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 峥1 王 称2 李亮亮1 杨 兰1,2*
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治疗期的焦虑、抑郁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治疗期焦虑、抑郁患病现状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4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个横断面研究,焦虑研究纳入9876人,焦虑人数2145人;抑郁研究纳入13207人,抑郁人数356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行辅助生殖技术男性焦虑患病率为13%,抑郁患病率为28%;女性焦虑患病率为32%,抑郁患病率为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患病率分别为21.0%、4.0%和0.6%,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8.0%、11.0%、1.0%和0.3%。华南、西北、华中、西南、华北和华东地区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焦虑患病率分别为24%、21%、34%、10%、30%和29%,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9%、41%、38%、27%、29%和33%。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患病率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2024 Vol. 32 (7): 1468- [摘要](
77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
梁赵瑞1 白鹏倩1* 白鹏兴2 王 沛1
调查分析高龄不孕妇女心理困顿感、生育生活质量及与夫妻支持应对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高龄不孕症女性212例,采用调查表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困顿感量表(ES)、生育生存质量量表(Ferti-QOL)、夫妻支持应对量表(DCI)评价不孕女性心理困顿感、生育生活质量和夫妻支持应对水平。结果:高龄不孕妇女ES评分33.65±5.61分,Ferti-QOL评分70.97±12.61分,DCI评分107.95±12.04分。相关性分析显示,ES评分与Ferti-QOL评分、DCI评分呈负相关性,Ferti-QOL评分与DCI评分呈正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未生育、不孕年限长、家庭年收入低均是影响高龄不孕妇女心理困顿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等及以上Ferti-QOL评分和DCI评分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高龄不孕症女性心理困顿感处于中等水平,其生育生活质量、夫妻支持应对有待提高,提高生育生活质量、夫妻支持应对水平有利于减轻心理困顿感。
2024 Vol. 32 (7): 1478- [摘要](
75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肖新燕 李燕敏 朱立华*
调查瘢痕子宫(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测的278例SU再次妊娠孕妇,均于孕晚期采用健康问卷(PHQ-9)评定,根据评估结果分成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收集两组17项资料并开展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筛查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2.3%(62/278)的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发生抑郁;抑郁组和无抑郁组学历、不良妊娠经历、睡眠状况、妊娠并发症、性格内向、家庭关怀度、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等均有差异(P<0.05);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不良妊娠经历(OR=2.816,95%CI 1.570~5.050)、睡眠状况差(OR=2.514,95%CI 1.377~4.589)、性格内向(OR=2.408,95%CI 1.289~4.500)、家庭关怀度差(OR=3.022,95%CI 1.708~5.316)、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OR=2.862,95%CI 1.577~5.193)。结论:不良妊娠经历、睡眠状况差、性格内向、家庭关怀度差、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与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有关。提示临床应针对上述情况施以孕妇针对性教育、心理支持及健康行为干预,以预防抑郁发生。
2024 Vol. 32 (7): 1483- [摘要](
60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胡 洁 何玉萍 王秀梅 李娅娅*
调查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前心理健康状态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E-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90项(SCL-90)、生育压力量表(FPI)和医学应对方式(MCMQ)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1例完成了问卷调查,调查有效率95.9%。211例不孕症患者的SCL-90总分(140.13±44.12分)高于常模水平(P<0.05),FPI总分(166.04±21.69分)、MCMQ面对(18.45±2.89分)、回避(15.87±2.64分)、屈服(9.36±2.8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SCL-90评分与MCMQ面对呈显著负相关性,与PFI、回避和屈服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且PFI与面对呈负相关性,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与应对方式有关,提示临床应开展针对性干预,以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并降低消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
2024 Vol. 32 (7): 1488- [摘要](
74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
程龙慧1 肖 培1 王 雷2 张 彬1 张 蕖1*
了解目前我国妇科节育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07-2020年我国卫生统计年鉴监测的大数据资料,计算放(取)宫内节育器(IUD)、输卵管绝育术、人工流产等节育手术后感染发生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估计值,对感染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从2018-2020年年鉴公布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流产、输卵管结扎及放(取)IUD手术后感染率分别约为7.3/10万、5.6/10万和5.6/10万,3种手术总体感染率为6.6/10万。从2007-2020年,我国妇科节育手术后总体感染率、放(取)IUD手术后感染率和人工流产手术后感染率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AAPC分别为-10.9%、-9.9%和7.2%(P均<0.05)。总体上2007-2020年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AAPC=-14.4,P<0.05),但这种下降趋势仅在2007-2012年有统计学意义(APC=-9.5,P<0.05)。结论:我国在妇科节育手术后感染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妇科节育手术后感染率较低,但节育手术后感染率随访、监测工作依然困难,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2024 Vol. 32 (7): 1493- [摘要](
66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刘钦文 綦 萍 张海艳 王 璇*
探究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妊娠率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21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2,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和观察组(n=108,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一般情况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性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随访9个月,统计妊娠率及统计妊娠期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体重、BMI、WHR均下降且观察组(63.0±8.7 kg、26.1±2.9 kg/m2、0.73±0.15)低于对照组(66.4±9.7 kg、27.6±3.5 kg/m2、0.82±0.19),观察组FPG(4.01±0.96 mmol/L)、FINS(18.69±2.94 mU/L)、HOMA-IR(3.30±0.8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96±1.10 mmol/L、22.37±3.82 mU/L、4.93±1.10),两组TC、HDL-C、LDL-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poA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H、T、E2水平均下降,两组FSH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疗效提高,利于提升患者糖、脂代谢能力,改善患者内分泌功能,纠正代谢紊乱,从而提高妊娠率,且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
2024 Vol. 32 (7): 1498- [摘要](
52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习一明 许梦丹 刘春红 吕 玲
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糖类抗原125(CA125)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8月本院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1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和观察组(105例,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第6个月月经量、疼痛、子宫体积、卵巢功能、NLR、CA125及TGF-β1。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276±35ml)、手术时长(87±25min)均低于对照组(357±26ml、115±36 min),术后6个月月经量(12.44±2.14片/月)、疼痛VAS评分(2.06±0.62分)、子宫体积(89.47±14.25 cm3)、NLR(2.06±0.86)、CA125(20.35±2.71 KU/L)、TGF-β1(35.98±8.12 mg/L)均低于对照组(15.63±1.56片/月、2.45±0.78分、95.36±12.36 cm3、2.45±0.95、24.53±2.48 KU/L、42.63±8.56 mg/L);术后1周,观察组雌二醇水平(159.36±24.71 pg/ml)低于对照组(168.47±27.06 pg/ml),黄体生成素(11.59±3.18 U/L)和卵泡刺激素(27.56±3.84 U/L)高于对照组(10.57±2.87 U/L、26.51±3.49 U/L)(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水平无差异,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均可治疗子宫腺肌病,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痛经症状及降低NLR、CA125及TGF-β1水平,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优。
