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 博 张爱华 叶 兵*
探讨高效免费避孕措施在广东省的普及现状,为拟定药具服务管理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全省2019-2021年的高效免费避孕服务情况及全省节育手术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全省免费避孕措施的服务人群中,高效免费避孕措施服务人数占比较低,在2020年已开展的节育手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手术占比(1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0%),而人工流产术占比(73.0%)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0%);在已施行的放置IUD手术中,免费IUD占比仅为36.8%。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可借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流产后避孕与产后避孕项目的有利契机,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区域化管理,扩大高效免费避孕服务的社会覆盖面。
2022 Vol. 30 (12): 2668- [摘要](
3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0
)
-
李孟兰 吴玉璘 封 婕 刘帅妹 林 宁*
了解江苏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常规化学三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葡萄糖(GLU)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13-2021年所有参评实验室 ALT、Cr、GLU的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各项合格率、变异系数(CV)和结果符合率。结果:GLU、ALT的检测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4.0%、95.0%以上,Cr的合格率除2013年第1次外均稳定在96.0%以上。ALT、Cr、GLU的平均CV值均低于卫生计生委行业标准WS/T403-2012的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方法学进行分组统计,Cr苦味酸法使用率逐年降低、酶法使用率逐年升高,苦味酸法CV值高于酶法、结果符合率低于酶法(P<0.05)。GLU氧化酶法使用率逐年降低、己糖激酶法的使用率逐年升高,己糖激酶法组和氧化酶法组CV值及结果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13-2021年江苏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常规化学三项ALT、Cr、GLU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检测质量持续提高。Cr酶法检测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而氧化酶法与己糖激酶法的检测质量无明显差异。
2022 Vol. 30 (12): 2672- [摘要](
35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芮 玲1 王文静2* 倪海莱2 侯 兵2 张海燕2
探讨银杏素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非糖基化的xCT(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凋亡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SKOV3细胞,设置对照组、Nrf2激活剂莱菔硫烷(SFN,20 μmol SFN)组、银杏素低浓度组(2.5 μM)、中浓度组(5 μM)、高浓度(10 μM)组、银杏素高浓度+SFN(10 μM银杏素+20 μmol SFN)组,对照组无需处理,其余各组按照相应药物浓度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各组SKOV3细胞铁死亡影响因子SLC7A11、GPX4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各组SKOV3细胞铁死亡影响因子SLC7A11、GPX4 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SKOV3细胞铁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FN组增殖率(124.71±12.49)%、Nrf2(1.15±0.12)、SLC7A11(1.58±0.16)、GPX4(1.08±0.11)表达均升高,凋亡率(4.01±0.41)%、铁水平(24.73±2.48)下降(P<0.05),而银杏素低、中、高浓度组增殖率(74.22±7.43、51.03±5.11、35.23±3.53)%、Nrf2(0.62±0.07、0.41±0.05、0.18±0.02)、SLC7A11(0.56±0.06、0.37±0.04、0.16±0.02)、GPX4(0.61±0.07、0.43±0.05、0.21±0.03)表达均下降,凋亡率(14.55±1.46、28.17±2.82、42.01±4.21)%、铁水平(48.99±4.91、60.83±6.10、77.87±7.79)依次增加(均P<0.05);与银杏素高浓度+SFN组增殖率(65.09±6.51)%、Nrf2(0.48±0.05)、SLC7A11(0.46±0.05)、GPX4(0.55±0.06)表达相比,银杏素高浓度组增殖率、Nrf2、SLC7A11、GPX4表达及SFN组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银杏素可以抑制OC细胞系SKOV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及铁死亡,可能与抑制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有关。
2022 Vol. 30 (12): 2677- [摘要](
13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
何 茜1,2 孙 静1* 高梦云3
调查杭州市初产妇产后抑郁(PPD)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活产分娩的2997名单胎初产妇为调查对象,均分娩后3d内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PPD现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97例初产妇PPD发生率19.8%。PPD组与非PPD组产妇年龄、产妇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产妇及配偶有无工作、体质指数、医疗保险、杭州市户籍、分娩镇痛、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喂养方式、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性别符合直系亲属预期、新生儿性别符合产妇预期、不良孕史、非计划妊娠、足月分娩、妊娠合并症、社会支持状况、产前抑郁、孕期宣教、孕产期经历丧失性事件等均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30岁、文化程度高中与初中及以下、新生儿低出生体重、非计划妊娠、低社会支持与中社会支持、无孕期宣教均是初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初产妇PPD发生率较高,建议对具有危险因素的初产妇及时展开高危管理。
2022 Vol. 30 (12): 2683- [摘要](
11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刘海燕 刘 敏 李艳莉 严文叶 黄 梅 孙丹丹*
探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干预对畸胎引产妇女应对方式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畸胎引产妇女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2例。两组均展开常规护理,此基础上干预组采取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分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40.65±3.78分)、SAS(39.67±3.51分)评分均低于常规组(46.21±4.17分、45.91±4.24分),MCMQ量表的面对维度评分(22.51±3.80分)高于常规组(18.35±3.51分),屈服(8.48±1.85分)、回避维度评分(12.15±1.82分)均低于常规组(11.07±2.04分、15.08±2.24分),PTGI总评分(92.39±8.1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4.73±4.69分)高于常规组(74.21±9.25分、81.26±5.85分)(均P<0.05)。结论:应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干预可改善畸胎引产妇女应对方式及情绪状态,促进创伤后成长,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2022 Vol. 30 (12): 2688- [摘要](
37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彭 帅 田利红 柳云霞 孙 娜 胡罗娜*
调查15~18岁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方法:2021年3月便利选取西安市灞桥区3所中学,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法从3所学校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288人参与调查,通过电子问卷平台发放《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被调查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结果:被调查青少年的生理卫生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为87.9%,最低为22.2%;性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为86.1%;艾滋病知识中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5.1%,最低为45.8%;避孕知识回答正确率最高为69.1%。48.3%认为应向未婚青少年免费发放安全套,49.0%能与亲朋好友自由谈论性健康话题,74.0%认为恋爱关系中没有义务满足对方性需求,51.7%认为非意愿性行为不应向外人说。男生对“射精前戴避孕套可有效避孕”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女生,对“体外排精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安全期可有效避孕”的回答正确率均低于女生(P<0.05)。女生认为“应向未婚青少年免费发放安全套”占比低于男生,认为“恋爱关系中没有义务满足对方性需求”占比高于男生(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15~18岁男性和女性的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水平存在差异,学校及社会相关机构有必要根据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2022 Vol. 30 (12): 2694- [摘要](
