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新中国的同龄人
吴尚纯

2019 Vol. 27 (7): 836- [摘要]( 291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基础研究
宋芳 杨美霞 贺帅 黄世琪 郝奋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4)在着床前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表达,进一步探讨TLR4对滋养层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TLR4蛋白在着床前小鼠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利用小鼠胚泡与人蜕膜细胞共培养着床模型,观察抗TLR4抗体对胚泡滋养层细胞粘附和铺展的影响。 结果:TLR4蛋白在小鼠胚泡的内细胞群和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内呈阳性表达;不同浓度TLR4抗体组的粘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ng/ml、200ng/ml和400ng/ml组的铺展率分别为(64.3±4.0)%、(51.3±4.1)%、(46.2±4.2)%,均低于对照组的(83.5±3.3)%( P<0.05);扩展面积分别为(63.5±5.0)×103、(60.2±5.2)×103、(58.5±4.8)×103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12±8.24)×103μm(P<0.01),并且其扩展面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受到抑制。 结论:TLR4不影响胚泡滋养层细胞的粘附,可能与胚泡的侵入和滋养层细胞的进一步生长有关。

2019 Vol. 27 (7): 839- [摘要]( 346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调查研究
罗燕子 吴素英

目的:探讨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方法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70例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问卷调查获取可逆避孕认知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宫内节育器知识得分(42.9±25.2分)高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6.6±3.4分)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6.0±3.4分)(P<0.001);不同年龄、居住年限、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本次医疗付费方式、妊娠次数、现有子女数、人工流产次数、今后生育计划、是否已避孕及使用过可逆避孕等知识得分存在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和婚姻状况是避孕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外妊娠并行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方法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年龄和婚姻的影响,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产后妇女相关知识宣传及避孕措施落实,降低重复流产率。

2019 Vol. 27 (7): 844- [摘要]( 367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袁彦玲 王涛 宋向菁 刘庆荣 赵子高 叶汉风

目的:分析育龄群众孕前优生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探讨改进措施。方法:在云南省2018年开展孕前优生等公共卫生项目的25个县(市、区),以育龄群众、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为对象开展现场定量、定性研究。结果:调查的171名育龄群众中风险暴露者占50.9%,风险分类前3位分别是营养生活方式(33.3%)、慢性病(28.6%)、感染性疾病(21.4%);风险暴露人群落实孕前优生干预措施占66.7%。 能否获取面对面的咨询指导,知识、态度和行为,供方的服务质量、技能和环节等均影响育龄群众孕前优生干预措施的落实。结论: 面对面告知信息、传授技能,促进育龄群众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真正改变,以及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环节,提出适宜的干预措施或转诊建议,为育龄夫妇以最佳健康状态进入妊娠阶段创造良好环境。

2019 Vol. 27 (7): 848- [摘要]( 427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技术与方法
邱月1,2安莉莎2曹小芳2杜蒙1高丹2张辰1王启迪2马旭2

目的:建立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方法,对比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OHdG水平。方法:通过偶联形成8-OHdGmcKLH复合物作为免疫原得到8-OHdG的高特异性配对抗体1D4、3B8,最终建立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的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8-OHdG的方法。结果:所建立的方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5%,稳定性良好;回收率为99.2%、100.8%和94.8%。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8-OHdG水平(7.3±1.3ng/ml)高于对照组(2.2±0.7ng/ml)(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8-OHdG检测方法为研究氧化损伤与疾病关系提供了更为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血清8-OHdG水平的异常改变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进程密切联系。

2019 Vol. 27 (7): 851- [摘要]( 309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临床研究
高海侠 刘晓华 张晓月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中药联合健康指导治疗肥胖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4例肥胖痰湿型PCOS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健脾祛痰中药治疗配合健康指导。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性激素指标、IGF-1、BMI及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幅更为明显且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健脾祛痰中药联合健康指导治疗肥胖痰湿型PCOS能够有效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等激素水平,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降低BMI值,改善肥胖,其治疗效果较佳。