2024 Vol. 32 (7): 1503- [摘要](
53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胡 琴 王静依*
探究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从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者中抽取73例纳入对照组,从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者中抽取7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乳酸杆菌阳性率;记录治疗前后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乳酸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阴道微生态、阴道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率)、阴道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0.4%)、乳酸杆菌阳性率(83.6%)均高于对照组(74.0%、68.5%),两组乳酸菌含量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8.94±1.48 cfu/ml)高于对照组(7.35±1.26 cfu/ml),两组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红细胞聚集率、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分泌物pH≤4.5(91.8%)、菌群密度为II~III级(87.7%)以及优势菌为乳酸菌(89.0%)比例均高于对照组(67.1%、71.2%、69.9%)(均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能帮助改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及微循环。
2024 Vol. 32 (7): 1508- [摘要](
73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汪 伟 程勤耘 杜伏杨 程典萍
探究地塞米松、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手术结束后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右美托咪定组(40例)和地塞米松组(4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TAPB。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产妇满意度,静息/运动术后疼痛程度(VAS)、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地塞米松组下床活动时间(7.71±0.86h)、住院时间(5.39±0.41d)、24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2.01±1.31次)、24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46.39±0.72μg)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8.93±1.15h、6.05±0.72d、2.73±1.62次、48.33±0.63μg),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689.72±68.17min)和产妇满意度(8.11±0.87分)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552.63±52.15min、6.33±1.23分),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下和运功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舒适度、情绪、自理能力、社会交往、疼痛各项评分和QoR-40总分(169.52±7.01分)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152.17±7.23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TAPB镇痛效果更佳,能有效延长镇痛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应用较安全。
2024 Vol. 32 (7): 1513- [摘要](
73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李凌燕 余 清 张 帅 黄晓佳 马金芝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予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观察两组麻醉指标、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认知功能、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γ干扰素(IFN-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74.3±7.3 s)、瑞芬太尼剂量(183.3±22.6 μg)、呼吸恢复(6.2±1.1 min)、拔管(7.9±1.2 min)、睁眼(14.2±2.4 min)、定向力恢复(13.6±2.2 min)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85.9±6.4 s、211.8±25.9 μg、8.1±1.3 min、11.0±2.1 min、16.7±2.1 min、16.7±2.4 min),术后3、6、12、24h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6、12h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20.45±1.97分、24.59±2.20分、27.89±1.67分)均高于对照组(18.46±2.05分、23.47±2.14分、27.24±1.83分),两组术后24h的PAF升高、IFN-γ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7%)低于对照组(22.2%)(均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较好,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的优势,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认知功能及血清学指标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少,有效性与安全性兼具。
2024 Vol. 32 (7): 1519- [摘要](
67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桂华键1 吴炤霖2
分析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分别予以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或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抑制、躁动)。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2.91±0.52分、2.51±0.50分、2.06±0.43分、1.73±0.35分)均低于对照组(3.59±0.60分、3.06±0.57分、2.40±0.47分、2.10±0.40分),两组术后24h 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27.80±1.11分)高于对照组(26.74±1.08分),术后24h血清Cor、IL-6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16.29±3.29 mmol/L、78.39±6.72 pg/ml)均低于对照组(20.46±3.40 mmol/L、86.35±6.11 pg/m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4.4%)低于对照组(17.4%)(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及认知功能损伤,改善应激反应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2024 Vol. 32 (7): 1524- [摘要](
60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姚 勤 邬 龄 陈祖棋*
分析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拟行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观察组在切皮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mg/kg,随后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125mg/kg/h,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记录两组麻醉、手术、术后苏醒、拔管等时长,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12h,观察组VAS评分(2.01±0.22分、2.33±0.36分)均低于对照组(3.25±0.28分、3.62±0.47分);术后24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两组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69.62±8.54 pg/ml、175.60±24.79 pg/ml、290.92±27.19 ng/ml)低于对照组(85.52±7.63 pg/ml、198.96±23.29 pg/ml、320.25±28.74 ng/m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19.6%、29.4%)无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增强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 Vol. 32 (7): 1528- [摘要](
80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张原园1 刘翠兰2
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效果及对早产儿动脉血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9月本院诊治的96例NRDS早产儿,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LISA技术治疗,观察组行NIPPV+LISA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iO2)、PH]、指标、肺氧合指标[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aO2/PAO2)、氧合指数(OI)]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5.3±1.7d)、有创通气占比(16.7%)、总氧疗时间(10.7±2.2d)、住院时间(27.9±4.3d)均低于对照组(6.6±2.0d、35.4%、12.4±2.5d、31.6±5.1d),撤机成功占比(87.5%)高于对照组(72.9%);两组PaO2、SiO2、PaO2/PAO2、PH值均升高,PaCO2、OI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25.0%)(均P<0.05)。结论:NIPPV联合LISA技术可更有效改善NRDS早产儿动脉血气,增强肺通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
