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 30卷 1期

刊出日期 2022-01-15

特稿
吴尚纯

2022 Vol. 30 (1): 4- [摘要]( 374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基础研究
王 芳1 李咏梅1 商丽红1 杨玉娥1 陈 华2 哈春芳2,3*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雌性未孕SD大鼠20只,自体移植法诱导建立EMs大鼠模型,其中对照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ERK1/2和NF-κBp65蛋白表达;增殖相关蛋白(PCNA)、侵袭相关蛋白(MMP9)表达,验证异位病灶组织增殖和侵袭性的变化。结果:EMs模型大鼠病灶局部可见移植物体积增大呈透明或者半透明,内含淡黄色清亮或者咖啡色液体的囊状结构,表面及周围可见血管形成。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异位病灶组织内腺体、间质或者腺上皮细胞生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K1/2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间质内少量表达,胞核内极少量表达。NF-κBp65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胞核,胞浆中少量表达。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EMs模型大鼠异位组及在位内膜组ERK1/2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EMs异位内膜组表达水平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CNA和MMP9蛋白在EMs模型大鼠异位组及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增高,且EMs异位内膜组表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RK1/2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异位内膜组r=0.657,P<0.05;在位内膜组r=0.709,P<0.05)。结论:ERK1/2与NF-κBp65在EMs大鼠模型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影响异位内膜的增殖、侵袭能力,继而促进了EMs的发生发展。

2022 Vol. 30 (1): 5- [摘要]( 695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调查研究
宋志娇1 卫小兵2 李玉艳3 罗铭忠4*

了解山西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8月在山西省开展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纳入的10 744例研究对象中,2326例发生过至少1次人工流产(21.6%)。最近1次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未避孕(38.4%)和避孕失败(31.4%),因胎儿医学原因流产占20.4%。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较大、生育过孩子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较高,已生育孩子的妇女因医学原因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较低。结论:山西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较高,应推广长效避孕措施、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需要特别重点关注年龄大、职业为工人、非初婚的女性。对于无孩妇女,应特别关注医学原因导致的人工流产,加强优生优育服务。

2022 Vol. 30 (1): 11- [摘要]( 678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淡 甜 文汉丽 李桃艳 武水芸 张 婵*

调查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西安市妇幼保健机构行孕前咨询的1178例≥35岁备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孕前咨询、妇科体检、阴道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了解生殖健康状况,并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析生殖健康影响因素。结果:检出681例(57.8%)存在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其中34例(2.9%)同时存在两种疾病。宫颈疾病检出率最高(23.8%),子宫疾病和外阴阴道疾病检出率次之(14.5%和13.8%),附件疾病和盆腔炎性疾病检出率相对较低(5.0%和3.7%)。不同户籍性质、家庭年收入、体质指数、产次、不良孕产史、其他疾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高龄备孕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未见差异(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人工流产次数、妇科疾病史、既往避孕方式高龄备孕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人工次数、妇科疾病史均是影响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高学历为保护性因素,年龄增加、人工流产史、妇科疾病史是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影响生殖健康主要因素开展咨询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减少不良妊娠发生。

2022 Vol. 30 (1): 16- [摘要]( 586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谢庆鹏 刘世博 胡 滨*

了解沈阳地区就诊不育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沈阳地区20个生殖医疗机构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18~50岁不育男性各200例共2000例,采集调查对象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HPV检测,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不育男性泌尿生殖道UU、HP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21份,回收率96.1%。1921例中检测出UU阳性531例(27.64%),HPV阳性78例(4.1%)。UU感染组初中及以下学历、无固定职业、吸烟、个人卫生差、有临时性伴侣的占比高于UU未感染组,HPV感染组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卫生差、有临时性伴侣的占比高于HPV未感染组(均P<0.05)。UU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饮酒史未见差异,HP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职业、吸烟史、饮酒史未见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卫生差、有临时性伴侣是不育男性泌尿生殖道UU、HP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沈阳地区不育男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率较高,HPV感染率较低。学历低(初中及以下)、个人卫生差、有临时性伴侣是导致不育男性UU、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2022 Vol. 30 (1): 20- [摘要]( 605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赵 瑞1,2 王 行1,2 金梦华3 姜 楠1,2 李玉艳1 武俊青1*

探讨对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参与式培训的效果。方法:2019年10-12月在山西大同、甘肃兰州、湖北武汉、安徽池州和重庆等地区招募从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共计315人进行参与式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综合评估培训的效果,培训前后知识得分,多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培训后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培训前(83.2±9.6分比70.4±26.3分)(t=-7.813,P<0.05),得分及格率高于培训前(88.4%比79.7%)(χ2=45.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培训是得分及格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规范化参与式培训可以显著提高从业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2022 Vol. 30 (1): 24- [摘要]( 334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临床研究
陈德军 廉红梅 熊 俊 李红英 何 明* 刘微微

分析小剂量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羊膜腔穿刺引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因中期妊娠要求引产女性中根据自愿原则选择320例,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组各1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剂量(100mg)利凡诺,小剂量组给予50mg利凡诺,比较两组引产情况、产后出血及疼痛情况及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腔内给药至产程发动时间(24.09±4.73h)、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7.54±3.37h)、总引产时间(31.63±4.51h),完全引产(78.1%)、不完全流产率(19.4%)、引产成功率(97.5%)、引产失败率(2.5%),产后2 h出血量(89.7±9.2ml)、产后出血持续时间(4.4±1.5d)、产后大出血率(1.3%)及分娩疼痛程度与常规组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1.9%)与常规剂量组(27.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100mg利凡诺相比,50mg利凡诺应用于羊膜腔穿刺引产中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出血量、疼痛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

