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 溢 李艳钰
探究妊娠女性用药安全的认知现状及妊娠期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自贡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14例妊娠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用药安全认知及妊娠期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814名妊娠妇女中,以25~35岁、大专/本科、无稳定工作、孕周28~32周者居多。在8个用药安全认知问题中,被调查者普遍对叶酸什么时候使用(95.0%)、钙剂什么时候使用(88.0%)、妊娠期什么时候对胎儿影响最大(85.0%)知识掌握较好,62.0%孕妇知道在妊娠期生病不应该服用药物、43.3%知道中药比西药安全、52.9%知道正确用法用量下仍会出现不良反应,对美国药物及食品管理局分级(14.9%)以及孕期2个月是否可以服用安眠药(15.9%)等问题掌握情况不足。被调查妊娠期妇女中,使用药物最多的是50%葡萄糖注射液(91.3%);安全用药态度较积极。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医药学相关职业是促进妊娠女性用药安全的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妊娠女性对安全用药知识掌握一般,但安全用药态度较积极。提示相关部门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对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以提高妊娠妇女的安全用药认知度和用药行为。
2022 Vol. 30 (4): 734- [摘要](
742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巨 娣 田利红* 骆 婧 胡志燕 王 沛 冯 盼 王庆红
调查2020年西安地区孕妇产后抑郁症(PPD)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1-6月本地区住院分娩的孕妇680例。采用自制心理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对孕妇临床特征及PPD患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受调查孕妇680例均接受抑郁量表评分,其中阳性组86例(12.7%),阴性组594例(87.4%)。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与家人关系、孕期焦虑抑郁史、不良孕产史、产次、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睡眠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良孕产史、产次、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是引发PPD的危险因素(均P<0.05);有不良孕产史、初产妇、非母乳喂养方式、有新生儿疾病时均可提升PPD的相对风险(OR均>1)。结论:本次调查的680例孕妇PPD的发生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不良孕产史、产次、喂养方式、新生儿疾病是引发PP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关注以上危险因素,在孕早期高危孕妇开展筛查,对风险较高的孕妇及时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降低PPD发病率、提升产妇心理健康。
2022 Vol. 30 (4): 738- [摘要](
657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
邵扬琴 徐仲兰* 赵华明 杨 慧
观察未育女青年人工流产术中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0年2月停经10周在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术、二年内无生育计划的未育女青年207例,通过一对一咨询自愿选择术后避孕方法,分为放置吉妮致美的IUD组,口服短效避孕药或避孕套避孕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月经变化、并发症,12个月内避孕效果。结果:两组流产术后宫腔深度、疼痛评分、出血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随访12个月,IUD组避孕方法续用率(96.0%)高于对照组(62.0%),再次妊娠率(0)低于对照组(9.0%)(P<0.05);异常出血(6.0%)与对照组(1.0%)无差异,并发症发生率(3.0%)与对照组(3.0%)无差异(均P>0.05)。结论:未育女青年人工流产术中放置吉妮致美IUD,对月经的影响、痛经及并发症均较少,相对口服避孕药或避孕套而言,适合二年内无生育计划流产术后避孕。
2022 Vol. 30 (4): 743- [摘要](
879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吴华夏1 王小莉2 王素琴1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LMWH)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栓前状态、子宫内膜受容性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PCOS致不孕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促排卵治疗、阿司匹林组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同期健康体检育龄女性51例为健康组。检测各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比值、凝血-纤溶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比较不同治疗方法PCOS患者排卵及妊娠情况,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结果:PCOS组血清T、LH/FSH、FIB、D-D、PAI-1均高于健康组,APTT、PT、TT及t-PA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PCOS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LH/FSH均降低且阿司匹林组低于常规组,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S/D均升高、RI均降低,且阿司匹林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常规组,阿司匹林组FIB、D-D、PAI-1均降低,APTT、PT、TT及t-PA均升高,且改善幅度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88.2%)与常规组(84.3%)无差异(P>0.05)妊娠率(60.8%)高于常规组(43.1%),妊娠者中流产率(9.7%)低于常规组(27.3%)(均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PCOS可减轻患者血栓前状态并改善子宫内膜受容性,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风险。
2022 Vol. 30 (4): 746- [摘要](
6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武 童 王清萱
探讨DJ-1、miR-20b5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及与抑癌基因PTEN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65例EMT患者的在位内膜(Eu组)、异位内膜(Ec组)及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排除EMT 60例正常内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组织中DJ-1、PTE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组织中DJ-1、miR-20b-5p、PTEN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EMT组织中DJ-1、miR-20b-5p与PTEN mRNA表达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Eu组、Ec组DJ-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TEN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PCR结果显示,对照组、Eu组、Ec组DJ-1、miR-20b-5p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J-1、miR-20b-5p mRNA与PTEN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716、-0.587,均P<0.01)。结论:DJ-1、miR-20b-5p在EMT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负性调节PTEN表达水平,增强异位内膜细胞增殖能力,从而导致EMT发生。
2022 Vol. 30 (4): 752- [摘要](
405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张 萍
探讨国产与进口雌激素软膏治疗绝经后妇女萎缩性阴道炎效果及对阴道微环境、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治疗的绝经后妇女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53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国产组(n=78)与进口组(n=75),分别给予国产雌激素软膏或进口雌激素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阴道炎症评分、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阴道微环境异常率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阴道炎症评分(1.90±0.88分、1.92±0.90分)及阴道分泌物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69±1.02分、6.66±1.00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FSH、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国产组(7.7%)与对照组(2.7%)无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雌激素软膏治疗绝经后妇女萎缩性阴道炎疗效相当,均可改善患者阴道炎症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和阴道微环境,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4): 757- [摘要](
44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张 媛1 糜媛媛1 谢 绮1 陈 燕2
