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 32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4-05-15

专题研究
张 昪1,2 杨 雪2 刘 莹2 赵旭晶3*

评价补充不同维生素对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网(cq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关于补充维生素预防早产儿B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分析比较不同维生素预防BPD的疗效。结果:共纳入21篇RCTs,(3188例早产儿)。与安慰剂组相比,中等剂量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OR=0.41,95%Cl[0.18,0.90])、小剂量补充维生素A(<1333IU/kg/d,OR=0.50,95%Cl[0.25,0.95])与BPD发生率降低相关。小剂量补充维生素D(<400IU/d,OR=12.36,95%Cl[1.00,600.21])可能与早产儿死亡率增加相关。小剂量补充维生素E(OR=0.59,95%Cl[0.23,1.36]),大剂量补充维生素E(OR=0.74,95%Cl[0.14,3.64])置信区间较宽,2项与预防早产儿BPD关系不大。结论:补充中等剂量维生素D、小剂量维生素A可有效预防早产儿BPD发生。小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增加早产儿死亡率,提示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时应予足量补充。目前尚未充分证实维生素E在预防BPD方面的有效性。

2024 Vol. 32 (5): 972- [摘要]( 109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调查研究
林秀红1 倪孚镛2 章林知3 冯晓奇1 王思宇4 莫丽春1 罗俊杰1 邹 燕5*

探究“三孩”人口生育政策下社交媒体对大湾区居民生育意愿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于2021年11月-2022年9月,在大湾区9市随机抽取育龄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居民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以及三孩政策背景下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656份,收回有效问卷3556份,回收率为97.3%。其中, 不想生育的居民有318人(8.9%),选择理想子女数为1个的有782人(22.0%),2个的有2085人(58.6%),3个及以上的有371人(10.4%)。3年内有生育打算的居民中,已育有一孩者占38.0%,高于已育二孩者(15.2%)(P<0.00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工作性质、家庭年收入和社交媒体使用时长的居民,其理想子女数有差异(P<0.05)。社交媒体使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居民合理社交媒体使用时长是理想子女数的促进因素。结论:大湾区居民生育二孩的意愿较强烈,生育三孩的意愿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生育意愿与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相关,也受家庭生育计划、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工作稳定性等影响。政府应重视社交媒体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

2024 Vol. 32 (5): 983- [摘要]( 88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张 伟 郭 剑 陈 薇*

了解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授精不孕症女性患者148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Locke-Wallace婚姻调试量表(MAT)进行调查,以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PSSS评分、MAT评分与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水平的关系,并以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48份,有效回收138份,有效率为93.2%。138例女性DDI评分35.25±5.48分,低水平占比14.5%、中等水平占比73.2%、高水平占比12.3%;PSSS评分53.15±9.67分,MAT评分99.56±12.2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是否为夫精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次数的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评分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PSSS、MAT评分与人工授精女性DD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为夫精人工授精、PSSS评分、MAT评分对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水平有正向影响,人工授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水平有负向影响(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为夫精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次数、社会支持、婚姻亲密关系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升人工授精女性痛苦表露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2024 Vol. 32 (5): 990- [摘要]( 86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李 涛 郭晓霞 韩 婷 李 艳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分娩心理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城市分娩创伤量表(City B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产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剖宫产术后分娩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12份问卷,有效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96.4%。108例产妇中33例符合分娩心理创伤阳性症状标准,阳性率30.6%,分娩相关总体症状评分为(49.0±4.6)分(43~55分)。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对不确定事件产生恐惧、创伤性分娩史、孩子性别与期盼是否符合、医护人员不恰当的护理、分娩环境陌生、产后母婴关系缺失、社会支持评分(32.6±4.2分比37.4±4.2分)、剖宫产术后疼痛评分(6.1±1.5分比4.7±1.6)、心理弹性评分(54.0±5.3分比59.8±4.7分)等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确定事件产生恐惧、创伤性分娩史、孩子性别与期盼不符合、医护人员不恰当的护理、分娩环境陌生、产后母婴关系缺失、低社会支持评分、高剖宫产术后疼痛评分、低心理弹性评分是产妇剖宫术后分娩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分娩心理创伤较为普遍,影响因素多样,应加强防控干预,减少分娩心理创伤发生。

2024 Vol. 32 (5): 995- [摘要]( 75 HTML (0 KB)  PDF (0 KB)  ( 18 )

张 云 杨 瑛 贾冬梅*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负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照顾负荷问卷(CBI)评估照顾者照顾负荷水平,总分96分,0~32分为CBI较低组,33~96分为CBI较高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照顾者CBI评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97份,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7.6%。290例照顾者的CBI为60.36±5.55分,其中CBI≤32分110例(37.9%),≥33分180例(62.1%)。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居住在农村、每日照顾时间长、患者患病时间长、患者年住院次数多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照顾者CBI评分升高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妇科肿瘤患者CBI评分较高,照顾负荷相对较重,照顾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居住农村、每日照顾时间长,以及患者患病时间长、年住院次数多是影响照顾者CBI独立因素。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社会及家庭支持,构建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健康管理模式等将有助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负荷,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32 (5): 1002- [摘要]( 82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李嘉恒 李乙江 李孟诺 赵贤玲 管一春 刘艳丽 贾 琪 李 静 杜姗姗 吕以东

