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 30卷 8期

刊出日期 2022-08-15

调查研究
张 娅1 吴桂明1 刘 玉1 李玉艳2 车 焱2* 产后避孕项目组

分析中国育龄妇女活产后再次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自治区共60所医院,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300名,于2017年7月-2018年1月进行调查,了解其人口学特征、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既往孕产史、既往避孕史等。选择其中生育≥2孩对象,分析最近2次生育的间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育间隔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6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生育间隔为(65.0±44.4)个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间隔随女性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随女性教育水平增加和已生育男孩数或女孩数增加而缩短;剖宫产女性生育间隔长于阴道分娩者,汉族女性生育间隔长于少数民族。结论:我国2015-2016年分娩的女性生育间隔较长(65个月),生育间隔与女性年龄、教育水平、既往流产史、已育子女数和分娩方式等有关。应加强产妇健康教育,鼓励将生育间隔控制住24~60个月。

2022 Vol. 30 (8): 1708- [摘要]( 810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临床研究
邵 丽 杨田如 侯顺玉 宁 君*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用于宫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诊治的II、III型CSP患者69例,按照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临时阻断组(阻断组32例),子宫动脉栓塞组(栓塞组37例), 两组均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物去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大出血发生。术后第1天阻断组βhCG下降(72.6±10.7)%,栓塞组β-hCG下降(78.3±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阻断组与栓塞组住院费用分别为(15758.5±2676.0)元、(19410.1±3160.2)元,术后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2.5%(4/32)、59.5%(22/37),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29.9±3.7)d、(39.3±6.1)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于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物去除术治疗II,III型CSP,可预防大出血发生,相较UAE可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月经影响小,非紧急情况下可作为UAE的替代方案。

2022 Vol. 30 (8): 1713- [摘要]( 281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熊平安 胡 雪 何 均 吴金华 张志军*

利用时差成像系统(TLI)观察囊胚形成时间对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本中心行囊胚培养的3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TLI观察记录最优质囊胚的形成时间,并分为短时组(<120 h)177例,中时组(120~144h)88例,长时组(>144h)48例,比较冻胚移植后3组临床结局。结果: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短时组分别为59.32%、58.45%、4.81%;中时组分别为55.68%、55.68%、6.12%;长时组别为35.42%、35.42%、5.88%;短时组与中时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高于长时组(P<0.05),3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TLI观察胚胎动态发育时间,选择较快发育成优质囊胚者进行冻胚移植,可以改善移植结局。

2022 Vol. 30 (8): 1717- [摘要]( 301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魏占超 赵志玲 孟 彤 叶 琪 万 颖 刘亚非*

探究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30例,分为妊娠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组,56例)和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组,74例),产前检查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60例对照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和VitB12、HCY水平;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VitB12、HCY与甲状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110例)和正常妊娠结局组(20例),比较两组VitB12、HCY水平。结果:临床组、亚临床组、对照组血清FBG、2 h PG、TC、TG、LDL-C、TSH和HCY水平依次降低,HDL-C、FT3、FT4和VitB12 依次升高(均P<0.05);VitB12与TSH、FT3和FT4无相关性(P>0.05),HCY与TSH呈正相关、与FT3和FT4呈负相关(均P<0.05)。临床组、亚临床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32.1%、32.4%)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5.0%),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2.5%、10.8%)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0)(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9%和85.1%,均高于对照组的18.3%(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VitB12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HCY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VitB12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两者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发展,并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2022 Vol. 30 (8): 1720- [摘要]( 342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林 霞1 孙启银1 徐菊玲2*

分析枸橼酸氯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患者性激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肥胖型PCOS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与对照组(n=82),均从月经周期第5d给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雄烯二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减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枸橼酸氯米芬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机体糖脂代谢状态,效果确切。

2022 Vol. 30 (8): 1726- [摘要]( 321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王丽先 尹倩倩 王彩研 金洁琼*

分析不同剂量叶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50例,根据叶酸治疗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mg/d)及高剂量组(5mg/d)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糖脂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高剂量组空腹胰岛素水平(9.15±4.11 mIU/L)低于低剂量组(12.37±4.79 mIU/L),高剂量组总胆固醇(3.12±1.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23±0.71 mmol/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低剂量组(4.23±1.05 mmol/L、2.96±0.90 mmol/L)(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肥胖型PCOS患者予以5mg叶酸治疗,可减轻患者亚临床炎症及胰岛素抵抗,治疗效果更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8): 1730- [摘要]( 409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史 杨 马万增 冯延红 王春延

探讨固肾安胎丸辅助泼尼松及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确认宫内妊娠后两组均予以泼尼松及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辅以固肾安胎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至孕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下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子宫内膜厚度]、外周血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及FDP、D-D水平,统计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后1年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下动脉的RI、PI均降低且联合组(0.63±0.05、1.80±0.22)均低于对照组(0.75±0.07、2.07±0.27),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且联合组(7.72±1.17mm)高于对照组(7.15±1.06mm),两组T细胞水平均提高,NK细胞、FDP、D-D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91.3%)高于对照组(73.9%)(P<0.05),不良反应联合组(8.7%)与对照组(13.0%)无差异(P>0.05);1年后随访,活产率联合组(91.1%)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辅助泼尼松及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机体免疫细胞与FDP、D-D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改善妊娠结局,用药安全。

2022 Vol. 30 (8): 1734- [摘要]( 338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杨雅楼1 何明欣1 李 珑2* 胡 璇3

分析外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指标检测对围绝经期宫颈癌变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围绝经期患者132例,妇科检查健康妇女77例分别为宫颈癌组和对照组,检测宫颈癌组术前及对照组上述3项指标,术后随访1年,将宫颈癌组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临床病理资料、指标检测水平,分析TAP、HPV、ICAM-1检测预测术后复发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与术后复发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术前血清TAP、ICAM-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患者血清TAP、ICAM-1及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术后3个月,未复发组各指标水平低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复发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79,高于单项指标检测;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TAP、ICAM-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患者术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TAP、ICAM-1、高危型HPV检测对围绝经期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效用,且3项指标水平均与患者手术预后相关,提示临床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加强有关指标检测,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