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胶囊和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LEEP治疗的HSIL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均行LEEP锥切术,联合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PV病毒载量,Survivin、Ki-67阳性表达率,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高危型HPV转阴情况。结果:联合组宫颈病变治疗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2.6%),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时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均可显著影响HPV病毒载量水平和Survivin、Ki-67阳性率变化,且联合组治疗后HPV病毒载量水平(6.6±0.8)和Survivin(24.0±2.9)%、Ki-67阳性率(19.2±2.1)%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87.0%)、12个月(93.5%)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65.2%、78.3%)(均P<0.05)。结论:LEEP锥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对HSIL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更高,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促进高危型HPV转阴,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2 Vol. 30 (4): 761- [摘要](
442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索 莉 孙良臣 马志强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皮下脂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前脂肪细胞因子(Pref-1)、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表达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孕妇153例,依据孕期OGTT试验分为GDM组(47例)、糖耐量异常(IGT)组(39例)及糖耐量正常(NGT)组(67例)。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FINS),qRT-PCR检测皮下组织中PPARβ、Pref-1及SAA1表达。结果:GDM组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NGT组(P<0.05),ICT组孕妇口服葡萄糖1h、2h、3h均高于NGT组(P<0.05)。3组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BCI)及皮下脂肪PPARβ、Pref-1、SAA1水平存在差异(P<0.05),GDM组、IGT组、NGT组HOMA-I、SAA1依次降低,△I30/△G3、HBCI及PPARβ、Pref-1依次升高(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PPARβ、Pref-1与HOMA-IR呈负相关(r=-0.529、-0.459,P<0.05),SAA1与HOMA-IR呈正相关(r=0.747,P<0.05);PPARβ、Pref-1与△I30/△G30、HBCI呈正相关(r=0.705、0.750、0.794、0.795,P<0.05),SAA1与△I30/△G30、HBCI呈负相关(r=-0.321、-0.429,P<0.05)。结论:GDM孕妇皮下脂肪中PPARβ、Pref-1表达下降而SAA1表达升高,PPARβ、Pref-1、SAA1可能参与了GDM的IR过程。
2022 Vol. 30 (4): 765- [摘要](
6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袁晓岚 汪琳姣 王 为 席 巍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和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选取的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血清Nesfatin-1、Irisin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和早产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5.0%)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esfatin-1水平低于治疗前、Irisin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33±0.19μg/L、7.59±1.30 mmol/L)与对照组(1.71±0.25μg/L、6.74±1.63 mmol/L)有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能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通过降低血清Nesfatin-1水平和升高Irisin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治疗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2022 Vol. 30 (4): 770-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叶月利 项余华 姜 云
探究不同浓度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产妇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1、B2、B3组各42例,均行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A组给予曲马多7mg/kg镇痛,B1、B2、B3在A组基础上联合地佐辛,剂量分别为0.1、0.15、0.2 mg/kg。比较4组产妇剖宫产后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体征情况、睡眠质量(AI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1、T2、T3及T4时刻,A组运动、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最低,其次为B1组、B2组、B3组(均P<0.05),但B2组与B3组无差异(P>0.05);T1、T2、T3及T4时刻血氧饱和度4组无差异(P>0.05),舒张压、收缩压、心率A组高于B1组、B2组、B3组,但B2组较B1组、B3组稳定。术前1d、术后1d、术后2d及术后3d AIS评分A组最高,其次为B1组、B3组、B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8.6%)高于B3组(16.7%)、B1组(9.5%)、B2组(4.7%)(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B2组最低。结论:0.15mg/kg地佐辛复合曲马多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最佳,药物安全性高,可提高产妇产后睡眠质量。
2022 Vol. 30 (4): 775- [摘要](
422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梁先敏 吴 宇* 李洪军 阳 兴 江昕瑶
探讨不同剂量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对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20例,随机化原则分4组各30例,硬膜外麻醉后行脉冲式自控硬膜外泵镇痛维持,镇痛泵组成分别为对照组0.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为氢吗啡酮(5、10、15)μg/ml+0.1%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稀释至250ml,脉冲剂量8ml/h,自控镇痛量6ml/次,时间锁定30min。对比4组镇痛后10min、30min、2h、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镇痛前、镇痛后30min及胎儿娩出时MAP、SPO2、HR值,镇痛后 30min、胎儿娩出时Bromage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 评分,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中、高剂量组分娩镇痛后10min、30min、2h、4h VAS评分以及麻醉起效时间等无差异但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镇痛前、镇痛后30min及胎儿娩出时MAP、SPO2、HR值,镇痛后30min、胎儿娩出时Bromage 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 min 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呼吸抑制率和镇静评分4组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综合比较氢吗啡酮推荐浓度为10μg/ml。
2022 Vol. 30 (4): 780- [摘要](
4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董文岳1 安 斌2 高 冲3 甘建辉1*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在宫颈癌手术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60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术后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次数及镇痛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入室前、麻醉时、麻醉后30min、术毕时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术后6h、12h、24h VAS评分观察组(2.34±0.71分、2.25±0.63分、2.16±0.57分)低于对照组(2.86±0.71分、2.71±0.75分、2.58±0.68分),Rasmay评分(3.37±0.71分、3.48±0.75分、3.65±0.76分)高于对照组(3.05±0.67分、3.11±0.70分、3.26±0.81分)(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7.2%),术后按压PCIA次数(10.3±3.3次)少于对照组(13.9±4.1次),镇痛满意率(95.6%)高于对照组(86.1%)(均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较好,未对术中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2022 Vol. 30 (4): 784-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张 阳 刘云霞*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流变学、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麻醉诱导时布托啡诺注射液(0.02mg/kg),对照组麻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麻醉诱导时与布托啡诺注射液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30min(T2)、术后2h(T3)的ET-1、Ang-II、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T1、T2、T3时刻血浆粘度、全血比粘度低于T0时刻,T1时刻纤维蛋白原高于T0、T2、T3时刻(均P<0.05);T1、T2、T3时刻观察组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T1、T2时刻观察组全血比粘度低于对照组,T1时刻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均P<0.05)。ET-1、Ang-II水平随着T0~T3时间的延长两组均呈升高趋势,T1、T2、T3时刻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3%)低于对照组(39.6%)(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对患者血流变学影响,抑制ET-1、AngⅡ水平升高,减少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4): 788- [摘要](
