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 28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20-10-15

特稿
徐 韬 金 曦

2020 Vol. 28 (10): 1512-1513 [摘要]( 410 HTML (0 KB)  PDF (0 KB)  ( 46 )

论坛
睢素利 张 迪

本文从胚胎的性质和道德地位界定了胚胎的属性,胚胎不应该被视作财产或商品,并且从法律角度论证了胚胎具有物权和人格权客体的属性。胚胎是一种特殊的物,并且权利人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使用胚胎实现生育自主决定的权益,这使得冷冻胚胎具有人格权客体的属性。针对失主胚胎问题,本文从自主性和相称性这两个规则分析论证了对于失主胚胎的处置问题,认为在不违背胚胎处置的自主性和相称性这两个重要基本规则的前提下,胚胎“原主人”的双方父母可以取得失主胚胎的处置权,但处置权的行使要受到法律和伦理的约束。

2020 Vol. 28 (10): 1514-1517 [摘要]( 351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基础研究
叶 黔1 张金玲2*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和炎性因子、粘附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内膜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和PDTC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阳性组大鼠腹腔注射0.25mg/kg/d的孕三烯酮,PDTC组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d的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d。western blot检测内膜细胞的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血管粘附分子(VCAM-1)水平,Transwell小室分析内膜细胞的侵袭水平, TUNEL染色检测内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子宫内膜细胞NF-κB活性,模型组高于对照组,阳性组和PDTC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大鼠内膜细胞TNF-α、IL-6、IL-1β、ICAM-1、VCAM-1的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阳性组和PDTC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大鼠的细胞侵袭能力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阳性组和PDTC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5);TUNEL染色显示,大鼠的细胞凋亡指数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阳性组和PDTC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NF-κB的活性明显增加,可能是通过靶向上调炎性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促进内膜细胞的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2020 Vol. 28 (10): 1518-1522 [摘要]( 598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蔡昭炜1 赵 丽1 何少娟2 李雪玲1

分析弱精症患者精液明胶1(SEMG1)基因表达及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市第三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育男性34例患者精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精子SEMG1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技术分析SEMG1蛋白表达,分析弱精症患者精体外受精精子情况,探究SEMG1基因表达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结果:精子SEMG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为中重度弱精症患者最高,弱精症患者次之,无弱精子症者最低。体外受精结局,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为体外受精<50%的精子SEMG1表达高于体外受精≥50%的精子。结论:弱精症患者精子SEMG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非弱精子症男性异常升高,且体外受精结局差,可能是导致弱精症患者生育能力降低的病理因素之一。

2020 Vol. 28 (10): 1523-1525 [摘要]( 40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朱 宇1,2 王 磊2 赵红翠3 甄秀梅3 马 旭2 高华方1,2*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技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相关生物通路。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活检组织样本分为PCOS组(n=15)和非PCOS组(n=12),LC-MS/MS技术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285种蛋白,其中6920种蛋白在两组样本中均表达,PCOS组上调表达蛋白290种(FC≥2.0,P<0.05),下调表达蛋白141种(FC≤0.5,P<0.05)。对蛋白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差异蛋白在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中富集明显,其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最显著,涉及的差异蛋白为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醛氧化酶1、胺氧化酶、HCG23341蛋白、胺氧化酶(含黄素)A、胺氧化酶(含黄素)B、2-氧戊二酸脱氢酶。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可能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产生免疫稳态失衡、细胞增殖功能和供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其致病机制有关。

2020 Vol. 28 (10): 1526-1528 [摘要]( 392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调查研究
高逸远 果吉尔锑 张树成 王尚明 许芮豪 阿木伲雷 王 宁*

采用偏度系数-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研究藏族儿童肌肉脂肪生长发育特点。方法:2018年调查拉萨市曲水县6个乡镇6~15岁在校中小学生3288名。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身体测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进行身体成分测定。以LMS法拟合男生、女生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率随年龄变化的百分位数曲线图。结果:LMS曲线显示,不同指标中,男生女生各百分位曲线的变化趋势、曲线间的距离、曲线光滑程度有差别,11~13岁时,男生体重和BMI的增长低于女生,男生的体脂率和体脂肪含量增长速度小于女性。从12岁开始,男生骨骼肌含量增加速度快于女生。结论:藏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BMI、骨骼肌含量,体脂肪含量和体脂率总体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1~13岁时,体重、BMI、体脂总量、体脂率和骨骼肌含量在性别间差异大。

2020 Vol. 28 (10): 1529-1534 [摘要]( 328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傅克勇 黄荣水 周家俊

调查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5-8月杭州市10家医疗机构,收集该时间内住院分娩的活产儿及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产妇孕期情况、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54例新生儿中有51例(5.4%)发生窒息,其中轻度窒息43例(84.3%),重度窒息8例(15.7%);与窒息相关死亡4例,病死率7.8%;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高危因素筛选显示,孕期感染、胎龄<37周、前置胎盘、羊水污染、宫内窘迫、宫缩乏力是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年收入≥3万元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杭州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提高急救技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2020 Vol. 28 (10): 1535-1538 [摘要]( 272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孙 琛1 徐继红2* 闫盼盼1

