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 31卷 7期

刊出日期 2023-07-15

专题研究
刘佳1 周利华1* 张凤英2 延雪晴1 朱雅琴1

了解我国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热点。方法:运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分析于2001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期刊文献,对研究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557篇文献。主要研究机构为我国高校及其附属医院。高频关键词有“妊娠结局”“筛查”和“治疗”,聚类分析有“流产”和“促排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疾病早期筛查和治疗等方面。结论:我国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形成区域性的研究合作团队,但缺乏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未来学者和机构应加强多区域、多学科、多中心的合作,在疾病早期预防、筛查和干预方面还需深入研究。

2023 Vol. 31 (7): 1502- [摘要]( 520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基础研究
李欢欢1 特力格尔2 马 婧1 毕佳杰3 李悦嘉2 甄英贤1 王树松1*

探讨补锌对高脂饮食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环状RNA(circRNA)和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高脂饮食和补锌大鼠模型,取两组大鼠睾丸组织进行高通量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和miRNAs,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随后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结果:筛选了54个差异表达circRNAs、2个差异表达miRNAs;GO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酸氧化、脂蛋白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肽转运ATP酶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过程发挥作用;KEGG富集分析显示富集在TNF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通路;筛选出差异显著且具有靶向关系的circRNA和miRNA:novel_circ_0016964、novel_circ_0013783和rno-miR-540-3p,随后预测rno-miR-540-3p的靶基因,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结论:补锌使高脂饮食大鼠生殖损伤过程中circRNA和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故circRNA和miRNA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

2023 Vol. 31 (7): 1506- [摘要]( 397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调查研究
黄 燕 汪洪林 孙立莉

分析孕妇对乙肝母婴阻断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本院产科初次产前检查孕妇1064例作为研究对象,发放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知识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人口学特征及乙肝母婴阻断认知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乙肝母婴阻断认知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得分中位数为7(3,9)分,对乙肝母婴阻断开始时间、乙肝母婴阻断方法、乙肝母婴阻断相关知识了解途径、乙肝产妇可母乳喂养等知晓率均<50%,其中乙肝产妇可母乳喂养知晓率最低,仅为32.2%;乙肝母婴传播防治态度得分中位数为6(5,6)分,对乙肝母婴传播防治态度各项内容接受率均>80%;经多因素分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及非HBV携带者是孕妇乙肝母婴阻断认知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妇乙肝母婴阻断认知水平偏低,且受文化程度、职业及HBV携带情况等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妇女乙肝防治态度和依从性。

2023 Vol. 31 (7): 1512- [摘要]( 907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临床研究
闫海燕 王 梅*

分析经阴道妊娠病灶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刮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II、III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II型、III型CSP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经阴道妊娠病灶切除术(经阴道组,36例),UAE联合刮宫术(UAE组,41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住院费用及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正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等。结果:经阴道组治疗成功率(100.0%)、术中出血量(24.4±13.9ml)、住院时间(7.3±1.7d)与UAE组(97.6%、22.4±8.6ml、7.0±2.1d)无差异(P>0.05),住院费用(10808.3±2310.7元)、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16.0±3.6d)、月经恢复时间(30.3±2.1d)、并发症发生率(0)、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72±1.67分)均低于UAE组(16888.7±4004.5元、18.4±3.0d、32.8±4.6d、9.8%、7.89±1.41分)(均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当,但经阴道妊娠病灶切除术术后恢复指标更佳,并发症更低。

2023 Vol. 31 (7): 1518- [摘要]( 567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黄 健 王秀琪 杨 和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失衡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诊治的61例URSA备孕患者为URSA组,健康体检的备孕妇女61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后检测Tim-3、PD-1表达情况,分析各项指标相关性及其诊断URSA价值。结果:URSA组Th1细胞亚群及Th1/Th2比、IFN-γ及IFN-γ/IL-4比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亚群、IL-4水平、PBMC上Tim-3(3.12±0.53)、PD-1(2.69±0.38)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4.79±0.82、4.05±0.42);URS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IFN-γ/IL-4比均与PBMC上Tim-3、PD-1表达量呈负相关性,Tim-3与PD-1表达量呈正相关性(均P<0.05)。以Th1/Th2比、IFN-γ/IL-4比、Tim-3和PD-1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642、0.691、0.614。结论:Th1/Th2平衡在URSA患者中呈Th1优势,并伴有PBMC上Tim-3、PD-1低表达,Th1/Th2失衡与Tim-3、PD-1低表达有关,可能参与了URSA的发生发展进程,可作为临床诊治的潜在靶点。

2023 Vol. 31 (7): 1522- [摘要]( 442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邓国艳1 许芮豪2 胡那顺1 宋阳光2 包金花3 孙立文2 呼格吉乐图3 斯琴其木格1许玉萍1萨日娜1霍桂荣1王香兰1马光1张斌2王尚明2张树成2*

观察自拟滋阴补肾方药对肾阴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及肾阴虚常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1年本院接受治疗的男性少弱精子症患者233例,服用自拟滋阴补肾方药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药前、服药和停药3个月进行精液质量及肾阴虚常见症状分析。结果:服药3个月后精子总活力(PR+NP)、前向运动精子率(PR)、精子浓度、排精总数和精液量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治愈率71.8%、临床显效率17.6%、有效率6.0%、无效率4.7%;中医肾阴虚单证变化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在遗精为66.5%和90.4%、早泄为40.2%和79.3%、五心烦热为61.6%和90.8%、盗汗为60.1%和96.2%、腰膝酸软为54.9%和96.0%、头晕为59.4%和91.4%、耳鸣为60.7%和95.5%,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自拟滋阴补肾生精方药对肾阴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具有明确提高精子活力、精子数目和精液量的作用,改善患者遗精、早泄、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阴虚症状,并在停药后具有后续效应。

