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王 昕1, 2 茅群霞1, 2 邓猛聪1, 2 朱昱嘉1, 2 吴尚纯1 王宏伟3
    2025, 33(3): 504.
    从服务对象视角制定人工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质量评估工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后续评估各医疗机构咨询服务质量提供统一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制定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质量评估工具,调查对象来自国内17家医疗机构中接受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的妇女,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评价评估工具中的所有量表型条目其内在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收集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内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823,分半信度系数=0.947;结构效度χ2/df=5.66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97,非标准拟合指数(TLI)=0.912,比较拟合指数(CFI)=0.928,拟合优度指数(GFI)=0.972,各维度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0.5,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均<AVE平方根。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质量评估工具(服务对象视角)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估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的质量。

  • 专题研究
    张燕萍1 谌伦华2 张 娟2 杨 凡2 鲜 标2 翟靓鑫1 李柯星1
    2025, 33(3): 509.
    评价PD-1/PD-L1抑制剂不同方式治疗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PD-1/PD-L1抑制剂治疗子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文献,并通过网页搜索clinical trials中相关临床试验。提取的数据包括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0项RCTs,包含研究对象6077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疗效,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分别相较于其对照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OS及PFS(PD-1/PD-L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化疗mOS :HR=0.78,95%CI 0.63~0.98、mPFS :HR=0.79,95%CI 0.64~0.98;PD-1/PD-L1抑制剂+化疗/放化疗mOS: HR=0.84,95%CI 0.71~0.99、mPFS:HR=0.84,95%CI 0.74~0.96)。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化疗/放化疗相较于对照组显示出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Es: RR=1.02,95%CI 1.01~1.04、grade≥3 AEs:RR=1.11,95%CI 1.04~1.18;TRAEs:RR=1.05,95%CI 1.00~1.10)。结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安全性并无明显优势,其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增加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而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相较于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无生存优势。 
  • 专题研究
    刘帅妹 周 青 李孟兰 张瑞金 黄丽丽 封 婕 林 宁
    2025, 33(3): 520.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编码抗苗勒管激素的基因(AMH)多态位点rs10407022及其编码受体的基因(AMHRII)多态位点rs2002555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r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AMH基因(rs10407022)、AMHRII基因(rs200255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PCOS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1个,其中AMH基因(rs10407022)纳入11篇(病例组1925例、对照组1409例),AMHRII基因(rs2002555)纳入6篇(病例组1568例、对照组6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MH基因(rs10407022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与PCOS易感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比T,OR=0.82,95%CI 0.70~0.96;GG比TT,OR=0.86,95%CI 0.77~0.95;GG比(GT+TT) OR=0.87,95%CI 0.80~0.96];AMHRII(rs2002555)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与PCOS易感性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G比A,OR=1.38,95%CI 1.15~1.66;GG比AA,OR=1.19,95%CI 1.06~1.34;GA比AA,OR=1.07,95%CI 1.02~1.13;(GG+GA)比AA,OR=1.39,95%CI 1.12~1.72;GG比(GA+AA),OR=0.87,95%CI 0.80~0.96]。结论:AMH基因(rs10407022)、AMHRII基因(rs2002555)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相关。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胡正丽 何玉萍 王秀梅 高 影
    2025, 33(3): 527.
    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婚姻调适度与不孕症辅助助孕患者抑郁症状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本院生殖中心不孕症患者165例,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辅助生殖治疗,IVF-ET治疗周期内接受调查。收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量表(PHQ-9)、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LWMAT)量表、情绪调节问卷(ERQ)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婚姻调适度、情绪调节策略。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婚姻调适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孕症辅助助孕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65例不孕症辅助助孕患者问卷调查回收合格率95.8%(158/165)。158例PHQ-9得分7.85±2.03分,ERQ认知重评维度得分25.04±6.28分,ERQ表达抑制维度得分20.25±4.15分,LWMAT得分102.28±16.5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ERQ认知重评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ERQ表达抑制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婚姻调适度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孕年限≥5年、助孕失败经历、ERQ认知重评低、ERQ表达抑制高、婚姻调适度低是不孕症辅助助孕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孕症辅助助孕患者抑郁症状受情绪调节策略、婚姻调适度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相关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管理。
  • 调查研究
    刘小玮 王 怡 年玉莹
    2025, 33(3): 533.
    调查分析产妇分娩后母乳喂养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足月单胎分娩产妇100例,收集一般资料,并于产后1周进行中文版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根据IIFAS评分将产妇分为支持组(IIFAS评分>51分,68例)和非支持组(IIFAS评分≤51分,32例),比较两组调查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因素。结果:100例产妇的IIFAS评分(58.04±4.16)分(47~79分),对母乳喂养为支持态度68例,保持中立或不支持32例,产后42 d时的纯母乳喂养率为58%。支持组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产假时间>98 d占比及SSRS评分、GSES评分均高于非支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产假时间<98d、SSRS评分低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态度的因素(均P<0.05)。结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态度受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产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应引起临床及社会关注,提高产妇的社会支持以促进母乳喂养态度。
  • 调查研究
    李传松1 刘衍凤1 朱丽娜2
    2025, 33(3): 538.
    探究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行盆底肌训练的1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12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PMSES)、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FDI-2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的有关因素。结果:168例产后女性BPMSES评分71.63±20.52分,PFDI-20评分31.47±5.45分,PSQI评分5.49±1.1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PMSES评分与PFDI-20评分呈正相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城镇、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配偶支持良好、盆底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可对产妇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产生正向影响,睡眠质量差可产生负面影响(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进行干预,以提升产后女性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水平。

  • 调查研究
    江 明 周爱玲 张 静
    2025, 33(3): 543.
