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妇消炎栓促进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效果研究
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永城,476600)
Study on the effect of kangfu antiphlogistic suppository for promoting uterine involution of parturients after different delivery mode
Henan Shenhuo Group Staff General Hospital, Yongcheng, Henan Province, 476600
摘要 观察分析康复消炎栓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例分常规和消炎两组各140例,两组产妇均常规产后治疗,消炎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康妇消炎栓,比较两组产后3天子宫底下降的速度、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疼痛得分以及恶露结束时间。结果:产后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及产后恶露结束时间消炎组均小于常规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两组无差异(P>0.05);消炎组中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妇产后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及产后恶露结束时间,以及产后第2、3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阴道流血量均小于相同分娩方式的常规组(均P<0.05),而产后3天子宫底下降速度、产后第1天子宫收缩疼痛得分和阴道流血量等两组间无差异(P>0.05),产后第1、2、3天子宫底下降速度也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消炎栓可促进子宫复旧效果,且在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妇中具有相同临床效果。
关键词 :
分娩方式 ,
产后子宫复旧 ,
康复消炎栓 ,
阴道流血
[1]
向雪雯 刘春花 牟莎莎 刘素霞*. 产时超声监测胎心及胎方位结合新产程图产程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5): 1081-.
[2]
张 欣 郑兴亚 王美赞. 盆底超声检查定量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前盆腔功能的近期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0): 2450-.
[3]
丁 莉 杨文惠 张月红. 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评估效果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 212-.
[4]
吴尚纯1 李来宝1 张建英2 陈立霞3 罗小婉4 金 平5 杨艳娥6 乐 华7. 不同分娩史妇女早孕负压吸宫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IUD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6): 1291-.
[5]
罗培英1,2 王 凤3 李小利1 陈 伟4. 第二产程大于2h时超声检查对分娩方式的评估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6): 1450-.
[6]
符以娟 吴海玲 张雯瑶 张晓蕾*. 不同程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4): 884-.
[7]
张 凡 郭 睿 辛德梅*.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2): 246-.
[8]
程贤鹦1 张朋辉2 王园园1 杨 阳1 王蓉蓉1 陈丹晓1. 三孩产妇的妊娠特征和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1): 2544-.
[9]
李 芹 陈艳萍 范 静 张媛媛*. 不同分娩方式经产妇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纤维肌力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1): 2752-.
[10]
周春美 孟 侠 吴 垠 闵 欢 何 谦 刘家开*. 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及膀胱颈移动度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 163-.
[11]
王丽萍 刘 超 胥文娟.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8): 1908-.
[12]
丁晓红 黄 武 任 丹.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疗效及再妊娠结局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8): 1864-.
[13]
翁赟婷 梅剑巧 李金璐. 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子宫瘢痕憩室超声参数对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预测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5): 1089-.
[14]
许丽丽 周后晟 周 颜 刘春华 柒铭铭*. 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效果及与术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4): 869-.
[15]
孙 宇 杨奕梅* 张 静 杨丽娟 王爱华 沈翠花. 胎心率基线变异对分娩方式选择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2):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