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汉风
2020 Vol. 28 (9): 1332-1333 [摘要](
318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施旭婷1 贾瑞喆2*
探讨产后出血致肾脏缺血再灌注(RIR)妊娠大鼠模型行α-促黑素(α-MSH)干预处理后的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及受体(KGFR)的表达。方法:选取足月妊娠SD大鼠90只,60只建立产后出血致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30只注射生理盐水(NS)作为NS组,余30只行α-MSH腹腔注射作为α-MSH组,30只不做干预处理作为对照组(CG)。造模完成后12h终结大鼠生命,对大鼠肺脏肾脏含水量、肾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NS组尿量、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另外两组,尿渗透压低于另外两组(P<0.05);α-MSH组尿量高于CG组(P<0.05),但Scr、BUN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大鼠肾、肺含水量NS组、α-MSH组高于CG组(P<0.05)。3组大鼠肾、肺组织中均能表达KGF mRNA,NS组表达水平低于另外两组。NS组大鼠肾、肺组织KGFR平均光密度、实时定量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致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肾、肺脏中,KGF mRNA及KGFR与损伤情况存在关联,α-MSH能够影响KGF、KGFR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大鼠肾、肺脏的保护作用。
2020 Vol. 28 (9): 1334-1337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齐亚楠1,3 崔 彤2 马 婧3 韩瑞钰3 安 琪4 谷翊群4 王树松3*
探讨肥胖大鼠睾丸及睾周脂肪中锌-α2糖蛋白(ZAG)和锌指蛋白32(ZBTB32)的表达及在睾丸中的定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研究组(高脂饲料喂养)和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成功构建肥胖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ZAG和ZBTB32在睾丸中的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ZAG和ZBTB32在大鼠睾丸及睾周脂肪中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ZAG和ZBTB32在大鼠睾丸生精细胞胞质中表达;研究组大鼠睾周脂肪中ZAG蛋白的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0.751±0.030,0.048±0.068)均低于对照组(1.116±0.021,1.000±0.000)(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大鼠睾丸组织中ZAG蛋白表达量(0.616±0.025,0.605±0.033)和mRNA相对表达量(0.820±0.760,1.000±0.000)均无差异(P>0.05);ZBTB32在研究组大鼠睾丸及睾周脂肪组织中蛋白表达量(1.514±0.057,0.376±0.007)与对照组(1.477±0.035,0.390±0.019)比较无差异(P>0.05);ZBTB32在研究组大鼠睾丸及睾周脂肪中mRNA相对表达量(0.994±0.770,0.744±0.650)与对照组大鼠(1.000±0,1.000±0.00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肥胖大鼠睾周脂肪中ZAG表达显著降低,提示肥胖可能导致ZAG表达异常,进而影响雄性生殖。
2020 Vol. 28 (9): 1338-1341 [摘要](
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杨 瑶1 杨进勇3 杜玉玲1 蒋玉凤3 王冰白3 樊俊钰3 袁彦玲2 王 涛2 孔 彩2 张晓磬1 叶汉风2*
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与月经史和生育史的相关性,为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0-2017年云南省保山市接受过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登记的妇女为研究对象,从其妊娠在医疗机构建卡时开始纳入随访队列并收集基线信息,随访至分娩结束,观察分娩结局。以是否为不良妊娠结局对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共调查4285名孕产妇,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民族为其他少数民族(HR=1.813,95%CI:1.008,3.261),年龄≥34岁(HR=1.856,95%CI:1.043,3.301)和人工流产次数(HR=1.585,95%CI:1.118,2.247)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孕产妇孕前及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健全妇幼健康保健体系。鼓励妇女适龄生育,了解生育史的相关科学知识,减少人工流产,以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20 Vol. 28 (9): 1342-1345 [摘要](
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陈冠锋1 郭庆云2 邵 森1 白春峰1 马 兰1 朱 洲1 李俊恒1
对浙江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12月浙江省妊娠梅毒监测系统中登记的梅毒感染孕产妇40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至妊娠分娩结局319例,统计孕期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到的319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194例接受梅毒治疗,治疗率为60.8%,其中接受规范化治疗112例(35.1%);孕产妇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在职、初产妇者接受治疗比例高于小学及以下、经产妇、无业/待业者,梅毒确诊时间为孕晚期时接受治疗比例低于孕早期与孕中期(均P<0.05);发生不良妊娠孕妇梅毒确诊时间为孕晚期、确诊时梅毒分期为晚期、未接受治疗及初检RPR滴度≥1:16比例高于良好妊娠孕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检RPR滴度≥1:16、确诊时梅毒分期为晚期、梅毒确诊时间为孕晚期等是影响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规范化治疗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地区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受文化程度、职业、孕产史等因素影响,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梅毒确诊时间、梅毒分期、接受治疗情况及初检RPR滴度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相关性。
2020 Vol. 28 (9): 1346-1350 [摘要](
365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龚双燕 杜 旻 王 晖 刘鸿雁 刘冬梅 邹艳辉
分析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5月从天津市和山西、贵州、黑龙江等省开展的中老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筛选>45岁曾放置IUD避孕并已绝经(停经时间≥1年)妇女938名为研究对象,分析IUD取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938人中月经停止时尚未取出IUD 592人(63.1%),其中282人(47.6%)在月经停止后1年内取出;81人(13.7%)在月经停止1年后取出,113人(19.1%)对IUD取出时间记忆不清,116人(19.6%)目前尚未取出。自觉没必要、害怕疼痛、嫌麻烦等是妇女未适时取出IUD的主要直接原因,不同省(市)、经济收入、年龄、户籍、居住地性质等是绝经后IUD是否取出的影响因素。结论:调查省/市均存在绝经后IUD未适时取出的现象,应加强妇女围更年期保健服务,需要特别关注低收入和年龄较轻的绝经人群。
2020 Vol. 28 (9): 1351-1354 [摘要](
426
)
HTML
(0 KB)
PDF
(0 KB)
(
54
)
-
刘春华1 耿 杰1 闫江舟1 刘 征2 张国龙1 赵东阳1*
