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 28卷 4期

刊出日期 2020-04-15

专题研究
张思阳1,2潘虹1,2王彬彬1,2

目的:探究作用于月经增殖期及分泌期子宫内内膜异位症的共享潜在致病基因。方法:利用两个原始数据集GSE7305、GSE25628,筛选出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与匹配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使用基因本体论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利用STRING 11.0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MCODE软件筛选热点模块并使用BiNGO进行相关基因的GO分析。 结果:两个数据集共享96个DEGs。基因本体论分析显示DEGs富集于补体激活等通路。CLU等基因可能介导补体激活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结论:CLU等基因可能通过参与补体激活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2020 Vol. 28 (4): 470- [摘要]( 622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调查研究
高杨 邹丽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与农村育龄女性“二胎”生育意愿及生行为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内845名城乡育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市(城市组)425人,农村(农村组)420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二胎”生育意愿及行为,分析“二胎”生育意愿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女性在意愿生育子女个数、是否生育二孩、意愿生育二孩性别及生育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两组女性实际子女数均低于理想子女数,且城市低于农村(均P<0.05)。两组女性选择不愿意生育“二胎”与是否独生子女及受教育程度未见差异(P>0.05),而在家庭年收入和第一孩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农村组在年龄方面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是城市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家庭年收入、第一孩性别是农村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城市及农村育龄女性“二胎”生育意愿普遍不高,农村女性对性别偏好明显,经济因素是影响女性“二胎”生育意愿及行为的主要因素,农村女性意愿还受年龄及第一孩性别影响。

2020 Vol. 28 (4): 475- [摘要]( 564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张月1,2关婷3杨雪莹1张宏光1胡序怀3代巧云1焦楷磊1高华方1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人工流产史与妊娠等待时间(TTP)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参加深圳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且符合条件的44 672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20 608例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者为暴露组(其中14 762例有1次人工流产史,5 846例有≥2次人工流产史),以24 064例无人工流产史者为非暴露组。采用Kruskal-walls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基线特征,Kaplan-Meier法计算每个月经周期的累计妊娠率,使用Cox模型估计育龄女性人工流产史对TTP的影响。结果:既往无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女性12个月经周期的累计妊娠率为(32.6%),低于既往有1次(38.9%)和≥2次人工流产史(34.0%)者。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与无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女性相比,有1次和≥2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生育力分别升高19.0%(FOR=1.190, 95%CI 1.147~1.234)和21.5%(FOR=1.215, 95%CI 1.153~1.280)。结论:有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女性生育力较高,TTP未见延长。针对这一生育力较高的特定人群,应做好科学避孕指导工作,避免多次意外妊娠后反复实施人工流产术对其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020 Vol. 28 (4): 479- [摘要]( 436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临床研究
钟桂兰 王小花 符山花

目的:探讨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局部用药、口服米非司酮终止孕周≤8周瘢痕妊娠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孕≤8周瘢痕妊娠孕妇70例,对照组予以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QLQ-C30量表评定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β-hCG水平均降低,QLQ-C30量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时间(11.9±4.0d)、住院时间(16.9±3.2d)、β-hCG转阴时间(16.5±4.5d)以及月经恢复时间(63.3±5.4d)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发热(2.9%)、白细胞降低(5.7%)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1%、22.9%)(P<0.05)。结论:四氢叶酸肌注联合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对孕周≤8周瘢痕妊娠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更低。

2020 Vol. 28 (4): 484- [摘要]( 298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史文伟 应祝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栓塞术)与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联合子宫修补术(修补术)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1例,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分组,栓塞组26例,修补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转阴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栓塞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少于修补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高于修补组(均P<0.05);修补组术后24h血清β-hCG降低水平优于栓塞组,β-hCG转阴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栓塞组,术后3个月生理与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低于栓塞组(均P<0.05),心理、环境领域评分及术后6个月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两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与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联合子宫修补术治疗CSP均有良好效果,且保留生育功能,安全性高,但修补治疗周期短、费用低,栓塞术式在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具优势。