    调查孕晚期孕产妇对分娩镇痛认知及态度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建议。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8月本院接诊的孕晚期孕妇1034例,采用自拟问卷对其分娩镇痛认知及态度开展调查。根据孕产妇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分成高认知组和低认知组,行分娩镇痛认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34例中,有625例(60.4%)对分娩镇痛知识高认知,409例(39.6%)低认知。两组产次、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参加孕妇学校或相关知识讲座情况、获取分娩镇痛知识的途径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1次(OR=2.861,95%CI 1.571~5.212)、居住地为农村(OR=2.426,95%CI 1.293~4.551)、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3.491,95%CI 1.913~6.372)是孕晚期孕产妇分娩镇痛认知的阻碍因素,参加过孕妇学校或相关知识讲座(OR=0.306,95%CI 0.171~0.548)、多途径获取分娩镇痛知识(OR=0.369,95%CI 0.200~0.680)为促进因素。1034例中有83.0%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或极其恐惧;68.8%期望无痛顺产,13.0%期望剖宫产;对分娩镇痛的主要顾虑为影响母儿健康(42.8%);仅有43.8%愿意采取镇痛分娩技术。结论:本次调查的孕晚期孕产妇分娩镇痛认知水平较低,分娩镇痛意愿有待加强,产次、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参加孕妇学校或相关知识讲座情况、获取分娩镇痛知识的途径与分娩镇痛认知有关联。
  • 调查研究
    宋远洁1 陆 静2 徐艳龙3 王晶晶3 眭 建1
    2025, 33(3): 548.
    调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婴依恋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本院NICU治疗后出院的早产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母婴依恋量表(CMAI)、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功能量表(FAD)、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分析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亲SAS、SDS、FAD、PAC评分与母婴依恋水平关系,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问卷176例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6份,问卷合格率88.6%。CMAI总分77.58±13.24分,条目均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爱婴儿、愉悦感、识别、理解婴儿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亲SAS、SDS、FAD评分与CMAI评分均呈负相关,PAC评分与CMA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6000元、SAS评分高、SDS评分高、FAD评分高可负向影响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婴依恋水平,PAC评分高、带养方式(母亲独自带养)、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对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婴依恋水平有正向影响(均P<0.05)。结论:NICU出院后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积极感受、家庭功能、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带养方式均对母婴依恋水平有影响,临床可根据相关因素针对性开展干预,改善母婴依恋水平。

  • 调查研究
    王艾群 逄颖鑫 张 昕 许 凌
    2025, 33(3): 555.
    了解育龄人群避孕需求现状,为不同特征育龄群众的避孕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于2023年5月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7978例育龄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育龄群众的避孕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想要生育子女数(1.3±0.7)个,11.5%不想生育;已生育子女(1.2±0.7)个。使用避孕套避孕的占比最高(79.2%),其次是放置宫内节育器(23.8%)、口服避孕药(14.9%)。采用避孕措施时最主要的顾虑为影响身体(66.6%),其次是影响性生活(24.1%)和容易忘记(21.5%)。避孕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医务人员(72.9%),其次为网络信息/微信公众号(53.9%)、培训讲座(37.2%)。最想获取的避孕知识为避孕方法种类(61.2%),其次为避孕药具适应证和禁忌证(53.2%)、再次为不同时期避孕特点(46.8%)及相关生殖健康知识(42.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调查对象对避孕知识的关注度不同(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2.029,95%CI 1.352~3.045)、≤29岁(OR=2.465,95%CI 1.506~4.036)、30~39岁(OR=1.593,95%CI 1.023~2.479),初中及以下学历(OR=2.732,95%CI 1.515~4.927)人群是从未获得避孕知识的重点人群。结论:不同特征人群的避孕需求有所不同,提示需根据不同育龄群众避孕需求特征提供更加精准的避孕服务,保障育龄群众生育力,提高生育意愿。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王金梅 钱芳波 沈 晔
    2025, 33(3): 563.
    评估依托孕烯植入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或子宫腺肌病且无生育要求患者月经量和盆腔痛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就诊的EMS或子宫腺肌病患者85例,均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对于月经量、盆腔痛、月经出血模式、体重增加、乳房疼痛和任何其他治疗副作用进行随访1年。结果:85例中80例完成了12个月随访(94.1%),月经量减少占比(37.5%)低于放置前,甚至出现闭经(35.0%);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盆腔痛(0.56±0.12分)比放置前(6.17±2.75分)下降(P<0.05)。患者均未出现意外妊娠,避孕效果达到100%。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乳房胀痛、痤疮、皮肤瘙痒、性欲减退、情绪改变等不良反应。结论:依托孕烯植入剂可有效减少EMS或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月经量,减轻盆腔痛,同时兼具良好的避孕效果。
  • 临床研究
    嵇玉芹 刘海燕
    2025, 33(3): 568.
    分析间苯三酚对绝经后患者宫腔镜术前宫颈软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本院妇科拟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综合平衡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前应用观察组间苯三酚,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常规处理,对比两组宫颈软化情况、并发症(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等)、疼痛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效果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用药后1h、3h、6h的疼痛评分(3.25±0.85分、4.10±1.30分、1.85±0.55分)均低于对照组(4.50±1.10分、5.20±1.40分、3.00±0.70分),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32.5%),术中出血量(18.5±8.0ml)少于对照组(25.0±9.5ml),手术时间(6.5±2.0min)及宫颈扩张时间(28.0±10.0s)均短于对照组(8.8±2.5min、38.0±13.0s)(均P<0.05)。结论:间苯三酚在绝经后患者宫腔镜术前宫颈软化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临床研究
    胡红彦
    2025, 33(3): 572.
    探究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给予孕三烯酮(孕三烯酮组)或地诺孕素(地诺孕素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经行腹痛、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非经期肛门坠痛),异位囊肿包块直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雌激素(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管激素(AMH),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地诺孕素组(88.4%)高于孕三烯酮组(69.8%);两组经行腹痛、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非经期肛门坠痛症状积分下降,且地诺孕素组低于孕三烯酮组;两组异位囊肿包块直径减小,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地诺孕素组异位囊肿包块直径(0.73±0.05cm)小于孕三烯酮组(1.15±0.26cm),VAS(1.67±1.04分)、CMSS(4.45±1.46分)评分均低于孕三烯酮组(2.75±1.05分、7.27±1.91分);两组血清E2、FSH、LH及AMH均下降,且地诺孕素组均低于孕三烯酮组;两组血清MMP-3、MMP-9、TGF-β1、VEGF水平均下降,且地诺孕素组均低于孕三烯酮组(均P<0.05)。结论:地诺孕素治疗EMT疗效提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症状和卵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MP-3、MMP-9、TGF-β1、VEGF的表达有关。
  • 临床研究
    陈美素 宗 艳 谢瑶瑶
    2025, 33(3): 577.