了解郑州市2015-2018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阳性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探究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收集郑州市2015-2018年产前检查时接受HIV抗体筛查检测孕产妇信息,分析其HIV抗体检测率及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随机选取同期且符合匹配条件的HIV抗体阴性孕妇,对比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对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给予母婴传播阻断干预,统计其妊娠结局及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结果:2015-2018年郑州市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71.0%、74.0%、72.3%、76.2%),HIV阳性检出率(12.31/10万、11.06/10万、13.64/10万、15.59/10万)比较均无差异(P>0.05)。121例HIV抗体阳性与121例HIV抗体阴性孕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有差异(P<0.05),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孕次、产次、户籍所在地等无差异(P>0.05)。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0.1%),性伴侣HIV感染阳性占53.7%,80.2%为妊娠后确诊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1~3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是孕产妇HIV感染的高风险因素(P<0.05)。121例中有21例选择终止妊娠,100例继续妊娠并分娩,其中阴道顺产76例,剖宫产24例,各年孕产妇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100例进行了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有9例未用药阻断,68例接受产前用药,23例选择产时用药,100例新生儿均存活,婴儿早期HIV感染阳性6例,其中5例为未采取药物阻断孕产妇所生,1例为产时用药产妇所生。结论:郑州市孕产妇HIV筛查检测率和HIV阳性检出率保持平稳,性活跃年龄段、无业、低学历是HIV感染危险因素,性传播是孕产妇感染HIV主要途径。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时采取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020 Vol. 28 (9): 1355-1359 [摘要](
4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李咏梅 黄敬东 蒋庆兰 王雪珍
比较皮下埋植避孕与放置TCu220 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在人工流产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行人工流产术且有长期避孕需求的300例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植组(流产术后即刻给予Implanon皮下埋植剂避孕)147例、IUD组(放置含铜IUD)143例,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带药(器)妊娠、脱落、因症取出、盆腔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与避孕相关副反应发生情况、续用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价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24个月内,埋植组因症取出率(1.4%)、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4%)均低于IUD组(6.3%、11.9%),月经量增多(2.0%)、经期延长(6.1%)、局部不适感总发生率(1.4%)均低于IUD组(7.0%、13.3%、9.1%),月经稀发或闭经总发生率(7.5%)高于IUD组(1.4%)(均P<0.05);埋植组续用率(95.9%)高于IUD组(89.5%),两组术后6、12、24个月 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埋植组术后12、24月SF-36评分高于同期IUD组(均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给予皮下埋植或含铜IUD避孕均可取得良好避孕效果且有较高续用率,对改善女性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皮下埋植避孕不良事件、避孕相关副反应发生率及续用率更低。
2020 Vol. 28 (9): 1360-1363 [摘要](
487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温高静1 林文静1 黄志琼1 吕杰强2*
探究优思明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受术者子宫内膜、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女性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服用益母草颗粒剂,优思明组加用优思明治疗,对照组不加。比较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盆腔感染率,随访术后不同时间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优思明组术后阴道出血量(21.7±2.2ml)、出血时间(3.0±0.3d)、盆腔感染率(2.0%)均低于对照组(25.4±2.8ml、5.2±0.5d、14.6%)(P<0.05)。术后2、6、10周,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术前且优思明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优思明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情况及盆腔感染,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缓解炎症反应。
2020 Vol. 28 (9): 1364-1367 [摘要](
352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李鲜风 冯 颖
比较宫腔观察吸引系统与腹部超声引导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瘢痕子宫女性,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腹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宫术,观察组行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下负压吸宫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后间隔时间两种方法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10±10.0ml)、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1±1.8d)及月经量减少(6.3%)比例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宫腔或宫颈管粘连发生率(0.6%)低于对照组(4.4%),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7.5%)(P<0.05),两组流产不全、人工流综合征及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0.05);不同剖宫产术后间隔时间者,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间隔<1年者中,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5±1.1d)小于对照组(7.9±2.1d)(P<0.05),而两组间隔1~3年、≥3年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无未见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1年妊娠行人工流产术,采用宫腔观察吸引系统可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0 Vol. 28 (9): 1368-1371 [摘要](
310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曹建军1 高芳芳1* 李小刚2 王艳莉3 王 雄1 段锦玉1
探讨不同剂量喷他佐辛或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行无痛人工流产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各40例,喷他佐辛(0.2 mg/kg)联合丙泊酚(低剂量组),喷他佐辛(0.3mg/kg)联合丙泊酚(高剂量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舒芬太尼组),比较3组麻醉效果。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舒芬太尼组麻醉总有效率(95.0、87.5%、92.5%)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苏醒及离室时间均长于另外两组(P<0.05);3组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阿托品用量、多巴胺用量无差异,术后24h镇痛比较无差异(P均>0.05);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低剂量组发生率(15.0%)低于高剂量组(42.5%)和舒芬太尼组(55.0%)(P<0.05)。结论:0.2mg/kg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镇静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当,但术后恢复更快,可更好地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更佳。
2020 Vol. 28 (9): 1372-1374 [摘要](
297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李爱香 李永乐 季清云 郭伟光
