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 29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21-10-15

特稿
刘湘源1 叶汉风2

2021 Vol. 29 (10): 2018- [摘要]( 327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基础研究
杨殊琳 姚君宁 隋 聪 章汉旺 白 剑 饶 群*

研究IKKα下调时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对体内-外蜕膜化过程和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利用8-Br-cAMP和MPA诱导hESCs体外蜕膜化。构建IKKαsiR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hESCs中,以NC siRNA转染的hESCs作为对照组,并用8-Br-cAMP和MPA对两组进行蜕膜化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两组中IKKα、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泌乳素(PR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周期。构建假孕子宫内膜蜕膜化小鼠模型并于一侧宫角注射IKKα siRNA干预,另一侧注射NC siRNA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两侧宫角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形态和腺管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GFBP1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小鼠两侧宫角子宫内膜细胞中IKKα、cyclin D1、PRL和IGFBP1水平。将性成熟雌性昆明鼠与正常雄性昆明鼠合笼后宫角注射IKKα(CHUK)/NC siRNA,记录双侧子宫的胚胎着床位点。结果:8-Br-cAMP和MPA可在体外诱导hESCs蜕膜化。蜕膜化干预组PRL mRNA(339.00±52.25 fold)、IGFBP1mRNA(199.6±9.36 fold)、蛋白(4.86±0.30)均高于对照组。hESCs发生了G0-1到S期的阻滞。体外下调IKKα使Cyclin D1过表达从而阻碍hESCs体外蜕膜化过程。对照组hESCs发生了G0-1到S期的阻滞。假孕小鼠宫角注射蓖麻油可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小鼠体内下调IKKα表达并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胚胎着床过程。结论:下调IKKα可导致cyclin D1过表达而阻碍体内-外蜕膜化过程,影响胚胎着床。

2021 Vol. 29 (10): 2020- [摘要]( 458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刘 琼 张 欣 冯 燕 朱 琰*

探讨KIF14基因对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凋亡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及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中KIF14水平;将siRNA-KIF14及siRNA-NC转染Ishikawa/DDP细胞作为si-KIF14组和si-NC组,耐药组细胞不做处理,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增殖、凋亡及耐药基因相关蛋白ki-67、Bax、cleaved-Caspase-3、MDR1、P-gp表达水平;取各组细胞加入系列浓度顺铂,MTT法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相比,KIF14在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中高表达(P<0.001);与耐药组和si-NC组相比,干扰KIF14后siKIF14组Ishikawa/DDP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和ki-67蛋白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以及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IC50值下降,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蛋白水平下降(均P<0.001)。结论:干扰KIF14表达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Ishikawa/DDP增殖,促进凋亡,增加对顺铂的敏感性。

2021 Vol. 29 (10): 2026- [摘要]( 805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秦 瑛1 雷小妹1 岳珍妮1 张金伟2*

探讨TGF-β诱导的因子同源盒2(TGI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6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同期良性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6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另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TGIF2抑制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TGIF2表达;单因素分析TGIF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TGIF2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GIF2、cyclin D1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GIF2阳性表达率观察组(81.6%)高于对照组(18.5%),且TGIF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FIGO分期(P=0.009)有关,但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TGIF2抑制组TGIF2 mRNA表达水平(0.46±0.06)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13)和阴性对照组(1.02±0.14)(P<0.05)。抑制TGIF2表达可降低各组HeLa细胞增殖活性、抑制HeLa细胞迁移、侵袭。结论:TGIF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TGIF2表达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1 Vol. 29 (10): 2030- [摘要]( 567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调查研究
刘金珍1 吴顺红2 徐一玲3*

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已婚育龄女性不孕症进行调查,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常住人口中已婚育龄女性2332例,调查不孕症患病情况,分别用单因素分析法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孕症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2332例已婚育龄女性中,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85例,患病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结婚年龄、初潮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初次性生活年龄、不良性行为、流产史、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接触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生殖系统肿瘤病史是已婚育龄女性患不孕症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婚年龄晚、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早、流产史、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接触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生殖系统肿瘤病史是已婚育龄女性患不孕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04、2.307、1.254、1.413、1.373、1.425、1.443,P<0.05)。结论:本次调查不孕症患病率为3.6%,结婚年龄晚、初次性生活年龄早,有吸烟史、流产史、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接触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生殖系统肿瘤病史是患不孕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 Vol. 29 (10): 2036- [摘要]( 413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临床研究
范莉莉 符彦芝 段瑞娟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对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植入依托孕烯植入剂女性150例为植入剂组,未植入依托孕烯植入剂采用避孕套避孕150例为对照组。随访术后6、12个月时意外妊娠、出血模式、副作用等,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性生活质量,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估性功能。结果:6、12个月时,植入剂组意外妊娠率(0)均低于对照组(4.7%、10.7%),发生闭经(17.3%)和月经稀发(14.7%)、出血频发(10.7%)和出血延长的发生率(8.7%)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和性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植入剂组因出血模式改变终止使用12例,续用率92.0%。结论:人工流产术后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避孕效果好,可提高女性性生活质量,续用率较高,但应做好避孕前的咨询工作。

2021 Vol. 29 (10): 2040- [摘要]( 489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徐一玲 尹 青 熊 茵 徐惠敏 张丝梅 邓建松*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采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行人工流产术后治疗者120例,数字表法分3组各40例。治疗Ⅰ组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治疗Ⅱ组实施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且未服用含激素类药物。比较3组术后恢复情况、雌孕激素水平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8.3±2.8d、5.3±1.8d、4.2±1.2d)及出血量(62.3±15.8ml、56.3±11.8ml、52.2±10.3ml)依次降低,月经复潮时间(37.2±10.8d、30.3±8.8d、28.8±8.3d)依次降低(均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Ⅰ组、治疗Ⅱ组(6.4±1.3mm、7.0±1.8mm)均高于对照组(4.4±1.2mm)。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孕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27.5%、12.5%、5.0%)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采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效果均较好。