3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李海萍 李智敏 孙小丽 文 斌 罗喜平*
研究血清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激肽释放酶10(HK10)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及生存预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诊断进行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3年随访,生存101例、死亡5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1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生存和死亡患者的血清HK10、PIVKA-Ⅱ水平并分析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对患者生存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HK10(2.74±1.37 mg/L)、PIVKA-Ⅱ(35.21±1.95 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70±0.51 mg/L、18.60±1.96 U/L),生存患者HK10(2.10±0.77 mg/L)、PIVKA-Ⅱ(33.76±1.17 U/L)低于死亡患者(3.92±1.98 mg/L、37.87±1.01 U/L)(均P=0.000);HK10联合PIVKA-Ⅱ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诊断临界值HK10、PIVKA-Ⅱ分别为2.74mg/L,35.20U/L;预测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预测临界值HK10、PIVKA-Ⅱ分别为3.94mg/L,37.96U/L。结论:血清HK10、PIVKA-Ⅱ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及术后3年死亡预测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2 Vol. 30 (4): 793- [摘要](
4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蔡留章 汪 莉*
探讨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宫颈扩张球囊对妊娠晚期引产孕妇宫颈Bishop评分、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本院接收的具备引产指征的106例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联合宫颈扩张球囊引产。于引产前、引产12h采用宫颈Bishop评分法评估两组宫颈成熟度,记录各产程时间,判定引产效果,统计两组阴道分娩率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引产12h两组 Bishop评分均较引产前提高观察组(7.34±1.15分)高于对照组(5.78±0.93分),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83.0%),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94.3%)高于对照组(79.3%),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7.6%)低于对照组(24.5%)(P均<0.05)。结论:对妊娠晚期引产孕妇实施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效果较好。
2022 Vol. 30 (4): 797- [摘要](
391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熊 晶 罗 菁*
探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12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给予枸橼酸治疗(氯米芬组,62例)或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曲普瑞林组,6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HBG、ApoB/ApoA1、AGEs、睾酮(T)、雌二醇你(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周期排卵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曲普瑞林组总有效率(90.5%)高于氯米芬组(71.0%)(P<0.05);两组血清SHBG均升高、ApoB/ApoA1及AGEs均下降且曲普瑞林组变化幅度高于氯米芬组,两组血清T、E2、LH及FSH水平均下降且曲普瑞林组低于氯米芬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曲普瑞林组均高于氯米芬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8.1%)及治疗费用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SHBG、ApoB/ApoA1及AGEs水平,效果更佳且安全。
2022 Vol. 30 (4): 801- [摘要](
4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毕富玺 吴林玲 闫 颖*
分析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对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妇科检查的2268例已婚女性,随机分为配偶参与教育组和常规教育组各1134例。均对入组女性进行健康教育,配偶参与教育组则夫妻二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女性教育前后HPV认知水平、预防行为;随访12个月并比较两组HPV感染率。结果 2268例已婚女性中途退出或随访脱落22例,最终纳入研究2246例(99.0%),常规教育组1118和配偶参与教育组1128例。健康教育后两组对象对HPV感染传播途径、易感因素、筛查手段、与宫颈癌相关性、防治措施、疫苗知识的认知合格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且配偶参与教育组高于常规教育组;两组经常更换内裤、月经期不同房、同房前清洗外阴、采取避孕措施、有症状就医等预防行为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且配偶参与教育组高于常规教育组(均P<0.05)。随访12个月期间,常规教育组41例(3.4%)感染HPV,高危型22例(2.0%),低危型16例(1.4%);配偶参与教育组14例(1.2%)感染HPV,高危型8例(0.7%),低危型6例(0.5%),两组HPV感染率有差异(P<0.05)。结论: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已婚女性HPV认知水平,并督促形成预防行为,从而降低HPV感染率,对积极防治女性HPV感染发挥重要作用。
2022 Vol. 30 (4): 805- [摘要](
515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张金婷 凌 莉 施 芹 陆伟杰 龚静亚*
探讨运用微信平台对辅助生殖妊娠孕妇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辅助生殖成功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孕妇均按照孕期保健指南进行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教育后两组保健知识、妊娠期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负面情绪、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叶酸补充量和时间、钙补充量和时间、微量元素的补充、孕期合理膳食、体重增长范围、体重增长过多的危害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发生早产、流产、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低于对照组;教育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均升高、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平台对辅助生殖成功妊娠孕妇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提高了相关知识,对良好的妊娠和分娩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2022 Vol. 30 (4): 810- [摘要](
371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张甜甜 沈卫英* 盛 丹 王晓莉 王 靓
探究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新生儿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1月在本院建档并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192例,以便利抽样法将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孕期保健模式,观察组给予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恐惧,新生儿Apgar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分娩恐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29.32±2.78分)低于对照组(32.76±3.14分)(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出生后5min评分观察组(9.67±1.68分)高于对照组(9.15±1.53分)(P<0.05),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75.0%)高于对照组(57.3%)(均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提高新生儿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
