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 30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2-05-15

专题研究
王松伟1 闫园园2 孙 涛1 李长东1*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胎停育的危险因素,为胎停育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使用“胎停育” “胚胎停止发育”与“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等主题词组合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6月1日。收集研究胎停育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确定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man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0篇文献,共34 848例,其中胎停育组9850例,对照组24 998例。胎停育的危险因素为孕妇≥35岁(OR=1.65,95%CI 1.25~2.17)、沙眼衣原体感染(OR=4.15,95%CI 1.96~8.77)、解脲支原体感染(OR=8.15,95%CI 3.46~19.19)、吸烟(OR=3.02,95%CI 1.74~5.24)、饮酒(OR=4.97,95%CI 3.92~6.30)、既往流产史(OR=5.59,95%CI 3.19~9.51)、不良心理(OR=3.51,95%CI 2.34,5.28)、不良环境(OR=4.36,95%CI 2.08~9.17)、胎儿染色体异常(OR=5.83,95%CI 4.36~7.78)等。而补充叶酸是胎停育的保护因素(OR=0.30,95%CI 0.21~0.45)。结论:胎停育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识别、干预,有利于预防胎停育的发生,实现优生优育。

2022 Vol. 30 (5): 968- [摘要]( 773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基础研究
曹晓敏 刘 丽 邸建永 方 祺 徐凤琴

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人卵巢皮质异种移植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对1例捐赠的卵巢皮质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复苏后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皮下,配对分为UC-MSCs组和对照组各10只。移植后3,7,14d观察移植物局部血管重建情况,比较各组的卵泡存活、凋亡、微血管密度和微循环血流量情况。结果:移植后7d和14d UC-MSCs组卵泡形态正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0.2%比38.5%,45.4% 比34.0%),卵巢组织中凋亡卵泡占比低于对照组(19.0%比27.2%,31.5% 比46.3%)(均P<0.05)。移植后3,7,14d UC-MSCs组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7,14d UC-MSCs组移植物局部的血流灌流量均高于对照组[(106.4±12.2)PU比(87.8±11.9)PU,(124.5±18.4)PU比(99.3±16.6)PU](P<0.05)。结论:UC-MSCs可加速卵巢移植后局部微血管的生成,降低移植后卵泡发生凋亡比率。

2022 Vol. 30 (5): 976- [摘要]( 306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秀丽 李爱伟 方建红

研究妊娠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子代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雌性SPF级新生小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采用含有0.02%的丙硫氧嘧啶饲养建模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照组正常饮用水饲养,发现阴栓分笼饲养,饲养0、3、7、14、21 d后对小鼠进行眶后采血,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血糖水平。结果:甲状腺激素T4水平,两组入组前(D0)、干预3天(D3)无差异(P>0.05),D7、D14以及产后(P1)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两组D0无差异(P>0.05),D3、D7、D14及P1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周期、产子数目无差异(P>0.05),妊娠期体重增长子代出生体重模型组小于对照组,子代随机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子代空腹、15min、30min血糖水平无差异(P>0.05),60 min、120 min血糖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其子代血糖水平发生了异常。

2022 Vol. 30 (5): 980- [摘要]( 369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调查研究
周妮妮 王 彤* 张红菊 赵依芳

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育龄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254例(PCOS组)和20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发放生命质量调查表,调查对比两组生命质量调查结果,分析影响PCOS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PCOS组生理健康总分(70.47±15.52分)、心理健康总分(63.35±18.14分)及生命质量总分(65.64±16.41分)均低于对照组(80.34±16.95分、78.23±12.48分、79.10±12.25分)(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以及有无既往病史、家族史、痛经、痤疮、溢脂的PCOS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均无差异(均P>0.05),不同体质指数、PCOS患病年限、月经紊乱年限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28kg/m2、PCOS患病>5年、月经紊乱>2年、有多毛症、有黑棘皮均是影响PCOS不孕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PCOS不孕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低于健康女性,PCOS患病年限长、高体质指数、多毛、黑棘皮症、月经紊乱年限长均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以心理引导。

2022 Vol. 30 (5): 984- [摘要]( 565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梁 莹 杨雪婷 范博君 赵彩霞*

调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的病耻感及生育相关压力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诊的IVF-ET女性患者303例,发放病耻感、生育相关压力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病耻感影响因素。结果:生育相关压力总分161.4±29.8分,“父母角色需求”得分最高;病耻感总分为71.7±20.4分,“社会退缩”得分最高。患者病耻感各维度、总分与生育相关压力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流产次数、家庭生活类型、是否接受领养、既往治疗方式、辅助生殖治疗史患者的病耻感总分无差异(P>0.05),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职业、个人收入、结婚时间、不孕年限、生育史、不孕不育原因、是否期望生育男孩、生育压力主要来源家庭的患者病耻感总分有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农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个人收入≤3000元/月、期望生育男孩、生育压力主要来源家庭、生育相关压力总分等均能增加患者的病耻感总评分(P<0.05)。结论:IVF-ET女性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病耻感,生育相关压力较高,病耻感与生育相关压力正相关,生育相关压力、个人收入水平、居住地、生育压力来源、期望生育男孩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

2022 Vol. 30 (5): 989- [摘要]( 470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王 铮1 王 晶2 赵月娟3*

探讨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在本院体检的已婚育龄女性为调查对象,行生殖道健康检查,并通过调查问卷搜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166份,回收3051份,有效问卷2997份,回收率94.7%。2997例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3.9%,其中细菌性阴道病402例(39.6%),滴虫性阴道炎361例(35.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65例(16.2%),慢性宫颈炎151例(14.9%),慢性附件炎112例(11.0%),慢性盆腔炎74例(7.3%)。单一感染占比45.8%,2种感染占比34.1%,≥3种感染占比20.2%。生殖道感染者中有流产史、性伴侣≥2个、无避孕措施、月经不规律、经期性交、内裤更换频次≥3天、坐浴、健康知识不知晓/不清楚的占比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流产史、性伴侣≥2个、无避孕措施、经期性交、内裤更换频次≥3天、坐浴、健康知识不知晓/不清楚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而导致感染的因素与婚育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知识知晓等因素密切相关。须加大健康教育普及,综合防治生殖道感染。