2023 Vol. 31 (7): 1527- [摘要]( 75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韩 可 张运磊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脂联素(APN)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医治的17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分别接受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检测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05±0.68d)、排便时间(2.64±0.86d)、住院时间(7.56±1.05d)均短于对照组(2.58±0.82d、3.08±0.93d、10.42±3.81d),术中出血量(204.41±15.81ml)少于对照组(248.47±20.25ml),术后并发症(5.9%)低于对照组(21.2%)(均P<0.05)。术后24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B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雌二醇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卵巢储备功能不良影响较小。

2023 Vol. 31 (7): 1532- [摘要]( 534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李 强1 陈 虎1 黄玲玲2*

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TCRP)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1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单一组90例给予TCRP术治疗,联合组96例TCRP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行经时间、血红蛋白、月经失血评估表(PBAC)评分、性激素、脂代谢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6、1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行经时间、PBAC评分均下降,血红蛋白升高,卵泡刺激素、甘油三脂、黄体生成素、VEGF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单一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阴道出血、性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单一组(11.1%)(P<0.05)。结论:TCRP术后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有调节女性生理功能作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

2023 Vol. 31 (7): 1537- [摘要]( 49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葛慧慧1 方朝晖2* 付金强1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3例G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46例和高剂量组47例,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低剂量维生素D(10U/次)或(30U/次)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素抵抗变化,随访两组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空腹血糖(5.29±0.76 mmol/L)、餐后2 h血糖(6.64±0.8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11±0.34)%水平更低,空腹胰岛素(11.89±1.04 mU/L)、胰岛素抵抗指数(3.24±0.41)水平更低,β细胞功能指数(0.98±0.13 mmol/L)水平更高,总胆固醇(3.21±0.75 mmol/L)、甘油三酯(3.03±0.8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2±0.76)更低,剖宫产(17.0%)、早产(23.4%)、胎膜早破(12.8%)、巨大儿(8.5%)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更利于GDM患者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母婴并发症。

2023 Vol. 31 (7): 1542- [摘要]( 53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张艺霁 陈 妍 聂敦利 齐小雪 李元宏 伏清欢*

分析腹腔镜下不同解剖位置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应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和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凝组(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组(缝合止血)各62例。于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月经第3d时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和抗苗勒试管激素(AMH)水平,同时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双侧卵巢窦卵泡数量,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妊娠情况。结果:卵巢门近端囊肿患者中,术后3个月电凝组FSH、LH水平高于术前,E2、AMH水平低于术前,双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少于术前(均P<0.05);缝合组各指标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且FSH、LH水平低于电凝组,E2、AMH水平高于电凝组,双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少于缝合组(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电凝组和缝合组卵巢门远端囊肿患者性激素水平、AMH及双侧卵巢窦卵泡数量无差异,卵巢门近端及远端囊肿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对卵巢门近端囊肿患者,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应用缝合止血更有助于保护患者卵巢功能,对卵巢门远端囊肿患者则建议首选双极电凝止血。腹腔镜下不同解剖位置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应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对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未见影响。

2023 Vol. 31 (7): 1546- [摘要]( 715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王艳枫1 苏 华2 许凤琴1 胡莉莉1 焦 伟1

分析精蛋白人胰岛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胰岛功能、血红蛋白(HGB)与C反应蛋白(CRP)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25例GDM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均给予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组联合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治疗,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指标、HGB、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 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血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均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HGB和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cy、Cys-C和MDA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16.7%)低于对照组(48.3%)(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照组(18.3%)与观察组(11.7%)无差异(P>0.05)。结论:GDM患者联合注射精蛋白人胰岛注射液,能够保持良好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胰岛功能,降低HGB和CRP水平,改善血清Hcy、Cys-C、MDA和SOD指标,未增加不良反应,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3 Vol. 31 (7): 1551- [摘要]( 473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万 颖 贾丽华 魏占超

探究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戊酸雌二醇对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行高危人工流产术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均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联合组加以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粘连程度、血清宫颈粘连指标、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人层连蛋白/板层素(LN)、人纤连蛋白(FN),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联合组宫颈粘连率(3.3%)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TGF-β、LN、FN、IL-18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IL-10水平均降低,但联合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异常子宫出血占比(16.7%、25.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11.8%)无差异(P>0.05);联合组月经复潮时间(25.1±2.5d)、阴道出血时间(4.7±0.6d)、月经出血量(45.7±4.7ml)均低于对照组(28.6±2.9d、5.1±0.6d、48.5±4.9ml)(均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戊酸雌二醇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可有效提高宫腔粘连改善程度,减少子宫异常出血,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安全有效。

2023 Vol. 31 (7): 1557- [摘要]( 633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孟 华1 虞黎丽1 蔡王英1 董 添2

探讨艾司氯胺酮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166例,采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两组各83例,均给予硬膜外阻滞,切皮前1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运动阻滞效果、麻醉镇痛效果、疼痛和认知功能、不良反应以及不同镇痛效果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Bromage评级、运动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h、4h、12h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无差异(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良好率(97.6%)高于对照组(84.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8.1%)与对照组(10.8%)无差异(P>0.05)。麻醉良好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7.3%)低于麻醉不良组(26.7%)(P<0.0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可提高麻醉效果,促进运动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不好时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

2023 Vol. 31 (7): 1562- [摘要]( 549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邢伟萍 莫 平 仵 妍 邹 珺*

探究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膀胱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诊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108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常规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肌力、膀胱功能[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尿流动力学[平均尿流量(AFR)、最大尿流量(MFR)、排尿时间]、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肌力有差异(P<0.05),两组FVS、MVS、AFR、MFR均提高且观察组(234.78±12.65 ml、435.95±14.28 ml、22.78±2.15 ml/s、26.95±2.28 ml/s)均高于对照组(216.38±10.59 ml、428.86±13.40 ml、20.38±2.29 ml/s、24.86±2.40 ml/s),两组PVR、排尿时间、PFIQ-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5.49±2.07 ml、22.49±3.04、40.78±8.15分)低于对照组(8.52±2.25 ml、26.53±3.24 s、50.33±12.25分)(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促进患者盆底肌肌力恢复,对预后有利。

