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 3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24-02-15

调查研究
李亚东1 孙 璨1 朱 勇1 江 峰1,2*

分析2019-2020年上海地区精子库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及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捐献志愿者中770例有生育力男性初次精液样本检查数据,以同期上海地区气象学意义季节分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季节变化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春、夏、秋、冬季节各组精液量分别为3.41±1.57 ml、3.19±1.47 ml、3.20±1.55 ml、3.27±1.57 ml,精子浓度分别为(69.88±32.29)×106/ml、(67.45±34.25)×106/ml、(62.36±28.04)×106/ml、(74.39±34.65)×106/ml,春季组和冬季组高于秋季组(P<0.05);前向运动率分别为(48.02±13.30)%、(47.83±11.53)%、(46.90±12.10)%、(47.31±11.52)%;精子总数分别为(237.41±144.09)×106/ml、(211.55±141.00)×106/ml、(200.47±130.77)×106/ml、(242.54±160.10)×106/ml,冬季组高于夏季组和秋季组(P<0.05)。季节因素影响25~29岁男性精子前向运动率(β=-0.148,P=0.049)。结论:本次调查季节因素是上海地区精子库捐精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季节因素影响25~29岁年龄者精子前向运动率。

2024 Vol. 32 (2): 256- [摘要]( 234 HTML (0 KB)  PDF (0 KB)  ( 8 )

程 苗 庄 莉* 陈春美 孙茉启

调查分析初次妊娠女性孕期身体意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23年1-10月本院产科门诊收治的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进行孕期身体意象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回收问卷240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最终233份纳入数据分析,有效率94.2%。结果显示初次妊娠孕妇孕期身体意象得分为89.67±7.95分,与总分119比较偏中下;社会支持得分为36.64±17.15分,该得分与孕期身体意象得分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度低、孕晚期、居住城市、配偶关系差为初次妊娠孕妇孕期身体意象得分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本次调查的初次妊娠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体意象失调,而城市居住、孕晚期、配偶关系较差及社会支持程度低是孕妇身体意象失调的原因。

2024 Vol. 32 (2): 262- [摘要]( 208 HTML (0 KB)  PDF (0 KB)  ( 9 )

高金利1 李月琴2 马 君2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妇女宫颈癌(CC)筛查行为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市艾滋病门诊接收的HIV阳性妇女236名为研究对象,调查妇女一般资料、健康素养、既往CC筛查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HIV阳性妇女CC筛查行为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2.4%。218名HIV阳性妇女中既往3年内参加过CC筛查64名(29.4%),未参加过CC筛查154名(70.6%)。单因素分析可知,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坚持使用安全套、诊断HIV阳性后持续时间、对CC认知程度、医务人员进行了CC筛查宣教、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eLMS)评分均可能与HIV阳性妇女CC筛查行为有关(P<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高(OR=0.721、95%CI 0.574~0.906)、家庭人均月收入高(OR=0.690、95%CI 0.528~0.903)、诊断HIV阳性后持续时间长(OR=0.675、95%CI 0.512~0.891)、对CC认知程度高(OR=0.619、95%CI 0.446~0.860)、医务人员进行了CC筛查宣教(OR=0.518、95%CI 0.317~0.847)、HeLMS评分高(OR=0.774、95%CI 0.679~0.882)均为HIV阳性妇女CC筛查行为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HIV阳性妇女宫颈癌筛查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诊断HIV阳性后持续时间、对CC认知程度、医务人员进行CC筛查宣教、健康素养有关,提示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方式展开健康教育,提高CC疾病及筛查认知水平,提升健康素养,促使HIV阳性妇女积极参与CC筛查。

2024 Vol. 32 (2): 267- [摘要]( 195 HTML (0 KB)  PDF (0 KB)  ( 7 )

梁 爽1 游文静2 许豪勤3* 吕年青1 韩建玲4 周爱春2 周定杰1

分析公众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社会认知情况,为加强阿尔兹海默病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6月期间选取江苏省镇江市1259名20岁以上居民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分析公众对阿尔兹海默病的认知状况。结果: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症状很了解者仅有14.7%,35.0%不了解;63.8%对此疾病存在一定程度偏见,其中农村地区人群偏见程度更大;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度有关,其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度更高。结论:需加强对公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阿尔兹海默病早期干预机制。

2024 Vol. 32 (2): 273- [摘要]( 199 HTML (0 KB)  PDF (0 KB)  ( 9 )

临床研究
许春梅 周敏婷 岑肖丽 肖 珊

分析温通刮痧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及对血清前列腺素F2ɑ(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程序分为3组各30例,分别在经期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西医组)、月经干净后予以单纯的温通刮痧治疗(中医组)及西医基础上加以温通刮痧治疗(中西医组);比较3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PGF2α、PGE2以及腹部疼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西医组(63.3%)、中医组(83.3%)、中西医组(90.0%)依次升高;3组小腹冷痛、肢体畏寒、腰骶酸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中西医组、中医组均低于西医组;3组VAS、CMSS评分下降,且中西医组(3.60±0.77分、17.16±5.08分)低于西医组(4.67±0.83分、26.45±6.17分)和中医组(4.47±0.84分、23.60±5.94分);3组PGF2α水平、PGF2α/PGE2下降,PGE2水平升高,且中西医组、中医组变化幅度大于西医组;3组腹部疼痛持续时间均下降且西医组(2.03±1.01d)、中医组(1.56±0.79d)、中西医组(1.14±0.55d)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西医联合温通刮痧可有效减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降低血清PGF2α、PGE2水平,提高临床有效率。