2022 Vol. 30 (5): 995- [摘要]( 357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李 春 王 苓 王 越

了解山西省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提高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推进山西省妇幼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20年6—12月山西省11个地市20~49岁住院分娩的3522名已婚女性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3490份,有3201名(91.7%)调查对象在早孕期建册;3073名(88.1%)孕产妇进行了≥5次产前检查;3231名(92.6%)孕产妇认为孕期营养指导有必要,78.8%孕妇在医院做过孕期营养和孕期增重指导;2962名(84.9%)认为孕期心理筛查评估有必要,仅有39.8%做过心理筛查评估;孕期参与孕妇学校学习<3次2545人(72.9%)。结论:山西省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较好,但仍要加强孕产妇孕期营养指导及心理筛查评估服务,加强孕妇学校的学习情况。

2022 Vol. 30 (5): 1000- [摘要]( 303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临床研究
孙晶雪 刘 伟 郭岩文* 郑 娟 任建枝

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中使用改良长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行IVF/ICSI的DOR患者2299例,分为改良长方案组及拮抗剂组。将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纳入匹配变量,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使两组基本情况达到匹配,匹配后各组595例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结局。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对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结果:与拮抗剂组相比,改良长方案组除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减少外,Gn天数、Gn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囊胚率、临床妊娠率及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均显著增高(P<0.05),移植胚胎数及早期流产率无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卵巢刺激方案、优质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为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改良长方案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OR=2.154,95%CI 1.489~3.116)。结论:改良长方案可改善DOR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活产率,可作为DOR患者的卵巢刺激方案的选择之一。

2022 Vol. 30 (5): 1003- [摘要]( 314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王亚楠 李根霞* 楚书慧

探讨来曲唑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排卵障碍,对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PCOS合并排卵障碍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联合组接受来曲唑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对比两组诱发排卵日排卵效果、妊娠结局、性激素及SHBG、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诱发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高于对照组,排卵率(96.6%)、妊娠率(37.9%)、卵巢囊肿(1.7%)、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72.4%、20.7%、13.8%、8.6%),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H、FSH低于对照组,SHBG(159.46±65.74 mmol/L)高于对照组(139.54±62.46 mmol/L),IGF-1(270.78±41.39 μg/L)低于对照组(321.32±62.95 μg/L)(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SHBG、IGF-1水平,提高临床妊娠率。

2022 Vol. 30 (5): 1009- [摘要]( 292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仝 建 王 琳 黄钰景

探讨益肾壮母汤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对患者免疫、凝血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URSA患者11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壮母汤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性激素水平、凝血功能、中医症状积分、妊娠结局。结果:完成研究后脱落/失访5例,最终纳入统计109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55例。治疗后,两组IgA、IgG、IgM、C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升高,D-二聚体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4水平升高,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升高,且各指标变化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4.5±2.1分)低于对照组(7.4±3.4分),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8.9%)高于对照组(72.7%)(均P<0.05)。结论:益肾壮母汤联合地屈孕酮片能够显著提高URSA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凝血功能及炎症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妊娠成功率。

2022 Vol. 30 (5): 1013- [摘要]( 313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赵曰明1 刘芳芳1 孙海波2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桂枝茯苓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EMT患者104例,随机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术后对照组给予GnRH-a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痛经评分、痛经缓解程度、血清学标记物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痛经评分均降低,但12个月时高于6个月,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痛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痛经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90.4%、76.9%)无差异(P>0.05),痛经复发率观察组(3.9%)低于对照组(17.3%)(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逐渐下降,且观察组CA125、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12个月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IL-6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桂枝茯苓联合GnRH-a可进一步改善EMT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反应状态,降低痛经复发率。

2022 Vol. 30 (5): 1018- [摘要]( 369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王景潇1 李 嘉2 沈卫东1,2

探讨针灸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的120例肝郁化火兼脾虚痰湿型PCOS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模式均分为观察组(针灸+口服克罗米芬片治疗)和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片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排卵和妊娠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成熟卵泡直径(26.7±5.0mm)长于对照组(21.5±4.6mm),子宫内膜厚度(8.3±1.2mm)高于对照组(7.4±1.2mm),内膜形态A型率(60.0%)高于对照组(41.7%),排卵率(86.7%)和临床妊娠率(51.7%)高于对照组(66.7%、31.7%),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7%)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3%)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16.7%)(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与对照组(1.7%)无差异(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针灸治疗PCOS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5): 1022-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李 娜1 李宝鑫1 韩晓佳2

比较短效口服避孕药与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女性120例,按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比术后恢复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和观察2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出血量均减少,观察1组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出血量少于观察2组(均P<0.0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1组小于观察2组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月经不适量表(MDQ)评分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观察1组和观察2组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1组和观察2组无差异(7.5%比5.0%)但均低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药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均可减少受术者术后出血量,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改善月经不适症状,提高性激素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022 Vol. 30 (5): 1026- [摘要]( 425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江 浩 魏米琳 石英娜

分析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其对患者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腹腔镜组40例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的HIFU组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免疫功能指标。结果:HIFU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4.5±14.2 min比88.1±16.3min)、术中出血量(0 ml比110.2±14.2 ml)、住院时间(1.9±0.6d比4.3±0.9d)及术后1d时VAS评分(2.1±0.4分比4.4±0.8分)均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HIFU组(92.0%)与腹腔镜组(95.0%)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治疗前,但HIFU组变化幅度小于腹腔镜组,两组血浆Th1/Th2、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但HIFU组变化幅度小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当,但超声引导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更佳。