2021 Vol. 29 (10): 2044-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赵 静 崔 洁

探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异位妊娠行腹腔镜开窗取胚术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行腹腔镜开窗取胚术患者200例分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比较两组输卵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再次妊娠情况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β-hCG水平(78.15±32.28 U/L)低于对照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8.9±2.4d)及住院时间(5.2±1.4d)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输卵管完全畅通、部分畅通、不畅通占比(73.0%、20.0%、7.0%)优于对照组(48.0%、28.0%、24.0%),正常分娩和宫内妊娠(55例,55.0%)优于对照组(38例,38.0%)(均P<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取胚术结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血清βhCG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利于提高输卵管通液效果,促进患者正常妊娠。

2021 Vol. 29 (10): 2048- [摘要]( 307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周仲元 陈鸽子 胡玥暘

探讨低分子肝素、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及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及再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8+、CD4+/CD8+)、性激素、再妊娠结局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8+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12.8%)低于对照组(29.8%),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12.8%)与对照组(14.9%)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提高疗效,且更好改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提高再妊娠保胎率且用药安全。

2021 Vol. 29 (10): 2051- [摘要]( 303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杨万福 陈翠珺 李 元 段常琴

探讨阿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炎症反应。方法:选择本院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者137例,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66例)和舒芬太尼组(71例),分别术中应用阿芬太尼10μg/kg或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均应用丙泊酚维持镇静。记录受术者恢复时间和手术相关时间、丙泊酚用量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结果:阿芬太尼组丙泊酚用量(151.5±29.1mg)高于舒芬太尼组(123.2±28.3 mg),清醒时间(5.3±3.5 min)和恢复时间(10.8±2.6 min)低于舒芬太尼组(6.6±3.9 min、13.1±3.1 min)(均P<0.05);两组受术者平均动脉压下降变化情况、低氧血症和无创正压通气的发生,以及平均心率变化情况、心肺相关并发症、收缩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的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低于舒芬太尼组,术后3h hs-CRP含量低于舒芬太尼组(均P<0.05),白细胞计数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舒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应用阿芬太尼可更有效镇痛,且恢复期更短,术中更平稳,术后炎症水平更低。

2021 Vol. 29 (10): 2056- [摘要]( 33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王梅花 徐慧玲 崔凤玲 高玉婷

比较子宫双球囊导管与缩宫素用于促宫颈成熟引产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头位足月妊娠产妇220例临床资料,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球囊组(110例)和缩宫素组(110例)。双球囊组选择子宫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缩宫素组选择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分娩、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双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8.2%)高于缩宫素组(83.6%),诱发临产时间、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缩宫素组,产后出血量少于缩宫素组,自然分娩率(92.7%)高于缩宫素组(72.7%)(均P<0.05)。产妇子宫破裂率(1.8%、0)、新生儿体重、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两组(18.2%、16.4%)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效果较催产素更佳,引产有效率和自然分娩率更高,产后出血量更低,缩短产程和诱发临产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2021 Vol. 29 (10): 2060- [摘要]( 388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林 宁 管业秋 陶 冶 王克涛 魏 岩

比较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因卵巢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患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方法(电凝止血组)或缝合止血方法(缝合止血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术前末次月经的第3天、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月经第3天时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抗苗勒管激素(AMH),在术前及术后1、6个月取血当天行经阴道超声记录窦卵泡数(F0)、卵巢体积及患侧卵巢间质血流峰值(PSV)。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天、1个月、6个月的E2及AMH水平两组均低于术前,但缝合止血组高于电凝止血组;FSH水平两组均高于术前,但缝合止血组低于电凝止血组(均P<0.05);LH水平两组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超声F0均低于术前,但缝合止血组高于电凝止血组(均P<0.05),卵巢体积及PSV缝合止血组较术前回升,电凝止血组下降,缝合止血组卵巢体积及PSV均高于电凝止血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成熟畸胎瘤剥除术中采用缝合止血方法比电凝止血法更有利于保护卵巢储备功能及术后恢复。

2021 Vol. 29 (10): 2064-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苏 果 车会会 张宁芝*

探究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患者月经恢复、妊娠影响及再粘连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组,术后放置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56例(支架组),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52例(节育器组),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术后1个月再粘连发生、术后1年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再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支架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85.7%)高于节育器组(73.1%),预防再粘连总有效率(96.4%)高于节育器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3.6%)低于节育器组(21.2%),术后再粘连发生率(8.9%)低于节育器组(4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宫腔操作次数、县级以下医院宫腔操作史、胚胎停育或中晚期妊娠终止后清宫为患者发生再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促进月经恢复,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再粘连发生概率,减少不良反应;宫腔操作次数、县级以下医院宫腔操作史、胚胎停育或中晚期妊娠终止后清宫是影响患者发生再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多加关注。

2021 Vol. 29 (10): 2068- [摘要]( 38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余 璐 李 伟 王 艳

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在改善子痫前期(PE)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3月本院诊治的PE患者147例,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治疗。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对照组最高、观察A居中、观察B组最低(P<0.001),3组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0.05);子宫动脉RI对照组最高、观察A组居中、观察B组最低(P<0.001),子宫动脉S/D、PI观察A组和观察B组无差异但均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可溶性细胞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内皮素-1(ET-1)水平对照组最高、观察A组居中、观察B组最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照组最低、观察A组居中、观察B组最低(P<0.001);胎龄、Apagar评分≥7分比例观察B组均大于另外两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A组无差异,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比例3组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对改善PE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及血管内皮损伤的效果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可进一步延长胎龄,改善围产儿结局。

2021 Vol. 29 (10): 2073- [摘要]( 375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孙 苏 毛雪梅 周丽红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IL-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04例(EMT组),根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R-AFS)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3例、Ⅱ期27例、Ⅲ期39例、Ⅳ期25例;健康体检育龄女性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线性回归分析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相关性。结果:EMT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R-AFS分期进展血清水平升高(P<0.05)。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呈正相关性(r=0.906、0.917、0.695,P<0.05),IL-17、IL-23、BDNF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7、IL-23、BDNF及其交互作用均为EMT患者R-AFS高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IL-17、IL-23、BDNF在EMT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R-AFS分期的升高而增加,3者可能相互作用影响着EMT的病情进展。