2024 Vol. 32 (2): 276- [摘要]( 178 HTML (0 KB)  PDF (0 KB)  ( 8 )

滕 英1 陈 星2 岳茗肖1 武冰雪2 黄 蔚1 丁 璟2 秦 明1 车 焱2 张 妍2*

观察固定式宫内节育器(IUD)在育龄女性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续用情况。方法:以2022年1-6月使用国家免费IUD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访置入后1、3个月的IUD避孕效果、不良反应和续用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宫颈松弛、宫颈宽大、既往IUD脱落史、分娩后或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等特征的“特殊人群”使用不同类型IUD对随访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使用固定式或支架式IUD者分别为1060人和1589人,固定式IUD组中特殊人群535例(占50.5%),支架式式IUD组中特殊人群288例(占18.1%)。放置后3个月特殊人群中固定式IUD月经改变和白带异常的发生率较支架式IUD组低(16.8%比18.8%,3.0%比3.5%,均P<0.05),续用率较支架式IUD组高(97.7%比9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放置后1个月固定式IUD发生月经改变的风险相较于放置支架式IUD低(OR=0.62,95%CI 0.45~0.85);放置后3个月固定式IUD组发生白带异常的风险均较低(一般人群OR=0.50,95%CI 0.29~0.80;特殊人群OR=0.43,95%CI 0.24~0.72);发生IUD脱落/异位的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一般人群OR=1.41,95%CI 0.52~3.53;特殊人群OR=1.57,95%CI 0.61~3.83)。结论:固定式IUD在白带异常和月经改变方面的表现较优于传统的支架式IUD;在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中,固定式IUD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

2024 Vol. 32 (2): 282- [摘要]( 195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张琦荃1 吴 恬2

探究地屈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及血清AMH、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4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4),均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泡个数、卵巢体积、抗苗勒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4.9%),观察组与对照组FPG、FINS、HOMA-IR(2.14±0.49、3.19±0.97)、卵泡个数(7.11±0.76个、11.19±1.24个)、卵巢体积(23.18±3.04ml、31.51±4.13ml)、AMH(20.96±4.52 pmol/L、28.75±5.64 pmol/L)、FSH(5.19±0.51 mIU/ml、5.56±0.63 mIU/ml)、T(40.76±5.38 nmol/L、51.65±6.24 nmol/L)、LH(3.27±0.83 mIU/ml、5.54±1.01 mIU/m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6.5%)无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PCOS疗效提高,可纠正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卵巢功能,降低血清AMH和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24 Vol. 32 (2): 288- [摘要]( 183 HTML (0 KB)  PDF (0 KB)  ( 7 )

吴春林 王中显* 龚世雄

探索举宫杯指引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方法在妇科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65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为举宫杯指引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常规组为35例常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阴道伤口残端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5.7±5.4min)、术中出血量(26.8±10.0ml)、肛门排气时间(11.2±2.2h)、术后住院中位时间[5.0(5.0,5.0)d]均低于常规组(86.0±7.1min、57.0±8.5ml、17.9±2.1h)[5.0(5.0,6.0)d](均P<0.05);观察组未出现膀胱、输尿管损伤及阴道残端感染,常规组分别出现1例输尿管损伤、1例膀胱损伤和2例阴道残端感染。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阴道残端感染率无差异(P>0.05)。结论: 举宫杯指引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初步证实该方法在妇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2024 Vol. 32 (2): 293- [摘要]( 189 HTML (0 KB)  PDF (0 KB)  ( 9 )

董晓莉1,2 吴继敏2 岳松涛2

探讨髂腹股沟-腹横肌平面(I-TAP)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3月在本院产科计划剖宫产分娩的86例产妇随机分成TAP组与I-TAP组各43例,分别采用TAP阻滞麻醉或I-TAP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不良反应。结果:I-TAP组VAS评分术后2h(1.29±0.32分)、4h(2.02±0.53分)、8h(2.84±0.82分)、16h(2.31±0.72分)、24h(2.33±0.52分)均低于TAP组(1.67±0.46分、2.55±0.70分、3.62±1.00分、2.97±0.81分、2.65±0.74分),PCA总按压次数(12.12±2.69次)、PCA有效按压次数(5.88±1.46次)均少于TAP组(14.46±4.57次、7.03±1.25次),两组术后1d血清PRL水平均升高,且ITAP组(318.26±40.15μg/L)高于TAP组(251.65±32.67μg/L);不良反应发生率(9.3%)与TAP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I-TAP阻滞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TAP阻滞,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减少PCA按压次数,提高术后PRL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应用。

2024 Vol. 32 (2): 298- [摘要]( 209 HTML (0 KB)  PDF (0 KB)  ( 9 )

梁海东 苗 慧*

分析数字三维重建技术支持下的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剖宫产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5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观察组在三维重建算法支持下接受超声引导下TAP精准阻滞,记录分析两组年龄、基础疾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基线资料、麻醉后首次下床时间、疼痛阻滞时间、术后2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首次下床时间(22.65±5.76h)、疼痛阻滞时间(29.17±3.89h)均低于对照组(25.56±6.02 h、30.27±4.03 h)(均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均最显著,2h、12h VAS评分观察组(4.01±0.64分、4.12±0.86分)均低于对照组(4.25±0.84分、4.42±0.83分)(均P<0.05),48h后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基于三维数字化的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更直观、精准,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可为剖宫产术中个性化、精准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制定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2024 Vol. 32 (2): 302- [摘要]( 196 HTML (0 KB)  PDF (0 KB)  ( 8 )