2024 Vol. 32 (7): 1533- [摘要](
64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郭婷婷 吴旭红* 汤珏瑶 李晓北
分析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分娩的HDP初产妇21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宫口<3cm(71例,<3cm组)、≥3cm(142例,≥3cm组)开始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情况、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分别于入室时(T0)、镇痛后30min(T1)、镇痛后2h(T2)及宫口全开时(T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T1~T3时VAS评分<3cm组(5.31±1.02分、2.81±0.33分、2.89±0.35个)均低于≥3cm组(6.39±1.21分、4.34±0.81分、4.41±0.82分),T3时HR和MAP水平<3cm组(91.95±6.64次/min、94.24±7.32 mmHg)均低于≥3cm组(94.24±7.32次/min、94.55±7.78 mmHg)(均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HDP初产妇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安全可行,相比于活跃期能更好缓解分娩期疼痛并控制血压及心率稳定,不影响产程及母婴安全。
2024 Vol. 32 (7): 1538- [摘要](
60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张华俊1 陈丽会2 肖 飞1 袁建娜1 王 薇1
探究维生素D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胰岛组(n=57)和联合组(n=57),两组均给予诺和锐特充皮下注射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维生素D滴剂,均持续治疗至血糖达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分娩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血浆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Hcy)、Toll样受体4(TLR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随访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分娩前,两组FPG、2hPG、HbA1c均下降(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FINS、HOMA-IR均下降,HOMA-β均上升,且联合组指标(12.76±1.46μU/ml、2.98±0.23、89.52±8.10)改善优于胰岛组(12.87±1.52μU/ml、3.30±0.52、81.41±8.08),两组血脂指标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胰岛组,两组TLR4、VCAM-1、Hcy均下降且联合组(6.71±1.38 mU/L、43.63±7.47 ng/ml、8.47±1.85μmol/L)低于胰岛组(8.49±1.46 mU/L、52.47±7.63 ng/ml、11.21±2.76μmol/L)(均P<0.05);胰岛组与联合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14.0%比8.8%)无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D辅助诺和锐特充治疗GDM,有利于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功能,抑制Hcy等促炎因子表达,未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
2024 Vol. 32 (7): 1542- [摘要](
68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朱秀秀1 王慧兰1 蒋秀婵2* 戚诗虹1
探讨电刺激治疗阴道干涩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阴道干涩症患者临床资料,7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者纳入药物组,7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电刺激治疗者纳入联合组,治疗后对比两组阴道健康指数评分(VHIS)、性功能指数(FSFI)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指标、盆底肌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HIS子项阴道粘膜弹性、分泌物类型和黏稠度、阴道黏膜上皮完整性、阴道湿润度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4.15±0.42分、4.31±0.49分、4.52±0.39分、4.49±0.41分)均高于药物组(3.26±0.36分、3.82±0.46分、3.91±0.41分、3.73±0.39分),两组FSFI子项性欲、主观性唤起能力、性活动时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及总分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药物组,两组前静息阶段、Ⅱ类肌测试阶段、后静息阶段均降低,Ⅰ类肌测试阶段、耐力测试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药物组,两组Ⅰ类肌与Ⅱ类肌的持续收缩压、收缩维持时间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17.1%、8.6%)未见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阴道干涩症患者的临床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盆底功能。
2024 Vol. 32 (7): 1548- [摘要](
92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申 陈 左 力 田雨飞 李道醒 张婧超 沈 雪 孙 妍
探讨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音乐干预对静脉穿刺新生儿镇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行静脉穿刺的新生儿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同时给予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新生儿哭闹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中、穿刺1 min和2 min后的NIPS评分(4.83±0.74分、2.35±0.67分、0.78±0.40分)、NFCS评分(5.02±1.14分、3.18±0.75分、1.04±0.33分)、哭闹持续时间(54.3±7.2s)、HR(148.1±4.9次/min、149.3±4.8次/min、142.1±4.2次/min)、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均低于对照组(5.32±0.88分、3.49±0.56分、1.43±0.47分、5.78±1.09分、4.22±0.93分、1.51±0.48分、110.82±12.28 s、153.8±5.2次/min、155.4±4.9次/min、146.3±4.2次/min、19.6%),新生儿哭闹开始时间(2.8±0.4 s)晚于对照组(2.1±0.2 s),一次穿刺成功率(96.1%)及穿刺中、穿刺1 min和2 min后的SpO2(95.8%±1.9%、95.2%±1.8%、95.0%±1.7%)均高于对照组(82.4%、94.5%±1.7%、94.0%±1.6%、93.6%±1.6%)(均P<0.05)。结论: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音乐干预可有效减轻新生儿对静脉穿刺的疼痛感知,减少新生儿的哭闹时间,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4 Vol. 32 (7): 1553- [摘要](
82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丁 伟1 王素平1 王晓杰2
观察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拟行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时机组(n=48)和对照组(n=48)。参照组常规护理,时机组予以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恢复进程、心理状态、自护能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时机组术后恢复排卵时间(3.8±1.0月)、住院时间(5.8±1.8d)、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12.2±3.9d)均短于参照组(4.7±1.1月、7.0±2.0d、14.8±4.0d),抑郁自评量表(42.59±5.38分)、焦虑自评量表(43.85±4.38分)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均低于参照组(49.24±5.61分、48.02±4.50分、16.7%),自我护理责任感、技能、知识、自我概念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93.8%)均高于参照组(75.5%)(均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能改善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加快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且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2024 Vol. 32 (7): 1558- [摘要](
53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欧巍崴 胡 洁 潘新兰
探讨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保温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核心体温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拟行剖宫产术产妇92例,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保温策略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核心体温水平、循环功能、并发症(躁动、寒战、低体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核心体温切皮时(37.10±0.19℃)、手术15min(36.64±0.39℃)、胎儿娩出时(36.31±0.35℃)、手术结束时(36.52±0.33℃)均高于对照组(36.84±0.20℃、36.12±0.41℃、35.85±0.47℃、35.81±0.45℃),手术15min、手术结束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寒战(2.2%)、低体温(4.4%)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1%、21.7%),护理满意度(93.5%)高于对照组(76.1%)(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应用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保温策略干预,有助于维持围术期核心体温,改善循环功能,降低低体温、寒战发生风险,产妇广泛认可。