2022 Vol. 30 (4): 815-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李 铭 杨永俊 任利娟 郭孝兰
通过对河南省52 979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建立河南省正常新生儿11种氨基酸和31种酰基肉碱含量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新生儿干血斑标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11种氨基酸和31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的149 943例新生儿中共确诊7种遗传性代谢病,其中28例苯丙酮尿症,1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瓜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2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母源性),2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缺乏症,1例高甲硫氨酸血症。河南省大部分氨基酸和肉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与中国临床机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而缬氨酸(VAL)、精氨酸(ARG)、蛋氨酸(MET)、脯氨酸(PRO)差异较大。与甘肃地区相比发现11种氨基酸的参考区间差别较大。结论:通过筛查结果分析,建立了河南省正常新生儿干血斑中11种氨基酸和31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为遗传代谢病实验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0 (4): 819- [摘要](
331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郑红梅 李 伶* 盛天驰 方春田
分析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OEM育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是否成功自然妊娠分为成功组66例、未成功组84例。分析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卵巢囊肿侧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评分(EFI)、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既往盆腔手术史、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等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输卵管双侧囊肿、术后输卵管不通畅为影响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P=1/[1+e(-2.427+0.621×(年龄)+0.615×(囊肿侧别)+0.722×(术后输卵管通畅)],Hosmer-Lemeshow χ2=4.703,P=0.789,受术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术后自然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结论:临床针对影响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筛查,及早开展预防干预措施,控制相关因素,提高术后自然妊娠率。
2022 Vol. 30 (4): 824- [摘要](
3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杜媛媛1 谭慧慧2 黄婷婷1*
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联合激素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治疗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各50例,均使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DHEA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阴道彩超指标、Kupperman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卵泡雌激素(FSH)(21.19±3.40 IU/L)、FHS/促黄体生成素(LH)(1.78±0.25)低于对照组(29.57±3.91IU/L、1.96±0.32),雌二醇(169.40±16.70 pmol/L)高于对照组(101.28±9.21 pmol/L),子宫动脉搏动指数(1.75±0.30)、阻力指数(0.60±0.13)低于对照组(2.60±0.84、0.83±0.29),卵巢窦卵泡计数(5.82±0.61枚)高于对照组(4.79±0.50枚),Kupperman症状评分(9.77±1.84分)低于对照组(11.06±2.02分),临床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4.0%)(均P<0.05)。结论:DHEA联合激素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功能早衰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子宫动脉血流、缓解临床症状。
2022 Vol. 30 (4): 828- [摘要](
441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王 伟 黄 勇*
探讨针灸八髎穴联合脱氢表雄酮(DHEA)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POI合并不孕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黄体支持+DHEA治疗,观察组黄体支持+DHEA+针灸八髎穴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子宫动脉血流、子宫内膜及治疗后6个月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9%比66.7%,P<0.05)。治疗后两组抗苗勒管激素(AMH)、卵巢总体积(TOV)、窦卵泡数(AF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PI、RI、S/D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妊娠率(18.5%比5.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八髎穴联合脱氢表雄酮治疗POI合并不孕症患者能进一步增强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改善子宫动脉血流,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从而提高患者自然妊娠率。
2022 Vol. 30 (4): 832- [摘要](
4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吴金霞1 聂淑玲2 赵 蓉1 徐琴妹3
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价值,腔内超声评估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不孕患者120例,经筛查分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36例和功能下降组84例,检测血清INHB、AMH、FSH、L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预测效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采用腔内超声检测卵巢最大切面平均直径(MOD)、卵巢间质冬眠峰值流速(PSV)、卵巢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窦卵泡数(AFC)及子宫情况。结果:功能下降组血清INHB、AMH水平低于正常组,FSH、LH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AMH、INHB、FSH、LH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08,敏感性88.1%,特异性97.2%。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超声指标MOD、AFC、PSV、PI水平均升高,RI 降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和卵巢平均容积均增加。结论:血清INHB、AMH、FSH、LH水平联合在早期筛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较高价值;采用腔内超声对促排卵治疗后患者子宫和卵巢改善有较好评估效果。
2022 Vol. 30 (4): 836- [摘要](
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王慕喆 邢秀月 王丽娜 周 叶 李晓丽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SPLM)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SPLM术(单孔组),50例行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MPLM)术(多孔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切口美观满意度、术后卵巢功能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即刻疼痛(麻醉失效)评分(4.1±0.8分)低于多孔组(4.6±1.1分),术后住院时间(2.6±0.7d)短于多孔组(3.8±1.1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孔组(6.0%)与多孔组(4.0%)无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满意度优于多孔组(P<0.05)。术后6个月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比术前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SPLM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相比MPLM有着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可更好满足女性患者美观需求。
2022 Vol. 30 (4): 841- [摘要](