2021 Vol. 29 (10): 2077- [摘要]( 397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雷晓文 张新星 赵 径*

比较硬膜外注射和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时间、镇静评分、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消耗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3±1.0 min)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13.1±1.7 min)均少于对照组(8.7±1.3 min、17.3±2.1 min),感觉阻滞时间(387.8±7.7 min)长于对照组(295.7±3.6 min),镇痛持续时间(159.6±13.6 min)长于对照组(146.3±10.3 min),镇痛药物消耗量(3.2±0.4 ug)及第二产程时间(65.4±15.3 min)均少于对照组(3.6±0.6 ug、82.7±16.6 min)(P均<0.05);两组镇静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和静脉输注对产妇镇静效果类似,均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但硬膜外注射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效果更好,有更高的安全性。

2021 Vol. 29 (10): 2081- [摘要]( 337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王金丽 常 杰*

比较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与静吸组各40例。TAP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双侧TAP神经阻滞,静吸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检测患者麻醉前10min(T0)、麻醉后10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后10min(T3)、拔管后10min(T4)肾上腺激素(AD)、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患者术后2h、12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T0、T1、T2时刻AE、DA、NE及HR、SpO2、MAP水平两组均无差异(P>0.05)。T3、T4时TAP组AE、DA、NE水平低于静吸组(P<0.05);T3时AE、DA、NE水平两组均高于本组其他时刻(P<0.05);T3、T4时TAP组HR、MAP水平低于静吸组,SpO2水平高于静吸组(P<0.05),静吸组T3时HR、MAP水平均高于本组其他时刻,SpO2水平低于本组其他时刻(P<0.05)。术后2h、12h、24h时TAP组VAS评分均低于静吸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寒战、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静吸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TAP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仅可有效缓解麻醉及手术过程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还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均优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2021 Vol. 29 (10): 2085- [摘要]( 390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张春花 方 芳* 吴 玲 魏善闯 胡林义

探讨亚甲蓝、纳米炭不同示踪剂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在子宫内膜癌术前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亚甲蓝组(41例)和纳米碳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宫颈注射亚甲蓝或纳米碳,观察淋巴结着色情况,识别、标记、切除最先着色的淋巴结作为SLN。比较两种示踪剂平均示踪时间、示踪持续时间、SLN识别情况;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示踪剂识别SNL转移的准确性;记录SLN分布情况以及两组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示踪时间(16.7±3.3 s)短于亚甲蓝组(37.5±5.2 s),示踪持续时间(25.2±5.1 s)长于亚甲蓝组(0.7±0.2 s)(P<0.05);两种示踪剂对SLN的总检出率、双侧检出率、平均检出枚数比较无差异,识别SNL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无差异(均(P>0.05);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292枚,主要分布于髂外淋巴结区域(38.4%)以及闭孔淋巴结区域(35.6%)。结论:亚甲蓝和纳米碳作为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SLN识别中均有较高价值,对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指导意义,但纳米碳示踪时间短、持续时间长、稳定性更佳。

2021 Vol. 29 (10): 2090- [摘要]( 385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侯 维 寇美林 苟会明

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40例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P<0.05);两组PANA、A-L1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QCL评分增加、V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症状,但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26例(65.0%)、呕吐26例(65.0%)、腹泻21例(52.5%)较对照组恶心10例(25.0%)、呕吐10例(25.0%)、腹泻12例(30.0%)高(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佳,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2021 Vol. 29 (10): 2094- [摘要]( 435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临床分析
曹珊珊1 梅婷婷2 吴 青2*

评价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症状的有效性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疼痛为主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放置左LNG-IUS,于放置前和放置后第3,6,9,12个月采集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CA125水平等,并在随访中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4例于治疗最初3个月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共81例完成12个月的随访。治疗后,月经VAS评分从6.43降低至2.08分;性交痛VAS评分从5.14降至1.91分;非周期性盆腔痛VAS评分从5.84降低至1.82。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CA125明显下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月经模式的改变。结论:LNG-IU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与患者充分沟通LNG-IUS的全身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

2021 Vol. 29 (10): 2098-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徐 硕 李长东*

分析不全流产继发子宫动静脉瘘(UAVF)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收治的16例不全流产继发UAVF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流产至发病时间为(67.1±28.4)d,15例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其中7例因突发阴道大出血急诊入院。超声显示包块直径为(34.0±11.8)mm,RI(0.3±0.2);血β-hCG 20.6(4.8~119.0)U/L,入院血红蛋白(106.8±21.3)g/L。15例行UAEF宫腔镜手术,1例UAE后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发现残留胚物位置异常者6例,术后病理均可见不同程度退变的绒毛组织。保守或期待治疗过程中发生阴道大出血的病例特点:流产时孕周及残留胚物直径较大、多合并流产相关并发症、血红蛋白水平更低、住院天数更长(P<0.05)。结论:不全流产胚物残留时可发生UAVF,对流产孕周及残留胚物较大时,以及合并流产相关并发症者应警惕阴道大出血的发生;UAE术后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1 Vol. 29 (10): 2101-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常俊锴 侯俊清* 朱朝阳 李晓东 李铁强 徐卫波 赵小磊 徐文超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血清及精浆维生素D[25(OH)D]、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精液参数、性激素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精液参数分为少精子组(n=37)、弱精子组(n=39)、少弱精子组(n=32)和正常参数组(n=36),分析患者血清及精浆25(OH)D、AMH表达关系及与各精液参数间相关性。结果:少精子组、少弱精子组精子浓度、血清T、精浆AMH及25(OH)D水平均低于弱精子组和正常参数组,精液体积、血清卵泡刺激素高于弱精子组和正常参数组,弱精子组、少弱精子组精子向前运动比例低于少精子组和正常参数组(P<0.05),各精液参数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泌乳素、25(OH)D、AMH水平均无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浆25(OH)D 、AMH水平与精液体积呈负相关(r=-0.352、0.309,P<0.05),与精子浓度、睾酮水平呈正相关(r=0.410、0.403、0.287、0.329,P<0.05),而血清及精浆25(OH)D与AMH之间两两分析无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25(OH)D、AMH水平与患者精液参数及性激素有一定相关性,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的睾丸生精功能。