2022 Vol. 30 (5): 1031- [摘要]( 56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马燕玲 古丽加耐提·艾耐托拉

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疗效及对T 淋巴细胞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2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本别采用改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改良组60例)或常规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常规组63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3±0.4d)、术中出血量(23.2±3.9ml)及住院时间(6.5±1.1d)均低于对照组(1.9±0.6d、29.5±4.5 ml、8.3±1.4d),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性激素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指标优于常规组,妊娠率(67.5%)高于常规组(44.4%)(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采用改良腹腔镜手术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小了对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利于术后患者康复,提高妊娠率。

2022 Vol. 30 (5): 1036- [摘要]( 352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胥华猛1 张金花2* 姚建荣1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确诊的单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31例,根据产后是否出现血糖异常分为异常组(n=39)和非异常组(n=92)。收集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并行血糖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危险因素,分析不同时期HbA1c联合FPG对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年龄≥28岁、糖尿病家族病史、孕期FPG≥5.59mmol/L、孕期HbA1c≥5.45%产后运动训练时间≤1h/d是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早、中、晚期 HbA1c,FPG水平异常组均高于非异常组(P<0.05),且各孕期HbA1c联合FPG对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诊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均>0.9,孕中期、孕晚期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90%。结论:GDM产后血糖异常者各孕期HbA1c、FPG水平均高于非异常者,二项指标对预测产后血糖异常有较高价值;妊娠年龄≥28岁、糖尿病家族病史、孕期FPG≥5.59mmol/L、孕期HbA1c≥5.45%为影响血糖因素,提示临床早期预测并及时干预。

2022 Vol. 30 (5): 1040-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徐 辉 李 毅 白 静 唐云琳 蒲 丽 彭 菲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对患者血糖控制及围产结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104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联合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胰岛素治疗)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两组治疗前及分娩前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炎症因子[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白细胞介素-6(IL-6)]、疾病相关因子[胰高血糖样肽-1(GLP-1)、omentin-1]水平,围产结局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FBG、2hPG、HbA1c、GA水平孕早期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孕中期及孕晚期时两组无差异(P>0.05);分娩前两组HOMA-IR、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OMA-β、疾病相关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联合组低出生体重儿(3.9%)、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1.5%)均低于对照组(17.3%、30.8%)(P<0.05),两组剖宫产、早产、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两组用药安全性分级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在孕早期有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可改善围产结局。

2022 Vol. 30 (5): 1045-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林贵文1 胡青林1* 杨志来2

探究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联合组术后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宫缩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术后12 h、24 h、48 h血清5羟色胺(5-HT)、泌乳素(PRL)水平;术后3 d、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观察记录产妇产后开奶时间、泌乳开始时间、48 h内哺乳次数;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宫缩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6 h、12 h、24 h时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 h、24 h、48 h血清5-HT水平均降低,血清PRL水平均提高,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 d、6周EPDS评分联合组低,泌乳开始时间缩短,48 h内哺乳次数增多(均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15.0%)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可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缓解产妇抑郁症状,促进泌乳功能且安全性好。

2022 Vol. 30 (5): 1050- [摘要]( 302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纪 筠 徐余海 刘 珺 陶天柱 金 鑫 杨晓明*

探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在本中心择期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七氟醚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浓度(MACBAR)值、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等指标;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右美托咪定5min(T1)、建立气腹时(T2)、手术30min(T3)、术毕(T4)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七氟醚浓度,两组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时间(6.84±1.61min比9.19±2.07min)、拔管时间(10.83±2.16min 比13.80±2.94min)、七氟醚MACBAR值(2.49±0.85)%比(4.64±0.97)%、拔管Ramsay评分(3.43±0.80分比 2.26±0.63分)均有差异(P<0.05)。T0时两组HR、MAP均无差异(P>0.05),T1、T2、T3、T4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1时七氟醚浓度无差异(P>0.05),T2、T3、T4时观察组七氟醚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0%)与对照组(26.0%),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不仅能降低七氟醚用量,还能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2 Vol. 30 (5): 1055- [摘要]( 315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于 浏 李桂华 张望平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术中(T1)和术后1h(T2)时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应激反应指标;采用警觉-镇静量表(OAA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意识和认知功能,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1、T2时两组血清Cor、AngⅡ、ET、MDA水平均较T0时降低,SOD水平较T0时升高,T1、T2时观察组血清Cor、AngⅡ、ET、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毕、拔管时及术后1h的OAAS评分两组均依次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h、4h、12h MMSE评分均依次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14.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5.7%)与对照组(8.6%)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意识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2022 Vol. 30 (5): 1060- [摘要]( 261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利平1 刘 佳2*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七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按照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在BIS指导下操作,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血压心率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和心率(HR)]、血清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苏醒质量、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两组七氟醚、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丙泊酚用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术毕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SBP、DPB水平高于对照组,术毕时、术后2h血清Cor、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术后7d认知功能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d、3d、5d认知功能MMSE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BIS值指导七氟醚吸入复合麻醉用药可减少相关麻醉药物使用量,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且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对于避免患者苏醒延迟也有积极意义。