11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
崔晓丽 赵 洁 任菁晶
观察阴式清除术对Ⅲ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应激反应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Ⅲ型CSP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采用甲氨蝶呤(MTX)+超声监视下清宫手术24例为对照组,采用阴式清除术26例为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性激素、并发症、随访1年正常妊娠率与复发率。结果:阴式组术中出血量(95.1±8.2 ml)少于对照组(186.7±49.1 ml),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用时(20.0±2.4d)短于对照组(36.0±5.8d),手术时长(43.9±8.5min)长于对照组(32.1±3.7min),住院时间(9.1±2.6d)短于对照组(14.9±2.4d);术后24h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均较术前提高但阴式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睾酮(T)均较术前降低,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均较术前提高,但阴式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阴式组并发症发生率(7.7%)低于对照组(37.5%),随访1年正常妊娠率(34.6%)高于对照组(8.3%),复发率(3.9%)低于对照组(25.0%)(均P<0.05)。结论:阴式清除术治疗Ⅲ型CSP虽手术时长略长,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血β-hCG复常用时短、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随访1年正常妊娠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利于患者生育功能保留、早日出院。
2022 Vol. 30 (12): 2699- [摘要](
339
)
HTML
(0 KB)
PDF
(0 KB)
(
20
)
-
杨 兴 王蒙娜 王旭初 马建新 赵新伟 李小玉*
探讨脾胃十针针刺和穴位埋线联合拮抗剂固定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颗粒细胞凋亡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拟行IVF-T治疗的DOR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拮抗剂固定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增加脾胃十针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颗粒细胞凋亡情况、促排情况、IVF-T结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5.6%)(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不调评分、肢倦神疲评分、食欲不振评分、胸脘胀闷评分、大便溏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E2(178.23±40.32)pmol/L、FSH(9.82±1.06)U/L、LH(5.52±0.66)U/L优于对照组E2(160.93±37.17)pmol/L、FSH(12.33±2.07)U/L、LH(7.03±0.71)U/L(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剂量、Gn天数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促排后的获卵率、MII卵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颗粒细胞凋亡率为(24.3±9.2)%低于对照组(33.8±12.2)%(P<0.05);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54.6%)、临床妊娠率(78.0%)、活产率(87.5%)均高于对照组(39.1%、53.7%、68.2%)(P<0.05)。结论:脾胃十针针刺和穴位埋线联合拮抗剂固定方案促排卵对DOR患者IVF-T结局有积极的影响,能明显提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颗粒细胞凋亡。
2022 Vol. 30 (12): 2704- [摘要](
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
)
-
冯卿卿 朱颖军 范晓东 孙 璐 陈 震
研究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治疗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观察组33例(口服地诺孕素片),比较两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AMH)、窦卵泡计数AFC(AFC)]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4.9%)与对照组(81.3%)无差异,两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和性交痛分值均下降(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血清CA125、MMP-2、Gal-3、VEGF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AMH、AFC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且两组间血清指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1.9%)(P<0.05)。结论: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不损伤卵巢功能且副作用更小。
2022 Vol. 30 (12): 2710- [摘要](
11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范博君 梁 莹 周 晶 胡正丽*
探究黄体酮、地屈孕酮拮抗剂方案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黄体支持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新鲜周期移植成功受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8例新鲜周期移植成功受孕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黄体支持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组,其中对照组(n=92)给予黄体酮+地屈孕酮拮抗剂方案治疗,观察组(n=96)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GnRH-α黄体支持治疗,比较两组黄体支持效果、妊娠期间OHSS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出血率、止血后继续妊娠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期间OHSS总发生率(8.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与对照组(13.0%、12.0%)均无差异(P>0.05);两组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和胎儿畸形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结合GnRH-α黄体支持治疗可提高黄体支持效果,且不会增加OHSSS发生率,对妊娠结局有一定改善作用。
2022 Vol. 30 (12): 2714- [摘要](
4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张 静1 韩玉刚1 郭敏敏1 程志鹏1 张晓涵2
探究基于雌激素水平、绝经指数(KMI)评分及临床神经症状分析二仙汤合并生脉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数字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二仙汤合并生脉散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观察两组疗效、KMI、神经递质、睡眠质量(PSQI)、抑郁情况(BDI)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高于对照组(68.2%)(P<0.05);两组E2、T水平均升高,FSH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KM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19.52±2.27分、9.15±1.52分)低于对照组(25.67±3.37分、15.27±2.61分),两组PSQI和B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4.16±0.52分、8.16±1.37分)低于对照组(6.53±1.26分、12.59±2.19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8%)低于对照组(22.7%)(均P<0.05)。结论:二仙汤合并生脉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女性神经症状、性激素水平和KM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12): 2719- [摘要](
3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沈玉秀 张 丽 王梦晓 邵 帅 单英俏 韩在刚*
探讨孕康颗粒联合盐酸利托君片治疗反复性流产(RA)效果及对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RA患者78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以盐酸利托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孕康颗粒,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与保胎成功率,检测雌二醇(E2)和孕酮(P)、sHLA-G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79.5%),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出血(1.23±0.45分)、腹部坠痛(1.08±0.14分)、腰背酸痛(2.54±0.49分)低于对照组(1.98±0.48分、1.34±0.16分、2.87±0.46分)(均P<0.05);两组治疗2周后E2、P和sHLA-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3%)与对照组(7.7%)无差异(P>0.05),保胎成功率观察组(94.9%)与对照组(89.7%)无差异(P>0.05)。结论:孕康颗粒联合盐酸利托君片治疗RA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清激素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22 Vol. 30 (12): 2724- [摘要](