2020 Vol. 28 (4): 488- [摘要]( 284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周夏伶 何伟

目的:分析3种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效果及对患者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PM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超低剂量激素治疗)、B组(低剂量激素治疗)、C组(标准剂量激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指标、子宫内膜厚度(IMT)、窦卵泡数量(AFC)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有效率B组(92.5%)和C组(95.0%)高于A组(75.0%)(P<0.05);治疗后3组LH、FSH均较治疗前下降,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组变化幅度最高(P<0.05);IMT、AFC水平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与低剂量或超低剂量相比,标准剂量的激素在改善PMS患者生殖激素、糖脂代谢指标方面效果较好,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对IMT、AFC的改善效果相当,但标准剂量可能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实情选择合适方案。

2020 Vol. 28 (4): 492- [摘要]( 304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高翠玲 陈井丽

目的:探讨维生素D、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85例为GDM组,同期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和PLGF水平,Westem blot检测与免疫组织化检测分娩后胎盘组织中PLGF相对表达,比较两组维生素D和PLGF水平变化;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血清PLGF水平分为正常组(33例,维生素D≥30ng/ml、PLGF>100pg/ml)与不足组(53例,维生素D<29ng、PLGF<100pg/ml),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情况。结果:GDM组血清维生素D和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胎盘中PLGF蛋白相对表达(1.02±0.76)高于对照组(0.78±0.64),PLGF阳性表达(2.97±1.12)高于对照组(1.75±0.97)(均P<0.05);不足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4.5%)高于正常组(21.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67.9%)高于正常组(18.2%)(均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较低,其不足与不良妊娠结局与胎儿并发症可能有关。

2020 Vol. 28 (4): 496- [摘要]( 276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陆禹1李玉为2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及哺乳期母婴综合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规律产检的GDM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1)与对照组(n=95)。对照组接受常规孕期管理,观察组开展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检测两组孕期(产时)及哺乳期(产后90d)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及饮食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妊娠末期、产后90d,观察组的空腹及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总蛋白、血蛋白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PHD发生率和产后90d内糖代谢异常率、脂代谢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产后90d时BMI及体重滞留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重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改善GDM患者孕期及哺乳期代谢,改善母婴临床结局。

2020 Vol. 28 (4): 500-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韩金芳 祁小晶 朵生兰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疗效及对胎儿脐、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GDM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纳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58例采纳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均接受治疗直至分娩,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脐、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75.9%),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脐、肾动脉阻力指数以及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25.9%)(均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运动疗法可更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改善胎儿肾、脐动脉RI、S/D,改善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4): 504- [摘要]( 302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赵辉 李彬

目的:探讨非妊娠女性血糖指标参考区间用于评估健康妊娠妇女临床价值,并建立健康妊娠妇女血糖指标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产前检查产妇750例,按照孕期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各250例,另选本院体检的非妊娠妇女2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水平。结果:K-S检验显示4组血糖测定值均呈正态分布(P>0.05)。空腹血糖水平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孕组和晚孕组无差异(P>0.05)但高于早孕组(P<0.05)。4组内不同年龄段血糖水平未见差异(P<0.05)。通过±1.96s计算参考值区间,对照组4.02~5.40mmol/L,早孕组3.91~5.83mmol/L,中孕组4.32~5.97mmol/L,晚孕组4.33~6.05mmol/L。结论:用非妊娠妇女的血糖指标参考区间值评估妊娠妇女的血糖值存在不合理性,临床应建立针对妊娠妇女的血糖指标正常参考区间,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2020 Vol. 28 (4): 508- [摘要]( 242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张玲 徐晓英 忽平 谢志萍 王娜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孕晚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280例为亚临床甲减组,同期规律孕检的正常妊娠女性280例为对照组。于孕晚期(孕34~36周)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全天(24h)、白天(6:00-10:00)和夜间(22:00-次日6:00)血压。结果:亚临床甲减组促甲状腺素(TSH)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低于对照组,24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收缩压标准差(SSD)以及舒张压标准差(DSD),白天及夜间的SBP、DBP、SCV、DCV、SSD、DS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临床甲减组24h的SBP、DBP、SCV、24hDCV、SSD、DSD均与TSH呈正相关(P<0.05),SBP、SCV、SSD、DSD均与FT3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较高,血压波动程度较大,临床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干预治疗。