探讨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性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PCOS患者作为PCOS组,同期因排卵障碍行促排卵治疗的非PCOS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46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阴道B超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记录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内膜厚度(Em)。PCOS患者门诊随访1年,根据妊娠情况将其分为妊娠组(n=71)、非妊娠组(n=69)。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OS患者治疗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PCOS组血清mir-146a、LH、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I、RI均高于对照组,Em低于对照组(均P<0.05)。PCOS组非妊娠患者血清mir-146a、LH、FSH水平均高于妊娠患者,E2水平低于妊娠患者,PI、RI均高于妊娠患者,Em低于妊娠患者(均P<0.05)。mir-146a、E2、LH、FSH、PI、RI、Em均是影响PCOS患者治疗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mir-146a、LH、FSH水平及PI、RI显著升高,E2水平及Em降低,可能相互作用影响了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参与PCOS发生发展。
2020 Vol. 28 (9): 1375-1379 [摘要](
323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赵小环 李红芳 樊 虹 许会英 孙高高
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观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Omi/HtrA2基因与凋亡抑制蛋白Livin基因表达,探讨Omi/HtrA2与Livin在子痫前期及子痫胎盘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分娩后胎盘组织中Omi/HtrA2与Livin表达。结果:Omi/HtrA2主要在胎盘组织中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胞质中表达,观察组表达水平(150.46±26.59)高于对照组(132.11±18.43),子痫前期重度(161.17±19.45)高于子痫前期(136.79±26.57)(P<0.05);Livin主要在胎盘组织中合体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观察组表达水平OD值(116.07±22.40)低于对照组(136.73±20.81)(P<0.01),但子痫前期与子痫前期重度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Omi/HtrA2、Livin均参与了胎盘的凋亡,在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2020 Vol. 28 (9): 1380-1382 [摘要](
488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赵 娟 郑 锦 韩晓兵*
调查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孕症与感染关系。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患者,其中宫颈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65例(CIN)、不孕症62例,同期本院体检正常女性(正常组)50例,快速导流交杂法检测HPV以及各亚型感染,分析宫颈癌病理与HPV感染关系,不孕症HPV感染特点,筛选不孕症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CIN组、宫颈癌组、不孕症组HPV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20.0%,12.0%)均高于正常组,且宫颈癌组感染率最高(92.3%、86.4%)(P<0.05);HPV多重感染率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宫颈癌分期为Ⅲ期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管浸润宫颈癌多重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不伴淋巴管浸润患者(均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有宫颈糜烂史均为不孕症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不孕症患者HPV感染以及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随宫颈癌病情进展HPV感染率上升;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小、有宫颈糜烂史均为不孕症女性高危HPV亚型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治时应予以关注并行感染筛查及治疗。
2020 Vol. 28 (9): 1383-1387 [摘要](
4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徐吉雯 叶 婧 乔 允 杭 瑛*
研究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及对血清妊娠关联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FIt-1)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采用拉贝洛尔治疗,治疗4周。比较血压控制情况、血清PAPPA、PLGF、sFIt-1水平、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APPA水平下降,PLGF、sFIt-1上升,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85.4%)高于对照组(65.9%),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46.3%)(均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可提高疗效,通过对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下调,PLGF、sFIt-1水平上调发挥药效作用。
2020 Vol. 28 (9): 1388-1391 [摘要](
402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马晓丽 李 静 李莲英*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11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贝洛尔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时血压、24h尿蛋白、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sLOX-1、sRAGE的变化和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蛋白、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S/D)、血清sLOX-1(167.48±19.40μg/ml)均低于对照组、sRAGE(302.46±34.57 ng/L)高于对照组(181.13±21.19μg/ml、280.49±30.13 ng/L);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与对照组(7.3%)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清sLOX-1、sRAGE及子宫动脉血流,改善母婴结局,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2020 Vol. 28 (9): 1392-1395 [摘要](
406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王爱爱1 刘彩琴1* 张 力2 杜 云3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α(SDF-1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GDM孕妇95例为GDM组,于孕期及产后早期(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47)、糖耐量受损组(IGT组,n=28)和糖尿病组(DM组,n=20),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Lp-PLA2、SDF1α、FGF-21水平变化。结果: NGT组、IGT组、DM组在孕中期时其FBG、2hPG、HOMA-IR、FINS、TC、TG、LDL-C、Lp-PLA2、SDF-1α、FGF-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β、HDL-C低于对照组,且NGT组、IGT组、DM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IGT组、DM组产后早期FBG、2hPG、HOMA-IR、TG、LDL-C、Lp-PLA2、SDF-1α、FGF-21水平均高于NGT组和对照组,HOMA-β、HDL-C低于NGT组和对照组,且IGT组与DM组有差异, HOMA-IR、HOMA-β NGT组与NC组有差异(P<0.05)。GDM患者血清Lp-PLA2、SDF-1α、FGF-21水平与孕前BMI、FBG、2hPG、HOMA-IR、TG、LDL-C呈正相关性,与HOMA-β呈负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SDF-1α、FGF-21高表达是GDM孕妇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Lp-PLA2 26.94 nmol/min·mL、SDF-1α 1.75μg/L、FGF-21 140.51ng/L为产后糖代谢异常判断切值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2.4%、82.4%、64.7%,特异度分别为93.3%、86.7%、86.7%。结论:GDM患者孕期及产后血清Lp-PLA2、SDF-1α、FGF-21水平更高,且与HOMA-IR、HOMA-β密切相关,可能作为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2020 Vol. 28 (9): 1396-1401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黄柳鲜 刘凤媛 丁丽鲜