董 梅1 张运彩2 刘琳娜1 徐 华1

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比较两组出血量、产程、会阴损伤情况、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舒适度。结果:干预组产后2h(185.96±13.47 ml)、24h(216.15±21.09 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3.11±25.53 ml、291.66±29.25 ml),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会阴损伤情况较对照组轻,SF-MPQ量表视觉模拟评分(3.15±0.88分)、疼痛分级指数(16.32±2.57分)、疼痛强度(1.83±0.45分)均低于对照组(4.67±1.12分、20.81±5.09分、2.47±0.62分),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会阴损伤,减轻初产妇疼痛,提高身心舒适度。

2024 Vol. 32 (2): 307- [摘要]( 176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郏智利1 李 洋2 戴建强1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丙泊酚、七氟醚麻醉效果及对受术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8月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各45例,分别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干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干预前后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干预后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时间(5.26±1.17 min)、睁眼时间(7.23±1.13 min)及拔管时间(8.57±1.65 min)均低于丙泊酚组(7.41±1.28 min、9.39±1.34 min、10.20±1.79 min),干预后两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均有变化,但七氟醚组干预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低于丙泊酚组,干预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8.11±0.40分)高于丙泊酚组(25.43±0.32分),连线实验完成时间(35.67±1.72s)低于丙泊酚组(39.68±1.84s),不良反应发生率(15.6%)低于丙泊酚组(35.6%)(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麻醉药物选用七氟醚效果优于丙泊酚,七氟醚对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2024 Vol. 32 (2): 312- [摘要]( 195 HTML (0 KB)  PDF (0 KB)  ( 6 )

聂 亮 胡 芸 伍伦权 张雪峰

分析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择期行TAH患者95例,根据入院顺序按单双号分为48例QLB-LSAL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和47例TAPB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及离开麻醉恢复室时(T4)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补救镇痛例数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术后4h、8h、12h、24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和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AP及HR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且QLB-LSAL组在T1和T2时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69.45±4.20μg)、补救镇痛(6.3%)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10.5±2.3次)均低于TAPB组(73.15±4.35μg、21.3%、12.2±4.4次)(均P<0.05);两组术后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两组术后4h、8h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2h、24h静息及咳嗽时评分QLB-LSAL组低于TAPB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6.3%、4.3%)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神经阻滞情况发生。结论:相比于双侧TAPB阻滞,超声引导下QLB-LSAL阻滞在TAH中镇痛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减轻受术患者的疼痛应激反应。

2024 Vol. 32 (2): 317- [摘要]( 184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邢文灵1 乔 硕1 李俊青2

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20μg舒芬太尼麻醉,低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应激状态、血压水平,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差异,高剂量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4±1.58 min)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09±1.47 min)均低于低剂量组(11.69±2.24 min、12.03±2.11 min),麻醉后内皮素-1(79.66±6.05 pg/ml)、去甲肾上腺素(279.68±29.78 pg/ml)、血清皮质醇(375.44±37.14 ng/ml)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86.13±6.24 pg/ml、314.49±30.25 pg/ml、402.16±37.86 ng/ml),麻醉后收缩压(112.13±5.37 mmHg)、舒张压(79.42±3.77 mmHg)水平高于低剂量组(106.85±6.52 mmHg、65.16±3.69 mmHg),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低剂量组(28.26%)(均P<0.05);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20μg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最佳,且对产妇应激状态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2024 Vol. 32 (2): 322- [摘要]( 190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阮俊霞 王成群 杨柏柳

分析益气养阴汤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妊娠期高血压(HDP)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及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HDP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间苯三酚治疗)和联合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HMGB1、TAC、MDA水平、脂代谢指标、血压、不良反应及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77.1%),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HMGB1、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1.85±0.47 mg/L、23.56±3.56μmol/L)低于对照组(3.36±0.82 mg/L、32.47±5.16μmol/L),两组TAC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11.26±2.65 U/ml)高于对照组(9.24±2.03 U/ml),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上调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7.5%)(P=0.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与对照组(12.5%)无差异(P=0.484)。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间苯三酚治疗HDP,可更好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和脂代谢水平,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2024 Vol. 32 (2): 326- [摘要]( 174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张鸣璐 朱丽娜* 谷维佳 马晶晶

观察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ch-back组及常规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围术期早期活动宣教,Teach-back组同时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术后3 d内活动恢复情况、活动依从性评分、早期康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简易焦虑抑郁评估量表(PHQ-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Teach-back组术后活动恢复情况良好占比(63.2%)优于常规组(18.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与术后活动恢复情况有关(OR=0.186、95%CI 0.109~0.317)(P<0.05);Teach-back组术后3 d活动依从性评分(5.62±0.71分)高于常规组(5.00±0.75分),首次排气时间(20.18±5.42h)、首次离床活动时间(18.37±4.04h)均短于常规组(30.95±8.17h、25.28±4.83h);两组干预后PHQ-4评分均降低且Teach-back组(4.89±0.55分)低于常规组(5.95±0.62分),GSES评分提高且Teach-back组(34.13±2.12分)高于常规组(31.10±2.59分)(均P<0.05)。结论:应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增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2024 Vol. 32 (2): 332- [摘要]( 183 HTML (0 KB)  PDF (0 KB)  ( 5 )