2020 Vol. 28 (4): 511- [摘要]( 228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徐静 王冬雪 王列 宋佳 曲冬颖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母婴结局的不同回顾性将6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34例)和结局不良组(30例)。在孕晚期(孕28周、孕32周)对两组孕妇各进行1次血清BNP、cTnI水平检测,对比两组血清BNP、cTnI水平及终止妊娠前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孕28周相比,两组孕32周时血清BNP、cTnI水平均升高,且结局良好组BNP、cTnI水平及升高值均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结局良好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占比高于结局不良组,Ⅲ级、Ⅳ级占比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血清BNP及cTnI升高值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r=0.910、0.895,P均<0.05)。对不良母婴结局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血清BNP或cTnI单独检测比较无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AUC值(0.841)、诊断敏感性(94.6%)、特异性(98.2%)、准确性(96.4%)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晚期血清BNP、cTnI水平升高与不良母婴结局密切相关,血清BNP、cTnI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不良母婴结局有较高效能。

2020 Vol. 28 (4): 515- [摘要]( 24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朱晓童1陈晓2钱天烨3王新新3孔祥3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前置胎盘单胎妊娠孕妇80例,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36例及非植入组44例。另选取有前置胎盘高危因素且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4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中期、孕晚期母体血清AFP、CK值,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结果:孕中、孕晚期植入组AFP均高于非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孕晚期CK在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孕中期AFP诊断临界值为55.1μg/L,曲线下面积为0.75;孕晚期AFP诊断临界值为276.5μg/L,曲线下面积为0.81。孕中晚期AFP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8.6%,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孕中期及孕晚期母体血清AFP值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影像学联合血清AFP值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0 Vol. 28 (4): 519- [摘要]( 240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代艳 王吉云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2020 Vol. 28 (4): 524- [摘要]( 236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叶峻杰1孙丽娟1陈婷婷1马娅萍1杜应雄1张乐2

目的:调查云南傣族、彝族、汉族希特林蛋白缺陷SLC25A13基因突变的分布特点。 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AS-PCR),复合扩增10个SLC25A13基因高频突变位点,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和GeneMapper software 5软件,分析2189个样本的SLC25A13基因型,用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3个民族均检出CT4(IVS16ins3kb)和CT8(c.851-854del4)突变,汉族群体还发现CT2(c.1638_1660dup23)突变。c.851-854del4在傣族人群的突变类型中占有较高比例(75%)。傣、彝、汉族SLC25A13基因的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2%(1/83)、0.44%(1/227)和1.48%(1/67);傣、彝族分别与汉族突变基因携带率比较无差异(P>0.05)。理论上3个民族的NICCD发病率分别为1/27 445、1/206 116和1/18 151,总发病率为1/30 667。结论: 希特林缺陷病在云南群体中广泛存在。通过SLC25A13基因突变筛查可以为临床遗传咨询和干预提供参考。

2020 Vol. 28 (4): 528- [摘要]( 36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魏玉兰 任新玲 黄博 靳镭

目的:探讨授精后第5天(D5)严重自发空泡化的形成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授精后D5出现严重自发空泡化的873个胚胎作为空泡组,同期形态无异常的5709个胚胎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第6天(D6)胚胎的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及临床结局。结果:空泡组D6可利用囊胚率(8.3%)及优质囊胚率(22.2%)均低于对照组(27.9%、65.2%)(P<0.05)。临床结局方面,无论是单胚复苏移植还是与正常胚胎的联合复苏移植,空泡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授精后D5严重自发空泡化的形成虽然影响D6可利用囊胚率及优质囊胚率,但可利用囊胚与对照组有相似的临床结局。

2020 Vol. 28 (4): 533-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李燕 马俊旗 王娟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5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配合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经期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6%)低于对照组(6.4%)(P<0.05),有生育意愿者妊娠率观察组(57.9%)与对照组(52.8%)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效果更理想,可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2020 Vol. 28 (4): 536-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临床分析
巴磊 王冠融 施雯慧 杨月华 周健 许豪勤