探讨单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经阴道分娩后感染效果及产后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4月在本院产科待产准备行阴道分娩孕妇10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7例)和对照组(496例),观察组在产后3~6h内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悬混剂(7:1)20ml,对照组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随访两组产妇产后42d内发生产后感染情况,分析影响产妇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产妇在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阴道手术助产率、第二产程延长、应用缩宫素比例、产后出血、留置导尿>3d等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42d内产妇产后感染发生率为14.7%(143/970),观察组(10.9%,53/488)低于对照组(18.7%,90/482)(P=0.000);产后感染产妇在阴道手术助产、会阴侧切、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留置导尿>3d等发生比例均高于无感染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手术助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留置导尿>3d、胎膜早破是导致产妇产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预防产后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产妇在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能够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会阴侧切和阴道手术助产中严格无菌操作可一定程度降低产妇产后感染发生几率。
2020 Vol. 28 (9): 1402-1406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陈丽鹃 陶 萍*
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宫内妊娠影响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输卵管情况选择手术方案,其中50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保守组),30例行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切除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宫内妊娠的可能因素。结果:保守组手术时间(47.3±5.5min)、术中出血量(43.6±5.2ml)均高于切除组(37.2±6.0min、30.0±3.2ml)(P<0.05),术后尿管停留、肛门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血HCG转阴时间保守组(18.4±2.6d)长于切除组(9.26±3.87d)(P<0.05);术后输卵管碘油造影,保守组双侧通畅(60.0%),手术侧通畅(84.0%),对侧通畅(80.0%),切除组对侧通畅(83.3%)。术后随访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未孕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 不同年龄、患侧输卵管破裂、对侧输卵管闭锁及术后对侧输卵管通畅者术后宫内妊娠未见差异(P>0.05),而术前不同HCG水平、盆腔黏连、异位妊娠史及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者术后宫内妊娠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宫内妊娠的危险因素是术前患者血清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有盆腔黏连、有异位妊娠史,而术后输卵管患侧通畅为术后宫内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盆腔黏连不严重及无重复同侧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虽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但手术创伤相对更小且未降低术后宫内妊娠几率。术前HCG水平>2000IU/L、有异位妊娠史、盆腔黏连严重是患者影响术后宫内妊娠的危险因素。
2020 Vol. 28 (9): 1407-1411 [摘要](
405
)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
吕 海 陈丽荣* 吴晓丽
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中均给予全身麻醉诱导,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腰方肌组)或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腹横肌组),术后经静脉给予吗啡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不同时点吗啡累计用量、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神经阻滞时间、出血量等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时,腰方肌组吗啡累计用量均低于腹横肌组;术后6h、12h、24h时,腰方肌组MAOA水平均低于腹横肌组,而SOD和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h、24h时腰方肌组CD4+及CD3+均高于腹横肌组,术后12h时腰方肌组CD4+/CD8+高于腹横肌组(P<0.05),术后6h、48 h时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消化道症状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术后氧化应及免疫功能的改善。
2020 Vol. 28 (9): 1412-1416 [摘要](
284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丁 力1 鲁舜蓉1 王林艳1 杨 玲2*
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剖宫产产妇82例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予以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应激反应、产妇苏醒时间、产妇自主排尿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皮质醇(Cor)、血清中丙二醛(MDA)及内皮素(ET),在麻醉前、麻醉后1h两组产妇比较未见差异(P>0.05),但在麻醉即刻各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8.37±1.30分)与对照组(8.35±1.31分)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9.03±3.12min)及自主排尿时间(2.01±0.20h)均短于对照组(26.44±2.13min、2.98±0.36h)(P<0.05);两组产妇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情况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26.8% )(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孕产妇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麻醉寒战发生,且对新生儿未增加不良影响。
2020 Vol. 28 (9): 1417-1419 [摘要](
311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李春英 陈少慧 李海静 冯书梅 陈苑红
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探讨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120例(FGR组)和1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浆ATⅢ、PC、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以及AT-Ⅲ、PC、D-二聚体与FGR相关性。FGR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常规组(60例)接受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AT-Ⅲ、PC、D-二聚体、脐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脐动脉血流阻抗峰速比值(S/D)水平,以及宫高、头围、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增长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FGR组血浆AT-Ⅲ、PC水平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AT-Ⅲ、PC与FGR呈负相关(r=-0.421、-0.502,P<0.05),D-二聚体水平与FGR呈正相关(r=0.473,P<0.05)。FGR患者治疗后治疗组AT-Ⅲ、PC水平,宫高、头围、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增长高于常规组,D-二聚体,脐血流RI、PI、S/D水平低于常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常规组,新生儿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FGR患者AT-Ⅲ、PC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AT-Ⅲ、PC、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FGR的发病过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提高AT-Ⅲ、PC活性,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改善脐血动力学和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9): 1420-1424 [摘要](