2023 Vol. 31 (7): 1567- [摘要]( 538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沈菊芳 邱燕珍 王 伟

探讨单次硬膜外阻滞与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行剖宫产产妇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硬膜组予以单次硬膜外阻滞;腰方肌组产妇予以腰方肌阻滞。比较两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Bromage运动评分、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运动时间、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尿潴留、行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静息时及运动时术后12h、24h NR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4h、8h NRS评分腰方肌组均低于硬膜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腰方肌组有效按压次数(51.3±18.1次)低于硬膜组(64.1±22.7次),镇痛满意度(8.72±0.90分)高于硬膜组(8.01±0.88分),尿潴留(8.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3%)低于硬膜组(23.4%、42.6%)(均P<0.05)。结论:与单次硬膜外阻滞相比,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产妇镇痛满意度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3 Vol. 31 (7): 1571- [摘要]( 466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胡 利1 李 云1 朱免免1 赵 恒2

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应用在剖宫产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产妇应激反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于本院行PCIA的剖宫产产妇100例,电脑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辅以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纳布啡;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术后12h、24h、48h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NE、E、DA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Ramsay评分及术后12h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3.0±0.4分)、48h(2.0±0.2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9±0.8分、2.7±0.5分),镇痛满意度(96.2%)高于对照组(66.7%),术后自主排尿时间(18.5±2.6h)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2.1±2.3h)低于对照组(26.8±2.0h、16.4±2.1h),镇痛持续时间(41.2±2.2h)长于对照组(28.1±2.0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8%)低于对照组(22.9%)(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PCIA中应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可更有效缓解疼痛及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产妇术后满意度。

2023 Vol. 31 (7): 1576- [摘要]( 603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陶翠萍 杨飞熊 闵欣欣 鲍静影*

探究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静程度(Ramsay)和疼痛评分(VAS)及预后影响。方法:纳入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腰硬联合麻醉,给予对照组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镇痛;观察两组术后恢复、VAS、Ramsay、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分析产妇自主排尿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与VAS评分相关性,预后生活质量与VAS评分相关性。结果:术后即刻,两组SBP、DBP和HR均升高但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17.23±2.26h)和首次下床时间(11.32±2.56 h)均低于对照组(25.37±1.83 h、15.19±2.37 h),有效镇痛时间(41.33±3.18 h)高于对照组(29.62±1.87 h)(均P<0.05);术后12h、24h,VAS评分观察组(2.12±0.22分、2.35±0.24分)均低于对照组(3.68±0.25分、3.44±0.33分)(P<0.05),两组Ramsay评分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7.5%)与对照组(12.5%)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83.29±4.78分)高于对照组(73.52±7.33分)(P<0.05);Pearson分析,自主排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与VA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应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可有效改善产妇临床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临床安全性较高,同时可有效提升预后生活质量。

2023 Vol. 31 (7): 1581- [摘要]( 629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汪明珠1 尹学军1* 程勤耘1 高鹏飞2 郭 文1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鞘内复合罗哌卡因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4月本院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麻醉药物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 7.5 mg罗哌卡因、复合1组(30例) 7.5 mg罗哌卡因+5 μg右美托咪定、复合2组(32例) 7.5 mg罗哌卡因+15 μg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记录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复合1组与复合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但均小于对照组。复合1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191.25±35.28min)长于复合2组(149.86±33.97min)和对照组(139.44±25.21min)(P<0.05),运动阻滞时间3组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10min、手术结束和手术结束10min复合1组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复合2组(均P<0.05)。术后6h、12h VAS复合1组(0.31±0.14分,2.05±0.87分)均低于对照组(1.35±0.52分,4.25±1.22分)和复合2组(0.79±0.33分,3.11±1.04分)(均P<0.05)。复合2组发生2例(6.3%)心动过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9%)高于对照组(13.3%)和复合1组(16.7%)(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鞘内复合罗哌卡因在宫腔镜手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2023 Vol. 31 (7): 1585- [摘要]( 572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陈蕾蕾 葛雪鹰 李 航*

探讨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阿芬太尼组(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两组各88例。观察两组静脉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出院时间,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5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完成时10 min、出手术室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两组给药5min及10min疼痛程度,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阿芬太尼组静脉麻醉起效时间快(63.2±7.7s、70.6±8.7s)、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用量少(1.8±0.2 mg/kg、2.2±0.3 mg/kg)、恢复意识时间短(4.6±1.3min、6.8±2.2min)、出院时间快(38.3±4.7 min、45.4±5.2 min),咳嗽(2.3%、5.7%)、低血压(3.4%、6.8%)、恶心(5.7%、9.1%)发生率及给药5min、10min后VAS评分(4.25±1.62分、6.52±2.65分)(4.82±2.24分、7.56±1.27分)均低(均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各时点均无差异(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效果更好,具有麻醉起效快、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周期短等优点,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为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2023 Vol. 31 (7): 1590- [摘要]( 63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施 艳 陈昌城* 郑建滨 陈文斌 朱 昱

分析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10例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纳入A组、B组,A组55例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B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MAP、HR)、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FC)、心钠素(ANP)、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认知功能(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低血压、呛咳)。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丙泊酚用量(0.69±0.17min、2.76±0.62min、6.59±1.49min、1.36±0.33次、85.49±6.76mg)均少于A组(0.87±0.21min、4.15±1.04min、8.54±2.01min、1.50±0.47次、97.83±8.21mg),麻醉诱导后、宫颈扩张时、术毕时、苏醒时的MAP(96.55±5.38mmHg、94.74±3.82mmHg、96.67±4.09 mmHg、98.15±3.24mmHg)均高于A组(90.63±6.22mmHg、86.14±4.37mmHg、89.65±3.77mmHg、94.85±3.48mmHg),HR(80.12±4.99次/min、87.93±5.57次/min、84.15±3.89次/min、79.75±4.11次/min)低于A组(85.25±5.62次/min、92.54±6.00次/min、95.87±4.33次/min、87.47±5.25次/min),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1.25±0.27分、2.06±0.32分、2.87±0.83分、2.29±0.76分)低于A组(1.71±0.34分、2.23±0.45分、3.35±1.00分、3.04±0.84分),术后1d的FC、ANP、E、NE水平(12.76±1.60μg/dl、0.29±0.04nmol/L、38.63±4.90ng/L、162.78±45.87ng/L)低于A组(15.36±1.88μg/dl、0.33±0.05nmol/L、45.43±6.31ng/L、180.95±50.62ng/L),术后1d的MMSE评分(26.70±0.85分)高于A组(25.98±0.90分),不良反应发生率(3.8%)低于A组(12.5%)(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术中体动次数与丙泊酚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少。

