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2019 Vol. 27 (10): 1268- [摘要](
43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
)
-
-
郭新华
2019 Vol. 27 (10): 1269- [摘要](
81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
-
房宇航1,2毛燕燕1,2张琍琍2周维谨2许豪勤3
目的:对现有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微信公众号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其在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功能、内容。方法:利用微信手机端及搜狗微信检索引擎检索,结合小同行推荐和转载信息回溯,从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最佳手段、避孕及相关临床服务或转诊服务信息、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服务以及原创信息的提供4个维度评价公众号对预防非意愿妊娠方法提供情况。利用清博大数据网站的微信传播指数估计其传播力。结果:纳入的103个微信公众号中,机构为主体66个(64.1%),70%持续不到3年。这些微信公众号以避孕/生殖健康知识传播或药具发放为主,预防非意愿妊娠功能主要通过推文宣传实现,未专设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功能模块,50%公众号累计推文<100篇。在提供最佳途径或方法信息方面,64.1%公众号提供紧急避孕信息,其他方面均<20%。结论:目前,微信公众号就预防非意愿妊娠所提供的手段与方法单一,提供咨询与转诊服务比例偏低,传播力普遍偏低。
2019 Vol. 27 (10): 1273- [摘要](
466
)
HTML
(0 KB)
PDF
(0 KB)
(
145
)
-
-
张祎1李玉艳2梁霁3车焱2产后避孕项目组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的避孕启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4—2018年1月,在全国15个省市选择60家医院,每家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300名,了解其产后避孕启动时间、性生活恢复和月经恢复时间等情况,采用频数、百分比、寿命表和多水平Cox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产后3,6,9和12个月累积避孕启动率分别为18.5%、63.1%、81.7%,和85.0%,低于同期累积性生活恢复率(24.1%、73.6%、91.1%和93.8%)。性生活恢复时间与避孕启动时间呈正相关(r=0.76)。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中位数为4(P25 3,P75 6)个月。多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民族、学历、孩子数、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间与产后避孕启动时间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我国妇女产后避孕启动时间晚于性生活恢复时间。应加强产后已恢复性生活但未恢复月经的妇女以及母乳喂养时间较长的妇女。
2019 Vol. 27 (10): 1279- [摘要](
324
)
HTML
(0 KB)
PDF
(0 KB)
(
140
)
-
刘冬梅 刘鸿雁 王晖 邹艳辉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现状、影响因素及最近一次分娩或流产后避孕情况,探讨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政策和措施。方法:应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选取调查前60个月内即2012年7月以来有妊娠经历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率为31.3%,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未婚同居、非农就业、西部地区育龄妇女是重复人工流产的高风险人群,最近1次分娩或流产后使用避孕措施者仅占76.6%,其中59.2%采用短效避孕措施。结论: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率高,应重视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工作,关注重点人群,做好流产后关爱工作。
2019 Vol. 27 (10): 1284- [摘要](
4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37
)
-
-
赵新1,2裴开颜1李来宝1杨华3钱金凤4岳秀英5马艳宏6吴尚纯1
目的:观察在《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具取出技术指南》(简称《取器指南》)指导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绝经2年后妇女取器的结局,分析困难取器的影响因素,为《取器指南》的实际应用积累经验。方法: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取器过程和结局。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困难取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777例纳入数据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5.7±5.2岁,绝经年限5.6±4.7年,生殖器官中度和重度萎缩的比例分别占35.1%和56.0%;取器顺利占84.7%,取器困难占14.9%,取器失败占为0.4%。重度生殖器官萎缩是困难取器的风险因素。术前宫颈准备可降低困难取器的风险。在静脉麻醉下取器对取器结局无影响。结论:《取器指南》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建议尽快用于临床。
2019 Vol. 27 (10): 1288- [摘要](
381
)
HTML
(0 KB)
PDF
(0 KB)
(
143
)
-
张清健 宋革 钟小英 姜荣华 刘晓玲 郑炜炜 祝晓丽 黎敏茹 詹泽虎 蔡晓林 陈翘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AID治疗的19 948个周期,其中自然周期14390个,促排卵周期5558个。促排卵周期中克罗米芬(CC)、他莫昔芬和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周期分别为812、1229和491个,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自然周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他莫昔芬和hMG组 (OR 1.414,95% CI 1.254-1.595;OR 1.221,95% CI 1.073-1.388);CC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他莫昔芬组 (OR=1.253,95% CI 1.062-1.478)。自然周期组的活产率高于CC、他莫昔芬和hMG组 (OR 1.175,95% CI1.025-1.346;OR 1.432,95% CI1.259-1.628;OR 1.211,95% CI 1.057-1.388);CC组的活产率高于他莫昔芬组 (OR 1.219,95% CI 1.021-1.455)。CC和hMG组的多胎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OR 7.828,95% CI 3.976-15.413;OR 13.941,95% CI 7.617-25.518);CC和hMG组的多胎率高于他莫昔芬组 (OR 21.264,95% CI2.829-159.828;OR 37.871,95% CI 5.149-278.558)。结论:在AID中,排卵功能正常女性,应进行自然周期的AID手术;在促排卵周期,应首选CC促排卵方案。