    评估综合风险控制干预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恢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风险控制干预措施。干预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疼痛水平、并发症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期末,干预组首次排气时间(23.4±4.6h)、首次排便时间[2.0(1.0,2.0)d]、出血停止时间[7.0(6.0,8.0)d]和住院时间[6.0(5.0,6.5)d]均短于对照组(25.6±5.1h)[2.0(2.0,3.0)d][ 6.0(6.0,8.0)d][ 7.0(7.0,9.0)d][ 6.0(6.0,7.0)d],并发症发生率(9.8%)和术后疼痛评分[2.00(2.00,4.00)分]均低于对照组(27.7%)[4.00(2.00,5.00)分],焦虑(50.24±6.71分)、抑郁(54.98±5.93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41±5.00分、50.62±4.44分)(均P<0.05)。结论:综合风险控制可有效改善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 临床研究
    王璐璐 徐 莉
    2025, 33(3): 581.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卵巢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89例纳入开腹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纳入腹腔镜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创伤应激指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14±9.78ml)、术后排气(16.14±2.28h)、住院时间(6.02±1.14d)、手术时间(72.85±8.38min)均少于开腹组,术后1个月时孕酮(15.36±2.58 nmol/L)、促黄体生成素(23.01±3.07 mIU/ml)、雌二醇(121.13±13.26 pmol/L)、卵泡刺激素(9.76±1.51mIU/ml)水平均高于开腹组,术后1天时皮质醇(266.12±28.63 mmol/L)、去甲肾上腺素(241.58±25.45 U/ml)水平以及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3.86±0.45分、2.66±0.32分)均低于开腹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93.07±9.74分)高于开腹组(88.65±8.92分),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开腹组(21.4%)(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减少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减轻创伤应激指标及机体疼痛,利用患者术后恢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临床研究
    陈 菁1 王朝行2 刘 勇1
    2025, 33(3): 585.
    探讨阴道镜下子宫颈管搔刮术(ECC)对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女性检出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的作用,并了解检出HSI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HPV阳性行阴道镜检查并同时取宫颈活检的2127例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ECC对HSIL检出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ECC对HSIL的检出率为5.2%(110/2127),仅通过ECC检出占1.3%(27/2127)。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PV16/18阳性、细胞学异常、转化区可见性,已绝经是ECC检出HSIL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的女性检测到HSIL的概率显著高于年龄<30岁的女性(OR=7.586,95%CI 2.911~19.770),已绝经的女性检出HSIL的概率是未绝经女性的2.180倍(95%CI 1.326~3.586)。1型转化区的女性检测到HSIL的概率较2/3型转化区显著降低(OR=0.429,95%CI 0.215~0.858),细胞学异常增加了HSIL的检出率(OR=9.965,95%CI 5.940~16.720),HPV 16/18型感染的女性HSIL检出率是HPV HR感染的2.337倍(95%CI 1.345~4.061),混合HPV感染(Mix组)也增加了HSIL的检出率(OR=1.920,95%CI 1.195~3.085)。结论:对于HPV阳性者经阴道镜下可见病变及可疑病变进行多点活检;绝经期女性、尤其是≥60岁;细胞学HSIL;HPV16/18阳性;转化区不完全可见的患者应同时行ECC可以提高HSIL检出率。
  • 临床研究
    齐鹏亮 叶丹丽 陈小龙 林慧雯
    2025, 33(3): 591.
    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1年5月本院行腹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及对照组41例(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肛门排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及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Ramsay分级优于对照组,气腹前、气腹后1 h、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的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 d、3 d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253.29±23.61 μg/L、197.16±24.07 μg/L)、皮质醇(131.85±18.62 μg/L、106.67±21.08 μg/L)、前列腺素2(18.53±2.39 ng/L、16.09±2.05 ng/L)、P物质(161.28±21.52 ng/L、145.97±19.61 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21.31±2.67 h)及定向力恢复时间(9.37±1.85 min)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5.4%)与对照组(9.8%)无差异(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抑制疼痛介质释放,降低应激反应,并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未增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 临床研究
    孙盼盼1 任传将2 李利敏2
    2025, 33(3): 596.
    考察并比较椎管内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术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和顺行性遗忘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和观察组(静脉复合麻醉)各65例。记录两组麻醉时间、失血量、输血、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插管前或麻醉开始前(T1)、插管后或注药后3 min(T2)、切皮后即刻(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O),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顺行性遗忘、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失血量、输血情况无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失血量、输血、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T1,两组SV、EF、CO、SpO2、HR、MAP无差异(P>0.05),T2~T4两组SV、EF、CO、SpO2、HR、MAP均比T1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完全遗忘占比(93.9%)高于对照组(4.6%)(P<0.05)。两组术后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均无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均可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术,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但椎管内麻醉对患者的顺行性遗忘影响较小,静脉复合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
  • 临床研究
    魏 伟1 邰飞飞1 王会娟1 祖新霞1 吴昕悦1 苗茂云2
    2025, 33(3): 602.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焦虑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皮质醇(Co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本院剖宫产妇女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治疗基础上,予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治疗。 结果:术后24、48h时,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4.98,3.05;P<0.05);术后6、12、24、48h宫缩、静息、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4.1±1.0)次比(5.5±1.1)次;t=4.98,P<0.001];IL-6、TNF-α、Cor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74,6.11,2.53;P<0.05);BDNF 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70,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压法,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及患者焦虑程度。
  • 临床研究
    黄晓倩 朱 利 李 娇
    2025, 33(3): 607.
