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洁
抗苗勒管激素(AMH)主要由卵巢的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合成并分泌,是评估女性生殖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被认为是评价25岁以上女性卵巢储备的理想标志物,因而可预测女性的绝经年龄。另有研究显示,AMH可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潜在诊断指标;AMH在辅助生殖领域可预测卵巢的反应性及评估辅助生育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随着我国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针对AMH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今科研和临床的热点。为使读者对AMH在妇科生殖内分泌领域的临床应用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特邀本刊编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吴洁教授撰写本文。
2017 Vol. 25 (9): 580- [摘要](
3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
林峰 陈永艳 康跃凡
探究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 Link、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使用SCSA法检测DFI(DFI阈值27%或30%)与IVF、ICSI妊娠结局关系的文献,由两位检索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BP)、临床妊娠(CP)、流产(PL)。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 CI)用于评估DFI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meta分析中纳入9篇有效文献(共2008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DFI升高显著增加ICSI组生化妊娠率(RR=124,95% CI 1.00~1.52)、流产率(RR=2.21,95% CI 1.29~3.78),而与临床妊娠率无显著相关;DFI升高与IVF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SCSA法检测DFI对ICSI的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而对IVF的妊娠结局无预测作用,仍需要纳入更多的大样本优质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2017 Vol. 25 (9): 584- [摘要](
475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
于玲1于建春1翟丽屏2张美华1李志雄3宋霞1邱毅1*
研制并观察猕猴应用立体网状镍钛记忆合金宫内节育器(SIUD)后的避孕效果,为避孕节育提供新的方法及实验数据。方法:SIUD支架为心形或倒梨形,用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网格状支架,外包硅橡胶。成年雌性猕猴分为手术放置SIUD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9只,分别开腹进行子宫、卵巢外部测量,并观察放置SIUD避孕效果。结果:猕猴用9只猕猴通过宫底穿刺用放置器顺利放置新型IUD,3个月时1只猕猴SIUD脱落后妊娠,其余8只未脱落均未妊娠;对照组9只均妊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452, t=0.000)。结论:猕猴子宫形状与人类相似度高,是研制新型SIUD的较好动物模型,猕猴用SIUD具有较好的避孕效果。
2017 Vol. 25 (9): 590- [摘要](
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
李乾1张静2曹琴英2高华方1马旭1*
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采用靶向捕获已知白内障致病基因并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家系内外的共分离检验。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所有患者均为核性白内障。靶向基因测序发现,位于主要内源性蛋白MIP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97C>T(p.R33C)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该变异造成MIP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错义改变,并引起蛋白质结构异常,从而影响其功能。通过一代测序验证并确定该杂合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MIP基因c.97C>T(p.R33C) 突变是造成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的分子机制。
2017 Vol. 25 (9): 594- [摘要](
415
)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
-
蒋玲玲 乔海风 薛莉莉 刘颖蕾 刘曼华 陈丽平
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分为病变组(子宫内膜息肉伴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癌)、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单纯/复杂增生),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息肉径线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息肉径线≥15mm率、肥胖率均较良性组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的危险因素为息肉径线≥15mm、肥胖(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与息肉径线≥15mm、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2017 Vol. 25 (9): 598- [摘要](
4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秦思 蔺红静 张学丽 赵月
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围、超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出凝血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膝盖以上15cm和膝盖以下10cm的肢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mier,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剖宫产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有关。
2017 Vol. 25 (9): 601- [摘要](
440
)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
宁玲利 王孙英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检测指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及ROC分析。 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ICP患者78例,其中发生宫内胎儿窘迫31例(窘迫组),未发生宫内胎儿窘迫47例(非窘迫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建卡产检的健康妊娠期女性40例(对照组),比较上述组别总胆汁酸(TBA)和甘胆酸(CG),脐动脉参数即脐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值)和波动指数(PI值)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上述参数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诊断指标。结果:TBA和CG水平比较,非窘迫组>窘迫组>对照组(P<0.01); RI值、S/D值非窘迫组>窘迫组>对照组(P<0.01);PI值3组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联合TBA、CG、S/D值参数的AUC面积为0.969,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93.7%为最佳。结论:TBA、CG和S/D值在发生胎儿窘迫的ICP患者呈现出较高水平,联合以上参数可作为最佳诊断标准,有助于预防胎儿窘迫的发生。
2017 Vol. 25 (9): 605- [摘要](
437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
林赞
