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尚纯
2021 Vol. 29 (7): 1314- [摘要](
312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
刘帅妹1 周 青1 张瑞金1 石 慧1 林 宁1 吴玉璘1*
系统评价基因MTHFR C677T和A1298C、MTRR A66G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WanFang和VIP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关于MTHFR C677T和A1298C、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PCOS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评价其关联度,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移的评估。结果:共纳入8项MTHFR C677T基因多态与PCO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PCOS 1424例,健康对照1576例),7项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PCO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PCOS 1079例,健康对照1269例)和4项MTRR A66G基因多态与PCO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PCOS 522例,健康对照633例)。MTHFR C677T的5种模型T比C(OR=1.48, 95%CI 1.06~2.08)、TT比CC(OR=2.08, 95%CI 1.08~4.02)、CT比CC(OR=1.64, 95%CI 1.09~2.49)、(TT+CT)比CC(OR=1.78, 95%CI 1.09~2.89)、TT比(CC+CT)(OR=1.60, 95%CI 1.06~2.42);MTHFR A1298C 的5种模型C比A(OR=1.54, 95%CI 1.30~1.82)、CC比AA(OR=1.54, 95%CI 1.35~1.76)、AC比AA(OR=1.19, 95%CI 1.08~1.31和(CC+AC)比AA(OR=1.25, 95%CI 1.15~1.37),MTRR A66G的隐性比较模型GG比(AG+AA)(OR=1.58, 95%CI 1.37~1.83) 与PCOS相关。结论:MTHFR C677T和A1298C、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PCOS有关。
2021 Vol. 29 (7): 1316- [摘要](
8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
马 彬1,2 夏良育1,2 杨紫霞1,2 宁美英1*
以雌性去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通过自制黄体酮阴道环与市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为处方工艺优化以及自制阴道环体外释放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预实验基础上,对去势巴马小型猪分别通过市售黄体酮凝胶雪诺同和自制黄体酮阴道环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取样,采用经验证的LC/MS/MS的方法检测分析,对比研究药动学特征。结果:阴道环体内外体内血药浓度与全外释放量相关性良好,自制阴道环与市售凝胶血药峰浓度最高值分别为7.054、10.818 ng/ml,自制阴道环体内血药浓度更为平稳。结论:相较于黄体酮凝胶,自制黄体酮阴道环在体内血药浓度更稳定,并可减少给药次数,结合参考文献报道及初步估算黄体酮阴道环用于辅助生殖的体外释放量为20~25 mg/d。
2021 Vol. 29 (7): 1322- [摘要](
844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刘丹彤 姚海荣 李 倩 齐冰丽 张纪炎
摘要目的:探讨miR-363-3p靶向调控SOX4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方法:RT-qPCR检测miR-363-3p和SOX4在正常卵巢IOSE80细胞及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表达。在SKOV3细胞中转染miR-363-3p mimics和mimics NC,Transwell实验探究miR-363-3p对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OX4、vimentin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iR-363-3p和SOX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人正常卵巢细胞相比,SKOV3细胞中miR-363-3p表达降低、SOX4表达升高(P<0.05)。在SKOV3细胞中过表达miR-363-3p可抑制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结果,SOX4和vimentin表达miR-363-3p mimics组低于mimics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cadherin表达高于mimics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miR-3633p靶向调控SOX4的3'-UTR(P<0.05)。结论:miR-363-3p通过结合到SOX4的3'-UTR促进SOX4的降解,从而下调vimentin和上调E-cadherin的活性,抑制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2021 Vol. 29 (7): 1327- [摘要](
852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张亚1 郭桐君2 蒋丽芳3 柴健3 张军喜3 张远1 彭左旗1 王媛媛1*
探讨河南省育龄妇女的妊娠等待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953例计划妊娠妇女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不同亚组人群的妊娠情况,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妊娠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调查的953例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岁,职业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其中观察期内妊娠463例,未妊娠490例。与年轻女性相比,妊娠等待时间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延长,在30~34岁最长(FR=0.547,P<0.05);与职业为农民的女性相比,公务员的妊娠等待时间更短(FR=1.460,P<0.05);与正常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FR=0.541,P<0.05);曾经妊娠及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结论: 需对年长、农民、肥胖、曾经妊娠及月经不规律的妇女有针对性的开展生育健康教育,提高生育能力。
2021 Vol. 29 (7): 1331- [摘要](
8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罗铭忠1 王越2 范惠霞2
了解山西省免费婚检实施后未婚男女知信行现状,为政府进一步改善婚检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3个地市700名未婚男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免费婚检政策的知晓度、婚检行为相关认知态度、影响参加婚检的原因等。结果:调查对象对山西省免费婚检政策知晓程度不高,非常了解仅占9.4%;参加婚检障碍感得分为(28.7±10.7)分(总分45分),对婚检的总体评价得分为(24.6±4.6)分(总分30分),对婚检行为益处感认知得分为(23.6±2.8)分(总分25分);影响参加婚检的原因第一顺位为“双方相互信任就好,婚检没有必要”,占27.3%。结论:进一步加强婚检政策宣传力度,改善婚检服务内容,加强多部门统筹协作,降低参与婚检的障碍感,吸引更多未婚男女参与婚检。
2021 Vol. 29 (7): 1335- [摘要](
463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万 玲 林丽慧 曹雅文 王彩玉
调查不孕症女性的病耻感、生育压力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接诊的338例不孕症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病耻感量表、生育压力调查表,评估其病耻感、生育压力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孕症女性的病耻感、生育压力总分分别为(58.64±21.73)分和(143.52±25.73)分。病耻感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退缩、自我贬损、家庭成员的羞辱、周围人群的羞辱;生育压力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无子女生活方式、父母角色需求、社会关系、夫妻关系、性关系。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孕症女性的病耻感总分、生育压力总分比较无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患者的病耻感总分无差异(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月均收入、有无妊娠史、有无生育史、不同家庭生活类型患者的病耻感总分有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妊娠史、有无生育史、不同家庭生活类型不孕症患者的生育压力总分比较有差异(均P<0.05)。多元线性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均收入、妊娠史、生育史、家庭生活类型均是不孕症患者病耻感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独生子女、生育史、家庭生活类型是不孕症患者生育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病耻感呈中等水平,但生育压力水平较高,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家庭关怀度、备孕时间等是影响其病耻感及生育压力的主要因素。
2021 Vol. 29 (7): 1339- [摘要](
399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
王靖宇 史 婵