2021 Vol. 29 (10): 2105-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范 妮1 张海波2 王康扬1 符 雄1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形态以及人工受精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7月接诊的男性不育患者152例,混合抗球蛋白凝集法检测AsAb,根据检测结果分为AsAb阳性组(57例)、AsAb阴性组(95例)。观察阳性组抗体结合部位分类情况,比较两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正常形态率、前向活动力并分析人工授精助孕结局,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sAb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sAb阳性组阳性粘附率14.0%,其中尾部黏附运动精子5例、头部黏附运动精子2例、颈部黏附运动精子1例;精子密度、精子总活率以及前向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均低于AsAb阴性组(P<0.05);人工授精助孕妊娠率、流产率两组未见差异(P>0.05);AsAb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率、前向活动率、正常形态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sAb阳性对男性不育者精子密度、精子总活率、精子正常形态以及人工受精助孕结局有明显影响。

2021 Vol. 29 (10): 2109- [摘要]( 29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伍婷婷 刘 萍 唐 可 马慧平

分析卵巢囊肿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其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106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腹腔镜手术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102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开腹手术组。检测术前、术后24 h时血清CA199、HE4水平,Pearson法分析二者与患者术后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疗效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血量(38.5±12.2ml)、首次排气时间(17.3±5.0h)、住院时间(6.4±1.3d)均低于开腹手术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开腹手术组(84.3%)(P<0.05)。两组术后血清CA199、HE4、E2水平、窦准卵泡个数均较术前降低,且腹腔镜手术组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术后血清LH、FS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腹腔镜手术组高于开腹手术组(均P<0.05)。腹腔镜手术组血清CA199与HE4水平呈正相关(r=0.322,P=0.001),CA199、HE4均与E2水平呈正相关,与LH、FSH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清CA199、HE4水平降低,与性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对术后卵巢功能变化有一定预示作用。

2021 Vol. 29 (10): 2112- [摘要]( 375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郑利会 梁吉雨

分析胎盘三维能量血流参数联合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及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前置胎盘孕妇195例临床资料,分为PAS组(133例)与非PAS组(62例),非PAS孕妇分为胎盘粘连组(40例)与胎盘植入组(22例)。应用三维能量超声检查胎盘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各参数联合血清AFP、β-hCG对PAS的诊断价值。结果:PAS组AFP、胎盘血流VI、FI、VFI值均高于非PAS组,β-hCG低于非PAS组(P均<0.05);胎盘植入组AFP、胎盘血流VI、FI、VFI值高于胎盘粘连组(P均<0.05),β-hCG与胎盘粘连组无差异(P>0.05)。血清AFP、β-hCG及胎盘血流VFI对PAS具有预测效能,血清AFP及胎盘血流VFI对胎盘植入具有预测效能(均P<0.05);与PAS的产后诊断结果比较,血清AFP及胎盘血流VFI的一致性良好,血清β-hCG一致性中等,AFP联合VFI一致性很好,β-hCG联合VFI一致性良好。结论:血清AFP、β-hCG联合胎盘血流VFI可提高诊断PAS的一致性,血清AFP联合胎盘血流VFI诊断效能最佳。

2021 Vol. 29 (10): 2117- [摘要]( 32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李一鸣 陈 华 郭东风*

对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LVAH组和TLH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随访术后6个月。结果:LAVH组和TLH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TLH组手术时间(81.0±10.1min)、术中出血量(104.1±12.5ml)少于LAVH组(95.2±13.3min、137.9±17.5ml),排气时间(22.2±3.6h)多于LAVH组(16.8±2.4h)(P<0.05)。两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及并发症总发生率(6.7%、6.7%)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复发。结论:LAVH与TLH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有效术式,但THL较LAV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优势,LAVH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应综合多方面因素为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方案。

2021 Vol. 29 (10): 2121- [摘要]( 396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蒋振林 朱泽静 唐 丽

探讨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87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分析妊娠结局与子宫内膜指标关系。结果: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A型内膜比例妊娠组(11.15±1.03mm,75.3%)高于非妊娠组(6.87±1.00mm,25.6%)(P<0.05);妊娠率和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组最高,B型内膜组次之,C型内膜组最低(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类型预测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和0.776,截断值分别为11.00mm和A型,灵敏性分别为58.0%和75.3%,特异性分别为84.0%和58.1%。结论:阴道B超监测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对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10): 2126- [摘要]( 331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鞠 萍 刘英东 程 莲 金 晶

探究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标与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0月—19年10月接受促排卵治疗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治疗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分型、卵巢形态及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参数差异。结果:100例不孕症经促排卵治疗35例妊娠,妊娠率35.0%。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9.9±2.0mm)、容积(4.2±0.8ml)均高于未妊娠组(8.0±2.6 mm、2.4±0.7 ml)(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分型以A类(68.6%)居多,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分型以B(52.3%)、C类(30.8%)居多(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动脉PI(0.68±0.09)、RI(2.17±0.33)低于未妊娠组,VI(6.91±1.32)、VFI(4.42±0.91)、FI(29.01±4.89)高于未妊娠组(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动脉II、III型占比较高,未妊娠组I、II型占比较高(P<0.05)。结论 :彩色超声影像学诊断子宫内膜对不孕症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可能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2021 Vol. 29 (10): 2129- [摘要]( 33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程 佳 叶 江 史怀淮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104例)和未植入组(25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分析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植入者妊娠结局。结果:植入组年龄≥35岁、宫腔操作史、剖宫产次数≥3次、中央性前置胎盘、肌酸激酶≥198U/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IU/ml比例均高于无植入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050,95%CI:1.925~2.161)、剖宫产次数≥3次(OR=1.828,95%CI:1.765~1.915)、中央性前置胎盘(OR=1.912,95%CI:1.843~2.035)、血清肌酸激酶≥198U/L(OR=1.713,95%CI:1.654~1.84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IU/ml(OR=1.749,95%CI:1.679~1.895)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大出血、子宫切除术、死胎发生率均植入组高于无植入组,穿透性胎盘植入者高于其它类型胎盘植入者,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大出血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前置胎盘者(均P<0.05)。结论:高龄、剖宫产≥3次、中央性前置胎盘、肌酸激酶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胎盘植入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尤其是穿透性胎盘植入者。