2022 Vol. 30 (5): 1065-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黄艳华1 资 瑜2*

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行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102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和纳布啡组(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各51例,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流动力学指标、PGE2和VEGF-C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优良率纳布啡组(92.2%)高于瑞芬太尼组(76.5%),手术时间纳布啡组(13.6±9.5min)短于瑞芬太尼组(17.5±4.0min),麻醉后10 min、30min及术后10min的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瑞芬太尼组较麻醉前10min下降且低于纳布啡组(均P<0.05),而纳布啡组较麻醉前10min无差异(P>0.05)。麻醉2h后两组PGE2、VEGF-C水平均低于麻醉前,且纳布啡组(212.39±13.51 pg/ml、233.46±19.58 pg/ml)低于瑞芬太尼组(253.13±19.39 pg/ml、276.39±25.37 pg/ml)(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布啡组(11.8%)低于瑞芬太尼组(29.4%)(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行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能缩短手术时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总体更平稳,降低术后PGE2、VEGF-C水平,不良反应更低,麻醉效果更佳。

2022 Vol. 30 (5): 1070- [摘要]( 479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苗红艳 王飞刚 韦彩霞 宋瑞香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中鼠双微体4(MDM4)、微小RNA-144-3p(miR-144-3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8月资料保存齐全的EMS不孕患者62例为EMS组,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5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MDM4 mRNA、miR-144-3p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MDM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及Spearman法分析EMS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卵泡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DM4 mRNA、蛋白与miR-144-3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EMS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DM4 mRNA水平及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miR-144-3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卵泡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4-3p、MDM4 mRNA水平及蛋白阳性率两组无差异(P>0.05)。Pearson法分析,EMS组着床窗口期、卵泡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DM4 mRNA与miR-144-3p水平呈负相关(r=-0.679、-0.359,P<0.05);Spearman法分析,EMS组着床窗口期、卵泡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DM4蛋白与miR-144-3p水平呈负相关(r=-0.502、-0.432,P<0.05)。结论:EMS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4-3p低表达、MDM4高表达,且二者呈负相关,miR-144-3p、MDM4可能共同参与了EMS不孕的发生。

2022 Vol. 30 (5): 1075- [摘要]( 381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朱正宁1 钱 晶2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选取本院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12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术后行舒芬太尼靶向输注,观察组全麻诱导后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方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准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1.69±0.42次)及舒芬太尼使用剂量(49.20±8.12μg)均少于对照组(4.28±0.56次、71.68±9.63μg)(均P<0.05);术后1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血清糖类抗原125、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方肌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2022 Vol. 30 (5): 1079- [摘要]( 454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临床分析
尧美茜 毛锦江 甘 冰

探讨孕中期和孕晚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联合核磁共振(MRI)影像学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80例为病例组,其中粘连型29例、植入型27例、穿透型24例,规律产前检查且需MRI检查的剖宫产分娩孕妇6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孕妇孕中、晚期血清AFP、CK水平及MRI检查结果。结果:孕中、晚期病例组穿透型、植入型、粘连型孕妇血清AFP、CK水平依次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MRI对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诊断符合率(92.6%、85.2%、83.3%)无差异(P>0.05)。孕中、晚期血清AFP、CK联合MRI评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95%CI:0.805~0.982)和0.905(95%CI:0.821~0.964),灵敏度分别为90.2%、88.4%,特异度分别为95.3%、91.8%。MRI的AUC为0.811(95%CI:0.691~0.863),灵敏度80.7%,特异度93.2%;孕中、晚期血清AFP的AUC分别为0.705(95%CI:0.602~0.764)和0.782(95%CI:0.701~0.835),灵敏度为70.0%、78.4%,特异度为69.3%、71.3%;孕中、晚期血清CK的AUC分别为0.692(95%CI:0.591~0.702)和0.764(95%CI:0.624~0.820),灵敏度为69.9%、75.2%,特异度为74.3%、70.3%。结论:孕中、晚期血清AFP、CK联合MRI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评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22 Vol. 30 (5): 1085- [摘要]( 360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翁赟婷 梅剑巧 李金璐

分析剖宫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瘢痕憩室(CSD)超声参数预测不规则阴道流血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产科门诊产后康复检查时发现的CSD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和12个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产后12个月仍存在CSD患者随访,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分为有临床症状组与无临床症状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CSD超声参数并与不规则阴道流血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产后42d时憩室宽度、憩室深度、宽度/深度、残留子宫肌层厚度、残留肌层厚度比等均无差异(P>0.05);产后6个月,有症状组憩室深度及宽度/深度≤1比例高于无症状组,残留子宫肌层厚度、残留肌层厚度比小于无症状组(P<0.05),憩室宽度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无差异(P>0.05),憩室宽度/深度≤1是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产后12个月,有症状组憩室深度及宽度/深度≤1比例高于无症状组,残留子宫肌层厚度、残留肌层厚度比小于无症状组P<0.05),憩室宽度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无差异(P>0.05),憩室宽度/深度≤1、残留肌层厚度比<0.65是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产后12个月宽度与深度比<1、产后12个月残留肌层厚度比对不规则阴道流血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01,敏感度分别为58.7%、64.4%,特异性分别为80.4%、65.9%。结论:CSD超声参数与术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有关,术后12个月CSD超声参数对不规则阴道流血预测价值较高。

2022 Vol. 30 (5): 1089- [摘要]( 273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胡李珩1 吴志农2

观察胎膜早破早产(PPROM)合并宫内感染孕产妇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PPROM孕产妇86例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宫内感染47例为感染组,未合并宫内感染39例为非感染组;破膜时间<24h 55例,≥24h 31例。胎膜完整早产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AMH、IL-6、IL-8、TNF-α水平。结果:血清AMH、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非感染组、对照组依次降低(P<0.05);破膜时间≥24h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破膜时间<24h组(P<0.05),AMH水平不同破膜时间组间未见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MH与血清TNF-α呈相关性(P<0.05),与IL-6、IL-8无相关性(P>0.05);TNF-α、IL-6、IL-8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PPROM孕产妇血清AMH、IL-6、IL-8、TNF-α水平异常高表达,且破膜时间越长、合并感染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提示临床该指标对PPROM尤其是合并宫内感染的早期识别可能有价值。