探讨滋肾养卵汤辅助对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养卵汤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更趋向A型,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B型、C型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两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升高,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36.7%)高于对照组(18.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比较(6.1%、6.1%)无差异(P>0.05)。结论:滋肾养卵汤辅助应用于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血流参数,提高妊娠率,安全有效。
2021 Vol. 29 (7): 1344- [摘要](
428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李晓培 王伟伟 何青青
探讨宫腔镜术后应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行宫腔镜镜直视下EP切除(TCRP)治疗的EP患者,随机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96例)与对照组(94例),观察组TCRP术后给予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照组TCRP术后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比较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并发症、EP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12、18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胃肠道反应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EP复发率,术后6个月两组(1.1%、0.0%)无差异(P>0.05),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3.1%、7.3%)低于对照组(11.7%、19.2%)(P<0.05);两组最大息肉平均直径≥2.0cm患者术后6个月无差异(P>0.05),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2.0%、4.1%)低于对照组(15.4%、23.1%)(P<0.05),直径<2.0cm患者术后6、12、18个月无差异(P>0.05);两组息肉数目≥3个患者术后6个月无差异(P>0.05),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4.3%、4.3%)低于对照组(19.1%、23.8%)(P<0.05),两组息肉数目<3个患者术后6、12、18个月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TCRP术后预防EP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屈螺酮炔雌醇片,尤其是对于息肉较大和数目较多的患者。
2021 Vol. 29 (7): 1348- [摘要](
467
)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
向瑛1 未欢1 孙玲玲2 胡娅1*
探究补铁治疗对妊娠晚期轻型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孕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本中心建档并规律产前检查确诊为轻型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的妊娠晚期孕妇12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不予补铁治疗,B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C组口服多维铁口服溶液治疗。观察3组孕妇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变化,观察孕妇围产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SF、Hb、RetH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sTf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B组与C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A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高于B组和C组,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两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A组孕妇早产、产后出血、羊水异常、产后失血性休克、足月儿低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孕妇产褥感染发生率3组无差异(P>0.05)。结论:口服铁剂补铁治疗均能有效改善妊娠晚期轻型地中海合并缺铁孕妇缺铁及贫血症状,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较好。
2021 Vol. 29 (7): 1352- [摘要](
3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费 菲1 黄晓辰2 杨 佳3*
比较丙泊酚分别复合纳布啡、地佐辛、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拟在本院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2例,A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B组丙泊酚复合纳布啡,C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各组手术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前、睫毛反应消失时,B组SBP、DBP、SpO2均大于A组和C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113.7±10.3mg)、苏醒时间(3.35±0.4min)少于A组(132.2±21.5mg、7.1±1.3 min)和C组(129.4±15.7mg、5.8±0.9min)(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2%)低于A组(57.7%)和C组(53.9%)(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纳布啡的麻醉有效性、安全性均优于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舒芬太尼。
2021 Vol. 29 (7): 1356- [摘要](
3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李 玲 顾士敏 刘琼丽 连红梅
探究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对人工流产者生命体征、应激水平及唤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本院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瑞芬太尼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地佐辛组给予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受术者唤醒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激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Ⅰ(A-Ⅰ)、皮质醇(Cor)],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受术者唤醒时间无差异(P>0.05),VAS评分地佐辛组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但两组均<4分。血清ACTH、A-Ⅰ水平两组均较术前升高,但地佐辛组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血清NE、Cor水平均低于术前,但地佐辛组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两组受术者麻醉前、意识消失时、宫颈口扩张时、术毕苏醒时各时间点SpO2、HR、MAP等生命体征无差异(P>0.05)。地佐辛组呼吸抑制、呕吐、恶心、心动过缓及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8%)低于瑞芬太尼组(26.2%)(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可在不影响受术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唤醒时间基础上,可有效调节受术者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2021 Vol. 29 (7): 1360- [摘要](
3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侯 静1 苏文杰2 王诗杰1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BP)联合静脉自控(PCIA)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妇女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PCIA镇痛,观察组给予TABP联合PCIA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h、6h、8h、24h及48h的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态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12.5±5.1h)长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2.1±0.7次)和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50.6±6.3μg)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4.7±1.2d)短于对照组,拔管前和拔管后SBP、DBP、HR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31.1%)(均P<0.05)。结论:TABP联合PCIA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更佳,能够减少PCIA用量,稳定血液动力学,促进胃肠蠕动,且安全性较好。
2021 Vol. 29 (7): 1364- [摘要](