2019 Vol. 27 (10): 1294- [摘要](
328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
张丽华1陈亮1蔡晓丽1徐小鸥1张杰1杨萌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人工流产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11 月—2017年6月因意外妊娠自愿行人工流产且年龄<46岁妇女1200例,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0例)与观察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CNP随访,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随访依从性(78.8%)、对服务满意度(95.8%)、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得分优良率(93.5%)及高效避孕率(72.9%)均优于对照组(47.2%,80.6%,53.9%,25.0%);不安全避孕率(3.2%)及未避孕率(1.1%)、不良情绪评分及并发症和重复流产率(4.1%)低于对照组(46.4%,14.6%,26.9%)(P<0.05)。结论: CNP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随访可有效提高随访依从性及服务满意度,增长妇女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有效避孕,改善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重复流产率。
2019 Vol. 27 (10): 1299- [摘要](
367
)
HTML
(0 KB)
PDF
(0 KB)
(
138
)
-
李发红 韩娜 江楠 许茜
目的:探讨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胎盘Klotho表达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年龄≥35岁78例为观察组,年龄<35岁152例为对照组,观察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情况, qRT-PCR检测胎盘Klotho 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Klotho蛋白水平,ROC曲线分析Klotho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4.56±1.13、1.07±0.34)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的发生率(11.5%、12.8%、2.3%)高于对照组,围产期胎儿生长受限(10.3%)、新生儿死亡(6.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32例产妇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产妇(P<0.05)。胎盘Klotho蛋白水平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62.5%。结论:胎盘Klotho蛋白表达与高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妊娠结局有关,可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2019 Vol. 27 (10): 1304- [摘要](
3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59
)
-
周春兰1何世梅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白介素-33(IL-33)及脂联素(ADP)表达及与糖脂代谢关系。方法:选取GDM患者43例(GDM组)、糖耐量正常孕妇51例(NGT组)、健康未孕妇女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Betatrophin、IL-33、ADP水平和糖脂代谢指标,并Pearson分析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指标的关系,ROC分析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NGT组(P<0.05);血清Betatrophin、IL-33、FPG、FINS、HOMA-IR、TG、LDL-C水平GDM组>NGT组>对照组,血清ADP、HDL-C水平GDM组<NGT组<对照组(均P<0.05)。血清Betatrophin与TG、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IL-33与HOMAIR、TG呈正相关,ADP与FPG、FINS、HOMA-IR呈负相关(均P<0.05)。Betatrophin、IL-33、ADP诊断GD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655、0.719,灵敏度分别为86.3%、72.2%、75.0%,特异度分别为82.1%、79.1%、80.3%。结论:GDM患者早期血清Betatrophin、IL-33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Betatrophin、IL-33、ADP水平变化与GDM发病有关,孕早期监测其水平可为预防GDM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2019 Vol. 27 (10): 1308- [摘要](
312
)
HTML
(0 KB)
PDF
(0 KB)
(
154
)
-
孙振凤1徐叶芳2杨慧3富冬梅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GWG)与孕期糖脂代谢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GDM患者120例为GDM组,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孕妇120例为NGT组。GDM组根据孕前BMI分为消瘦组(BMI<18.5kg/m2,n=21)、正常组(18.5kg/m2≤BMI<24.0 kg/m2,n=69)和超重/肥胖组(BMI≥24kg/m2,n=30);根据孕晚期GWG分为过少组(n=29)、适宜组(n=55)和过多组(n=36)。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孕中晚期糖脂代谢指标。结果:①孕中、晚期,GDM组的FBG、PBG1、PBG2、FINS、HOMAIR、TC、TG、LDL-C和VLDL-C均高于NGT组(P<0.05),两组TC无差异(P>0.05)。②GDM组,孕、中期超重/肥胖组的FBG、PBG1、PBG2、FINS、HOMAIR、TC、TG、LDL-C和VLDL-C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P<0.05),但孕晚期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③孕中期不同GWG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孕晚期GWG过多组的HDL-C低于过少组和适宜组,其余糖脂代谢指标均高于过少组和适宜组(均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及GWG过多可加重G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且在孕晚期GWG过多患者中尤为明显。