探讨一胎、二胎产妇产后担忧状况及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0-12月,采用自编产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后1年内的373名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产后1年内,二胎产妇的产后抑郁检出率(66.1%)高于一胎产妇(44.2%)(χ2=18.08, P<0.001) 。对产后工作(OR=9.04, 95%CI 2.53~32.33)和小孩教育很担忧(OR=4.90, 95%CI 1.30~18.39)及比较担忧(OR=4.23, 95%CI 1.75~10.24)是一胎产妇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而对产后经济状况(OR=4.63, 95%CI 1.08~19.95)和产后身体恢复状况很担忧(OR=11.64, 95%CI 2.45~55.36)是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结论:与一胎产妇相比,二胎产妇产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给予高度关注。

2020 Vol. 28 (10): 1539-1542 [摘要]( 315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管理研究
戴宝贞 李红霞 郝艳枝 施金云 苏亚非*

总结分析全区孕前优生项目室间质评及“飞行检查”工作,为持续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提供改进依据和建议。方法:每年开展2次室间质评,每次下发8类31个项目的质评物,对所有回报结果进行统计、评价;分析“飞行检查”工作的现场技术调查和盲样检测结果。结果:2013-2019年有105~109个实验室参评,优秀率由6.2%提高至66.0%,优良率由46.0%提高至97.2%;2013年31个项目的合格率有11个<80%,近两年全部达85%以上;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的使用比例提升明显;近3年的“飞行检查”盲样检测项目合格率提升幅度较大,2019年全部达85%以上。结论:经过连续7年的室间质评、“飞行检查”、培训以及通报、考核等综合模式工作,全区项目实验室质量各项指标均有大幅提高,也便于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基础。

2020 Vol. 28 (10): 1543-1547 [摘要]( 265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临床研究
李 萍1 吴慧丽1 孙 佳1 董白桦2*

探讨人工流产史对女性初次分娩早产、小于胎龄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初产妇女4441例临床资料,分析有无人工流产史对早产、小于胎龄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结果:人工流产史不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95%CI 0.89~2.57,P>0.05;wald 2.28);早期流产史为小于胎龄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95%CI 1.20~2.16),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95%CI 1.06~1.93 )。结论:人工流产史增加初次分娩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2020 Vol. 28 (10): 1548-1551 [摘要]( 414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谭雪梅 赵 敏* 解为全

探究检测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网膜素(omentin)、内皮抑素(ES)水平多诊断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6例(多囊卵巢组),68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库欣组),体检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CP-1、omentin、ES水平。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3项指标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采用ROC曲线分析各评估方法效率。结果:多囊卵巢组血清MCP-1、omentin水平低于库欣组和对照组, ES水平高于库欣组和对照组,而库欣组MCP-1及omen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S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MCP-1+omentin+ES系列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低于MCP-1+omentin+ES平行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MCP-1+omentin+ES平行联合检测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ROC曲线下面积(0.902)高于系列联合检测(0.889)(P>0.05)。结论:MCP-1+omentin+ES联合评估能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评估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2020 Vol. 28 (10): 1552-1555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廉红梅1 张 玲2 陈德军1

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微小RNA-155(miR-155)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19~25岁PCOS患者128例(PCOS组)及年龄相匹配体检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miR-155水平,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PDCD4蛋白表达;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55及PDCD4表达与PCOS患者肥胖、脂质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iR-155、PDCD4蛋白水平,PCOS组均高于对照组,PCOS组中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患者,脂质异常患者高于非脂质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患者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P均<0.05)。血清miR-155水平与PCOS患者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37、0.47、0.45,P均<0.05),血清PDCD4蛋白水平与PCOS患者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r=0.39、0.46、0.43,P均<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miR-155及PDCD4高表达,且与PCOS患者肥胖、脂质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2020 Vol. 28 (10): 1556-1559 [摘要]( 368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纪艳艳1 宋 悦2*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麒麟丸及螺内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联合用药对患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择选2018年2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螺内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麒麟丸,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观察组(93.6%)高于对照组(78.7%)(P<0.05);两组血清孕酮、卵泡刺激素和卵泡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明显升高,黄体生成素、睾酮、卵泡液中丙二醛、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6.4%)与观察组(4.3%)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螺内酯和麒麟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相关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20 Vol. 28 (10): 1560-1564 [摘要]( 35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周 朝1 李 萍2*

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5例。曼月乐组给予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联合组在曼月乐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钙粘素E(E-cadherin)、血管生成素-2 (Ang-2),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前列腺素2a(PGF2a)、脂联素(APN)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3%)高于曼月乐组(77.8%),E2、E-cadherin、APN水平高于曼月乐组, FSH、LH、VEGF、HIF-1α、Ang-2、CA125、CA199、HE4、MMP-7、PGF2a水平低于曼月乐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曼月乐组(8.9%)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宫内放置曼月乐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子宫腺肌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相关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且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2020 Vol. 28 (10): 1565-1569 [摘要]( 408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李 娟 雷 月 朱 烨*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囊肿剔除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α(GnRH-α)与孕三烯酮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激素、辅助性T(Th)细胞因子、抗苗勒管激素(AMH)和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GnRH-α、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FSH/促黄体生成素(LH)、Th细胞因子、AMH和CA125水平,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两组血清FSH、E2、FSH/LH和CA125水平均降低,AMH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复发率(6.7%)低于对照组(20.0%),妊娠率(60.0%)高于对照组(40.0%)(均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囊肿剔除术后辅助GnRH-α治疗效果优于孕三烯酮,可更好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AMH、CA125水平,恢复Th细胞因子平衡,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2020 Vol. 28 (10): 1570-1573 [摘要]( 336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梁 贤1 迟学静1 叶乔生2*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URSA、先兆流产早孕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各8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并测定外周血IL-4、IL-12、IFN-γ水平。结果:Tim-3、PD-1、 IL-4水平URSA组最低,先兆流产组次之,正常组最高;IL-12和IFN-γ水平URSA组最高,先兆流产组次之,正常组最低(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IL-12与IL-4、Tim-3、PD-1水平均呈负相关,与IFN-γ呈正相关(P均<0.05);IL-4与IFN-γ、Tim-3、PD-1均呈正相关(P均<0.05);IFN-γ与Tim-3、PD-1均呈负相关(P均<0.05);Tim-3与PD-1呈正相关(P<0.05)。结论:URSA及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降低有关,临床可将其作为治疗URSA和先兆流产的潜在靶点。