356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陈悦群1 费华丽2 夏建妹1*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妇女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24~28周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GDM组52例与糖耐量正常组74例。对比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特征、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特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梭杆菌菌落数无差异(P>0.05),GDM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正常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8+ 水平高于正常组,CD3+、CD4+、CD4+/CD8+水平少于正常组(P<0.05)。Spearman 相关性显示,GDM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正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拟杆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正相关(P<0.05)。GDM组孕妇妊娠不良总发生率(21.2%)高于正常组(6.8%)(P<0.05),GDM组妊娠不良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妊娠正常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妊娠正常者(P<0.05)。结论:GDM患者机体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相关性,一定程度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
2021 Vol. 29 (7): 1369- [摘要](
386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陈 霞 周 静 杨 旭* 李莉琼
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65例2017年2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1),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分析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4.1%)高于对照组(81.0%);两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15±0.12mm)、双侧股骨、L1-4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5.03±0.23 mm),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恢复。
2021 Vol. 29 (7): 1374- [摘要](
3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黄卓雅 廖鹏娟 黄楚楚 蔡敏仪 苏桂晓 王秀平 张 旻 王晓冰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EMT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EMT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GPER mRNA表达水平,分析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EMT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EMT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增生期阳性表达率表达高于分泌期,EMT异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III~IV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1,P=0.000)。结论:EMT组织中EGFR、GPER高表达,与EMT的发生及临床分期可能相关,二者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2021 Vol. 29 (7): 1378- [摘要](
417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李艳艳 赵旭敏*
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孕妇不同时间左甲状腺素钠片(LT4)治疗对妊娠结局及幼儿远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亚临床甲减且TPOAb阴性孕妇1158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A组477例(2.5 mIU/L<TSH≤4.0 mIU/L)、B组681例(TSH>4.0mIU/L);选择同期TPOAb阴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妊娠200例为参照组;将A、B组根据是否采用LT4治疗分为A1组257例(LT4干预时间孕<10周),A2组220例(不给予LT4治疗);B1组198例(不给予LT4治疗),B2组154例(LT4干预时间在孕<10周),B3组176例(LT4干预干预时间在孕10~16周),B4组153例(LT4干预时间在孕16~24周);分析各组妊娠结局及其幼儿1.5岁时盖瑟尔智力表评测神经行为与体格功能。结果:A2组、B1组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及A1组、B4、B3、B2组(P<0.05)。 各组幼儿体格发育(体重、身长、头围)均无差异(P>0.05)。神经行为能力评分A2组高于B1组,B1组低于参照组(P<0.05);B1组、B2组、B3组、B4组幼儿发育商、应物DQ、言语DQ、应人能DQ有差异(P<0.05);LT4干预时间与发育商、动作DQ、精细动作、应物、应人、言语呈负相关(P<0.05)。结论:LT4干预时间越迟,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越高,其幼儿神经行为能力损伤越严重。
2021 Vol. 29 (7): 1383- [摘要](
294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黄钟慧1 韩秋峪2*
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trin-1)、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DCC)、不协调同源基因5B(BUNC5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表达。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孕妇60例,其中正常早孕待行人工流产30例为对照组,稽留流产并待行人工流产30例为稽留流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Netrin-1、DCC、UNC5B、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组织中Neterin-1、DCC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UNC5B mRNA高于对照组(P<0.05);Netrin-1(0.78±0.22)、DCC(0.52±0.15)、VEGF(0.81±0.2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1.24±0.29、1.09±0.25、1.42±0.35)(P<0.05),UNC5B蛋白(1.82±0.34)高于对照组(1.04±0.21)(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Netrin1、DCC、VEGF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孕妇,UNC5B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正常孕妇,这种异常表达与稽留流产绒毛血管的生成障碍可能有关。
2021 Vol. 29 (7): 1388- [摘要](
324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钟媛媛 刘丽平 周洁琼*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对生殖道微生态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876例妊娠晚期孕妇,PCR层析法检测GBS定植情况,检测生殖道微生态,追踪妊娠结局。结果:876例中GBS定植阳性率为16.9%。GBS定植阳性与阴性孕妇阴道清洁度I-Ⅱ级占比分别为75.7%、89.2%,ⅡI-IV级占比分别为24.3%、10.9%;细菌性阴道病、需氧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占比分别为6.1%、4.1%、7.4%和2.1%、1.1%、1.8%,生殖道菌群分布失调总占比分别为17.6%、5.0%;PH>4.5占比分别为31.8%、12.1%,两组上述指标有差异(P<0.05)。GBS定植阳性孕妇羊水污染、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GBS定植阴性孕妇(P<0.05),两组孕妇产前发热、早产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定植阳性可能与生殖道微生态失调有关,且增加羊水污染、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不良预后风险。
2021 Vol. 29 (7): 1392- [摘要](
7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王思义 何 伟* 卢 彧
探讨双球囊扩张、欣普贝生及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分娩产妇99例随机分为宫颈双球囊扩张组、欣普贝生组和缩宫素组,每组33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宫颈成熟度情况、阴道分娩时间、新生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ishop评分双球囊扩张组(7.6±1.1分)最高,欣普贝生组(6.6±1.0分)次之,缩宫素组(5.8±0.8分)最低(P<0.05)。双球囊扩张组和欣普贝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低于缩宫素组(P均<0.05)。宫内感染率双球囊扩张组(1例,3.0%)高于欣普贝生组(0例)和缩宫素组(0例)(P均<0.05)。结论:与欣普贝生和缩宫素相比,双球囊扩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显著,但需注意宫内感染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