2022 Vol. 30 (8): 1740- [摘要]( 334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余 莉1 梅建勇1 李 甜1 李 迁2

探讨腹腔镜或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及对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显微镜下(显微镜组)或腹腔镜下(腹腔镜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精液质量变化。结果:显微镜组手术时间(2.1±0.4h)大于腹腔镜组(1.6±0.3h),排气时间(24.6±3.7h)、住院时间(5.1±0.6d)小于腹腔镜组(33.6±4.2h、6.5±1.0d)(P<0.05);术后1年,两组精液质量指标、血清睾酮水平均提高,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素素水平均下降且显微镜组变化幅度优于腹腔镜组,显微镜组自然妊娠率(46.7%)大于腹腔镜组(23.3%),总复发率(10.0%)和总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腹腔镜组(25.0%、23.3%)(均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结扎术相比,显微镜下结扎术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但操作难度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和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2022 Vol. 30 (8): 1745- [摘要]( 269 HTML (0 KB)  PDF (0 KB)  ( 21 )

曹潇君1 秦 爽2 缪士霞1

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2年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的90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统计自然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自然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年自然妊娠20例,流产4例,早产3例;术后2年自然妊娠41例,流产7例,早产6例。术后2年内总妊娠率为67.8%(61/90),其中正常分娩率为67.2%(41/61),不良妊娠结局率为32.8%(20/61)。正常分娩与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息肉直径、个数、部位、流产史、息肉复发存在差异(P<0.05),息肉病程、不孕病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宫腔术史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患者年龄大、体质指数高、息肉直径大、个数多、部位为宫角部和后壁、流产史是影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2年妊娠率及妊娠结局较理想,但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息肉直径、息肉个数、息肉部位、流产史均是影响术后妊娠结局的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2022 Vol. 30 (8): 1749- [摘要]( 339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 健 屠文龙* 彭文勇

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术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7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联合组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后疼痛情况,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0.63±0.12 min)、苏醒时间(3.83±1.62 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6.90±3.85 min)均低于对照组(0.87±0.21 min、5.75±1.91 min、9.03±2.97 min),术中HR、MAP、SPO2均高于对照组,苏醒后30min、60min NRS评分(6.33±1.04分、3.90±0.84分)均低于对照组(6.81±0.95分、4.35±0.97分)(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7%)与对照组(2.6%)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起效快、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

2022 Vol. 30 (8): 1754- [摘要]( 286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李小利 郭 梅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不同缝合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剖宫产难治性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缝合术式不同分为改良组57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和缝扎组55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83.6%),术后24h出血量(358.7±48.0ml)、住院时间(5.5±0.5d)低于对照组(423.3±51.1ml、7.89±1.5d),并发症总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23.6%),术后生理机能(90.1±3.3分)、总体健康(95.0±2.1分)、精神健康(90.2±4.1分)、精力(91.5±3.2分)评分高于对照组(86.3±3.7分、91.3±3.1分、88.4±3.3分、89.9±3.6分)(均P<0.05)。结论:对剖宫产难治性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可明显控制患者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2022 Vol. 30 (8): 1758- [摘要]( 303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林玉菊1 谢 东2 林 妹1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质指数(BMI)、血清铁代谢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GDM患者为观察组,108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于孕12周首次产前检查、确诊GDM(孕24~28周)并测量体量,检测血清铁代谢、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IR,分析BMI、血清铁代谢水平与GDM孕妇胰岛素抵抗关系。结果:两组孕中后期体质量、BMI均高于孕前期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铁(14.12±4.67μmol/L)、血清铁蛋白(177.45±35.35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85±3.12(μmol/L、127.36±40.33),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孕期BMI、血清铁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铁蛋白预测GDM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敏感度为93.7%、特异性为74.1%。结论:孕期体质量异常增加、血清铁代谢水平升高均可能是加重孕妇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耐量受损及GDM的重要环节;铁储备增加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血清铁蛋白对GDM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临床应控制孕妇体质量保持稳定,减轻铁负荷,预防GDM发生。

2022 Vol. 30 (8): 1762-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徐梅佳 薛春燕 路黎娟*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分娩前体质指数(BMI)、新生儿体重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建卡并分娩的单胎GDM孕妇及其新生儿相关资料,根据妊娠晚期HbA1c水平分为A组64例,HbA1c<5.5%;B组32例,HbA1c 5.5%~6%;C组69例,HbA1c≥6%。比较各组孕妇一般资料、分娩前BMI、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剖宫产率等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各组GDM孕妇年龄、产次、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没有差别(P>0.05)。B组和C组分娩前BMI高于A组(P<0.001);孕晚期HbA1c与分娩前BMI呈正相关(r=0.647, P<0.001),与新生儿体重呈弱正相关(r=0.2952,P<0.001);C组巨大儿出生率(30.4%)高于A组(4.7%)和B组(6.3%),B组和C组新生儿 1min Apgar评分(8.1±0.9分、8.0±1.0分)低于A组(8.6±0.9分),C组新生儿感染率(20.3%)、剖宫产率(36.2%)均高于A组(7.8%、20.3%)和B组(12.5%、21.9%)(均P<0.05)。羊水污染率、早产率、宫内窘迫率、胎膜早破率3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GDM孕妇妊娠晚期HbA1c水平与分娩前BMI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GDM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HbA1c≥6%)巨大儿出生率和剖宫产率均显著上升。