2019 Vol. 27 (7): 854-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46 )

谢桂香 林琳

目的:探讨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预防产后出血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结果予以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宫底高度、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14.1%、12.5%)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第3、7天宫底高度更低(P<0.05);术前两组产妇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较对照组Hb水平更高(P<0.05);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98.4%、89.1%)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用来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缩短产妇的恢复时间。

2019 Vol. 27 (7): 858-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刘冬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及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dropin蛋白(adropin)、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25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37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均给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HEAS、MCP-1均低于对照组,adropin高于对照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均低于对照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半年随访,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可提高疗效,有效调节血清DHEAS、adropin、MCP-1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2019 Vol. 27 (7): 862- [摘要]( 352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冯艳 李高炜 林学正 王琳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高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行全麻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高龄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术后仅给予舒芬太尼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两组镇痛后1h、6h、12h、24h、48h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镇痛后0~12h、12~24h、24~36h、36~48h不同时间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过程中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压(BP)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睡眠量表(MOS-SS)评估并比较睡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后1h、6h、12h、24h、4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后0~12h、12~24h、24~36h、36~48h时间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和术后4周MOS-SS评分(19.3±7.0分)低于对照组(17.4%、26.4±6.5分),睡眠满意度(93.5%)高于对照组(78.3%)(均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下高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2019 Vol. 27 (7): 866-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李高炜 冯艳 林学正 王琳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用于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分娩产妇122例,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均应用静脉PCA技术,对照组仅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舒芬太尼用量、PCA键按压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78.5±8.2 ml)及PCA键按压次数(19.0±2.6次)低于对照组(121.4±14.1 ml、27.4±4.2次)(均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31.2%),总满意度(95.1%)高于对照组(80.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静脉PCA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舒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较高。

2019 Vol. 27 (7): 870- [摘要]( 334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孔双 管建英 高彩霞 韩贵芝 王晓玲 陈荣荣

目的:分析两种药物引产方案促中晚期妊娠宫颈成熟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妊娠妇女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25,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n=125,缩宫素引产),记录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效果、产妇分娩与产后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用药后6h、12h宫颈Bishop评分观察组(4.95±0.51分、5.19±0.56)均高于对照组(4.27±0.45分、4.58±0.48分)(P<0.05),引产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79.2%),阴道流血时间、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83.2%)高于对照组(67.2%)(均P<0.05);产后24h出血量、宫内妊娠物残留率、月经复潮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宫颈裂伤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欣普贝生引产可缩短中晚期妊娠产妇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在提高引产成功率同时改善母婴结局。

2019 Vol. 27 (7): 874- [摘要]( 34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郭深

目的:观察单球囊扩张引产对足月妊娠女性分娩方式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6月本院计划分娩的249例足月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球囊组、双球囊组和阴道栓组各83例,观察各组分娩方式,产程和引产前后Bishop评分,评价促进宫颈成熟水平,测定新生儿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统计医疗费用情况,跟踪围产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引产后Bishop评分(7.4±1.5分、7.4±1.5分)无差异但均高于阴道栓组(6.2±1.3分)(t=3.126、3.089,P=0.000、0.000);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8%、91.6%)无差异但均高于阴道栓组(78.3%)(χ2=7.014、5.698;P=0.008、0.017);经阴道分娩率(83.1%、84.3%)无差异但均高于阴道栓组(69.9%)(χ2=4.055、4.914,P=0.044、0.027);第二产程均长于阴道栓组(t=3.976、4.345,P=0.000、0.000)。单球囊组医疗费少于两外两组(t=3.582、6.714,P=0.000、0.000)。结论:单球囊扩张引产可有效提高足月妊娠女性宫颈成熟度,增加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与双球囊扩张引产相当的综合疗效和安全性,且医疗成本更低,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2019 Vol. 27 (7): 878-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李岩1李媛2刘姗2白雪燕2

目的:探讨预估为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促性腺激素(Gn)刺激第5日不同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与卵巢实际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预估为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资料,以长方案促排卵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检测Gn刺激第5日血清E2水平,将患者分为E2≥1460pmol/L组、>730pmol/L~<1460pmol/L、≤730pmol/L组,比较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的发生风险。结果:随着第5日血清E2值升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升高(3.6%、5.7%、16.9%)(P<0.05)。Gn刺激第5日血清E2≤730pmol/L组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3%)(P>0.05)。结论:对预估为卵巢正常反应的人群,Gn刺激第5日血清E2水平对OHSS和卵巢低反应的发生有提示作用。