2024 Vol. 32 (7): 1563- [摘要](
73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张婧超 左 力 田雨飞 李道醒 申 陈 甄 雪
分析母亲心音环境联合袋鼠式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胆红素代谢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48例观察组(母亲心音环境联合袋鼠式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胆红素代谢、心肺功能、睡眠质量、生长发育情况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经皮胆红素值在第24 h、72 h、120 h、168 h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120h达到峰值,且观察组[(72.35±11.21、123.69±12.47、152.36±28.69、86.15.±9.1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78.68±12.69、129.23±13.10、177.58±35.52、91.14±11.02)μmol/L],在干预第4、7天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逐渐降低,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在干预第28天,观察组夜间觉醒次数(4.45±0.98次)低于对照组(5.38±1.03次),夜间睡眠时间(10.85±1.38h)和白天睡眠时间(9.24±1.25h)高于对照组(10.12±1.24h、8.63±1.46h),头围(3.12±0.56cm)、身长(5.12±1.25cm)及体重(621.64±101.19g)均高于对照组(2.88±0.48cm、4.45±1.31cm、538.55±92.14g),总护理满意度(95.8%)高于对照组(83.3%)(均P<0.05)。结论:母亲心音环境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早产儿胆红素水平,改善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2024 Vol. 32 (7): 1568- [摘要](
53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赵聪慧 王晓莹 杨 柳 张尊尊
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产后PFD患者11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3个月后临床疗效、盆底肌收缩力、盆底肌疲劳值、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盆底障碍功能调查表(PFDI-20)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71.9%),肌收缩力(263.71±3.58 g/cm2)、肌电位(15.35±2.34μV)、静态张力(184.58±36.47 g/cm2)及动态张力(242.25±45.23 g/cm2)均高于对照组(224.52±46.69 g/cm2、13.88±2.38μV、143.52±37.96 g/cm2、214.58±50.17 g/cm2),I类肌纤维(3.30±0.34%/s)、II类肌纤维疲劳值(3.12±0.31%/s)均低于对照组(3.98±0.65%/s、4.05±0.41%/s),PFIQ-7(12.14±3.24分)、PFDI-20评分(9.14±2.23分)均低于对照组(16.65±3.25分、12.42±4.30分),治疗期间盆底并发症总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17.5%)(均P<0.05)。结论:在PFD患者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肌收缩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024 Vol. 32 (7): 1573- [摘要](
56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刘 萍 陆滢滢
探讨家庭式参与尊严疗法对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家庭式参与尊严疗法干预,干预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通过调查问卷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尊严量表(PDI)评分、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癌痛评分(NRS)、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及干预满意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PDI评分、DMSM评分、HAMA及HAMD评分、NRS评分与QLQ-C30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PDI评分(49.76±5.05分)、DMSM评分(4.59±0.49分)、HAMA(18.34±3.11分)及HAMD评分(20.69±2.16分)、NRS评分(3.95±0.58分)与QLQ-C30评分(66.83±3.74分)均优于对照组(59.73±4.21分、5.72±0.56分、22.15±3.26分、25.34±2.85分、4.95±0.76分、57.23±4.92分),患者干预满意率(95.8%)高于对照组(82.0%)(均P<0.05)。结论:家庭式参与尊严疗法对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具有积极效果,可较好提升患者尊严感水平,缓解患者心理痛苦及焦虑、抑郁心理,减轻癌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干预满意度较高。
2024 Vol. 32 (7): 1578- [摘要](
93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冯 磊1 王 慧1 张 梅2 马翠兰1*
探究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手术室人性化管理,护理两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康复、心理应激、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6.79±4.12h)、术后住院时间(4.68±0.49d)、导尿管留置时间(8.59±2.27h)、初次排气时间(26.15±5.35h)均短于对照组(25.64±5.49h、5.62±0.79d、13.34±2.84h、35.24±7.35h),出院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8.16±2.19分)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6.35±1.98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1.63±2.54分、9.12±2.12分、17.0%),治疗依从性(97.5%)、出院时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6.15±1.24分)均高于对照组(82.5%、6.15±1.24分)(均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均有较好效果。
2024 Vol. 32 (7): 1582- [摘要](
55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
宋对对 牛丽娜 张小娟 马 萍 卫晓娟
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5例ICP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血液学指标等,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性能。结果: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8%(85/2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异常升高是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甘胆酸(AUC=0.692)、总胆汁酸(AUC=0.713)、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UC=0.689)及3项联合(AUC=0.876)预测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效能。结论: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异常升高均为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3项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效能。
2024 Vol. 32 (7): 1586- [摘要](
93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李翠明 韦 敏 白 华
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IVF-ET的DOR患者137例临床资料,根据卵巢反应性将患者分为低反应组(n=112)、正常反应组(n=16)、高反应组(n=9);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成功组(n=44)和妊娠失败组(n=9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MH、Betatrophi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2项指标预测IVF-ET妊娠结局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的因素。结果:低反应组、正常组、高反应组血清AMH水平(0.49±0.13 ng/ml、0.98±0.21 ng/ml、1.05±0.26 ng/ml)依次升高,血清Betatrophin水平(156.95±16.33 pg/ml、112.17±13.42 pg/ml、92.64±11.03 pg/ml)依次降低;妊娠成功组血清AMH水平(1.07±0.36 ng/ml)高于妊娠失败组(0.34±0.19 ng/ml),Betatrophin水平(136.29±14.42 pg/ml)低于妊娠失败组(216.16±21.05 pg/ml)(均P<0.05)。血清AMH、Betatrophin预测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别为0.857、0.771,两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比值≥2、卵巢低反应、AMH≤0.71 ng/ml、Betatrophin≥176.23 pg/ml是DOR患者IVF-ET妊娠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MH、Betatrophin水平与DOR患者卵巢反应性、IVF-ET妊娠结局有关,二者有望作为预测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生物标记物。
2024 Vol. 32 (7): 1591- [摘要](
68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郑小洁1,2 洪名云1* 唐志霞1