2022 Vol. 30 (8): 1766-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罗 艳 刘绪义* 秦 琦 戴凯 刘 玲

了解四川省眉山地区孕早期孕妇红细胞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建立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对2018年10月-2021年2月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年龄18~45岁、孕8~12周孕妇,采用Roche 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7135例红细胞叶酸样本和6296例血清维生素B12样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建立参考值。结果:本次研究的孕妇红细胞叶酸参考范围为1045.22(606.11~1492.69)ng/ml,血清维生素B12参考范围为499.60(201.0~927.3)pg/ml。随着孕妇年龄增长红细胞叶酸浓度增加(P<0.001),仅7例(0.098%)低于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推荐的最适浓度(400 ng/ml);血清维生素B12水平<191 ng/ml的孕妇占2.3%(146/6296),集中在18~35岁,不同年龄段孕妇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未见差异,维生素B12缺乏随孕妇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建立了眉山地区孕早期孕妇红细胞叶酸和血清维生素B12的参考范围,可为本地区孕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0 (8): 1771- [摘要]( 237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刘红梅 刘晓玲* 潘明霞 钟 丽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双调蛋白(amphiregulin)表达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203例临床资料,分为子痫前期轻度组(102例)和子痫前期重度组(101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0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化法测定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Amphireg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记录孕妇妊娠结局(胎盘重量、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比较各组孕妇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Amphiregulin表达差异并分析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子痫前期重度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血清和胎盘Amphireg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mphiregulin阳性率均依次升高,胎盘重量、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依次升高,血清及胎盘Amphiregulin mRNA和蛋白与胎盘重量、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Amphiregulin表达水平异常降低,且随病情加重降低;Amphiregulin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不良妊娠结局正相关。提示临床,Amphiregulin有望作为评估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生物学标志物。

2022 Vol. 30 (8): 1776- [摘要]( 231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马宏龙 曹 蕾

分析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风险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38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52例和非VTE组328例。收集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预测模型(R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曲线图,评估预测模型对卵巢癌术后患者VTE发生风险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卵巢癌术后患者VTE发生率为13.7%(52/380),其中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8.95%(41/52),单纯肺栓塞发生率为7.7%(4/52),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发生率为13.5%(7/52)。VTE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VTE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显长于非VTE组(均P<0.05)。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 0.717~0.848),预测VTE的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7.775,P=0.45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预测卵巢癌术后患者VTE的发生情况,对减少VTE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2022 Vol. 30 (8): 1781- [摘要]( 408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陈玉莲1 陈燕娥1 温云花1 詹 爱丁2 陈 莉2

探讨伴侣陪伴参与的亲情干预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术后疼痛感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伴侣陪伴参与的亲情干预,对比两组术前心理应激、术后疼痛感知和睡眠质量。结果:手术当天干预组状态焦虑(26.39±2.38分)、特质焦虑(22.51±4.41分)、恐惧评分(3.21±1.08分),以及收缩压(115.69±3.18 mmHg)、舒张压(77.36±7.89 mmHg)、心率(86.29±5.3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31.64±3.26分、27.81±4.62分、4.32±1.12分、128.36±4.82 mmHg、85.21±8.71 mmHg、92.54±5.43次/min),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25.0%),出院时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取伴侣陪伴参与的亲情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知,提高睡眠质量,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2022 Vol. 30 (8): 1786- [摘要]( 21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赵 燕 孙 飞 郭爱玲

探讨经阴道彩超结合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构建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在鉴别诊断未成熟性畸胎瘤和成熟性畸胎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就诊的80例畸胎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显示为成熟性畸胎瘤48例(成熟组),未成熟性畸胎瘤32例(未成熟组),检测血清CEA、AFP水平,经阴道彩超检查患者子宫及附件中肿块边界、包膜、形态、内部回声情况;logistics回归分析未成熟性畸胎瘤的影响因素;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EA、AFP水平及logistics回归模型诊断未成熟性畸胎瘤价值。结果:未成熟组血清CEA、AFP水平及超声瘤体边界不清晰、包膜缺损/无包膜、形态不规则比例均高于成熟组,内部回声为囊实混合性比例低于成熟组(均P<0.05)。血清CEA、AFP诊断未成熟性畸胎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38。以超声下瘤体包膜(X2)、内部回声(X4)、CEA(X5)、AFP(X6)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为Log(P=0.865+1.174X2+1.085X4+1.039X5+1.051X6,对此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χ2=36.482,P=0.000)拟合效果较好,logistics回归模型诊断未成熟性畸胎瘤的AUC为0.931(95%CI:0.877-0.985),诊断未成熟性畸胎瘤效果较高。结论:经阴道彩超下瘤体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清CEA、AFP联合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对鉴别诊断未成熟性与成熟性畸胎瘤有较高临床价值。

2022 Vol. 30 (8): 1790- [摘要]( 295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何 秋 罗 婷 元之婷

探讨应用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生物肌电刺激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 月-2020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FPFD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100例,两组均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接受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及直肠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盆底位置、形态、结构在静息期与力排期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疲乏程度及盆腔脏器脱垂(POP)POP-Q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直角静息期(63.28±9.33)°、力排期(58.90±7.50)°均大于对照组(40.14±7.33、33.10±8.53)°,I类、II类肌纤维肌力(32.72±6.80μV、33.50±6.15μV)均高于对照组(17.03±5.37μV、18.90±4.88μV),疲乏程度评分(2.79±0.95分)低于对照组(3.64±1.25分),POP-Q评分0级占比(90.0%)高于对照组(42.0%),而I级、II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疲乏程度、POP-Q评分,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2022 Vol. 30 (8): 1795-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李点英 孟 涛

探究足月妊娠妇女采用双球囊联合催产素引产时催产素的应用时机。方法: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60例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球囊后12小时给予催产素组(A组)、双球囊后1小时给予同时催产素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Bishop评分变化及相关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引产前Bishop评分无差异,引产后Bishop评分B组高于A组(P<0.05);A组30例初产妇中7例转为剖宫产,B组3例,其余两组产妇比较,B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较A组短(P<0.05),且两组分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结论:双球囊同时加入催产素用于足月初产妇的引产更有效。