对年轻肿瘤患者以及肿瘤相关科室医生、生殖科医生进行关于生育力保护(FP)认知情况的调查,寻求影响双方认知的因素,为实施开展FP提供更多支持。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6月对河南省内7所医院的医生及肿瘤患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其基本信息和FP认知等相关资料,分析医生和患者对于FP的认知情况及态度。结果:共回收有效患者问卷69份,医生问卷256份。60.8%的肿瘤患者知道可以保存生育能力,仅47.8%的患者通过医生了解FP相关知识;63.8%的患者担心会刺激肿瘤复发等,46.4%有年龄相关顾虑。未生育和生育过女孩的患者更有了解FP的意愿,在化疗前已经了解放化疗损害的患者对FP的认知程度更高。中级职称、向患者说明放化疗影响、了解FP概念及意义、询问年轻患者生育需求的肿瘤相关科室医生更倾向于向患者推荐FP。是否知道肿瘤患者可以进行FP是生殖科医生是否向患者推荐F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缺乏FP的相关认知,肿瘤相关科室和生殖科医生对于FP的认识尚不足,部分医院未开展FP实践工作,建立肿瘤生殖多学科协作平台十分必要。

2024 Vol. 32 (5): 1009- [摘要]( 103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彭 博 叶 兵 胡 伟 陈 龙 赵沅幸子*

分析广东省2017-2022年宫内节育器(IUD)在妇科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扩大其在临床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12月患有妇科疾病且放置IUD治疗者住院病案首页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妇科疾病、不同等级和类别医疗机构及不同年份放置IUD情况。结果:2017-2022年间住院妇科疾病患者中放置IUD治疗的人数逐年递增,2022年患者年龄从6年前(35.3±7.4)岁提高至(38.3±6.5)岁,人数也较6年前增加了141.8%;入住的医疗机构主要为三级综合医院,不同等级医疗机构IUD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UD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和异常子宫出血3类疾病中的使用呈上升趋势。结论:住院治疗妇科类疾病并以IUD作为辅助治疗措施的患者人数在逐年递增,主要集中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和异常子宫出血等疾病。

2024 Vol. 32 (5): 1017- [摘要]( 67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临床研究
杨丽华 王 莹 李军仕 李新锋*

对比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102例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μ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0.2mg/kg复合丙泊酚2.0mg/kg,n=51)。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1min(T1),给药后3min(T2),意识消失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指标、苏醒后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T3、T4、T5时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舒芬太尼组,T4时血氧饱和度高于舒芬太尼组,丙泊酚总用量(121.33±12.48mg/kg)、意识消失时间(32.59±3.87s)小于舒芬太尼组(150.49±14.26mg/kg、37.06±4.52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后15min(2.75±0.36分)、30min(3.15±1.02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3.69±0.58分、4.48±1.5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3.7%)低于舒芬太尼组(31.4%)(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维持受术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减轻术后宫缩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4 Vol. 32 (5): 1022- [摘要]( 93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张珍珍 李 影 党荣华 刘 静*

探究多方位心理干预对非意愿妊娠无痛人工流产者心理健康及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院顺序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非意愿妊娠女性6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方位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生殖健康知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组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总评分(79.15±7.27分)优于对照组(66.19±6.69分),CD-RISC各维度总评分(75.17±6.42分)及护理满意度(93.6%)高于对照组(61.07±7.29分、71.0%),HAMD评分(13.52±1.63分)、HAMA评分(12.37±1.48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低于对照组(18.29±1.53分、16.55±1.54分、25.8%)(均P<0.05)。结论:对非意愿妊娠无痛人工流产者术前进行多方位心理干预,可提高生殖健康知识,减轻不良情绪,增强心理韧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提高。

2024 Vol. 32 (5): 1027- [摘要]( 75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朱 瑶 吕 丹 景 韵

观察亮丙瑞林结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卵巢功能、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3个月始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前3个月及术后3个月比较患者子宫体积、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等卵巢功能指标变化,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患者盆底功能,随访术后6、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均较少且无差异(1.2%、3.7%)(P>0.05);观察组药物预处理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89.62±6.23 cm3)且小于对照组(112.12±6.20 cm3),术后3个月观察组子宫体积(181.53±8.47 cm3)、E2(151.24±8.43 pmol/L)、LH(10.39±1.85 U/L)、FSH(13.58±2.16 U/L)及PFDI-2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90.54±9.54 cm3、168.47±9.34 pmol/L、12.60±2.85 U/L、15.39±3.05 U/L)(均P<0.05);肌瘤复发率,术后6个月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0)低于对照组(5.0%)(P<0.05)。结论:亮丙瑞林结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卵巢功能恢复指标提高,术后12个月肌瘤复发率降低,未增加并发症用药安全。

2024 Vol. 32 (5): 1032- [摘要]( 79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金萍萍1,2 李伟莉3* 王培培4

观察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及对患者代谢紊乱、卵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就诊的PCOS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52)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n=52)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检测血清性激素及代谢指标,超声测量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5.58±1.89分)、血清睾酮(2.01±0.33 nmol/L)、空腹血糖(4.65±0.37 mmol/L)、黄体生成素(7.12±0.64 U/L)、总胆固醇(4.11±0.32 mmol/L)、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1.31±0.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6±0.31 mmol/L)、空腹胰岛素(11.07±2.65)、三酰甘油(1.09±0.19 mmol/L)均低于对照组(7.96±2.03分、2.74±0.42 nmol/L、5.22±0.51 mmol/L、9.34±0.85 U/L、4.52±0.36 mmol/L、1.72±0.21、2.67±0.43 mmol/L、12.89±2.97、1.23±0.21 mmol/L),雌二醇(68.85±5.96 ng/L)水平高于对照组(62.48±5.17 ng/L)(均P<0.05),但两组卵泡刺激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差异(P>0.05),卵巢PSV(12.21±1.98 cm/s)、EDV(10.02±2.17 cm/s)均低于对照组(15.88±2.01 cm/s、11.53±2.25 cm/s),RI(0.82±0.21)和治疗总有效率(98.1%)均高于对照组(0.62±0.13、84.6%)(均P<0.05)。结论: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PCOS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2024 Vol. 32 (5): 1037- [摘要]( 83 HTML (0 KB)  PDF (0 KB)  ( 18 )

