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晓宇
2021 Vol. 29 (9): 1782- [摘要](
393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
丁雪蕾 苍 荣 魏大卫 王淑敏 何美娟 王秀文 付子洁*
系统评价绒毛膜下血肿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库、维普数据库中2020年12月前评估绒毛膜下血肿与早产关系的文献。数据以95%置信区间的优势比表示。I2指数用于异质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项研究定量分析(3845例绒毛膜下血肿妇女和69111例对照)。并发绒毛膜下血肿的女性与未并发相比,早产风险更高(OR=1.43,95%CI 1.28~1.60,P<0.00001;I2=0%)。亚组分析显示,当研究对象全部为辅助生殖患者时这种关联并不显著(OR=1.38,95%CI 0.98~1.94,P=0.07;I2=0%)。结论:绒毛膜下血肿与早产风险增加有关,但在辅助生殖者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
2021 Vol. 29 (9): 1784- [摘要](
598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
于建春 张美华 于 玲 宋 霞 邱 毅*
探讨雌性猕猴放置新型镍钛硅橡胶三维网格宫内节育器(3-DG IUD)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配对盒子基因2(PAX2)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雌性猕猴分为3-DG IUD组(放置3-DG IUD,n=9)、假手术组(未放置3-DG IUD,n=9)、对照组(未手术,未与雄性猕猴合笼,n=2)。术后10天按1:1与雄性猕猴合笼,以后每月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妊娠情况。术后3、12个月切除子宫,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3-DG IUD组8只(8/9)猕猴未妊娠;假手术组9只(9/9)猕猴妊娠。组织学检查见3-DG IUD组子宫内膜上皮成份完整,仅在3-DG IUD周围见少量腺体空泡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12个月免疫组化分析显示3-DG IUD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ER、PR、PAX2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3-DG IUD对雌性猕猴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猕猴子宫内膜ER、PR和PAX2的表达未发生变化。
2021 Vol. 29 (9): 1790- [摘要](
599
)
HTML
(0 KB)
PDF
(0 KB)
(
44
)
-
-
赵旭红1,2 张 妍2 丁 璟2 李玉艳2 车 焱2* 产后避孕项目组
分析我国妇女产后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产后重复人工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15个省市60家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 分娩妇女1.8万例,每家医院300例,了解其分娩前后人工流产、产后避孕、性生活恢复等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两水平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18045例产后妇女,产后3,6,12个月的累积重复人工流产率分别为0.21%(95% CI 0.14%~0.27%),0.89%(95% CI 0.75%~1.04%)和3.46%(95% CI 3.19%~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产后首次避孕方法、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与性生活恢复时间差、母乳喂养时间等是产后重复人工流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妇女产后1年内的重复人工流产率较高,应加强对低龄、脑力劳动、文化程度低、母乳喂养时间短妇女的产后避孕干预,建议在产后性生活恢复之前就采取避孕措施。
2021 Vol. 29 (9): 1794- [摘要](
94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张丽华 邓秀群* 陈 亮 陈 庆 余廖长
分析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面对面访谈了解围绝经期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状况,统计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080例对象中有431例(39.9%)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499例(46.2%)采取非高效避孕方法,150例(13.9%)采取高效避孕方法。本次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为未避孕(75.3%)和避孕失败(24.7%)。认为接近绝经期不需要避孕和偶尔一次性生活不会妊娠、避孕方法使用不规范、未按时随访长效避孕措施及采用效果较差的避孕方法为导致本次人工流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特殊的生理原因及认知不足,避孕意识薄弱,避孕方法选择和使用不当,长效避孕措施随访管理不到位较为突出,存在未被满足的避孕服务,应关注围绝经期妇女避孕及生殖健康问题。
2021 Vol. 29 (9): 1800- [摘要](