梁俊明 黄健威 符立辉

探究双能CT联合血清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因子4(NDRG4)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05例为卵巢癌组,同期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能CT检查,测量双能CT参数标准化碘浓度(NIC)和能谱曲线斜率(k)值,检测血清PIVKA-Ⅱ、NDR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能CT参数联合血清PIVKA-Ⅱ、NDRG4的诊断卵巢癌价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PIVKA-Ⅱ、NDRG4与双能CT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良性组、卵巢癌组NIC、k值、血清PIVKA-Ⅱ水平依次升高,NDRG4依次降低;双能CT参数NIC、k及血清PIVKA-Ⅱ、NDRG4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96、0.832、0.799,4项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0.937)显著提高(均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与NIC、k呈正相关,血清NDRG4水平与NIC、k呈负相关;双能CT参数NIC、k、血清PIVKA-Ⅱ、NDRG4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双能CT、血清PIVKA-Ⅱ、NDRG4对卵巢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2024 Vol. 32 (2): 337- [摘要]( 182 HTML (0 KB)  PDF (0 KB)  ( 7 )

纵 波 任 娟 赵旋旋

探究多元化康复健康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或采用多元化康复健康干预护理,均干预7d;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功能量表(WHOQOL-BREF)评分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11.33±2.89h)、排气时间(16.92±2.08h)、住院时间(5.26±2.02d)和切口拆线时间(14.37±1.06d)均短于对照组(15.26±3.17h、23.39±3.28h、8.59±2.79d、16.33±1.52d);术后3d、7d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2.58±0.25分、2.02±0.23分)低于对照组(2.98±0.29分、2.56±0.27分);术后7d两组SAS和SDS均降低且观察组(39.26±3.27分、39.49±3.11分)低于对照组(58.36±3.29分、52.36±4.46分),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87.78±3.82分)高于对照组(78.61±4.19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7.5%)低于对照组(37.5%)(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多元化康复健康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不良心理,提升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2024 Vol. 32 (2): 343- [摘要]( 197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张瑞瑞 陈瑞君

探讨多元化健康宣传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胰岛素应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04例GDM孕妇进,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多元化健康宣教干预,干预至分娩,统计孕妇胰岛素应用依从性率、入院待产时血糖相关指标、自我管理评价量表(GDMS)评分、GDM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量表(GDMQ)评分,妊娠结局及孕妇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胰岛素应用依从性率(98.1%)高于对照组(86.5%),入院待产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GDMS评分、GDM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GDMQ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85.34±3.94分、35.23±0.95分、78.24±5.82分)均优于对照组(63.23±4.74分、32.12±1.52分、51.25±6.23分)(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0)、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44.2%、7.7%、7.7%),孕妇干预满意率(96.2%)高于对照组(80.8%)(均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GDM孕妇胰岛素应用依从性,较好降低了孕妇血糖水平,提升孕妇自我管理能力、GDM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改善妊娠结局,提升了孕妇满意率。

2024 Vol. 32 (2): 348- [摘要]( 183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张文星 段丽娜*

观察门冬胰岛素结合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指导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GDM孕妇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结合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指导控制血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孕妇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B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血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胰岛功能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满意率,并观察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糖FBG(4.75±0.46 mmol/L)、2hPBC(5.84±0.60 mmol/L)、HbAlc(6.05±0.41)%均低于对照组(5.61±0.70 mmol/L、5.84±0.60 mmol/L、6.47%±0.44%),胰岛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98.0%)及治疗满意率(96.0%)均高于对照组(84.3%、82.4%),产妇不良结局(2.0%)及新生儿不良结局(4.0%)均低于对照组(13.7%、15.7%)(均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结合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指导可较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患者依从性更好、满意率高,降低了不良结局发生。

2024 Vol. 32 (2): 352- [摘要]( 196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吕 红 高文婷*

观察对重症孕产妇实施快速反应团队(RRT)工作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的148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 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开展RRT工作模式的152例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救治结局、新生儿情况、重症孕产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处理时间(22.6±4.0min)、抢救情况(10.5%)、剖宫产率(35.5%)、新生儿死亡率(0)、ICU入住率(2.0%)、住院时间(7.56±1.34d)、并发症总发生率(2.6%)均少于对照组(33.0±4.5min、18.9%、52.0%、4.1%、27.7%、10.86±3.33d、12.2%),预警情况(40.1%)、有效处理率(98.0%)、5min Apagar评分(8.74±0.58分)、脐带血pH值(7.64±1.96)高于对照组(27.7%、81.8%、8.46±0.64分、4.96±1.34)(均P<0.05),两组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1min Apa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RRT工作模式可提高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效率,改善救治结局、新生儿情况。

2024 Vol. 32 (2): 356- [摘要]( 170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卢彩洪 梁秋萍 程倩怡

了解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程度并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产前检查并成功分娩的102例初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MCHB模式的护理干预。调查干预前后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情况,比较两组母乳喂养信心[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分]、主观幸福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乳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2例母乳喂养认知程度较差25例(24.5%),一般40例(39.2%),较高37例(36.3%)。干预至产后3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认知能力评分(85.23±7.08分)、B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131.70±8.74分)、GWB中生活满足与兴趣、忧郁与愉悦心情、精力、松弛与紧张得分及总分(96.47±11.12分)均高于对照组(80.34±6.94分、107.57±8.36分、87.64±11.06分),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92.2%、88.2%、78.4%)高于对照组(70.6%、58.8%、49.0%),乳房并发症总发生率(13.7%)低于对照组(33.3%)(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不高,IMCHB模式干预可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与幸福感,有利于提升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房并发症发生,益于产妇健康及新生儿成长。