2019 Vol. 27 (10): 1312- [摘要](
335
)
HTML
(0 KB)
PDF
(0 KB)
(
149
)
-
方芳1朱锦明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GRP78、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妊娠女性,其中早发型30例(早发组)、晚发型30例(晚发组),同期健康妊娠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集3组妊娠女性血清及胎盘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RP78、P53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胎盘组织GRP78、P53蛋白水平,半定量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胎盘组织GRP78及P53 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GRP78、P53蛋白及GRP78 、P53 mRNA水平均低于早发组和晚发组(P<0.05);3组胎盘组织中均有GRP78、P53蛋白及GRP78 、P53 mRNA表达;对照组胎盘组织GRP78蛋白主要表达黄色和浅棕色,早发组和晚发组多表达深棕色和浅棕色,棕色颗粒水平高高于对照组;P5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早发组和晚发组胎盘组织中GRP78、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血清及胎盘组中GRP78、P53蛋白及GRP78mRNA、P53 mRN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GRP78、P53蛋白均呈现高表达,提示该蛋白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关系。
2019 Vol. 27 (10): 1317- [摘要](
309
)
HTML
(0 KB)
PDF
(0 KB)
(
157
)
-
陈卫红 杨楷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E)孕妇心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ESPE孕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LMW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治疗前后测定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肾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24h尿量、24h尿蛋白(UP)、血肌酐(Cre)、血尿素氮(BUN)]、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促血管生成因子(PI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BP、DBP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LVEF和24h尿量高于对照组, CI、BNP、cTnT、24h-UP、Cre、BUN低于对照组,D-D、FIB、HMGB1、sFlt-1、vWF、Ps低于对照组,APTT、PT和PIGF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终止妊娠时间无差异(P>0.05),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LMWH能够改善ESPE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sFIt1/PIGF平衡和HMGB1、vWF、Ps水平,抗炎症损伤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压,保护或改善孕妇心肾功能。与调节凝血指标、抗炎症损伤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2019 Vol. 27 (10): 1321- [摘要](
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154
)
-
陈美红 黄冬花 张晓玲
目的:探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的E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予口服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服药3个月经周期,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HF-5)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HRQoL。结果:两组SF-36和EHP-5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健康变化6个维度及EHP-5疼痛、情绪状态、自我形象、与小孩的关系、治疗期望、医患关系6个条目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s对患者HRQoL的影响优于孕三烯酮胶囊。
2019 Vol. 27 (10): 1326- [摘要](
282
)
HTML
(0 KB)
PDF
(0 KB)
(
147
)
-
罗志平 刘涛 石珍珍
目的:探讨化瘀利胆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效果及对孕妇肝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8例ICP孕妇,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西医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30例)和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利胆汤治疗,38例)。比较治疗效果,瘙痒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记录分娩时孕周、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Apgar)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7%)高于西医组(73.3%),瘙痒及PSQI评分低于西医组,血清TBA、ALT、AST及TBIL水平低于西医组,血清TC、TG及LDL水平低于西医组,HDL水平高于西医组,分娩时平均孕周高于西医组,产后出血量少于西医组,阴道分娩率高于西医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高于西医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均P<0.05)。结论:化瘀利胆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改善ICP患者瘙痒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和提高睡眠质量均具有良好效果,并可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2019 Vol. 27 (10): 1329- [摘要](