2019 Vol. 27 (7): 882-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王韬 李欢 王立勋 郭瑞 高桂兰

目的:探讨每博变异度(SVV)指导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容量治疗效果。方法: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53例,ASA I-III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导向液体治疗和传统输液治疗。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和颈内静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BP)和中心静脉压(CVP)。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SVV、心指数等。导向液体治疗组根据SVV、MAP、CI将CI≥2.6L/min/m2、SVV 8~12作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目标,传统输液治疗组按照传统 “4-2-1”法则行补液治疗。记录术中出入量,麻醉前(T1)、诱导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h(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CI的变化。记录转入病房时及术后24h的MAP、HR和血清乳酸值。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导向液体治疗组晶体液量低于传统输液组,胶体液用量及尿量高于传统输液组,T3、T4时CI和CVP高于传统输液组,乳酸浓度、不良反应发生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输液组(均P<0.05)。结论:以SVV为指导的容量治疗,能有效优化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维持微循环灌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比传统液体治疗更有效。

2019 Vol. 27 (7): 886-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吴昊旻 梁旭霞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孕期体脂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165例给予体脂控制的肥胖孕妇设为观察组,135例常规诊疗和护理的肥胖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体脂率、生化指标、GDM发生率、孕妇妊娠结局、胎儿结局。结果:孕34周时,观察组的体脂率(31.2±4.2%)低于对照组(32.5±3.6%)(P<0.01),对照组TG、TC水平高于观察组,GDM发生率(27.4%)高于观察组(13.9%)(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早产、剖宫产率以及巨大儿、胎儿窘迫率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低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死胎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肥胖孕妇孕期体脂控制,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改善母婴结局,临床可探索应用。

2019 Vol. 27 (7): 890-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司冬梅 代小维 邬雪容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及分娩的产妇300例,经阴分娩产妇182例(A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1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经阴分娩对照组(A2组)、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2组)。比较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第6、12周,A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2组(P<0.05);产后12周A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2组(P<0.05),产后第6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优于B2组(P<0.05);产后12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B2组(P<0.05),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2组(P<0.05)。结论: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2019 Vol. 27 (7): 894-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临床分析
罗小琼1覃莉1黄伟媚2韦敬锡1雷志英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和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83例POCS患者,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3.0kg/m2)25例、超重组(23.0kg/m2≤BMI<25.0kg/m2)36例、肥胖组(BMI≥25.0kg/m2)22例,分析妊娠结局。结果:超重组、肥胖组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组促卵泡激素使用天数大于体重正常组,获卵数、受精数小于体重正常组,优质胚胎数小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均P<0.05),超重组优质胚胎数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3组种植率、孕周、流产率均无差异(P>0.05),妊娠率肥胖组最低(P<0.05);妊娠糖尿病患病率肥胖组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肥胖组、超重组新生儿体重高于体重正常组(均P<0.05)。结论:PCOS超重和肥胖患者促卵泡激素使用时间较长,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偏少,妊娠期间罹患糖尿病风险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偏大,临床应予以重视。

2019 Vol. 27 (7): 898- [摘要]( 415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龙驭云 汤欣欣 顾莹 杨舒婷 孙玉华 金培芹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中细胞遗传学病因分析及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确诊的稽留流产患者98例(观察组),同期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98例(对照组)。收集两组绒毛组织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结果:对照组的核型均为44+XX或44+XY,观察组核心分析失败42例,成功56例中,单体-XO6例,单体-常1例,三体35例,嵌合7例,缺失重复6例;对照组MMP-9阳性率高于观察组,TSP-1表达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对病因进行诊断,可为下一胎孕育做出指导。MMP-9、TSP-1可作为稽留流产辅助诊断指标。