2021 Vol. 29 (10): 2133- [摘要]( 351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程佳梨1 梁月月2 朱 玲1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脐动脉血流参数、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与新生儿肺损伤(ALI)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20年9月本院诊治的ICP孕妇11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ALI分为ICP组及ICP+ALI组,将发生ALI再分为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TPN)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超声测量脐动脉血流参数,酶循环法检测血清TBA及CG水平。结果:ICP+ALI组重度ICP比例、血清TBA、CG水平,以及脐动脉血流S/D、RI值均大于ICP组(P<0.001),脐动脉血流PI值两组无差异(P>0.05);发生ALI中,RDS组血清TBA、CG水平及脐动脉RI值大于TTPN组(P<0.05),脐动脉S/D、PI值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ICP、血清TBA、CG水平、脐动脉RI值是AL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BA、CG水平是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BA+RI、CG+RI、TBA+CG对ALI均具有预测效能(P<0.05)。结论:ICP孕妇发生新生儿ALI与脐动脉RI、血清TBA、CG有关,3项联合检测对ALI有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10): 2138- [摘要]( 342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陈洪霞1 何光权2

探究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压及胎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4例剖宫产产妇,均给予自控镇痛(PCEA),根据给药方案分组,单药组(50例)给予单纯罗哌卡因,联合组(54例)给予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压、疼痛评分、镇痛情况和胎儿内环境相关指标水平,统计镇痛不良反应。结果:组间及时间交互效应均有差异(P<0.05);对各时间点比较,切皮(T2)、胎儿娩出(T3)时联合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单药组(P<0.05);产妇麻醉1级比率联合组(77.8%)高于单药组(62.0%)(P<0.05);两组产妇离室、术后12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无差异(P>0.05),联合组产妇疼痛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2h、6hVAS评分均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胎儿pH、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钾、血钠和血钙水平均无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3.7%)无差异(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可较好预防产妇低血压发生,对胎儿内环境无明显影响。

2021 Vol. 29 (10): 2142- [摘要]( 350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封晶钰1,2 李 红3*

探讨再次异位妊娠孕妇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异位妊娠流产史孕妇115例,根据本次妊娠结局分组,再次异位妊娠60例为异位妊娠组,正常妊娠住院保胎或分娩55例为正常妊娠组,logistic分析发生再次异位妊娠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孕6周时,异位妊娠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314.8±250.2 mIU/ml)及孕酮(P)(31.5±2.6 ng/ml)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1628.0±109.6 mIU/ml、13.8±1.3 ng/ml)(P<0.05)。logistic多项回归分析显示,孕6周HCG水平(>2000 mIU/ml)、包块直径(>4 cm)、重度盆腔粘连及患侧输卵管不通畅是影响妇女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P水平为非危险因素。结论:孕6周血HCG水平(>2000 mIU/ml)、包块直径(>4 cm)、重度盆腔粘连及患侧输卵管不通畅者均是异位妊娠史者再孕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加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异位妊娠再次发生。

2021 Vol. 29 (10): 2147- [摘要]( 323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廖晓琼 汪洪美 赵富清*

探究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聚集率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断的8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组)及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MA、K值、α-Angle)、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APTT、PT、TT)、血流变学(LRV、HRV、PV、MRV)等比较,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聚集率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R值、M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K值、α-Angle无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APTT、PT、TT均低于对照组,LRV高于对照组,HRV、PV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RV无差异(P>0.05)。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聚集率诊断复发性流产的诊断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检测,此时血栓弹力图R值、MA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临界值分别为7.88min、64.79mm以及57.44%。结论: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聚集率预测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结局,特异度较高。

2021 Vol. 29 (10): 2150- [摘要]( 331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周明慧 马丽丽* 唐田田 高颖花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TAE)对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院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高龄产妇85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结扎组(子宫动脉结扎,n=42例)、栓塞组(TAE,n=43例)。同期剖宫产后未出现产后出血高龄产妇42例为对照组。统计出血产妇术前及术后出血量、总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或产后3个月检测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月经首次来潮第3d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52.6±14.4min)、术后出血量(48±7ml)及总出血量(2319±156ml)均少于结扎组(68.3±17.8min、153±20 ml、3044±206ml),止血成功率(95.4%)高于结扎组(81.0%)(P均<0.05);对照组和栓塞组左右侧子宫动脉血流RI、FSH、LH水平均低于结扎组,E2、AMH水平高于结扎组(P均<0.05),栓塞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均>0.05);3组左右侧子宫动脉S/D无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高龄产妇实施TAE治疗,止血效果更佳,且对子宫血流动力学及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2021 Vol. 29 (10): 2154- [摘要]( 362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岳 洋1 吴春凤1* 张佳荣1 赵 苗1 许 芾2

探究孕妇尿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葡萄糖耐量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GDM孕妇85例(GDM组)和糖耐量下降孕妇128例(糖耐量下降组),产前检查糖耐量正常孕妇50例(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孕妇尿液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酮基己基)酯(MEOHP)及血清空腹血糖(FBG)水平;用spearman检验和logistic模型分析孕妇4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与GDM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DM孕妇4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与FBG关系。结果:MMP、MBP、MEHP、MEOHP含量及FBG水平GDM组最高、糖耐量下降组次之、糖耐量正常组最低(P<0.05)。孕妇MMP、MBP、MEHP、MEOHP含量与GDM呈正性相关,且该4项含量增加是GDM的危险因素,是GDM孕妇FBG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孕妇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与GDM及葡萄糖耐量关系密切,MMP、MBP、MEHP、MEOHP含量升高可能增加孕妇GDM发生风险,提示孕妇应减少接触邻苯二甲酸酯。