2021 Vol. 29 (7): 1396- [摘要](
346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王红梅 谢 斌 陈寒超 关 虹 李春芸
分析碘营养结合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15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碘营养,观察组75例采用碘营养结合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孕32周观察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9.80±2.63 pmol/L)高于对照组(8.10±2.49 pmol/L),促甲状腺激素(1.50±0.51 mIU/L)低于对照组(2.01±0.49 mIU/L),24h收缩压(11.05±1.24 mmHg)、24h舒张压(6.24±1.15 mmHg)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13.46±1.36 mmHg、7.36±1.20 mmHg),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3.3%)(均P<0.05)。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1.3%)与对照组(4.0%)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能耐受,观察组1例(1.3%)发生心悸不适,经降低替代剂量后症状恢复,后逐渐增加靶剂量无不适感;对照组未出现心悸不适感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碘营养结合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可显著改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2021 Vol. 29 (7): 1399- [摘要](
400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许海娟 方莉莉 杨春玲
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两组各36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注水剥除联合缝合止血治疗(观察组)或采用腹腔镜下钝性剥除联合缝合止血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d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16.4±2.5 mg/L)低于对照组(26.7±3.1 mg/L),术后3个月雌二醇(144.6±7.2 pmol/ml)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8.8±1.3 mIU/ml)低于对照组(152.5±8.0 pmol/ml、11.0±1.5 mIU/ml),超声卵巢窦状卵泡数目(4.61±1.43个)高于对照组(3.15±0.92个),术后1年观察组妊娠率(44.4%)高于对照组(16.7%)(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注水剥除联合缝合止血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更佳,可降低对卵巢功能影响,同时减轻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术后妊娠率。
2021 Vol. 29 (7): 1404- [摘要](
3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李霞
观察分析康复消炎栓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例分常规和消炎两组各140例,两组产妇均常规产后治疗,消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康妇消炎栓,比较两组产后3天子宫底下降的速度、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疼痛得分以及恶露结束时间。结果:产后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及产后恶露结束时间消炎组均小于常规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两组无差异(P>0.05);消炎组中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妇产后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及产后恶露结束时间,以及产后第2、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均小于相同分娩方式的常规组(均P<0.05),而产后3天子宫底下降速度、产后第1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和阴道流血量等两组间无差异(P>0.05),产后第1、2、3天子宫底下降速度也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消炎栓可促进子宫复旧效果,且在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妇中具有相同临床效果。
2021 Vol. 29 (7): 1407- [摘要](
572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常亮1 任妲妮1 焦利萍1 刘娟1 李乾2 刘平1*
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用于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临床检测的潜力。方法 :以在本院就诊不孕症患者的100份EDTA抗凝静脉全血为样本,应用MALDI-TOF MS检测体系检测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包括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2个多态性位点677 C>T和1298 A>C,以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66 A>G。将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THFR 677 C>T和1298 A>C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ALDI-TOF MS与RT-qPCR均检出677 C>T位点CC 型21例,CT 型43例,TT型36例;1298 A>C位点AA型78例,AC型20例,CC型2例,二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MALDI-TOF MS系统还同时检测MTRR 66 A>G位点 AA型50例,AG型44例,GG型6例。结论:MALDI-TOF MS检测体系可应用于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与RT-qPCR相比具有通量高、准确度高的特点。
2021 Vol. 29 (7): 1411-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
马瑞瑞1 肖 红2 王 宁1 杜尚萍1 周 彤1
分析早孕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1(Ang-1)及胎囊组织中CD1a和CD56表达变化。方法: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药物流产终止妊娠85例,分为异常出血组(子宫出血>14d)和对照组(子宫出血<14d);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Ang-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囊组织中CD1a和CD56水平;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ng-1、CD1a和CD56表达与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关系。结果:异常出血组Ang-1(365.38±32.15 ng/L)、CD1a(25.38±5.21)%和CD56(15.81±3.39)%表达均高于对照组(258.67±28.91 ng/L、8.65%±2.13%、5.68%±1.58%)(P<0.05);高Ang-1、高CD1a和高CD56表达水平是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者体内Ang-1、CD1a和CD56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且3项高表达均是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 Vol. 29 (7): 1414- [摘要](
386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张 艳
分析绝经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HR-HPV DNA检测阳性及阴性绝经后女性和阳性育龄期女性,根据活检病理、HPV感染类别分析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及功能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绝经后HPV阳性组PH值≥5.0、清洁度Ⅲ~Ⅳ、细菌性阴道病(BV)、过氧化氢(H2O2)阳性、唾液酸苷酶(SNA)阳性、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比例高于绝经后HPV阴性组,但低于育龄期HPV阳性组(均P<0.05);绝经后HPV阳性组VVC、TV、LE阳性、NAG阳性比例低于育龄期HPV阳性组(P<0.05),但与绝经后HPV阴性组无差异(P>0.05)。活检病理≥HSIL组PH≥5.0、清洁度Ⅲ~Ⅳ、BV、H2O2阳性、SNA阳性比例高于活检病理<LSIL(P<0.05),但VVC、TV、LE阳性、NAG阳性、GUS阳性比例无差异(P>0.05);HPV多重感染妇女PH≥5.0、清洁度ⅡI~IV、BV、H2O2阳性、SNA阳性、GUS阳性比例高于HPV单一感染妇女(P<0.05),但VVC、TV、LE阳性、NAG阳性比例无差异(P>0.05)。BV、H2O2阳性、SNA阳性是绝经后女性HPV多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HR-HPV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异常特点异于育龄期女性,可能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及HPV多重感染发生。
2021 Vol. 29 (7): 1418- [摘要](
868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徐 玲1 何 鹏1 李 毅1 吴晓兰2 周 杨1