2019 Vol. 27 (7): 902- [摘要]( 316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滕远勇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的胎膜早破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均行阴道和肛拭子实时定量PCR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检测,观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GBS阳性率(18.8%)高于对照组(5.0%)(P<0.05);观察组GBS阳性孕妇发生新生儿肺炎(6.7%)、胎儿窘迫(26.7%)以及绒毛膜羊膜炎(20.0%)比例高于GBS阴性孕妇,剖宫产(33.3%)、产后出血(13.3%)、早产(6.7%)以及新生儿黄疸(13.3%)、窒息(6.7%)、GBS感染(6.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有关,对妊娠结局可造成不利影响。

2019 Vol. 27 (7): 905- [摘要]( 649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夏琼1蒋琼2

目的:探讨诺舒及热球子宫去除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本院128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诺舒组和热球组各64例,分别采用诺舒及热球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评估其近期、中远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诺舒组(93.8%)和热球组(96.9%)无差异,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两组也无差异(均P>0.05);热球组手术时间长于诺舒组,阴道排液时间短于诺舒组,术后腹痛率高于诺舒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红血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均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第1、4、6个月时两组闭经率无差异(P>0.05),在第12、18个月时诺舒组闭经发生率(54.7%、50.8%)高于热球组(29.7%、25.0%) (P<0.05)。结论:在子宫异常出血治疗中诺舒治疗比热球治疗更具有手术便捷、术后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无须预处理等优点,且闭经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更明显,为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较佳选择。

2019 Vol. 27 (7): 908- [摘要]( 337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钟光芹 王小红 顾爱玲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例(观察组),其中流产2次24例、3次43例、≥4次33例;同期本院正常妊娠早孕孕妇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FN、IL-4、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和IL-17水平(201.41±32.21ng/L、50.22±17.34ng/L)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40.30±17.64n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流产次数者血清IFN、IL-4、IL-17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IL-4与IFN、IL-17呈负相关(r=-0.373、-0.404,P<0.05),IFN与IL-17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IFN、IL-17升高, IL-4降低,可能参与了复发性流-疾病过程,但与流产次数无明显关系。

2019 Vol. 27 (7): 912- [摘要]( 337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徐晔 沈晔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产前检查孕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微小病毒B19 IgM。结果:2240例孕妇中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为2.2%;不同年龄、产次、胎数孕妇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孕周≤12周孕妇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3.5%)高于孕13~28周(1.6%)和孕>28周(1,8%)(P<0.05);感染孕妇发生死胎、胎儿畸形、胎儿水肿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7%、21.4%、7.1%和7.1%)高于无感染孕妇(0.3%、0.2%、0.1%、0.6%)(P<0.05);不同孕周感染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孕妇存在一定的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应加强微小病毒B19感染监测。

2019 Vol. 27 (7): 915- [摘要]( 422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谭文敏 李浩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衣原体(CT)、支原体(UU)、淋球菌(NG)病原体感染。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25例(不孕组),其中输卵管性不孕61例,非输卵管性不孕64例;另选本院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0例(对照组)。均行生殖道CT、UU、NG检测并分析与不孕症关系。结果:不孕组CT、UU、NG、CT+UU、CT+NG感染率(7.2%、31.2%、4.8%、4.0%、3.2%)均高于对照组(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输卵管性不孕女性生殖道CT、UU、NG、CT+UU、CT+NG感染率(13.1%、49.2%、9.8%、8.2%、6.6%)均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女性(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无差异(P>0.05)。CT、UU、NG、CT+UU、CT+NG、UU+NG感染与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UU、NG感染和交叉感染可增加女性不孕症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交叉感染育龄期女性,临床应重视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上述指标检测。

2019 Vol. 27 (7): 918- [摘要]( 415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王妍婷 张红玲 李晓庆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临床特点,探讨其合适分娩方式。方法:对10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观察组)和100例未合并子宫肌瘤(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1.6%;术前诊断86例,剖宫产术中诊断23例;子宫下段和宫颈部肌瘤发生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高于宫体部肌瘤者,肌壁间肌瘤胎膜早破、肌瘤变性、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浆膜下肌瘤,≥5cm者肌瘤变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5cm者,多发肌瘤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率高于单发肌瘤(均P<0.05)。阴道分娩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肌瘤剔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高于单纯剖宫产(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会影响妊娠和分娩,选择分娩方式要充分考虑肌瘤位置、数量、大小,建议首选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2019 Vol. 27 (7): 921- [摘要]( 336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张晓慧 李敏 颜士杰