2022 Vol. 30 (1): 28- [摘要]( 360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唐志康 王海龙 黄仕兰 唐群华 李水珍 廉晓玲*

比较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V-NOTES)和单孔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子宫前壁单发肌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V-NOTES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应激反应因子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临近器官损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4h、12h、24h时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Hb、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术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术前(P<0.05),两组Hb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NOTES与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安全有效,但V-NOTES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改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缓解术后应激反应等方面更具优势。

2022 Vol. 30 (1): 32- [摘要]( 36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叶雨蓝1 王晓霞1 谢晓冬2

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LESS)与多孔腹腔镜(MPLS)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分组,对照组60例实施MPLS术,观察组60例行LESS术。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3d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干扰素(IFN-γ)、术前和术后1个月卵巢储备功能[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基础窦状细胞(AFC)个数],统计并发症,评估美容效果,随访记录月经异常、再次妊娠、肌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当(P>0.05)。术后3d,两组IL-6、hs-CRP均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FSH、LH水平均提高,E2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FSH、LH、E2水平相当(P>0.05);两组术前、术后1及6个月AFC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0%)与对照组(3.3%)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体象量表BIS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4~24个月,随访中位数为18个月,观察组月经均正常,对照组月经异常1例,两组均无肌瘤复发情况,观察组再妊娠8例(13.3%),观察组再妊娠3例(5.0%),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随访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LESS术后或MPLS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近远期效果相似,但LESS炎症反应更小,可更好改善IFN-γ,促进患者早期卵巢储备功能恢复,获得较好美容效果。

2022 Vol. 30 (1): 37- [摘要]( 391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于晓川 朱 芳* 吴丹丹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妊娠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4例,均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接受GnRH-a注射3个月,随访两组术后18个月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糖类抗原CA125水平、盆腔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5%)与对照组(7.0%)无差异(P>0.05);术后18个月妊娠率观察组(31.6%)高于对照组(14.0%)(P<0.05),两组Ⅲ期患者妊娠率无差异(P>0.05)、Ⅳ期患者妊娠率观察组(25.0%)高于对照组(3.9%)(P<0.05)。结论:中重度内异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对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患者术后妊娠几率。

2022 Vol. 30 (1): 42- [摘要]( 426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杨春丽 杨敬敬 洪 腾

探索胰岛素结合格列本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妊娠结局及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编号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两组患者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加用格列本脲片,均治疗3个月。对比患者糖代谢指标、Nesfatin-1和Irisin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Nesfatin-1降低、Irisin水平提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流产和早产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皮疹、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等事件,但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格列本脲联合胰岛素应用治疗GDM疾病,可有效纠正患者糖代谢功能紊乱,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血清Nesfatin-1浓度,用药安全。

2022 Vol. 30 (1): 46- [摘要]( 353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徐庆丽1 燕 巍2 李志刚1 闫淑芬1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与胰岛素分泌和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前检查确诊的GDM孕妇,按照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指标分为GDMA组、GDMB组、GDMC组、GDMD组,按照GDM孕妇血清SHBG浓度均数的约数将GDM组进一步分为SHBG≥295组与SHBG<295组,另选OGTT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HBG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GDM各组血清SHBG及HOMA-β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清FINS、HbA1c、HOMA-IR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GDMA组、GDMB组、GDMC组、GDMD组血清SHBG及HOMA-β值逐渐降低,血清FINS、HbA1c、HOMA-IR值逐渐升高,但GDMB组与GDMC组无差异(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GDM各组血清SHBG值与HOMA-IR均存在负相关(P<0.05),与HOMA-β存在正相关(P<0.05);GDM孕妇SHBG<295组FINS、INS30、INS60、INS120、INS180值均高于SHBG≥295组,血糖控制满意比例低于SHBG≥295组,应用胰岛素、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SHBG≥295组(均P<0.05),两组早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P<0.05);SHBG<295nmol/L是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血清SHBG水平略有差异,低水平SHBG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2022 Vol. 30 (1): 50- [摘要]( 354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王 丽 自华芬

探究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水平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本院8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予以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后路QLB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h(T1)、4h(T2)、12h(T3)、24h(T4)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应激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及微循环指标(甲襞微循环中的管襻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差异,记录两组术后24h镇痛补救发生率、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指标(血清Ang-Ⅱ、Cor)、微循环指标(甲襞微循环中的管襻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比较,T2、T3、T4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h镇痛补救发生率(9.3%)低于对照组(25.6%),镇痛满意度(69.8%)高于对照组(34.9%)(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9.3%)与对照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后路QLB具有良好的手术镇痛效果,能减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微循环,安全性良好。

2022 Vol. 30 (1): 55-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赵 倩 李全香 杨 娜

探究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或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8.3%)高于开腹组(86.7%),手术时间(43.4±17.6min)、术中出血量(54.3±26.1ml)、住院时间(5.4±1.3d)均小于开腹组(P<0.05),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44.2±6.2d)、病灶缩小时间(34.1±5.3d)均低于开腹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术后1d、3d、5d、10d的下降率均高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8.3%)低于开腹组(23.3%)(均P<0.05)。结论: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可优化手术进程,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30 (1): 60- [摘要]( 369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郑 敏 贾桂花* 刘 晶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苏醒时间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常规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和术后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常规组与术前比较波动较大(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2±0.5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5.5±1.5 min)及苏醒时间(3.2±1.1 min)均短于常规组(2.9±0.9 min、6.7±2.1 min、4.8±1.4 min),术后VAS评分(2.6±0.8分)低于常规组(5.3±1.2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常规组(32.5%)(均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手术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并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1): 63- [摘要]( 485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代春英 张景俊 程 亮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麻醉效果及对产妇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35岁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Ⅲ级20例(40.0%)、II级23例(46.0%)、I级7例(14.0%),对照组麻醉效果Ⅲ级10例(20.0%)、II级21例(42.0%)、I级19例(38.0%),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均高于麻醉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h时两组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低于麻醉前,CD8+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麻醉期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14.0%)均低于对照组(28.0%、32.0%)(P<0.05)。结论:相比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更佳,且能有效缓解免疫功能抑制,助于术后恢复。