分析经阴道妊娠病灶清除术及切口憩室修补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SP)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CSP患者18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经阴道组92例和腹腔镜组88例,分别行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或腹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及憩室修补。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憩室、经期改善、并发症及复发率。术后随访2年统计妊娠情况。结果: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腹腔镜组优于经阴道组,两组憩室深度及憩室宽度均降低、经期均缩短(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2年妊娠率经阴道组(51.1%)与腹腔镜组(51.1%)无差异(P=0.995),宫内妊娠率经阴道组高于腹腔镜组(P<0.05),瘢痕妊娠率、憩室妊娠率及继发不孕率两组无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两组(4.4%、5.7%)无差异(P=0.681)。结论:经阴道妊娠病灶清除术及切口憩室修补和腹腔镜手术在CSP治疗中疗效均较好两者各具优势,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21 Vol. 29 (7): 1423- [摘要](
3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
朱 容 龙 燕
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EMT合并不孕患者116例临床资料,统计妊娠结局,并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中术后妊娠76例(65.5%),其中自然妊娠59例、辅助生育妊娠17例;r-AFS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妊娠率分别为64.7%、62.5%、72.0%、56.3%;EFI评分≤4分、5~8分、9~10分患者妊娠率分别为38.1%、63.0%、79.6%。76例最终活产儿49例(64.5%),异位妊娠11例(14.5%),自然流产15例(19.7%),死产1例(1.3%);r-AFS不同分期者妊娠结局未见差异(P>0.05),EFI评分高、术后予以GnRH-a治疗者妊娠结局良好者多(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宫腔操作≥2次、术后未予以GnRH-a治疗、EFI评分低、不孕时间≥3年为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术后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对妊娠结局改善有较理想效果;年龄、宫腔操作、GnRH-a治疗、EFI评分、不孕年限为妊娠不良结局危险因素。
2021 Vol. 29 (7): 1427- [摘要](
7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姚 红 黄树峰 武艳玲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接诊的Ems患者68例为Ems组,同期体检健康妇女6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PAI-1、sHLA-G、MMI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分析血清PAI-1、sHLA-G、MMIF诊断Ems价值。结果: Ems组血清PAI-1(193.56±61.68 mg/L)、sHLA-G(10.68±1.74μg/L)、MMIF(2.01±0.42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且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轻度痛经<中度痛经<重度痛经患者(均P<0.05);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PAI-1为0.983,95%CI为0.935~1.000;sHLA-G为0.986,95%CI为0.975~0.993,MMIF为0.981,95%CI为0.959~0.992;3项联合检测(0.996,95%CI为0.993~1.000)高于单独检测(P<0.05),此时特异度(93.2%)、准确度(94.3%)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清PAI-1、sHLA-G、MMIF的表达与不同分期、痛经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7): 1431- [摘要](
415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吴金兰 爱 琳* 余玲玲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临床有效率,术中和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因子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1%)高于常规治疗组(84.6%),患者出血量术中(521.3±24.4 ml)、产后2h(328.24±52.2 ml)和产后24h(398.6±41.7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142.15±2.41 g/L)高于常规治疗组,血小板(258.30±40.02×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45±3.23s)和凝血酶原时间(11.21±0.35s)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纤维蛋白原(2.85±0.55 g/L)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减少中央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1 Vol. 29 (7): 1435- [摘要](
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呼 琳 宋冰冰 郝好英 王 璐 何巧花
探究血清雌二醇(E2)、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冻融单囊胚移植(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SFBT的204例女性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107例)和非妊娠组(9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微颗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E2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清25(OH)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E2、25(OH)D水平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不孕类型、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无差异(P>0.05);妊娠组血清E2(544.92±108.63 pmol/L)、25(OH)D(65.37±16.26 nmol/L)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组(365.73±72.57 pmol/L、41.65±10.44 nmol/L)(P<0.05);E2、25(OH)D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E2、25(OH)D预测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93,截断值分别为444.76 pmol/L、52.72 nmol/L,敏感度分别为89.7%、88.7%,特异性分别为79.4%、78.5%;两者联合预测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AUC 0.949,敏感度87.6%,特异性93.5%。结论 SFBT非妊娠女性血清E2、25(OH)D水平较低,两者均可能影响SFBT临床妊娠结局,联合检测对SFBT临床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7): 1439- [摘要](
343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黄先华 刘 婷 王 青*
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EF1)、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因子宫腺肌病于本院就诊并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分为在位内膜组织组及异位内膜组织组;宫颈原位癌患者8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内膜组织中LEF1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蛋白表达;Pearson法分析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 LEF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异位内膜组最高、在位内膜组居中、对照组最低(P<0.05)。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5、0.658,P<0.05),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阳性表达与LEF1、β-catenin阴性表达者子宫大小/腺肌病灶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LEF1、β-cateni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有关。
2021 Vol. 29 (7): 1444- [摘要](
3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张雪茹 赵晓娟 袁燕燕 费晓璐*
