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睢素利 李京儒 刘欢
2017 Vol. 25 (12): 804- [摘要](
22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93
)
-
张颖
2017 Vol. 25 (12): 809- [摘要](
341
)
HTML
(0 KB)
PDF
(0 KB)
(
80
)
-
-
肖青青 高静 赵霞 刘洁 郭潇潇 余静雅 李幸
评价产妇坐式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INAHL、CBM、CNKI 、VIP、WanFang Data数据库中有关第二产程坐式分娩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3268例产妇。坐式分娩与仰卧位分娩在第二产程时间(MD= 2302,95%CI2818~1787,P<0001)、剖宫产率(RR=050,95%CI 040~062,P<0001)、自然分娩率(RR=115,95%CI 107~125,P=0000)、新生儿窒息率(RR=042,95%CI 032~054,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率方面,产床组坐式分娩与仰卧位分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1,95%CI 060~111,P=0200),非产床组坐式分娩与仰卧位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29,95%CI 172~626,P=0000)。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与仰卧位分娩相比,产妇第二产程采用坐式分娩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且坐式分娩使用产床不会增大产后出血的风险,但使用分娩椅等支持工具可能加大产妇产后出血。受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2017 Vol. 25 (12): 812- [摘要](
400
)
HTML
(0 KB)
PDF
(0 KB)
(
45
)
-
-
巴磊 许豪勤 周健 孙志明 姚捷 施雯慧
目的:了解全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运行现状,为完善和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个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采用现场访谈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结果:23个监测点平均评估分值为70.09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妇幼保健和卫生机构对宫内节育器手术登记要求不完全一致,各监测点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漏报率、百万人口报告率等指标有较大差异。结论:应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信息收集要求,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监测水平。
2017 Vol. 25 (12): 820- [摘要](
539
)
HTML
(0 KB)
PDF
(0 KB)
(
69
)
-
-
邱顺晨 姚小东 刘振齐 谷翊群 宁美英
目的:研究阴道环中药物在硅橡胶中的溶解度(CSIL)及扩散系数(DSIL)与药物释放速率的具体关系。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黄体酮、孕二烯酮、米非司酮在硅橡胶中的溶解度;采用注塑成型法制备载药基质型阴道环,加热硫化法包裹控释膜,将其制成储库型阴道环;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各类型阴道环7d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黄体酮、孕二烯酮、米非司酮在 MED6382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3.06,18.71,7.5 mg/g,而载药量为300mg的3种阴道环7 d的体外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黄体酮(149.8 mg)、孕二烯酮(29.2 mg)、米非司酮(15.6 mg),表明药物的释放速率与药物在硅橡胶中的溶解度不完全成线性关系。硅藻土、壳聚糖、乳糖、异丙醇等添加物通过影响药物的扩散系数而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加入硅藻土、乳糖及壳聚糖可以阻碍药物分子的扩散,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加入挥发性物质异丙醇则可以促进药物向阴道环表面扩散,增加基质型阴道环的突释。结论:药物的释放速率是由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二者共同决定的,调节药物释放速率,需综合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各类添加物对药物扩散系数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2017 Vol. 25 (12): 825- [摘要](
309
)
HTML
(0 KB)
PDF
(0 KB)
(
73
)
-
马佳男1,2宁美英1段雪艳
目的:通过将孕二烯酮(GEST)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达到微针持续7 d缓慢释放的要求,为GEST缓释微针的处方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溶剂法制备GEST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SC)考察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对GEST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微针进行体外透皮释放试验。结果:固体分散体技术大大提高了GEST的溶出速率,最佳比例为1:4。GEST缓释微针透皮释放试验中固体分散体的平均释药速率为23.97 μg/cm2,原料药的为4.48 μg/cm2,固体分散体的平均释药速率大于原料药。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GEST的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在微针给药系统中的释放速率。
2017 Vol. 25 (12): 832- [摘要](
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101
)
-
-
聂旭刚1徐继红2陈平1
目的:探讨备孕妇女孕前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孕前保健和心理干预以及提高备孕妇女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54名备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结果:总体上备孕妇女孕前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客观支持偏低的情况。其中,57.9%的备孕妇女处于低水平的客观支持;在支持的利用度上,大部分的备孕妇女处于中、高等水平。而在主观支持上,63.7%备孕妇女经历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与公婆关系和孕次,总解释率为10.6%。结论:备孕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客观支持偏低的状况,与公婆关系和孕次是重要影响因素。
2017 Vol. 25 (12): 838- [摘要](
24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
李孟兰1孙晓如1黄丽丽1官燮2王丽娟1陈伟1姜志欣1姜晏1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孕前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C>T和c.1298A>C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区参加孕前健康检查的汉族女性共915名,以TaqmanMGB法检测MTHRF c.677C>T和c.1298A>C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两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苏北汉族孕前女性MTHFR c.677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25.9%,48.7%)高于苏中(15.6%,41.5%)地区(χ2=9.61,P=0.008;χ2=631,P=0.013);与苏南(20.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北地区MTHFR c.1298A>C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23%,18.2%)与苏中(4. 7%,19.3%)、苏南(3.2%,1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江苏地区MTHFR c.677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20.5%,44.6%)高于湖南湘潭、广东惠州及海南省,低于吉林延边、山东淄博和河南郑州(P<0.05);MTHFR c.1298A>C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3.4%,17.8%)高于吉林延边、山东淄博和河南郑州,低于湖南湘潭、广东惠州及海南省(P<0.05)。结论:以苏北、苏中、苏南3个地区为代表的江苏地区汉族孕前女性MTHFR c.677C>T和MTHFR c.1298A>C基因多态性频率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具有本地区特异性。