探讨宫腔灌注生长激素对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效果及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8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的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1)采用宫腔灌注生长激素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n=52)采用单纯激素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在FET前均使用替代周期准备内膜,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FET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7.69±0.71)mm]大于对照组[(6.63±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新鲜周期hCG注射日内膜厚度的差值[(1.98±0.91)mm]与对照组[(0.79±0.6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T转化日子宫内膜形态A型占80.5%、B型占14.6%、子宫内膜I型血流占73.2%、II型血流占19.5%,与对照组比较(A型51.9%、B型40.4%、I型血流48.1%、II型血流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T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41.5%、29.3%)与对照组(21.2%、1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T生化妊娠率(26.8%)和流产率(29.4%)与对照组比较(19.2%、45.5%)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FET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7mm时,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活产的患者在早产、胎盘粘连、产后出血方面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灌注生长激素对于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促进内膜生长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2024 Vol. 32 (7): 1596- [摘要](
56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何 丹 刘咏梅 李媛媛
探究针刺腹部穴位联合补肾健脾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月经周期、血清鸢尾素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及联合组(30例),其中西药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中药组给予补肾健脾法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针治疗。比较治疗后3组月经周期、血清鸢尾素水平及卵巢功能。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西药组(73.33%)、中药组(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月经周期显著缩短,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内膜厚度、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大,且联合组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随访3组患者6个月,联合组月经正常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补肾健脾法可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正常排卵及妊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血清鸢尾素水平,效果显著。
2024 Vol. 32 (7): 1602- [摘要](
61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卢杰红 赵明阳 宋学薇 贾 凡 史丽坤 杨秀梅
观察醋酸亮丙瑞林(LA)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AM)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HIFU治疗,研究组30例予LA联合HIFU治疗。比较两组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月经状况、卵巢功能、不良反应、复发率,并检测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前列腺素2α(PGF2α)、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PGF2α均小或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小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脂联素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联合HIFU治疗AM可缓解患者痛经,改善经量、卵巢功能,缩小子宫体积、病灶体积,调节血清CA125、PGF2α、脂联素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复发风险。
2024 Vol. 32 (7): 1608- [摘要](
78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王生玉1 谢宜昌1 马 婧2 赵邦荣2 王树松2*
探讨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和生殖激素与脂肪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不育男性155名,其中体重正常组(BMI<24 kg/m2)53例、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53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49例。CASA检测精液参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ELISA检测血清、精浆脂肪因子瘦素(LEP)、脂联素(ADPN)和锌α2糖蛋白(ZAG)含量。分析男性精液参数、生殖激素与血液、精浆中脂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男性精液量(t=-3.239;P=0.002)和精子活力明显降低(t=-3.449;P=0.001);血清睾酮水平(t=-5.522;P<0.001)和ZAG水平(t=-3-354;P=0.001)均明显降低;155名不育男性精浆ADPN与BMI呈负相关(r=-0.160;P<0.05),与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呈正相关(r=0.250, r=0.250, r=0.368;P<0.05),精浆ZAG与BMI、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呈负相关(r=-0.254,r=-0.213, r=-0.178;P<0.05)。精浆与血液脂肪因子间无相关性。结论:肥胖可影响男性血清睾酮和精液质量,不育男性精浆ADPN和ZAG与精液质量密切相关。
2024 Vol. 32 (7): 1613- [摘要](
63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王 伟 宋 露 金小巍*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101例临床资料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85例临床资料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将病例组分为宫内窘迫组和非宫内窘迫组,分析各组脐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及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脐动脉血流参数S/D(4.23±0.35)、RI(1.66±0.32)及PI(1.05±0.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1±0.25、1.01±0.21、0.74±0.23),胎儿宫内窘迫组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相关性分析,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及PI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脐动脉血流参数异常,且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正相关,为临床病情控制有临床指导意义。
2024 Vol. 32 (7): 1618- [摘要](
78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张林风 王晓倩 彭媛媛
分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I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22年3月-2023年10月诊治的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分娩的女性50例为对照组。测定对比两组血清TGF-β1、IL-2、MMP-9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指标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诊断不孕效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术前血清TGF-β1(593.79±148.23 ng/L)、IL-2(3.90±0.75 ng/L)、MMP-9(384.88±86.87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39.42±113.37 ng/L、3.09±0.84 ng/L、178.98±80.85 ng/ml),术后血清TGF-β1、IL-2、MMP-9水平较术前均下降,血清TGF-β1与IL-2、MMP-9,及IL-2与MMP-9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诊断不孕TGF-β1曲线下面积(AUC)0.941、敏感度88.3%、特异度94.0%,IL-2 AUC 0.778、敏感度66.7%、特异度84.0%,MMP-9 AUC 0.946、敏感度88.3%、特异度86.0%,3指标联合诊断AUC为0.992,敏感度93.3%、特异度1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GF-β1、IL-2、MMP-9异常升高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清TGF-β1、IL-2、MMP-9水平均高表达,且是不孕发生的危险因素,3者联合检测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4 Vol. 32 (7): 1621- [摘要](