郑宗军 王 玎 马代慈*

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术(FUAS)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疼痛评分、贫血程度、血清指标、激素指标、免疫功能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诊治的子宫腺肌病86例,依据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采用FUAS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地诺孕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贫血程度、血清指标、激素指标、免疫功能,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1.47±1.03分)低于对照组(3.66±1.46分),血红蛋白(117.66±10.39 g/L)、免疫球蛋白G(10.36±1.29 g/L)、免疫球蛋白M(1.36±0.29 g/L)水平高于对照组(107.52±9.22 g/L、8.73±1.58 g/L、0.89±0.21 g/L),鼠双微基因2(1.44±0.39 kU/L)、糖类抗原125(34.97±4.11 IU/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82.16±15.34 pg/ml)、促卵泡激素(3.47±1.03 U/L)、雌二醇(114.28±20.11 pmol/L)、黄体生成素(4.27±1.05 m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6±0.47 kU/L、44.85±4.32 IU/ml、98.46±17.28 pg/ml、5.26±1.14 U/L、134.69±21.20 pmol/L、5.64±1.12 mg/ml),不良反应发生率(9.3%)低于对照组(27.9%)(均P<0.05)。结论:FUAS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贫血情况,改善血清因子指标、免疫功能和性激素指标,安全性较高。

2024 Vol. 32 (5): 1043- [摘要]( 76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施 秀1 陈慧君1 胡 莹2

探究龙胆泻肝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宫颈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8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联合组与西药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加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症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宫颈分泌液炎性因子、阴道菌群相对丰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西药组(70.0%),白带增多、带下浓稠、小腹坠痛与外阴瘙痒4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西药组,CD3+(54.47±1.85)、CD4+(27.84±1.79)均高于西药组(46.19±2.49、23.12±1.37),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45.67±0.97)高于西药组(40.95±1.72),加德纳菌属相对丰度(5.10±0.07)低于西药组(5.68±0.05),TNFα(4.85±0.65 ng/L)、CRP(6.70±0.97 mg/L)均低于西药组(6.91±0.61 ng/L、10.68±1.07 mg/L)(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15.0%)与西药组(17.5%)无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可提升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并控制临床症状,改善阴道微环境,提升患者免疫力,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治疗有效、安全。

2024 Vol. 32 (5): 1047- [摘要]( 80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宋晓红 白文佩

探究保妇康栓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疗效及对HPV病毒载量和宫颈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HR-HPV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辅以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分泌物清洁度、Nugent评分、HPV病毒载量、宫颈炎症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4.0%),阴道分泌物清洁度(1.02±0.28)、Nugent评分(2.19±0.37分)及HR-HPV RLU/CO[4.37(0.08,2162.75)]均低于对照组(1.75±0.32、2.84±0.50分)[78.63(1.03,2633.41)],宫颈炎症积分(10.15±1.16分)及血清TNF-α(5.83±1.52 ng/L)、TGF-β1(16.37±2.41 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7.43±1.55分、11.49±2.58 ng/L、21.56±2.67 ng/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20.0%)无差异(P>0.05)。结论:保妇康栓辅助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HR-HPV感染疗效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阴道清洁度,降低HPV病毒载量,缓解宫颈炎症,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4 Vol. 32 (5): 1052- [摘要]( 92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彭显秀 修雪梅 陈文香

探究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盆底痛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盆底肌肌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来院就诊的198例盆底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和指法组各99例,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指法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筋膜指法放松。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28天、停止治疗14天临床症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分级、盆底肌电指标(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快速收缩、持续收缩)、盆底肌障碍评估(PFIQ-7)、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指法组总有效率(89.9%)高于电刺激组(79.8%)(P<0.05);治疗7天、治疗28天、停止治疗14天,两组VAS、ODI评分逐渐下降且指法组均低于电刺激组,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指法组优于电刺激组,两组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波幅均下降,快速收缩、持续收缩均上升,且指法组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波幅低于电刺激组,两组PFIQ-7评分均下降且指法组均低于电刺激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治疗后随访3个月,疼痛复发电刺激组(8.1%)与指法组(3.0%)无差异(P>0.05)。结论:肌筋膜指法放松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治疗盆底痛疗效,有效临床症状,提升盆底肌肌力和活动功能作用,治疗安全。

2024 Vol. 32 (5): 1057- [摘要]( 72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包黎霞1 王敏丹1 段丁楠2

探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n=64),均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中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随后持续泵入维持;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随后持续泵入维持。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疼痛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即刻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5-羟色胺和脑内神经肽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60.26±5.41 pg/ml、84.22±5.03 ng/ml、90.24±9.31 ng/L、121.69±13.47μg/L)低于对照组(69.96±5.15 pg/ml、92.15±6.39 ng/ml、139.64±12.13 ng/L、160.55±16.36μg/L),两组术后即刻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2.95±0.21分)低于对照组(3.37±0.32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9.4%)与对照组(3.1%)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水平,降低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和VAS评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4 Vol. 32 (5): 1062- [摘要]( 81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陈秀英 陈 娜 高 娜 崔建涛 李晓丹 张士表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108例为CIN组,健康体检健康女性10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CC-Ag、NLR水平,分析宫颈癌组血清SCC-Ag、NL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关系。结果:血清SCC-Ag、NLR水平,宫颈癌组(7.35±1.76、4.65±1.06)、CIN组(2.06±0.53、3.41±0.89)、对照组(0.54±0.12、1.53±0.34)依次降低(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NLR水平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显示,SCC-Ag、NLR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低于SCC-Ag、NLR低表达组,SCC-Ag高表达+NLR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最低(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NLR水平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等有关,且SCC-Ag、NLR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2024 Vol. 32 (5): 1067- [摘要]( 88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秦 燕 南 方 何 芳