128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万 颖 韩晓杰 贾丽华 刘 玲
探讨多孔腹腔镜手术后辅以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疗效,并分析对患者性激素、基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16例OE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多孔腹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月经正常、恢复排卵和OEC复发、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卵巢舒张末期最低血流(EDV)、收缩期峰速(PSV)、阻力指数(RI)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正常(86.2%)、恢复排卵比例(82.8%)均高于对照组(67.2%、62.1%),OEC复发率(6.9%)低于对照组(20.7%),E2(104.31±11.28 pmol/L)、P(0.33±0.09 n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123.96±13.26 pmol/L、0.64±0.13 nmol/L),FSH(10.32±1.91 mIU/ml)水平高于对照组(8.76±1.53 mIU/ml),EDV(4.13±0.68 cm/s)、PSV(14.27±1.96 cm/s)水平高于对照组(3.09±0.53 cm/s、10.52±1.55 cm/s),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孔腹腔镜手术后联合GnRH-a治疗OEC患者效果提高,可通过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基质血流和免疫功能,进而促进月经和排卵正常,降低复发率。
2022 Vol. 30 (12): 2728- [摘要](
3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郑 静1 张红转1 朱春霞1 全 蕊1 曾敏慧2
自制中药熏蒸包联合克霉唑给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念珠菌阴道炎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自制中药熏包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阴道菌群变化,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烯醇化酶水平,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Hsp90、烯醇化酶、不良反应、阴道菌群、性生活质量、念珠菌阳性率和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1.7%),两组临床症状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炎症因子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真菌菌群低于对照组,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菌群高于对照组,两组Hsp90和烯醇化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8.3%、10.0%)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念珠菌阳性率(7例,9.3%)和复发率(2例,2.7%)均低于对照组(18例,24.0%)(11例,14.7%)(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克霉唑阴道给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降低复发,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12): 2733- [摘要](
3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黄雨茅 李志舒 项文娜 赵慧慧
探讨孕晚期孕妇阴道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分布以及阴道定植大肠杆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8月本院产科产前检查的孕妇,在孕晚期(34~40周)收集阴道拭子标本进行大肠杆菌培养鉴定,利用多重PCR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共收集1982例孕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出阴道大肠杆菌阳性417例,阳性率21.0%;有剖宫产史、流产史、阴道炎和糖尿病以及年龄较大的孕妇大肠杆菌阳性率更高(均P<0.05)。常见毒力基因PCR 扩增结果显示,毒力基因fimA(93.3%)、fimH(96.2%)检出率最高;其次,摄铁相关基因fyuA(89.2%)、iucC(56.6%)、iutA(42.7%)、和iroN(32.4%)等以及毒力岛(PAIs)相关的基因hlyA(40.1%)、cnf1(45.1%)和papC(41.3%)的检出比例亦较高。孕晚期孕妇阴道大肠杆菌阳性孕妇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早发感染比例高于大肠杆菌阴性孕妇(均P<0.05)。结论:明确了孕晚期孕妇阴道大肠杆菌阳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阴道大肠杆菌定植会增加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风险,临床应重视孕晚期孕妇阴道微生物菌落变化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022 Vol. 30 (12): 2739- [摘要](
120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丁 超1 左 婧2 史话跃1
探讨胶艾汤合寿胎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的先兆流产患者,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给予黄体酮支持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胶艾汤合寿胎丸治疗,均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因子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2、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下降,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72.5%)(均P<0.05)。结论:胶艾汤合寿胎丸可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凝血功能,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2022 Vol. 30 (12): 2744- [摘要](
4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曾秋媚1 罗 成2 胡永红1
探讨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效果及对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糖脂代谢、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经膳食运动治疗无效的GDM孕妇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口服格列本脲片治疗(格列本脲组)或盐酸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糖脂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达标时间无差异(P>0.05),格列本脲组2 h血糖达标(5.37±3.72d)及FPG和2 h血糖均达标时间(6.15±3.13d)均短于二甲双胍组(6.95±2.51d、7.54±2.82d),两组血糖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两组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差异(均P>0.05);格列本脲组FPG水平(4.84±0.72 mmol/L)低于二甲双胍组(5.01±0.31 mmol/L),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均P<0.05)。两组剖宫产及新生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NICU的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格列本脲组妊娠期高血压(25.6%)及新生儿低血糖(25.6%)发生率高于二甲双胍组(9.3%、14.0%)(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均对GDM孕妇的血糖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从妊娠结局考虑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
2022 Vol. 30 (12): 2749- [摘要](
32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
)
-
魏 延 吕雯琴 沈鑫宁
探讨低剂量甲氧明结合L3~4间隙穿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高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9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在麻醉完成后观察组立即静脉注射甲氧明1mg,3u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将入室后基础值、麻醉平卧位即刻、平卧后1min、平卧后5min、胎儿娩出前1 min和娩出后5 min依次设为T0~T5共6个时间点,记录比较两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等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Apgar评分及血糖值。结果:观察组在T2~T5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在T2~T5时心率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3.0%)(P<0.05)。两组新生儿脐静脉血pH值及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PO2(27.09±3.16 kPa)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9.33±0.29分)均高于对照组(25.47±3.11 kPa、9.15±0.31分),PCO2(46.72±4.54 kPa)低于对照组(49.46±4.40 kPa)(均P<0.05)。两组产妇手术结束时血糖、新生儿脐血血糖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低剂量甲氧明,有助于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
