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体重与18~24岁高校青年体质量指数关联性的队列研究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The association of birth weight and BMI of young adult aged 18 to 24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cohort study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541000
摘要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与青年期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18~24岁高校青年为研究对象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父母BMI、研究对象的出生体重及BMI、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生活习惯等。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青年期BMI的关系。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8578人,其中偏瘦2574人(30.0%),超重或肥胖384人(4.5%)。低出生体重1077人(12.6%),高出生体重509人(5.9%)。低出生体重者相比出生体重3000~3499g者更易发生青年期偏瘦(调整OR=1.35,95%CI 1.15~1.59),并且更易发生超重或肥胖(调整OR=1.22,95%CI0.85~1.76);高出生体重者相比出生体重3000~3499g者更易发生青年期超重或肥胖(调整OR=1.51,95%CI 1.03~2.21)。结论:出生体重对18~24岁高校青年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风险表现为“J”字型关系,对偏瘦的影响风险呈下降关系。
关键词 :
出生体重 ,
青年期 ,
体质量指数 ,
队列研究
引用本文:
秦林原 韦青妙 李佳 于祥远 余红平. 出生体重与18~24岁高校青年体质量指数关联性的队列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3): 300-.
QIN Linyuan, WEI Qingmiao, LI Jia, YU Xiangyuan, YU Hongping. The association of birth weight and BMI of young adult aged 18 to 24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cohort study.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3): 300-.
链接本文:
https://www.zgjhsyx.com/CN/ 或 https://www.zgjhsyx.com/CN/Y2019/V27/I3/300
[1]
冉莎莎 田 萍.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8): 1933-.
[2]
赵银珠1 邹晓璇1 殷延敏1 杨 英2. 2020-2022年20 564例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资料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5): 1207-.
[3]
方 静1 饶晓红2. 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及体格指标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 32(10): 2312-.
[4]
穆荣伟1 吴晴菲1 曾 帅1 韩春英1 王 龙1 马 旭2 杨 英2*. 二孩政策实施后备孕妇女身体质量指数的流行趋势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4): 763-.
[5]
林夏云 郑婷婷 黄惠敏 罗亚凤 刘 丹. 枸橼酸咖啡因对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早产儿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发育影响及用药安全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12): 2851-.
[6]
于 聪 钱丽花 路黎娟*. 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表达及与新生儿体重相关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8): 1929-.
[7]
孙 琦1,2 张宏光2 张 亚2 彭左旗2 路建波1,2 马 旭1,2*. 环境碳排放水平和早产发生的关联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2): 250-.
[8]
杨小庆 赵旭晶*. 脐静动脉置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并发症、足量喂养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 30(12): 2848-.
[9]
贾佳静1,2 邹晓璇3 邓雨芝1,2 王 硕3 郭同磊2 彭左旗2 胡美娜3 张 亚2 赵银珠3 陈一昕1,2,4马旭1,2杨英1,2*. 孕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 29(1): 65-.
[10]
刘永红 郝晋红 刘文萃 陈升平*. 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及甲状腺功能与发生巨大儿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6): 953-957.
[11]
李 萍1 吴慧丽1 孙 佳1 董白桦2*. 人工流产史对初次分娩结局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10): 1548-1551.
[12]
杨月华 王冠融 周健 李新艳 张敏 林洁 徐宁 谭晓艳 许豪勤. 放置宫内节育器与继发性不孕关系的队列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 28(1): 13-.
[13]
吴刚峰 朱智荣 骆振刚 唐桂良 应向荣. 探讨不育男性体质量指数与精液质量间的相关性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3): 327-.
[14]
赵薇1董宇琪2肖艳慧2黄爱群1王琳琳2*. 受孕季节与孕妇异常增重及异常出生体重的关系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4): 244-.
[15]
胥芹1,2杨英2*蔺莉3陈业群4王龙1,2彭左旗2王兴宇2,5马旭1,2.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孕期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10): 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