目的: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A2-ⅡA。观察术后病理LVSI,随访终点为死亡。分析LVSI与临床、病理及总生存率关系。结果:98例中LVSI阳性 48例,LVSI阳性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患者失访7例(LVSI阳性3例、阴性4例),随访率92.9%,随访中位时间68个月(50~86个月),5年生存率71.4%,LVS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LVSI阴性者(82.6%)(P<0.05)。KaplanMeier分析,LVSI阳性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P<0.05)。LVSI、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LVS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LVSI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LVSI可能成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2019 Vol. 27 (7): 925- [摘要]( 351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廖思蓬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半定量参数及定量参数对卵巢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82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加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SI60%、TTP200s)和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对比良恶性卵巢肿瘤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准,ROC分析SI60%、TTP200s、Ktrans、Kep、Ve值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价值。结果:共检出恶性卵巢肿瘤52例,良性肿瘤30例。良性组TIC分类以Ⅰ型、Ⅱ型为主,恶性组以Ⅱ型、Ⅲ型为主,两组存在差异(P<0.05)。良性组TTP200s高于恶性组,SI60%低于恶性组,恶性组Ktrans、Kep、Ve值高于良性组(均P<0.05)。SI60%、TTP200s、Ktrans、Kep、Ve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664~0.897,P=0.000)、0.869(95%CI:0.765~0.973,P=0.000)、0.922(95%CI:0.853~0.991,P=0.000)、0.808(95%CI:0.699~0.917,P=0.000)、0.872(95%CI:0.768~0.976,P=0.000)。当SI60%>96.1%时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7%、78.3%, TTP200>115s 时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6.4%、70.3%, Ktrans>0.235时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87.5%、92.4%, KeP>0.420时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78.3%、91.1%, Ve>0.081时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69.4%、90.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I60%、TTP200s、Ktrans、Kep、Ve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存在差异,是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有效影像学指标。

2019 Vol. 27 (7): 929- [摘要]( 375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范颖芳 胡予婷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及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3种不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全子宫切除术组(LTH组)5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LSH组)48例和三角形子宫切除术(LDH组)46例。结果:LD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LSH组和LTH组(P<0.05),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未发现差异(P>0.05);术后LDH组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膨出和压力性尿失禁分度均低于LSH组和LTH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LSH组和LTH组(均P<0.05),结论:LDH术在治疗女性子宫肌瘤上,对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和维持性激素水平上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2019 Vol. 27 (7): 933- [摘要]( 326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卢青虎 焦志彪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糖链蛋白125(CA125)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6例先兆流产孕妇,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继续妊娠组110例、难免流产组26例,另选取同期接诊的8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PRL、β-hCG、CA125,分析3项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先兆流产者血清PRL、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难免流产组的PRL、β-hCG水平低于继续妊娠组,CA125水平高于继续妊娠组(均P<0.05)。难免流产组孕5、7、9周时血清PRL、β-hCG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组,CA125水平高于继续妊娠组(均P<0.05)。PRL、β-hCG、CA125联合检验诊断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难免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93.4%、89.9%,高于PRL、β-hCG、CA125单独检测(P<0.05)。结论:妊娠早期对先兆流产者联合检测血清PRL、β-hCG、CA125,有较高的预测难免流产价值。