2023 Vol. 31 (7): 1596- [摘要]( 45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张媛媛1 范 静1 董蓓枫1 刘鑫娟2 李 芹1*

探究分阶段体位管理结合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产程、自我效能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拟行自然分娩的133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6例,分别接受分阶段体位管理+常规指导用力、分阶段体位管理+自主屏气用力干预。对比两组产程时间、自我效能感、母婴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432.0±100.8 min)与产妇自主用力时间(42.3±6.2 min)均短于对照组(508.8±105.2 min、58.8±10.4 min),第二产程时状态焦虑量表评分(44.35±4.12分)低于对照组(51.23±4.65分),自我效能感评分(35.34±5.70分)高于对照组(28.93±5.84分)(均P<0.05);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无差异(P>0.05),侧切助娩率观察组(9.1%)低于对照组(26.9%)(P<0.05)。结论:分阶段体位管理结合自主屏气用力能明显缩短初产妇产程,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降低会阴侧切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或改进。

2023 Vol. 31 (7): 1602- [摘要]( 70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赵 君 钱燕宁*

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待产妇16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阶梯1组、阶梯2组,3组均于L3-4间隙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药物配方为0.1%盐酸罗哌卡因+2.0 μg/ml枸橼酸芬太尼共100 ml,负荷量8 ml,单次按压剂量6 ml,间隔时间15 min。对照组全程脉冲剂量6 ml/h;宫颈口扩张至5 cm后,阶梯1组输注的脉冲量改为8 ml/h,阶梯2组为10 ml/h。在宫颈口扩张至10 cm后3组均停用镇痛泵。记录宫颈口扩张至2 cm、5 cm、10 cm时以及胎儿娩出时产妇的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宫缩情况。记录各产程时间、镇痛泵输注总用药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记录胎心变化、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宫颈口扩张至10 cm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对照组、阶梯1组、阶梯2组依次降低,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对照组、阶梯1组、阶梯2组依次缩短,镇痛泵输注总用药量对照组、阶梯1组、阶梯2组依次减少(均P<0.05)。3组缩宫素使用率、Bromage评分、胎心变化、不良反应、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口扩张至5cm时增加输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剂量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产妇VAS疼痛评分,缩短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减少镇痛泵输注总用药量,未增加不良反应。输注剂量10 ml/h时镇痛效果更好。

2023 Vol. 31 (7): 1606- [摘要]( 556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王云香 顾亮亮 王建锋 董 璞

评估Finkler超声评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对老年卵巢癌诊断和化疗疗效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120例老年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良性肿瘤组,两组均在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SII及CA125。根据卵巢癌患者首次化疗结束后无瘤生存期分为化疗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效能。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化疗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卵巢癌组Finkler超声评分(7.61±1.40分)及阳性率(76.7%)、SII(269.91±37.67)、CA125(284.44±38.40 U/ml)均高于良性肿瘤组(5.70±1.78分、10.0%、199.34±41.27、118.41±90.72 U/ml)(均P<0.05)。Finkler超声评分、SII、CA125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用于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且联合诊断的敏感度(91.3%)、特异性(93.3%)最高。卵巢癌患者均接受化疗,24个月随访,无瘤生存期(DFS)≥6个月为反应组71例、无反应组49例,与反应组比,无反应组临床分期III~IV占比、Finkler超声评分、SII和CA125均较高(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CA125水平升高是影响老年卵巢癌化疗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36例(30.0%),存活84例(70.0%),死亡组CA125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Finkler超声评分、SII和CA125联合检测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效能较高,临床分期和CA125是影响化疗反应的危险因素,CA125水平较高者降低2年存活率。

2023 Vol. 31 (7): 1612- [摘要]( 848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董鸯鸯 胡慧敏 李 英*

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对产前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集本院产科产前检查孕妇204例,在妊娠晚期连续7d佩戴可穿戴睡眠检测设备Actiwatch-2,采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夜晚睡眠时间和24h睡眠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孕妇睡眠质量和日间嗜睡情况,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孕妇抑郁情况,诊断产前抑郁情绪的临界值为CES-D≥16分。结果:妊娠晚期孕妇CES-D≥16分61例(29.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无业(OR=1.204, 95%CI 1.119~2.986)、睡眠效率<85%是妊娠晚期(OR=3.86, 95%CI 1.72~8.65)孕妇患有产前抑郁情绪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较高的产前抑郁情绪患病率,无业及睡眠效率<85%是影响孕晚期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 Vol. 31 (7): 1618- [摘要]( 916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史增玉 高爱梅 周红梅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按摩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功能、母乳喂养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产妇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予以按摩干预,观察组按摩联合实施NMES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5d。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充盈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情况,产后24h、72h及5d乳房胀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2d母乳喂养情况和新生儿体质量。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乳房充盈时间缩短,且产后48h泌乳量更优(P<0.05)。产后72h、5d时,观察组乳房胀痛评分(2.56±0.42分、1.71±0.42分)均低于对照组(3.46±0.57分、2.41±0.49分),产后42d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92.9%),高于对照组(77.6%),新生儿体质量(5.89±1.08 kg )高于对照组(5.24±0.99 kg)(均P<0.05)。结论:NMES联合按摩能够上调剖宫产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促进早期泌乳。