目的: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IUD)带器妊娠的可能影响因素和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IUD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全国116个国家级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提交的使用IUD带器妊娠不良事件报告5896例资料。结果:对象中首次置器4206例(71.3%),IUD位置改变2814例(47.7%)。IUD在使用初期发生带器妊娠占比较多,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IUD使用早期对年轻对象加强IUD位置的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减少部分带器妊娠发生,对发生异位妊娠占比高的IUD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2020 Vol. 28 (4): 539- [摘要]( 353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丁屹1袁霞1顾文文1陈继明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子EMS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TGF-β、VEGF和ICAM-1水平,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TGF-β水平与VEGF、I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GF-β(389.25±12.36pg/ml)、VEGF(178.45±10.02pg/ml)和ICAM-1(186.34±13.15μg/ml)高于对照组(322.16±15.04pg/ml、120.27±8.45pg/ml、104.28±12.93μg/ml(均P<0.001);观察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TGF-β、VEGF和ICAM-1水平(411.35±12.95pg/ml、192.92±8.35pg/ml、204.15±15.17μg/ml)高于Ⅰ-Ⅱ期患者(352.94±15.24pg/ml、155.36±7.28pg/ml、168.28±10.02μg/ml)(均P<0.001);TGF-β水平与VEGF、ICAM-1水平正相关(r=0.523、0.48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TGF-β、VEGF和ICAM-1水平较正常者高,且临床分期高者水平更高。TGF-β与VEGF、ICAM-1水平正相关。

2020 Vol. 28 (4): 543- [摘要]( 315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杨彩梅 郭冰杰 王琳琳

目的:观察早发型子痫前期(PE)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及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正常妊娠孕妇265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350例。取所有孕妇外周静脉血,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E、辅助性T细胞水平,分析可能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0.24±0.15mg/L)、维生素E(4.92±2.31mg/L)低于正常组(0.47±0.18mg/L、10.75±4.57 mg/L),血液中Th(21.01±3.96%)、Th1/Th2(20.41±5.75)高于正常组(12.31±2.50%、7.93±1.46),Th2(1.04±0.17%)低于正常组(1.60±0.29%)(均P<0.05)。多胎妊娠、年龄≥35岁、有内科合并症、维生素E缺乏、产前体质指数异常是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型PE孕妇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且机体免疫平衡出现紊乱,多胎妊娠、年龄≥35、有内科合并症、维生素E缺乏、产前体质指数异常为早发型PE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应予以重视。

2020 Vol. 28 (4): 546- [摘要]( 331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冯念1曹作增2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TBP2)、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自身免疫POF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卵巢功能正常女性48例为正常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TBP2、BMP15,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分析二者变化对自身免疫性POF的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血清中TBP2、BMP15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正常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病例组血清TBP2、BMP15表达与FSH、LH呈负相关性,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均P<0.05),TBP2与BMP15表达呈正相关性(P=0.000)。结论:自身免疫性POF患者血清TBP2、BMP15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并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相关。可能 TBP2、BMP15相互协同调控自身免疫POF发病过程。

2020 Vol. 28 (4): 550- [摘要]( 251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夏琼 杨冬梅 刘佩佩 黄利红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V)A、VE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本院常规孕前检查的427例女性(孕前组)及573例妊娠20周内产前检查孕妇(孕期组)为研究对象,孕期组定期产检后明确发生子痫前期53例。均检测血清VA、VE,孕期组同时行肝肾功能检测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与孕前组比较,孕期组妊娠20周时血清VA、VE水平及VE异常率未见差异(P>0.05),但VA缺乏率及异常率较高(P<0.05)。孕28周时,轻度、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VA、VE、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无子痫前期孕妇,且重度者高于轻度孕妇(P<0.05);血清VA、VE水平与BUN、SCR呈负相关(P<0.05);预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915,临界值分别为0.19mg/L、3.26mg/L,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9%、65.5%和92.3%、86.9%。结论:孕妇易出现VA缺乏,VA、VE对于预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价值。