2022 Vol. 30 (1): 67- [摘要]( 35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陈 琳1 赵文静2*

探讨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高龄初产妇分娩应激反应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5岁初产妇100例,根据镇痛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地佐辛注射液静注做分娩镇痛,观察组行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比两组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后盆底肌力功能、会阴损伤程度、产后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时间(4.3±1.2h)、分娩出血量(262.3±30.6ml)、住院时间(6.1±3.2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娩过程中NE、AngⅡ、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及功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可显著减轻产妇疼痛感,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应激反应,减少对产后盆底功能损伤、会阴损伤,降低产后并发症。

2022 Vol. 30 (1): 72- [摘要]( 35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李朝光 顾玲玲 范冬燕 金英杰 徐一刚*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循环系统、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插管麻醉组45例和喉罩麻醉组45例。采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记录麻醉前(T0)、诱导中(T1)及维持后10min(T2)、30min(T3)、50min(T4)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气管插管麻醉组T1、T2、T3、T4时HR、MAP均高于T0时,且高于喉罩麻醉组(P<0.05),两组BIS T1、T2、T3、T4时均低于T0时(P<0.05),两组SpO2均100%;气管插管麻醉组苏醒时间(40.17±3.06 min)和麻醉起效时间(3.88±1.34 min)均长于喉罩麻醉组(17.22±4.09 min、1.28±0.72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35.6%)高于喉罩麻醉组(11.1%)(均P<0.05)。结论:相比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喉罩麻醉方式对维持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更优,麻醉效果更好,且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安全性更佳。

2022 Vol. 30 (1): 76- [摘要]( 314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李晨辉1 杨 婷1 张代碧2 黄素冰1 朱 薇1

探讨艾附暖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5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中药合剂少腹逐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附暖宫贴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7.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6.7%、2.7%)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附暖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更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痛经症状,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

2022 Vol. 30 (1): 80- [摘要]( 363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张 征 闫秋菊*

探究影响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6月本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508例,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50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臀位、前置胎盘、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产前出血量≥240ml是影响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使用为保护性因素(P<0.05);采用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7880.88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4.551,P=0.473。结论:基于影响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有助于产科医护人员筛选产后出血高危人群,为预防提供一定指导。

2022 Vol. 30 (1): 84- [摘要]( 41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吴演文 徐 波*

探究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分为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组和硬膜外间歇脉冲泵注模式(PIEB)组各50例。其中DPE组给予DPE联合PIEB模式分娩镇痛,PIEB组给予PIEB模式分娩镇痛。比较分娩过程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情况、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产妇满意度以及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宫缩各时点及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DPE组均低于PIEB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新生儿Apgar评分、助产率、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与PIEB组比较,DPE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降低,骶段感觉阻滞效果更广泛(P<0.05),两组达到胸段感觉阻滞平面比较无差异P>0.05);产妇麻醉满意度DPE组(9.8±2.0分)高于PIEB组(8.1±1.8分)(P<0.05);两组产妇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应用DPE镇痛作用较好,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麻醉效果较好,提高产妇满意度,对母婴结局无不利影响。

2022 Vol. 30 (1): 89- [摘要]( 349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临床分析
王 霞 何 敏 张金保

探讨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瘢痕愈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再次妊娠晚期孕妇140例,于孕35周后择期行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和血清β-hCG水平检测,对孕妇瘢痕子宫愈合情况进行判断,并与分娩结局对照分析。结果:140例中子宫瘢痕I级117例(83.6%),β-hCG(24335.35±236.51IU/L);II级15例(10.7%),β-hCG(26456.84±313.57IU/L);Ⅲ级7例(5.0%),β-hCG(31467.67±974.51IU/L);Ⅳ级1例(0.7%),β-hCG(33451.58±1023.49IU/L),瘢痕II级、Ⅲ级、Ⅳ级孕妇血清β-hCG水平高于I级(P<0.05)。瘢痕子宫I级阴道分娩占80.3%、剖宫产占19.7%;II级阴道分娩占26.7%、剖宫产占73.3%;Ⅲ级全部剖宫产;Ⅳ级1例剖宫产。子宫瘢痕II级、Ⅲ级剖宫产率高于I级(P<0.05)。ROC曲线分析,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β-hCG诊断瘢痕愈合的灵敏度64.6%,特异度97.2%,AUC 0.648。结论: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血清β-hCG水平检测诊断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子宫瘢痕愈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临床指导分娩方式参考。

2022 Vol. 30 (1): 94- [摘要]( 53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徐 挺 胡俊彪 朱永锋 舒耀民 师 帅 杜小文

探究男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与精子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患者(感染不育组)、单纯不育症患者(单纯不育组)及单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单纯感染组)各46例,均行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检测。结果:感染不育组精液量、液化时间均高于另外两组,pH值、精子浓度则低于另外两组(P<0.05);单纯不育组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浓度均低于单纯感染组,精液pH值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精液量异常、液化时间异常、pH值异常及精子浓度异常占比感染不育组最高、单纯不育组次之、单纯感染组最低,精子总活力、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感染不育组最低、单纯不育组次之、单纯感染组最高。精子DNA碎片率感染不育组最高、单纯不育组次之、单纯感染组最低(均P<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精液质量与精子功能有较大影响,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2022 Vol. 30 (1): 98- [摘要]( 376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常椿欣 吴正沐 王彦林*