2022 Vol. 30 (5): 1094-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林俊

分析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锥切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于本院妇科因HSIL行宫颈锥切术、术前HR-HPV感染者229例,分别于术后6、12、18、24个月行HR-HPV检测。结果:术后6、12、18、24个月转阴率分别为61.1%、71.6%、78.2%、84.3%。年龄≥40岁的患者术后6、12个月HR-HPV转阴率低于年龄<40岁(P<0.05),术后18、24个月HR-HPV转阴率不同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单一亚型感染与多种亚型感染患者术后各期HR-HPV转阴率无差异(P>0.05);HPV16/18感染的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HR-HPV转阴率低于其他HPV亚型感染患者(P<0.05)。年龄≥40岁、HPV16/18感染是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40岁、多种亚型感染及HPV16/18感染对HR-HPV持续感染不具有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9、0.583、0.542。结论:患者高龄及HPV16/18亚型感染是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HPV转阴的影响因素,临床应予以关注,加强术后随访。

2022 Vol. 30 (5): 1098- [摘要]( 304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王 琨 魏 珂 马 阳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8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PCOS患者224例,均行甲状腺功能及糖脂代谢指标检测。按照TSH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TSH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分析TSH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逐渐升高,FPG、FINS、HOMA-IR逐渐升高(P<0.05),高水平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低水平组及中水平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低水平组及中水平组(P<0.05),TSH低水平组与TSH中水平组BMI、WHR、TC、TG、HDL、LDL无差异(P>0.05)。单纯PCOS患者,血清TSH水平与BMI、WHR、TC、TG、HDL、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无相关性(P>0.05);PCOS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TSH水平与TC、TG、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PCOS合并临床甲减患者,血清TSH水平与BMI、WHR、TC、TG、LDL、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均P<0.05)。TSH对PCOS合并MS具有预测价值(P<0.001),曲线下面积为0.719,截断值4.32mIU/L,灵敏度69.7%,特异性76.2%。结论:PCOS患者血清TSH水平越高,MS发生风险越高,但仅在PCOS合并亚临床或临床甲减的患者中血清TSH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

2022 Vol. 30 (5): 1102- [摘要]( 275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马丽丽 高万里* 刚 君 宋风丽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110 例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75例,复发组35例。收集临床资料、病理信息等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内膜异位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肿瘤标志物糖类蛋白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合并子宫腺肌、既往妇科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r-AFS分期III、IV期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两组双侧病变率未见差异(P>0.05);复发组术后妊娠、术后药物治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r-AFS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术前合并症、既往妇科手术史是术后内膜异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及术后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后,多项因素均会诱发疾病复发,临床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好术前预防及治疗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2022 Vol. 30 (5): 1106-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段 婧 赵曰明 郭世山

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2020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4例,分为DIE组与非DIE组,比较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DIE组年龄、病程时间、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均高于非DIE组,DIE组痛经程度、性交痛、经期腹泻发生率高于非DIE组,妇科检查阴道壁蓝色结节、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后穹隆触痛结节检出率高于非DIE组(均P<0.05),患者体质指数、慢性盆腔痛、肛门坠胀、泌尿系症状发生率及妇科检查子宫固定检出率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r-AFS分期及盆腔粘连程度高于非DIE组,血清IL-8、TNF-α、TGF-β水平高于非DIE组(均P<0.05),合并卵巢异位囊肿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痛经、妇科检查≥2项阳性、血清CA125、IL-8、TNF-α、TGF-β升高是发生DI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DIE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异于非DIE,重度痛经、妇科检查阳性≥2项、血清CA125及炎性因子异常升高提示DIE的可能性大。

2022 Vol. 30 (5): 1110- [摘要]( 416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何英姿1 张亚芳2 符爱贞1 陈 巍1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规律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136例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68例为观察组,健康孕妇68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孕早、中、晚期血清NGA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ogistic回归分析NGAL与GDM病情进展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孕早、中、晚期血清NGAL(20.74±4.11 ng/ml、50.02±4.95 ng/ml、51.04±5.02 ng/ml)及FBG、FINS、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91±2.27 ng/ml、14.71±3.54 ng/ml、14.98±3.61 ng/ml),且观察组孕晚期、孕中期高于孕早期,血清NGAL水平对照组孕中期、孕晚期高于孕早期(均P<0.05),两组孕中期与孕晚期无差异(P>0.05)。回归分析,FBG、FINS、HOMA-IR均为血清NGAL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孕妇血清NGAL高表达与GDM病情进展有一定关联,提示可将血清NGAL作为早期诊断GDM及评价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之一。

2022 Vol. 30 (5): 1115- [摘要]( 279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方秋香

分析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炎症因子与产褥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孕晚期GDM孕妇106例,按照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84),产前检查健康且分娩正常孕妇为对照组(n=30),比较3组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与GDM发生产褥期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未感染组、对照组血清IgG、IgM、IgA水平依次升高,TNF-α、hs-CRP、IL-6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GDM晚期孕妇血清IgG、IgM、IgA与产褥期感染呈负相关(r=--0.443、-0.455、-0.398,均P<0.05),血清TNF-α、hs-CRP、IL-6与产褥期感染呈正相关(r=0.383、0.343、0.440,均P<0.05)。结论:GDM晚期孕妇免疫力会下降,易并发产褥期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会明显降低,产褥期感染与GDM晚期孕妇孕晚期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呈负相关,血清TNF-α、hs-CRP、IL-6会明显升高,与其血清TNF-α、hs-CRP、IL-6呈正相关。