2020 Vol. 28 (4): 553- [摘要]( 292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舒丹 乔英琴 彭燕 毛世华

目的:研究卵巢囊肿不同治疗方式对卵巢功能及受孕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剥除术组和B超穿刺组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性激素水平等;随访两组术后1年妊娠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腹腔镜剥除术组手术时间(49.7±3.8 min)、术中出血量(133.8±11.1 ml)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3±2.3 h)均高于B超穿刺组,术后缓解率(92.0%)高于B超穿刺组(64.0%),并发症发生率(22.0%)和术后复发率(16.0%)高于B超穿刺组,性激素水平高于B超穿刺组,窦卵泡数(6.5±1.8个)低于B超穿刺组(均P<0.05)。两组术后受孕和不良妊娠比例无差异(P>0.05);腹腔镜剥除术组优质胚胎比例低于B超穿刺组,而自然流产率高于B超穿刺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激素水平、窦卵泡数、手术方式是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论:相比腹腔镜剥除术,B超穿刺术对治疗卵巢囊肿缓解率、优质胚胎率较高,自然流产率较低,因此,针对年轻、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B超穿刺方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2020 Vol. 28 (4): 558- [摘要]( 280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苏玥辉 张梦真 张春燕 胡瑞 张琼英 王瑶 李盼盼 张慧平 张效东 沈岩 秦漓洪 汤余洁 张莹翠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筛查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行宫颈癌筛查128例,均行妇科检查、FH、TCT及HPV检测,最终经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13例(HSIL 5例、LSIL患者8例),宫颈癌3例,余112例未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检测方法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结果:FH、TCT、HPV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95、0.937,FH检测与TCT检测无差异(P>0.05),HPV检测最优。FH+TCT、FH+HPV、TCT+HPV检测诊断的AUC分别为0.793、0.903、0.950, 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H+TCT(87.19%、71.68%)和FH+HPV(95.01%、85.48%)。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等优点,筛查效果与TCT检查类似,但略差于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2020 Vol. 28 (4): 562-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高媛媛 段艳芳

目的:探讨不同指证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足月分娩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治疗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2例。根据McDonald的手术时机不同分为3组各34例。病史指证组行基于病史指征性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阴道超声组采取经阴道彩色超声联合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体格指证组行体格检查指征性环扎术。对比3组手术成功率、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成功率、分娩孕周、足月分娩率、新生儿体质量及存活率,病史指证组及阴道超声组均高于体格指证组(P<0.05),但病史指证组与阴道超声组对比无差异(P>0.05)。流产率、早产率3组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手术指征对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效果存在差异,经阴道彩超联合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及基于病史指征性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分娩孕周、足月分娩率、新生儿体质量及存活率均优于体格检查指征性环扎术。

2020 Vol. 28 (4): 566- [摘要]( 291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杨东群 张兰珍 王销颖 张雪珍

目的:探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157.3±28.9ml),产后2h出血(208.2±50.8ml),产后24h出血(310.5±60.2ml)均低于对照组(183.7±27.9ml、357.5±52.2ml、448.6±75.5ml),产后出血发生率(16.3%)低于对照组(36.3%)(均P<0.05)。术后发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应用抗生素后均好转。无再次手术、肠套叠或产褥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腹部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并如期康复出院。结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对手术器械及设备无特殊要求,可有效的控制迟缓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2020 Vol. 28 (4): 569- [摘要]( 323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陈雪蓉 孟海云 沈冉 靳晴 牛兆仪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胰岛素抵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本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孕妇资料按照孕期合并症分组,分别为GDM组42例、PIH组35例、GDM+PIH组29例及正常妊娠对照组56例。检测孕24~28周血清Hcy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影响GDM患者合并PIH的相关因素。结果:GDM组、PIH组孕前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但低于GDM+PIH组,GDM组FPG、FINs、HOMA-IR高于PIH组和对照组,但低于GDM+PIH组,PIH组收缩压、舒张压、Hcy高于GDM组和对照组,但低于GDM+PIH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HOMA-IR、Hcy均为影响GDM孕妇合并PI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与胰岛素抵抗均参与了GDM合并PIH的发病过程,且Hcy、胰岛素抵抗异常与GDM孕妇发生PIH有关。

2020 Vol. 28 (4): 572- [摘要]( 346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方静 方自国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妇女不同碘营养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本院产科门诊孕妇210例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分别为72例、70例、68例,检测所有孕妇的尿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并比较分析。结果:孕早期组碘缺乏率(38.9%)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组(P<0.05);孕早、中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FT4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极少数孕晚期孕妇存在甲亢;孕早期碘缺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66.7%)高于孕中和孕晚期妇女(P<0.05);孕晚期碘过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30.0%)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组(P<0.05)。结论:妊娠中、晚孕妇碘营养基本处于适宜水平,但孕早期妇女普遍存在碘缺乏。应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孕早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对尿碘<150μg/L或>250μg/L的孕妇均应给与甲状腺功能筛查。