2023 Vol. 31 (7): 1622- [摘要]( 580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秦东月 贾宏业 侯丽娜

分析基于坚强概念延续护理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112例患者,常规护理56例为对照组,基于坚强概念延续护理5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情绪状态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态等不同维度FACT-G量表评分和CCS量表评分,以及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不同维度ESE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45.2±4.6分)和抑郁自评量表(46.1±6.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0.6±6.8分、54.5±6.7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32.4±9.4 h)、首次排气时间(50.3±7.9 h)均早于对照组(49.2±11.0 h、64.2±11.8 h),住院时间(8.7±2.7 d)短于对照组(12.8±3.2 d)(均P<0.05)。结论:基于坚强概念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自护能力,缓解负面情绪,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023 Vol. 31 (7): 1627- [摘要]( 562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临床分析
张 颖1 李 娟1 钱同刚2 冯小明1 王 倩2

分析不同中期引产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行孕13~27周引产临床资料210例,其中单独引产方案155例(单独组),联合引产方案55例(联合组),logistic回归分析各方案引产女性的临床特征对引产方案选择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组孕次(1.9±0.6次)、产次(1.8±0.5次)、孕周(1.2±0.4周)均高于单独组(0.6±0.2次、23.8±3.6次、21.3±3.7周),剖宫产史(32.4%)、胎盘异常(12.7%)和妊娠高血压病(25.4%)高于单独组(14.2%、3.9%、12.9%)(均P<0.05);引产各事件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有剖宫产史、孕周大和孕次多是中期引产选择联合方案的因素(P<0.05)。结论:中期引产孕妇有剖宫产史、孕周和孕次较大时对中期引产方案选取影响较大,故引产前需综合评估,对上述因素孕妇可考虑联合引产方案,以提高引产效果和安全性。

2023 Vol. 31 (7): 1631- [摘要]( 503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张 丽 曹翠娟 王雪莹 郭旭芳 张 婷 张 欣 程 蕊 梁俊霞 葛丽娜 马 静

探讨促排卵治疗及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子代性别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AID助孕,单胎妊娠并活产新生儿的1346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按是否接受促排卵治疗分为自然周期(NC)和促排卵周期(OI);OI组依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进一步分为枸橼酸氯米芬(CC)组,CC联合人尿促性素(CC+hMG)组、来曲唑(LE)组和LE+hMG组。比较NC组与OI组及OI组4个亚组的子代性别比的差别。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促排卵治疗及促排卵方案对AID子代性别比的影响。结果:AID子代性别比为108.0。OI组(108.2)与NC组(10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亚组AID子代性别比(107.9、109.8、105.3、1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促排方案对AID子代性别比无影响(OR=1.00,95%CI 0.929~1.073)。结论:AID助孕技术中促排卵治疗和促排卵方案未显示出对子代性别比的影响。

2023 Vol. 31 (7): 1636- [摘要]( 373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蒋 彦 袁景川 宋 歌 耿彩平 张 含 曹尧南

探讨获卵数对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方法:获卵数≤8个拟行PGT周期患者分为获卵数1~3个组、4~6个组、7~8个组;比较各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PGT-A)周期占比、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比、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数)等。结果:共纳入168个拟行PGT周期,其中PGT-A周期90个(53.6%),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 72.4%(118/163)。获卵数1~3个组(n=49),4~6个组(n=70),7~8个组(n=49)PGT-A周期分别为65.3%,57.1%,36.7%,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分别占38.6%,74.3%,100%,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率)分别为24.2%、28.7%、44.4%,每卵子优质囊胚率分别为8.8%、12.6%、14.9%,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卵数≤6个,尤其≤3个时,谨慎行PGT-A,当获卵数≥7个时,行PGT活检成功率较高。

2023 Vol. 31 (7): 1641-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徐小园 柳学芳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糖类抗原125(CA125)对早孕期孕妇先兆流产的诊断及不良妊娠结局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248例临床资料,其中正常早孕80例(对照组),先兆流产168例。根据先兆流产的保胎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105例)和妊娠失败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MH、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超声参数、血清AMH、CA125对先兆流产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54.24±12.86 mIU/ml)高于继续妊娠组(34.89±9.47 mIU/ml)及对照组(24.63±6.32 mIU/ml), AMH(7.75±1.79 μg/L)低于继续妊娠组(10.16±3.01 μg/L)及对照组(11.75±3.32 μg/L),超声参数孕囊绒毛间隙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上升支加速度时间(ACT)、卵黄囊直径均高于继续妊娠组及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孕囊直径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及对照组(均P<0.05)。阴道超声参数联合AMH、CA125检测诊断先兆流产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93,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均P<0.05)。结论:血清AMH、CA125水平联合阴道超声检测可显著提高先兆流产诊断及预后评估效能。

2023 Vol. 31 (7): 1646- [摘要]( 570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欧文芳 曾丽梅 秦小棠

探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超声检查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可疑异位妊娠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均经病理学或手术检查,将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宫内妊娠100例作为对照组。均经超声检查,检测血清β-hCG、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β-hCG水平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P、β-hCG联合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β-hCG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P、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869;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阳性率为74.0%;血清P、β-hCG水平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77.0%、准确度为87.5%,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血清P、β-hCG水平降低,对异位妊娠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超声检查可提高异位妊娠诊断效能。