    探讨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保温干预,复合组给予基于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复合保温干预,对比两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热舒适度评分,计算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复合组入手术室时(T0)、麻醉时(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缝皮时(T4)的体温变化无差异(P>0.05),且T1~T4时体温(36.85±0.36℃、36.72±0.42℃、36.60±0.37℃、36.31±0.49℃)均高于对照组(36.55±0.44℃、36.31±0.51℃、36.11±0.46℃、36.01±0.56℃)(均P<0.05),T0~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无差异(均P>0.05),热舒适度评分(53.21±7.11分)低于对照组(66.23±10.94分),低体温(2.7%)和寒颤(4.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0%、13.3%)(P<0.05)。结论:结合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实施的复合保温干预,能维持剖宫产者术中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热舒适度。
  • 临床研究
    孙丽琼1 乔晶晶2 兰倩华3
    2025, 33(3): 611.
    探究Home理念下的照管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5例住院治疗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Home理念下的照管模式,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胆红素水平、家属照护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3.08±0.67次)、每日摄奶量(407.07±29.92ml)均高于对照组(2.59±0.65次、381.26±25.26ml),胎便转黄时间(1.81±0.53d)、住院时间(4.76±0.92d)、间接胆红素(8.97±2.24μmol/L)、直接胆红素(5.76±2.01μmol/L)、总胆红素(207.26±24.78μmol/L)、家属照护能力测量表(FCTI)总评分(27.51±3.58分)均低于对照组(2.15±0.59d、5.29±1.02d、10.16±2.61μmol/L、6.73±2.16μmol/L、221.25±29.65μmol/L、30.18±5.96分)(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7%、11.9%)无差异(P>0.05)。结论:Home理念下的照管模式干预住院治疗的黄疸患儿有助于临床症状消退,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家属照护能力。
  • 临床研究
    赵冬雪 杨 雪 程 明
    2025, 33(3): 616.
    探究超声波治疗顺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本院妇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非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均常规子宫复旧治疗,观察组加用超声波子宫复旧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宫缩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治疗15d后子宫底下降高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5d后产妇凝血功能和炎症水平,随访两组42d产后恶露情况和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42d复查子宫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产后宫缩疼痛程度(3.91±0.59分)、血性恶露(6.66±1.72d)、浆液性恶露(30.98±2.15d)结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5.02±0.88分、8.21±1.89d、35.27±2.23d),子宫底下降幅度(3.44±0.25 cm)高于对照组(2.93±0.37 cm),两组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8%)无差异(P>0.05)。产后42d复查,观察组子宫大小小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7.18±0.71mm)大于对照组(6.62±0.63mm),存在宫腔内积液、残留物、子宫脱垂严重程度和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7.8%)均低于对照组(23.5%)(均P<0.05)。结论:超声波子宫复旧治疗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宫缩疼痛、产后恶露和不良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和炎症水平,预防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 临床研究
    宋晓燕 刘 洋 仲晓晨 张英琦 李德影
    2025, 33(3): 621.
    考察新生儿院外转运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采取新生儿院外转运方式入住本院NICU的VLBWI 85例(转运组)、非新生儿院外转运方式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的VLBWI 60例(非转运组),分析VLBWI进入NICU 5min内体温、低体温发生、达到正常体温时间、进入NICU接受呼吸机治疗情况、进入N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随访6个月发育状况。结果:两组进入NICU低体温发生、接受呼吸机治疗占比均无差异(均P>0.05),非转运组进入NICU 5min体温(37.02±0.86℃)低于转运组(37.35±0.95℃),达到正常体温时间(7.25±1.98d)长于转运组(5.61±0.56d),呼吸机治疗时间(11.39±2.88h)长于转运组(7.21±1.69h),住院时间(7.25±1.98d)长于转运组(5.61±0.56d),并发症(91.7%)高于转运组(76.5%)(均P<0.05);死亡率(5.2%)与转运组(2.3%)无差异(P>0.05),死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脑出血,死亡时间为出生1~10d。随访6~10个月,随访中位数为7.5个月,两组均出现发育迟缓、神经发育问题及其他等发育异常,非转运组VLBWI发育正常占比(63.2%)低于转运组(79.5%)(P<0.05)。结论:新生儿院外转运可有效改善预后。
  • 临床研究
    覃 秀 孔紫靖 韦秀菊
    2025, 33(3): 627.
    探讨高龄初产妇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角色适应及育儿胜任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4年3月本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271例,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抑郁情绪,使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RAQ)评估角色适应,使用育儿胜任感量表评估育儿胜任感。分析抑郁情绪与RAQ、C-PSOC评分关系,并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果:高龄初产妇抑郁情绪与角色适应和育儿胜任感之间存在负相关(r=0.451、0.407,P<0.01)。抑郁组(EPDS评分≥13分)RAQ(43.07±9.49分)、C-PSOC评分(71.42±8.83分)均低于非抑郁组(EPDS评分<13分)(59.95±7.66分、81.07±10.33分)(P<0.05),RAQ评分低、C-PSOC评分低、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产前焦虑、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一般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抑郁情绪与其角色适应和育儿胜任感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表明,多个社会和个人因素对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为改善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临床研究
    吴 倩 丛美华
    2025, 33(3): 631.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指导kegel运动训练应用在子宫脱垂术后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84)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指导kegel运动训练,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知信行水平、训练的依从性、盆底肌张力、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后宫颈脱垂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身体参与训练(22.00±4.00分)、训练效果监督(16.83±2.85分)、寻求训练建议评分(6.17±1.95分)均高于对照组(19.59±3.71分、13.48±2.12分、5.28±1.40分),阴道收缩压(32.44±4.58 cmH2O)、阴道静息压(36.66±6.05 cmH2O)、持续收缩时间(5.16±1.34s)均高于对照组(29.86±3.67 cmH2O、33.69±5.71 cmH2O、4.59±0.99s),漏尿频率、漏尿量程度、原因自我诊断、对生活质量影响总评分(7.21±0.58分)低于对照组(8.76±0.63分),宫颈脱垂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指导kegel运动训练有助于提升子宫脱垂术后患者的相关知信行水平,提高训练的依从性,改善盆底肌张力及子宫脱垂的情况,提升生活质量。
  • 临床研究
    郑莉宏 黄 丽 邱迎军 赵 言
    2025, 33(3): 637.