278
)
HTML
(0 KB)
PDF
(0 KB)
(
145
)
-
徐铮1刘寒梅2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特异蛋白1(s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未发现内膜异位病灶患者15例为对照组。qRTPCR检测sp1、FGF2、VEGF在两组受试者血清及不同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EMT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p1、FGF2、VEGF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中sp1、FGF2、VEGF水平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组织(P<0.05)。sp1、FGF2、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p1、FGF2、VEGF诊断EM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31和0.886,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血清sp1、FGF2、VEGF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结论:sp1、FGF2、VEGF在EMT患者血清和异位内膜组织均高表达,参与EMT发病过程,对EMT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9 Vol. 27 (10): 1334- [摘要](
386
)
HTML
(0 KB)
PDF
(0 KB)
(
138
)
-
颜丽丽1郝丽娟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异位症患者(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为异位症组,同期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育龄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MCP-1、sflt-1、sICAM-1的表达及在疾病中的变化意义。结果:异位症组外周血MCP-1、sflt-1、sICAM-1均高于对照组[(38.94±4.10)ng/ml比(11.32±1.54)ng/ml,(231.92±23.42)pg/ml比(95.34±14.17)pg/ml,(349.53±32.40)ng/ml比(212.01±25.93)ng/ml](P<0.05);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MCP-1、sflt-1、sICAM-1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MCP-1与sflt-1、sICAM-1均呈正相关,sflt-1与sICAM-1也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MCP-1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为0.788,sflt-1的AUC为0.798,sICAM-1的AUC为0.759,联合检测的AUC为0.934,联合检测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且特异度、准确度(90.34%、92.10%)均高于各单独检测指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外周血MCP-1、sflt-1、sICAM-1表达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监测病情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2019 Vol. 27 (10): 1339- [摘要](
336
)
HTML
(0 KB)
PDF
(0 KB)
(
149
)
-
杨艳芬1田立霞2万秋爽2
目的:分析麦角新碱、欣母沛和缩宫素3种药物在阴道分娩中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阴道分娩伴有宫缩乏力症状产妇972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麦角新碱组(324例),娩出胎儿即刻给予肌注0.2mg麦角新碱;缩宫素组(324例),10U宫缩素宫颈注射+0.03U/min(0.01U:1ml氯化钠注射液做稀释液)静滴;欣母沛组(324例),宫颈注射250μg欣母沛。记录3组产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分娩前及产后24h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凝血功能。结果:缩宫素组产后2h、24h出血量高于麦角新碱组与欣母沛组(P<0.05),欣母沛组与麦角新碱组无差异(P>0.05)。治疗宫缩乏力性PPH止血有效率麦角新碱组(94.1%)与欣母沛组(100%)高于缩宫素组(82.6%)(P<0.05)。3组产妇分娩前及产后24h血流动力学参数、凝血功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麦角新碱组(16.1%)高于缩宫素组(4.0%)和欣母沛组(4.9%)(P<0.05),缩宫素组与欣母沛组无差异(P>0.05)。结论:麦角新碱与欣母沛预防PPH及止血疗效更佳,欣母沛与宫缩素用药安全性较高,麦角新碱增加患者不良反应;预防宫缩乏力性PPH首选欣母沛,止血更具优势。
2019 Vol. 27 (10): 1343- [摘要](
376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
-
文丽秀
目的:分析延迟结扎脐带(DCC)不同时间对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产科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274例孕妇,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常规组69例(分娩后10s内结扎脐带)、30s组69例(分娩后30s结扎脐带)、60s组68例(分娩后60s结扎脐带)、120s组68例(分娩后120s结扎脐带)。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新生儿资料,分析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血红蛋白(Hb)浓度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变化。结果:各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Hb浓度及HCT水平以及新生儿脐血Hb浓度和HCT水平均无差异(P>0.05);72h Hb浓度及HCT水平120s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d胆红素120s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出生后2d、3d新生儿胆红素无差异(P>0.05),新生儿光疗率各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产妇,DCC可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及预防贫血,且不对产妇的血容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分娩后120s结扎脐带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出生后1d的胆红素水平。