5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李彩荣 吴大保
探讨术前微小RNA-376c-3p(miR-376c-3p)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原发性宫颈癌患者90例为宫颈癌组,同期行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者100例为宫颈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术前宫颈病灶活检组织中miR-376c-3p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miR-376c-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根据miR-376c-3p中位数将宫颈癌患者分为高、低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miR-376c-3p表达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宫颈癌组术前病灶活检组织中miR-376c-3p的表达水平(0.65±0.08)低于宫颈良性病变组(0.86±0.10)(P<0.05)。术前miR-376c-3p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最大直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的宫颈癌患者间存在差异(P<0.05),在不同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患者间无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miR-376c-3p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状况优于低miR-376c-3p组(P<0.05)。ROC曲线发现,宫颈癌患者术前miR-376c-3p表达水平预测术后复发截点值0.625,曲线下面积为0.688(95%CI:0.544~0.833),灵敏度52.6%、特异度78.6%。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miR-376c-3p异常低表达,且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评估患者无复发生存状况、预测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价值。
2020 Vol. 28 (9): 1425-1428 [摘要](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曹 燕 徐晓栋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寒战发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需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产妇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实行硬膜外麻醉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产妇寒战发生后靶控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实行硬膜外麻醉后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产妇寒战发生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基本情况,术中基础代谢率(BMR)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MAP、HR和SpO2均低于对照组,术中BMR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47.5%),寒战发生0级比例(85.0%)高于对照组(55.0%),且无3级和4级发生(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术后寒战发生。
2020 Vol. 28 (9): 1429-1431 [摘要](
346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李迎华1 汪春芬2 金 梅1 倪笑玲1 李淞漪1 何茶英1*
探讨依托孕烯植入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和子宫腺肌病(AM)缓解痛经等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以 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放置依托孕烯植入剂避孕的EM患者44例和AM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放置前及放置后1,6,12,24个月的痛经、月经量改变等情况。结果:放置依托孕烯植入剂后,患者痛经VAS 评分由放置前的(6.4±2.4)分;降至放置后6,12,24个月的(0.6±0.4)、(0.4±0.9)、(0.2±0.7)分;放置6,12,24个月闭经/月经稀发的发生率分别为54.7 %,57.5%,58.1%,与放置前相比较有差异(P<0,05);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点滴出血(24%)、闭经/月经稀发(58.1%)、体重增加(19.0%)、痤疮(13.0%)等。结论:依托孕烯植入剂适用于痛经和(或)月经过多的EM和AM患者。出血模式改变,包括闭经/月经稀发、不规则和(或)点滴出血是最主要的副反应,也是停止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2020 Vol. 28 (9): 1432-1434 [摘要](
4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
杨舒婷 周明连 汤欣欣 毛华芬 张璟璐 许天龙 顾 莹王雷雷*
探讨男性Y染色体上无精症因子(AZF)区域的微缺失分布及与临床关系。方法:收集本院门诊不育男性920例,正常生育男性100例,多重PCR技术对涵盖AZFa、AZFb、AZFc区域微缺失的15个STS位点进行检测,分析AZF区域微缺失分布情况。结果:920例不育患者中检出AZF区域微缺失18例(1.96%),其中AZFc区微缺失12例、AZFb区缺失4例、AZFa区缺失1例、AZFb和c区均缺失1例,共发现6种AZF缺失类型,正常生育男性中未检测到AZF区域存在微缺失;接受进一步临床检测的17例AZF区域微缺失携带男性中,无精症6例、弱精症及少弱精症9例、坏死精子症2例。结论:本次不育男性患者Y染色体AZF区存在多种类型微缺失,主要以AZFc区缺失为主。不育男性诊断或人工辅助生殖治疗前,筛查Y染色体微缺失应作为常规检查并给予足够重视。
2020 Vol. 28 (9): 1435-1438 [摘要](
6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龚 莉 王 喜 弓艺涓 邓青平 刘 桃 马霞霞 刘海燕
观察手动负压吸引术(MVA)用于早期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9月于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术且停经时间≤56d的妇女200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实施电动负压吸引术(EVA)和MVA,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MV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扩张宫颈率、使用刮匙率分别为(3.5±1.2)min、(5.8±0.6)ml、7.0%和5.0%,均少于EVA组的(5.1±1.1)min、(13.2±1.3)ml、100.0%和18.0%(P<0.05);进出宫腔1次、2次、3次的比率 MVA组分别为65%,35%,0,低于EVA组的10%,62%,28% (P<0.05);MVA组VAS疼痛评分为(4.2±1.4)分,低于EVA组的(5.4±1.2)分(P<0.05)。结论:MVA终止早期妊娠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扩张宫颈率和使用刮匙率,减少进出宫腔次数,减轻术中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2020 Vol. 28 (9): 1439-1441 [摘要](
567
)
HTML
(0 KB)
PDF
(0 KB)
(
10
)
-
孙鸿博 朱曼丽