2022 Vol. 30 (12): 2754- [摘要](
4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楚贺敏1 贺全勤2 杨 蕾3
探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产时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血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行UAE治疗的产时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均行UAE,术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记录阴道出血量,术后月经周期、恶露暴露时间及转经时间,检测血清PAF、PagT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221.37±22.58 ml、135.48±13.69 ml、56.74±5.72 ml)均低于对照组(221.37±22.58 ml、168.32±17.25 ml、75.63±7.61 ml),术后月经周期(29.4±3.01d)、恶露暴露时间(28.6±2.9d)及转经时间(90.2±9.1d)均短于对照组(32.5±3.3d、35.5±3.6d、97.5±9.9d),两组治疗后血清PagT、PA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1.4%),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22.9%)(均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UAE治疗产时出血可更有效减少出血量,调节血清PAF、PagT水平,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恢复,且用药安全有效。
2022 Vol. 30 (12): 2759- [摘要](
3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白 俊 李晓舂 郭延宏 崔晓渊
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麻醉质量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各45例,观察两组麻醉前(T0)、气腹时(T1)、术中(T2)、术毕(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Ramsay麻醉镇静评分评估T0、T3时麻醉镇静效果;比较患者T0、T2、T4(术后1h)时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两组T0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差异(P>0.05);T1、T2、T3时静吸复合麻醉组HR、MAP、CVP均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两组SpO2均无差异(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不同时点HR、MAP、CVP均有较大波动,静吸复合麻醉组不同时间节点CVP有较大波动(P<0.05)。两组T0、T4时麻醉镇静Ramsay评分均无差异,T0时血清Cor、NE、AngⅡ水平均无差异(均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T2、T4时血清Cor、NE、AngⅡ均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与全凭静脉麻醉组(13.3%)无差异(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均较好,而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影响更小,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减轻应激反应。
2022 Vol. 30 (12): 2763- [摘要](
3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陈志燕1 滕小丽1 肖利平2 於黎明1
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患者纤溶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一马来酸麦角新碱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单一组42例和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联合组56例。分析两组分娩前后纤溶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用药2h、24h的出血量以及分娩前至出院时血红蛋白(Hb)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及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单一组;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凝血酶时间(TT)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TT和APTT水平无差异(均P>0.05),PT水平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出血2h、24h时出血量无差异,Hb下降值单一组(36.25±5.25 g/L)高于联合组(33.68±6.21 g/L),总有效率联合组(95.9%)高于单一组(79.6%)(P<0.05)。单一组出现2例血压轻微增加、1例消化道反应,联合组发生3例消化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5.4%、7.1%)无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改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纤溶功能,止血效果确切。
2022 Vol. 30 (12): 2768- [摘要](
3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0
)
-
周立业1 王 鹏2*
分析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血清CXC趋化因子13(CXCL13)、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给予羟考酮超前镇痛与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瑞昔布钠。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以及MMSE认知功能评分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并发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检测血CXCL13、CXCR5水平。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苏醒时间以及MMSE认知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4h观察组C反应蛋白(37.14±5.32 mg/L)、皮质醇(165.32±18.14 nmol/L)、去甲肾上腺素(NE)(42.16±5.27μg/L)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13±5.36 mg/L、177.31±17.76 nmol/L、49.30±5.21μg/L),术后2hVAS评分(6.65±1.03分)、6h(5.06±0.72分)、12h(4.03±0.67分)、24h(2.34±0.61分)、48h(0.78±0.25分)均低于对照组(7.54±1.16分、5.94±0.78分、5.03±0.82分、3.54±0.74分、1.55±0.42分),术后两组血清CXCL13、CXCR5水平均较术前低且观察组(40.08±6.55 ng/ml、43.28±4.46 ng/ml)低于对照组(53.43±7.24 ng/ml、55.24±5.67 ng/ml),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38.8%)(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血清CXCL13、CXCR5表达水平,提高临床效果且降低并发症发生。
2022 Vol. 30 (12): 2773- [摘要](
327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梅培毅1 吴继敏1 武旖旎1 叶绿菊2
探讨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阻滞平面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0.67%罗哌卡因,穿刺间隙为L3~4;对照组采用0.5%布比卡因,穿刺间隙为L2~3。观察两组在切皮时刻及胎儿娩出时刻的阻滞平面,运动及感觉阻滞时间时间、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指标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给药后5min、10min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和术后1h的皮质醇(Cor)、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麻醉后即刻Cor、ET、SOD高于麻醉前和术后1h,MDA低于麻醉前和术后1h(P<0.05);在切皮时刻和胎儿娩出时刻的阻滞平面,对照组较观察组有更多产妇的阻滞平面超过T8和T6,且需要追加麻醉药物补救(P<0.05);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10.2%)低于对照组(24.5%)(P<0.05)。 结论:剖宫产麻醉中采用0.67%罗哌卡因,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阻滞平面,可降低产妇低血压发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2022 Vol. 30 (12): 2778- [摘要](
4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谈鑫星 潘小萍 管 娟
探索聚焦解决模式对住院卧床保胎患者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产科接诊的需卧床保胎的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35.17±3.04分)和抑郁评分(21.88±1.32分)低于对照组(45.22±3.84分、33.44±2.45分),分娩孕周(33.2±1.5周)长于对照组(31.5±1.4周),新生儿体重(2400.8±113.6g)优于对照组(1530.5±95.8g)(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 评分(9.2±0.3分、9.3±0.2分)未见差异(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缓解住院卧床保胎患者的负性情绪,延长分娩孕周,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12): 2783- [摘要](