    观察限制性会阴切开评估表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1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分娩护理干预,观察组加以本院自制的应用限制性会阴切开评估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会阴切开率及会阴撕裂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及产后12h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产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出生1min及5min Apgar评分、产妇满意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开率(7.8%)及会阴撕裂率(7.8%)均低于对照组(19.2%、22.3%),产妇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6%),产妇伤口愈合时间(6.12±0.45d)、住院时间(2.10±0.34d)均短于对照组(8.23±0.23d、2.94±0.54d),产后12h VAS评分(2.45±0.52分)低于对照组(3.54±0.49分),产后SDS评分(38.65±5.23分)低于对照组(44.23±3.54分),SF-36评分(81.65±5.23分)高于对照组(72.32±24.4分),新生儿并发症率(0)低于对照组(4.6%),新生儿1min与5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率(97.7%)及护理质量评分(95.63±2.05分)高于对照组(90.8%、91.53±2.15分)(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限制性会阴切开评估表,可降低会阴切开率及会阴撕裂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妇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利于新生儿健康,还可提升产妇满意率及护理质量。
  • 临床研究
    万 红 曹 蕾
    2025, 33(3): 641.
    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团队协作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4例,根据产妇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基于格林模式的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知识掌握情况、负性情绪变化、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知识掌握优良率(93.0%)高于对照组(79.0%),焦虑自评量表分值(34.75±5.33分)、抑郁自评量表分值(31.89±5.22分)均低于对照组(41.64±5.81分、39.72±5.69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自我护理技能维度、自我护理健康知识水平维度、自我护理责任感维度与自我护理概念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理满意度(94.7%)高于对照组(82.5%)(均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团队协作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产妇剖宫产知识掌握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 临床研究
    姚 兰 张小琴 戴莹莹 刘天吉 王瑞华 刘晓丽 张金婷
    2025, 33(3): 645.
    探究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分娩的GDM产妇及其配偶115对,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6对和观察组59对,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7对和53对产妇及配偶完成研究及随访。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42.39±4.23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26±4.18分)均低于对照组(48.33±4.41分、47.65±4.33分),出院时及出院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4%、61.4%)均高于对照组(56.6%、41.5%),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22.6%),产妇和配偶喂养知识水平分别为(16.06±1.32分、15.48±1.36分)均高于对照组(13.21±1.19分、12.72±1.17分)(均P<0.05)。结论: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可有效改善GDM产妇心理状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提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
  • 临床研究
    章淑媛 周 满 张 晶 余晓辉
    2025, 33(3): 651.
    分析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术期护理在宫颈妊娠手术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保守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4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及常规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循证组同时给予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术前生理应激[心率(HR)、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术后恢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术前HR、RR、DBP、SBP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但循证组低于常规组,循证组住院时间(7.84±1.95d)、术后自行下床活动时间(27.91±2.86h)及月经恢复时间(23.24±3.08d)均短于较常规组(9.32±2.46d、33.58±3.65h、26.86±3.40d),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3.04±0.52分、2.58±0.43分、1.70±0.28分、1.25±0.21分)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 d的BI评分(89.70±6.38分)高于常规组(82.66±7.24分)(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8.3%、20.8%)未见差异(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术期护理可显著减轻宫颈妊娠手术保守治疗患者术前应激水平,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
  • 临床研究
    武蔓蔓 胡 英 刘媛媛
    2025, 33(3): 656.
    分析术中基于凝视理论下的护理方案对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配合度与术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90例,数字表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术中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术中基于凝视理论下的护理方案。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的非言语信息,包括护士与患者眼神交流的次数/min、在手术过程中微笑、皱眉的次数。通过简性心境评估量表(POMS)中的紧张-焦虑分量表对两组手术前及术中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手术前及手术后即刻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眼神交流频率(2.6±0.7次/min)、微笑次数(11.2±4.5次)均高于对照组(1.9±0.6次/min、6.5±3.2次),皱眉次数(7.8±3.9次)低于对照组(11.6±4.8次),术后紧张感(3.2±1.5分)、焦虑感(4.0±1.7分)评分低于对照组(4.8±1.6分、5.5±1.9分),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5.8±1.7分)低于对照组(7.9±2.0分),术后生命体征指标均较对照组稳定(均P<0.05)。结论:术中基于凝视理论下的护理方案能稳定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且能平复情绪,改善术后疼痛程度,稳定术后生命体征。
  • 临床研究
    王 怡 刘小玮 年玉莹
    2025, 33(3): 662.
    探讨母乳喂养支持对妊娠合并癫痫产妇泌乳量及哺乳行为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癫痫产妇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术后干预)和观察组(53例,常规术后干预联合母乳喂养支持干预)。干预持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泌乳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泌乳量均高于干预1周后且观察组(586.35±42.67 ml)高于对照组(512.78±39.34 ml),观察组母乳喂养BSES信心、技巧、坚持度、舒适度评分(7.86±0.38分、7.95±0.41分、6.79±0.35分、8.06±0.37分)均高于对照组(7.15±0.44分、7.58±0.46分、6.34±0.43分、7.68±0.45分),EPDS、SAS评分(15.45±3.67分、45.78±6.52分)均低于对照组(18.82±4.21分、52.45±7.19分),干预2周、4周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542±74 g、342±43 g)增幅均高于对照组(312±45 g、436±78 g)(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支持能够有效提高妊娠合并癫痫产妇的泌乳量,改善母乳喂养行为,缓解产后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加新生儿体质量。

  • 临床研究
    雷崇坤 向 睿 张珊珊 杨智玲 陈国艳
    2025, 33(3): 667.