66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蒲雪梅1 王 娇2*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PCOS组,体检健康女性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清Hcy、磁微粒发光法检测血清AM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COS不孕患者血清Hcy、AMH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Hcy、AMH对PCOS不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cy(19.26±2.87μmol/L)、AMH(9.27±1.86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83±2.14μmol/L、5.13±1.14ng/ml),C反应蛋白(3.74±0.51mg/L)、胰岛素抵抗指数(4.15±0.82)、黄体生成素(16.44±2.75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6±0.23mg/L、2.04±0.37、5.47±1.36U/L),孕酮(P)(0.76±0.23ng/ml)、雌二醇(E2)(71.04±8.26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64±0.52ng/ml、81.32±9.58pg/m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AMH水平与CRP、HOMAIR、LH水平均呈正相关,与P、E2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Hcy、AMH诊断PCOS不孕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61(0.750~0.812)、0.867(0.816~0.918),两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95%CI)为0.904(0.853~0.955)。结论:PCOS不孕患者血清Hcy、AMH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其炎症反应、糖代谢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相关,且两项指标诊断PCOS不孕效能较好。
2024 Vol. 32 (7): 1626- [摘要](
73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高 媛 王晓燕 崔 英 高爱梅*
探究孕早期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预测评估子痫前期(PE)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1月于本院孕早期建档并就诊至分娩的PE孕妇80例临床资料纳入PE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80例PE组孕妇分为重度组(n=35)和非重度组(n=45);同期产前检查至分娩的健康孕妇84例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孕早期(孕11~13周)时血清PAPP-A、PlGF)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及孕晚期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E孕妇孕早期时PAPP-A、PlGF与孕早期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孕晚期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孕妇孕早期血清PAPP-A、PlGF水平对PE预测效能。结果:孕早期PE组血清PAPP-A(25.91±2.64 ng/ml)、PlGF(18.07±2.93μg/L)均低于对照组(28.15±3.42 ng/ml、21.77±4.35μg/L),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E病情越严重其血清PAPP-A、PLGF水平越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孕妇血清PAPP-A、PlGF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孕早期PAPP-A水平预测PE的敏感度为74.3%、特异性为66.7%、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PlGF水平预测PE敏感度60.0%、特异性68.9%、AUC为0.671(P<0.05)。结论:PE孕妇孕早期PAPP-A、PlGF水平低于健康孕妇,且随PE病情加重PAPP-A、PlGF水平降低;孕早期PAPP-A、PlGF水平预测PE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4 Vol. 32 (7): 1630- [摘要](
68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刘玉平 张 震 王 瑜 常娟娟 王光明*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宫颈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组,对比两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PNI等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归纳影响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预测宫颈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效能。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17例,发生率为21.3%;患者临床症状以1~2级腹泻、1~2级腹痛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体质指数<18.5 kg/m2、FIGO分期III~IV期、淋巴结转移、血红蛋白<110 g/L、PNI<48.84均为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PNI预测宫颈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88.3%、特异性87.3%。结论:PNI能够为宫颈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
2024 Vol. 32 (7): 1635- [摘要](
81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梁 晨1 胡前前2 程 骞2*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产妇引产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诊的HDP引产孕产妇200例临床资料,根据引产中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严重出血组(血红细胞下降40g/L)34例,非严重产后出血为对照组(n=166),分析产妇引产中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分娩史、早发型子痫前期、入院血红细胞、引产流产史、分娩孕周、引产方式、营养不良、分娩次数、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分娩中应用缩宫素、引产开始到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无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分娩中减少应用缩宫素、引产开始到分娩时间较长、新生儿体质量较大、前胎剖宫产均是HDP孕产妇引产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DP孕产妇引产中严重产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2024 Vol. 32 (7): 1640- [摘要](
71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吴玉雯 许海娟 吴 玮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比值(LMR)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病情程度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9月本院就诊的107例HDP孕妇为病例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7例,同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Hb,Fib、D-D、LMR等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HDP不良妊娠价值。结果:病例组Hb、Fib、D二聚体水平及LMR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DP病情程度加重各指标水平升高(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HDP患者Fib、Hb、D二聚体、LMR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426、0.528、0.388、0.719,均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HDP患者血Hb、Fib、D-D及LMR及4项联合应用评估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890,0.711、0.633、0.951。结论:HDP患者血Fib、Hb、D-D、LMR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且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联合检测评估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4 Vol. 32 (7): 1644- [摘要](
67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谢娟娟 季学磊 孙 超 李 丽*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预测因素并据此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2例GDM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n=26)与正常组(n=96)。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探讨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力。结果:122例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中有26例在出生后48 h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21.3%。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出生距离第一次喂养时间≥30min、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正规产前检查是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有较高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预测敏感度61.5%,特异度94.8%,准确度87.7%。结论: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出生距离第一次喂养时间≥30min、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孕期未正规产前检查均是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2024 Vol. 32 (7): 1648- [摘要](
73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杨姗姗 孙桂霞 张艳夏