2021 Vol. 29 (10): 2158-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王金梅 郑 琳*

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血液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轻型地中海孕妇55例为地贫组,同期正常孕妇114例为对照组,检测孕晚期(孕28~41周)血液指标并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地贫组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0.67±1.10 fL、90.33±0.57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2.10±0.36 pg、29.81±0.24pg)及血红蛋白(Hb)值(94.33±1.95 g/L、118.33±1.18g/L)均低,血红细胞计数(RBC)高于对照组(4.31±0.10×1012/L、3.95±0.04×1012/L)(P<0.01);地贫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27.3%、55.3%)、新生儿体重(3016.9±82.2g、3316.1±50.7g)、巨大儿比率(1.8%、10.5%)均低,低出生体重儿比率(12.7%、4.4%)、孕期输血率(12.7%、0.9%)均高(P<0.05);围产期并发症两组无差异(P>0.05);回归性分析并未发现地贫与妊娠期并发症间有显著关系。结论:轻型地中海贫血虽不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

2021 Vol. 29 (10): 2162-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刘 贵 唐乾坤 郑歆蕾*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7例和正常孕妇5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资料,依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53)和血糖控制不佳组(n=54)。比较3组孕妇血糖水平、体质指数、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孕妇血糖水平及体质指数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比例3组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佳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产褥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其新生儿血糖值(2.43±0.76mmol/L)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血清胰岛素(264.78±57.38 mmol/L)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妊娠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可改善母婴结局,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

2021 Vol. 29 (10): 2166- [摘要]( 334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郑莉莉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维生素D[25-(OH)-D]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为对照组60例,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MGB1、25-(OH)-D和APN水平,Spearman 分析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4.16±0.79 mg/L)高于对照组(0.53±0.12 mg/L), 25-(OH)-D(20.48±1.46 μg/L)和APN(8.86±1.17 mg/L)水平低于对照组(36.75±0.59 μg/L、15.93±3.49 mg/L)(P<0.05);血清HMGB1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呈正相关性(r= 0.847,P=0.015),血清25-(OH)-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呈负相关性(r=-0.721,P=0.037),血清APN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呈负相关性(r= -0.629,P= 0.043)。结论:血清HMGB1、25-(OH)-D和APN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有一定关系,有望预测以改善妊娠结局。

2021 Vol. 29 (10): 2170- [摘要]( 31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钟西文1 潘宁萍2 吴高义1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再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分娩、既往妊娠有子痫前期病史孕妇205例临床资料。结果:205例中有75例(36.6%)再次发生子痫前期。单因素分析发现肥胖、高龄、前次子痫前期为重度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子痫前期再发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高龄、前次妊娠为早发型子痫前期是子痫前期再发的高危因素,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子痫前期再发(P<0.05)。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者可有效延长妊娠孕周,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P<0.05)。结论:对于高龄、肥胖及前次妊娠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孕妇应做好子痫前期再发的监测及临床预防,采取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可延长孕妇孕周、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早产率。

2021 Vol. 29 (10): 2173-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张 温 刘宏健 宋 欣 李 宝 韩素坤 高媛媛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脑钠肽(BN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本院治疗的6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7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0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为正常妊娠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心脏超声检测,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E/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PIIIN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PIII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BNP、PIIINP、A、CO、TG水平依次升高,E、E/A、LVEF、CI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与PIIINP水平呈正相关,BNP和PIIINP与A、CO均呈正相关,与E、E/A、LVEF、CI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PIII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临床可采用BNP、PIIINP水平检测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发展给予及时判断。

2021 Vol. 29 (10): 2177-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付 强 周 莹 胡 涛 陈 勇 池小薇

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度子痫前期接受剖宫产患者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56例和联合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59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效果、母婴结局、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两组应激指标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手术后即刻、24h、48h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平稳、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两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均低于麻醉前,联合组胎儿娩出及手术结束时SBP、DBP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HR)在麻醉平稳、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时高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低于麻醉前,且联合组胎儿分娩时低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2.3±1.4 min)、最高阻滞水平时间(8.5±3.5 min)均低于对照组(6.3±1.5 min、16.3±3.2 min),麻黄碱用量(12.31±2.10 mg)高于对照组(7.55±1.22 mg),新生儿评分、pH、PO2均高于对照组,新生窒息率、PCO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1.9%)低于对照组(26.8%)(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更好地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

2021 Vol. 29 (10): 2181- [摘要]( 30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许宗严 胡瑞娟 帅 俊 石建新 李 频 邱莉霞*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筛查出梅毒妊娠孕妇244例,根据梅毒血清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10例、高滴度组14例;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Th17、IL-17水平,分析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及Th17、IL-17检测诊断意义。结果:Th17、IL-17水平梅毒妊娠孕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无差异(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梅毒妊娠孕妇(22例,17.7%)高于对照组(2例,1.7%)(P<0.05);Th17、IL-17均是梅毒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梅毒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曲线下面积(AUC)Th17为0.964、IL-17为0.975。结论:梅毒妊娠孕妇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 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健康孕妇,Th17、IL-17水平对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预测意义。

2021 Vol. 29 (10): 2185-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周娇娇 薛秀珍*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和自噬受体蛋白p62(p62/SQSTM1)在早发型重度子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6例胎盘组织石蜡标本中DAPK-1和p62/SQSTM1的表达,其中早发型重度PE标本26例、晚发型重度PE 40例,正常孕妇30例(对照组)。结果:DAPK-1在对照组、晚发型重度PE组、早发型重度PE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7/30)、52.5%(21/40)、92.3%(24/26)有差异(P<0.05);早发型重度PE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晚型重度PE组高(P<0.05);晚发型重度PE阳性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p62/SQSTM1在对照组、晚发型重度PE组、早发型重度P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23/30)、47.5%(19/40)、19.2%(5/26)有差异(P<0.05);早发型重度PE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晚发型重度PE组低(P<0.05);晚发型重度PE阳性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DAPK-1和p62/SQSTM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5)。结论:DAPK-1 与p62/SQSTM1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相关。