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男性年龄、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运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16例男性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运动参数,根据DFI值分为3组(DFI<15%组、15%≤DFI<30%组、DFI≥30%组),分析不同组间参数差异及精子DFI与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DFI组间前向运动精子率、不动精子总数、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有差异(P<0.01)。DFI与年龄、不动精子总数等呈正相关关系(r=0.35、0.27),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曲线速度(r=-0.42、-0.33 )等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精子DFI与男性年龄以及部分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运动参数有相关关系,可以协同评估精子质量,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辅助生殖的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1): 102- [摘要]( 395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王 娟 田可可 闫 虹 杜 威 吕玉珍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应用延时摄像技术(TLI)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形态学评估(CMA)选择第3天(D3)胚胎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本院行IVF-ET 443个周期,其中TLI培养213周期,常规培养230周期,均使用CMA选胚,比较两组资料及结局。TLI组移植胚胎288枚,胚胎着床(n=139)与未着床(n=149)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进行组间资料分析,建立选胚模型。选择65个同条件周期,TLI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CMA进行分层建模,首选模型A组(n=53)与次选模型B组(n=12),与TLI组、常规组比较临床结局。结果:TLI组正常受精率较常规组高(P<0.05)。TLI培养胚胎动力学参数t4≤37.0h、t8≤57.0h、s2≤1.0h、s3≤5.5h及正常卵裂模式与胚胎着床率密切相关。建模后数据较TLI组及常规组正常受精率、利用胚胎率、优胚率、妊娠率、种植率有显著性提高,流产率下降;模型中A组优质囊胚率及临床妊娠率(56.0%、73.6%)高于B组(P<0.05)。结论:应用TLI动力学参数联合CMA评估,初步建立的分层优选胚胎模型,可以改善D3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2022 Vol. 30 (1): 106- [摘要]( 383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朱 薇 刘春艳 邓 强

分析不孕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0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不孕组,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已育女性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行血清AsAb、ACA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及不孕组不孕类型、不同流产史女性血清AsAb、ACA表达差异。结果:不孕组血清AsAb(25.8%)、ACA(27.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3.0%、4.0%),继发性不孕女性血清阳性率高于原发性不孕者,流产1次、2次、≥3次不孕者AsAb、ACA阳性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女性不孕患者血清AsAb、ACA水平表达升高,且在不孕类型及流产次数方面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应加强不孕女性血清AsAb、ACA水平检测,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1): 112- [摘要]( 426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曹悦明 金 薇*

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女性不孕症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2月本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74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女性56例为对照组。均完成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不孕症分为不孕组与非不孕组,对不孕症发生的可能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孕发生率为33.8%,不孕组SBP、DBP、FBG水平均高于非不孕组,HDL-C水平低于非不孕组(P<0.05)。多因素分析,不孕症发生与否其SBP、DBP、HDL-C、FBG水平存在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孕症发生率与WC、三酰甘油(TC)无相关性(P>0.05),与SBP、DBP、FBG呈正相关性(P<0.05),与HDL-C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血糖、血脂及血压异常,不孕症发生与这些指标存在相关性,其中与SBP、DBP、FBG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

2022 Vol. 30 (1): 115- [摘要]( 354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王秀华1 孙红梅2 黄玲玲1*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β-arrestin1以及p53基因、MDM21基因表达在孕早期稽留流产发生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首次妊娠稽留流产患者(MA组)及正常人工流产健康者(对照组)各53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绒毛组织中FGF21、β-arrestin1、p53、MDM21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结果:MA组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MA组(P<0.05);MA组绒毛组织中p53(1.394±0.12)、MDM2(1.581±0.16)表达高于对照组(0.485±0.09、0.285±0.05),β-arrestin1(0.738±0.15)及FGF21 mRNA(0.413±0.18)表达均低于对照组(1.613±0.19、1.288±0.29)(均P<0.01)。MA组p53、MDM2与β-arrestin1及FGF21表达均呈负相关(均P=0.000)。结论:孕早期稽留流产发生时,β-arrestin1的大量消耗可能抑制了血管生成,同时通过p53/MDM2信号通路增加了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稽留流产发生,FGF21可能在孕早期抑制稽留流产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2022 Vol. 30 (1): 118- [摘要]( 323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袁 丽1 陈 宇2*

分析CYP19A1 rs2899470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关系及辅助生殖(IVF-ET)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EMs患者,其中51例为合并不孕症行IVF-ET患者为观察组,余5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不孕症患者IVF-ET中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携带TT基因或TG+TT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携带TT及TG+TT基因与IVF-ET合并不孕症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中携带GG基因患者与携带TG+TT基因患者IVF-ET获卵数、卵裂率无差异(P>0.05),但携带GG基因患者MⅡ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高于携带TG+TT基因患者(P<0.05),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携带GG基因患者种植率、妊娠率高于携带TG+TT基因患者,流产率低于携带TG+TT基因患者(P<0.05)。结论:携带TG、TT基因的EMs患者合并不孕症风险可能增加,且携带TG、TT基因降低了患者IVF-ET妊娠几率,不利于术后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1): 122- [摘要]( 38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廖会姝 杨学妞*

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预测枸橼酸氯米芬片(CC)联合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反应性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77例,均行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根据患者反应性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和AMH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MH水平对CC联合hMG治疗PCOS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经促排卵治疗后无反应组(21例)血清AMH水平(11.76±2.90 ng/ml)高于有反应组(56例)(8.24±2.15 ng/ml)(P<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FSH、孕酮(P)、睾酮(T)水平与有反应组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MH水平预测PCOS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最佳界值为9.72ng/m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8%、90.5%。结论: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能够有效预测CC联合hMG治疗后卵巢反应性。