2020 Vol. 28 (10): 1574-1577 [摘要]( 33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张艳芹1 吴衡慧2 刘慧丽2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不全流产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不全流产患者临床资料68例,其中38例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下行宫腔镜手术切除残留妊娠组织并充分电凝止血,30例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下行传统的清宫手术并充分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再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以及再妊娠结局未见差异(P>0.05)。宫腔镜组有1例术中转为腹腔镜手术,传统术组有8例转为腹腔镜手术、1例转为开腹手术。宫腔镜组1次手术成功率(97.4%)、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d(4~8d)]、术中出血量[(21.5ml(5~50ml)]及术后出血持续时间[4.7d(2~12d)]均低于传统术组,平均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23 d(20~29 d)]短于传统术组(P<0.05)。随访12~24个月,两组共52次自然妊娠,在再妊娠结局中宫腔镜组自然流产率(10.7%)低于传统术组(37.5%)(P<0.05),余再妊娠结局指标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下行宫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不全流产较传统清宫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恢复更快,再妊娠发生自燃流产比例低于传统清宫术。

2020 Vol. 28 (10): 1578-1582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陈 洋 陈莉* 龙 伟 许 科

探讨辅助生殖(IVF-ET)术后患者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SCH)与两种NK细胞亚型CD56+CD16+NK细胞、CD56+16-NK细胞及其表面整合素αm4(CD49d)、整合素αm (CD11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术助孕后临床妊娠患者41例,其中伴有绒毛膜下血肿2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绒毛膜下血肿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CD56+CD16+NK细胞、CD56+16-NK细胞及其表面整合素分子CD49d、CD11b的表达量。结果:CD56+CD16+NK细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占比分别为9.73(6.32~15.18)%、9.96(6.50~12.68)%,CD56+16-NK细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比分别为4.61(3.54~8.39)%、5.71(4.35~8.86)%,两组间均无差别(P>0.05)。CD11b在观察组和对照组CD56+CD16+NK细胞表面占比分别为98.59(97.20~99.33)%、100.00(99.80~100.00)%,CD11b在观察组和对照组CD56+16-NK细胞表面占比分别为78.09(60.64~86.24)%、87.09(80.36~91.3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49d在观察组和对照组CD56+CD16+NK细胞表面占比100.00(99.97~100.00)%、100.00(100.00~100.00)%,CD49d在观察组和对照组CD56+16-NK细胞表面占比99.52(97.93~100.00)%、99.44(98.28~1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IVF-ET术后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外周血中CD56+CD16+NK细胞、CD56+16-NK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低于IVF-ET术后妊娠早期未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CD49d在两种细胞亚型表面的表达无差异。

2020 Vol. 28 (10): 1583-1586 [摘要]( 386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汪 鸿 刘伟娜*

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4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丙泊酚(丙泊酚组36例)、依托咪酯(依托咪酯组33例)、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联合组45例)静脉麻醉,观察3组不同时点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IL-6、CRP、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T1时,联合组舒张压(80.21±9.92 mmHg)、收缩压(139.64±8.62 mmHg)、心率(87.34±5.89次/min)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T2-T3时,3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无差异(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联合组低于另外两组(P<0.05); T3时,3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T0,但联合组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组(4.4%)低于丙泊酚组(33.3%)和依托咪酯组(15.2%)(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反应,安全性更好。

2020 Vol. 28 (10): 1587-1590 [摘要]( 539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张 艳 张之霞

探讨非产时完整母胎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06例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是否具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50)与低危组(n=56),根据是否为可疑胎儿窘迫分为可疑窘迫组(n=38)与正常组(n=68)。监测并比较各组的非产时Holter参数[胎儿心率基线值(BFHR)、胎儿心率加速次数(LA)、胎儿心率短变异(STV)、胎儿心率低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ELV)、胎儿心率高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EHV)、加速力(AC)、减速力(DC)、AC/DC]。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的BFHR、LA、STV、PEHV、AC、DC、AC/DC值比较无差异(P>0.05),PELV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可疑窘迫组与正常组的BFHR、AC、DC、AC/DC值比较无差异(P>0.05); LA、STV、PEHV可疑窘迫组低于正常组,PELV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AUC 0.813,95%CI 0.602~0.941)、STV(AUC 0.736,95%CI 0.518~0.893)、PELV(AUC 0.660,95%CI 0.449~0.832)、PEHV(AUC 0.660,95%CI 0.440~0.839),敏感性分别为91.7%、83.3%、84.6%、50.0%,特异性分别为75.0%、58.3%、46.2%、83.3%。Holter参数结合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预测新生儿窒息实际发生有较好的敏感性(78.6%)及特异性(96.2%)。结论:非产时完整母胎Holter监测对胎儿窘迫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与高危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未明确。