2022 Vol. 30 (8): 1799- [摘要]( 202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吴向雅 吴淑榜 吴九敏

探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行无痛分娩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mg组和1.5mg组各76例,分别使用1mg或1.5mg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30min、麻醉6h VAS评分、生命体征[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产后产妇Bromage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统计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评分麻醉30min 时均降低、麻醉6h时均升高,麻醉30min、6h 时BP、HR、RR水平均降低,Cor、ADR、IL-6水平均升高;与麻醉30min相比,两组麻醉6h 时VAS评分、BP、HR、RR水平均升高,Cor、ADR、IL-6水平均降低,且1mg组麻醉30min、麻醉6h 时Cor、ADR、IL-6水平均低于1.5mg组,VAS评分(1.67±0.68分、.89±0.36)均高于1.5mg组(1.04±0.85分、3.27±0.23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低于1.5mg组(13.2%),BP、HR、RR水平均高于1.5mg组,产妇分娩成功后Bromage评分(0.84±0.36分)低于1.5mg组(1.13±0.47分),新生儿Apgar评分(9.57±0.38分)高于1.5mg组(8.81±0.26分)(均P<0.05)。结论:1mg剂量瑞芬太尼即可改善无痛分娩产妇VAS评分,降低Bromage评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2022 Vol. 30 (8): 1802- [摘要]( 296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杜 莉1 何丽芸1 沈心荷1 梁鹏飞2 毛红芳3 许 芸4 金龙妹5 曹莉莉6 葛啸天1 徐 飚7 朱丽萍1*

了解上海市2016-2020年51 287人工流产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2020年10月上海市3个区4家二甲以上医院所有人工流产病例登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共纳入人工流产病例51 287人次,年龄(30.7±6.2)岁,非本市户籍占78.4%,未婚者占23.8%。②2016-2020年人工流产人次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重复流产占比一直保持在65%左右,非本市户籍人工流产数量较本市户籍下降明显。③本市户籍人工流产者年龄以30~39岁居多,非本市户籍者年龄以20~29岁者居多(P<0.05)。非本市户籍人工流产者≤24岁占比高于本市户籍,<19岁者在非本市户籍和本市户籍中分别占6.0%和2.6%。④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者人工流产高危因素顺位一致,教育程度高、本市户籍、无生育史的女性出现高危因素的风险较低(P<0.05)。⑤几乎所有人工流产均为非意愿妊娠(99.96%),其中51.5%为未避孕,48.4%为避孕失败。非本市户籍者未避孕原因占比高于本地户籍,尤其在≤24岁者更为明显(均P<0.05)。⑥避孕失败而导致人工流产的最常用避孕方式为避孕套(68.9%)、安全期避孕或体外射精(23.0%)和紧急避孕药(3.7%),使用高效避孕方法失败者占比低(4.2%)。非本市户籍采用高效避孕方法失败的占比高于本市户籍(P<0.01)。结论:2016-2020年上海市51 287例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未避孕和采用非高效的避孕措施避孕失败,重复人工流产比例提高,应加强宣教,推广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降低重复流产。

2022 Vol. 30 (8): 1806- [摘要]( 47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陈宏丽 孙娇娇 胡亚芬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随访时期复发情况与患者围术期性激素、功能性多肽、小分子非编码RNA水平,以及预测肌瘤复发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并顺利完成6、12个月随访的子宫肌瘤患者135例,分别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功能性多肽、小分子非编码RNA水平,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随访6、12个月时评估患者子宫肌瘤复发情况并分组,比较复发与否与各研究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上述指标对子宫肌瘤宫腔镜术后不同时限复发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复发率6个月1.5%、12个月3.7%。各研究指标对6个月随访时复发的预测价值均偏低(均AUC<0.8);血清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和肌瘤组织中功能性多肽Ang2、CTGF、CA125对术后12个月时子宫肌瘤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00、0.821、0.801、0.806、0.833、0.807,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6.40ng/L、0.64μg/L、6.05IU/L、303.73ng/L、173.98μg/L和21.88IU/ml,MCM7、miR18a阳性表达未反映出较好价值。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以及手术肌瘤组织功能性多肽Ang2、CTGF、CA125水平对宫腔镜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结合相关诊断临界值,进行预防及干预。

2022 Vol. 30 (8): 1811- [摘要]( 323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临床分析
方华英 伍晓慧

比较宫腔镜联合钳夹术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胚物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行不全流产胚物残留宫腔镜手术175例资料,分为电切组(n=71)和钳夹组(n=104),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发现宫腔粘连、子宫严重屈曲及宫腔畸形发生率无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4.8%;一次性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5.8%、97.1%;术后新发宫腔粘连率分别为2.8%、1.9%均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钳夹术治疗胚物残留临床效果与宫腔镜电切术相当,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简易、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2022 Vol. 30 (8): 1816- [摘要]( 24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陈晓霞 权丽丽

探究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细胞黏附分子(CAM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中的表达及可能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EMs致不孕的异位内膜42例(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20例(正常内膜组),检测不同内膜组织标本中PAQR3、CAMs、HIF-1α表达并分析与EMs生育指数关系。结果: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PAQ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6.7%、85.0%,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46.7%、20.0%,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53.3%、0,异位内膜组阳性率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但异位内膜组不同分期患者PAQR3、CD44、HIF-1α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PAQR3表达阳性患者EFI评分均高于表达阴性患者,CD44、HIF-1α表达阳性患者EFI评分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且PAQR3与EFI评分呈正相关,CD44、HIF-1α均与EF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EMs合并不孕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PAQR3、CAMs、HIF-1α表达异常,提示三者可能促进EMs的发生,进而导致患者不孕。

2022 Vol. 30 (8): 1819-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李 坤 褚翠雯 陶均佳

探讨腹部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孕早期先兆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7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检查分为胎儿生长受限组(n=14),先兆流产组(n=16),正常妊娠的对照组(n=66)。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E)、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预测孕早期先兆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价值。结果:胎儿生长受限组和先兆流产组左右侧血流参数S/D、RI以及PI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S/D、RI、PI预测孕早期先兆流产的灵敏度(80.0%、86.7%、80.0%)和特异度(83.3%、90.9%、92.4%),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灵感度(86.7%、83.3%、73.3%),特异度(86.3%、87.9%、89.4%)。结论:腹部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孕早期先兆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2 Vol. 30 (8): 1823-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叶彩云 高翠玲 张 艺 张 继