分析输卵管异位妊娠流产后对再次妊娠的不良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8年本院分娩孕妇资料,将有输卵管妊娠流产史再次妊娠发生不良妊娠1688例为观察组,再次妊娠正常170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统计观察组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25岁、孕期配偶吸烟、孕前超重、有妇科病史及营养状态较差等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输卵管异位妊娠治疗方法、饮食是否清淡、生育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学历、职业及家庭人均收入等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再次妊娠主要不良妊娠为子痫前期122例(7.2%)和胎儿生长不良259例(15.3%),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在再次妊娠间隔<12个月占比最高(92.7%)(均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超重和妊娠期间配偶吸烟是流产后再次发生不良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流产再次妊娠孕妇,应尽可能控制体重并避免吸烟环境,延长妊娠间隔1年以上并加强孕前保健,以预防不良妊娠。
2020 Vol. 28 (9): 1442-1444 [摘要](
3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
)
-
徐一玲 张 玮 尹 青*
探究外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联合孕酮(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妇产科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n=56)和继续妊娠组(n=56);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孕妇外周血清α1-AT、β-hCG及P水平。采用ROC受试分析曲线评估上述检测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流产组P、β-hCG及α1-AT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和正常组(P<0.05),而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P水平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α1-AT与β-hCG水平对流产的预测准确性(70.3%、73.3%)优于P(46.4%)。治疗后48 h及72 h,流产组患者P、β-hCG及α1-AT水平仍低于继续妊娠组(P<0.05)。结论:血清α1-AT联合β-hCG检测有助于对先兆流产患者预后的评估,对临床早期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0 Vol. 28 (9): 1445-1448 [摘要](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
孙 丽1 何 丽2 伍秋红1 阿说阿牛1
探究术前使用戈舍瑞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流阻力、肌瘤体积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经戈舍瑞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体积≥孕14周子宫肌瘤患者(联合组,48例)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体积10~12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组,42例)临床资料。比较用药前、术前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Hb水平、子宫血流阻力[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主要肌瘤血管阻力指数(RI)]差异,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前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低于用药前,Hb水平高于用药前(P<0.05);且两组术前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H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术前子宫动脉RI和肌瘤血管RI均高于用药前,且高于手术组术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出现闭经81.3%,潮热多汗47.9%,失眠25.0%,四肢酸痛10.4%。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前使用戈舍瑞林能促使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2020 Vol. 28 (9): 1449-1452 [摘要](
4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白 璐1 于月新2*
探讨应用醋酸亮丙瑞林(LA)行超长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不孕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受IVF-ET的子宫腺肌症或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97例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A组(常规长促排卵方案,48例)、B组(常规超长促排卵方案,82例)、C组(LA行超长促排卵方案,67例)。分析3组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药、注射日孕酮(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B组Gn起始总量、总量及时间均高于A组,HCG日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子宫内膜厚度(EDM)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HCG日P、E2、LH水平,Gn时间、总量、EDM、起始总量无差异(P>0.05);A组与C组HCG日P水平无差异(P>0.05),C组Gn起始总量、总量及时间均高于A组,HCG日E2、LH、E2/P、EDM均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2原核(2PN)数、2PN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胎分娩率比较无差异,卵裂率、2PN卵裂率、受精率、早期流产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出生体重儿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异位妊娠率等无差异(均P>0.05);B组和C组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胎分娩率、2PN数、2PN卵裂数、2PN卵裂率、早期流产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胚胎种植率高于B组,中重度OHSS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行IVF-ET的子宫腺肌症或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常规超长方案和LA行早卵泡期超长促排卵均较常规长方案更有效,但LA行早卵泡期超长促排卵方案更符合抑制患者内源性性激素水平要求,使患者获得更高的胚胎种植率、活胎分娩率及更佳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9): 1453-1458 [摘要](
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沈莉敏 曹小俊 曹琳雁 周 吉 承 霞 孙晔子*
探讨左甲状腺素钠(L-T4)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方法将本院确诊为妊娠合并TPOAb阴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分为L-T4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L-T4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T4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L-T4组流产率(8.6%)及早产率(4.3%)均低于对照组(14.6%、10.0%),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1%)、贫血(21.6%)、妊娠期糖尿病(2.9%)及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比例(2.9%)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L-T4可更好改善妊娠伴TPOAb抗体阴性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围产结局,降低并发症。
2020 Vol. 28 (9): 1459-1461 [摘要](