2017 Vol. 25 (12): 843- [摘要](
23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8
)
-
-
管金丽 潘晨萍 朱虹 严丽慧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剂量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5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黄体酮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剂量黄体酮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结果: 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6.0%)(P<0.05),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时妊娠天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 较常规剂量黄体酮治疗,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用以治疗先兆流产,可以减少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提高先兆流产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7 Vol. 25 (12): 848- [摘要](
441
)
HTML
(0 KB)
PDF
(0 KB)
(
69
)
-
戴晓菊
目的:观察保胎汤配合低剂量地屈孕酮应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8例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地屈孕酮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剂量地屈孕酮治疗基础上加用保胎汤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阴道止血时间、腰酸缓解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保胎成功率、新生儿体重和早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和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3.0%),保胎成功率(95.7%)高于对照组(82.6%)(均P<005),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与对照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 较常规西医孕激素补充治疗,加以保胎汤配合治疗后可显著调节患者激素水平,缩短症状缓解周期,降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7 Vol. 25 (12): 851- [摘要](
24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
葛雪飞 张睿怡 游珂 郭艳利 李子健 耿力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在宫颈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5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进行机会性筛查的92位妇女,比较p16/Ki67双染、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分别在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并进一步分析p16/Ki67双染分别在≥30岁妇女、HRHPV阳性妇女中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p16/Ki67双染检测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与HRHPV、TCT相似(86.36% vs 84.85% vs 92.42%,P=1000 P=0424),特异度(7692 vs 3077% vs 2692%, P=0001 P=0001),AUC(0816 vs 0578 vs 0597, P=0001 P<0001)有统计学差异;≥30岁妇女组和HRHPV(+)组有相似的结果。 结论:p16/Ki67双染可提高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特异度,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 Vol. 25 (12): 855- [摘要](
2098
)
HTML
(0 KB)
PDF
(0 KB)
(
162
)
-
-
方美仙1王燕2黄海龙2何德钦2林娜2林元2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脐血穿刺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9例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行胎儿脐静脉穿刺,抽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核型结果不能明确诊断的样本进一步行分子遗传学诊断。结果:619例样本脐血细胞培养成功613例,成功率99.0%(613/619)。在培养成功的613例样本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3例,异常率为8.6%(53/613)。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5例,结构异常19例,嵌合体异常9例。分子遗传学检测的9例样本中,5例含致病性变异,分别是DiGeorgeⅠ异常、19号染色体q13.42q13.43重复、17号染色体p11.2缺失、12号染色体p11.21q12重复、Y染色体多处重复合并缺失。结论:脐血穿刺是妊娠中、晚期高危孕妇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
2017 Vol. 25 (12): 860- [摘要](
423
)
HTML
(0 KB)
PDF
(0 KB)
(
52
)
-
姚辰希 夏弘 陈海霞 穆晓环 吕睿 宋学茹 赵晓徽 白晓红
目的:探讨授精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获卵少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获卵数≤3个且男方精液无明显异常的190个周期,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组97个周期)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93个周期)的临床结局。结果:IVF组和ICSI组患者夫妇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正常受精率(61.6%vs.59.9%)、卵裂率(91.8%vs.97.3%)、优胚率(67.9%vs.661%)、可利用胚胎率(91.1% vs.94.5%)、完全受精失败率(11.3% vs.20.4%)、取消周期率(35.1% vs.28.0%)、着床率(32.1% vs.20.8%)、临床妊娠率(46.0% vs.27.3%)、临床活产率(83.3% vs.60.0%)、累计妊娠率(35.7%vs.24.1%)、累计活产率(32.1%vs.1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多精受精率(14.1%vs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卵数≤3个且男方无ICSI指征的患者,选择ICSI可减少多精授精,但临床结局无明显改善。
2017 Vol. 25 (12): 864- [摘要](
1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146
)
-
-
王彩妍
2017 Vol. 25 (12): 868- [摘要](
1853
)
HTML
(0 KB)
PDF
(0 KB)
(
156
)
-
吴丽琴
2017 Vol. 25 (12): 869- [摘要](
411
)
HTML
(0 KB)
PDF
(0 KB)
(
125
)
-
李雪莹 王秋毅 刘冬 傅璟 陈恒禧 黄薇
2017 Vol. 25 (12): 870- [摘要](
17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7
)
-
聂东云 陈素文
2017 Vol. 25 (12): 872- [摘要](
23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
-
张光碧1刘仙桃2何志3
2017 Vol. 25 (12): 874- [摘要](
3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30
)
-
赵英珍 任舒展
2017 Vol. 25 (12): 877- [摘要](
328
)
HTML
(0 KB)
PDF
(0 KB)
(
59
)
-
-
程振宁
2017 Vol. 25 (12): 880- [摘要](
2332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
吴柱连 张波 冯贵雪
2017 Vol. 25 (12): 884- [摘要](
355
)
HTML
(0 KB)
PDF
(0 KB)
(
99
)
-
蔡乾荣1 综述张庚2 审校
2017 Vol. 25 (12): 888- [摘要](
21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3
)
-
-
刘宇佳 尹红玉 胡慧玲 刘伟丽
2017 Vol. 25 (12): 891- [摘要](
418
)
HTML
(0 KB)
PDF
(0 KB)
(
79
)
-
蒋春丽
2017 Vol. 25 (12): 892- [摘要](
322
)
HTML
(0 KB)
PDF
(0 KB)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