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组织MicroRNA-146a-5p、MicroRNA-515-5p表达水平及与新生血管关系。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RSA患者84例(RSA组)、正常妊娠自愿行人工流产手术6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技术检测两组绒毛组织内MicroRNA-146a-5p、MicroRNA-515-5p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RSA组绒毛组织MicroRNA-146a-5p、MicroRNA-515-5p与VEGF关系。结果:RSA组MicroRNA-146a-5p(0.48±0.16)及VEGF mRNA(0.31±0.08)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MicroRNA-146a-5p(1.03±0.17)和VEGF mRNA(1.03±0.18),MicroRNA-515-5p mRNA表达量(1.29±0.26)高于对照组(0.47±0.15)(均P<0.05)。且随着RSA组流产次数增加,MicroRNA-146a-5p 及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呈下降趋势,MicroRNA-515-5p mRNA及蛋白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均P<0.05)。RSA组MicroRNA-146a-5p表达量与VEGF呈正相关(r=0.53,P<0.05),MicroRNA-515-5p与VEGF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RSA患者绒毛组织Micr-146a-5p表达下降,MicroRNA-515-5p表达上升,且与VEGF存在相关性,推测Micr-146a-5p、MicroRNA-515-5p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管生成而引起流产,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2022 Vol. 30 (8): 1827- [摘要]( 259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 辉 丁言玲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表达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本院产科确诊的孕24~28周GDM患者83例为GDM组,糖耐量异常、孕周水平相当但未发展为GDM患者85例为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正常且孕周水平相当的健康孕妇9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血浆ESR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法分析血清CRP、PCT、ESR水平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HbA1c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周、TG、TC、HDL-C无差异(P>0.05);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组、GDM组LDL-C、HbA1c、CRP、PCT、ESR、FPG、FINS、HOMA-IR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血清CRP与FPG、HOMA-IR正相关(r=0.552、0.576,P<0.05),血清PCT、血浆ESR与HOMA-IR正相关(r=0.547、0.545,P<0.05);CRP、PCT、ESR均为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P<0.05)。结论:炎症因子PCT、CRP、ERS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病。

2022 Vol. 30 (8): 1831- [摘要]( 267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董延华 樊 荣

探究THA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3429458及循环血游离脂肪酸(FFA)、irisin与多卵巢综合征(POC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PCOS患者112例纳为观察组,80例因男方因素不孕的同龄妇女纳为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HADA基因SNP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外周血FFA、irisin水平,分析THADA基因多态性、血FFA及irisin水平与PCOS发病的关系。结果:Hardy-Weinberg平衡试验结果提示,所纳入的研究群体具有代表性。rs134294858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组与正常组存在差异(P<0.05)。PCOS患者中,THADA基因rs13429458位点TG+GG型与TT型患者多毛评分、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腰臀比无差异(P>0.05);而TG+GG型患者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IR)患者比例均高于TT型患者,胰岛素0、30、60、120、180mIU/L,血糖30、60、120mmol/L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TT型患者(均P<0.05);TG+GG型与TT型患者血糖0、180无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FF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irisin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PCOS患者中存在IR患者外周血FFA水平高于非IR患者,irisin水平低于非IR患者,TG+GG基因型患者FFA水平高于TT基因型患者,irisin水平低于TT型患者(均P<0.05)。结论:易感基因THADA SNP突变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糖代谢,增加外周血FFA水平,降低irisin水平,共同促进IR,参与PCOS的致病机制。

2022 Vol. 30 (8): 1836- [摘要]( 261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邢增丽 胡春霞 周玉华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及双生儿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GDM孕妇89例为GDM组,糖代谢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89例为对照组。随访并比较两组孕妇围产及双生儿结局。结果:GDM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16.9%)、早产(69.7%)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6.7%、58.4%)(P<0.05),妊娠期高血压(13.5%)、子痫前期(3.4%)、贫血(20.2%)、胎膜早破(20.2%)、羊水过少(4.5%)、产后出血(13.5%)及不良结局评分(1.2±0.3分)与对照组(4.5%、2.3%、25.8%、15.7%、4.5%、12.4%)无差异(P>0.0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GDM可能增加HDCP和早产发生风险,但对不良围产结局的影响有限。

2022 Vol. 30 (8): 1841- [摘要]( 225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黄 娟 刘丽伟 李 伦

比较子宫肌瘤不同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炎性因子、应激激素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328例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TAH组109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TVH组85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H)LH组13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结果:手术时间TAH组、LH组、TVH组依次缩短,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TVH组及LH组无差异但均少于TAH组,术后24h及48h TVH组和LH组血清TNF-α、IL-8、CRP水平无差异但均低于TAH组,TAH组、LH组、TVH组血清NE、AngⅡ、Cor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手术时间与血清TNF-α、IL-8、CRP、NE、AngⅡ、Cor水平呈正相关(P<0.05),术中出血量与血清TNF-α、IL-8、CRP无相关性(P>0.05),与血清NE、AngⅡ、Cor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TAH比较,TVH、LH的术后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较低,TVH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22 Vol. 30 (8): 1844- [摘要]( 442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樊炳娟 王 丹 曲晓芹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巨大儿产妇胎盘组织超微结构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2月本院诊治的GDM并发巨大儿患者98例(观察组),产前检查为单纯GDM患者98例(对照组),健康产妇98例(健康组)胎盘组织,测定胎盘质量、胎盘容积、胎盘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AMPKαRNA表达量,分析胎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与AMPKαRNA表达量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胎盘质量(784.29±12.01g、641.57±12.09g、542.58±12.06g)、胎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率(66.3%、29.6%、2.1%)依次降低,AMPKαRNA表达量(0.31±0.02、0.41±0.08、0.49±0.03)依次升高(均P<0.05),胎盘容积各组无差异(P>0.05)。胎盘质量、胎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率与AMPKα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M并发巨大儿产妇胎盘质量高、胎盘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异常,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减少,这些改变可能影响胎盘的供氧和供血功能。