4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褚 冉 梁 毓*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白脂素(Asprosin)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首次来本院就诊的PCOS患者120例,按照有无IR分为IR组(75例)与非IR组(45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sprosin、apelin-13水平以及糖脂代谢、性激素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sprosin、apelin-13与糖脂代谢、性激素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对PCOS患者发生IR的预测价值。结果:IR组体内脂肪百分比(PBF)、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指数(FT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sprosin、apelin-13水平均高于非IR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低于非IR组(P<0.05);IR患者血清Asprosin水平与LH/FSH、FTI、HbA1c、TG、HOMA-IR均呈正相关,apelin-13水平与HbA1c、TG、HOMA-IR呈正相关(均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Asprosin、apelin-13水平以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PCOS患者发生I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27、0.771,敏感度分别为74.7%、69.3%、62.7%,特异度分别为75.0%、75.0%、85.0%。结论:PCOS患者血清Asprosin、apelin-13水平升高与IR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IR的发生发展,二项指标对预测PCOS患者发生IR有一定价值。
2022 Vol. 30 (4): 846- [摘要](
341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赵丽敏1 章美芬2
观察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其与EMs相关疼痛、盆腔粘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8月本院就诊的Ⅲ/Ⅳ期EMs患者207例,根据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分为Ⅲ期组(n=132)与Ⅳ期组(n=75),根据疼痛程度分为无组(n=28)、轻中度组(n=121)与重度组(n=58),根据盆腔粘连情况分为无组(n=25)、轻中度组(n=138)、与重度组(n=44);同期健康妇女20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与EMs相关疼痛程度、盆腔粘连程度关系。结果:EMs组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Ⅳ期组PT低于Ⅲ期组,FIB及D-D、NLR、MCP-1、TNF-α、IL-6、IL-8水平高于Ⅲ期组(P<0.05)。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但NLR、MCP-1、TNF-α、IL-6、IL-8水平随着疼痛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随着盆腔粘连程度的加重,PT缩短,而FIB、D-D、NLR、MCP-1、TNF-α、IL-6及IL-8水平升高(均P<0.05)。PT与盆腔粘连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性,FIB、D-D、NLR、MCP-1、TNF-α、IL-6、IL-8与疼痛程度、盆腔粘连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Ⅲ/Ⅳ期EM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及炎症反应,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均与盆腔粘连程度有关,且炎症因子还与EMs所致疼痛密切相关。
2022 Vol. 30 (4): 851- [摘要](
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张烨琳 沈醒杭
探究孕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阴道B 族链球菌(GBS)感染与发生宫内感染(IAI)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1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妇女100例,根据IAI发生情况分为宫内感染组(40例)及无宫内感染组(60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以及CRP、IL-6、阴道GBS感染情况,分析发生IAI的影响因素及CRP、IL-6、GBS阴道感染预测效能。结果:无宫内感染组年龄≥30岁、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比例,以及CRP、IL-6水平、GBS阴道感染阳性率均低于宫内感染组。妊娠期女性发生IA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产程延长、胎膜早破、IL-6、CRP、阴道GBS感染。应用CRP、IL-6、GBS阴道感染预测孕期发生IA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678、0.731,敏感度、特异度均>65.0%。结论:年龄、产程、胎膜早破、CRP、IL-6、GBS阴道感染均是影响孕期发生IAI的因素,CRP、IL-6、GBS阴道感染预测IAI有一定效能,可作为妊娠期妇女IAI风险评估。
2022 Vol. 30 (4): 856- [摘要](
51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万 彬 陈 静* 童华诚
研究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多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不孕不育诊疗中心接诊的PCOS患者19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IR)分为IR组(51.6%)与非IR组(48.4%),比较两组血清GLUT4及CTRP3水平并与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血糖(FPG)、HOMA-IR、血脂代谢等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R组体质指数(BMI)、腰围及腰臀比(WHR)均高于非IR组,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非IR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非IR组,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非R组,血清GLUH4(2.26±0.51 pg/ml)及CTRP3(311.51±63.69 ng/ml)水平均低于非IR组(4.17±0.73 pg/ml、373.63±75.65 ng/ml)(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PCOS患者血清GLUH4水平与WHR、FINS及HOMA-IR呈负相关,血清CTRP3与BMI、WHR、HOMA-IR、HbA1c及TG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WHR及HOMA-IR是影响血清GLUH4水平的显著因素,HOMA-IR、TG是影响CTRP3水平的显著因素。结论:PCOS患者合并IR占比较高,血清GLUT4蛋白及CTRP3水平低于非IR者。PCOS患者血清GLUT4蛋白水平与患者WHR及HOMA-IR密切相关,GLUT4可能参与了患者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发病进展;而血清CTRP3与HOMA-IR、TG密切相关,提示CTRP3可能参与了PCOS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
2022 Vol. 30 (4): 860- [摘要](
4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刘 蓉 汪 维 胡 繁
探讨补肾舒肝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血栓前状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诊疗的由血栓前状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治疔,中西医组加用补肾舒肝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临床疗效及不良结局。结果:治疗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C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活性中西医组均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组(90.0%)高于西医组(72.0%),流产、早产胎儿存活、阴道出血、新生儿畸形、死胎等不良结局发生率中西医组(4.0%)低于西医组(16.0%)(P<0.05)。结论:补肾舒肝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血栓前状态引起的复发性流产,可改善患者血栓前状态,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4): 865- [摘要](
37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许丽丽 周后晟 周 颜 刘春华 柒铭铭*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应用宫颈电环切术(LEEP)临床效果及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CIN患者60例,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LEEP组和宫颈冷刀切术(CKC)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等,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LEEP组手术时间(7.8±2.2min)、术中出血量(10.4±1.7ml)、住院时间(5.3±2.5d)、愈合时间(28.6±4.3d)均低于CKC组(P<0.05)。LEEP组妊娠结局与手术方式(0.551)、手术时间(0.538)呈中度正相关性,与术中出血量(0.445)呈低度正相关;分娩方式与手术时间(0.557)、术中出血量(0.682)、手术方式(0.556)呈中度正相关性(均P<0.05)。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吸烟史、流产史、胎次等。LEEP组并发症发生率(13.3%)小于CKC组(46.7%)(P<0.05)。结论:CIN患者应用LEEP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分娩方式。
2022 Vol. 30 (4): 869- [摘要](
4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刘 琴 陈 霖 孙 静*