研究支原体感染(UU)、衣原体感染(CT)与不孕及复发性流产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125例相关患者,根据患者诊断分为流产组38例、不孕组38例、正常组23例,比较3组UU感染、CT感染及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分类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UU感染、CT感染以不孕组最高(76.3%、63.2%),流产组其次(44.7%、34.2%),正常组最低(17.4%、17.4%)(P<0.05)。影响U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宫颈疾病、月经异常、免疫异常、频繁性生活;C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内分泌异常、遗传性血栓。UU感染与宫颈疾病、频繁性生活、月经异常、免疫异常呈正相关,CT感染与内分泌异常、遗传性血栓正相关(均P<0.05)。结论:UU感染、CT感染与复发性流产及不孕关系密切,临床中应做好孕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021 Vol. 29 (7): 1449- [摘要](
7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隆琼慧 谌瑾寰 何秀波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生殖系统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或引产)的26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生殖系统囊性病变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超声检查结果,追踪妊娠结局,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生殖系统囊性病变胎儿中,卵巢囊肿21例,5例单纯型子宫阴道积液。卵巢囊肿包括18例单纯型囊肿及3例复杂型囊肿,其中19例为单一病变,1例合并心脏畸形,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复杂型囊肿引产,5例孕晚期消失,2例出生后手术,11例新生儿未手术,其中10例出生后3、6 个月复查超声显示囊肿均显著缩小至消失,另外1例卵巢囊肿也进一步缩小,均未见生长发育异常。5例单纯型子宫阴道积液,其中2例出生后随访消失,2例38周复查时消失,1例引产证实为阴道斜隔综合征。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生殖系统囊性病变可准确诊断,可有效检出囊肿类型、位置、数量等相关信息,在胎儿生殖系统囊性病变诊断和佐证中有重要临床作用。
2021 Vol. 29 (7): 1454- [摘要](
3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侯 新1 李嘉慧1 李雪怡2
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BV 3项联合检测效果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600例为妊娠组,其中早期妊娠组270例、中期妊娠组180例、晚期妊娠组150例,体检非妊娠女性30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女性阴道感染情况及妊娠期BV的危险因素。结果:妊娠组念珠菌阳性(21.5%)、清洁度均高于对照组(5.0%),唾液酸苷酶阳性(21.0%)高于对照组(19.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BV组与非BV组在居住地、既往分娩史、职业、现患宫颈糜烂、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配偶教育程度、配偶职业方面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既往分娩史、职业、现患宫颈糜烂、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配偶教育程度、配偶职业为妊娠期孕妇感染BV影响因素(P<0.05)。结论:BV 3项联合检测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结果较好,居住地、既往分娩史、职业、现患宫颈糜烂、内裤材质、既往外阴清洗、精神紧张、配偶教育程度、配偶职业为感染BV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妊娠期阴道感染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不良妊娠发生。
2021 Vol. 29 (7): 1457- [摘要](
2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吴珍珍1 周 丹2 王玥元1 白 岩1 刘 青1*
评价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诊治方案制定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接受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同时行术中冰冻病理者共234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宫颈活检、术中冰冻病检、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 结果:234例冰冻病理切缘判定的准确率98.29%(230/234),敏感度95.2%(80/84),阳性预测值100.0%(80/80),阴性预测值97.4%(150/154)。术后石蜡病理与术前、术中完全一致的154例,占65.8%(154/234);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一致202例,符合率86.3%(202/234),石蜡病理较冰冻病理升级但未超过术前病理16例,占6.8%(16/234);石蜡病理级别、分期上升者16例,占6.8%(16/234);其中2例术中即补充行宫旁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二次手术,占0.8%(2/234)。结论: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应用对于快速准确的诊断、指导治疗CINⅢ治疗具有可行性。
2021 Vol. 29 (7): 1462- [摘要](
308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王菲菲1 陈 琼2* 李炜汉3 王超凤4
探究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血清B7-H4、白介素-6(IL-6)、白介素-22(IL-22)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96例为早破组,足月未破膜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析胎膜早破与阴道微生态改变及血清B7-H4、IL-6、IL-22水平变化。结果:早破组阴道内乳酸杆菌(21.9%)、G+杆菌(13.5%)及G+球菌(32.3%)优势情况与对照组(54.0%、38.0%、6.0%)存在差异,早破组阴道微生物失衡占比(93.8%)高于对照组(60.0%),血清B7-H4(13.02±2.16 ng/ml)、IL-6(28.46±6.63 pg/ml)及IL-22(43.15±6.78 pg/m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更严重,阴道优势菌也发生明显改变,血清B7-H4、IL-6、IL-22水平升高,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病原菌清除能力下降、炎症反应加强有关。
2021 Vol. 29 (7): 1467- [摘要](
3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范莹莹 程金华 杨俊英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纤维蛋白原(FIB)与临床特征关系及预测肾脏损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本院就诊的GDM孕妇及正常产前检查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GDM根据FIB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FIB(Q1)组、FIB(Q2)组、FIB(Q3)组、FIB(Q4)组。比较GDM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同FIB患者临床特征,分析FIB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结果:GDM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小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D-D)大于对照组,凝血酶凝结时间(TT)两组无差异(P>0.05);FIB(Q1)组、FIB(Q2)组、FIB(Q3)组、FIB(Q4)组年龄及UACR逐渐升高(P<0.05);FPG、HbA1c、TC、TG等FIB(Q4)组大于其他3组,体质指数(BMI)FIB(Q4)组大于FIB(Q1)组、FIB(Q2)组,FIB(Q3)组大于FIB(Q1)组,FIB(Q4)组血糖控制不良比率大于FIB(Q1)组、FIB(Q2)组(均P<0.05);年龄、BMI、FPG、UACR与FI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HbA1c、TC、TG与FIB无相关性(P>0.05)。年龄、血糖控制不良、FPG、HbA1c及FIB均是UACR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对UACR≥3.0mg/mmol具有预测效能(P<0.05),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 0.727~0.900),截断值5.19g/L,此时灵敏度71.2%。特异性67.3%。结论:GDM孕妇FIB水平升高,对早期肾脏损伤有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7): 1470- [摘要](
331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赵 田 周群英
分析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与宫腔粘连(IUA)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者临床资料,其中IUA患者(IUA组)和宫腔正常(对照组),IUA分为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各组妇女均宫腔镜检查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IUA组阴道微生态菌群密集度Ⅰ、Ⅳ级,菌群多样性Ⅰ、Ⅳ级,优势菌为非乳杆菌、PH值>4.5、滴虫、细菌性阴道病、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率、唾液酸苷酶(S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真菌的检出率、白细胞酯酶(LE)阳性率、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率两组无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Ⅰ、Ⅳ级,细菌性阴道病、H2O2阳性、SNA阳性是I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UA中,重度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Ⅰ、Ⅳ级,优势菌为非乳杆菌、PH值>4.5、细菌性阴道病、H2O2阳性率、SNA阳性率均高于轻度粘连及中度粘连患者(P<0.05),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各粘连组阴道菌群密集度、滴虫检出率、NAG阳性率未见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Ⅰ、Ⅳ级,细菌性阴道病、SNA阳性是重度I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与IUA的发生有关,尤其是重度IUA,应引起临床关注。