2022 Vol. 30 (8): 1848- [摘要]( 194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杨淑娟 刘 俐 罗岳西 杜兰兰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丙二醛(MD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糖脂代谢和妊娠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妇科就诊的GDM患者58例为GDM组,正常孕妇58例为正常组,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A12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DA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患者血清MDA、CA125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GMD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GDM组血清MDA、CA125、TG、TC、FBG、FINS、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MDA、CA125水平与TG、TC、FBG、FINS、HbA1c均呈正相关,发生不良妊娠结局(44.8%)高于正常组(29.55),不良结局组血清MD、CA125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均P<0.05)。血清MDA、CA125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44,敏感度分别为80.8%、88.5%,截断值分别为6.078 nmol/ml、14.031 U/ml,两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为81.3%。结论:GDM患者血清MDA、CA125水平异常,与糖脂代谢指标有关,可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2022 Vol. 30 (8): 1852-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张志敏1 金 玲2 倪 俊2*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异常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院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 2021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分娩的所有双胎妊娠合并GDM孕妇临床资料50例(GDM组),同期健康双胎妊娠孕妇5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前体质指数、年龄、生育史、辅助生殖技术使用、孕前吸烟状况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结果:GDM组子痫前期(32%)高于对照组(18%),P=0.006),而小于胎龄儿比率(16%)低于对照组(24%)(P=0.008),两组发生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 NICU入院率无差异(P>0.05)。GDM组在35周时未分娩孕妇中,子痫前期发生比例药物控制组(28.6%)低于饮食控制组(38.9%)(P=0.017)。结论:双胎妊娠GDM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几率增加,应密切关注。

2022 Vol. 30 (8): 1856-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周 丽 孟文颖*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远程胎心监护及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8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子痫前期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检测孕妇血清UA、CRP水平,采用远程胎心监护仪及无应激试验(NST)对孕妇远程胎心监护;Spearman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与远程胎心监护、血清UA、CRP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UA(496.23±45.27μmol/L)、CRP(10.02±1.21 mg/L)水平及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比例(31.0%)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359.34±37.62μmol/L、6.76±1.18 mg/L、12.5%),新生儿不良结局组血清UA(482.81±36.94μmol/L)、CRP(10.24±1.32 mg/L)水平及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比例(39.1%)均高于新生儿良好结局组(379.14±32.17μmol/L、6.52±1.13 mg/L、11.2%)(均P<0.05)。远程胎心监护异常、血清UA、CRP水平升高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呈正相关(P<0.05),且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及血清UA、CRP水平升高均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产前疾病加重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有关,提示可作为产前监测指标,以及时干预改善新生儿结局。

2022 Vol. 30 (8): 1860- [摘要]( 341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丁晓红 黄 武 任 丹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59例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LEEP组(n=81)和冷刀组(n=78),分别行LEEP手术或冷刀锥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结果:LEEP组手术时间(10.69±2.26min)、术中出血量(12.36±1.06ml)、愈合时间(27.39±4.68d)以及住院时间(4.25±1.33d)均少于冷刀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9%)低于冷刀组(21.8%),术后1年复发率(9.0%)高于冷刀组(1.2%)(均P<0.05);术后再妊娠发生流产率、足月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两组无差异(P>0.05),LEEP组再妊娠分娩产程时间、早产率及胎膜早破率低于冷刀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冷刀组(P<0.05),分娩方式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对需保留生育功能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LEEP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对患者宫颈组织损伤,有助于术后恢复并改善妊娠结局,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22 Vol. 30 (8): 1864- [摘要]( 452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况 漫 朱贵娟* 马亚琳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SLC5A8基因、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病变中的变化。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6例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组(n=73)、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组(n=57)和III级组(n=56),同时收集正常细胞43份作为对照组(n=43)。检测4组标本HPV DNA、SLC5A8以及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II级、III级组标本HPV DNA(0、28.8%、63.2%、92.9%)、SLC5A8(0、30.1%、66.7%、89.3%)以及RASSF2A(0、13.7%、49.1%、8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SLC5A8、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病变组织中异常升高,并随病情发展而增加。

2022 Vol. 30 (8): 1869- [摘要]( 326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白 蓉 胡文江 韩 静 周 静

检测宫颈癌患者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83例为宫颈癌组,宫颈癌上皮瘤变(CIN)患者70例为CIN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70例为对照组,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与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血清MMP-2水平;将宫颈癌组患者根据FIGO分期分为I期组29例、II期组25例、III期组16例,比较3组PSV、RI及血清MMP-2水平;Pearson法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PSV、RI的相关性;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SV、RI与血清MMP-2水平诊断宫颈癌效能。结果: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患者PSV、MMP-2水平依次升高,RI水平依次降低,且宫颈癌组随FIGO分期的增大患者PSV、血清MMP-2水平逐渐增大,RI水平逐渐减小(均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MMP-2与PSV呈正相关(r=0.690,P<0.05),与RI呈负相关(r=-0.516,P<0.05)。ROC分析显示,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PSV为0.783,RI为0.777,PSV与RI联合为0.864,血清MMP-2为0.883,血清MMP-2诊断价值高于PSV和RI单独检测(P<0.05),但与PSV、 RI联合诊断价值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PSV、血清MMP-2升高,RI降低,超声PSV、RI联合检测与血清MMP-2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相当,提示MMP-2可在一定程度替代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望作为鉴别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2022 Vol. 30 (8): 1872-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陈 慧 王晓静 汤福想

分析宫颈癌组织中激活的白激酶C受体1(RACK1)、IQ序列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IQGAPl)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CK1、IQGAP1、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IQGAP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βcatenin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27±0.11)低于癌旁组织(0.75±0.19),IQGAP1 mRNA(0.65±0.18)、β-catenin mRNA(0.61±0.21)高于癌旁组织(0.22±0.13、0.32±0.17),RACK1蛋白阳性率(18.9%)低于癌旁组织(63.2%),IQGAP1(76.4%)、β-catenin(68.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28.3%、31.1%)(均P<0.05)。RACK1在高分化、TNM分期为I期、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I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组织,IQGAP1在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I期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期组织(均P<0.05)。宫颈癌中RACK1表达与βcatenin呈负相关(r=-0.405,P<0.05),IQGAP1表达与β-catenin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RACK1低表达,IQGAP1高表达;RACK1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患者宫颈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β-catenin表达有关,IQGAP1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β-catenin表达有关。