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因使用IUD而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6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IUD而无不良反应的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例资料和拟定的调查问卷表分析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放置IUD后用药、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史、吸烟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妇科炎症、剖宫产史比例均大于对照组,放置IUD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IUD后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结论:对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应积极给予治疗,放置IUD时充分考虑到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做好术前咨询和术后随访工作,提高IUD的续用率。
2017 Vol. 25 (9): 608- [摘要](
473
)
HTML
(0 KB)
PDF
(0 KB)
(
45
)
-
汪玉霞
探讨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临床指标选择及成功分娩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剖宫产后再孕产妇临床资料共157例,其中阴道分娩成功76例,剖宫产分娩81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相关指标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在两组间有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4mm±0.5mm)高于剖宫产组(3.1mm±1.0mm);产时出血量、新生儿 Apgar得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再分娩间隔时间(OR=4.40)、子宫下段瘢痕厚度(OR=1.86)是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间隔时间≥2年、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是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安全因素。对剖宫产再孕的分娩方式应视产时情况而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采取经阴道方式进行试分娩。
2017 Vol. 25 (9): 610- [摘要](
368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吴瑞英 姜宙 侯玉杰 王霞 勾俊杰 邹淑花*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1104例,随机分组采用不同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组和短方案组),统计临床妊娠、妊娠丢失、分娩结局等。结果: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45.1%)高于短方案组(33.9%),分娩率(35.7%)高于短方案组(24.8%)(P<0.01);早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长方案组双胎61.1%、单胎5.5%,短方案组中双胎45.2%、单胎7.9%,多胎妊娠者中早产率均高(P<0.01)。分娩方式及胎儿性别比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 IVFET中采用长方案促排卵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活胎分娩率和较低的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优于多胎妊娠,提示单胚胎移植极其重要。
2017 Vol. 25 (9): 614- [摘要](
476
)
HTML
(0 KB)
PDF
(0 KB)
(
45
)
-
马宁 杨晓 彭薇 李昊 王艳
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新生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的筛查,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采集2085例新生儿足跟血,制成干血斑,提取血斑中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共检出73例突变,总突变率3.5%。其中GJB2突变28例,线粒体突变5例,SLC26A4突变34例,GJB3突变5例,三杂合突变1例(235delC杂合突变299delAT 杂合突变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正常人群也会携带常见的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在新生儿期,检测出耳聋基因突变对遗传性耳聋的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
2017 Vol. 25 (9): 618- [摘要](
479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付熙1张晓荣2丁岩1*
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与孕三烯酮预防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比较这两种治疗的优劣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生育要求且合并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放置曼月乐或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分曼月乐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于宫腔镜下电切除术(HPE)后3~5 d开始治疗方案,曼月乐组放置LNGIUS;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 ,2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3个月后曼月乐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0% (0/30),对照组为13.3%(4/30);1年后复发率曼月乐组为3.3%(1/30),对照组为333%(10/30);2年复发率曼月乐组为10.0% (3/30),对照组为53.3%(16/30),曼月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IUS预防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应用。
2017 Vol. 25 (9): 621- [摘要](
508
)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
周登诗 黄芳 范大志 钟进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7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孕妇627例为对照组,健康未孕育龄期妇女60例为未孕组。对比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血清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通过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1.2±2.8μmol/L)高于另外两组,而叶酸水平(645.9±281.4nmol/L)、维生素B12水平(247.2±102.3pmol/L)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089,0.108,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孕期保健,对年龄较大的孕妇应加强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的监测,预防不良妊娠的发生。
2017 Vol. 25 (9): 624- [摘要](
4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
柯玲 李志英 潘敏 陈雪梅 邱雁
2017 Vol. 25 (9): 627- [摘要](
3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田松柏 赵静 隋珍 赵晓琴 马姜彦 杜瑜
2017 Vol. 25 (9): 630-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44
)
-
林若芸1冯贵雪2张波1周红1李学余1
2017 Vol. 25 (9): 633-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42
)
-
比丽克孜·艾克木1巴哈尔古丽·依斯巴依力2岳明明1*
2017 Vol. 25 (9): 636- [摘要](
382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
吉梦露 综述王兴玲 审校
2017 Vol. 25 (9): 639-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马秋月 综述刘民 审校
2017 Vol. 25 (9): 644-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