2021 Vol. 29 (10): 2189- [摘要]( 311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陈 鑫 江 会* 印学蕾 郑锦霞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子代体格生长发育以及神经智力生长发育。方法:选取2017—2018年本院就诊的GDM孕妇113例为糖尿病组,身体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分娩的新生儿体孕周、性别、体重、血糖,1年后幼儿体重、身高评估子代体格生长发育,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估1岁龄幼儿心理发展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展指数(PDI)。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等无差异(P>0.05),体质指数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00),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无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3721±830g)高于对照组(3484±780g)、血糖水平(3.13±0.49 mmol/L)低于对组组(3.60±0.21 mmol/L)(P=0.026、0.000),1岁龄幼儿身高、体重高于对照组、MDI低于对照组幼儿(P<0.05),而PDI两组幼儿无差异(P>0.05)。结论:GDM不仅影响孕妇子代体格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子代智力发育,临床应加以重视并及时干预。

2021 Vol. 29 (10): 2193- [摘要]( 37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沈 涟1 华沛旻1* 李海波2

分析母体血清学检测与母体血胎儿游离mRNA检测在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产前筛查确诊胎儿为21三体综合征的单胎孕妇30例(综合征组)和胎儿正常的单胎孕妇60例(健康组)临床资料,孕妇产前均行母体血清学检测和母体血游离胎儿mRN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在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效能。结果:综合征组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雌三醇Mom值均低于健康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Mom值高于健康组(均P<0.05);两组均检出HPL基因、β-hCG基因、TFPI2基因和PLAC4基因,两组各基因检出率无差异(P>0.05),综合征组HPL基因、β-hCG基因、PLAC4基因mRNA表达量均大于健康组(P<0.05),TFPI2基因mRNA表达量与健康组无差异(P>0.05)。母体血胎儿游离mRNA检测和外周血胎儿DNA无创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AUC值(0.894、0.927)无差异(P>0.05)但均大于母体血清学检测(0.815)(P<0.05)。结论:母体血清学检测和母体血胎儿游离mRNA检测在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后者筛查效能更高。

2021 Vol. 29 (10): 2196- [摘要]( 325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高秀娟 张雅丽 庄新荣 张桂香*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者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CA基因)表达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组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80例作为对照(non-EAOC组),比较3组患者的ARID1A、PIK3CA表达差异,分析RID1A、PIK3CA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ARID1A、PIK3CA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AOC组、non-EAOC组、OEM组(P<0.05)。ARID1A联合PIK3CA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灵敏度(97.8%)高于单独检测,ARID1A、PIK3CA临界值分别为44.56、40.06;患者年龄大、绝经、卵泡刺激素高、盆腔疼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及初潮年龄小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者者ARID1A、PIK3CA表达升高,提示临床诊断时更加关注可能因素及早干预,提升疾病的确诊率。

2021 Vol. 29 (10): 2200- [摘要]( 387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李凯音 张 莉 孙远旭 邓晓鹏*

研究超声颈项透明层(NT)检查联合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游离雌三醇(uE3)水平检测在孕11~13周筛查唐氏综合征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孕妇685例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唐氏综合征20例为唐氏综合征组,正常孕妇665例为正常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勒普超声行NT检查,并检测PLGF和uE3水平,评估诊断价值。结果:唐氏综合征组血清PLGF(67.25±4.70 pg/ml)、uE3(0.89±0.20μg/L)水平低于正常组(112.15±8.35 pg/ml、1.90±0.42μg/L),NT厚度(3.5±0.4mm)大于正常组(1.8±0.4mm),且血清PLGF水平孕11周<12周<13周孕妇,uE3水平孕11周>12周>13周孕妇,高危风险孕妇血清PLGF、uE3水平低于低危风险孕妇,NT厚度大于低危风险孕妇(P<0.05)。血清PLGF、uE3联合超声NT检查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敏感性(93.3%)、准确性(94.0%)(P<0.05)。结论:唐氏综合征孕妇PLGF、uE3水平较低,降低程度与孕妇风险程度和孕周有关,超声NT检查联合血清PLGF、uE3水平检测在孕11~13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有较好诊断准确性。

2021 Vol. 29 (10): 2204- [摘要]( 410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林一禾 朱淑嫔 陈游沓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宫颈局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476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HPV持续感染组(178例)与HPV转阴组(298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reg,采用杂交捕获2代(HC-Ⅱ)方法检测HPV-DNA。结果:持续感染组Treg(8.2±2.0)%高于转阴组(6.1±3.8)%(P<0.05);持续感染组年龄≥35岁、多重HPV感染、宫颈活检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者Treg较高(P<0.05),体质指数不同者间未见差异(P>0.05)。年龄≥35岁、多重HPV感染、Treg≥7.8%为HPV持续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Treg对HPV持续感染具有预测效能(P<0.001),AUC为0.834(95%CI:0.754-0.914),特异性为69.1%,灵敏度为73.4%。结论:HPV持续感染与宫颈免疫微环境有关,宫颈局部Treg对HPV的持续感染有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10): 2208-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员 敏1 葛 群1 汪雪菁1 盛 军1 王园园1 荣 锋2*

探究产前超声检查联合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亚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行孕期筛查并需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高危孕妇348例临床资料,均在孕11~28周行超声检查,在孕15~21周行AFP、free β-hCG血清学检测。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产前超声、血清学指标检测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临床价值。结果: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26例(7.5%),其中21-三体13例、18-三体8例、13-三体4例、染色体片段异常1例。26例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染色体异常23例(80.9%),其中21-三体13例,18-三体7例,13-三体3例;血清学筛查显示胎儿染色体异常21例(88.5%),其中21-三体13例,18-三体6例,13-三体2例。对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指标诊断ROC曲线AUC为0.719,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76.4%;AFP Mom低值诊断AUC为0.632,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37.9%;游离 β-hCG Mom低值诊断AUC为0.763,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44.3%;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AUC为0.842,灵敏度为98.7%,特异度为79.3%。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学指标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可提高临床检出率。