2022 Vol. 30 (8): 1876- [摘要]( 18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陈惠娟 刘小燕 刘 霖 肖媛媛 胡芷晴 张 浩 徐志红*

分析羊水细胞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遗传咨询并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3245例临床资料,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常规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3245例样本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99.97%。核型分析成功率100%。发现异常核型151例,异常率4.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8例(38.4%),染色体结构改变93例(61.6%),包括结构异常54例,染色体多态39例。产前诊断指征中,不同血清学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高龄、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NT)值异常、B超筛查多发畸形、不良妊娠史、无创产前DNA筛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孕期用药或接触至畸因子、夫妻一方有先天异常、家族单基因遗传病者其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者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38.2%),其次为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25.0%),再次为NT值异常(13.8%)。结论:羊水穿刺术行产前诊断孕妇中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NT值异常为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胎儿异常检出效率。

2022 Vol. 30 (8): 1881-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李 怡 任晓桃 郭 静

探索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与血液检查指标关系以及HDN血型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4月本院分娩的2565例孕妇临床资料,抽取新生儿脐带血和夫妻双方抗凝血检测,统计HDN患病率并分析与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性,根据HDN分为溶血组(n=109)和非溶血组(n=2456),比较HDN患病情况与血液指标相关性,采用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血液指标预测HDN效能。结果:发生HDN 109例,4.2%;血型主要以O-A-A型为主,其次为O-AB-A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价效价越高,HDN发生率越高。经Spearman法分析,HDN患病情况与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性,与中性粒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呈正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4项联合早期预测HDN的曲线下面积=0.954、0.865、0.925、0.738、0.991,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结论:ABO血型不合的HDN血型主要以O-A-A型为主,血液检查预测HDN患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提示临床早期检测,及时诊断治疗。

2022 Vol. 30 (8): 1888- [摘要]( 258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吴青京 陈昌钊 符俊娟 张 婷 颜雪萍

探讨孕中期孕妇子宫动脉超声检查联合性激素检测预测晚发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LO-FGR)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LO-FGR孕妇68例(观察组),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68例(对照组)临床资料。两组孕妇均于孕25~27周时行子宫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同时测定血清游离雌三醇(FE3)、孕激素(P)水平。分析子宫动脉超声指标与性激素水平预测LO-FGR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动脉超声PI(0.77±0.21、 0.60±0.17)、RI(0.50±0.19、0.42±0.14)、S/D(2.04±0.77、1.62±0.54),血清FE3(16.33±1.89 nmol/L、25.69±3.27 nmol/L)及P(14.72±3.85 ng/ml、24.66±5.02ng/ml)] 均有差异(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动脉超声检查预测LOFG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95%CI 0.621~0.822),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69.8%;血清FE3在最佳截断值17.27 nmol/L时预测LO-FGR的AUC为0.606(95%CI 0.506~0.709),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5.2%;血清P在最佳截断值15.69 ng/ml时对预测LO-FGR的AUC为0.624(95%CI 0.510~0.724),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59.9%;超声联合血清检测预测LO-FGR的AUC为0.902,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1.3%。结论:发生LO-FGR的孕妇子宫动脉超声血流指标及血清FE3、P水平均异常改变,超声联合血清激素检测预测LO-FGR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2022 Vol. 30 (8): 1893- [摘要]( 262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杜 娟1 魏 翠1 汪 云2*

探究双胎妊娠不同分娩孕周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产科和苏州市立医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孕妇105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分娩方式、胎儿大小、早产、晚期流产、胎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统计不同分娩孕周(≥37周32例、孕34~36周52例、孕28~33周21例)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在分娩孕周≥37周(0、10%)、34~36周(28.6%、8.9%)、28~33周(0、6.3%)均无差异(P>0.05);34~36周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率(4.4%、14.3%)有差异,孕34~36周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自然分娩组低于剖宫产组(均P<0.05);孕≥37周、孕28~33周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质量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双胎妊娠产妇临床应尽量将孕期适当延长至孕36~37周,并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阴道试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

2022 Vol. 30 (8): 1897- [摘要]( 385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孙 丹 曹 锐* 王化丽 陈雪莲 崔雨萌 刘 涛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症状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月5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年龄相近的健康体检妇女5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血清nesfatin-1、netrin-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清nesfatin-1、netrin-1截断值,根据其截断值将病例组分别分为高、低水平组,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血清nesfatin-1、netrin-1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关系。结果:血清nesfatin-1、netrin-1水平病例组(1.10±0.20μg/L、36.52±6.20 pg/ml)均低于对照组(1.84±0.53μg/L、165.85±15.63 pg/ml)(均P<0.05);经ROC曲线确定,血清nesfatin-1、netrin-1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2μg/L、95.6pg/ml,以此分为nesfatin-1高水平组(nesfatin-1>1.52,23例)和低水平组(nesfatin-1≤1.52,89例),netrin-1高水平组(netrin-1>95.6,30例)与低水平组(netrin-1≤95.6,82例),nesfatin-1、netrin-1低水平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高于nesfatin-1、netrin-1高水平组(均P<0.05),血清nesfatin-1、netrin-1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均呈负相关(r=-0.324、-0.314,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nesfatin-1、netrin-1水平异常低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症状负相关,提示临床有望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指标。

2022 Vol. 30 (8): 1901- [摘要]( 289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印洪刚 马 腾 严 瑨 张 勤*

探讨利用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技术评估胎儿生长受限(FGR)胎盘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日-2020年2月1日FGR孕妇31例为病例组,年龄及孕周相匹配的胎儿发育正常孕妇31例为对照组,均行多b值DWI成像,并使用IVIM模型测量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及扩散系数f。结果:胎盘伪弥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20.37±6.34 mm2/s比31.75±7.54 mm2/s,P=0.006)(32.30%±4.17% 比23.66%±3.87%,P=0.001);胎盘扩散系数D(1.68±0.26mm2/s)与对照组(1.61±0.22 mm2/s)无差异(P=0.64)。结论:IVIM技术可用来观察FGR孕妇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为早期辅助诊断FGR提供帮助。