2020 Vol. 28 (4): 576- [摘要]( 356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马叶烨 郭超 乔晓林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就诊的有引产指征足月妊娠孕妇220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引产方法分为球囊组(109例,给予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和缩宫素组(111例,给予缩宫素引产),观察两组引产及妊娠结局。结果: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成功率(92.7%)、引产成功率(91.7%)高于缩宫素组(78.4%、71.2%),治疗后Bishop评分(7.0±1.0分)高于缩宫素组(6.0±1.0分),阴道分娩比例(90.8%)高于对照组(79.3%),产后出血量(270.0±25.6ml)和总产程(6.7±1.2 h)少于缩宫素组(304.5±30.2 ml、8.1±2.0 h)(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扩张球囊有较好的引产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2020 Vol. 28 (4): 580- [摘要]( 299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吴玥丽 吕虹 赵玲 朱重阳 赵晖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904名妊娠中、晚期孕妇,采用羊水细胞培养联合FISH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分析诊断结果并总结两种诊断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结果:2904份羊水标本中2815份培养成功(96.9%),标本自接种、培养至核型分析均分为两组,两组分析2815例羊水染色体结果均一致。在成功培养的2815份标本中发现异常核型139例(4.94%)。2904份羊水标本FISH检测均成功,成功率100.00%。FISH检测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90例,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染色体核型检出的3例染色体缺失重复、44例结构异常及2例嵌合异常未被FISH检出。结论: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值得肯定,结合FISH实验能够实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快速、早期判断,是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2020 Vol. 28 (4): 583- [摘要]( 301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方华 夏娜

目的:分析缝合止血对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止血效果及对性激素和卵泡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150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双极电凝止血(电凝组)或缝合止血(缝合组),分析两组止血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前性激素水平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均无差异(P>0.05)。缝合组术后雌二醇(123.42±16.66 pg/ml)、抗苗勒管激素(3.24±1.13 ng/ml)和窦状卵泡数目(7.9±2.1个)均高于电凝组,卵泡刺激素水平(6.35±3.01 U/L)低于电凝组(P<0.05)。两组月经改变率(13.3%、21.3%)无差异(P>0.05)。结论:缝合止血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可减少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降低月经改变率。

2020 Vol. 28 (4): 587- [摘要]( 273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支霜 蒋本贵 张莉英 李岩

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器官脱垂(POP)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育龄妇女1030例临床资料,调查产后POP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1030例产后育龄妇女中,患POP 725例(70.4%),其中阴道前壁膨出551例(53.5%),阴道后壁膨出502例(48.7%),子宫脱垂81例(7.9%);POP脱垂部位以阴道前壁膨出为主,脱垂程度以Ⅰ度脱垂为主。不同年份间POP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147),线性卡方检验发生率呈增长趋势(χ2线性=5.218,P=0.022)。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是育龄妇女发生产后POP的高危因素。结论:本次调查育龄妇女产后POP的发生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等是产后发生POP的高危因素。

2020 Vol. 28 (4): 589-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王朋谋1陈静1李晨星1李卫平2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RH)60例,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RH)6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LRH组住院时间(7.4±2.1d)、术中出血量(81.0±8.1ml)、术后排气时间(28.1±4.3h)、下床活动时间(5.1±1.1h)均低于ARH组(P<0.05);两种术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提高,且LRH组评分(89.11±7.32分)高于ARH组(64.16±6.17分)(P<0.05)。LRH组感染率(1.7%)、膀胱损伤率(1.7%)、5年随访肿瘤复发率(25.0%)和生存率(60.0%)与ARH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行腹腔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或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均可有效提高患者性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手术效果相当,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未见差异,LRH手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佳。