分析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清除术治疗瘢痕妊娠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诊断并治疗的I、II型瘢痕妊娠患者105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及治疗情况分为栓塞组(子宫动脉栓塞术)60例和结扎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45例,根据术中病灶处理方式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比较不同术式及病灶处理方式患者术前指标,分析影响手术的可能因素。结果:栓塞组中,低危与高危患者年龄、距离末次剖宫产年限、停经天数、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前壁肌层厚度、早孕期阴道流血、超声孕囊、超声包块、胎心搏动等均有差异;结扎组中,高危与低危患者年龄、距末次剖宫产时间、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水平、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前壁肌层厚度、孕早期阴道流血、超声孕囊、超声包块、胎心搏动等均有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距末次剖宫产时间长、停经时间短、治疗前β-hCG水平高均为影响栓塞手术效果的因素;患者年龄大、距末次剖宫产时间长、停经时间短、治疗前β-hCG水平高、病灶最大直径大、病灶前壁肌层厚度薄、孕早期阴道流血、超声孕囊、胎心搏动均为影响结扎手术效果的因素。结论:对I、II型瘢痕妊娠患者采取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清除术治疗时,建议综合分析患者术前资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022 Vol. 30 (4): 874- [摘要](
3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朱梦姣 张珊珊 何青新 张 田
探讨经阴道动态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RT 3D-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估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月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152条输卵管)采用RT 3D-HyCoSy进行检查,观察输卵管通畅性显影特征并评估,以腹腔镜下美兰通液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患者的子宫位置、是否有造影剂肌层逆流及附件部位是否有包块等情况,观察RT 3D-HyCoSy的诊断效果。结果:与金标准比较,RT 3D-HyCoSy诊断154条输卵管的敏感度83.3%,特异度90.6%,诊断符合率88.3%,诊断子宫前/后位置符合率高于子宫中位,诊断无造影剂肌层逆流的符合率高于有造影剂肌层逆流,诊断无附件部位包块符合率高于有附件部位包块(P<0.05)。结论:RT 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性较高;子宫位置、造影剂肌层逆流及附件部位包块均可影响其诊断符合率。
2022 Vol. 30 (4): 878-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袁焙烽 项越芬
评价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75例,均行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测,具备明确病理诊断结果。采用配对设计方式,运用McNemar检验分析两种检测与病理诊断差异性,Kappa检验检测一致性;计算两种检测诊断效能。结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阴道超声检测与病理诊断有差异(P<0.05),Kappa值为0.409,一致性较差;宫腔镜与病理诊断无差异(P>0.05),Kappa值为0.844,具一定诊断一致性;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Kappa值为0.931,检验效能提升。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检测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和93.3%;特异度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4%和42.5%;宫腔镜灵敏度与阳性预测值>98%,特异性与阴性预测值>85%;联合诊断效能提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92.3%、99.3%和96.0% 。检测病因符合率,宫腔镜在对子宫内膜恶变与不典型增生、无排卵性宫血、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诊断效能高于阴道超声(P<0.05)。子宫内膜厚度<4mm时,两种检测对子宫内膜病变病因检出力无差异,>4mm时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和子宫内膜生理性改变的检测力优势体现。结论: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对子宫形态大小的检测具优势;但与金标准相比仍存在差异,一致性较差,特异度与阴性预测值偏低。宫腔镜检测价值相对较高,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尤其对子宫内膜恶变与不典型增生等病因诊断符合率高于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厚度>4mm的内膜局部异常和生理性改变检出率更高;联合诊断可提高检测准确性,提示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等因素,酌情增加阴道超声或宫腔镜检测。
2022 Vol. 30 (4): 882- [摘要](
3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黄巧爱 洪 敏
评估产前超声logistic回归评分模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诊断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侵袭子宫肌层程度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确诊前置胎盘患者215例,均行子宫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VEGF、sFlt-1检测并具有完整临床检查记录。按照术后病理结果胎盘侵袭子宫肌层程度分为胎盘无附着或异常附着(非侵入+PA组)172例和胎盘异常侵袭组(PI+PP组)43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评分模型;根据胎盘侵袭子宫肌层程度分为胎盘非侵入、胎盘粘连(PA)、肌层植入(PI)和穿透性植入(PP)等4个组,比较组间血清VEGF、sFlt-1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产前超声评分模型、血清VEGF和sFlt-1水平对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侵袭子宫肌层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产前超声logistic回归评分模型为lnP/1-P=2.817+1.768X1+3.625X2-0.559X3-1.823X4+3.072X5-2.785X6。血清VEGF水平PI组与PP组无差异,其它各组间有差异;血清sFlt-1水平非植入组与PA组无差异,其它各组间有差异(均P<0.05)。ROC曲线分析,超声及血清VEGF、sFlt-1诊断前置胎盘附着、侵袭子宫肌层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717和0.706,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245、279.80pg/ml和2.66pg/ml。结论:产前超声评分模型、血清VEGF和sFlt-1对前置胎盘附着、侵袭子宫肌层程度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2 Vol. 30 (4): 887- [摘要](
4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黄晓霞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自发性早产102例(早产组),无自发性早产102例(无早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早产组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年龄、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月结周期紊乱史均高于无早产组(P<0.05);孕前BMI高、妊娠年龄大、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预测发生自发早产的指标中,孕前BM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0.73)及灵敏度(83%)最高,糖尿病家族史的预测特异度(75%)最高(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降低自发性早产发生。
2022 Vol. 30 (4): 891- [摘要](
5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王亚蕊
评估孕晚期超声征象评分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化参数对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病理诊断确诊的孕晚期前置胎盘患者71例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9例,非合并胎盘植入52例。先以三维能量多普勒配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以血管化指数(VI)、流量指数(FI)和血管流量指数(VFI)为研究指标,比较组间上述参数水平,受术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参数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评估超声征象评分与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化参数对胎盘植入诊断价值。结果:两组胎盘区域血管化参数VI、FI和VFI水平有差异(P<0.05);VI、FI和VFI对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696和0.735,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1.60、33.25和16.05。两种检测方式单一或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无差异(P>0.05),均一定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44、0.584和0.856,联合检测可提升检验效能,灵敏度(89.5%)、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89.5%)以及阴性预测值(96.2%)。结论:孕晚期超声征象评分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化参数对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情况有一定的定性与定量诊断价值,可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时限与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0 (4): 895- [摘要](