2024 Vol. 32 (2): 360- [摘要]( 169 HTML (0 KB)  PDF (0 KB)  ( 8 )

何末琴 陆 金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肽A(FPA)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就诊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均给予来曲唑治疗,联合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常规组(77.8%),治疗后3、12个月后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2±0.07)、搏动指数(1.54±0.26)低于常规组(0.75±0.08、1.91±0.32),子宫内膜厚度(9.92±1.58 mm)高于常规组(8.76±1.44 mm),血浆D-D(0.32±0.09 mg/L)、FPA(8.52±2.39 mg/L)低于常规组(3.56±0.48 mg/L、11.71±3.30 mg/L)(P<0.05),两组不良反应(17.8%、11.1%)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来曲唑联合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提高,可促进患者排卵及妊娠,改善血浆D-D、FPA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2024 Vol. 32 (2): 365- [摘要]( 178 HTML (0 KB)  PDF (0 KB)  ( 7 )

石 晓 林 芳 张 芳 杨慧丽*

探究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单胎足月初产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阴道试产且阴道试产期间出现第一产程异常的197例初产妇分为单一组(98例)和联合组(99例),分别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产程进展情况、宫颈水肿发生率、用药后宫缩强度及母婴结局。结果:联合组用药至进入活跃期时间(77.3±35.5 min)、活跃期时间(100.3±51.3 min)、用药至宫口开全时间(55.4±25.7 min)均短于单一组(117.6±51.5 min、155.3±71.3 min、85.4±43.2 min),宫颈水肿比例(2.0%)低于单一组(9.2%),宫缩强度为强比例(76.8%)高于单一组(63.3%),自然分娩率(95.0%)高于单一组(84.7%),产时(150.4±55.4ml)及产后6 h(250.5±38.3ml)出血量均低于单一组(200.5±44.3ml、291.4±40.6ml)(均P<0.05);两组产钳助产比例、胎位异常、巨大儿、头盆不称比例无差异(P>0.05),胎儿宫内窘迫比例联合组(0)低于单一组(7.1%)(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均无差异(P>0.05)。结论:苯三酚联合缩宫素用于阴道试产第一产程异常初产妇,可有效促进产程进展,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时及产后出血量。

2024 Vol. 32 (2): 369- [摘要]( 182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吴培媛 徐 云 陶 冶 杨 莹 嵇 甜 王秀娟*

探究配偶同步赋能健康教育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及配偶同步赋能健康教育)各58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统计干预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中的自我概念(28.66±4.62分)、健康知识(28.34±2.16分)、自我护理技能(29.43±3.17分)、自我护理责任感(35.54±5.77分)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自我认知(78.34±4.67分)、躯体症状(82.38±5.64分)、角色功能(80.49±5.16分)、情感功能(84.21±5.23分)、社交功能(81.51±5.1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4.42±3.58分、23.22±3.39、22.28±4.64分、29.49±4.58分、70.37±3.58分、78.29±5.12分、72.38±5.21分、74.51±5.33分、73.59±4.66分),抑郁自评量表(43.37±4.17分)、焦虑自评量表(42.48±5.21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7.42±4.28分、48.52±5.14分),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配偶同步赋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2024 Vol. 32 (2): 374- [摘要]( 181 HTML (0 KB)  PDF (0 KB)  ( 8 )

临床分析
祖丽胡玛尔·日夏提 罗燕飞 孙光辉 高永伟 米热古丽·买买提*

对1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提高对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认识。方法:对2023年2月20日本院收治的1例OTCD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患儿OTC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356G>A(p.Gly119Asp)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_Strong),在多个正常人群数据库的频率为0,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OTC基因变异验证。先证者的变异经一代测序技术证实,生母携带此杂合变异。结论:OTC基因变异可能是此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356G>A的发现丰富了OTC基因的变异谱。提示基因检测在代谢疾病中的重要性。

2024 Vol. 32 (2): 379- [摘要]( 201 HTML (0 KB)  PDF (0 KB)  ( 6 )

胡李琪1 袁洪亮2

分析先天性骨骼畸形胎儿的超声诊断率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胎儿先天性骨骼畸形的92例孕妇临床资料,结合后续诊疗资料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孕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分析并根据结果分为致病性(pCNVs)、良性CNVs和临床意义不明性(Vous)3种类型,展开遗传学诊断。结果:产前超声诊断总正确率为95.7%(88/92),与最终诊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92例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NVs,CNVs(3.28±1.15)个,CNVs片段大小(3.78±1.47)Mb,其中19例为pCNVs类型、59例为良性CNVs类型、14例为Vous类型;3种CNVs类型孕妇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pCNVs及Vous类型孕妇心/胸比增大(63.2%、71.4%)及股骨长/腹围减少(84.2%、57.1%)发生率均高于良性CNVs类型孕妇(22.0%、25.4%)(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心/胸比增大及股骨长/腹围减少是发生pCN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骨骼畸形具有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特点,且与CMA诊断结果的符合性较好。

2024 Vol. 32 (2): 382- [摘要]( 179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高 茜 曹滋菁 张 铭*

分析血清微小RNA-26b(miR-26b)、miR-320b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 GDM孕妇85例纳入GDM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miR-26b、miR-320b水平,收集两组孕妇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用Pearson法分析miR-26b、miR-320b水平与GDM孕妇IR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组孕妇是否发生IR将其分成有IR组和无IR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GDM孕妇发生IR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孕周、生产史、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差异(P>0.05);GDM组孕前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miR-26b、miR-320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均P<0.05)。GDM组孕妇miR-26b、miR-320b水平与HOMA-IR水平呈负相关(P<0.05),孕妇IR发生率为61.7%。IR孕妇孕前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无IR孕妇,miR-26b、miR320b均低于无IR孕妇(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26b(OR=0.305)、miR-320b(OR=0.426)是GDM孕妇发生IR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6b、miR-320b及二者联合预测GDM孕妇发生IR的敏感度分别为73.9%、69.6%、87.0%,特异性分别为66.2%、71.6%、8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98、0.918。结论:miR-26b、miR-320b在GDM孕妇中异常低表达,且与HOMA-IR呈负相关;miR-26b、miR-320b升高是GDM孕妇发生IR的保护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GDM孕妇发生IR情况。