2020 Vol. 28 (10): 1591-1595 [摘要]( 370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马丽爽 徐建扬 王方娜 李亚丽*

探讨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为高龄孕妇选择更合适的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本院4224例因高龄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以年龄、合并超声软指标(USM)、孕中期血清学筛查(STSS)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高危分组,比较胎儿染色体分布情况并分析临床筛查意义。结果:4224例高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321例(7.6%),染色体非整倍体274例(6.5%),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85.4%;21三体180例(4.3%),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56.1%;染色体多态性核型91例(2.2%)。不同年龄高龄孕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21三体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而41岁以后组间比较并不显著。单纯高龄与高龄合并USM阳性孕妇,随着合并USM数目增多,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非整倍体发生率和21三体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高龄合并USM中,合并单脐动脉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和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合并侧脑室增宽次之;高龄合并侧脑室增宽时,21三体发生率最高,合并NF增厚次之。高龄合并STSS、NIPT高危孕妇中以合并NIPT21三体高危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最高。结论:单纯高龄孕妇妊娠结局较好,若预产期年龄≤40岁,伴有产前诊断禁忌证或怀有珍贵儿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优先选择STSS、NIPT联合USM筛查。高龄合并USM阳性如单脐动脉、侧脑室增宽、NF增厚时,尤其合并多项USM阳性时,或合并STSS、NIPT高危或预产期年龄≥41岁,建议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行侵入性产前诊断。

2020 Vol. 28 (10): 1596-1600 [摘要]( 311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蒲秀敏1 黄 勇1 严 俊1 谢晓琴1 王 云2*

观察中成药小金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腹痛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有腹痛症状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小金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主要症状积分,血清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6个月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8.9%),肌瘤体积两组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7.32±1.57 cm3)小于对照组(12.36±2.03 cm3),两组下腹部疼痛、乳房胀痛、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倦怠无力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FSH、LH、E2、P、ER、PR、VEGF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观察组(7.7%)低于对照组(40.4%)(P均<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8%、7.7%)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小金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更好改善腹痛等症状及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有效。

2020 Vol. 28 (10): 1601-1605 [摘要]( 393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临床分析
鲁可权 李子良 程香玲 刘小平 陈 晨 宋创锋*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精索静脉曲张(VC)不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VC不育患者120例(病例组),同期行体检且超声和精液检查正常男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精子浓度和活力,测定睾丸体积及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值,分析SWV值与精液质量和睾丸体积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精子浓度和活力小于对照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右侧和对照组,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越重精子浓度、活力和左侧睾丸体积越小,左侧睾丸SWV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SWV值与精子浓度、活力、睾丸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VTQ技术测定睾丸SWV值可能成为评估VC不育患者睾丸容积、组织硬度及精液质量的间接指标。

2020 Vol. 28 (10): 1606-1608 [摘要]( 300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江 娜 程 欣 王秀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抗缪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关系,以及诊断疾病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PCOS120例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MH、LH、T水平及IR指数并分析相关性,AMH、LH、T检测对PCOS的诊断效能。结果:PCOS组患者血清AMH、LH、T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AMH、LH、T与IR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PCOS灵敏度(80.7%)高于单独检测,但检测准确性(36.7%)和特异性(14.9%)不及单项检测指标;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诊断PCOS的血清AMH、LH、T临界值分别为62.33 pmol/L,12.11 IU/L,1.81 pmol/L。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AMH、LH、T变化与IR指数显著相关。

2020 Vol. 28 (10): 1609-1612 [摘要]( 344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邵 瑾

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抗苗勒氏激素(AMH)检测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9年6月于本院行孕前检查的120例妇女,按检测结果卵巢储备功能分为早衰组、减退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参数、性激素和AMH水平,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及诊断卵巢储备功能价值。结果:早衰组、减退组、对照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依次递减(P<0.05),孕酮(P)及泌乳素(PRL)水平各组比较无差异(P>0.05)。早衰组、减退组、对照组超声参数窦卵泡(AFC)数量、卵巢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血流指数(FI),以及AMH水平均呈依次递增(P<0.05)。超声参数AFC、OV、VI、FI和VFI与AMH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5)。超声与AMH联合检测诊断卵巢储备功能时的灵敏度(94.4%)、特异度(87.7%)及准确度(90.4%)均高于超声及AMH单独应用(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与AMH联合诊断对卵巢储备功能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2020 Vol. 28 (10): 1613-1616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周 凤 周荣勇 李小莉 李立兴 陈 涛 陈丽敏

分析子宫肌瘤(UL)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性激素变化及预后转归。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UL患者150例,依据预后转归情况分为治疗成功组和治疗失败组,对比其手术前后HE4、VEGF及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各指标对UL患者预后转归价值。结果:术后患者血清HE4、VEGF及性激素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成功组HE4、VEGF、FSH、E2、LH水平均低于治疗失败组,术后6个月血清HE4、VEGF、FSH、E2水平仍低于治疗失败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E4、VEGF及FSH、E2、LH联合预测UL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65%、0.68%、0.653,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UL患者血清HE4、VEGF及性激素在手术前后发生明显变化,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10): 1617-1620 [摘要]( 304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陈雨骤 周俊宇*