2022 Vol. 30 (1): 126-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王小兰 李 美 童天夫 赵维英*

分析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凝血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5月本院诊治的中重度EMs患者210例(EMs组),体检健康育龄女性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β1)]。结果:EMs组PT、TT较对照组缩短,FIB、D-D、TNF-α、TNF-β1、IL-8较对照组升高(P<0.05),APTT两组无差异(P>0.05);EMs组临床分期Ⅳ期患者PT短于Ⅲ期患者,FIB、D-D、TNF-α、TNFβ1、IL-8高于Ⅲ期患者,且随着粘连程度加重PT、TT降低而FIB、D-D、TNF-α、TGF-β1、IL-8升高,随着疼痛加重血清TNF-α、TGF-β1、IL-8水平升高(均P<0.05)。EMs患者PT与临床分期、盆腔粘连呈负相关性,FIB、DD、TNF-α、TGF-β、IL-8与临床分期、盆腔粘连呈正相关性,TNF-α、TGF-β、IL-8与疼痛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中重度EMs患者存在凝血及炎症指标异常,且与EMs分期、盆腔粘连存在相关性,EMs相关性疼痛与炎症因子相关但与凝血指标关系不明显。

2022 Vol. 30 (1): 129- [摘要]( 356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郭 艳1 樊素珍1 林 雁2 秦梦洁2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外周血清中neuropilin-1(NRP-1)、neuropilin-2(NRP-2)与病情程度和合并不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EMs患者104例为EMs组,健康体检育龄女性104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生殖协会分期标准(R-AFS)将EMs患者分为Ⅰ期(24例)、Ⅱ期(22例)、Ⅲ期(30例)和Ⅳ期(28例),合并不孕症组(45例)和非不孕症组(5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RP-1、NRP-2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EMs合并不孕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Ms合并不孕的相关因素。结果:EMs组与对照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家族肿瘤史比较未见差异(P>0.05)。EMs组血清NRP-1、NRP-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EMs病情加重水平增加,EMs合并不孕症患者水平高于非合并不孕者(均P<0.05)。ROC曲线分析,NRP-1、NRP-2预测EMs合并不孕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CI:0.74~0.92)和0.72(95%CI:0.63~0.81),最佳截点值27.02μg/L和22.84μg/L,此时诊断EMs合并不孕症的灵敏度分别为81.3%和70.3%,特异度分别为81.7%和71.1 %。NRP-1>27.02μg/L、NRP-2>22.84μg/L是EMs合并不孕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Ms患者血清NRP-1、NRP-2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病情和不孕呈正相关,二者对EMs合并不孕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1): 135- [摘要]( 451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吕冰峰1 秦锦龙2*

探讨miR20a自噬炎症小体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EMs患者住院病历,从中选择60例子宫内膜组织为EMs异位组,健康女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为对照组,再将EMs异位组分为:EMs组、脂多糖(LPS)诱导组、LPS+miR-20a转染组各20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0a在Ems不同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Ms患者血清和异位组织细胞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以及自噬蛋白LC3)表达。结果: EMs异位组组织中miR20a及血清IL-1β、TNF-α、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在EMs 组、诱导组、转染组中IL-6、TNF-α、IL-1β和CRP水平依次增加(均P<0.05);EMs组、诱导组、转染组中ASC、Caspase-1、LC3、Beclin-1表达量依次增加(P<0.05)。结论:miR20a在EMs异位细胞中表达上调,提示miR20a可作为EMs预后标志物,miR20a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自噬-炎症小体通路参与EMs。

2022 Vol. 30 (1): 139- [摘要]( 38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王 婷 李爱萍 周莎莎

探讨SDF-1/CXCR4轴在子痫前期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10月在本院剖宫产术分娩的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mRNA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hsCRP水平。Pearson方法分析CXCR4与NF-κBp65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XCR4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NF-κBp65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CXCR4 mRNA与NF-κBp65mRNA呈负相关(r=-0.857,P=0.007)、与IL-6、TNF-a、hsCRP呈负相关(r=-0.763、-0.894、-0.904,P=0.010、0.006、0.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XCR4的低表达可能导致下游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释放多种炎性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SDF-1/CXCR4轴在子痫前期的炎症反应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异常可能会对母胎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022 Vol. 30 (1): 143- [摘要]( 397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武冬娜 石喜习 朱 童

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GDM孕妇110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GDM组,UAER<30mg/24h)68例、早期肾病组(DN组,30<UAER<300mg/24h)42例,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PBP4、mALB、肌酐(Cr)水平,计算UACR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RBP4、mALB、UACR对GDM孕妇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尿Cr水平无差异(P>0.05);RBP4、mALB、UACR水平DN组均高于GDM组,mALB、UACR水平GDM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检出RBP4阳性,mALB、UACR阳性检出率均低于GDM组和早期DN组;DN组RBP4、mALB、UACR阳性检出率均高于GDM组(P<0.05)。RBP4、mALB、UACR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GDM早期肾病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918、0.916、0.810、0.922),敏感性分别为0.860、0.840、0.740、0.880,特异性分别为0.818、0.882、0.755、0.864。结论:血清RBP4、mALB、UACR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有效监测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率最高。

2022 Vol. 30 (1): 147- [摘要]( 476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陈秋玲 李文霞* 李 华 李勇旗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炎性因子分泌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6月-2021年4月本院诊断为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50nmol/l]、不足组[50≤25-(OH)D<75nmol/l]及对照组[25-(OH)D≥75nmol/l]。采集孕24~28周时空腹静脉血,测定IGF-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中IL-6、TN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缺乏组IL-6,TNF-a水平高于不足组(P均<0.05);IGF-1的表达低于不足组和对照组(P<0.05),而不足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IL-6、TNF-a与25-(OH)D均呈负相关(r=-0.71~-0.58),维生素D缺乏组IGF-1与25-(OH)D呈正相关(r=0.51)。结论:孕妇孕中期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与GDM发病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其调控IGF-1及炎症因子IL-6、TNF-a的分泌紊乱有关。