2024 Vol. 32 (2): 386- [摘要]( 171 HTML (0 KB)  PDF (0 KB)  ( 9 )

潘 梁1,2 陈 婷3 周 艳2 高素芳1 付文静1 强 芳2

探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前梯度蛋白2(AGR2)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10月本院诊疗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FIGO分期系统分为Ⅰ~Ⅱ期64例、Ⅲ~Ⅳ期58例,均行3.0 T HR-MRI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AGR2水平。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HR-MRI单独及联合血清MMP9、AGR2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效能;结果:FIGO分期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血清MMP9、AGR2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MMP9、AGR2诊断宫颈癌Ⅰ~Ⅱ期与Ⅲ~Ⅳ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95%CI 0.708-0.869)、0.836(95%CI 0.7650.906),特异度分别为76.6%、73.4%,敏感度分别为72.4%、81.3%,截断值分别为178.83 ng/ml、13.18 ng/ml。HR-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39,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868(均P<0.05)。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诊断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的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94.6%)显著高于各单独指标诊断,敏感度(91.4%)、阴性预测值(92.4%)高于血清MMP9,准确度(93.4%)高于血清MMP9、AGR2(P<0.05)。结论:3.0T HR-MRI联合血清MMP9、AGR2对宫颈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

2024 Vol. 32 (2): 391- [摘要]( 182 HTML (0 KB)  PDF (0 KB)  ( 6 )

赵志新 王瑞霞 侯志飞 李 媛*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产后慢性肾脏病(CKD)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21年6月于本院建档产前检查的孕产妇病例记录共3185例,其中HDP产妇726例纳入观察组,非HDP产妇2459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前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孕产史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及产后发生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和孕前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及发生分娩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CKD发病率(5.0%)高于对照组(1.4%)(均P<0.05)。经分析,观察组发生CKD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54倍(95%CI 3.43~10.65);HDP产妇矫正干扰因素后,分娩年龄≥35岁仍是CKD发生的风险因素(OR=2.31, 95%CI 1.30~3.89),分娩≥2次的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低于初产妇(OR=0.34, 95%CI 0.14~0.74)(均P<0.05)。结论:HDP产妇发生CKD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提示临床在分娩后应嘱产妇定期检查肾功能,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2024 Vol. 32 (2): 396- [摘要]( 191 HTML (0 KB)  PDF (0 KB)  ( 8 )

蒋 婷 张增强

探究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本院164例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自然妊娠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排除失访病例,纳入研究的155例患者术后1年自然妊娠74例,占比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41,95%CI 1.20~4.85)、不孕类型为原发性不孕(OR=2.79,95%CI 1.38~5.62)、不孕年限>5年(OR=2.19,95%CI 1.17~4.08)、输卵管梗阻部位为远端(OR=3.10,95%CI 1.36~7.06)、有盆腔手术史(OR=3.87,95%CI 1.83~8.19)、术中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匀(OR=2.75,95%CI 1.30~5.79)均为术后未自然妊娠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影响因素多样,继发性不孕、不孕年限短、输卵管近端梗阻、无盆腔手术史的年轻患者更适用于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2024 Vol. 32 (2): 401- [摘要]( 183 HTML (0 KB)  PDF (0 KB)  ( 8 )

潘 燕

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构建妊娠期高血压(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10例HDCP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中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3%(41/110);不良组年龄、病情程度、分娩孕周、孕早期规律补充叶酸、24 h尿蛋白(24 h PRO)、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微小RNA-124-3p(miR-124-3p)、血小板计数(PLT)、R值(R)、最大振幅MA值(MA)、凝血综合指数CI值(CI)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使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λ对应的预测因素有10个,分别为病情程度、D-D、hs-CRP、sVEGFR-1、PAF、PLT、miR-124-3p、R、MA、CI,且均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  0.805~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3%、97.3%,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决策曲线(DCA)显示该模型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良好临床效用。结论:TEG参数中R、MA、CI是HDCP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基于TEG参数构建HDCP不良妊娠结局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和临床效用。

2024 Vol. 32 (2): 405- [摘要]( 184 HTML (0 KB)  PDF (0 KB)  ( 7 )

陶 雪 陶冬梅 鄢 琴

分析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83例GDM高龄孕妇为GDM组,健康高龄孕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GDM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GDM组剖宫产(53.0%)、羊水过多(10.4%)、子痫前期(18.6%)、产后出血(9.3%)、妊娠期高血压(13.1%)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8.7%、3.3%、6.7%、1.3%、2.7%),早产儿(9.29%)、巨大儿(9.8%)、新生儿窒息(10.4%)、胎儿窘迫(19.1%)率均高于对照组(2.0%、3.3%、4.0%、7.3%)(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BMI)≥24kg/m2、日常运动量<2h/d、糖尿病家族史是高龄孕妇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GDM孕妇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且发病与孕前BMI高、日常运动量少、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2024 Vol. 32 (2): 412- [摘要]( 190 HTML (0 KB)  PDF (0 KB)  ( 8 )