2021 Vol. 29 (10): 2211- [摘要]( 355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王 韦1 刘腾微1 菅慧蓉2 石珊珊1*

探讨凝血指标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0年4月本院就诊分娩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86例(DIC组)、正常产前检查产妇86例(产妇组)、健康非妊娠女性86例(健康组),均行凝血指标、FDP检测,对比各组凝血指标和FDP水平,Pearson法分析产妇DIC患病与凝血指标、FDP水平相关性。ROC曲线预测FDP、凝血指标诊断DIC效能。对确诊DIC产妇采用相应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62)、无效组(n=24),比较凝血指标和纤溶指标与治疗效果关系。结果:DIC组FD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均高于健康组和产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健康组和产妇组,产妇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健康组,PT、TT、APTT、D-D、FDP低于健康组、显效组低于无效组,PLT高于无效组(P<0.05)。产妇DIC发病与FDP、PT、TT、APTT、D-D、PLT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且指标联合预测DIC患病有最佳效益。结论:凝血指标与FDP水平对DIC有较高诊断意义,D-D、FDP水平升高预示纤溶发生,PLT降低,PT、TT、APTT升高预示凝血功能下降。

2021 Vol. 29 (10): 2215- [摘要]( 333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王久兰 何 伟 李华碧

探讨注射用多西他赛(DOC)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卵巢癌(OC)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晚期OC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化疗方案分组,DN组(42例)给予注射用DOC联合NDP化疗,TP组(38例)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25、HE4水平和免疫功能,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并统计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DN组血清CA125(28.32±9.74 U/ml)和HE4水平(58.49±13.25 pmol/L)低于TP组(33.54±10.46 U/ml、66.26±16.46 pmol/L),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水平高于TP组(均P<0.05);1年生存率两组(83.3%、65.8%)无差异(P>0.05),2年生存率DN组(66.7%)高于TP组(44.7%)(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无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DN组低于TP组(P<0.05)。结论:DOC联合NDP应用于晚期OC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A125和HE4水平,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时间。

2021 Vol. 29 (10): 2219- [摘要]( 333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陈微微1 陈晓龙2 王 磊1 严映波1 陈 梅3*

利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方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妇科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80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腹子宫切除术组(TA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组(TVH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TH组);按照手术范围的不同分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IH组)、筋膜外子宫切除术(EH组)。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妇科检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压力性尿失禁(SUI)评估、经会阴超声盆底肌检查。结果:TAH组、TVH组、LTH组术后6、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无差异,盆底超声ΔA、ΔC、ΔL、ε逐渐增大(P<0.05)但3组间无差异(P>0.05);IH组与EH组,术后6个月SUI及POP发生率无差异(P>0.05),术后12个月SUI发生率EH组高于IH组(P<0.05),POP发生率无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盆底超声ΔA、ΔC、ΔL、ε逐渐增大(P<0.05)。术后6个月IH组与EH组盆底超声ΔA、ΔC、ΔL有差异(P<0.05),ε无差异(P>0.05);术后12个月EH组盆底超声ΔA、ΔC、ΔL、ε均高于IH组(P<0.05)。结论:经腹、经阴或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未见差异,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可能更有利于盆底肌功能的保护。

2021 Vol. 29 (10): 2224- [摘要]( 381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佟雪

探讨责任制管理模式对瘢痕妊娠(CSP)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中患者应激情况及术后VAS评分、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接收的CSP患者102例,均双侧子宫动脉介入造影栓塞术和清宫术治疗,根据本院实行责任制管理模式为时间点,将患者分为管理组51例(责任制管理模式)和对照组51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患者疼痛及情绪状态。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大出血并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管理组术中血清皮质醇(185.55±4.99 pg/ml)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0.23±5.62 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13.71±5.67 pg/ml、95.33±4.94 pg/ml),术后VAS评分(3.07±0.49分)低于对照组(4.76±0.53分),术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72.6%)(P<0.05)。结论:责任制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CSP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VAS评分,改善情绪状态,提示治疗满意度。

2021 Vol. 29 (10): 2228- [摘要]( 314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季丽霞1 朱丹艳1 郑俊伟2

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48例和硬膜外麻醉组52例。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质量、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麻醉用药至起效(符合切皮要求)时间(2.75±0.54min比14.58±1.75min)、麻醉用药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10.68±1.88min比21.84±2.38min)及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95.8%比80.8%)均有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及升压药使用率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T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两组T0、T1、T2、T3、T4时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T1、T2、T3、T4时HR高于硬膜外麻醉组,MAP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T1、T2、T3、T4时HR均高于T0时,MAP低于T0时(P<0.05)。两组妊娠结局均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高于硬膜外麻醉组(7.7%)(P<0.05)。结论:较于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药物起效速度快、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更高;而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均略优于全身麻醉,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麻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均较小,临床上可根据产妇病情合理选择麻醉方式。

2021 Vol. 29 (10): 2232- [摘要]( 30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贺连栋 曹淑琴 韩 灿

探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管紧张素原(AGT)、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早期肾损害关系。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4例GDM患者根据血生化指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78例和肾功能损害组46例,产前检查正常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FFA、AGT、IL-2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肾功能指标,分析血清FFA、AGT、IL-22与GDM早期肾损害关系。结果:肾功能损害组、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血清FFA、AGT、IL-22、Cr及HbA1C水平依次降低,GFR水平依次升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FFA、AGT、IL-22与Cr均呈正相关,与GFR均呈负相关(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FFA、AGT、IL-22与Cr、GFR均具有预测GDM合并早期肾损害价值,FFA+AGT+IL-22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其灵敏度95.6%,特异度97.1%,AUC为0.942。结论:GDM患者血清FFA、AGT、IL-22升高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相关,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

2021 Vol. 29 (10): 2237- [摘要]( 400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综述
雷康卿1 孙晓彤2*

钙网蛋白是一种促炎因子,因作为炎性标志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启动子和选择性剪切的不同,钙网蛋白可以编码多种亚型蛋白,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钙网蛋白亚型在妊娠相关疾病中表达,不同亚型与妊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必然联系。目前两者间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进一步研究钙网蛋白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以及克服耐药性提供新视野。

2021 Vol. 29 (10): 2241- [摘要]( 32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