探究宫颈分泌物中胎盘α1-微球蛋白(PAMG-1)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水平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发生自发性早产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早产组,同期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孕妇128例临床资料纳入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宫颈分泌物PAMG-1、fF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AMG-1、fFN对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PAMG-1、fFN对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68.0%和67.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1%和7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7%和64.2%,2项联合预测的准确性(69.9%)和阳性预测值(79.3%)提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PAMG-1、fFN预测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和0.679,灵敏度分别为52.3%、55.5%,特异度分别为83.6%、79.7%,2项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699,灵敏度53.9%、特异度85.9%。结论:PAMG-1、fFN可作为孕妇发生自发生性早产的预测指标,且2项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2024 Vol. 32 (7): 1653- [摘要](
84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郑晶晶 张 凡 秦晶晶 刘馨雨 辛德梅*
探究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水平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冷刀锥切(CKC)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SIL患者137例临床资料,均行CKC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HPV持续感染情况,测定阴道微生态及血清HLA-G、HLA-E,分析阴道微生态及血清HLA-G、HLA-E水平与HPV持续感染关系以及评估价值。结果:137例术后1年内HPV持续感染31例(阳性组),HPV持续感染率为22.6%,未持续感染106例(阴性组),两组阴道pH值,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及滴虫阴道炎发生等均有差异,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高于阴性组,血清HLA-G(19.84±3.53 ng/ml)、HLA-E(75.39±15.83 pg/ml)水平均高于阴性组(16.93±2.96 ng/ml、68.42±12.51 pg/ml),阳性组中阴道微生态失衡者血清HLA-G、HLA-E水平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HLA-G、HLA-E水平与术后HPV持续感染呈正相关(r=0.633、0.529、0.608,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HLA-G、HLA-E水平及联合评估术后HPV持续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1、0.773、0.805、0.885(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联合血清HLA-G、HLA-E水平有对HSIL患者CKC术后HPV持续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 Vol. 32 (7): 1658- [摘要](
75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王宏艳 徐志文* 孙晓东 朱秀民 崔元日
探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9月在本院确诊FGR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16例(FGR组)、分娩正常孕妇(新生儿正常)116例为对照组临床资料。q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A、HIF-1α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A、HIF-1α的蛋白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VEGFA与HIF-1α的相关性以及与FGR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GR发生的因素。结果:FGR组VEGFA蛋白阳性表达率(25.9%)低于对照组(64.7%),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67.2%)高于对照组(24.1%);FGR组胎盘组织中VEGFA mRNA表达水平(0.75±0.20)低于对照组(1.00±0.23),HIF-1α mRNA表达水平(1.26±0.25)高于对照组(1.01±0.19)(均P<0.05)。FGR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A mRNA与HIF-1α mRNA呈负相关(P<0.05)。FGR患者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胎盘重量、胎盘体积、新生儿体重与VEGF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HIF-1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HIF-1α升高为影响FGR发生的危险因素,VEGFA升高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FGR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A低表达、HIF-1α高表达,二者影响FGR的发生及新生儿出生质量。
2024 Vol. 32 (7): 1663- [摘要](
65
)
HTML
(0 KB)
PDF
(0 KB)
(
9
)
-
邱洲群 闵 敏 李 蓉 黄久浪 何 雪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水平与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HBsAg阳性孕妇140例的临床资料为HBsAg阳性组,按照新生儿脐带血检测结果分为宫内感染组(n=28)与未感染组(n=112),同期HBsAg阴性孕妇140例为HBsAg阴性组。比较孕妇孕28周时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血清IL-6、IL-17、IL-2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sAg阳性孕妇血清IL-6、IL-17、IL-23水平判断HBV宫内感染临床价值。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6(104.33±24.92 ng/L)、IL-17(282.65±76.71 ng/L)、IL-23(269.52±64.28 n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70.34±18.61、123.41±43.02、113.75±41.68)ng/L与HBsAg阴性组(68.13±17.18、119.53±37.13、110.32±44.43)ng/L(均P<0.05),未感染组与HBsAg阴性组无差异(P>0.05),各组新生儿脐带血清IL-6、IL-17、IL-23水平无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HBsAg阳性孕妇血清IL-6、IL-17、IL-23评估HBV宫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25、0.745,敏感度及特异度在61.6%~78.6%,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宫内感染孕妇孕28周时血清IL-6、IL-17、IL-23水平升高,3项指标对判断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感染风险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2024 Vol. 32 (7): 1668- [摘要](
61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向黎明1 刘淑梅2 周 扬2 袁长勇2*
探究凝血指标、弹力图(TEG)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孕妇中的变化及对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孕妇110例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计数(PLT)判定GT发生情况,分为GT组(PLT<100×109/L,n=58),52例分入正常组(PLT≥100×109/L,n=52)。对比两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TEG参数与GT发生率的相关性。根据GT组分娩结局情况分为不良分娩组、健康分娩组并对比两组凝血指标、TEG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指标、TEG参数诊断GT孕妇分娩结局的临床价值。结果:GT组与正常组PT、APTT、TT和FIB水平无差异(P>0.05),GT组血凝块形成速度(Angle)、血凝块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均均低于正常组;GT发生率与PT、APTT、TT、FIB与无相关性,GT发生率与Angle、MA、CI均呈负相关(均P<0.05)。不良分娩组与健康分娩组PT、APTT、TT和FIB水平无差异(P>0.05),不良分娩组Angle、MA、CI均低于健康分娩组(P<0.05)。凝血指标与TEG参数联合诊断GT孕妇分娩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敏感度92.3%、特异度93.8%,均高于单独指标诊断(均P<0.05)。结论:GT孕妇常规凝血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说明GT对凝血功能指标影响不明显;而TEG参数异常降低。凝血指标联合TEG参数预测GT孕妇分娩结局效能较高。
2024 Vol. 32 (7): 1673- [摘要](
69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于 淼1 张 莹1 黄思维2 单 頔2
探究孕妇产前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和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吉林市化工医院产前检查且发生肺栓塞的孕产妇35例(观察组)、分娩未发生肺栓塞的孕产妇5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中BNP、cTnI及D-二聚体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产前血清BNP、cTnI及D-二聚体水平对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BNP(110.36±14.52 pg/ml)、cTnI(0.73±0.29 ng/ml)及D-二聚体(2.81±0.29μg/ml)均高于对照组(89.72±11.87 pg/ml、0.44±0.07 ng/ml、2.46±0.25μg/ml),血清BNP、cTnI及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均为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血清BNP、cTnI、D-二聚体及3项联合预测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51、0.858、0.921,3项联合预测效能最高(均P<0.05)。结论:发生肺栓塞的孕产妇产前血清BNP、cTnI及D-二聚体水平均上调,且异常升高均为发生肺栓塞独立危险因素,3项联合对孕产妇发生肺栓塞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孕产妇;肺栓塞;脑钠肽;肌钙蛋白;D-二聚体;预测
2024 Vol. 32 (7): 1677- [摘要](
58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毛建娜 魏小娟 段花玲 高 琦