2022 Vol. 30 (1): 151- [摘要]( 399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郑 雯 张亚莉

探究子痫前期(PE)孕妇血清脑利钠肽(BNP)及微小RNA-124(miR-124)与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PE患者132例为PE组,其中74例为轻度PE组、58例为重度PE组,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NP、miR-124及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其相关性,统计不良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结果:PE组血清BNP、miR-124水平、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PE组高于轻度PE组(均P<0.05);高BNP组、高miR-124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BNP、miR-124、24 h尿蛋白是影响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E患者血清BNP、miR-124水平随病情加重而上升,且高水平BNP和高水平miR-124的 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几率更大,临床应加以关注。

2022 Vol. 30 (1): 155- [摘要]( 561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蒯玲玲 蔡慧中*

分析孕中期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血清脂肪因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规律产前检查180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孕24~28周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5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60例及糖耐量正常(NGT组)62例。检测孕妇糖代谢生化指标和瘦素(LEP)、趋化素(CHEM)、脂联素(ADPN)、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脂肪因子水平。结果:GDM组、IGT组、NGT组孕妇血清空腹血糖(FPG)、1h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血清LEP、CHEM、FABP-4、RBP-4及Nesfatin-1水平逐渐降低,ADPN水平逐渐升高(P<0.05)。孕中期血清LEP、CHEM、FABP-4、RBP-4、Nesfatin-1水平均与HOMA-IR呈正相关,ADPN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孕中期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存在差异,且与机体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清脂肪因子可能参与了GDM的形成与进展,提示临床孕中期检测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对评估糖耐量异常有一定意义。

2022 Vol. 30 (1): 160- [摘要]( 393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邓姝艳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对患者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82例接受IVF-ET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各41例,刮宫组采用宫腔镜刮宫术治疗,TCRP组采用TCRP术治疗。观察两组子宫内膜血流信号分型及血流参数,比较两组IVF-ET妊娠结局。结果:行IVF-ET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血流信号a型率两组均高于术前且TCRP组高于刮宫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两组均低于术前且TCRP组低于刮宫组,临床妊娠率TCRP组(58.5%)高于刮宫组(34.2%)(均P<0.05),生化妊娠率TCRP组(2.4%)与刮宫组(7.3%)无差异(P>0.05)。结论:TCRP术能够改善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流指标,利于患者术后行IVF-ET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1): 164- [摘要]( 34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王晓霞 丁太峰 王 勤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常改变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HDP孕妇133例为病例组,正常孕妇266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4例、子痫前期(轻度)68例、子痫前期(重度)21例。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淋巴细胞数(L)、NLR及hs-CRP的差异,分析HDP的高危因素及NLR、hs-CRP对HDP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WBC、N、L、NLR及hs-CRP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WBC、N、NLR及hs-CRP值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与子痫前期(重度)组WBC、N、NLR及hs-CRP值无差异(P>0.05);年龄≥35岁、体质指数>28kg/m2、WBC、NLR、hs-CRP异常升高是HDP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hs-CRP对HDP具有预测效能(P<0.05)。结论:妊娠早期孕妇外周血NLR、hs-CRP与HDP发生有关,具有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1): 168- [摘要]( 348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刘丽丽 刘 静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HLA-Ⅰ)、微小RNA-95-5p(miR-95-5p)表达及与母婴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5例为高血压组,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80例为健康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LA-E、HLA-F、HLA-G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miR-95-5p表达量,统计并分析与各指标母婴结局关系。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高血压组sHLA-Ⅰ、HLA-E、HLA-F、HLA-G表达降低,miR-95-5p表达升高(P<0.05)。HLA-Ⅰ、miR-95-5p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家族史、妊娠高血压史有关(P<0.05)。高血压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高于健康组(P<0.05)。高血压组中,与正常母婴结局相比不良母婴结局者sHLA-Ⅰ、HLA-E、HLA-F、HLA-G表达降低,miR-95-5p表达升高(P<0.05)。sHLA-Ⅰ、HLA-E、HLA-F、HLA-G与miR-95-5p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HLA-Ⅰ类分子低表达、miR-95-5p高表达且与母婴不良结局相关,提示临床加以关注。

2022 Vol. 30 (1): 172- [摘要]( 391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宋 娟 牟燕琳*

比较分析盆腔脓肿腹腔镜手术前不同抗感染治疗时机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8年6月-2021年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共89例,根据腹腔镜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47例,抗感染治疗3 d后实施手术)和延迟组(42例,抗感染治疗7 d后实施手术),两组麻醉、手术方法一致,术后均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及住院费用,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盆腔脓肿复发率。结果:早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延迟组,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低于延迟组(均P<0.05);两组术后周围脏器(输尿管、膀胱、肠道)损伤,盆腔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门诊随访6~12个月,早期组盆腔积脓复发率(4.3%)、输卵管积脓复发率(2.1%)均低于延迟组(19.1%、14.3%)(均P<0.05)。结论:抗感染治疗3 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疗效确切,且术后恢复快,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复发率低,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