2023 Vol. 31 (7): 1651- [摘要]( 475 HTML (0 KB)  PDF (0 KB)  ( 18 )

董玉仙1 陈晓艺2 笪迎春1

探究宫腔镜息肉切除术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疗效与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行宫腔镜术息肉切除术的8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后是否服用多西环素治疗分为治疗组(40例)和非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宫内细菌培养菌群分布、子宫内膜炎治愈率和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配体蛋白聚糖-1(CD138)阳性浆细胞计数;统计子宫内膜炎治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息肉复发情况,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愈后6个月内妊娠结局。结果:非治疗组CD138阳性细胞(2.1±3.7)、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愈率(89.6%)与治疗组(3.2±3.2、75.0%)无差异(P>0.05),术后子宫内膜炎恢复时间(42.3±5.2d)少于治疗组(56.5±32.3d)(P<0.05),乳酸菌检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治疗组(10.0%)与非治疗组(6.25%)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均有35例妊娠,妊娠方式及妊娠后流产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非治疗组临床妊娠率(74.3%)高于治疗组(34.3%)、备孕至妊娠时间(80.5±55.7d)少于治疗组(120.6±68.6d)(P<0.05)。结论;慢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而术后联合多西环素治疗会延迟术后恢复,降低了术后妊娠率并延长妊娠时间。

2023 Vol. 31 (7): 1655- [摘要]( 477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吴俐俐 陈宏丽* 程 琳

探究宫腔操作术后发生粘连的影像表现及粘连发生影响因素,分析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宫腔操作术后发生宫腔粘连患者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粘连的4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二维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分析两组超声影像表现及超声诊断效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因素。结果:两组在边界是否清晰、占位大小、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宫腔回声厚度等方面均有差异(P<0.05)。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观察组4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宫腔粘连32例,准确率为80.0%;漏诊8例,漏诊率为20.0%。观察组行宫腔镜及超声诊断,两种诊断方法对宫腔粘连分级结果无差异(P>0.05),以宫腔镜诊断为金标准,二维超声对轻重、中度、重度粘连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6.7%、92.3%、88.9%。多因素分析,患者存在宫腔操作史、刮宫史、人工流产史、人工流产≥2次、息肉数量为宫腔操作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结论:二维超声对宫腔操作术后宫腔粘连诊断准确率及分级诊断效果较好,对存在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应予以重视。

2023 Vol. 31 (7): 1660- [摘要]( 684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刘胡玲 黄 英 龚 颖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EMT患者80例为EMT组,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GF21、IFI16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FGF21、IFI16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M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F21、IFI16水平诊断EMT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T组IL-6、IL-8、TNF-α水平升高,痛经和流产发生增加,血清FGF21水平(94.65±13.53 pg/ml)低于对照组(120.62±16.41 pg/ml),IFI16水平(16.25±2.73 ng/ml)高于对照组(12.76±2.19 ng/ml),且Ⅲ-Ⅳ期EMT患者血清FGF21水平低于Ⅰ-Ⅱ期EMT患者,IFI16水平高于Ⅰ-Ⅱ期EMT患者(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EMT组血清FGF21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呈负相关,IFI16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高水平FGF21为EMT的独立保护因素,高水平IFI16、IL-6、IL-8、TNF-α均为EM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FGF21、IFI16诊断EM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38,两者联合诊断AUC为0.932,优于单独指标诊断(P<0.05),其特异性85.2%,敏感性86.1%。结论:EMT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下调、IFI16水平上调,二者联合诊断EMT较高临床价值。

2023 Vol. 31 (7): 1665- [摘要]( 522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赵震敏1,2 徐 沁2 周 丽2*

观察子宫腺肌病(AM)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行腹腔镜AM病灶切除术患者98例临床资料,随访2年术后复发情况。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M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M腹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98例中AM腹腔镜术后2年复发17例,复发率为17.4%;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痛经VAS评分、子宫体积、AM病灶类型、术后应用GnRH-a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痛经VAS评分≥7分、子宫体积≥200 cm3均为AM腹腔镜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AM病灶类型、术后应用GnRHa非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年龄、痛经VAS评分、子宫体积均对AM腹腔镜术后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655、0.682。结论:年龄轻、痛经VAS评分高、子宫体积大均为AM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且对术后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但术后应用GnRH-a对复发未见影响。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预防措施。

2023 Vol. 31 (7): 1670- [摘要]( 86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邵明容 郑 颖 言 述 胡世蓉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心电图及胎儿心电图(FECG)预测胎儿宫内缺氧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PIH患者137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分为宫内缺氧组与无宫内缺氧组。比较两组孕妇心电图及FECG异常检出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H患者心电图及FECG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结果:137例PIH患者中,发生宫内缺氧24例。宫内缺氧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6.0±1.0分)低于无宫内缺氧组(9.5±2.0分),窦性心动过缓及ST-T改变发生率高于无宫内缺氧组,孕妇心电图检查总异常率(45.8%)高于无宫内缺氧组(10.6%),FECG检查结果中FST段异常偏移、紊乱型心率失常及心率波动幅度不足发生率均高于无宫内缺氧组,FECG检查总异常率(54.2%)高于无宫内缺氧组(14.2%)(均P<0.05)。ROC分析显示,孕妇心电图检查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FECG检查的AUC为0.700,二者联合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AUC(0.859)及特异度(83.3%)均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PIH发生宫内缺氧患者的心电图及FECG异常率较未发生宫内缺氧患者高,孕妇心电图联合FECG检查对PIH患者宫内缺氧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3 Vol. 31 (7): 1675- [摘要]( 455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吴春林 王中显* 龚世雄

探讨腹腔镜联合左下腹小切口与开腹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80例巨大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联合左下腹小切口手术患者4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患者40例(开腹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囊液外漏率、术后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2min)、术后排气时间(9.0h)、首次离床活动时间(12.5±1.9 h)、术后住院时间(5.0d)均低于开腹组(102min、21.0h、22.8±1.7 h、8.0d)(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30ml)、肿瘤囊液外溢率(7.5%)、术中术后并发症(5.0%)与开腹组(30ml、5.0%、12.5%)无差异(P>0.05)。结论: 在合理筛选病例前提下,腹腔镜联合左下腹小切口较开腹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囊肿囊液外溢率无明显差异,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应用于妇科巨大卵巢囊肿的优势。