28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陈 娟1 孙翠珍2 李 芸2 周 薇2 申 利2*
分析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60例ICP患者(ICP组),健康孕妇50例为健康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FABP、sVCAM-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sirt1表达,探究AFABP、sirt1、sVCAM-1在ICP表达变化和诊断价值。结果:ICP组sirt1表达(0.26±0.03)低于健康组(1.12±0.11),AFABP(38.56±3.86μg/L)、sVCAM-1(859.67±86.92μg/L)表达高于健康组(21.05±2.11μg/L、572.25±57.59μg/L),且ICP组随着病情加重sirt1的降低加剧,AFABP、sVCAM-1升高加剧(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FABP与sirt1呈负相关(r=-0.621,P=0.001),AFABP与sVCAM-1呈正相关(r=0.640,P=0.001);sirt1与sVCAM-1呈负相关(r=-0.647,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与AFABP、sirt1、sVCAM-1单项诊断相比,3项联合妊对ICP组诊断价值最高(P<0.05),曲线下面积0.867,敏感度87.9%、准确性88.7%。结论:ICP患者血sirt1表达降低,AFABP、sVCAM-1表达升高,随着ICP严重程度增加且变化幅度升高,临床可用以评估和诊断。
2022 Vol. 30 (4): 899- [摘要](
39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于晓川 朱 芳* 吴丹丹
探讨全子宫切除伴或不伴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子宫肉瘤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肉瘤患者88例,均采用全子宫切除,其中不伴双侧附件切除者纳入非附件切除组(n=37),伴双侧附件切除者纳入附件切除组(n=51),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随访1年预后。结果:附件切除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附件切除组,术后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均低于非附件切除组,搏动指数高于非附件切除组(均P<0.05);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附件切除组(11.8%)低于附件切除组(32.4%),生存率3个月(88.2%)、6个月(68.6%)、12个月(46.3%)均高于非附件切除组(70.3%、46.0%、27.0%)(P<0.05)。结论:子宫肉瘤全子宫切除伴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疗效优于不伴双侧附件切除,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但对卵巢动脉血流影响较大,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2 Vol. 30 (4): 903- [摘要](
353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吴 熠 邓 强 胡凌云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妊娠早期流产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5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72例)和难免流产组(63例),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Hcy、PAPP-A、HCG水平并分析对妊娠早期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依次降低,血清PAPP-A、HCG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血清Hcy、PAPP-A、HCG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发生难免流产的cutt off值分别为7.59μmol/L、6.38 ng/ml、12561.82 U/L,此时敏感度(87.3%)、特异度(93.1%)、准确度(90.4%)、阳性预测值(91.7%)和阴性预测值(89.3%)均较高。结论:血清Hcy、PAPP-A、HCG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妊娠早期流产治疗结局。
2022 Vol. 30 (4): 907- [摘要](
3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米 雪 王 欣*
探讨妊娠晚期单纯使用缩宫素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及其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有缩宫素引产指征的头位初产妇293例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依据引产成功的临产孕妇是否继续使用缩宫素分为两组,比较其分娩结局。结果:首日缩宫素引产4h宫颈评分改善(≥3分)是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OR=62.46,95%CI 8.83~471.03);是否继续使用缩宫素引产并不影响剖宫产率(χ2=0.53,P=0.469)。结论:宫颈条件改善情况与引产成功密切相关,继续缩宫素引产不改变剖宫产结局。
2022 Vol. 30 (4): 911- [摘要](
561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李美杰1 于 峰1 周立岩1 阿艳妮2*
分析孕早期母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高血压疾病(HDP)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产科建档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DP孕妇117例(HDP组)及单胎正常妊娠分娩孕妇5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孕10~13+6周时血清PAPP-A、PLGF、Hcy水平及与HDP相关性和预测价值。结果:HDP组孕早期血清PAPP-A(27.56±6.03μmol/L)、PLGF(21.71±5.52 ng/L)低于对照组(36.92±5.64μmol/L、40.69±8.63ng/L),Hcy(39.85±8.12μmol/L)高于对照组(11.75±2.31μmol/L),且均是HDP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孕早期血清PAPP-A、PLGF、Hcy联合检测预测HDP临床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64。结论 孕早期血清PAPP-A、PLGF、Hcy表达水平与妊娠高血压有关,三者联合测定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的预测,对指导临床早期有计划地防治妊娠高血压有一定意义。
2022 Vol. 30 (4): 914-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孙文英 徐 辉
探讨IGF-1、IL-18、TNF-α水平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孕妇123例为SCH组,健康孕妇1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SCH组高于对照组。在妊娠早中晚期,与对照组相比,SCH组IGF-1较低而IL-18、TNF-α水平较高(均P<0.01);IGF-1水平与SCH发病呈负相关,而IL-18、TNF-α水平与SCH发病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指出,早孕期IGF1(Beta=-0.463,P=0.003)与TSH水平呈负相关,而IL-18(Beta=-0.144,P=0.007)、TNF-α(Beta=0.133,P=0.009)与TSH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GF-1、IL-18、TNF-α与SCH的发病以及TSH水平有一定关系,提示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2022 Vol. 30 (4): 918- [摘要](
3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黄 乐 杨微涛* 彭 景 倪 萍 陈秋玲 周文娟
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B-Lynch 缝合止血失败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因宫缩乏力以B-Lynch缝合作为首选外科止血方法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B-Lynch缝合的止血效果,分析其止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结果:B-Lynch 缝合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子宫下段止血不到位、子宫体积大、肌壁厚导致子宫压迫不到位、胎盘剥离面止血不到位、术中出血速度快等;止血失败组(16例)中流产史、瘢痕子宫、胎盘异常比例均高于止血成功组(96例)(P<0.05),胎盘异常是影响止血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26,95%CI3.829~48.496)。结论:B-Lynch 缝合止血有其局限性,需合理选择剖宫产术中外科止血方法,流产史、瘢痕子宫、胎盘异常是B-Lynch 缝合止血失败的高危因素。
2022 Vol. 30 (4): 922- [摘要](
420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张果果 张 静 王 秋