探讨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水平及对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40例(观察组)、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患者40例(对照组),统计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血清β-hCG、Netrin-1水平以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随访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2.1±4.8ml)多于对照组(66.1±12.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和术后继续异位妊娠率(0)低于对照组(25.0%、17.5%);术后6个月,血清促黄体激素(6.15±1.12 mU/ml)高于对照组(5.63±0.95mU/ml),抗缪勒管激素(3.33±0.58 ng/ml)低于对照组(3.64±0.79 ng/ml)(均P<0.05)。两组术后第3d β-hCG、Netrin-1水平及术后β-hCG、Netrin-1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也无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均能有效清除异位着床组织,但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和再次异位妊娠风险更低,但存在术中出血量多、损伤卵巢储备功能风险。

2024 Vol. 32 (5): 1072- [摘要]( 70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沈 静 李文侠 谢 敏 王友莲*

探究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并积极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HDP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积极心理干预)、观察组(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积极心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血压水平、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17.8±4.6 mmHg、76.2±2.1mmHg)低于对照组(130.3±5.4 mmHg、83.0±3.2mmHg),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38.22±2.96分、40.38±2.54分)低于对照组(46.38±4.41分、51.36±3.88分),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6.22±0.94分)低于对照组(8.86±1.25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0.0%)与观察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并积极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HDP患者血压,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2024 Vol. 32 (5): 1077- [摘要]( 93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向雪雯 刘春花 牟莎莎 刘素霞*

探究产时超声监测结合新产程图产程管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分娩且行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依据产时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电子监护仪联合新产程图产程管理)和超声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结合新产程图产程管理),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后,两组各获得134例产妇,对比两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盆底肌功能(活力值、功值、峰值)、不良分娩结局。结果:超声组剖宫产率(22.4%)低于常规组(34.3%),超声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10.5±0.8h)、第二产程(79.5±11.5min)均短于常规组阴道分娩产妇(10.8±1.0h、93.4±13.2min),两组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活力值、功值、峰值均低于同组剖宫产产妇(P<0.05);超声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监测胎心及胎方位结合新产程图产程管理用于初产妇,可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2024 Vol. 32 (5): 1081- [摘要]( 70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刘莲婷 史 珺 钮金兰 祝 萍 杨柏财

探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移动健康干预对卵巢癌(OC)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OC术后患者156例,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7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予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移动健康干预,均干预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自我效能[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UPPH、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SDS(45.31±5.45分)、SAS(43.55±4.61分)评分低于常规组(50.41±6.38分、48.62±5.47分),依从性良好(66.7%)、中等(26.9%)高于常规组(47.7%、28.2%),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常规组(15.4%)(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移动健康干预可增强OC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4 Vol. 32 (5): 1086- [摘要]( 6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张芝华 徐爱花* 张 春 潘留留 史黎云 徐双琴

探讨分层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住院的220例GDM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10例实施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恢复时间、葡萄糖补充量,评价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累计新生儿低血糖(9.1%)、临界低血糖(13.6%)和再发低血糖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22.7%、33.6%、6.4%)(P<0.05),但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0.9%)与对照组(3.6%)无差异(P>0.05);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75.32±13.59min)、葡萄糖补充量(30.01±3.69ml)低于对照组(112.65±26.17min、42.58±6.17ml),产妇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85.5%)(P<0.05)。结论:分层护理有利于提高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管理质量,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促进低血糖新生儿的血糖恢复并减少补充量,提高产妇满意度。

2024 Vol. 32 (5): 1091- [摘要]( 8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曹英英 欧阳平 沈凌庆

评估“一对一”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血糖控制和分娩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GDM产妇12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助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对一”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指标及分娩质量指标,产后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首次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无差异(P>0.05),产后观察组HbA1c(5.91±1.03)%、FPG(5.57±0.91 mmol/L)、2hPG(6.38±1.19 mmol/L)均低于对照组(7.24%±1.45%、6.19±1.14 mmol/L、8.17±1.60 mmol/L),总产程时间(498.2±52.4min)、产后出血量(134.3±20.8ml)和视觉模拟评分(6.7±0.7分)均低于对照组(605.9±78.7min、169.1±36.0ml、8.2±1.4分),自然分娩率(88.3%)高于对照组(66.7%),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31.7%),护理满意度(91.7%)高于对照组(76.7%)(均P<0.05)。结论: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GDM产妇血糖变化,减轻产妇机体疼痛感,提升分娩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2024 Vol. 32 (5): 1097- [摘要]( 65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艾银惠1 罗 颖2 张馨元2 欧阳艳琼2*