2022 Vol. 30 (1): 177- [摘要]( 314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黄 蕾 贾 娟 邢丽丽

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及与子宫内膜容积、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IUA患者(IUA组)及宫腔正常女性(对照组),根据IUA患者严重程度将IUA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粘连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及子宫内膜容积(V)、子宫内膜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血清MMP-9、TIMP-1水平与三维能量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IUA组血清MMP-9(10.29±3.10 mg/L)低于对照组(16.77±4.92 mg/L),TIMP-1(131.21±28.23μg/L)高于对照组(105.83±30.41μg/L),V、VI、FI、VFI均小于对照组,轻、中、重粘连组血清MMP-9、V、VI、VFI逐渐降低、TIMP-1逐渐升高(均P<0.05),重度粘连组与中度粘连组FI无差异(P>0.05);血清MMP9水平与宫腔粘连程度呈负相关,TIMP-1水平与宫腔粘连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MMP-9水平与V、VFI呈正相关关系,TIMP-1水平与子宫V、VFI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MMP-9、TIMP-1水平与VI、FI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IUA患者血清MMP-9降低、TIMP-1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变化加重,并与子宫内膜V及血流参数有相关性。

2022 Vol. 30 (1): 181- [摘要]( 35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董卫国 王文工* 卫 明

探究妊娠晚期孕妇发生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孕妇凝血功能、阴道清洁度及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6例孕35~42周孕妇临床资料,均进行阴道清洁度检测及阴道分泌物GBS培养,根据GBS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GBS+组)和GBS阴性(GBS-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凝血功能及阴道清洁度。根据孕妇接受治疗情况将GBS+组进分为接受正规治疗组和未接受正规治疗组,统计孕妇母婴结局。结果:GBS感染阳性92例(9.3%)。GBS+组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低于GBS-组,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3(AT-3)水平均高于GBS-组,阴道清洁度异常占比GBS+组(62.0%)高于GBS组(34.8%)(均P<0.05)。GBS+正规治疗孕妇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病理学黄疸等不良母婴结局比例降低。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出现GBS感染不仅会造成孕妇凝血功能障碍,降低阴道清洁度,还会诱发不良母婴结局,需对妊娠晚期孕妇行GBS检查。

2022 Vol. 30 (1): 185-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周仲元 王晓娟 李秀芳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疗效及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联合组49例,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等指标差异。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1572.5±514.4ml)、手术时间(91.3±13.6min)及住院时间(4.5±1.4d)均少于对照组(2253.9±611.2 ml、108.5±16.4 min、6.8±1.6d),肌酸激酶、甲胎蛋白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低于对照组(30.0%)(均P<0.05);新生儿Apgar 评分联合组(9.1±0.7分)与对照组(8.9±0.5分)无差异(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子宫重塑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疗效更佳,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

2022 Vol. 30 (1): 189-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倪换娟 徐彦文 陈晓翠 裴丽鹂*

探究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为本地区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女性1246例临床资料,常规获取标本PCR扩增及免疫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在1246例中HPV感染阳性率17.7%,以单一亚型感染和二重亚型感染占比最多;在HPV感染者中,以高危亚型HPV52型、58型、16型、53型等感染占比最多;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宫颈病变者HPV感染情况存在差异(P<0.05);老龄、吸烟、初次性交年龄早、性伴侣个数及性生活频率多、阴道宫颈炎症及宫颈癌家族史、宫颈病变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女性人群HPV感染率以高危亚型单一感染及双重感染居多,提示当地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防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防治工作。

2022 Vol. 30 (1): 193- [摘要]( 408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毛佳瑜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HR-HPV阳性且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370例,按照TCT结果分为宫颈细胞学正常组177例、≤LSIL组104例和≥HSIL组89例;按照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正常及炎症组185例、CINI-II组99例、CINⅢ及宫颈癌组86例。应用PCR及导流杂交方法,对研究对象宫颈脱落细胞行性传播病原体检测。结果:宫颈细胞学正常组、≤LSIL组、≥HSIL组沙眼衣原体(CT)、微小脲原体(UP)、角脲支原体(UU)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HSIL组生殖支原体(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率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LSIL组NG、HSV-2感染率无差异(P>0.05);≥HSIL组性传播病原体单一感染率高于正常组、≤LSIL组(P<0.05),正常组与≤LSIL组单一感染率无差异(P>0.05);宫颈细胞学正常组、≤LSIL组、≥HSIL组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正常及炎症组、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UP、UU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CINⅢ及宫颈癌组NG、HSV-2感染率高于正常及炎症组(P<0.05),正常及炎症组与CINI-II组NG、HSV-2感染率无差异(P>0.05),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CT感染率高于正常及炎症组(P<0.05),CINI-II组与CINⅢ及宫颈癌组CT感染率无差异(P>0.05),正常及炎症组、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UP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宫颈细胞学≥HSIL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T、UU感染与宫颈细胞学≥HSIL无相关性(P>0.05),UP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T、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UP感染及多重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增加HR-HPV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2022 Vol. 30 (1): 198- [摘要]( 41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张 巧 雒 瑶 祝建疆 蔡莉蓉 闻小慧 曾 雯 唐国栋 戚 红*

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392例少精症或无精症患者,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同时制备外周血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92例不育男性中共检出27例(6.9%)不同程度AZF微缺失,其中AZFa区微缺失2例,AZFb区微缺失0例,AZFc区微缺失11例,AZFb和c区均缺失3例,共发现5种缺失类型。检出1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8例常染色体异常,5例47,XXY,1例48,XXYY。检出常染色体多态 6例,Y染色体多态12例,1例合并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多态。结论: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和染色体异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其中AZFc区缺失最常见。