402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刘铃铃 刘振贤 程 虹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超排卵技术(COH)中应用不同时长促性腺激素(Gn)的妊娠结局及影响Gn时间延长可能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因PCOS不孕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治疗患者85例,根据Gn使用时长分组,≤9d 17例为短时长组,10~15d 49例为中时长组,>15d 19例高时长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Gn时间延长影响因素。结果:3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雌二醇、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降调节时间、启动剂量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3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FSH)、Gn启动日FSH和LH有差异(P<0.05);3组间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及新鲜胚胎移植率,以及发生中重度OHSS比例、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等均无差异(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基础FSH高水平为Gn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启动日FSH及LH复常是Gn时间延长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PCOS伴不孕症患者在IVF-ET过程中Gn使用时间长短并非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直接因素,基础BMI及FSH过高、降调节后Gn启动日FHS及LH水平过低可能是影响Gn使用时长的主要因素。
2020 Vol. 28 (9): 1462-1466 [摘要](
3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田文秀1 王 晶1 徐 丹1 黄艳丽2 兰艳丽2 刘 韵2*
探究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疗效及对术后妊娠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宫腹腔镜组(n=57)和腹腔镜组(n=51),两组均于术后第1次月经2~5 d始给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年妊娠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妊娠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腹腔镜组无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96.5%)及术后2年妊娠率(63.2%)高于腹腔镜组(80.4%、41.2%),并发症发生率(3.5%)低于腹腔镜组(15.7%)(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时间、盆腔手术史不同其术后妊娠情况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分期)、输卵管畅通情况、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情况、术后规范用药情况、手术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临床r-AFS分期Ⅲ~Ⅳ、输卵管不畅通、未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术后未规范用药是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是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可显著提高术后妊娠率,安全有效。 r-AFS分期低(Ⅰ~Ⅱ期)、输卵管畅通、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术后规范用药等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
2020 Vol. 28 (9): 1467-1470 [摘要](
42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靳闪闪 马会峰
探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住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200例,分别为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预置术140例或行髂内动脉双侧球囊阻断术60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胎盘植入类型、手术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胎盘植入类型、术后下肢血栓形成发生未见差异(P>0.05);腹主动脉组手术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髂内动脉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窒息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胎盘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预置术,可更好地减轻术中出血情况,节省手术时间,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2020 Vol. 28 (9): 1471-1474 [摘要](
284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张 燕 张 琪 康延寿
探讨不同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者治疗后再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4月30日-2017年4月30日在本院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有再次妊娠要求的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妇女150例临床资料,CSP分型为Ⅰ型组(64例)、Ⅱ型组(56例)和Ⅲ型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妊娠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Ⅲ型组最高而Ⅰ型组最低,一次手术成功率Ⅲ型组最低而Ⅰ型组最高(均P<0.05),术后月经及hCG恢复正常时间各组无差异(P>0.05)。随访24~36个月共自然妊娠98例,Ⅰ型组自然妊娠率(79.7%)高于Ⅱ型组(69.6%)、Ⅲ型组(27.6%)(P<0.05)。在113次自然妊娠中,Ⅲ型组自然流产率(50.0%)高于Ⅱ型组(17.8%)、Ⅰ型组(16.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Ⅲ型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保护因素为年龄<30岁、瘢痕处肌层厚度>3mm,危险因素是刮宫史(P<0.05)。结论:Ⅲ型CSP患者手术治疗后再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较Ⅰ型和Ⅲ型CSP低,妊娠结局较差。
2020 Vol. 28 (9): 1475-1478 [摘要](
2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王绚华1 薛林燕2
探讨组织多普勒对高原地区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来自高海拔地区的50例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孕妇80例(对照组),年龄及孕周均匹配,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孕妇胎儿二、三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Ea,Aa,Sa峰)及Tei指数,分析胎儿左、右心室的心肌舒张及收缩功能。结果:两组孕妇胎儿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Ea、Aa、Sa指标均大于相应二尖瓣环(P<0.05);不同孕周胎儿心脏二、三尖瓣环运动速度Ea、Aa值存在差异(P<0.01),Sa值无差异(P>0.05);糖尿病组胎儿心脏二、三尖瓣环Ea、Aa、Sa值均小于对照组,心肌综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可能受损, 组织多普勒对评估胎儿心功能方面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2020 Vol. 28 (9): 1479-1481 [摘要](
318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林文静1 温高静1 黄志琼1 吕杰强2*
探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妊娠结局,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妊娠晚期(孕34周~41周)孕妇800例临床资料,其中GBS感染400例为GBS感染组,无GBS感染孕妇4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分析发生GB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GBS感染组血清PCT及IL-6水平(0.14±0.04 ng/ml、15.14±1.67pmoL/ml)均高于对照组(P<0.05)。孕妇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妊娠糖尿病(GDM)、有无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VVC)、有无流产史、有无分娩史等均与发生GBS感染有关;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高BMI、GDM、VVC、流产史及分娩史均是妊娠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BS感染组孕妇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22.5%、23.0%、16.0%、25.3%、17.8%、15.5%、3.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BS感染可导致妊娠晚期孕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还可增加孕妇早产、宫内感染、羊水污染等不良结局风险。应针对高龄、高BMI、GDM、VVC、流产史及分娩史等因素妊娠晚期孕妇加强GBS筛查及控制保护,以降低GBS感染。