11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刘 丽 曹 云 詹 远*
探究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高危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待产的初产妇,随机筛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娩因素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高危因素,采用列线图构建新生儿低血糖预警模型,并另选取同期20例初产妇作为预警模型验证对象(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验证。结果:观察组200名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8.0%;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未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低体温、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升高,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低体温、低出生体重(均P<0.05);新生儿低血糖预警模型是4.734-3.486×妊娠期糖尿病-3.507×小于胎龄儿-4.572×巨大儿-3.510×低体温+3.924×早产儿+1.504×低出生体重,曲线下面积0.800,诊断敏感度87.5%、特异度75.0%、。结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是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低体温、低出生体重,构建的预警模型对新生儿低血糖预测有较好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12): 2787- [摘要](
41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陆明洁 汪艳艳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2(STAT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行手术切除卵巢癌患者80例为卵巢癌组,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分析卵巢癌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与患者1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卵巢癌组DNMT1(83.8%)、STAT2(67.5%)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1.3%、8.8%)(P<0.05);FIGO Ⅲ+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腹水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腹水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卵巢癌组DNMT1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1年总生存率(72.3%、92.3%)无差异(P>0.05),STAT2表达阴性患者1年总生存率(92.0%)高于阳性患者(67.9%)(P<0.05);行Cox分析发现,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中STAT2高表达均为患者1年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DNMT1、STAT2表达显著增高,两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且与患者1年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2022 Vol. 30 (12): 2792- [摘要](
38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张晓雪 宋晓琴 韩丽萍* 邢玉荣 牛亚蒙
探讨本地区健康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宫颈细胞学异常情况。方法:对 2016-2021年本院健康体检的24 248例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为13.4%。2016年感染率最高(18.0%),2019年感染率最低(10.1%),不同年份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6,P<0.000)。≤25岁人群感染率最高(29.0%),≥66岁人群感染率次之(15.2%),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4,P<0.000)。HPV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率分别为14.5%和3.3%。HPV高危型感染率前5位分别为16型(3.8%)、52型(2.6%)、53型(1.5%)、58型(1.5%)、18型(1.4%)。TCT异常检出率为2.4%。ASC和HSIL检出率较高的年龄段为46~55岁,LSIL检出率最高为≤25岁组。结论:本院健康女性中HPV高危型以16、52、53、58、18型为主,46~55岁人群中HSIL检出率最高,提示应重视本地区HPV高发感染型别和HSIL高发人群的宫颈癌筛查。
2022 Vol. 30 (12): 2798- [摘要](
3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伍 雯1 谭 琴2 李 玲3
探讨宫腔镜手术后辅助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诊治的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量、血红蛋白(H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16±1.17、5.22±0.79、5.43±0.43)mm均小于对照组(6.35±1.14、7.40±1.19、10.29±0.96)mm,月经失血量PBAC评分(81.59±10.75、54.05±7.87、36.96±7.40)分均低于对照组(91.86±12.12、78.63±15.14、50.16±11.58)分,Hb均高于对照组,VEGF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1%)低于对照组(16.7%)(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术后联合放置曼月乐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Hb含量,降低VEGF水平,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2 Vol. 30 (12): 2802- [摘要](
110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陈俭勤1 邓小中2 姚周平3
探讨地屈孕酮片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PD)所致先兆流产(T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LPD所致TA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屈孕酮组(n=50)和对照组(n=49),分别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或肌注黄体酮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孕激素[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并于疗程结束后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保胎成功率地屈孕酮组(90.0%)与对照组(81.6%)无差异(P>0.05);地屈孕酮组阴道流血、腹痛腹胀、腰背酸痛及宫缩频繁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E2、P、IL-10升高,而TNF-α、INF-γ降低,且地屈孕酮组血清E2、P、IL-10高于对照组,TNF-α、INF-γ低于对照组(均P<0.05);地屈孕酮组不良反应(14.0%)、早产(2.0%)、胎膜早破(10.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0.6%、16.3%、23.5%)(均P<0.05)。结论: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LPD所致TA能有效提升患者血清性激素并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迅速缓解,保胎成功率与肌注黄体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且对母儿影响小。
2022 Vol. 30 (12): 2807- [摘要](
117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
张小敏 李 冰 王 申
探讨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胎盘生长因子(PLGF)对早期妊娠患者稽留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妊娠早期发生稽留流产患者62例作为稽留组,早期人工流产患者90例为早期组,健康孕妇90例作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rin-1、PLGF水平,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血清Netrin-1、PLGF预测早期妊娠发生稽留流产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妊娠发生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稽留组、早期组、对照组血清Netrin-1(84.06±27.53pg/ml、134.13±36.25pg/ml、186.54±58.62pg/ml)依次升高,血清PLGF(237.15±15.49pg/ml、272.66±18.25pg/ml、375.04±23.28pg/ml)依次升高(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etrin-1、PLGF预测早期妊娠发生稽留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22,截断值分别为134.91pg/ml、294.95pg/ml,特异度分别为53.3%、67.8%,敏感度分别为91.9%、91.9%,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1,特异度为85.6%,敏感度为8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流产史、血清Netrin-1及PLGF低表达均是早期妊娠发生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Netrin-1、PLGF水平在妊娠早期发生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二者能够作为预测稽留流产的生物学指标,且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2022 Vol. 30 (12): 2812- [摘要](