调查孕妇应用补充替代医学(CAM)疗法现状及使用CAM种类数的影响因素,为指导孕期合理使用CAM疗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国际补充与替代医学调查问卷对湖北省武汉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551例孕妇进行调查,分析其CAM疗法使用相关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91.8%),其中446例(80.8%)孕妇使用过CAM疗法。CAM疗法提供者的前3位依次是护士(46.0%)、西医医生(35.2%)以及临床营养师(22.1%)。膳食补充剂(85.4%)、散步(62.6%)以及音乐疗法(30.5%)是最常见的CAM疗法种类。结论:孕妇群体使用CAM疗法的比例较高,其选择受到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医疗保健人员应针对孕妇的选择偏好,提供合理的指导,保障孕期各类CAM疗法的安全使用。

2024 Vol. 32 (5): 1101- [摘要]( 67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何 振1 贺 媛2,3 马 旭2 花琳琳3 张 庆3 蒋丽芳3 施学忠1*

既往研究大多验证异常孕前体质指数(BM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尚无研究对孕前正常BMI人群进行分型及其对早产的影响。方法:孕前BMI为18.5~23.9kg/m2的女性人群(418 397人)按3:1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313 799人)和验证集(104 598人),对孕前血糖、肝酶和促甲状腺素进行K-Means聚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断不同亚组与早产的关系。结果:训练集中存在着有4个特征分组并与验证集存在一致性:肝酶偏高组(ELE),血糖供给良好组(OBGS),促甲状腺素偏高组(ETSH)和代谢状况偏低组(LMS)。与LMS组相比,仅OBGS组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相关[aOR(95%CI)训练集=0.88(0.84~0.92); aOR(95%CI)验证集=0.87(0.80~0.95)]。结论:孕前正常BMI人群中存在4个可以复现的新亚群,正常BMI人群中孕前血糖供给良好时早产发生率较低。

2024 Vol. 32 (5): 1107- [摘要]( 70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临床分析
符芳慧 许远芳 林 洁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对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1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HIFU消融治疗,n=60)和对照组(病灶切除术,n=58),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月经血量[月经失血图(PBAC)]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灌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血流量(BFV)]、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时PBAC、痛经程度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5.0%、3.5%)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d手术疼痛VAS评分(3.48±1.12分)低于对照组(4.20±1.32分)(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PI、BFV、FSH、LH、E2水平均低于术前,RI水平高于术前,但两组无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复发1例也无差异(均P>0.05)。结论:HIFU消融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症,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2024 Vol. 32 (5): 1113- [摘要]( 79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尚琴琴 刘何利

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HP)诊断应用及腹腔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本院生殖医学科接收的80例IVF-ET后H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诊断正确率、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征、腹腔镜手术及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71例,诊断正确率为88.8%,4例(5.0%)延迟诊断,5例(6.3%)误诊;异位妊娠67例(83.8%)位于子宫附件,13例(16.3%)位于宫角/间质;65例(81.2%)有盆腔积液;超声征象32例(40.0%)为附件区或宫角包块,4例(42.5%)为孕囊或胚芽,14例(17.5%)为胎心及心管搏动。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9例(11.3%)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7.5%)中转开腹手术治疗,50例(62.5%)妊娠自然分娩,21例(26.3%)剖宫产,9例(11.3%)流产。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IVF-ET术后HP的主要手段,诊断符合率近90%,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4 Vol. 32 (5): 1117- [摘要]( 79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刘长志 程蓦然 王守玉 陈树清 赵新佳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8月本院诊治的EC患者105例临床资料为EC组,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4例)和非转移组(51例),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10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WI、TVCDS定量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TVCDS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对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EC组ADC-stand(1.12±0.28)×10-3mm2/s、ADC-slow(0.64±0.16)×10-3mm2/s、ADCfast(72.51±8.59)×10-3mm2/s、PI(0.52±0.12)、RI(0.36±0.08)均低于对照组(1.63±0.34、1.02±0.25、83.62±8.73)×10-3mm2/s(0.84±0.22、0.59±0.14),且转移组指标均低于非转移组,ADC-stand、ADC-slow、ADC-fast、PI、RI升高为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ADC-stand、ADC-slow、ADC-fast、PI、RI评估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35、0.846、0.836、0.852、0.831,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31,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EC淋巴结转移患者DWI和TVCDS定量参数显著下降,DWI联合TVCDS对评估E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更高临床价值。

2024 Vol. 32 (5): 1121- [摘要]( 79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林燕敏 盛俊霞

探索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中高迁移率组蛋白A2(HMGA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关系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68例,3年术后随访分为复发组(48例)及未复发组(12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术前血清孕酮(P)、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泌乳素(PRL)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定量分析切除肌瘤组织中HMGA2、STAT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GA2、STAT3水平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是否影响术后复发。结果:复发组血清P、LH、E2、FSH、PR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切除的肌瘤组织中HMGA2(1.42±0.28)、STAT3(1.33±0.2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1.03±0.21、1.02±0.1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MGA2联合STAT3评估患者术后肌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0.934)大于HMGA2(0.885)、STAT3(0.858)(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FSH、PRL,以及肌瘤组织HMGA2、STAT3水平升高是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组织HMGA2、STAT3水平上调与术后复发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辅助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有较好价值。

2024 Vol. 32 (5): 1126- [摘要]( 87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王 华 殷美琴 陈爱莲

探讨超声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NLR、糖类抗原125(CA125)对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为内膜癌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82例为良性病变组,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检测患者血清NLR、PLR、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AU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内膜癌组超声血流参数PSV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良性病变组,且内膜癌组III-IV期患者PSV高于III期患者,PI、RI低于I-II期患者;血清CA125、NLR、PLR水平,内膜癌组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且内膜癌组III-IV期患者高于III期患者(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血流参数、CA125、NLR、PLR及联合应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13、0.892,0.717、0.632、0.952,联合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98.2%。结论:超声血流参数,血清CA125、NLR、PLR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异常,各指标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效力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2024 Vol. 32 (5): 1131- [摘要]( 74 HTML (0 KB)  PDF (0 KB)  ( 18 )