分析腹部超声(TAS)、阴道超声(TVS)诊断宫颈妊娠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门诊疑似宫颈异位妊娠患者80例纳入分析,其中单独TAS检测26例,单独TVS检测28例,TAS联合TVS检测26例。以病理检查为确诊依据。比较不同超声检测诊断宫颈妊娠效果及误漏诊病例特征。结果:TAS联合TVS检测检出率最高(90.9%),TVS(76.0%)次之,TAS最低(65.2%)。TAS诊断漏诊与病例子宫直肠陷窝液性暗区显示不足以及腹腔内移动性液性暗区显示率低有关,TVS漏诊与误诊主要为患者有腹腔积液或检查者对已破裂型异位妊娠估测出血量不足。ROC曲线分析提示,ROC曲线下面积TAS联合TVS为0.778,TVS为0.648,TAS为0.611。结论:TVS 联合TAS 检测宫颈异位妊娠诊断检出正确率较高,可较好减低漏诊,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依据。

2020 Vol. 28 (10): 1621-1623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杨炜婷 常 星 胡洪梅 温 芯

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312例妊娠晚期孕妇,根据是否存在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09例)和未感染组(203例)。观察两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析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新生儿肺炎、窒息、宫内窘迫、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儿科转诊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5岁(OR=1.253,P=0.023)、既往阴道炎史(OR=1.547,P=0.000)、流产史(OR=2.315,P=0.009)、文化程度低(OR=1.103,P=0.011)等是影响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母婴妊娠结局不良,孕妇高龄、文化程度低、既往阴道炎史、流产史是导致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产科应加强对孕产妇病原菌的检测及治疗。

2020 Vol. 28 (10): 1624-1627 [摘要]( 375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钟丽君 王永周 汪 静 唐 琳

探讨Toll样受体3(TLR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305例RSA患者(RSA组)和同期20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外周血中rs5743305、rs 3775290位点 TLR3基因多态性,观察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rs5743305、rs 3775290位点 TLR3基因型与RSA易感和ACA抗体相关性。结果:RSA组rs5743305 位点以AA基因型(54.1%)、A等位基因(66.4%)为主,rs 3775290位点以CC基因型(44.9%)、C等位基因(58.4%)为主;rs5743305 位点AA基因型、rs 3775290位点以CC基因型ACA-IgM(15.24±6.19)、ACA-IgG(15.34±5.98)水平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rs5743305位点携带AA基因型、rs 3775290位点携带CC基因型孕妇发生RSA风险较高(P<0.05)。结论: rs5743305位点携带AA基因型、rs 3775290位点携带CC基因型孕妇是RSA易发生人群。
 

2020 Vol. 28 (10): 1628-1631 [摘要]( 289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郝 荣 赵富清 刘清秀

探究不明复发性流产者(URSA)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33(IL-33)、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就诊的早孕妇女126例,对比URSA孕妇(URSA组66例)与正常早孕孕妇(正常组60例)血清HMGB1、IL-33与IL-6、IL-10、IL-17、TGF-β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URSA组血清HMGB1、IL-6、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血清IL-33、IL-10、TGF-β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URSA组血清HMGB1与IL-6、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TGF-β水平呈负相关;血清IL-33与IL-6、IL-17水平呈负相关,与IL-10、TGF-β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URSA早孕孕妇血清HMGB1水平上调,IL-33水平下调,可能通过调节Thl7、Treg细胞因子水平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2020 Vol. 28 (10): 1632-1635 [摘要]( 525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魏艳玲1 杨 娜2 黄景利3

观察子宫收缩乏力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值、血清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孕妇60例,同期体检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值和血清学指标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VEGFR-1),可溶内皮糖蛋白(sEng)和脂联素,分析子宫收缩乏力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值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子宫收缩乏力组S/D、RI、PI水平(2.83±0.31、1.21±0.22、0.78±0.15)高于对照组(1.75±0.23、0.68±0.17、0.37±0.11(t=-21.672、-14.766、-17.073),PLGF(225.29±12.98pg/ml)、PLGF/sEng(35.19±6.24)低于对照组(P<0.001),sEng(6.98±1.02pg/ml)、脂联素水平(16.35±2.11μg/ml)高于对照组(P<0.001);子宫收缩乏力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值与PLGF、PLGF/sEng水平负相关(r=-0.475、-0.484,-0.449、-0.475,-0.532、-0.398,P<0.05),与sEng、脂联素水平正相关(r=0.502、0.573,0.512、0.527,0.433、0.423,P<0.05)。结论:子宫收缩作乏力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值较高,且与血清学指标PLGF、PLGF/sEng、sEng、脂联素密切相关。