3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王贝贝1 马丽丽1 曹宇新2
孕晚期胎膜早破(PROM)孕妇阴道内菌群变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表达及其妊娠结局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123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120例临床资料,检测分娩前阴道分泌物微生物分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STAT5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IFN-γ、IL-12、IL-4、IL-10水平,分析两组阴道菌群分布与FoxP3、STAT5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PROM组乳酸杆菌患者占比(51.2%)低于对照组(75.0%),革兰阳性杆菌(15.5%)、革兰阳性球菌(13.0%)、溶血性葡萄球菌(21.1%)、粪肠球菌(25.2%)、阴沟肠杆菌(17.9%)占比高于对照组(6.7%、5.0%、8.3%、10.0%、7.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0.78±0.12)、STAT5 mRNA(1.04±0.2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6±0.34、1.75±0.4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ROM组血清IFN-γ、IL-1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且PROM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STAT5 mRNA表达水平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妊娠结局不良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STAT5 mRNA表达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者(均P<0.05)。结论:PRO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STAT5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阴道内菌群变化和妊娠结局有关,可能是PROM发生的相关机制。
2022 Vol. 30 (12): 2816- [摘要](
28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张 蓓 陈云钗 冯继良
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IP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IPR患者65例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吸宫组32例行彩超引导下直接吸宫术联合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宫腔镜组33例行宫腔镜下清宫术联合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发症、治愈率与再次干预率。结果:宫腔镜组宫腔镜组手术时长(10.1±2.5 min)及术中出血量(8.3±2.5 ml)均少于吸宫组,术后出血停止用时(8.8±1.2d)均短于吸宫组(7.1±1.0d),月经复潮时间(26.4±5.1d)、血HCG转阴时间(10.5±3.4d)均少于吸宫组(34.4±5.8d、14.3±3.7d),术后次日与术前的血HCG差值(441.01±22.47 IU/ml)大于吸宫组(367.29±26.75 IU/ml),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0)、并发症总发生率(3.0%)低于吸宫组(18.8%、25.0%),治愈率(100.0%)高于吸宫组(75.0%),再次干预率(0)低于吸宫组(25.0%)(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联合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治疗IPR能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及再次干预率,提高治愈率且并发症更低。
2022 Vol. 30 (12): 2821-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陈宥艺 杨 洋 符乔珊 安 静 韩晓艳 周毛毛 刘 辉 赵 静*
探讨不孕症患者慢性子宫内膜炎(CE)与冷冻胚胎移植(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人工周期FET的4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活检情况分为CE组(n=85)及非CE组(n=345),对CE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根据转归情况分为CE转阴组(n=65)和CE持续阳性组(n=20),比较CE持续阳性组、CE转阴组、非CE组一般资料,黄体转化日子宫内膜形态学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FET结局,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CE阳性与FET失败的相关性。结果:CE持续阳性组子宫内膜厚度(0.92±_0.09cm)、子宫内膜容积(5.40±_0.23ml)及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率(15.0%)均小于CE转阴组和非CE组(P<0.05),子宫动脉PSV(32.04±1.23 cm/s)低于CE转阴组和非CE组,PI(2.53±0.21)、RI(0.94±0.11)高于CE转阴组和非CE组(均P<0.05),CE转阴组与非CE组上述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CE阳性是FET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CE与FET失败有关,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而影响临床妊娠,针对CE有效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FET结局。
2022 Vol. 30 (12): 2825- [摘要](
1169
)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
张清健 宋 革* 姜荣华 刘晓玲 祝晓丽 陈 潇 詹泽虎 蔡晓林
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所生殖中心治疗的6171个AID妊娠周期,对女性因素、供精精液质量以及周期相关因素与术后多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优势卵泡数2个或≥3个组妇女多胎妊娠风险分别是1个优势卵泡组的6.467倍。枸橼酸氯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枸橼酸他莫昔芬(TMX)和来曲唑(LE)组多胎妊娠风险分别是自然周期组的5.752倍、6.023倍、5.021倍和4.206倍。优势卵泡数≥3个且年龄<35岁组的妇女,采用LE促排,多胎率(5.6%)低于CC(19.2%)、Gn(18.7%)和TMX(29.5%);在≥35岁组12例多胎中,6例为Gn促排产生,占比最高;在FSH和hMG+FSH两种治疗方案中,启动剂量>75 U组的多胎率最高。结论:在AID中,治疗方案和优势卵泡数是影响多胎妊娠的重要因素。在AID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多胎率,对<35岁的妇女宜采用LE促排卵治疗;对≥35岁的妇女,Gn是造成多胎妊娠的重要因素,应适当降低启动剂量。
2022 Vol. 30 (12): 2830-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徐一鸣 付 晗 苏 丹
探究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联合全外显子测序(WES)对染色体微阵列(CMA)分析正常,但四肢骨骼发育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月本院产前妊娠11+1~13+6周时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T)≥3.5mm,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KA)、CMA未见明显异常进行WES检测孕妇76例,孕16~18周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收集其CMA检测、妊娠结局等资料,分析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联合WES在胎儿四肢体骨骼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系统胎儿超声检测结果显示,14例(18.4%)骨骼结构畸形,包括5例多指、3例并趾、3例桡骨短小、2例缺趾、1例足内翻,均终止妊娠且引产证实骨骼系统和肢体异常。WES检出阳性(检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的基因变异)15例(19.7%),以成骨发育不全和软骨发育不全最为常见。以上突变经过Sanger测序予以验证,其中8例胎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来源均为新发突变,主要涉及到COL1A1、COL1A2、FGFR3基因;4例胎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来源为父亲或者母亲,3例胎儿突变来源不明。15例胎儿中12例在妊娠16~18周超声发现四肢骨骼异常,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其中13例引产终止妊娠,2例继续妊娠(1例出生后足内翻、1例随访到6月龄发现矮小症);61例WES阴性胎儿中,2例系统超声显示骨骼畸形,59例妊娠16~18周及中晚期超声检测均未发现异常,其中1例终止妊娠,余58例继续妊娠直到分娩,随访至6月龄四肢骨骼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胎儿系统超声联合胎儿WES技术,可对染色体正常但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胎儿进行有效产前诊断,减少孕妇等待时间。
2022 Vol. 30 (12): 2835- [摘要](
32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刘 芳 卢宗杰 牟 燕 吴金虹 张莎莎*