    分析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干预组(常规干预联合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各40例;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入院时、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入院时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38.95±4.25分)、SDS(42.29±4.72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3.34±4.99分、46.24±5.15分),GC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72.5%)(均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在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有提升。
  • 临床研究
    刘 玲 朱 雯 刘 璐
    2025, 33(3): 672.
    探讨对剖宫产术产妇应用赋能教育联合膳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本院就诊的拟剖宫产产妇92例,随机数字分组标准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联合组采取赋能教育联合膳食护理,均干预5d。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泌乳情况、心理因素[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以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联合组首次下床时间(23.8±3.6h)、泌乳始动时间(25.43±3.37h)均短于对照组(27.4±4.5h、32.43±5.84h),泌乳量充足率(87.0%)、产后2d和5d纯母乳喂养率(80.4%、91.3%)均高于对照组(63.0%、54.4%、73.9%),HAMA评分(8.55±1.37分)低于对照组(11.33±1.66分),喂养技能及内心活动BSES评分(65.56±4.85分、68.34±2.64分)均高于对照组(56.75±7.34分、57.47±7.68分)(均P<0.05)。结论:赋能教育联合膳食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缓解心理负面情绪,促进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率。
  • 临床研究
    徐佩风 孙 雪 王 伟 韩莉莉
    2025, 33(3): 676.
    探究同伴叙事教育联合认知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及满意度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同伴叙事教育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耻感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护理后,两组病耻感各项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两组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上升,且干预组总评分(128.43±12.41分、86.75±7.43分)高于常规组(115.32±10.25分、75.89±6.57分),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91.7%)高于常规组(76.7%)(均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中采取同伴叙事教育联合认知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健康度,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 临床分析
  • 临床分析
    郭 欢 戚亚茹 卫小静
    2025, 33(3): 681.
    探究不孕患者血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节转录辅激活因子-3(CRTC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48例)和未妊娠组(57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05名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TC3、SOCS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TC3、SOCS3水平对不孕症患者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不孕症患者IVF-ET术后妊娠结局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CRTC3(8.43±1.48 ng/ml)、SOCS3(33.06±4.25 pg/ml)均高于对照组(6.13±1.05 ng/ml、24.89±3.42 pg/ml),病例组中未妊娠患者血清CRTC3(9.43±1.61 ng/ml)、SOCS3(35.17±4.32 pg/ml)高于妊娠组(7.25±1.26 ng/ml、30.56±4.19 pg/ml)(均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CRTC3、SOCS3评估不孕患者IVF-ET术后妊娠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38、0.770,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8;logistic分析显示,CRTC3升高、SOCS3升高是影响不孕症患者IVF-ET术后未妊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血清CRTC3、SOCS3水平升高且与IVF-ET术后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
  • 临床分析
    王晓燕 纪海霞
    2025, 33(3): 685.
    探究阴道超声联合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67例作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67例为对照组;对病例组保胎治疗10 d后,根据预后是否继续妊娠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n=94)和不良组(n=73)。检测血清TSP-1、ANGPTL4水平;Pearson法分析TSP-1、ANGPTL4水平与阴道超声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孕早期孕妇先兆流产发生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阴道超声联合血清TSP-1、ANGPTL4检测对孕早期孕妇先兆流产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结果:病例组流产次数、阴道分泌物呈褐色、暗红色及阴道分泌物质地较为稠厚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超声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值和ANGPTL4水平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上升支加速度时间(ACT)值和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TSP-1与PSV呈负相关,与RI、ACT呈正相关;ANGPTL4与PSV呈正相关,与RI、ACT呈负相关(均P<0.05)。PSV升高和ANGPTL4升高为孕早期先兆流产的保护因素,流产≥2次、阴道分泌物颜色呈褐色、暗红色,RI升高、ACT升高、TSP-1升高为孕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SV、RI、ACT、TSP-1、ANGPTL4联合诊断孕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5项联合评估先兆流产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971,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PSV和ANGPTL4水平降低,RI、ACT和TSP-1水平增加,PSV、RI、ACT联合血清TSP-1、ANGPTL4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诊断及不良妊娠结局预后价值较高。
  • 临床分析
    刘 佳 杨 丽
    2025, 33(3): 692.
    分析经阴道超声(TVS)参数在输卵管妊娠诊断及保守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恢复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临床怀疑输卵管妊娠者88例临床资料,均经阴道超声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明确诊断为输卵管妊娠者给予保守治疗,并按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n=66)和治疗失败组(n=13),分析TVS诊断输卵管妊娠阳性情况,比较输卵管妊娠患者患侧与健侧卵巢动脉超声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峰值流速(PSV)],比较治疗成功组与治疗失败组卵巢动脉超声参数及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8例中临床最终诊断为输卵管妊娠阳性79例,TVS显示为输卵管妊娠阳性78例,TVS诊断输卵管妊娠的敏感性98.7%、特异性100.0%及准确率98.9%。输卵管妊娠患者患侧卵巢动脉RI、PI值均低于健侧,PSV值高于健侧;治疗成功组卵巢动脉RI(0.78±0.16)、PI(2.81±0.55)值均高于治疗失败组(0.63±0.13、2.39±0.47),PSV值(10.35±2.07 cm/s)低于治疗失败组(12.81±2.56 cm/s),卵巢体积(5.25±1.06)cm3和窦卵泡数目(4.78±0.91个)均高于治疗失败组(4.51±0.92)cm3、(4.13±0.77个)(均P<0.05)。结论:TVS参数可反映病灶滋养动脉血流异常情况,对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及保守治疗后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情况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临床分析
    于迎新1 李 伟2 孟慧玲1 孙志敏1 周 新1
    2025, 33(3): 696.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与临床分期、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7例EM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分为Ⅰ期组(n=22)、Ⅱ期组(n=37)、Ⅲ期组(n=25)、Ⅳ期组(n=13),根据痛经程度分为无痛经组(n=11)、轻度痛经组(n=27)、中度痛经组(n=36)、重度痛经组(n=23)。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痛经程度的EMT患者血清5-HT、SP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5-HT、SP与EMT患者临床分期、痛经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5-HT、SP对EMT患者临床分期(Ⅳ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5-HT、SP水平,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逐渐升高,无痛经组、轻度痛经组、中度痛经组、重度痛经组逐渐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5-HT、SP与EMT患者临床分期、痛经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5-HT、SP预测EMT患者临床分期(Ⅳ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749,截点值分别为114.13ng/ml、79.79μg/ml,特异度分别为66.9%、57.0%,灵敏度分别为91.4%、91.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特异度87.1%,灵敏度为85.1%。结论:EMT患者血清5-HT、SP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痛经程度正相关,且二者可作为预测EMT患者临床分期(Ⅳ期)的生物标记物。
  • 临床分析
    郭 畅 郑婷华 王丽丽 张加盟 栾青春 赵东婷 宋志慧
    2025, 33(3): 700.