2020 Vol. 28 (10): 1636-1638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沈芳华 吕弘道 王利明 赵瑞珩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血中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甲基化状态无创诊断检测。方法:收集本院2016-2017年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手术的40例患者(异位组)异位、在位内膜和术后第一次月经血,同时收集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宫腹腔镜检查的18例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和术后第一次月经血。采用甲基化荧光PCR方法测定两组内膜及月经血中PR-B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组在位内膜(55%)和月经血(47.5%)中PR-B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22.2%)和月经血(16.7%)(P<0.05)。异位组在位内膜与月经血、对照组子宫内膜与月经血中PR-B的甲基化状态均呈正相关(r=0.558、0.478,P=0.000、0.045)。结论:子宫内膜中PR-B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而这种异常甲基化可从月经血中内膜碎片检测出,为临床无创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2020 Vol. 28 (10): 1639-1642 [摘要]( 34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高 珍 王 义 王珍荣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二维经腹彩超检查疑似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350例,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切口憩室长度、宽度、深度、切口肌层厚度,观察憩室形态(裂缝状液性暗区、囊状液性暗区、楔形液性暗区)等声像图特征。根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观察组间声像图特征差异。以宫腔镜检查为准,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切口憩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符合子宫切口憩室246例,有临床症状组103例,无症状组143例,症状组患者子宫切口憩室长度(8.92±2.35mm)、宽度(10.95±3.67mm)、深度(5.87±1.79mm)、切口肌层厚度(3.25±1.03mm)均大于无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以裂缝状液性暗区为主(47.6%),症状组以囊状、楔形液性暗区为主(93.2%)(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85~0.887,P=0.000),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80.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20 Vol. 28 (10): 1643-1645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程晓春 周 欣 李 晖 周涛琪 庞林荣 陈 俊

探讨RA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血浆骨髓细胞瘤病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MYC)抗体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女性45例为对照组。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两组妇女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MYC抗体水平,分析二者检测诊断宫颈癌价值。结果:64例宫颈癌患者血浆检测出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1例(48.4%),45例对照组女性均未检测出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存在差异(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浆MYC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浆MYC抗体水平与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均P<0.05);血浆MYC抗体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611,敏感度为35.9%,特异度为84.4%。结论:检测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血浆MYC抗体在宫颈癌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0 Vol. 28 (10): 1646-1649 [摘要]( 27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姚燕婷 赵 霞 宋 勤

分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期及是否合并不孕症分组;另取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内膜组织SDF-1、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SDF-1、CXCR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关系。结果:异位症患者SDF-1、CXCR4、MMP-9、VEGF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SDF-1、CXCR4表达水平均与MMP-9和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3、0.701、0.695、0.674)。异位症组不孕患者SDF-1、CXCR4、MMP-9、VEGF水平均高于非不孕者(P<0.05)。结论:SDF-1、CXCR4可能通过参与子宫内膜增殖、侵袭过程而导致不孕发生。

2020 Vol. 28 (10): 1650-1653 [摘要]( 335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蔡 敏1 孙建伟2 王 利1 孙振威1*

分析孕妇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BNP)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362例,按病情分为重度组(165例)与轻度组(197例),另选取10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NP水平;按血清BNP水平将子痫前期孕妇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比较各组间母婴结局,分析血清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组及重度组血清BNP水平依次递增(151.29±106.78pg/ml、316.83±121.74pg/ml、594.68±172.09pg/ml) (P<0.05)。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血清BNP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线性增加趋势(Z=2.918,P<0.05)。BNP高水平组子痫发生率高于中水平组及低水平组(8.8%、2.9% 、2.0%),腹水发生率高水平组(30.8%)与中水平组(20.2%)均高于低水平组(5.1%),并发症总发生率高水平组(59.3%)、中水平组(37.6%)、低水平组(15.3%)依次降低(均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血清BNP水平与孕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正相关(r=0.806,P<0.05)。围生儿早产及并发症总发生率高水平组(58.2%、68.1%)与中水平组(49.7%、56.7%)均高于低水平组(32.7%、35.7%),Apgar评分(7.43±0.27分 、7.51±0.45分)低于低水平组(7.64±0.31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水平组、中水平组、低水平组依次增高(2.04±0.11kg、2.29±0.07kg、2.61±0.25kg) (P<0.05),相关分析血清BNP水平与围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r=-0.751,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2020 Vol. 28 (10): 1654-1657 [摘要]( 412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崔 璐 蔡秋娥* 王 淼 王素华

探讨乙肝患者妊娠期服用替诺福韦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不同时期收治的乙型肝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2月446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2015年1月-2018年12月591例(观察组)妊娠24~28周起服用替诺福韦。观察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围生期不良反应、新生儿成长发育情况(身长、头围和体质量)及婴儿高病毒载量阳性情况。结果:血清HBV DNA载量,观察组服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分娩前观察组病毒载量[(3.21±0.14)×108拷贝/ml]低于对照组[(7.14±1.09)×108拷贝/ml],围生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7%)低于对照组(3.8%)(均P<0.05)。新生儿身长、头围、体质量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婴儿高病毒载量阳性发生率观察组无发生,对照组为0.7%(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期服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降低母婴病毒传播几率,降低婴儿高病毒载量的阳性率,且未增加胎儿不良结局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2020 Vol. 28 (10): 1658-1660 [摘要]( 343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冉 颜 白 华 陈 放

探析血栓弹力图(TEG)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合并出血性疾病(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妊娠合并肥胖症等)产妇55例临床资料,均为择期剖宫产手术(观察组),正常剖宫产产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前、术后24h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TEG监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血凝块强度(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术后24h,两组PT、APTT均低于术前(P<0.05),FIB、TT与术前无差异(P>0.05),PT、TT、APTT、FIB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24h R值、K值均升高,CI降低(P<0.05),α角、MA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24h R值、K值、MA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前、术后24h α角、C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监测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围术期的凝血功能状态更具优势,可准确评估产妇凝血,并能结合数据分析低凝原因,利于临床早期干预,避免凝血异常而影响产妇预后。