2020 Vol. 28 (4): 593- [摘要]( 276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蒋晓颖 周密 席岚 郭永平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产后出血(PPH)大量输血(MT)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严重PPH患者47例,采用TEG检测凝血功能并指导MT治疗。观察TEG检测前后成分血输注情况、不同TEG参数下输血情况,统计临床预后。结果:TEG检测显示,PPH产妇存在血液低凝状态。在Angle角<53°、R值>10min、MA<37mm患者中,滤白红细胞悬液(LPR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用量明显增加(P<0.05)。根据TEG参数调整输血成分后,R值和K值明显缩短, MA值、Angle值和CI值纠正,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5);47例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TEG检测能够全面反映产妇的凝血状态,对PPH的MT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2020 Vol. 28 (4): 596- [摘要]( 28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陈雯霞 王春春 唐龙英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指数(BMI)增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产检并分娩孕妇347例临床资料,根据孕期BMI增量分为轻度组(增量<5kg/m2)、中度组(5 kg/m2≤增量≤10 kg/m2)和重度组(增量>10 kg/m2),比较各组母婴结局。结果:重度组总产程(12.19±1.99h)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宫口扩张速度(0.80±0.17cm/h)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剖宫产(47.8%)和产钳助产比例(20.9%)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巨大儿(20.9%)、新生儿窒息(11.9%)发生率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17.9%)、妊娠期高血压(19.4%)和产后出血(17.9%)发生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孕期BMI增量≥5 kg/m2孕妇,积极给予干预措施。

2020 Vol. 28 (4): 601- [摘要]( 293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范玉荣1朱丽芳2

目的:探究某地区部队官兵不孕不育现状。方法:统计截止2018年9月部队官兵4200名生殖健康情况并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不孕不育发生率为10.0%(420/4200),其中男、女性不育不孕官兵年龄构成均以31~35岁最高(59.2%、45.7%),其婚龄及不孕不育时间均为3~5年占比最高(43.4%、24.3%)、仅有60.5%患者进行过相应治疗;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孕不育时间与婚龄呈正相关(r=0.988,P<0.01)。385例男性不育官兵中,无精症占比最高(22.1%),其次为附属性腺异常(19.4%)、精子畸形(16.6%);35例女性不孕官兵中,输卵管因素占比最高(50.3%),其次为卵巢因素(12.4%)和内分泌因素(9.4%)。结论:某部队不孕不育存在自身特点,应在部队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部队人员生殖健康水平。

2020 Vol. 28 (4): 604-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钱赛 王宇容

目的:探讨终止早期妊娠不同流产方式对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再次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终止早期妊娠200例,根据流产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卵巢功能、输卵管功能、子宫内膜厚度及再次受孕后临床结局。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及并发症均高于药物组(P<0.05);输卵管阻塞发生率低于药物组,子宫内膜厚度在流产后2周、月经复潮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低于药物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术后1个月低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差异(P>0.05);优质胚胎比例、不孕例数高于药物组,而自然流产率、未正常妊娠率低于药物流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LH、E2、FSH、窦卵泡数、流产方式是自然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不孕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手术流产更易造成再次妊娠自然流产及不孕,而药物流产术后恢复过程较快,但输卵管堵塞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在不同流产方式选择时应加以避免。

2020 Vol. 28 (4): 606-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经验交流
席芬 柳建华

2020 Vol. 28 (4): 611- [摘要]( 262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李金燕 王俊青 姜莉 苗凤玲 白莫日根

2020 Vol. 28 (4): 613- [摘要]( 277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李春艳 郑娇 燕凤 程璐 宋婷婷 陈必良 徐慧 张建芳

2020 Vol. 28 (4): 616- [摘要]( 216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杨华美 孟凡荣 陈晓晴 郭保岩

2020 Vol. 28 (4): 619- [摘要]( 224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综述
徐芊芊 王彦林

目的: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近20余年来,多胎妊娠减胎术(MFPR)成为改善多胎妊娠结局的一种补救措施。然而由于多胎妊娠的复杂性、绒毛膜性的不同、初始胎儿数目不同,特别是二胎政策下高龄高危孕妇增加,对于减胎的方案、减胎的时机、减胎后的妊娠管理,目前尚无规范及指南,且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因此笔者将围绕多胎妊娠绒毛膜性、初始胎儿数目不同对减胎时机及减胎方案等进行阐述。

2020 Vol. 28 (4): 621- [摘要]( 300 HTML (0 KB)  PDF (0 KB)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