    探究子痫前期(PE)孕妇血清网膜素1(Omentin-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就诊的PE孕妇250例临床资料为PE组,同期产前检查年龄、孕前体重匹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同孕周的孕妇250例为对照组。检测孕妇血清Omentin-1、PLGF、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E组Omentin-1、PLGF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PE组按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与结局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E孕妇妊娠结局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mentin-1、PLGF预测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效能。结果:PE组血清Omentin-1(215.40±40.12 ng/ml)、PLGF(146.45±21.27 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357.35±47.86 ng/ml、314.73±39.10 pg/ml),HOMA-IR(2.38±0.40)高于对照组(1.17±0.30),Pearson相关分析,PE孕妇血清Omentin-1、PLGF水平与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05)。PE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孕周<34周、舒张压≥110 mmHg、Omentin-1降低、PLGF降低均为影响PE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均P<0.05)。ROC显示,血清Omentin-1、PLGF水平预测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76,有较好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PE孕妇血清Omentin-1、PLGF水平异常下降,且二者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PE孕妇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 临床分析
    高佳丽 侯向娟 吴 棣 高妍 樊秀梅
    2025, 33(3): 705.
    观察盐酸拉贝洛尔联合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HDP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拉贝洛尔片联合维生素D治疗56例纳入联合组,常规治疗基础予以盐酸拉贝洛尔片治疗52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状态[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HCT)],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母婴结局。结果:治疗15天后,两组SBP、DBP、PV、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HCT、丙二醛水平均下降,两组GSH-Px、SOD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无差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拉贝洛尔片联合维生素D治疗HDP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减少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且未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 临床分析
    朱苗苗 颜雪娇 周 宁
    2025, 33(3): 710.
    观察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P)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36例HDP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基于FTS理念的多模式干预,观察剖宫产后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疼痛评分(VAS),新生儿Apger评分及不良情况,出院时血压、贝克焦虑量表(BAI)与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10.3%),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剖宫产后1d、2d VAS评分(3.46±0.50分、1.16±0.37分)均低于对照组(4.76±0.43分、2.03±0.34分)(均P<0.05),两组出院时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差异且均正常(P>0.05);观察组出院时BAI评分(12.18±1.88分)及BDI评分(13.15±1.15分)均低于对照组(15.24±2.12分、16.54±2.00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86.8%)(均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HDP剖宫产手术产妇有积极影响,可较好减少产妇剖宫产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改善产后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新生儿情况,产妇血压正常,满意率高。
  • 临床分析
    吕旭明 何蕊蕊
    2025, 33(3): 714.
    评估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妊娠期体重增加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孕妇14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母婴不良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56例和非不良结局组8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妊娠早期生理状态、妊娠期体重增加(GWG)、妊娠期血糖控制方式和分娩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WG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影响GDM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因素包括年龄大、孕前体质指数(BMI)达到“超重/肥胖”标准、FPG升高、HOMA-IR升高、妊娠期GWG达到“过度”标准、饮食疗法控制血糖,OR分别为1.084、3.831、2.176、1.837、4.668和0.361,其中饮食疗法为保护因素,其他为危险因素。结论:GDM患者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度,会大幅度提高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应重点关注并干预。
  • 临床分析
    杨玲珠1 熊 英1 郑小燕2 卢晓燕1
    2025, 33(3): 718.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加氧酶-1(HO-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胎儿宫内窘迫(FIUD)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GDM患者268例临床资料,治疗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IF-1α、HO-1、Hcy水平;随访至分娩结束,根据GDM患者FIUD发生情况分为FIUD组、非FIU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HIF-1α、HO-1、Hcy水平;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HIF-1α、HO-1、Hcy水平与FIU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UD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GDM患者FIUD发生率为33.6%(90/268);FIUD组产前体质指数(BMI)、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过期妊娠占比,以及血清HIF-1α(117.41±20.45 pg/L)、HO-1(85.54±9.41 ng/L)、Hcy水平(14.61±2.12μmol/L)、胎儿脐动脉S/D值均高于非FIUD组(102.42±19.42 pg/L、73.82±8.88 ng/L、11.16±2.09μmol/L),妊娠期BMI增幅大于非FIUD组(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HIF-1α、HO-1、Hcy水平与GDM患者发生FIUD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BMI增幅加大、HDP、HIF-1α 升高、HO-1升高、Hcy升高、胎儿脐动脉S/D值升高、过期妊娠均为GDM患者FIUD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HIF-1α、HO-1、Hcy水平异常升高且与FIUD发生存在相关性,是FIUD发生的影响因素。
  • 临床分析
    张萌萌1 曹 冬2 李晨霞2
    2025, 33(3): 723.
    探究宫颈上皮内病变2级(CIN2)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CIN2患者68例为观察组,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非CIN女性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洁净度、加德纳菌阳性率、真菌阳性率、pH值、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无差异(P>0.05),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乳酸杆菌阳性率、滴虫阳性率、白细胞酯酶、衣原体阳性率均大于对照组,血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乳酸杆菌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而细菌性阴道病、滴虫、白细胞酯酶、衣原体均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CIN 2级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下降,纠正微生态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 临床分析
    闵 欢 刘家开 张 竞 严晓燕 吴 垠 周春美
    2025, 33(3): 727.