2020 Vol. 28 (10): 1661-1664 [摘要]( 278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李 岩

分析初发与再发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特征。方法:选取本院初发与再发子痫前期孕妇,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脉血流,检测不同组血流S/D、RI、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关系。结果:初发及再发子痫前期组子宫动脉S/D、RI、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发子痫前期组子宫动脉S/D及RI值高于初发子痫前期组(均P<0.05),两组子宫动脉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无差异(P>0.05)。初发子痫前期重度组子宫动脉S/D、RI、PI值高于初发子痫前期轻度组,再发发子痫前期重度组子宫动脉S/D、RI、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均高于再发子痫前期轻度组(均P<0.05);子宫动脉S/D、RI、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再发子痫前期轻度组与初发子痫前期轻度组无差异(P>0.05);子宫动脉S/D及RI值再发子痫前期重度组高于初发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子宫动脉PI值及V形切迹发生率两重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初发子痫前期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子宫动脉RI值,再发子痫前期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子宫动脉S/D、RI值(P<0.05),PI值与初发及再发子痫前期重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初发与再发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均为高阻力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再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更明显。

2020 Vol. 28 (10): 1665-1668 [摘要]( 32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田敬茹 白 洁

探讨体外受精(IVF)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治疗并获得宫内单胎妊娠妇女242例,其中发生早期自然流产38例为病例组,活产分娩20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M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MH对早期自发流产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MH水平与IVF妊娠结局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不孕年限、流产史、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E2、Gn 用量、Gn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内膜厚度等IVF相关因素无差异(P>0.05),而两组年龄、原发不孕占比、基础FSH水平、AMH水平存在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AMH 对IVF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最佳临界值为3.14 ng/ml,AU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93~0.806),敏感性为44.7%,特异性为94.6%。原发不孕、低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及低AMH水平是IVF后早期自发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AMH水平与IVF术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相关,可作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风险的参考指标之一。

2020 Vol. 28 (10): 1669-1672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吴 敏

探究微小RNA-26a-5p(miR-26a-5p)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及胎盘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病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分娩的122例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组,正常妊娠产妇61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血浆白蛋白、血浆及胎盘组织中miR-26a-5p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及胎盘组织中miR-26a-5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26a-5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及胎盘组织中miR-26a-5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子痫前期高于子痫前期(均P<0.05);观察组血浆及胎盘组织中miR-26a-5p表达与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26a-5p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及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病情程度相关,有望成为诊治子痫前期的新分子靶点。

2020 Vol. 28 (10): 1673-1675 [摘要]( 275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杨 琴 蒋 燕* 冯 虹

探讨孕中期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在本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根据出院诊断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140例),孕期血压正常对照组(300例),对孕妇妊娠中期血清f-β-HCG、uE3、AFP和Hcy水平进行统计比较,应用工作者曲线(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评判各血清学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判价值。结果:高血压组血清f-β-HCG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uE3和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β-HCG、AFP、uE3、Hcy单独检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值分别为0.651、0.325、0.377和0.868,特异性分别是80%、0%、1%和82%,敏感性为52%、100%、100%及82%,4项联合预测AUC值为0.931、特异性87%、敏感性90%。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孕中期血清f-β-HCG和Hcy水平升高、AFP及uE3水平降低,该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10): 1676-1679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高 勇1 贺晓琪2 黄艳丽3 刘 韵3*

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微创手术后自然妊娠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63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EP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相关情况;1年随访结束后根据受孕情况分为妊娠组(n=40)和未妊娠组(n=23),比较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不孕年限、病程、遗传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息肉部位、息肉侧别、既往宫腔操作史、息肉数量、术后激素用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息肉大小、心率(R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体温(T)、平均动脉压(MAP),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然妊娠危险因素。结果:63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和随访;手术时间32.0±8.2min、术中出血量50.2±15.3ml、住院时间3.6±1.0d、术后引流量25.0±8.5ml;术后阴道出血2例(3.17%),EP复发1例(1.6%),自然妊娠40例(63.5%);息肉部位、息肉数量、术后激素用药、年龄、BMI、不孕年限、病程等是影响EP术后患者自然妊娠的因素(P<0.05)。结论:临床早期治疗时可改善患者子宫功能,以提高术后自然妊娠率。

2020 Vol. 28 (10): 1680-1684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张 倩 何文杰 宋 蕾 胡秀侠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宫腔镜技术(HS)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7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均先接受TVS检查再行HS检查,并以宫腔镜下活检或诊刮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VS、HS及其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效能。结果: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度(95.8%)、准确度(95.5%)、阴性预测值(91.5%)均高于超声诊断和宫腔镜诊断(P均<0.05);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94.4%)、子宫内膜增生(96.2%)和内膜炎(95.2%)符合率均高于超声诊断(P均<0.05)。结论:TVS是绝经后子宫出血首选的初步筛查手段,当诊断阳性或虽无阳性发现但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时,应联合HS对病变内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时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

2020 Vol. 28 (10): 1685-1687 [摘要]( 325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赵道霞 张保应* 张阿锋 蒋留琴

观察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镇痛VAS评分、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麻醉组和预防性镇痛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等应激指标和VAS评分。结果:手术后2h预防性镇痛组平均动脉压(87.47±3.75mmHg)、心率R(81.0±5.1次/分),以及血糖(4.23±0.95mmol/L)、皮质醇(362.45±16.24ng/ml)、肿瘤坏死因子-α(23.18±4.27pg/ml)均低于传统麻醉组(P<0.001);两组术后镇静效果(Ramsay评分)无差异,预防性镇痛组术后4h、12h的VAS评分(2.4±1.1分、1.5±0.7分)均低于传统麻醉组(P<0.001)。结论: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产妇应激反应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 Vol. 28 (10): 1688-1690 [摘要]( 346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张逸群 张春莲 薛 璐*