探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EOSP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FGR分为EOSP合并FGR为观察组(n=23)和未合并FGR为对照组(n=57)。分析两组围产期指标、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妊娠结局及发生EOSP合并FGR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发病孕周、羊水过少、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升高、24h尿蛋白定量高、D-二聚体(D-D)升高、血小板(PLT)减少、碱性磷酸酶(ALP)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LDH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等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血尿酸(UA)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等均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升高、24h尿蛋白定量高、D-D升高、ALT升高及LDH升高是EOSP合并FGR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心衰、肝功能异常、胎盘早剥、胸腹水、眼底血管病变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期肾功能异常发生率(52.2%)高于对照组(14.0%),新生儿体重(1.4±0.7 kg)、分娩孕周(32.4±4.5周)低于对照组(2.9±0.8 kg、36.9±4.6周),新生儿窒息(43.5%)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17.4%)均高于对照组(15.8%、1.8%)(均P<0.05);两组围产儿胎儿窘迫、肺透明膜病、心脏发育不全、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黄疸、败血症等围产儿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EOSP合并FGR危险因素加强干预,降低孕期合并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
2022 Vol. 30 (4): 927- [摘要](
5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姜海娜1 孙卓贵1 冯伶艳2
分析产前多普勒超声参数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关系及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就诊的疑似胎儿窘迫孕妇105例临床资料,以新生儿Apger评分分为胎儿窘迫组60例和非胎儿窘迫的对照组45例,对比两组多普勒超声参数脐动脉收缩与舒张压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析各参数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的相关性及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S/D、RI、PI参数窘迫组高于对照组,且重度胎儿窘迫孕妇高于轻度胎儿窘迫孕妇;血清HIF-1α、EPO、β-HCG水平重度胎儿窘迫孕妇高于轻度胎儿窘迫孕妇(均P<0.05)。S/D、RI、PI、HIF-1α、EPO、β-HCG与胎儿窘迫程度相关,S/D、RI、PI与HIF-1α、EPO、β-HCG指标呈正相关(均P<0.05)。与S/D、RI、PI单项诊断相比,3项联合诊断胎儿窘迫最高(P<0.05),曲线下面积0.851,敏感度84.7%。结论: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价值较高,且参数S/D、RI、PI与血清HIF-1α、EPO、β-HCG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2022 Vol. 30 (4): 932-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杨飞燕 吴巧珠 苏 丹 戴秋香 肖 淑
探讨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6月本院肩难产孕妇分娩资料,根据其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和观察组(手膝支持俯卧位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年龄、孕周、孕次等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纳入46对肩难产孕妇,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阴道分娩产妇6个月后会阴伤口愈合及盆腔肌综合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顺产率(82.6%)高于对照组(58.7%),剖宫产率(15.2%)低于对照组(34.8%),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148.2±43.5 ml)少于对照组(188.3±52.2 ml)(均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观察组(3872.23±215.25 g)与对照组(3889.58±195.68 g)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2.8%)和并发症总发生率(15.4%)均低于对照组(35.9%、53.9%)(P<0.05);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伤口愈合分级和盆腔肌综合收缩力等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难产产妇选择手膝支持俯卧位法进行胎方位矫正,能明显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风险,利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和盆腔功能恢复。
2022 Vol. 30 (4): 936- [摘要](
347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牛 娜1 王明玥2*
探讨产前三维超声、磁共振(MRI)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存在胎儿脊柱裂孕妇135例临床资料,均行血清AFP、MRI、三维超声检查。比较诊断准确率并用ROC曲线预测诊断效能。结果:经引产或分娩证实,135例疑似胎儿脊柱裂者检出畸形114例,准确率AFP 76.3%,MRI 88.2%,三维超声83.0%,3项联合98.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胎儿脊柱裂的AUC三维超声为0.821,MRI为0.872,AFP为0.724,3项联合为0.972。结论:在产前检查中预测胎儿脊柱裂时,血清AFP、MRI、三维超声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2022 Vol. 30 (4): 940- [摘要](
349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苏继颖 杨 华*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瘢痕妊娠79 例;选取本院同时段有剖宫产史,拟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8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妊娠次数(OR=0.073, 95%CI 0.009~0.608)和末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时间(OR=1.020, 95%CI 1.006~1.033)是子宫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次数和末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时间作为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着力做好临床避孕宣教工作。
2022 Vol. 30 (4): 944- [摘要](
571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周小卫 曾 沙 王晓军*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康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SDS、SAS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针对性护理组SDS、SAS得分(39.72±3.52,41.53±2.91)较常规护理组(42.81±3.92、44.93±2.94)明显改善(t=3.715,5.209;均P<0.001);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χ2=6.209,P=0.04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施行针对性护理效果好,患者依从性高。
2022 Vol. 30 (4): 947- [摘要](
407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沈 洁 张 妍 高丽丽 张 月 韩历丽*
探讨2008-2020年北京市适龄妇女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适龄妇女3 000 435人次。宫颈脱落细胞学平均异常检出率2.5%,其中阴道镜异常占61.2%。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231.5/10万,其中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222.0/10万;宫颈癌检出率9.5/10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及阴道镜异常检出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早诊率均较前显著提升。结论:北京市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在筛查人群覆盖和筛查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为尽早实现21世纪末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提供有益的实践。
2022 Vol. 30 (4): 949-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
陈馨蕊1 赵小玉1 李淑英2 曹 鹏1 杨 华2* 姚小梅1
2022 Vol. 30 (4): 954- [摘要](
2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王沁洁 万 虹 陈德新* 陈嘉卿
2022 Vol. 30 (4): 957- [摘要](
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
王 涛1,2 刘乐乐1,2 路 玥1,3 孙艳美1 张萍萍1 李亚丽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其中基因水平上探求复发性流产病因已成为一大热点。本文通过总结免疫系统、血栓形成、血管因素、炎症因子的相关基因、解毒酶等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以期说明基因多态性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可能机制,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4): 959- [摘要](
51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