.92 pg/ml、21.63,sFlt-1/PLGF预测效能最佳。早产发生占比单纯HDP组(3.3%)和HDP合并PE组(7.5%)高于对照组(0例)(P<0.05),各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占比无差异(P>0.05)。结论:HDP合并PE孕妇外周血sFlt-1增高、PLGF降低、sFlt-1/PLGF比值增高,sFlt-1/PLGF比值预测效能更优。
  • 临床分析
    李月 1陈超2 程双华1 谭志巍1 陈仕高1 胡 婕1
    2025, 33(5): 1171.
    研究宫颈癌组织miR-106b、miR-501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5例临床资料,定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miR-106b、miR-501表达量,免疫组化法判断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miR-106b、miR-501阳性表达,比较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miR-106b、miR-501表达量及阳性率,比较不同miR-106b、miR-501表达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参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miR-106b(2.47±0.78)、miR-501(1.24±0.69)表达水平及阳性率(68.0%、58.4%)均高于癌周组织(1.25±0.43、0.63±0.23、21.6%、24.8%);miR-106b阳性、miR-501阳性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低于miR-106b阴性、miR-501阴性表达患者,FIGO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高于miR-106b阴性、miR-501阴性表达患者;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miR-106b、miR-50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与FIGO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iR-106b、miR-501表达量异常增加,二者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miR-106b、miR-501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
  • 临床分析
    李晓琴 程双华 陈金蓉 陈仕高 胡 婕 谭志巍
    2025, 33(5): 1176.
    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BRAP)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103例临床资料,采用q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BRAP mRNA及BRAP蛋白表达情况,分析BRAP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BRAP mRNA及BRAP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量(3.21±0.53、0.89±0.13)均高于癌前病变组(2.05±0.20、0.49±0.07);BRAPmRNA及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BRAPmRNA及蛋白在癌前病变分级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RAPmRNA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BRAP在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更高,BRAP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
  • 临床分析
    蔡文艳 张 晶 辛晓玲
    2025, 33(5): 1181.
    分析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3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120例HDP孕妇(病例组)和产前检查血压正常孕妇78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血清脂糖代谢、收缩压、舒张压、PLGF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按照HDP诊治指南将病例组分为HDP组(n=56)、轻度子痫前期(PE)组(n=38)和重度PE组(n=26),对比3组血清PLGF和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产妇终止妊娠、围生期产后出血量(≥500 ml、<500 ml),对比不同HDP程度及产后出血量孕妇血清PLGF和CRP水平。结果:两组TC无差异(P>0.05);病例组TG、LDL-C、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LGF水平(128.91±13.65pg/ml)低于对照组(280.27±30.37pg/ml),CRP水平(8.74±0.96mg/L)高于对照组(4.38±0.61mg/L)(均P<0.05)。病例组终止妊娠时间(35.22±1.56周)短于对照组(39.04±1.73周),产后出血量≥500 ml(38.3%)、产后出血(38.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2.8%、12.8%)(均P<0.05)。HDP组、轻度PE组、重度PE组CRP水平依次升高、PLGF水平依次降低,产后出血量≥500 ml孕妇PLGF水平低于产后出血量<500 ml孕妇、CRP水平高于产后出血量<500 ml孕妇(均P<0.05)。结论:HDP孕妇血清PLGF水平降低,且随着病情加重水平降低,产后出血量≥500 ml孕妇PLGF水平较低。
  • 临床分析
    严晓燕 闵 欢 吴 垠 周春美
    2025, 33(5): 1185.
    探讨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超声参数评估合并胎儿窘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PE患者 160例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胎儿窘迫80例纳入观察组,未合并不良妊娠结局8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超声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查,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预测PE并发胎儿窘迫价值。结果:观察组脐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初产妇占比、体质指数、年龄、检查孕周均无差异(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E患者超声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预测胎儿窘迫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且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3项参数联合预测价值最高(0.997、0.899)。结论:超声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评估PE患者发生胎儿窘迫有一定价值,脐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值升高、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值下降,可提示PE并发胎儿窘迫风险增加,临床可动态超声监测以尽早给予临床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 临床分析
    杨 爽 张长春 李 光 刘博儒 刘艳华
    2025, 33(5): 1190.
    探讨经腹部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帆状胎盘及评估围产结局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4年6月本院超声科接受产前超声诊断并分娩的318例孕妇临床资料,均行产前经腹超声检查与产后手术诊断。记录帆状胎盘产前超声诊断情况以及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观察是否合并血管前置。以产后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记录妊娠结局,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围产结局将帆状胎盘孕妇分为不良组(n=51)和良好组(n=131),比较两组脐动脉S/D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多普勒超声对帆状胎盘产前诊断及围产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318例孕妇中,产后手术诊断为帆状胎盘182例(57.2%),其中合并血管前置26例(8.2%);产前超声诊断为帆状胎盘176例(55.4%),其中合并血管前置22例(6.9%),产前超声漏诊18例、误诊12例,诊断符合率为90.1%。脐动脉S/D不良组(3.82±0.76)高于良好组(2.89±0.61)(P<0.05)。ROC曲线分析,脐动脉S/D预测帆状胎盘孕妇不良围产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截断值为3.39时,预测灵敏度74.5%、特异度79.4%。结论:产前采用经腹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好的诊断帆状胎盘,脐动脉S/D对帆状胎盘孕妇不良围产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帆状胎盘临床早诊断、早干预并改善不良结局提供参考指标。
  • 临床分析
    刘媛媛 李 锋 颜 雪
    2025, 33(5): 1194.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腹腔镜手术后复发关系,及预测术后复发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S患者150例,根据术后2年随访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8)和未复发组(n=92)。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CA125、IGF-1及CA199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清CA125,IGF-1及CA199水平对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EMS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最大囊肿直径≥6cm、r-AFS分期Ⅲ~Ⅳ期、合并痛经、术前CA125、IGF-1和CA199水平高于未复发组,术后用药占比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最大囊肿直径≥6cm、r-AFS分期高、合并痛经、术后未用药、术前CA125、IGF-1和CA199水平高均为EMS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EMS患者术前CA125、CA199及IGF-1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灵敏度82.8%、特异度83.7%。结论:EMS患者血清CA125、IGF-1及CA199水平升高与腹腔镜术后复发有关,且3指标联合可作为预测术后2年内复发风险的潜在指标。
  • 临床分析
    张 霞1 鲍建中1 张爱荣2 赵英杰1 许凤云1
    2025, 33(5): 1199.