2020 Vol. 28 (9): 1482-1485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宋 熲 杨卓加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病因素及围产期处理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82例(合并组),单纯前置胎盘82例(单纯组),比例两组临床资料及可能因素,探究围产期处理对预后效果。结果:两组年龄、分娩孕周无差异(P>0.05),孕次、流产≥3次、完全型胎盘前置、子宫瘢痕发生率合并组均高于单纯组,产后出血、剖宫产、失血量、休克以及输血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均P<0.05),子宫切除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围产儿死亡两组无差异(P>0.05);合并组82例中产期诊断符合率为95.1%(78/82)。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剖宫产、失血量、休克以及输血发生率,临床对有发生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可能因素产妇应采取积极的围产期处理,从而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2020 Vol. 28 (9): 1486-1489 [摘要](
355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荆立华 魏 晶* 李健华 吴春霞 刘以林 张改英
探究多普勒超声血流阻力指数(RI)与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血管紧张素-2(Ang-2)在卵巢肿瘤患者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卵巢肿瘤患者84例为病例组,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良性肿瘤23例、交界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3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85例为对照组。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血流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ANGPTL4、Ang-2水平;Pearson法分析病例组RI与ANGPTL4、Ang-2,ANGPTL4与Ang-2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病例组RI、ANGPTL4、Ang-2与疾病良恶性关系。结果:病例组RI(0.50±0.08)低于对照组(0.63±0.12),血清ANGPTL4(52.29±8.91 ng/ml)、Ang-2(32.48±5.17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在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中RI依次降低(0.63±0.09、0.54±0.07、0.37±0.06),血清ANGPTL4、Ang2水平依次升高(P<0.05)。卵巢肿瘤患者RI与ANGPTL4、Ang-2呈负相关,RI与疾病良恶性呈负相关,ANGPTL4、Ang-2与疾病良恶性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血流RI与血清中ANGPTL4、Ang-2相关性明显,且均与肿瘤良恶性关系密切,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0 Vol. 28 (9): 1490-1493 [摘要](
346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郭桂元1 郭桂莲2
了解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可能发病因素,为产褥期精神障碍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200名产褥期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产褥期精神障碍评价结果将产妇分为精神障碍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特点,分析产褥期精神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结果:1156名产妇完成调查问卷,其中96例(8.3%)认定为产褥期精神障碍阳性患者。初次分娩年轻产妇好发、起病急、症状多样化等为产褥期精神障碍主要临床特点;产褥期精神障碍阳性孕妇在年龄、初次分娩、经济条件、照顾者、婆媳关系、家人期待、丈夫关心、婴儿哭闹、担心婴儿健康和产褥期指导等方面与阴性者有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丈夫关心、婴儿哭闹、产褥期指导是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褥期精神障碍具有年轻产妇好发、起病急、症状多样化等临床特点,丈夫关心、婴儿哭闹、产褥期指导等是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及家庭应针对可能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杜绝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
2020 Vol. 28 (9): 1494-1497 [摘要](
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王一琳 徐 红 鲍正娟 朱 雪 石 琴*
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女性2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PAC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情况、避孕措施落实率、术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术前及术后14d给予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对象避孕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高效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93.2%),显著高于对照组(30.4%),流产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0.7%)低于对照组(5.7%),术后月经恢复时间(25.4±3.4d)短于对照组(32.4±4.2d),生殖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91.1%)高于对照组(69.1%)(均P<0.05)。结论:开展PAC服务能明显提高妇女术后高效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流产后1年内重复流产率,提高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避孕意识。
2020 Vol. 28 (9): 1498-1500 [摘要](
550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杨敬敬 杨春丽 职云晓 王宝金*
探讨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年轻患者术后宫颈长度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行LEEP术治疗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05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同期行孕前体检且无LEEP术史妇女42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EEP术前和术后6个月宫颈长度,及两组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LEEP术后6个月宫颈长度(28.13±2.36mm)短于术前(29.76±2.45mm),且孕前(28.2±2.3 mm)短于对照组(29. 9±2.3mm)(P<0.05);术后妊娠者发生晚期流产率(18.0%)高于对照组(2.6%),早产率(41.0%)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19.1%)高于对照组(4.8%、2.4%)(P<0.05)。结论:患者LEEP术后宫颈长度虽变短但仍可保存较好的生育功能,但宫颈长度变短可增加妊娠后晚期流产、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等发生率,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明确手术指征,尽可能多的保留宫颈组织以提高生育几率。
2020 Vol. 28 (9): 1501-1503 [摘要](
5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
马铭艳 杨美霞 韩晓敏 宋 芳*
自然流产是病理妊娠中的一种,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其中一部分病因已被普遍接受,然而还有50%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胚胎发育、滋养层细胞入侵、蜕膜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病理妊娠的发生可能与MAPK通路异常有极大关系。本文对MAPK信号通路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上防治自然流产提供理论参考。
2020 Vol. 28 (9): 1504-1508 [摘要](
445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