探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3例AFLP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血液学指标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剖宫产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性能。结果:AFLP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并发症23.5%(36/15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病至就诊时间、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APAC均是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病至就诊时间(AUC=0.712)、总胆红素(AUC=0.741)、凝血酶原时间(AUC=0.734)、APACHEⅡ评分(AUC=0.758)及4项联合(AUC=0.906)预测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均有一定效能。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总胆红素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大与APACHE Ⅱ评分高均为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4种因素预测AFLP患者预后发生并发症有一定价值。
2024 Vol. 32 (7): 1682- [摘要](
70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何烁晴 洪立闩 吴永美 孙月娥
探究产前O型血孕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对新生儿溶血(HD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1例O型血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HDN分为为HDN组(n=26)和非HDN组(n=7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产前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等。采用Spreaman 相关分析分析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与HDN发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对HDN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HDN组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均高于非HDN组,当产前血清的IgG抗A(B)抗体效价相同时,HDN组孕妇的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明显于非HDN组(均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与HDN发生呈正相关(r=0.666,P<0.001);ROC曲线分析,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预测HDN发生曲线下面积0.874,截断值54.88,灵敏度84.0%、特异度94.7%。结论:产前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积分新生儿发生HDN概率呈正相关,且对HDN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 Vol. 32 (7): 1687- [摘要](
60
)
HTML
(0 KB)
PDF
(0 KB)
(
6
)
-
张丽蓉1 林 艾1 赵智勇1 张家友2*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368例NE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院出生的正常健康新生儿736例为对照组。根据胎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胎龄<37周)和足月儿(胎龄≥37周),记录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主要合并症等,分析影响新生儿NEC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68例NEC患儿中早产儿295例(80.2%)、足月儿73例(19.8%)。两组NEC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便血、呕吐和肠鸣音减弱,且NEC患儿中足月儿组腹胀、肠鸣音减弱、肌张力减弱、肠穿孔、腹壁静脉显露的临床表现少于早产儿组,便血、呕吐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和输注富含红细胞是早产儿NEC发病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早产儿NEC发病保护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感染和羊水污染是足月儿NEC发病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脓毒症、先天性心脏病为新生儿NEC发病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益生菌为NEC发病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NEC多发于早产儿,以腹胀、便血、呕吐和肠鸣音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胎龄新生儿NEC发病因素不同,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可降低新生儿NEC风险,而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早产儿NEC发生。
2024 Vol. 32 (7): 1692- [摘要](
58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杨会欣 魏淑彦* 文晓燕
分析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核型分布、妊娠结局及出生后表型。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22年4月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的孕妇11 063例,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血清学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产前B超检查异常、不良孕产史,分析其羊水染色体核型及产前诊断指征,随访SCA胎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表型。结果:共检出SCA胎儿76例,检出率为0.7%。其中47,XXY占21.0%;47,XXX占14.5%;47,XYY占9.2%;45,X占7.9%;48,XXYY占1.3%;嵌合体占46.0%。76例SCA胎儿中,2例失访,17例(22.4%)继续妊娠;57例(75.0%)终止妊娠,包括16例47,XXY;5例47,XXX;5例47,XYY;6例45,X;1例48,XXYY及24例嵌合体,终止妊娠率分别为100%、45.5%、71.4%、100%、100%和68.6%。最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31.6%)和NIPT高风险(29.0%)。17例SCA胎儿生后随访发现,1例47,XXX患儿随访至4岁4个月,存在语言及智力发育迟缓伴癫痫发作;1例47,XYY患儿随访至1岁2个月,存在隐匿性阴茎;其余15例SCA患儿体格发育、语言发育、认知、生理结构及行为均未见异常。结论:SCA胎儿检出率为0.7%,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及NIPT高风险,血清学筛查和NIPT联合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SCA胎儿的检出;47,XXY和45,X终止妊娠率较高;47,XXX和SCA嵌合体胎儿,大部分出生后表型正常。
2024 Vol. 32 (7): 1698- [摘要](
58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孙 薇 万 丽
目的探究剖宫产全程一对一导乐陪伴对产妇紧张疼痛及新生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本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按个人意愿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一对一导乐陪伴护理。比较两组术中镇静止痛药使用情况、产妇身体疼痛感受、产妇对紧张缓解调查、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温。结果:观察组术中追加药物次数(0.82±0.39次)少于对照组(1.06±0.37次),产后VAS评分(4.90±1.15分)低于对照组(5.76±1.14分),紧张缓解程度(96.0%)优于对照组(62.0%)(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14±0.73分、8.96±0.86分)无差异,新生儿娩出30min的体温(36.53±0.23℃、36.37±0.28℃)无差异,新生儿娩出30min发生低体温(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也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全程一对一导乐陪伴能够促进产妇分娩及产后恢复,缓解疼痛感受,调节紧张情绪,利于减少新生儿低体温发生。
2024 Vol. 32 (7): 1703- [摘要](
66
)
HTML
(0 KB)
PDF
(0 KB)
(
8
)
-
-
陆珏耘 郎 鹏 李 欣 凌秀凤*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目前治疗不孕症患者的常用方法,但其对胎盘发育的不良影响是值得关注与讨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RT可能会对胎盘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产生影响,导致不良妊娠结局。ART的体内外过程与自然妊娠环境存在差异,导致胎盘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DNA低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异常、印记基因表达失调、干扰染色质重塑进程及非编码RNA异常表达等。 本文就ART对胎盘表观遗传调控发育过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2024 Vol. 32 (7): 1707- [摘要](
39
)
HTML
(0 KB)
PDF
(0 KB)
(
7
)
-
王 祺 张燕军*
母婴健康不仅关系家庭的幸福,还关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比重逐渐提高,而孕产妇急危重症发生率亦不断升高。孕产妇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猛等特点,如未及时救治可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使母婴健康受到极大损害。院前急救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完善的院前链式急救体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以改善母婴结局。本文综述分析了急危重症孕产妇妊娠结局、院前链式急救流程的构建方法,以及急危重症孕产妇妊娠结局与院前链式急救流程的关系,旨在为减少急危重症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2024 Vol. 32 (7): 1712- [摘要](
66
)
HTML
(0 KB)
PDF
(0 KB)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