    探究多模态超声参数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就诊的106例足月单胎阴道分娩后6~8周产妇为观察组,根据是否确诊为SUI分为SUI组(n=49)和非SUI组(n=57),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入组对象均接受身体检查、排尿动力检查及二维、三维盆底超声,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UI组与非SUI组多模态超声参数,分析多模态超声参数与SUI的关系及对SUI的预测价值。结果:106例单胎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中发生SUI49例,SUI发生率为46.2%。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2)、膀胱颈位置(H1BL、H2BL)及ΔHB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LHA1、膀胱尿道后角(PUVA1、PVUA2)、尿道旋转角度(URA)、尿道倾斜角(UIA1、UIA2)比较无差异(P>0.05); SUI组LHA1、LHA2、PVUA1、PVUA2、URA、UIA2、H1BL、H2BL及ΔHBL均高于非SUI组(均P<0.05),两组UIA1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HA1、H2BL与SUI有关,可能是其发生的风险因子(OR=0.392、0.03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HA1、H2BL诊断产后SUI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截断值分别为17.64 cm、-0.73 cm时,2项联合时(AUC=0.962)诊断价值最佳。结论:多模态超声参数可较好的评估足月单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与功能变化,LHA1、H2BL联合检测对产后早期SUI有一定较高诊断价值。
  • 临床分析
    刘循灿1 董珊珊1 刘 娜1 董 燕1 冷慧敏2
    2025, 33(3): 73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蛋白2(ANGPTL2)、血管生成素蛋白4(ANGPTL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8例为GDM组,健康孕妇1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ANGPTL2及ANGPTL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NGPTL2、ANGPTL4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根据GDM患者母婴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与不良结局组,分析血清ANGPTL2、ANGPTL4对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FBG、HbA1c、TG、TC、LDL-C、FINS、HOMA-IR及血清ANGPTL2水平(3.51±0.42 ng/ml)均高于对照组(3.36±0.35 ng/ml),HDL-C、ANGPTL4水平(5.78±1.37 ng/ml)低于对照组(10.69±2.20 ng/ml),HOMA-IR与血清ANGPTL2呈正相关,与ANGPTL4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随访出现不良母婴结局31例,不良结局患者血清ANGPTL2水平高于良好结局患者,ANGPTL4水平低于良好结局患者(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NGPTL2、ANGPTL4预测母婴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90 ng/ml、5.745 n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732,2项联合预测的AUC(0.880)及敏感度(96.8%)更高(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ANGPTL2、ANGPTL4表达水平发生异常,两者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且血清ANGPTL2联合ANGPTL4预测GDM母婴结局价值较好。
  • 临床分析
    何剑 陈波
    2025, 33(3): 736.
    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预后患儿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3年3月本院出生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5例临床资料,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1)与预后不良组(n=24)。收集患儿血清BMP-7、CC-16水平,评价SNAPP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MP-7、CC-16水平与SNAPP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血清BMP-7,CC-16水平、SNAPPE-Ⅱ评分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BMP-7,CC-16水平、SNAPPE-Ⅱ评分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BMP-7(47.63±10.64 ng/L)、CC-16(47.44±11.86 ng/L)、SNAPPE-Ⅱ评分(30.33±8.85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1.24±8.42 ng/L、36.97±8.56 ng/L、17.75±4.76分)(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MP-7、CC-16水平与SNAPP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9、0.335,均P<0.05),血清BMP-7、CC-16、SNAPPE-Ⅱ评分与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0、0.378、0.588,均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BMP-7、CC-16、SNAPPE-Ⅱ评分联合预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59,灵敏度95.8%,特异性93.0%,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均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BMP-7、CC-16与SNAPPE-Ⅱ评分密切相关,通过早期3项指标联合评估早产儿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
  • 临床分析
    林文静 温高静 郑小冬
    2025, 33(3): 741.
    分析剖宫产后再妊娠阴道分娩(VBAC)试产成功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4年3月在本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产妇299例临床资料,根据试产是否成功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VBAC组,239例)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失败组(F-TOL组,60例)。比较VBAC组和F-TOL组临床资料和母婴结局,分析TOLAC成功率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预测VBAC价值。结果:VBAC组与F-TOL组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孕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宫颈Bishop评分、自然临产占比和阴道分娩史占比均有差异(P<0.05);ROC分析,子宫下段厚度、宫颈Bishop评分预测VB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8和0.779,截断值分别为2.05 mm和5.5分。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35岁、分娩前体质指数<30 kg/m2、宫颈Bishop评分≥6分、阴道分娩史及自然临产是TOLAC成功有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812、3.255、8.298、8.567和3.614(P<0.05)。结论:宫颈Bishop评分、分娩前BMI、阴道分娩史和自然临产与TOLAC试产结局有关,其中宫颈Bishop评分≥6分和有阴道分娩史是TOLAC成功可能性较大的有利影响因素,其中宫颈Bishop评分预测VBAC价值较高。

  • 临床分析
    宋阳光 许芮豪 张 哲 杨 硕 李豪杰 孙雅静 程春丽 陈 琳 孙立文 张斌 张树成
    2025, 33(3): 746.
    基于互联网平台网络大数据辅助生殖技术(ART)热词分析,了解公众对ART的需求和关注热点。方法:利用Python软件的jieba库分词方法,采集并统计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公众在互联网咨询服务活动的词频数据。结果:共获得ART相关咨询信息量1 016 681条,可分为6类,咨询热度排名第一为生殖生理,第二为辅助生殖。相关咨询词共有94个,咨询量前3位分别为试管、着床和受精卵,咨询量均达到了10万级,咨询量占比为61.23%,咨询量达万级的共有10个咨询词,咨询量占比为22.74%,咨询量在万级以下的共有81个,咨询量占比为16.03%。结论:公众在互联网上对ART的咨询热点为试管、着床和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