2019 Vol. 27 (10): 1348- [摘要](
298
)
HTML
(0 KB)
PDF
(0 KB)
(
149
)
-
-
杨锴1闫有圣2谭亚1任茁1杨华昕1李智1李乾2蔺莉1
目的:利用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WGS)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技术检测早中孕期流产组织物,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纳入143例早、中孕期流产组织物及孕妇外周血样本,用QF-PCR方法鉴定是否存在母源细胞污染、是否为三倍体;用WGS方法对阴性样本检测。结果:QF-PCR方法检出3例样本为100%母源样本污染,3例样本为三倍体,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验证;WGS方法共检出53例异常,包括43例非整倍体异常,10例拷贝数变异(CNV)。结论:WGS结合QF-PCR技术用来检测流产组织物快速、可靠,有助于明确病因及进一步的生育指导。
2019 Vol. 27 (10): 1352- [摘要](
405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
宋婉华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本院初步诊断为CSP患者163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超声和MRI诊断CSP效能。结果:163例中病理被证实的CSP患者138例,宫内妊娠2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CSP的敏感性为71.0%,特异性为84.0%,准确性73.0%,误诊率为16.0%,漏诊率为2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34.4%;MRI诊断CSP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96.0%,误诊率为4.0%,准确性95.1%,漏诊率为5.1%,阳性预测值为99.2%,阴性预测值为77.4%;MRI诊断CSP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经阴道超声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经阴道超声诊断(均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CSP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CSP的首选诊断方法,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联合MRI进一步补充诊断,以提高准确性。
2019 Vol. 27 (10): 1356- [摘要](
123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1
)
-
项华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配伍于中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引产后清宫率及清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中晚期妊娠引产168例,根据不同引产方案分为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A组)98例,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B组)40例、米非司酮联合水囊(C组)30例,根据引产后是否清宫分为清宫组61例,未清宫组107例。比较3组排胎时间及引产成功率,残留妊娠物及清宫率,经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清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B组孕龄小于A、C两组(P<0.01),A、C两组孕龄比较无差异(P>0.05);A组排胎时间小于B、C组(P<0.01),B、C组无差异(P>0.05);A组引产成功率高于B、C组(P<0.05),B、C组无差异(P>0.05);A组引产后宫腔内残留妊娠物大于B、C组(P<0.05),B、C组无差异(P>0.05);B组引产后清宫率高于A、C组(P<0.05),A、C组无差异(P>0.05)。孕龄为清宫的保护因素(P=0.004),残留妊娠物均径为清宫的危险因素(P=0.033)。结论:3组引产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引产率,其中乳酸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成功率较高,引产后清宫的风险与孕龄、宫腔残留妊娠物均径密切相关,临床应根据不同妊娠特点选择最佳引产方案,有效促进宫缩,降低宫腔残留妊娠物的发生。
2019 Vol. 27 (10): 1360-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134
)
-
王芬 曲雪凌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CSP)孕中期子宫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的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产前检查有剖宫产史单胎妊娠孕妇148例,根据是否发生CSP分为CSP组(38例)和非CSP组(110例),另选无剖宫产史健康孕妇40例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Ut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值)。结果: UtA-S/D、UtA-RI及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CSP组低于非CSP组和对照组,CSP组治疗后均升高,回声团块长径明显降低(均P<0.05)。非CSP组和对照组随着孕期进展UtA-RI、UtA-S/D及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均呈降低趋势,且非CSP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UtA血流参数存在明显异常且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较薄,以CSP变化尤为突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CSP的鉴别及诊疗具有参考价值。
2019 Vol. 27 (10): 1364- [摘要](
373
)
HTML
(0 KB)
PDF
(0 KB)
(
153
)
-
汪莹 艾志刚 耿会欣
目的:比较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清除与子宫动脉栓塞(UAE)加清宫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孕妇106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行阴式CSP组织清除术,对照组采取UAE联合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随访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参照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大于对照组(88.4%),两组术后第7、14天血清β-hC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大于对照组,术后24h体温及术后患者疼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住院、阴道出血、β-hCG转阴、月经复潮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理方面、社会关系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心理方面、环境方面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阴式剖宫产瘢痕妊娠清除治疗CSP可提高临床疗效,术后康复快,改善患者术后生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生活质量更佳,手术质量有待完善。