2021 Vol. 29 (7): 1475- [摘要](
45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武艳琪
分析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早期孕妇1074例临床资料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根据VD缺乏程度分组,比较孕妇血糖水平及GDM发生风险。结果:GDM孕妇血清25(OH)D水平低于血糖正常孕妇(P<0.05);VD严重缺乏孕妇空腹、OGTT1h、OGTT2h血糖水平均高于VD轻度缺乏及VD正常孕妇,VD轻度缺乏OGTT1h、OGTT2h血糖水平高于VD正常孕妇(均P<0.05),VD轻度缺乏与VD正常孕妇空腹血糖无差异(P>0.05);VD正常、VD轻度缺乏、VD严重缺乏孕妇GDM发生率逐渐升高,VD 轻度缺乏及VD严重缺乏孕妇GDM的发生风险升高,VD严重缺乏风险最高(均P<0.05)。25(OH)D对GDM具有预测效能(P<0.001,95%CI 0.126~0.310);VD正常、VD轻度缺乏、VD严重缺乏孕妇OGTT 1项异常比例逐渐降低,OGTT 2项、OGTT 3项异常比例逐渐升高(P<0.05)。VD轻度缺乏不增加OGTT多项异常风险(P>0.05),而VD严重缺乏孕妇OGTT多项异常风险升高(P<0.05)。结论:妊娠早期VD缺乏会增加GDM的风险,对GDM有预测价值,且与OGTT结果异常类型有关。
2021 Vol. 29 (7): 1480- [摘要](
41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王远远
分析血糖控制不良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水平与早期肾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GDM孕妇及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不良组和对照组,将血糖控制不良组分为LRG1≥270组与LRG1<270组,比较组间血糖、胰岛素(FINS)及早期肾损伤指标。结果:血清LRG1、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值GDM孕妇中血糖控制不良组大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血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孕妇中,FINS、HOMA-IR值、BUN、Cr、UmAlb、ACR值等LRG1≥270组大于LRG1<270组(P<0.05),FPG、HbA1c值两组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孕妇血清LRG1值与UmAlb、ACR呈正相关关系(P<0.001),与FINS、HOMA-IR、BUN、Cr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良的GDM孕妇血清LRG1与早期肾损伤指标存在相关性,LRG1有望成为GDM预测孕妇早期肾损伤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2021 Vol. 29 (7): 1484-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孙霞孙宁
探究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分娩的PE患者164例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合并FGR分为FGR组73例和正常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新生儿结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分娩前血清ANGPTL4、LPL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ANGPTL4、LPL水平与新生儿身长、体重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E患者血清ANGPTL4、LPL水平对FGR的诊断价值。结果:FGR组PE患者血清ANGPTL4(22.64±4.17 ng/ml)水平高于正常组(16.37±2.53 ng/ml),LPL(1.82±0.36μg/L)水平低于正常组(2.30±0.42μg/L)(P<0.05);FGR组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低于正常组,住院时间长于正常组(P<0.05);PE患者血清ANGPTL4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317,P<0.05),LPL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r=0.347,P<0.05),ANGPTL4、LPL呈负相关(r=-0.652,P<0.05)但与新生儿身长均无相关性(P>0.05); PE患者血清ANGPTL4、LPL评估FG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95%CI:0.859~0.951)、0.856(95%CI:0.792~0.906),敏感性分别为86.3%、84.9%,特异性分别为84.6%、79.1%;二者联合评估FGR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918~0.9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7%,92.3%。 结论:PE合并FGR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升高、LPL水平降低,二者可能通过调节脂代谢对新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且对FGR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1 Vol. 29 (7): 1488- [摘要](
378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程春花 李根霞* 赵蕴卿 吕晓峰
探讨多胎妊娠延迟分娩的围生期管理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3-2021年本院多胎妊娠延迟分娩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处理、分娩孕周、延迟分娩间隔时间、新生儿及孕妇预后。将病例分为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C反应蛋白(CRP)正常范围组及CRP异常组,分析比较两组出现症状当日、第1个胎儿娩出当日、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新生儿体重及延迟分娩间隔。结果:7例双胎妊娠,4例三胎妊娠。第1个胎儿平均分娩孕周18.8孕周,分娩体重平均190g,围生儿存活率0%。平均延迟间隔65.9(1~140)d。保留胎儿分娩孕周16~39周,平均分娩孕周28.0周。平均分娩体重1188g。共存活6个,保留胎儿存活6/14,围生期胎儿存活率23.1%(6/26)。存活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260(1550~2950)g。CRP正常组和CRP异常组保留胎儿分娩体重和分娩延迟间隔存在差异(P<0.05)。结论:多胎妊娠延迟分娩可显著延长妊娠孕周,提高围生儿存活率。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的CRP可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2021 Vol. 29 (7): 1492-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谢 岚 蒲丽蓉 张思沉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与EMT及其不孕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1月-2020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经病理证实为EMT患者82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EMT 45例、EMT合并不孕37例;同期行卵巢囊肿、畸胎瘤与子宫肌瘤手术治疗50例为对照组。观察分析3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37、TNF-α水平变化及与EMT和不孕的关系。结果: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37、TNF-α水平EMT合并不孕组高于单纯EMT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IL-37、TNF-α预测EMT与EMT合并不孕患者的AUC分别为0.719、0.698、0.730,3项联合的AUC为0.880;腹腔液IL-6、IL-37、TNF-α预测EMT与EMT合并不孕患者的AUC分别为0.741、0.675、0.734,3项联合的AUC为0.89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37、TNF-α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与腹腔液中IL-6、IL-37、TNF-α水平与EMT发病及EMT合并不孕有密切关系,且3者相互呈正相关关系。
2021 Vol. 29 (7): 1497- [摘要](
44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张亿林 李香兰