2022 Vol. 30 (1): 203- [摘要]( 382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苏 静 孟秋霞 刘赛超

探讨超声监测孕妇及胎儿血管参数、血清维生素D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确诊的FGR孕妇125例(FGR组)及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5例(对照组),于孕20~24周采用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及孕妇子宫动脉(UtA)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FGR的价值。结果:FGR组UA的S/D、PI、RI高于对照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817、0.8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91.2%)、(50.4%,100%)、(72.8%,91.2%);MCA的S/D、PI、RI低于对照组,AUC分别为0.882、0.869、0.8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74.4%)、(88.8%,81.6%)、(90.4%,72%);UtA的S/D、PI、RI高于对照组,AUC分别为0.768、0.729、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52%)、(48%,90.4%)、(48.8%,90.4%);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UC分别为0.784、0.80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4%,91.2%)、(99.2%,52%)。结论:超声监测孕妇孕中期UA、MCA、UtA,检测血清维生素D及PLGF水平有一定预测FGR的价值,对高危孕妇通过综合评估以减少FGR的发生。

2022 Vol. 30 (1): 207-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邓舒尹1 练文杰2 张 颖3

探讨妊娠期宫内感染对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早产儿900例资料,发生宫内感染122例(感染组),感染发生率为13.6%;未发生宫内感染778例,随机抽样150例纳入非感染组,监测早产儿出生24h及7d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早产儿出生后24h及7d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宫内感染的早产儿出生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均发生异常改变,提示临床应加以关注。

2022 Vol. 30 (1): 211- [摘要]( 323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曹宇新 宋风丽

探究经阴道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生存素(Survivin)检测对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64例(CIN组)及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80例(对照组),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CIN患者分为CIN1组43例、CIN2组63例、CIN3组5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宫颈回声及血流并记录血流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urvivin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两项指标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N组血流RI降低,血清Survivin水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率增加,且随病理程度加重变化幅度增加(均P<0.05)。血流RI、血清Survivin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AUC为0.9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5%、86.4%)高于单独指标检测。HR-HPV阳性、血流RI低、血清Survivin水平高是影响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患者血流RI降低,血清Survivin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癌前病变有较好诊断价值。

2022 Vol. 30 (1): 216- [摘要]( 359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李 扬1 崔照领1* 文晓燕1 孙美云1 李 强2 封露露1

分析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诊断染色体异常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孕中期孕妇9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测并对指标阳性孕妇行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随访至分娩或妊娠事件终止。结果:检出超声指标阳性胎儿1040例,阳性率11.3%;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胎儿52例,检出率0.56%(21-三体综合征47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36例,无创DNA检测结果符合率69.2%;超声指标阳性者中,单一指标阳性孕妇染色体异常率低于多发超声指标阳性孕妇,且肠管回声增强、颈项透明(NT)/颈皮厚度(NF)增厚、脑室扩张、鼻骨显示不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最密切,OR分别为5.692、2.826、2.179、2.284、2.337;1040例超声指标阳性的低风险孕妇获得随访,其中57例流产(36例因染色体异常,21例因其它原因),983例顺利分娩均临床表现无异常。结论: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联合超声指标可有效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胎儿,提高筛查准确率。

2022 Vol. 30 (1): 220- [摘要]( 358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汪 萍 罗凤梅 魏素花*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自体备血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高危妊娠住院待产的18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产前自体备血组(观察组)和产前未自体备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观察组备血前1周与分娩前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及备血前后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两组分娩前Hb比较无差异,[(118.8±8.5)g/L 与(121.2±9.9)g/L,P=0.061]。观察组孕妇备血前1周内HCT、Hb、PLT较分娩前比较无差异(P>0.05),备血前收缩压高于备血后[(112.2±8.5 )mmHg与(110.1±8.0)mmHg, P=0.0632)],舒张压高于备血后[(70.8±7.1 )与(69.1±7.8mmHg)  P =0.1027)],备血前后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高危妊娠孕妇自体备血是安全的,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1): 225- [摘要]( 365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综述
王 莹 王荣环*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常见肿瘤之一,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复杂的分子和遗传变化。卵巢癌复发率相对较高,了解其相关耐药机制及利用肿瘤的特定变化合理靶向治疗至关重要。Toll样受体(TLR4)不仅在免疫细胞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尤其是卵巢癌上表达。初级应答基因88(MyD88)最近也被证明可以促进自发和致癌物质诱导的(丙氧基甲烷)肿瘤发生。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药物之一,作为TLR4的主要配体可激活TLR4/MyD88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1): 228- [摘要]( 369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梁 卓 王小芳 曾小丽

血液高凝状态或称血栓前状态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变化。当血栓发生于子宫内膜时会引起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复发性流产。抗磷脂抗体、遗传因素、代谢紊乱均会引起子宫内膜血栓的形成,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使得胎盘灌注不良,最终导致流产。因此,除了常规检查外,对免疫学、遗传学和内分泌病因的彻底评估将决定孕妇的妊娠结局。干预炎症因素、维持凝血平衡的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达到保护胎儿的目的。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2022 Vol. 30 (1): 232- [摘要]( 355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冯晓玲1 姜天悦2 张 杨1*

子痫前期(PE)是一种妊娠特异性、多脏器疾病,由于病理机制复杂,目前治疗仍以减轻临床症状和适时分娩为主要原则。PE被视为一种胎盘源性疾病,胎盘内部稳态受到细胞自噬的调节。然而关于胎盘自噬在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一定分歧,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新的研究成果,概述胎盘自噬相关因素在PE病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寻求预防和治疗PE的新途径提供有益线索。

2022 Vol. 30 (1): 236- [摘要]( 534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李春晓 贺 光 王彦林*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是单绒毛膜性双胎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并导致新生儿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能力受损,但其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通过某种方式使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出现可遗传的变化,最新研究发现sIUGR胎盘组织中存在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的改变,证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参与了sIUGR的发病机制。因此,探索与sIUGR相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对了解sIUGR的发病原因及确定临床诊疗策略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2022 Vol. 30 (1): 241- [摘要]( 265 HTML (0 KB)  PDF (0 KB)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