研究复发性流产(RSA)孕妇孕期二聚体、叶酸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自然流产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RSA早孕患者52例,根据孕14周内是否发生流产分为未流产组(30例)和流产组(22例),比较D-D二聚体(D-D)、红细胞叶酸、血浆叶酸及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流产组RSA次数≥4次占比(68.2%)高于未流产组(36.7%),D-D(429.23±52.78μg/L)高于未流产组(392.51±51.12μg/L),红细胞叶酸(428.71±120.52 ng/ml)及血浆叶酸(7.32±3.28 ng/ml)水平低于未流产组(492.68±122.41ng/ml、9.34±3.87ng/ml)(P<0.05);两组Fbg、PT、TT及APTT水平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D-D、红细胞叶酸及血浆叶酸是RSA的影响因素;血浆叶酸诊断RSA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718,敏感度45.5%,特异性为90.0%;3项联合诊断RSA的AUC为0.626,敏感度31.8%,特异性93.3%。结论:孕期D-D二聚体、叶酸和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RSA再孕时自然流产的风险预测有一定价值,其特异性较高,但存在漏诊风险。
2022 Vol. 30 (12): 2840- [摘要](
122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钱佳娇1 曹成石2* 纪岩松1
探究多普勒彩色超声监测胎儿脑、脐血流联合脑胎盘率诊断子痫前期(PE)孕妇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PE产妇96例临床资料,根据胎儿是否合并FGR分为FGR组(n=52)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血流参数和脑胎盘率(CPR),分析诊断PE合并FGR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与孕周无差异(P>0.05),FGR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FGR组胎儿MCA血流参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UA血流参数S/D、RI、PI均高于对照组,CPR低于对照组(均P<0.05)。S/D(MCA)、RI(MCA)、PI(MCA)、S/D(UA)、RI(UA)、PI(UA)以及CPR诊断PE孕妇发生FG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89、0.789、0.738、0.746、0.758、0.801,各项联合诊断效能提高,AUC为0.934,特异度88.6%、敏感度84.6%。结论:MCA和UA血流参数S/D、RI和PI以及CPR对PE产妇发生FGR有一定诊断效能,各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2022 Vol. 30 (12): 2844- [摘要](
35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杨小庆 赵旭晶*
探讨脐静脉联合脐动脉置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并发症、足量喂养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脐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脐静脉置管联合脐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感染率、导管留置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长短、体重增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导管感染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喂养时间(9.3±2.8d)、住院时间(33.0±6.5d)均短于对照组(15.5±4.1d、39.4±8.2d)(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7 d、14 d、21 d及28 d后体重增长幅度为(25.3±5.8g、34.3±8.3g、40.4±9.4g、46.6±12.4g)均高于对照组(17.7±3.8g、20.1±6.1g、21.7±8.2 g、30.5±10.7g)(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15.1%、18.9%)(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联合脐动脉置,可缩短足量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体重增长。
2022 Vol. 30 (12): 2848- [摘要](
34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田 鹏 张沥文 杨 莎
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HIE患儿临床资料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26)及重度组(n=14),同期分娩的足月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清CK-MB、cTnI水平和NABA评分并分析其关系,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HIE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K-MB(112.06±25.47 U/L)、cTnI(2.45±0.36 ng/L)水平高于对照组(54.17±16.38 U/L、0.10±0.04 ng/L),NABA评分(34.41±5.10分)低于对照组(39.89±7.23分),且观察组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K-MB、cTnI水平依次升高,NABA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K-MB、cTnI水平与NABA评分联合检测诊断HIE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12~0.997),敏感度(96.3%)及特异度(87.5%)均提高(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K-MB、cTnI水平与NAB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呈高表达,NABA评分呈低表达,3项指标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HIE发生,血清CK-MB、cTnI水平与NAB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
2022 Vol. 30 (12): 2852- [摘要](
3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王 美 王琳琳 苏淑伶 胡可佳
探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水平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GDM孕妇14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etrin-1、SOCS3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其对高龄GDM孕妇不良母婴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2.8%)高于对照组(3.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20.3%)高于对照组(7.3%),血清netrin-1水平(246.37±81.04 pg/ml)低于对照组(396.46±112.65 pg/ml),SOCS3水平(81.43±8.26 ng/L)高于对照组(42.65±5.14 ng/L),且母婴结局不良组血清netrin-1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SOCS3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均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netrin-1、SOCS3预测高龄GDM孕妇不良母婴结局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34,截断值分别为230.32pg/ml、83.85ng/L,特异度分别为56.2%、67.4%,敏感度分别为92.1%、92.1%,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3,特异度为85.2%,敏感度为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25kg/m2、糖尿病家族史、netrin1≤230.32pg/ml、SOCS3≥83.85ng/L是高龄GDM孕妇发生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GDM孕妇血清Netrin-1水平降低、SOCS3水平升高,二者均与高龄GDM孕妇不良母婴结局有关,有望作为早期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2022 Vol. 30 (12): 2856- [摘要](
3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胡小叶1 蔡 洁1 范霜月1 倪成香1 戴青云1 周 峰2
探讨超声速度矢量成像速度矢量成像(VVI)、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7例(病例组)、正常孕妇64例(正常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以及VVI技术检测左心室相关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最大心脏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最大心脏血流速度(A)、E/舒张早期组织运动速度(e′)、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长轴应变(S)、应变率(SRs)、舒张期整体长轴应变率(SRd);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记录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病例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P<0.05);病例组LAD、IVSD、LVD以及E/e′均高于正常组,EF、E/A低于正常组,VVI测量指标S(-13.67±5.39)%、SRs(-0.72±0.29/s)以及SRd(0.76±0.24/s)均低于正常组(-23.36 %±5.87%、-0.72±0.29/s、1.47±0.53/s),NT-proBNP(2.11±0.43 pg/ml)高于正常组(1.57±0.32 pg/ml)(均P<0.05);病例组VVI测量指标与血液NT-proBNP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病例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VVI测量指标、血液NT-proBNP水平均发生异常,且两项检测指标存在相关性。