2022 Vol. 30 (8): 1905- [摘要]( 23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丽萍 刘 超 胥文娟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02例,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产妇均在常规产程处理下实施镇痛,观察组加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长无差异,胎儿窘迫和产钳助产发生无差异(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9.3%)低于对照组(25.0%)(P<0.05);两组镇痛前疼痛VSA评分无差异(P>0.05),镇痛处理后30min、60min、90min疼痛VSA评分观察组(0.18±0.43分、0.58±1.43分、2.14±2.52分)均低于对照组(7.84±2.56分、7.56±3.25分、8.16±1.68分)(均P<0.05);Apgar评分新生儿,观察组1min(8.83±0.56分)、5min(9.34±0.38分)与对照组(8.72±0.38分、9.46±0.31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及产程均无影响。

2022 Vol. 30 (8): 1908- [摘要]( 39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徐茜茜 周群英

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临床资料,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子宫内膜≥10mm组与<10mm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分析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厚度、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5kg/m2、合并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比例均低于有症状组(均P<0.05),两组产次≥2次、绝经年限≥5年、合并糖尿病比例无差异(P>0.05);无症状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小于有症状组(P<0.05),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占比两组无差异(P>0.05)。无症状组中,子宫内膜厚度<10mm的患者BMI≥25kg/m2、合并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比例低于≥10mm患者(P<0.05),年龄≥60岁、产次≥2次、绝经年限≥5年、合并糖尿病,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占比两组无差异(P>0.05)。BMI≥25kg/m2、子宫内膜≥10mm、合并高血压是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者临床病理资料有别于有症状者,内膜恶变风险较低,不宜对所有内膜增厚者行有创性检查,需根据子宫内膜厚度、临床资料综合评估,对有肥胖、子宫内膜厚度≥10mm或合并高血压等高危因素者需积极处理。

2022 Vol. 30 (8): 1911-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刘运芳1 陈佩玉1 万 燕1 金万里2

观察全子宫切除术中尿路损伤情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22年3月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800例子宫良性病变女性临床资料,将术中出现尿路损伤8例为尿路损伤组,未出现尿路损伤792例中随机选择6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发生尿路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尿路损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子宫体积、既往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增加、子宫体积≥10孕周、既往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为术中发生尿路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BMI、子宫体积、既往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均为全子宫切除术中尿路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Vol. 30 (8): 1915- [摘要]( 313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孙 燕 王佳盈 任 倩 裴梦然 李淑文

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甲状腺功能、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GDM患者45例(观察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45例(对照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1h血糖(PBG1h)、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胰岛素(1h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C肽水平,统计不良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lc水平较低,FBG、PBG1h、PBG2h、FINS、1hINS、HOMAIR、胰岛素、C肽水平较高;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TSH、FBG、PBG1h、FINS、1hINS逐渐降低,孕期TSH与FBG、PBG1h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观察组(11.1%)与对照组(4.4%)未见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GDM患者甲状腺功能、糖代谢、胰岛功能发生异常,对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 Vol. 30 (8): 1920- [摘要]( 343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贾均娥 孙 静 李秀芳 耿 平*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诊治的PCOS成功妊娠孕妇30例为观察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12周时血清AMH及性激素水平,追踪孕妇分娩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清AMH(6.74±1.81 ng/ml)高于对照组(0.37±0.16ng/ml),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总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卵泡刺激素、孕激素和泌乳素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4.03±0.31 kg)高于对照组(3.49±0.45 kg),Apgar评分(7.92±0.62分)低于对照组(9.42±0.33分),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30.0%)高于对照组(10.0%)(均P<0.05)。结论:PCOS孕妇孕早期血清AMH及性激素分泌存在异常,可能影响新生儿质量,易引起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应加以关注。

2022 Vol. 30 (8): 1926-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于 聪 钱丽花 路黎娟*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427例孕妇以及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GDM组)207例,正常孕妇220例(对照组),均在产前1周接受HbA1c、GA检测并比较两组分娩前水平及新生儿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GDM孕妇分娩前HbA1c、G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GDM组分娩前HbA1c(5.74±0.63)%、GA(13.16±2.35)%水平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3382±709g)、巨大儿比例(15.9%)均高于对照组(5.18%±0.56%、11.72%±1.82%、2968±659g、7.7%)(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组分娩前HbA1c、GA水平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57、0.509,均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4.0kg、3.5~<4.0kg、<3.0 kg和3.0~<3.5 kg的GDM孕妇分娩前HbA1c、GA水平依次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M孕妇分娩前HbA1c、GA水平提高,巨大儿发生风险提高(均P<0.05)。结论:GDM孕妇分娩前HbA1c、GA水平异常升高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巨大儿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2022 Vol. 30 (8): 1929- [摘要]( 272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综述
乌永嘎1 夏书琴2*

子痫前期(PE)是累及多个器官的妊娠期特有的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孕产妇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来源的脂质分子膜泡,分类为微囊泡、凋亡小体和外泌体。从PE患者中分离的外泌体参与免疫平衡失衡、胎盘形成缺陷和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等机制,从而影响PE发生发展。外泌体内涵生物活性RNA和蛋白质等调节胎盘微环境中的相关介质,这些介质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可通过调节关键信号通路,进行胚胎着床的免疫调节和母胎沟通。研究表明,母胎使用来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可以实现宫内免疫调节,在改善PE生理学和母婴健康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本文从PE的重要发病机制是母体-胎儿界面的免疫失衡出发, 阐述外泌体参与PE的机制, 并归纳近年来MSC-exos治疗PE的研究进展。

2022 Vol. 30 (8): 1933- [摘要]( 238 HTML (0 KB)  PDF (0 KB)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