2019 Vol. 27 (7): 937-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董蕾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常规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3500例(观察组),同期常规体检且年龄、体质量指数与观察组匹配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观察组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产后24h及72h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时期D-二聚体水平,分析分娩方式、静脉血栓栓塞症D-二聚体水平,使用ROC曲线观察D-二聚体水平对血栓栓塞症预测值。结果:观察组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产后24h高于其他各期,早孕期水平其次,中孕期血水平最低(均P<0.05)。产后24h、72h剖宫产产妇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5)。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0例,其晚孕期、产后24h、产后72h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栓塞产妇(P<0.05)。产后24h D-二聚体水平(1.97mg/L)预测血栓栓塞症的价值最高,此时预测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76.8%,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呈现升高-下降-升高变化,且均高于未孕女性。分娩方式影响D-二聚体水平,产后24h 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19 Vol. 27 (7): 941- [摘要]( 303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刘科莹1陶雪峰1何莉茹1路娟1王亚琴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各期维生素A(VA)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合理VA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本院产前检查的510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不同孕期血清样本检测VA水平。结果:被检孕妇中血清VA正常者的比例为89.3%,异常占10.7%,其中VA缺乏占9.7%,VA过量占1.0%,孕晚期VA缺乏比例较高(18.5%)。VA缺乏的单因素危险,在孕早期为妊娠呕吐、先兆流产、感染性胃肠炎病史和偏食,孕中期为妊娠期糖尿病、摄入相关食物(动物肝脏、奶和西蓝花等)和服用相关药物,孕晚期为体质量指数、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偏食。多因素kogistic回归显示,孕早期和孕晚期VA缺乏的危险因素均有偏食,孕中期服用VA相关食物及药物不足(均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各期VA水平不同,易出现VA缺乏,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合理补充,以保障母婴安全。

2019 Vol. 27 (7): 945-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曹任敏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愿要求取器的绝经后健康妇女16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术前3h一次性口服、舌下分次含服和阴道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宫颈软化、术中疼痛、术中出血情况和取器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口服组(39.3%30.4%)高于舌下含服(5.3%,5.3%)和阴道放置组(1.8%,7.1%)(P<0.05);发热寒战、头痛头晕、手心瘙痒等副作用发生率口服组(26.8%,8.9%,32.1%)和舌下含服组(26.8%,8.9%,33.9%)高于阴道置药组(1.8%,0,1.8%)(P<0.05)。结论:阴道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是绝经后取器术前的宫颈准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用药途径。

2019 Vol. 27 (7): 949- [摘要]( 377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曹清芸 王兵 徐旭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不同年龄孕妇微量元素的全血含量,为孕妇合理安全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 方法: 6620例年龄20~39岁健康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2530例和中孕组4090例。分别进行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选取相同年龄范围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组。 结果: 在早、中孕期,孕妇血镁、钙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铜高于对照组(P<0.05),锌、铁低于对照组(P<0.05)。早、中孕期26~<36岁及≥36 岁年龄段血铜水平高于≤25 岁年龄段(P<0.05),孕中期≤25岁段血铁水平高于26~<36岁及≥36岁年龄段妇女(P<0.05)。早孕、中孕组血铁低水平比率分别为16.1%和27.8%,与对照组(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孕、中孕期分别有5.8%、9.6%的孕妇血锌水平低,高于对照组(2.5%)(P<0.01)。早中孕期妇女血钙低水平分别占4.97%和4.96%,高于对照组(2.5%)(P<0.05)。 结论: 宜根据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母亲和胎儿的需要。

2019 Vol. 27 (7): 952- [摘要]( 265 HTML (0 KB)  PDF (0 KB)  ( 42 )

经验交流
周耐华 刘志茹

2019 Vol. 27 (7): 955- [摘要]( 281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诸臻颖 姚晓英 刘素萍 焦莉英

2019 Vol. 27 (7): 957- [摘要]( 245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金晶 马涛 王万婷 魏云

2019 Vol. 27 (7): 959- [摘要]( 236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汪义泳1王秀艳2计婕1管玉宇1杜景云1周士华1余木兰1

2019 Vol. 27 (7): 962- [摘要]( 209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管理探索
韩秀娟1林雪2王蒙3徐有涛3

2019 Vol. 27 (7): 964- [摘要]( 265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杨建英 刘芯如

2019 Vol. 27 (7): 966- [摘要]( 200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综述
王晓庆 综述 薛晴*审校

2019 Vol. 27 (7): 969- [摘要]( 24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王福1于文晓2晏斌1韩强3刘煜1刘胜京1 综述 唐利平4郭军1 审校

2019 Vol. 27 (7): 973- [摘要]( 294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生殖健康科普专栏
于晓丽

2019 Vol. 27 (7): 976- [摘要]( 251 HTML (0 KB)  PDF (0 KB)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