2023 Vol. 31 (7): 1679- [摘要]( 500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褚爱萍1 陈 璐2 仇静文1 孙翠平1*

检测抗缪勒氏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血清AMH、LH/F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及中大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体检健康女性6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AMH、LH及FSH水平,阴道彩超检查卵巢体积、卵泡数目和子宫内膜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血清AMH水平、LH/FSH与阴道彩超参数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阴道彩超联合血清AMH、LH/F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AMH(9.56±2.75ng/ml)高于对照组(5.74±1.48ng/ml),LH/FSH(2.24±0.76)高于对照组(1.21±0.28);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卵巢体积增大、卵泡数目增多,子宫内膜厚度减小(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病例组血清AMH、LH/FSH水平与卵巢体积、卵泡数目正相关,与子宫内膜厚度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H升高、LH/FSH升高、卵巢体积增大、卵泡数目增多、子宫内膜厚度减小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阴道彩超参数联合血清AMH、LH/F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各自单独检测(P<0.05),其曲线下面积为0.962,诊断灵敏度95.7%。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AMH、LH/FSH异常升高,阴道彩超联合血清AMH、LH/FSH检测可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2023 Vol. 31 (7): 1684- [摘要]( 920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黎灵萍1 李 浩2 赵庆珠3 苏翠珍4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脂联素(AD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26例,根据分娩后胎儿的胎龄以及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30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1例和大于胎龄儿(LGA)组25例;选取42例分娩健康AGA胎儿孕妇为健康对照组。孕妇均于妊娠晚期检测血浆ADP、HCY,胎儿分娩后测量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浆ADP、HCY水平与胎儿生长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SGA组胎儿的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均小于另外3组,血浆ADP水平低于另外3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另外3组(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与孕妇血浆ADP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浆ADP高水平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保护性因素(OR=0.386),血浆HCY高水平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4.063)。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浆ADP、HCY水平异常,且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HCY高水平、ADP低水平可能增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

2023 Vol. 31 (7): 1689- [摘要]( 536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赵银珠1 邹晓璇1 胡美娜1 池晶晶2

通过海淀区危重孕产妇监测机构,了解孕产妇并发症以及妊娠结局情况,为辖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危重孕产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分析分娩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7514例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72.8%;近5年各季度、各年龄段、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检≥8次(OR=0.490,95%CI 0.295~0.813)是孕产妇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高龄产妇(OR=1.398,95%CI 1.218~1.605)是孕产妇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孕产妇并发症者不良妊娠结局中低体重儿、早产、剖宫产、巨大儿占比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提倡适龄婚育,规律产检,及时发现孕产期孕产妇并发症,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23 Vol. 31 (7): 1694- [摘要]( 556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李 晨 陈 奕*

探讨妊娠期无症状菌尿(AS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在北京妇产医院建册、产检、分娩的65例妊娠期ASB产妇及同时间内非ASB产妇15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分析ASB病原学特点。结果:ASB组初产妇占比61.5%,小于对照组的84%;分娩孕周ASB组(36.5±5.7)周小于对照组的(38.5±2.2)周;ASB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ASB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3.1%、26.2%、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3%、4.7%(P<0.05)。两组孕妇孕晚期或发病时的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分别为3.27±1.33、5.14±0.96,均高于孕初期的4.47±1.82、3.84±1.41(P<0.05),但两组间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年龄、孕次、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哌拉西拉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多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 结论:妊娠期ASB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主要致病菌为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

2023 Vol. 31 (7): 1698- [摘要]( 400 HTML (0 KB)  PDF (0 KB)  ( 13 )

骆长江1 李明珠2

探讨妊娠早期血清胎盘亮氨酸氨基肽酶(P-LAP)、摄食抑制因子(NSF-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早期女性,于妊娠6~12周采集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P-LAP、NSF-1水平及糖脂代谢指标。于妊娠24~28周行GDM筛查,分为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GDM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84l例孕妇,其中有61例诊断为GDM,发生率为21.5%。相比正常组,GDM组妊娠期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NSF-1水平更高,P-LAP水平更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P-LAP、NSF-1水平异常是GDM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LAP、NSF-1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08,敏感度(95.1%、52.9%)和特异度(65.6%、88.3%),二项联合预测GDM的AUC为0.872,敏感度78.7%,特异度81.2%。结论:孕早期血清P-LAP降低和NSF-1增高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GDM的发病有较好预测价值。

2023 Vol. 31 (7): 1703- [摘要]( 466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王 琳 闻 明 张 云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542例临床资料,分为GDM组(n=60)与对照组(n=482),对比两组WBC、FBG、Cr、ALT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以上指标与GDM发病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FBG、Cr、ALT早期筛查GDM效能;多因素回归分析GDM发病相关风险因子。结果:GDM组Cr、WBC、FBG、ALT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与GDM发病正相关(均P<0.05);ROC分析,WBC、FBG、Cr、ALT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851),敏感度90.1%、特异度为87.6%;WBC≥6.41×109/L、FBG≥5.16mmol/L、ALT≥14.98U/L、体质指数≥22.32kg/m2、Cr≥50.62μmol/L、吸烟是GDM发生的风险因子,而孕妇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保护因素。结论:GDM妇女血WBC、FBG、ALT、Cr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对早期筛查GDM有一定效能,控制BMI、降低吸烟频率并提高孕产妇知识储备对降低GDM发生有一定作用。

2023 Vol. 31 (7): 1708- [摘要]( 462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夏 颖 陈绍正*

探讨在静脉麻醉下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的日间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189例HSIL行CKC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行日间手术管理,对照组住院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宫颈创面开放处理,不塑形加固,比较两组手术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标本锥切高度、术后疼痛评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5.6±1.2)d(P=0.000)。观察组术中宫颈创面开放处理并不增加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HSIL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CKC日间手术,术中宫颈创面开放处理,安全可行。