2022 Vol. 30 (5): 1119- [摘要]( 47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颜红梅 夏 姣 唐云琳 曾成碧*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转铁蛋白(TRF)、层粘连蛋白(LN)和α1-微球蛋白(α1-MG)表达水平及预测早期肾损伤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就诊的GDM孕妇135例为GDM组,根据肾损伤发生情况分为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46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基线资料,检测入院时TRF、LN和α1-MG表达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分析其表达差异及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TRF、LN、α1-MG水平对GDM孕妇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无肾损伤组、对照组血清TRF水平依次降低,LN和α1-MG水平依次升高,肾功能指标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合并肾损伤孕妇血清TRF水平与肾功能指标水平呈负相关,LN和α1-MG水平与肾功能指标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RF、LN、α1-MG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GDM发生早期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866、0.625、0.906和0.975,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GDM孕妇血清TRF、LN和α1-MG水平与患者早期肾损伤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早期肾损伤提供血清学指标。

2022 Vol. 30 (5): 1123- [摘要]( 307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殷美琴 王永霞 朱晓琴 钱 进 胡小玲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2例(观察组)临床资料,同期健康孕妇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isfatin、SHBG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妊娠结局;Pearson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SHBG水平与HOMA-IR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49例)和未发生组(53例),比较两组血清visfatin、SHBG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visfatin、SHBG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tin(64.73±18.26 mmol/L)、HOMAIR(2.79±0.91)高于对照组(33.59±10.91 mmol/L、1.72±0.63),SHBG(415.05±50.54 mmol/L)低于对照组(573.41±59.68 mmol/L)(均P=0.00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SHBG水平与HOMA-IR分别呈正负相关(r=0.469、-0.474,均P=0.000)。观察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未发生组,SHBG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血清visfatin、SHBG水平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检测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871)高于单独检测(0.782、0.734)(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均与HOMA-IR有一定相关性,可能用于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22 Vol. 30 (5): 1128-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李雨珊 邵 炅 梁 彬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12例(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胎儿心肌综合指数(Tei),分析病例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胎儿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子宫动脉PI(1.42±0.14),RI(0.55±0.13)、S/D值(2.65±0.26)、胎儿脐动脉PI(0.78±0.21),RI(0.48±0.21)、S/D值(2.52±0.17)均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PI、RI、S/D值依次升高(均P<0.05);病例组胎儿左心室Tei(0.45±0.14)、右心室Tei(0.46±0.12)均高于对照组,左右心室Tei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依次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PI、RI、S/D值与左右心室Tei指数呈现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异常,对胎儿心脏发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022 Vol. 30 (5): 1133-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冯 梅 陈思骄 杨顺实*

探究超声联合血清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C反应蛋白(CRP)诊断胎儿宫内窘迫(FIUD)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临床最终诊断为FIUD的孕妇87例为FIUD组,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超声诊断仪检查孕妇胎儿大脑中动脉(MCA)与脐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脐动脉收缩末期血流峰值(PSV)与舒张末期流速(EDV)比值(S/D),超声检查当天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IF-1α、β-HCG、CRP水平,分析超声联合血清HIF-1α、β-HCG、CRP诊断FIUD价值。结果:FIUD组胎儿MCA阻抗指数PI、RI及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脐动脉阻抗指数PI、RI及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FIUD的灵敏度(72.4%)、特异度(90.0%)及准确度(79.6%)。FIUD组血清HIF-1α、β-HCG、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血清HIF-α诊断FIUD效能最高(AUC=0.816),但3者联合应用提高了诊断效能(AUC=0.953)。超声联合HIF-α+β-HCG+CRP诊断效能最高(AUC=0.995)。结论:胎儿MCA及脐动脉血阻抗指数异常可反映FIUD,但诊断准确性有限,而超声联合血清HIF-1α、β-HCG、CRP可提高FIUD诊断效果,利于临床了解胎儿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2022 Vol. 30 (5): 1137- [摘要]( 297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闫大晶1 吴 倩2*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血清含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ADAMTS9的表达及与术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雍森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37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子宫正常者137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术后7d血清ADAMTS1、ADAMTS9水平;术后随访1年,分为复发组28例及未复发组109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血清ADAMTS1、ADAMTS9水平对术后肌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ADAMTS1、ADAMTS9水平,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均低于术前且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均P<0.05);术后血清ADAMTS1、ADAMTS9水平是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其水平诊断肌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95%CI 0.710~0.882)、0.791(95%CI 0.693~0.88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20(95%CI 0.873~0.967),此时的敏感度89.3%,特异性84.4%。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ADAMTS1、ADAMTS9水平异常,且增高为复发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为术后肌瘤复发提供参考。

2022 Vol. 30 (5): 1141- [摘要]( 351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高颖花 马丽丽 王 英 陈 沂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VB12)表达及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88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情况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76例)和正常妊娠结局组(11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叶酸、VB12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叶酸与VB12表达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二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结果:不良组血清叶酸(17.98±3.85 nmol/L)和VB12(210.21±61.89ρmol/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21.31±4.56 nmol/L、278.56±79.54ρmol/L),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均高于正常组,孕周、发病孕周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叶酸和VB12的表达水平正相关(r=0.296,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叶酸、VB12水平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95%CI:0.683~0.811)、0.748(95%CI:0.679~0.808),此时敏感度分别为79.2%、77.2%,特异度分别为65.5%、67.8%,血清叶酸和VB12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834(95%CI:0.773~0.884),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7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叶酸、VB12、24h尿蛋白异常表达和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升高均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叶酸和VB1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患者血清中表达降低,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可通过检测叶酸和VB12水平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2022 Vol. 30 (5): 1146- [摘要]( 304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戴爱丽 周 全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结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手术病理学确诊的子宫病变患者174例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0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73例,均行TVCDU检查、血清CA199水平检测本采用四格表分析二者联合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01例子宫肌瘤中有86例被明确诊断,15例误诊;73例子宫腺肌症中有64例被明确诊断,9例误诊。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A199水平(31.84±7.39)、阳性率(40.6%)均高于子宫肌瘤患者(25.92±6.14 U/ml、86.3%)(P<0.05)。TVCDU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灵敏度(87.6%)、特异度(85.2%)、准确度(86.2%),TVCDU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的灵敏度(93.2%)、特异度(92.1%)、准确度(92.5%)得到提高。结论:TVCDU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效能较高,对术前手术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2 Vol. 30 (5): 1150- [摘要]( 329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刘佩琳 马丽丽 高万里