尹 多1,2 盛文伟1* 刘月芳2 金 鑫2

分析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测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高危孕妇33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心脏超声方法和染色体检查方法分析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任一种方法结果异常则诊断异常。跟踪随访孕妇和胎儿,记录其预后情况。将尸检和出生后有缺陷的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超声检查339例高危孕妇,发现胎儿心脏发育异常111例,占比32.7%,异常前3位分别是室间隔缺损(9.7%)、永存左上腔静脉(7.1%)和右锁骨下动脉迷走(5.3%);采用羊膜腔穿刺术对339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发生异常36例,占比10.6%,其中数目异常32例(9.4%),结构异常4例(1.2%),其中异常最多的分别是21-三体、13-三体和18-三体。超声方法诊断心脏发育异常的111例胎儿中,染色体检查异常28例;超声检查心脏发育正常的228例胎儿中,染色体检查异常8例(P<0.05)。与随访追踪结果金标准对比,诊断胎儿心脏异常,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2.6%;染色体检查的灵敏度为25.2%,特异度为96.5%;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7.3%,两种方法联合检查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采用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测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能。

2024 Vol. 32 (5): 1135- [摘要]( 62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周家济1 张 灿2 朱 玲1 李红燕1

探究子宫肌瘤术中出血过多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大小、位置和数目肌瘤患者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差异,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危险因素。结果:肌瘤≥5cm组出血量(84.16±19.33 ml)高于<5cm者(50.79±23.97 ml)、肌瘤位于肌壁间组出血量(82.63±23.61 ml)高于浆膜下者(50.95±18.16 ml)、肌瘤数目多发组出血量(81.46±20.46 ml)高于单发患者(55.02±22.46 ml)、手术时间>62.85 min组术中出血量(80.99±18.91 ml)高于≤62.85 min组(59.72±23.47 ml)(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肌瘤≥5cm、肌瘤位于肌壁间、肌瘤数目多发和手术时间>62.85 min是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剔除中出血量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本文术中共出现5例输血,其中术前贫血3例、子宫肌瘤过大2例,术后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肌瘤较大、肌瘤位于肌壁间、肌瘤多发和手术时间长是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防控,必要时需输血处理,以避免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

2024 Vol. 32 (5): 1140- [摘要]( 86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马 倩1 李小青2 顾丽丽1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不同HBV-DNA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及其新生儿,统计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检测产妇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对比不同乙肝感染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不同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BV-DNA病毒载量与IL-6、IFN-γ的相关性。结果:100例孕产妇中HBsAg+HBeAg+HBcAb感染36例(36.0%)、HBsAg+HBeAb+HBcAb感染64例(64.0%);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0%,宫内感染发生率HBsAg+HBeAg+HBcAb孕产妇(22.2%)高于HBsAg+HBeAb+HBcAb孕产妇(3.1%)(P<0.05);HBV-DNA病毒载量阴性6例,103~105病毒载量62例、>105病毒载量32例,103~105病毒载量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4.8%)低于>105病毒载量孕妇(21.9%),IL-6水平(8.11±0.89 pg/ml)低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11.26±1.56 pg/ml)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IFN-γ水平(68.47±7.10 pg/L)高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51.22±5.65 pg/L)且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感染HBV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风险升高,主要感染类型是HBsAg+HBeAb+HBcAb,但HBsAg+HBeAg+HBcAb型、HBV-DNA病毒载量高孕产妇宫内感染风险提高,HBV-DNA病毒载量增加宫内感染风险可能与调控Th1/Th2免疫失衡有关。

2024 Vol. 32 (5): 1144- [摘要]( 74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林黎莉1 赵周英2

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临床分级与感染HPV分型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诊治的HPV感染的SIL患者300例临床资料,依据病变分级分为高级别SIL(HSIL)组100例、低级别SIL(LSIL)组200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HPV基因型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V感染者SIL临床分级的危险因素。结果:HSIL组年龄>40岁、性伴侣数≥2个患者占比高于LSIL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LSIL组(P<0.05)。HSIL组中HPV感染率前两位为HPV35(20.0%)和HPV52(17.0%),LSIL组HPV感染感染率前两位为HPV39(19.5%)和HPV33(12.5%)。年龄>40岁、性伴侣≥2个和HPV高危型为影响HPV感染患者SIL临床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性伴侣多和HPV分型为高危均为HPV感染患者HSIL风险因素,且HPV35、HPV52、HPV39、HPV33等亚型在SIL病变患者中感染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2024 Vol. 32 (5): 1148- [摘要]( 83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杨 敏 李红梅* 张 雷 何 流 邓 强 江海燕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期、分娩前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中,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93例(治疗组),抗病毒药物分别为替诺福韦占56.6%、拉米夫定占20.8%;未接受治疗27例(未治疗组)。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无差异(P>0.05);分娩前,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载量≥106 IU/ml占比(7.5%)低于未治疗组(92.6%)(P<0.05),而两组HBeAg阳性率(90.3%、92.6%)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低、HBV-DNA载量高影响HBeAg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抗病毒治疗组(100.0%)高于未治疗组(2例,92.6%)(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早产、剖宫产、妊娠合并症、产时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BV高载量孕妇HBV-DNA水平较高,HBeAg阳性率与孕妇年龄低、HBV-DNA载量高有关;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后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且安全性较好。