2023 Vol. 31 (7): 1713- [摘要]( 406 HTML (0 KB)  PDF (0 KB)  ( 14 )

孙立莉 黄 燕 汪洪林 邢凯慧

探究GDM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点血糖值异常与新生儿脑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2022年9月在本院分娩的76例GDM孕妇为GDM组,健康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产后均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判断是否出现脑损伤,比较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及脑损伤发生率。GDM孕妇依据OGTT异常时点项目数分组,比较且新生儿NBNA评分及脑损伤发生率及相关性。结果:GDM组新生儿总NBNA评分(35.5±1.3分)均低于对照组(36.5±1.5分),脑损伤发生率(17.1%)高于对照组(4.0%)(均P<0.05);GDM孕妇新生儿服糖前、服糖后1h与2h血糖异常率分别为77.6%、55.3%、38.2%,具备1、2、3个时点项目血糖异常者占比分别为48.7%、31.6%、19.7%;随着血糖异常时点数增加,新生儿NBNA评分逐渐下降(P<0.05),血糖异常1个时点孕妇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低于3个时点孕妇(2.7%比24.8%)(P<0.05);GDM孕妇服糖1h后血糖正常与异常者其新生儿一般情况、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等NBNA评分及脑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服糖1h后血糖异常与新生儿一般情况、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OGTT不同时点血糖值异常与新生儿脑损伤具相关性,应该视孕妇OGTT每一项时点血糖值异常,及时诊断与干预,尽量避免新生儿脑损伤发生。

2023 Vol. 31 (7): 1716- [摘要]( 435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潘玉平 靳 博 郭 淼 杨俊英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2(TLR2)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3例为GDM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sCD14、TLR2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分析比较各组血清sCD14、TLR2、HOMA-IR、HOMA-β水平及妊娠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M患者血清sCD14、TLR2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结果:GDM组血清sCD14、TLR2及FPG、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DM患者血清sCD14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血清TLR2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均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38.9%)高于对照组(16.7%)(P<0.05)。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者血清sCD14、TLR2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孕前体质指数>28kg/m2、存在不良孕产史、血糖控制不良及血清sCD14≥310.44ng/ml、TLR2≥17.14g/L均为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sCD14、TLR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二者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妊娠结局不良发生有关。

2023 Vol. 31 (7): 1722- [摘要]( 801 HTML (0 KB)  PDF (0 KB)  ( 16 )

赵林芳 陈丹丹

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产科门诊筛查出的331例GDM孕妇作为GDM组,同期糖耐量检查正常孕妇3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异常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两组孕期生理指标、血糖血脂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与上述指标关系。结果:GDM组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初产妇占比、收缩压、舒张压两组无差异(P>0.05);GDM组孕早期TSH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TPOAb阳性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FT3、FT4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GDM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体重增加较多、糖尿病家族史、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TG高水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早期TSH水平增加;孕期体重增加较多、合并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TG高水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 Vol. 31 (7): 1727- [摘要]( 687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汤春梦1 曹 辉1 鲁 佳1 叶山东2*

探究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妇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甲减孕妇102例为甲减组,产前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102例为正常组,分析两组生化指标、FGF-21、Hcy、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FGF-21、Hcy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甲减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FGF-21(216.44±67.59 pg/ml)、Hcy(9.87±3.11μmol/L)高于正常组(114.37±34.58 pg/ml、7.46±2.58 μ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正常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游离甲状腺激素(TF4)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FGF-21、Hcy与TSH呈正相关,与FT3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患者FGF-21、Hcy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表达,且FGF-21、Hcy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具相关性。

2023 Vol. 31 (7): 1732- [摘要]( 450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黄丽蓉 刘 露

比较B-lynch缝合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39例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式分组(B-lynch缝合术组42例)、(Cho缝合术组46例)、(Hayman缝合术组51例),记录止血效果、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子宫动脉血流恢复情况及卵巢功能。结果:产后出血治疗有效率B-lynch组、Cho组、Hayman组分别为83.3%、97.8%、90.2%,Cho组高于B-lynch组;Hayman组手术时间(62.2±9.5min)低于Cho组(73.5±11.7min);B-lynch组子宫动脉结扎率(16.7%)高于Cho组(2.2%);并发症发生率B-lynch组、Cho组、Hayman组分别为9.5%、17.4%、11.8%,Cho组高于B-lynch组;Hayman组首次月经恢复时间(149.5±28.6d)低于Cho组(163.2±33.1d)(均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左、右侧子宫动脉RI、S/D 3组无差异(P>0.05)。结论:Cho缝合术的止血疗效优于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但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了经期恢复时间。3种缝合方式术后远期子宫动脉血运、卵巢功能均未见不良影响。

2023 Vol. 31 (7): 1737- [摘要]( 477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陈 影 严 琴 王家莉*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宫腔粘连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术后并发宫腔粘连价值。结果:152例术后并发宫腔粘连27例(17.8%),其中重度粘连5例、中度粘连8例、轻度粘连14例。单因素分析,既往子宫手术史、最大肌瘤直径、最大肌瘤类型、手术入路、切开子宫腔均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宫腔粘连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子宫手术史、手术入路为开腹、切开子宫腔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既往子宫手术史、手术入路为开腹、切开子宫腔联合预测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为0.696,95%CI 0.587~0.804,P=0.001。结论:患者有既往子宫手术史、手术入路为开腹、切开子宫腔使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宫腔粘连风险增加,临床应重点关注予以干预。

2023 Vol. 31 (7): 1742- [摘要]( 460 HTML (0 KB)  PDF (0 KB)  ( 15 )

综述
刘梦甜1 史 琳2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有助于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对降低患者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为三阶段筛查,即宫颈细胞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各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查丰富了宫颈癌筛查手段,而如何选择筛查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重点。基于此,本研究对宫颈癌常规筛查手段及检测指标进行综述,为宫颈癌筛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2023 Vol. 31 (7): 1746- [摘要]( 440 HTML (0 KB)  PDF (0 KB)  ( 17 )

彭 勃1,2 张 远1,3 王媛媛1,2,3* 马 旭1,2,3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容易受到产前产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发展过程与生命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与后续多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有关。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神经系统的研究逐渐丰富,本文就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对于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

2023 Vol. 31 (7): 1751- [摘要]( 399 HTML (0 KB)  PDF (0 KB)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