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精人工授精多胎妊娠的多因素分析
广东省生殖科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00)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afte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
Reproductive Center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Reproductive Science Institute, Key Laboratory of Male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600
摘要 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所生殖中心治疗的6171个AID妊娠周期,对女性因素、供精精液质量以及周期相关因素与术后多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优势卵泡数2个或≥3个组妇女多胎妊娠风险分别是1个优势卵泡组的6.467倍。枸橼酸氯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枸橼酸他莫昔芬(TMX)和来曲唑(LE)组多胎妊娠风险分别是自然周期组的5.752倍、6.023倍、5.021倍和4.206倍。优势卵泡数≥3个且年龄<35岁组的妇女,采用LE促排,多胎率(5.6%)低于CC(19.2%)、Gn(18.7%)和TMX(29.5%);在≥35岁组12例多胎中,6例为Gn促排产生,占比最高;在FSH和hMG+FSH两种治疗方案中,启动剂量>75 U组的多胎率最高。结论:在AID中,治疗方案和优势卵泡数是影响多胎妊娠的重要因素。在AID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多胎率,对<35岁的妇女宜采用LE促排卵治疗;对≥35岁的妇女,Gn是造成多胎妊娠的重要因素,应适当降低启动剂量。
关键词 :
供精人工授精 ,
多胎 ,
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
张清健 宋 革* 姜荣华 刘晓玲 祝晓丽 陈 潇 詹泽虎 蔡晓林 . 供精人工授精多胎妊娠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12): 2830-.
ZHANG Qingjian, SONG Ge, JIANG Ronghua, LIU Xiaoling, ZHU Xiaoli, CHEN Xiao, ZHAN Zehu, CAI Xiaol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afte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12): 2830-.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22/V30/I12/2830
[1]
马 静 霍飞霞 宋林琳. 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畸形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3): 624-.
[2]
程春花 李根霞* 赵蕴卿 吕晓峰. 多胎妊娠延迟分娩11例临床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7): 1492-.
[3]
张 蔚 张广志 叶 琳 周宝琳 耿琳琳. 子宫内膜微搔刮联合药物治疗对改善AID生化妊娠史患者子宫内膜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3): 442-.
[4]
徐青 马慧媛 马洁桦 方敏 周婕 叶青. 人工流产女性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7): 990-993.
[5]
徐芊芊 王彦林. 多胎妊娠减胎术的临床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4): 621-.
[6]
张清健 宋革 钟小英 姜荣华 刘晓玲 郑炜炜 祝晓丽 黎敏茹 詹泽虎 蔡晓林 陈翘. 19948个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不同治疗方案的妊娠结局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10): 1294-.
[7]
林赞.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 25(9): 608-.
[8]
罗铭忠1张真2张春梅1雷立健2*. 山西省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地区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 25(10): 671-.
[9]
沈芳玲,殷玉明,夏敏娟等. 海宁市宫颈癌筛查高风险人群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9): 595-.
[10]
张亦心,郭薇,和伟等. 供精人工授精1418个周期临床结局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9): 603-.
[11]
庄亚儿. 我国女性绝育时机及其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6): 369-.
[12]
郑炜炜,宋革,钟小英,等. 供精精液冻存时间对人工受精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11): 755-.
[13]
张丽,刘景,张亦心,李国正,王敬存,高章圈,田朝晖,刘效群姚冠峰. 河北省农村地区不育症患病现况调查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4): 242-244.
[14]
刘松,于贞杰,刘相瑜,李向云,黄冬梅,王泮利. 孕前保健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8): 528-.
[15]
黄江涛;唐运革;王奇玲;文任乾;唐立新;梁光钧;江满菊;黄桥海;区海云. 广东省新婚夫妇不孕症流行的横断面研究 [J]. , 2010, 18(12):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