探究孕早中期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行孕早中期(孕12~16周)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300例临床资料,均孕早中期检测血SF、Hb、HbA1c水平及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按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与非GDM组,比较两组SF、Hb、HbA1c,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项指标预测GDM发生风险及与空腹血糖(FPG)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FPG、1h血糖、2h血糖及HbA1c均高于非GDM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非GDM组,Hb、HbA1c、SF水平均高于非GDM组(均P<0.05);孕早中期Hb、HbA1c、SF中SF预测GDM效能最高,cut-off值为132.96 μg/L,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敏感度79.3%、特异性96.7%;其次为HbA1c,cut-off为5.16%,AUC为0.774,敏感度67.2%、特异性90.1%;Hb预测效能最低,cut-off为118.63 g/L,AUC为0.740,敏感度70.7%、特异性83.1%;GDM孕妇孕早中期Hb、HbA1c、SF均与FPG呈正相关(r=0.223、0.431、0.521,P<0.05)。结论:GDM孕妇孕早中期SF、Hb、HbA1c水平高于非GDM孕妇,SF预测GDM综合效能最高,其次为HbA1c;孕早中期监测SF、HbA1c、Hb可作为早期GDM诊断参考依据。
2021 Vol. 29 (7): 1502- [摘要](
332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林霞谢梅
探究血糖控制良好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40周引产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良好的GDM患者186例相关资料,依据分娩情况分为40周引产组(n=96)与自然临产组(n=90)。比较两组分娩情况、产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40周引产组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高于自然临产组(P<0.05),两组自然分娩率、产钳助产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40周引产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分娩费用多于自然临产组(P<0.05),两组产后卧床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40周引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自然临产组(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绒毛膜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等并发症上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体质量等结局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GDM患者妊娠40周引产与自然临产对母婴结局无影响,但是在40周引产会增加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率,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临产方式。
2021 Vol. 29 (7): 1507- [摘要](
366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王明辉
探讨不同引产方式处理妊娠中期完全性胎盘前置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200例妊娠中期完全性胎盘前置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方式不同分为药物引产组(82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药物引产组(71例)及剖宫取胎组(47例),比较3组临床特征及引产结局。结果:药物引产组中有5例(6.1%)行急诊剖宫取胎术,30例(36.6%)行急诊UAE,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3.9%;UAE+药物引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100%。UAE+药物引产组胎盘残留率(16.9%)高于剖宫取胎组(0)及药物引产组(8.5%),引产时间(28.9±10.5h)长于剖宫取胎组(5.7±1.8h)及药物引产组(24.3±10.2h),引产出血量(320.6±230.4ml)低于剖宫取胎组(615.4±315.6lml及药物引产组(395.4±262.5ml)(均P<0.05)。结论:中期完全性胎盘前置孕妇行UAE联合药物引产阴道分娩成功率高,能有效减少引产出血量及引产时急诊手术的风险。
2021 Vol. 29 (7): 1511- [摘要](
3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黄 芳 赵 花 彭顺英
探讨体重管理对超重及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重及肥胖PCOS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卵巢体积、腰臀比、体质指数(BMI)、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情况、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排卵、月经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卵巢体积(7.6±1.7 cm3)、腰臀比(0.8±0.1)、BMI(23.8±2.3 kg/m2),T、FSH、LH、E2、FINS、2hPBG、FBG、HOMA-IR,IL-6、TNF-α、CRP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排卵(97.5%)、月经恢复(72.5%)、妊娠率(97.5%)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重及肥胖PCOS患者治疗中加强体重饮食管理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2021 Vol. 29 (7): 1515- [摘要](
348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邱 爽1 刘永利1 葛 艳1 高立永1 张 蓓2*
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H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本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相关疾病患者104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ER、PR和ALDH1表达并分析与病理特征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ALDH1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绝经、是否肥胖无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理分期、深浅肌层浸润及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是否绝经及是否肥胖无关(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ER与PR表达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LDH1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875),而ER、PR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较低(AUC=0.587、0.666)。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ALDH1表达异常,ALDH1有望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2021 Vol. 29 (7): 1519-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刘 枝 刘 叶* 李 红 刘云静
探讨细节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6月无痛人工流产受术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细节护理联合常规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受术者心理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评估整个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两组受术者手术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7.5%)(P<0.05)。护理前两组受术者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46.52±1.87)和SDS评分(48.76±1.79)均低于对照组的(49.47±2.43)和(52.05±2.51)(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受术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术后恢复。
2021 Vol. 29 (7): 1523- [摘要](
341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
侯文静 董海伟 顾向应*
2021 Vol. 29 (7): 1527-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郭 娟 钱森美 金笑天 吴伟平 鲁 丹 陆 艳
2021 Vol. 29 (7): 1530- [摘要](
2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
谢梦潇 王 欣*
母儿血型不合严重威胁胎儿及新生儿的安全,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胎儿血型和母体相异,在各血型系统中,以母儿Rh血型不合病情最为严重。因此对Rh阴性孕妇孕期监测及新生儿Rh血型的出生前诊断对母儿Rh血型不合及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母儿Rh血型不合的常用孕期监测方法,包括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孕期血型抗体监测、羊水胆红素检查等手段优的缺点。出生前胎儿血型测定,包括有创及无创两种方法。 目前无创性母亲外周血高通量测序确定胎儿Rh血型在国外已普遍开展,指导Rh阴性孕妇孕期管理。对于存在母儿血型不合风险者加强管理,应用预防性治疗。避免不存在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的不必要监测及预防性治疗,减轻精神及经济负担。对发生母儿血型不合者,治疗方案包括出生前宫内输血、出生后光疗及换血疗法。在充分准备情况下,选择适宜分娩时机,联系血液科及新生儿科,多学科合作,才能保障母儿安全及新生儿预后良好。
2021 Vol. 29 (7): 1532-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