    探讨硬膜外程控间歇脉冲注入(PIEB)用于全子宫切除术(TH)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镇痛满意度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在本院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TH的患者86例临床资料,按镇痛模式的不同分成PIEB组(n=42,实施PIEB模式,泵每小时输注4 ml 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和连续硬膜外输注(CEI)组(n=44,实施CEI模式,泵以4 ml/h输注相同溶液)。必要时,两组术后通过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提供额外的4 ml 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度[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定]、罗哌卡因使用量、额外用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48h内静息、运动时NRS评分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PIEB组术后4h、12h、24h、48h静息及运动时NRS评分均低于CEI组,术后24h、48h,PIEB组罗哌卡因使用量(107.41±6.34 ml、161.38±7.51 ml)及术后48h洛索洛芬使用量(0 mg、0 mg)均少于CEI组(112.08±7.22 ml、168.95±8.67 ml、60mg、60 mg)(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7%、11.9%)与CEI组(11.9%、13.6%)比较无差异(P>0.05),PIE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97.6%)高于CEI组(84.1%)(P<0.05)。结论:PIEB用于TH术后镇痛效果优于CEI,有利于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减少局麻药物用量。
  • 临床分析
    唐 霞 龚 颖 关 谊
    2025, 33(5): 1204.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对产后糖代谢影响及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本院产前检查确诊的GDM孕妇100例,根据产后12周门诊复查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评估糖代谢状态,分为糖代谢异常组、糖代谢正常组,对比两组FGF21、HDAC2、IGF-1R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孕妇FGF21、HDAC2、IGF-1R水平对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根据新生儿不良结局分为不良组、正常组,对比两组FGF21、HDAC2、IGF-1R水平差异,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GF21、HDAC2、IGF-1R水平对新生儿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FGF21、HDAC2、IGF-1R水平,糖代谢异常组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妊娠结局不良组高于妊娠结局正常组(均P<0.05);FGF21升高、HDAC2升高、IGF-1R升高是GDM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FGF21、HDAC2、IGF-1R预测不良新生儿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均>0.80,敏感度、特异度均>75.0%。结论:GDM孕妇FGF21、HDAC2、IGF-1R水平异常升高,是产妇产后糖代谢异常风险因素,且3项指标均可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
  • 临床分析
    陈渠兵
    2025, 33(5): 1209.
    探究孕11~13+6周NT值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早孕期产前筛查的孕11~13+6周孕妇90例临床资料,均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并测量颈项透明层(NT)值,采用四格表评估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值联合三维超声诊断价值。结果:二维和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0.0%、60.0%,特异度分别为97.7%、98.8%,准确率分别为94.3%、9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0%、7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7.7%;NT值胎儿畸形组(3.14±0.74mm)大于胎儿无畸形组(2.25±0.68mm)(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值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 0.554~0.980),灵敏度80.0%、特异度68.2%。结论:孕11~13+6周NT值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和诊断灵敏度。
  • 临床分析
    代 鹏 孔祥东
    2025, 33(5): 1212.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ChrX-高风险孕妇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4月在本中心行NIPT,提示ChrX-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NIPT提示204例孕妇为ChrX-高风险,157例行产前诊断,确诊28例,阳性预测值为17.8%。对确诊胎儿进一步验证与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有患单基因遗传病或携带基因的潜在风险,如5例胎儿携带Xp22.33在内的区域缺失,包含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STS),该基因缺失与X连锁鱼鳞病相关;1例胎儿携带Xp21.1区域缺失,包含DMD基因,该基因与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疾病相关。另外,5例产前诊断结果与NIPT不一致。结论:NIPT提示ChrX-高风险胎儿的阳性预测偏低,假阳性率偏高,但孕妇有必要行产前诊断,避免特纳综合征患儿以及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 个例
  • 个例
    冯彪 杨倩利 高盼 张婉 朱晓丽
    2025, 33(5): 1218.
  • 综述
  • 综述
    徐娟 陈晓锋 宁丽峰
    2025, 33(5): 1220.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晶型和共晶等固体形态,可在不改变药物分子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其理化性质,提高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影响药物原有的药效活性。孕激素类药物分子中含有甾体母核,导致水溶性很差,但分子中存在的羰基、羟基或胺基可以作为氢键给体或受体,通过产生不同的多晶型和共晶改善水溶性,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亦可能发挥协同治疗和减毒增效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常规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近十年来孕激素药物的固体形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