胡慧颖 丁永霞*

探究肌层厚度与瘢痕子宫再妊娠不良结局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诊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84例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肌层厚度并统计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不同肌层厚度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分析肌层厚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肌层厚度≥4mm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不完全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乏力率、新生儿低体重率以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率均低于子宫肌层厚度1~4mm组和<1mm组(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转科率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体质指数(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占比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两组文化程度、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均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子宫肌层厚度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18~0.897)。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孕中期子宫肌层厚度较薄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有预测价值。

2024 Vol. 32 (2): 417- [摘要]( 180 HTML (0 KB)  PDF (0 KB)  ( 9 )

付朝霞 王朝虎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134例为GDM组,同期年龄相近孕周匹配的7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8~12周时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OH-D、Hcy、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结果:GDM组TG、TC、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25(OH)D(25.89±2.67 nmmol/L)低于对照组(34.26±3.19 nmmol/L),Hcy(20.96±3.48μmol/L)、HbA1c(6.19%±0.31%)高于对照组(11.03±2.56μmol/L、5.67%±0.97%),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25(OH)D降低和Hcy、HbA1c、FINS、HOMA-IR上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患者25-OH-D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Hcy及HbA1c与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与HOMA-β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临床监测25-OH-D、Hcy、HbA1c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孕早期GDM防治。

2024 Vol. 32 (2): 421- [摘要]( 172 HTML (0 KB)  PDF (0 KB)  ( 7 )

吴克乐 肖文雅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ICP产妇(ICP组)、ICP合并HDP产妇(ICP合并HDP组)、健康产妇(对照组)各60例临床资料,分析各组凝血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统计其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ICP组、ICP合并HDP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12.19±1.39s、11.18±1.05s、10.62±1.22s),凝血酶时间(16.15±0.72s、15.24±0.66s、13.12±0.62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5.37±4.18s、32.05±3.27s、30.40±3.04s)依次降低,纤维蛋白原(4.15±0.45 g/L、4.58±0.52 g/L、4.98±0.61 g/L)、脐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依次升高,分娩孕周(39.3±1.6周、38.4±1.7周、38.0±1.4周)依次降低,剖宫产及羊水污染II度以上发生率依次升高,早产(1.7%、15.0%、18.3%)、低体重儿(0、6.7%、10.0%)、新生儿窒息(0、10.0%、13.3%)发生率依次升高(均P<0.05),但3组胎死宫内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ICP合并HDP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可影响母婴结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对临床改善母婴结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32 (2): 427- [摘要]( 173 HTML (0 KB)  PDF (0 KB)  ( 8 )

葛莉萍1 潘 健2* 伍朝夏2

分析超声学指标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孕产不良结局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诊断并分娩的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16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产妇1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妊娠结局患者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以及子宫动脉超声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不良妊娠结局效能。结果:观察组脐动脉以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以及S/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妊娠患者脐动脉以及子宫动脉RI、PI以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RI、PI以及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以及子宫动脉RI、PI、S/D联合检测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灵敏度(98.1&)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ROC分析预测曲线下面积(0.882)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超声学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胎儿生长受限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检测灵敏度较高。

2024 Vol. 32 (2): 431- [摘要]( 178 HTML (0 KB)  PDF (0 KB)  ( 9 )

邱文娟 张 敏 王 美*

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确定下肢DVT风险指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对进行评价。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92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9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DVT 21例(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手术时间长、术中气腹压高、术后1 d血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VIII水平升高均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H-L检验显示P=0.847,提示模型构建有效。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出现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预测效能中等。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448时,模型预测的敏感度76.2%,特异度为68.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可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下肢DVT识别提供参考依据,可能有助于患者术后个性化DVT预防管理。

2024 Vol. 32 (2): 436- [摘要]( 176 HTML (0 KB)  PDF (0 KB)  ( 9 )

高珊珊 张 珂 张玉苓 许 艇 张 庆*

探讨胎盘早剥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性、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产前体检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尿酸(UA)、白蛋白(ALB)浓度并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抗氧化物水平与胎盘早剥病情、产后出血量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抗氧化物对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SOD(78.66±6.69 U/ml)、UA(358.62±35.62μ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47±5.10 U/ml、265.69±25.64μmol/L),ALB(34.20±3.36 g/L)水平低于对照组(56.65±5.62 g/L)。Ⅱ度胎盘早剥孕妇血清TSOD、UA水平均高于0~Ⅰ度胎盘早剥孕妇,ALB水平均低于0~Ⅰ度胎盘早剥孕妇;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血清TSOD、UA水平均高于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ALB水平低于产后出血量≤300 ml孕妇(均P<0.05)。胎盘早剥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TSOD、UA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胎盘早剥孕妇产后出血量与血清TSOD、UA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患者产后大出血的ALB曲线下面积为0.710,截断值32.24g/L,敏感度72.2%、特异度80.63%;UA曲线下面积为0.721,截断值360.30μmol/L,敏感度75.6%、特异度85.6%;TSOD曲线下面积为0.730,截断值为80.66U/ml,敏感度76.7%、特异度89.0%。结论:胎盘早剥患者血清TSOD、UA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与胎盘早剥病情严重程度及产后出血量有一定相关。