探讨孕妇胎盘生长因子(PL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表达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7月在本院建档并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7例(病例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正常孕妇1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LGF、PAPP-A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PLGF、PAPP-A、β-HC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影响因素。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PAPP-A、β-HCG水平依次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LGF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发生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患者血清PLGF表达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组,血清PAPP-A、β-HCG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均P<0.05)。血清PLGF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呈负相关,PAPP-A和β-HCG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PLGF、PAPP-A、β-HCG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且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血清PLGF高表达是保护因素,血清PAPP-A、β-HCG高表达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PLGF、PAPP-A、β-HCG表达异常且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相关,3项指标可作为评估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22 Vol. 30 (5): 1154-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王 琼

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女性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特点及预测发生流产价值。分析评价早孕期子宫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对孕28周内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孕女性272例,其中既往发生≥2次不明原因流产的宫内早孕、单活胎孕妇38例为URSA组,偶发流产(1次)早孕妇女41例为偶发组,无流产史193例早孕女性为对照组。孕≤13周行B超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组间PI、RI、S/D差异,随访流产情况,运用受术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早孕期子宫动脉PI、RI、S/D对孕28周内发生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URSA组与对照组、偶发组与对照组PI,URSA组与对照组RI,URSA组与偶发组、URSA组与对照组S/D均有差异(P<0.05);URSA组、偶发组早孕子宫左右动脉PI、RI、S/D无差异(P>0.05)。URSA组孕28周内自然流产率(71.1%)高于偶发组(12.2%)和对照组(5.7%)(P<0.013)。ROC曲线分析,早孕子宫动脉PI、RI、S/D对孕28周内发生流产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87和0.896,检测临界值分别为2.25、0.82和8.38。结论:URSA患者再孕后自然流产率较高,早孕期子宫动脉参数均高于正常早孕女性,各参数对孕28周内发生流产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提示临床作为参考指标及时干预,避免流产发生。

2022 Vol. 30 (5): 1159- [摘要]( 235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毛筱琳 丁玲燕 周 键 钱小华*

探讨妊娠中期高危因素孕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联合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鼻骨缺失/发育不良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21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高危因素孕妇80例,行羊水CMA核型筛查及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异常筛查,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胎儿鼻骨缺失/发育不良效能。结果:80例中检出CMA核型异常7例(8.8%),其中arr[hg19]5q23.1(118,253,123-120,744,968)×3,2.4Mb变异2例,arr[hg19]15q13.3(31,967,496-32,444,043)×1 1例,476.5kb、arr[hg19]16q23.3(83,741,751-84,087,310)×3,345.5Kb 1例,arr[hg19]15q11.2(24,940,792-25,282,886)×3,342kb 3例,;CMA检查联合超声NT检测诊断鼻骨缺失/发育不良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0.923),特异度达97.4%。结论:CMA技术联合产前超声NT检测筛查高危因素孕妇妊娠中期胎儿鼻骨缺失/发育不良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2 Vol. 30 (5): 1163- [摘要]( 365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陈 晓 张愉萍

观察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染色体变异病因价值。方法:经2位超声医师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CHD)孕妇80例,超声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孕16~24周)或脐带血(孕周>24周),分别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eq检测。统计两种技术的检出阳性率。结果:80例CHD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8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0.0%,分别是21-三体综合征4例、18-三体综合征3例,46,XX,der(6)(q16q22)1例,该结果与 CNV-Seq检测结果一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2例胎儿中,CNV-Seq检出10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检出率13.8%,1例临床意义未明的拷贝数变异,检出率为1.4%。结论:CNV-Seq能检测出CHD胎儿常规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还可以检测到染色体片段微缺失微重复信息,提高诊断价值,为遗传学咨询提供依据。

2022 Vol. 30 (5): 1167- [摘要]( 27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符明昌 周 莲* 蔡添娥 武翔佳 郑泽强

分析O型血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抗体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O型血孕妇385例,采用抗球蛋白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并对新生儿进行HDN血清学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对HDN的预测价值。结果:385例O型血孕妇中,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32、1:64、1:128、1:256、≥1:512分别为17.7%、27.0%、21.8%、18.7%、14.8%。O-A血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512占比高于O-B及O-AB血型孕妇(P<0.05),O-A、O-B及O-AB血型孕妇新生儿HDN阳性率无差异(P>0.05)。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512孕妇新生儿HDN发生率与效价1:256无差异,但均高于≤1:32、1:64、1:128的HDN发生率,效价≤1:32、1:64、1:128孕妇新生儿HDN发生率依次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发生HDN的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68.0%,AUC为0.848。结论: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对新生儿发生HDN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早期干预参考指标。