2024 Vol. 32 (5): 1153- [摘要]( 69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史琴波1 袁芳玲2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宫颈癌与阴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中心行宫颈病变筛查的483名女性临床资料,纳入对象均行TCT、HPV检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非宫颈癌组(n=467)和宫颈癌(n=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CT、HPV检测筛查宫颈癌价值;比较两组阴道感染率、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诊断宫颈癌TCT检测准确率为92.3%,HPV检测准确率为92.6%,2项联合检测准确率为98.1%;ROC分析,2项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0.953)高于TCT(0.777)、HPV(0.808),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96.8%)和敏感度(93.8%)更高(P<0.05);宫颈癌组阴道感染率(93.8%)高于非宫颈癌组(29.1%),过氧化氢(56.3%)、乳杆菌(50.0%)阳性率高于非宫颈癌组(31,1%、21.0%),唾液酸苷酶(6.3%)、白细胞酯酶(43.8%)阳性率低于非宫颈癌组(28.9%、75.4%)(均P<0.05)。结论:TCT联合HPV检测筛查宫颈癌价值较高,宫颈癌患者阴道感染率升高,阴道微生态发生变化,临床需多加关注。

2024 Vol. 32 (5): 1158- [摘要]( 65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王晓雨 张瑞敏

分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51例宫颈癌患者中336例HPV感染,HPV感染率95.7%。HPV感染组与非HPV感染组性伴侣数、宫颈炎病史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是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36例中,单一感染239例(71.1%),混合感染97例(28.9%),其中二重感染71例(21.1%)、多重感染26例(7.7%)。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HPV单一感染率有差异,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HPV混合感染率有差异,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有差异(均P<0.05)。239例HPV单一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感染高危HPV亚型233例(97.5%),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6(45.8%)、HPV18(6.8%)、HPV58(4.8%)。结论:本次调查的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高,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会增加患者HPV感染风险,且以单一感染为主,基因型前3位分别为高危HPV亚型16型、18型、58型。

2024 Vol. 32 (5): 1162- [摘要]( 68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杨璐嘉 刘 璇 李慧君 李 阳 张翠珍 薛淑媛*

探究TORCH联合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检测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本院产前检查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324例(300例单项软指标异常、24例≥2项软指标异常)纳入异常组,产前检查健康产妇30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TORCH血清学检测,测定血清AFP、free-β-hCG及uE3水平。对比两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对比不同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ROC分析TORCH联合血清β-hCG、AFP和uE3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水平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与单项软指标异常组相比,多项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ROC工作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联合检测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的AUC分别为0.927,显著高于指标单独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00%和92.59%。结论:对产前检查孕妇行血清TORCH联合β-hCG、AFP和uE3检测,有助于提升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率,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2024 Vol. 32 (5): 1167- [摘要]( 63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刘旭斌 孙 雪 赵 艺 王 莹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后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预测因子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妇产科诊断为PCOS后经规范治疗成功妊娠分娩的产妇104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GDM组(n=31)和非GDM组(n=7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合并GDM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PCOS合并GDM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GDM组孕前BMI、孕期增加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25.48±2.06kg/m2、8.79±1.55kg、4.28±0.63、19.66±3.45μU/ml)均高于非GDM组(23.30±1.98kg/m2、6.73±1.14kg、2.01±0.44、14.49±2.16μU/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较高、孕期增加体重多、HOMA-IR和FINS水平升高是PCOS合并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孕前BMI、孕期增加体重和HOMA-IR、FINS水平联合预测PCOS合并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度为93.6%,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2.3%、25.8%、59.0%、22.6%),高于非GDM组(13.7%、9.6%、12.3%、8.2%),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22.6%)高于非GDM组(8.2%)(均P<0.05)。结论:孕前BMI较高、孕期增加体重多、HOMA-IR和FINS水平升高均可引起PCOS患者妊娠后发生GDM,且PCOS患者合并GDM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2024 Vol. 32 (5): 1170- [摘要]( 8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刘玲利 相晓红 何晶晶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0月来本院诊治的GDM患者80例,调查妊娠压力量表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自护能力评分,根据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分为有心理压力组与无心理压力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SCSQ评分、自护能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相关性。结果:80例GDM患者心理压力评分46.78±9.14分,其中有心理压力38例(47.5%),无心理压力42例(52.5%);有心理压力组积极应对评分(24.67±4.35分)低于无心理压力组(29.12±5.03分),消极应对评分(18.06±3.28分)高于无心理压力组(14.17±2.65分),膳食控制、体质量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定期复查与血糖水平监测评分均低于无心理压力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M患者心理压力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GDM患者心理压力中等,其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具有相关性,提示临床可通过减轻孕妇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应对,提高自护能力。