2024 Vol. 32 (2): 441- [摘要]( 173 HTML (0 KB)  PDF (0 KB)  ( 8 )

刘楚妙 李志萍 黄超华 吴晓宾

研究粤东地区超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4月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超高龄经产妇12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及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结果:不良组与良好组分娩孕周(39.0±1.0、37.7±1.8)周、新生儿体重(3160.1±380.5g、3040.9±591.1g)、甲状腺功能障碍(15.6%、3.6%)、妊娠期糖尿病(43.8%、25.0%)、糖尿病(23.4%、7.1%)、子宫肌瘤(43.8%、23.2%)有差异(均P<0.05)。相关性分析,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甲状腺功能障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子宫肌瘤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较低、新生儿体重较高、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子宫肌瘤均是造成超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及时监控超龄经产妇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4 Vol. 32 (2): 446- [摘要]( 191 HTML (0 KB)  PDF (0 KB)  ( 9 )

李 晶 刘艳娇

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 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 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 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 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 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2024 Vol. 32 (2): 450- [摘要]( 187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黎国春 周春兰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305例GDM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58例与血糖正常组247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25-(OH)D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T3、FT4、25-(OH)D水平与血糖指标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正常组与低血糖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确诊时孕周、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差异(P>0.05),低血糖组分娩期血糖控制不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患儿占比、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血清FT3(6.25±1.47 pmmol/L)、FT4(13.95±1.44 pmmol/L)、25-(OH)D(27.56±3.28 ng/ml)水平均低于血糖正常组(6.76±1.51 pmmol/L、18.43±1.56 pmmol/L、36.42±5.24 ng/ml)(均P<0.05),两组血清TSH水平无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T3、FT4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FINS、HOMA-IR无关(P>0.05);25-(OH)D与FBG、HbA1c、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5)。分娩期血糖控制欠佳、FBG升高、低出生体重儿、HbA1c升高、FT3降低、FT4降低、25-(OH)D降低是GDM孕妇分娩低血糖新生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与GDM孕妇血清FT3、FT4、25-(OH)D水平降低有关。

2024 Vol. 32 (2): 455- [摘要]( 180 HTML (0 KB)  PDF (0 KB)  ( 7 )

张 娜1 张晟宁2* 田舒桐1 樊 杨1

了解青少年性行为特点及避孕现状,分析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原因,为青少年优选避孕方法提供意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人工流产的14~19岁青少年共2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2022年青少年妊娠流产占比为3.9%;240例中未采取避孕措施101例(42.1%),采取避孕措施者139例(57.9%);主要采用男性避孕套避孕74例(53.2%),其次为口服紧急避孕药物23例(16.6%)、安全期避孕22例(15.8%),体外射精20例(14.4%)。未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避孕药具获取不方便(47.5%),其次为既往不舒服的性体验(38.6%)及心存侥幸心理(33.7%)。对青少年人工流产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咨询教育服务后,避孕知识问卷评分优级的占比明显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咨询教育服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青少年的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和缺乏科学避孕节育知识、接受性教育不足是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呼吁教育部门、学校、医院和社区加强对青少年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可及性及流产后服务水平。以降低青少年妊娠率,保护青少年生殖健康。

2024 Vol. 32 (2): 460- [摘要]( 197 HTML (0 KB)  PDF (0 KB)  ( 7 )

张敏鸽 田科宁 单玉珍

探索腹腔镜下改良的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用于止血预处理。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因宫角妊娠在腹腔镜下行改良荷包缝扎法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术中出血5~100ml,手术时间35~90min,无一例发生副损伤及紧急中转开腹。术后6例因血hCG下降满意未口服米非司酮,5例单次口服200mg米非司酮片1片巩固治疗。11例血清βhCG于术后1月内均降至正常,术后月经均正常。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2024 Vol. 32 (2): 464- [摘要]( 173 HTML (0 KB)  PDF (0 KB)  ( 8 )

邓猛聪1,2 王 昕1,2 吴尚纯1 茅群霞1,2* 王宏伟3

通过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的应用情况,为规范应用ROC曲线提供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发表的与ROC曲线相关的文献,根据是否使用多指标联合预测结局,将文献分为单独组和联合组,分析文献的发表数量变化趋势、研究领域、应用条件、统计软件和模型。结果:共获得3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1篇文献,最终纳入312篇,其中单独组125篇、联合组187篇。最常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数量达303篇,占97.1%,286篇文章仅提及使用ROC分析诊断价值,而未指出具体的拟合方法。2018-2022年的文章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纳入学科领域文献数量的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围产医学(187篇,59.9%)、妇科肿瘤学(45篇,14.4%)和普通妇科学(40篇,12.8%)。纳入文献样本量M(P25,P75)为180.5(127,242),其中样本量<100例的文章29篇,占9.3%。整体的AUC值M(P25,P75)为0.812(0.747,0.881),68.3%的AUC值位于0.7~0.9,<0.5的AUC值共7个,占0.6%。在≥2个指标的诊断试验研究中,149篇文章中未进行AUC值统计学差异性检验,仅报告指标间诊断价值的高低;29篇文章仅报告统计学比较的P值,未报告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比较方法。结论:在ROC曲线的应用中,需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建议在文章的方法部分详细报告所用的ROC模型和统计软件,若存在多个指标的比较,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并报告相应的Z值和P值。

2024 Vol. 32 (2): 467- [摘要]( 191 HTML (0 KB)  PDF (0 KB)  ( 7 )

综述
朱韵怡1 王 宇2 丛 晶2 吴效科2 马红丽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对女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卵泡刺激素(FSH)通过与分布在性腺上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结合,起到促进和维持正常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功能,FSHR是PCOS易感基因的位点之一。近年来,FSHR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较多,FSHR基因突变可降低FSH敏感性,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影响辅助生殖等。本文对FSH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PCOS的影响进行综述,为PCOS发病风险的评估及其遗传学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4 Vol. 32 (2): 474- [摘要]( 199 HTML (0 KB)  PDF (0 KB)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