探究彩色超声测定临床原因不明性复发流产(URSA)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8月收治URSA患者135例、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140例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以及不同流产次数患者间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分析各参数对URSA影响以及预测URSA价值。结果:流产组PI、S/D、RI等参数高于正常组,流产组随着流产次数增加检测参数均逐渐增加(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S/D、RI等参数指标上升会增加URSA发生风险(P<0.05);ROC曲线显示,PI、S/D、RI AUC分别为0.632、0.768、0.853。结论:U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升高,且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预测URSA价值,提示临床可用于URSA筛查。

2020 Vol. 28 (10): 1691-1694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杨丽杰 刘 巍 刘 津 王秋霞*

比较单球囊、双球囊、欣普贝生3种方法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足月分娩孕妇300例临床资料,均有引产指征。根据促宫颈成熟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双球囊组、欣普贝生组各100例。比较3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变化,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等。结果:单球囊组、双球囊组、欣普贝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2%、89%、91%)无差异(P>0.05);剖宫产率欣普贝生组(28%)高于单球囊和双球囊组(9%、11%)(P<0.05);宫颈Bishop评分增加值单球囊组(4.0±1.4分)、双球囊组(3.5±1.6分)、欣普贝生组(3.6±1.6分)无差异(P>0.05);欣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时间(13.9±10. 8h)和总产程时间(7.1±2.6h)均短于单、双球囊组(P<0.05);产后出血量单球囊组(335±91ml)、双球囊组(358±100ml)、欣普贝生组(348±89ml)比较无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单球囊组(3476±331g)、双球囊组(3482±296g)、欣普贝生组(3483±296g)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3种引产方式促宫颈成熟效果相当,欣普贝生组引产至临产所用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更短,但剖宫产率更高,在引产效果无差异前提下建议应用宫颈球囊促宫颈成熟更安全。

2020 Vol. 28 (10): 1695-1697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刘艳华1 李 洁2*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风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因孕中产前筛查评估为临界风险和高风险而进行NIPT检测的孕妇共计3985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前筛查评估分为21三体高风险组,18三体高风险组,21三体临界风险组和18三体临界风险组。NIPT检测为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诊断,评估NIPT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能。结果:3985例孕妇NIPT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1.38%(55/3985),其中18三体高风险组为16.28%(7/43),21三体高风险组、18三体临界风险组和21三体临界风险组分别为2.58%(25/968),1.96%(1/51)和0.75%(22/2923)。55例NIPT高风险孕妇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确诊46例,其中染色体异常27例,包括21三体16例,18三体6例和性染色体异常5例。NIPT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58.70%(27/46),对21三体、18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75.00%和33.33%。结论:与传统母血清生化法相比,NIPT技术对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测具有良好效能,对于产前筛查评估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人群可以借助NIPT技术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筛查,但NIPT检测筛查目标疾病有限,目前仅可作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的高级筛查方案,不能替代产前诊断技术。

2020 Vol. 28 (10): 1698-1701 [摘要]( 372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谭 俐 郑慧瑜 温丽娜

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受术妇女避孕认知及落实避孕措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妇女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宣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诊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评价两组避孕知识知晓及避孕措施选择情况,记录术后医护工作满意度和重复流产率。结果:术后避孕知识知晓率观察组(92.6%)高于对照组(54.3%),选择高效避孕法比例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重复流产率(2.3%、5.3%)均低于对照组(5.7%、10.3%),对医护工作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7%)(P<0.05)。结论:PAC可改善受术妇女对避孕知识的认知状况,提高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术后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降低重复流产率。

2020 Vol. 28 (10): 1702-1705 [摘要]( 34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康畹青 孙 涛

探讨人文关怀结合围手术期舒适康复策略对人工流产手术妇女焦虑、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计划生育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9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舒适康复策略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结合围手术期舒适康复策略。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自制问卷调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及对临床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妇女年龄、停经时间、孕周、手术原因、文化程度等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妇女SA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32.5±9.7分)低于对照组(45.7±10.4分),观察组VRS疼痛强度II~III级占比(18.8%)小于对照组(39.6%)(均P<0.05)。服务满意度观察组(93.8%)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妇女采用人文关怀结合围手术期舒适康复策略能更好地缓解受术妇女的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2020 Vol. 28 (10): 1706-1708 [摘要]( 306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经验交流
滕 慧1 水旭娟1 焦 岩1 杨思思1 张 露1 陈 斌2*

2020 Vol. 28 (10): 1709-1711 [摘要]( 392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袁幼红 王琳琳 邓 雯 徐 燕

2020 Vol. 28 (10): 1711-1712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综述
庞亚勇 郑梅玲

随着常规辅助生殖技术(ART)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和配子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评估与其相关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长期随访数据显示,与自然妊娠相比,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及子代妊娠不良结局可能与ART相关,ART治疗后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综述ART常规技术对单胎妊娠不良围产期结局的影响。随着新的ART技术不断被引进,ART治疗后子代的健康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2020 Vol. 28 (10): 1713-17118 [摘要]( 293 HTML (0 KB)  PDF (0 KB)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