2024 Vol. 32 (5): 1176- [摘要]( 104 HTML (0 KB)  PDF (0 KB)  ( 19 )

刘 瑞 王亚玲 赵小娟 赵 红*

分析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37例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纳入观察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以1:1比例选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孕产妇13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妊娠结局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按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IL-17、NF-κB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IL-17、NF-κB水平与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妊娠结局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均未见产后出血发生,观察组剖宫产率(37.2%)高于对照组(1.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3.9%)高于对照组(0),外周血IL-17(91.27±28.33 pg/ml)、NF-κB(8.66±4.05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31±4.04 pg/ml、4.22±1.63 ng/ml);观察组137例中19例妊娠结局不良,余118例良好,两组年龄、孕周、既往孕产史、疣体数目、疣体面积及HPV分型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外周血IL-17(121.20±16.90 pg/ml)、NF-κB(14.87±4.60 ng/ml)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86.45±30.17 pg/ml、7.66±3.96 ng/m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IL-17、NF-κB水平是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评估妊娠结局时以NF-κB的曲线下面积(0.949)高于IL-17(0.884),两项串联评估的特异度为97.5%。结论: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异常升高,患者妊娠结局不良风险增加且血IL-17、NF-κB与妊娠结局有关,外周血NF-κB与IL-17联合检测评估妊娠期尖锐湿疣不良妊娠结局高特异度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2024 Vol. 32 (5): 1180- [摘要]( 73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史莹莹 夏琦芸 祖翠华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关联因素,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是否并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分为PDF组(n=32)、无PDF组(n=52)。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PDF的可能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DF组32例中包括6例单纯盆腔器官脱垂、4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3例单纯性功能障碍、1例单纯大便失禁,同时伴≥2种18例。两组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孕次、产次、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早负重等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术中出血量并非经腹子宫全切术后PD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大(OR=1.270、95%CI 1.036~1.558)、体质指数高(OR=2.672、95%CI 1.376~5.190)、孕次多(OR=8.947、95%CI 2.566~31.193)、产次多(OR=12.302、95%CI 3.039~49.802)、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OR=1.561、95%CI 1.120~2.177)、过早负重(OR=3.713、95%CI 1.628~8.470)均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D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PDF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孕次、产次、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早负重有关,提示临床应依据上述因素识别高风险人群,增强围术期管理。

2024 Vol. 32 (5): 1185- [摘要]( 60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孙书利1 岳家伊2 王晓莉3 肖新燕1*

探究产妇剖宫产产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聊城市3所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剖宫产分娩者987例临床资料,行5天随访统计产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后感染的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结果987例剖宫产产妇中,术后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为7.3%,其中切口感染41例(56.9%)、子宫内膜炎20例(27.8%)、其他感染11例(15.3%);不同年龄、剖宫产次数、白蛋白水平、是否GDM、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者产后感染发生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剖宫产≥3次、GDM、胎膜早破、白蛋白水平<35g/L、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是产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剖宫产后发生感染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区分度较优。且HL拟合优度检验=8.013,P=0.621,一致性较好。结论:年龄大、剖宫产次数多、白蛋白水平低、GDM、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均是剖宫产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可较好预测剖宫产后感染发生风险,指导临床采取措施干预,从而降低产后感染率。

2024 Vol. 32 (5): 1190- [摘要]( 81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张晓红1,2 李亚萌1,2 张 婷1,2 刘劲松2*

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发病前的预警信息,并建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21-2022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176例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研究组,并以1:2比例收集同期在本机构接受规律产前检查的正常单胎妊娠者35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对与子痫前期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选取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能力,并构建相关森林图。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ALB)[OR=0.547,95%CI 0.481~0.622]、BMI变化量(OR=2.167,95%CI 1.664~2.821)、尿蛋白(OR=2.700,95%CI 1.448~5.03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OR=3.030,95%CI 1.369~6.708)、水肿(OR=3.643,95%CI 1.603~8.281)对子痫前期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构建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P=1/1+exp(W),其中W=-13.911+0.603×血清白蛋白ALB(g/L)-0.773×BMI变化量(kg/m2)-0.993×尿蛋白(尿蛋白阳性=1,尿蛋白阴性或弱阳性=0)1.109×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FGR=1,未FGR=0)-1.293×水肿(出现水肿=1,未出现水肿=0)。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AUC为0.932(95%CI 0.906~0.957),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相关森林图。结论:ALB、BMI变化量、尿蛋白、FGR、水肿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预警信息,具备这些预警信息者应纳入重点产检范围,利用该5项指标建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干预,减少子痫前期对母婴的危害。

2024 Vol. 32 (5): 1195- [摘要]( 74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邵 瑜 梁英智 杨雪梅 李丹丹 石 蕊 孟 超 蒋红清

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设及运行现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20-2022年填报的《海淀区危重孕产妇转会诊指定医院接诊高危孕产妇和危重孕产妇个案登记表》等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20-2022年海淀区高危孕产妇占比从16.16%升至27.34%(χ2趋势=923.56,P<0.001),危重救治网络高危双向转诊率由47.02%上升至59.21%(χ2趋势=26.03,P<0.001),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月床位平均周转次数高于下级助产机构,产科医护人员配置相对紧张,下级助产机构危重孕产妇发生率由3.23‰降至1.45‰(χ2趋势=8.81,P=0.003),孕产妇死亡率也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25,P=0.039)。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运行效果较为理想,降低了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一步应加强区域资源配置,依托“云上妇幼”,加强信息反馈和人员能力提升。

2024 Vol. 32 (5): 1201- [摘要]( 66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赵银珠1 邹晓璇1 殷延敏1 杨 英2

探讨2020-2022年各年活产新生儿相关情况,为政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出生日期为2019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20 564例新生儿相关资料,比较各年份差异。结果:各年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剖宫产发生情况有所下降(χ2=249.30,P=0.000);母亲高龄略有上升(χ2=8.63,P=0.013);母亲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逐年升高(χ2=58.73,P=0.000)。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妇高龄(OR=1.373,95%CI 1.107~1.703)。结论: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母婴安全,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全方位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2024 Vol. 32 (5): 1207- [摘要]( 79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个例分析
黄 丽 熊 雯

2024 Vol. 32 (5): 1210- [摘要]( 58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综述
王晓蓉 伍 宁 薛 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是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生育能力,而手术干预复发率高,且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因此,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完善及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讨论EM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E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 Vol. 32 (5): 1211- [摘要]( 7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