2019 Vol. 27 (10): 1369- [摘要](
352
)
HTML
(0 KB)
PDF
(0 KB)
(
156
)
-
杨学军 胡玉菊 李淑娟
目的:探究宫炎康颗粒联用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对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PID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PID后遗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宫炎康颗粒联合治疗。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MCP-1水平较治疗前均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85.4%)(P=0.048)。不良反应发生率(9.8%)与对照组(14.6%)比较未见差异(P=0.500)。结论:宫炎康颗粒联用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可降低PID后遗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提升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9 Vol. 27 (10): 1373- [摘要](
367
)
HTML
(0 KB)
PDF
(0 KB)
(
172
)
-
冷逸玫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与胎盘早剥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0例为重度子痫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妊娠孕妇56例为对照组。根据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是否发生胎盘早剥分为早剥组(25例)与非早剥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Galectin-1、Galectin-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alectin-1、Galectin-3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价值;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子痫组血清Galectin-1、Galectin-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Galectin-1、Galectin-3诊断重度子痫敏感性分别为74.3%、85.7%,特异性分别为98.2%、78.57%,截断值分别为34.61 ng/L、26.33 ng/L;胎盘早剥组患者血清Galectin-1、Galectin-3水平高于非早剥组(P<0.05);血清Galectin-1、Galectin-3水平均为影响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Galectin-1、Galectin-3均呈高表达并与胎盘早剥密切相关,二者均可能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 Vol. 27 (10): 1377- [摘要](
363
)
HTML
(0 KB)
PDF
(0 KB)
(
156
)
-
张文颖 杨立娜
目的:分析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对盆腔炎患者的情绪状态、家属知晓率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诊的盆腔炎患者11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引入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比较两组家属掌握疾病知识合格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51.4±2.9分)和SDS评分(50.6±3.1分)低于对照组(59.5±3.4分、58.3±3.5分),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86.2%)高于对照组(37.5%),护理满意度(98.3%)高于对照组(84.5%)(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开展基于流程化健康宣教,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消极情感状况,提高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2019 Vol. 27 (10): 1382- [摘要](
68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8
)
-
周伟丽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肾脏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90例,分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各组,另选同期本院产前检查血压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其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和对肾脏功能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P均<0.05);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而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无差异(P>0.05);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均存在相关性(r=-0.885、-0.943,P<0.001),两项指标对肾脏损伤均具有预测能力,AUC分别为0.814、0.747,灵敏度84.4%、82.6%,特异性72.9%、75.7%。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均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肾脏功能的早期监测指标。
2019 Vol. 27 (10): 1385- [摘要](
2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58
)
-