2022 Vol. 30 (12): 2861- [摘要](
32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刘 敏1 缪华珍2 黄 菁1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LGR4)、Ki-67、生存素(Survivin)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本院诊治的hr-HPV感染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多重感染组(n=61)与单一感染组(n=41),根据并发宫颈癌为宫颈癌组(n=33)与非宫颈癌组(n=69),分别对比两组LGR4、Ki-67、Survivin表达,分析LGR4、Ki-67、Survivin阳性表达与hr-HPV多重感染的相关性及诊断宫颈癌效能。结果:多重感染组LGR4(51.68±12.68pg/ml)、Ki-67阳性细胞率(83.5±13.2)%、Survivin阳性细胞率(86.8±14.7)%均高于单一感染组(42.65±6.79pg/ml、70.6%±11.9%、Survivin 74.6%±12.5%),宫颈癌组LGR4(58.04±12.39pg/ml)、Ki-67阳性细胞率(89.9±11.7)%、Survivin阳性细胞率(94.2±11.4)%均高于非宫颈癌组(43.27±7.39pg/ml、72.8%±11.0%、76.0%±12.8%)(均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LGR4、Ki-67、Survivin阳性表达与hr-HPV多重感染呈正相关(P<0.05)。LGR4、Ki-67、Survivin阳性表达高水平组宫颈癌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LGR4、Ki-67、Survivin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80、0.856、0.875,敏感度分别为97.0%、78.8%、81.8%,特异度分别为100.0%、89.9%、89.9%。结论:LGR4表达、Ki-67及Survivin阳性细胞率会随着HPV感染类型而发生异常改变,动态监测可为诊断宫颈癌提供重要参考。
2022 Vol. 30 (12): 2866- [摘要](
3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李 萌 刘俊汝 郑伟英*
探讨LPL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3例作为GDM组,同期分娩的健康产妇10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胎盘组织LPL Hind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两组对象及子代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体质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与LPL多态性的关系。结果:GDM组H+等位基因的频率(82.8%)高于正常组(64.8%),H+H+基因型患者TC、TG、HDL、LDL、FINS、BMI与非H+H+基因型患者存在差异(均P<0.05);GDM组组织中LPL Hind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呈正相关性;GDM组H+H+基因型产妇子代BMI、IR、FINS均高于非H+H+基因型产妇子代(均P<0.05)。结论:LPL基因多态性是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影响其子代胰岛素抵抗发生异常。
2022 Vol. 30 (12): 2870- [摘要](
11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
吴 艳 王 瑾 解浩然 桑 琳*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P16/Ki-67免疫化学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接受HR-HPV、TCT、P16/Ki-67双染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的患者98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与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的符合度。结果:细胞学P16/Ki-67免疫化学双染和TCT检测阳性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均P<0.05)。HPV16/18型感染患者中P16/Ki-67双染阳性率(72.3%)高于HPV其他12型感染阳性患者(34.3%)。HR-HPV、TCT、P16/Ki-67双染单独检测对HSIL+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4.3%、62.3%和81.1%,特异度分别为29.0%、71.1%和84.4%。P16/Ki-67+HR-HPV+TCT联合检测筛查HSIL+的诊断准确度最高为86.7%,灵敏度84.9%、特异度88.9%。结论:HR-HPV以及TCT和P16/Ki-67免疫化学双染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和阴道镜转诊率,可为临床分流管理提供指导。
2022 Vol. 30 (12): 2875- [摘要](
3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
张 莉1,2 段庆红1,3*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水平及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血流参数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65例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1例为良性肿瘤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组织中HE4、STAT3蛋白表达水平;TVCDS测定卵巢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析卵巢癌组织不同HE4、STAT3表达水平者TVCDS血流参数RI、PI的差异。结果:卵巢癌组HE4(78.5%)、STAT3(67.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11.5%、19.7%),卵巢RI(0.46±0.15)、PI(0.85±0.28)均低于良性肿瘤组(1.03±0.34、2.17±0.72),卵巢癌组织HE4、STAT3阳性患者RI、PI均低于阴性患者(均P<0.05);卵巢癌组织HE4与STAT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HE4、STAT3表达异常升高,TVCDS血流参数RI、PI降低,HE4、STAT3与TVCDS血流参数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鉴别卵巢癌指标。
2022 Vol. 30 (12): 2880- [摘要](
308
)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
杨 萱 陈芳蓉 周昌娜
分析白介素细胞18(IL-18)、趋化细胞因子配体1(CCL-1)、降钙素原(PCT)在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GBS)阳性孕妇血清中的表达及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132例临床资料,统计GBS阳性感染率,比较不同感染组IL-18、CCL-1、PCT血清水平及妊娠结局,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中GBS阳性感染63例,未感染69例。阳性组血清IL-18(91.55±17.29 pg/ml)、CCL-1(13.46±4.08 mmol/L)、PCT(0.72±0.19 ng/ml)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3.5%)均高于阴性组(68.27±11.23 pg/ml、9.51±3.58 mmol/L、0.41±0.15 ng/ml、27.5%),孕妇年龄≥35岁、有流产史、经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动人口、阴道 pH>4.5、阴道微生态失调、IL-18>78 pg/ml、CCL-1>15 mmol/L、PCT>0.5 ng/ml占比均高于阴性组,正常分娩率(36.5%)低于阴性组(72.5%)(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35岁、存在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动人口、阴道pH>4.5、阴道微生态失调、IL-18>78 pg/ml、CCL-1>15 mmol/L、PCT>0.5 ng/ml均是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L-18、CCL-1、PCT作为妊娠晚期GBS阳性产妇的监测,对临床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2 Vol. 30 (12): 2884- [摘要](
33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贾明月 魏增涛*
2022 Vol. 30 (12): 2889- [摘要](
2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
-
-
武冰雪1,2 张 妍1 车 焱1*
2022 Vol. 30 (12): 2891- [摘要](
289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
-
许嘉绵1 刘 芸2*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由还原糖与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氨基部分在非酶促反应条件下形成的一组异质化合物。AGEs通过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特异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发挥作用。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可竞争性结合AGEs,从而抑制RAGE与AGEs的相互作用和下游途径的激活,被当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保护因子”。研究已证明AGEs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等与不孕相关的疾病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本文就AGEs及其受体在女性不孕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不孕症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0 (12): 2895- [摘要](
3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