2022 Vol. 30 (5): 1171- [摘要]( 348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郭金莲 刘 娅 王秀美 卢 红*

探讨羊水过少孕妇胎盘和胎膜中水通道蛋白9(AQP9)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孕妇,根据B超测得羊水特征分入病例组(羊水过少,65例)和对照组(羊水正常,65例)。采用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胎盘和胎膜组织中AQP9、HGF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病例组胎盘组织中AQP9 mRNA(1.64±1.74)、HGF mRNA(1.53±1.5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5.32±0.37、4.69±0.42),AQP9(1.36±0.60分)、HGF蛋白表达评分(2.14±0.46分)低于对照组(5.32±0.29分、5.42±0.61分),胎盘组织中AQP9(16.9%)、HGF(20.0%)蛋白阳性率低于对照组(83.1%、86.2%)(均P<0.05);病例组胎膜组织中AQP9 mRNA(1.52±1.23)、HGF mRNA(1.85±1.22)表达低于对照组(5.26±0.42、4.42±0.39),AQP9(1.85±0.32分)、HGF(2.03±0.21分)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5.03±0.319分、5.10±0.35分),AQP9(18.5%)、HGF(26.2%)蛋白阳性率低于对照组(76.9%、64.6%)(均P<0.05)。结论 AQP9、HGF mRNA和蛋白在羊水过少孕妇胎盘及胎膜中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对母胎液体交换和羊水膜内吸收有重要调控作用。

2022 Vol. 30 (5): 1174- [摘要]( 288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俞舒舒 徐芊芊 王彦林*

探讨新筛查模式下出生缺陷发生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中心3471例出生缺陷诊断结果。结果:2009—2018年本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一直位居第一。新筛查模式下单纯染色体异常、泌尿系统畸形占比呈上升趋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肢体缩短、四肢骨骼发育异常、唇裂等产前诊断率显著性上升,2018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率达52.7%,2015年及以后新生儿复杂型先心病产前诊断率均为100%。腭裂、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多指等微小畸形产前难以诊断。结论:随着无创产前检测(NIPT)、介入性产前诊断及胎儿心脏超声、胎儿磁共振(MRI)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染色体异常、泌尿系统畸形在产前诊断中占比升高。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唇裂等畸形产前诊断率升高,但单纯性腭裂、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等微小畸形仍是产前诊断难点。

2022 Vol. 30 (5): 1179-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魏丽萍1 雷智丹1 张 萍1 侯 达2*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个案管理模式在宫颈癌放疗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康复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个案管理模式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希望水平、功能训练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命质量和希望水平、功能训练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个案管理模式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宫颈癌康复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希望水平和依从性。

2022 Vol. 30 (5): 1183- [摘要]( 305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程贤鹦1 胡 颖2 曾淑梅2 孙彦飞2

探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对促进青少年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的效果。方法:选取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女性共2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产后关爱服务,观察组采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统计分析两组青少年LARC知识问卷得分,术后即时LARC落实率、术后6个月LARC续用率、重复流产率、终止率及避孕效果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问卷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均为3个)及LARC知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及LARC知识得分(10个,10.0±2.0)均好于对照组(5个,6.3±1.8)(P<0.05),且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也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即时LARC落实率(51.5%)、术后6个月续用率(48.5%)、终止率(2.9%)、避孕效果满意率(97.1%)均好于对照组(13.6%、9.1%、72.2%,P<0.05)。两组重复流产率(0.8%,2.3%)无差异(P>0.05)。结论: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人工流产后LARC的认知及即时落实率,提高后续使用率,减少终止率,提高避孕效果满意率。

2022 Vol. 30 (5): 1187- [摘要]( 379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李 永1 韩耀伟2 张 铃2 朱 静1 刘 佳2 郭振伟2

探讨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产后康复门诊行盆底功能障碍筛查的产妇1677例,其中有盆底功能障碍1000例(障碍组)和无盆底功能障碍677例(正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9.6%,两组产妇职业、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有无便秘、子宫肌瘤、乳酸杆菌、糖尿病史以及高血压病史有差异(P<0.05),产妇的年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无差异(P>0.05)。从事重体力职业、非初次妊娠、顺产、奶粉喂养、有便秘、患有子宫肌瘤、乳酸杆菌缺乏、有糖尿病史以及有高血压病史是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此类产妇,以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2022 Vol. 30 (5): 1192- [摘要]( 336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王宏锋 孟宝丽 段雪娇

评估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预防宫腔术后发生再粘连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所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4例,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并放置一个3~5ml球囊支撑宫腔,于术后1周和2周分别行球囊扩张术(60例,观察组),术后仅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64例,对照组),术后均予大剂量雌激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宫腔恢复以及月经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宫腔再粘连率观察组(18.3%)低于对照组(40.6%),月经情况好转率观察组(83.3%)高于对照组(59.4%)(均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配合术后球囊扩张术预防宫腔再粘连,能有效预防再粘连,促进月经恢复。

2022 Vol. 30 (5): 1196- [摘要]( 279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综述
汪 沙 段 华*

本文综述干细胞治疗Asherman综合征的最新证据。干细胞参与Asherman综合征相关生育力和纤维化方面的调控机制。干细胞通过归巢到损伤部位、分泌趋化因子募集其他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并发挥潜在抗菌活性、分化为终末细胞或增殖为子细胞等多重机制,发挥促进损伤子宫内膜修复及再生效应。本文还阐述的不同来源干细胞特性及给药方式的疗效,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治疗性全身系统注射干细胞比直接宫内注射能更有效地再生子宫内膜;骨髓源性干细胞因其具备更广泛的分化潜能,比子宫源性干细胞在子宫再生方面的作用更强;此外,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证明月经、骨髓、脐带和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在恢复月经、生育结局和子宫内膜再生方面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2 Vol. 30 (5): 1199- [摘要]( 278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顾玉婷1 陈亚楠1 李泽武2 杨爱军1*

Periosti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的调节过程。近年来,Periostin被证实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子宫内膜中,表达受卵巢类固醇激素的调节,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物,在胚胎着床、妊娠的进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Periostin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调节,在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的侵袭转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eriostin在女性生殖系统中表达及作用以及对妊娠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2022 Vol. 30 (5): 1204- [摘要]( 632 HTML (0 KB)  PDF (0 KB)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