吴强鹏 侯君 魏莱 成玥 刘朝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诊断孕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意义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筛查孕妇436例,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各218例。比较两组临床检验指标及分娩结局。结果:异常组孕期体重增长异常、免疫性疾病、疾病家族史、心血管症状、超声提示胎儿偏小阳性率(23.9%、9.6%、6.9%、8.7%、33.5%)均高于正常组(P<0.05)。FT3、FT4水平两组均孕晚期<孕中期<孕早期,且异常组低于同期正常组(P<0.05)。异常组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率、胎膜早破率、产后出血率(27.1%、12.8%、11.5%、10.6%)均高于正常组,畸形儿、胎儿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5.5%、11.5%、22.0%、28.9%)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发孕妇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影响妊娠结局与新生儿不良结局,临床应加强孕期甲状腺功能筛查,以改善妊娠结局。
2019 Vol. 27 (10): 1389- [摘要](
31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2
)
-
万桂英1朱慧芳2白雪1苗福红1刘欣琦1王卓1杨君清1陈素芳3
目的:探讨不同标准诊断妊娠期妇女甲状腺疾病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首次来本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孕妇,妊娠早期(妊娠1~12周)469例,妊娠中期(妊娠13~27周)536例,妊娠晚期(妊娠28~40周)301例,根据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及本地区参考值范围检测血清TSH、FT4水平。结果: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妊娠早期、中期、晚期ATA标准诊断的发生率(23.0%、38.8%、52.9%)均高于本地区标准诊断(7.7%、8.0%、6.3%)。本地区标准诊断妊娠中、晚期孕妇,>30岁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检出率(14.8%、17.2%)均高于<30岁组(6.6%、1.8%),经产妇(10.5%、23.1%)均高于初产妇(6.1%、5.6%)(均P<0.05)。结论:ATA标准诊断本地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过度诊断问题,建立本地区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必要,同时应加强30岁以上及经产妇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2019 Vol. 27 (10): 1393- [摘要](
615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
诸葛听 钟颖 杨卫萍 张煊 刘素萍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流产后关爱(PAC)的微信干预效果。方法:纳入836例计划行人工流产未婚女性, 209例妇女对照组提供常规PAC服务,其余除常规PAC服务外,分别在术后1月(干预1组)、3月(干预2组)、6月(干预3组)再次行微信PAC服务。所有入组女性人工流产前基线调查,流产术后1、3、6、12个月问卷调查人工流产和避孕知识。结果。微信干预的3组人工流产后1、3、6个月避孕问题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PAC服务后效果评估(44.9%、49.7%、69.8%)高于对照组(38.3%)(P<0.05)。结论:微信干预能促进PAC服务效果,增加未婚女性对人工流产和避孕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巩固。
2019 Vol. 27 (10): 1396-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
-
徐洪阁 丁红岩 张婷
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及对免疫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5月本院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87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组41例及腹腔镜组46例,比较分析两组术中情况、术前术后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均高于经腹组,而出血量低于经腹组(P<0.05)。术前1d,两组CD4+、CD8+、CD4+/CD8+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d,两组CD4+、CD4+/CD8+均降低,CD8+均上升,且腹腔镜组变化较经腹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较经腹手术影响小,可减轻术后对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安全性相似。
2019 Vol. 27 (10): 1400-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158
)
-
李霞 杨蕾 王涛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新生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新生及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IgA、IgG、IgM水平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及观察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MMP-2与MMP-9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比较增加(P<0.05);皮质素(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对照组Cor、NE、FSH水平较治疗前及观察组增加,E2水平较治疗前及观察组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更有效地弱化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相关血管细胞增殖分化,减轻机体产生的应激损伤,有助于卵巢功能恢复。
2019 Vol. 27 (10): 1403- [摘要](
346
)
HTML
(0 KB)
PDF
(0 KB)
(
142
)
-
-
周颖 乌守恒 郑伟 曾晓峰 王萍 林卫
2019 Vol. 27 (10): 1407- [摘要](
239
)
HTML
(0 KB)
PDF
(0 KB)
(
161
)
-
曹晓敏 刘丽 方祺 吴建辉 徐凤琴
2019 Vol. 27 (10): 1408- [摘要](
301
)
HTML
(0 KB)
PDF
(0 KB)
(
161
)
-
-
云翠兰1,2刘惠琴2张志杰2张越美1,2
2019 Vol. 27 (10): 1411- [摘要](
284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
-
肖欢
2019 Vol. 27 (10): 1416- [摘要](
251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