773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蔡春苗 符爱贞 翁叶蕊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HPV筛查及HPV分型检测的妊娠晚期孕妇4600例,通过调查问卷、临床资料分析等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4600例,收回有效问卷4469例,有效率为97.2%。4469例中434例感染高危型HPV(9.7%)。感染率较高的高危型HPV亚型为HPV16(1.4%)、HPV52(1.2%),感染单一型为61.8%,双重型为23.7%,多重型为14.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次、首次妊娠年龄、孕期性行为、性伴侣、爱人婚外关系、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异常是妊娠晚期孕妇高危型HPV感染风险(P<0.05),孕妇年龄、产次、吸烟史、饮酒史、尿路感染等因素无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性行为、性伴侣、爱人婚外关系、宫颈炎是妊娠晚期孕妇感染高危型H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高危型HPV感染优势亚型为HPV16和HPV52。可针对本地区感染高危型HPV危险因素加强孕妇的宣传干预。
2021 Vol. 29 (9): 1804- [摘要](
541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
尹 聪 白文佩
探讨绝经期妇女宫腔镜下宫内节育器(IUD)困难取出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231例行宫腔镜IUD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临床资料,分析取出困难影响因素。结果:231例均于宫腔镜直视下成功取出。包括89例金属圆环(38.5%)、70例T形IUD(30.3%)、42例V形IUD(18.2%)、30例其他类型(13.0%)。其中142例(61.5%)取出困难, 分别为49例金属圆环(34.5%), 53例T形IUD(37.3%),23例V形IUD(16.2%),17例其他类型(12.0%)。放置IUD时机为哺乳期和人工流产后、放置IUD年限、绝经年限、IUD类型是绝经后妇女取器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计划生育避孕指导的宣教服务,缓解女性对取器手术的恐惧心理,督促其定期检查IUD,避免超期限使用IUD,提醒妇女绝经1年内适时取出IUD。
2021 Vol. 29 (9): 1808- [摘要](
457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韩慧娟 薛云琴 史魁风 张菊苏
探讨3种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33例)给予米非司酮+利凡诺方案引产,B组(33例)给予利凡诺+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引产,C组(33例)给予米非司酮+利凡诺+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引产。比较不同方案引产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引产出血量均C组最低、B组次之、A组最高,C组完全引产率(54.6%)高于A组(24.2%),不完全引产率(3.0%)低于A组(6.1%),胎盘残留率(6.1%)低于A组(30.3%)(均P<0.05)。结论:利凡诺+米非司酮+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能提高引产效果、引产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2021 Vol. 29 (9): 1811- [摘要](
451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申友奎 王雁秋* 张玲云
探究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激素补充疗法治疗下丘脑-垂体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激素补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基础体温改善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LH、FSH及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基础体温高低温差值和上升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7.9%)高于对照组(60.6%)(均P<0.05)。结论:应用中药辨证方剂煎服联合外源性激素补充疗法可有效改善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更佳。
2021 Vol. 29 (9): 1815- [摘要](
483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贾 锐 李建武 刘丽霞 丁 凌
探究调经种子养膜方联合微刺激方案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女性86例分为两组,分别为西医组(n=43,微刺激方案)及中西医结合组(n=43,调经种子养膜方联合微刺激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获卵数、ET日子宫内膜厚度、MⅡ卵数、MⅡ卵受精率、优质胚胎情况及妊娠。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获卵数(3.2±0.5个)、ET日子宫内膜厚度(7.8±2.5mm)、MⅡ卵数(3.0±0.3个)、MⅡ卵受精率(98.7±3.7)%、优质胚胎率(78.7±2.8)%、优质胚胎数(2.0±0.2个)均高于西医组(P>0.05)。生化妊娠率、周期取消率、MⅡ卵受精率、HCG日雌二醇、Gn用量、Gn天数及临床妊娠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调经种子养膜方联合微刺激方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及优质胚胎率,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2021 Vol. 29 (9): 1819- [摘要](
407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张雪松 刘 静 张家弘 李正伟 李梦雪 赵宏艳 杨利华*
探讨剖宫产史及宫内节育器(IUD)类型对发生宫内节育器嵌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IUD嵌顿者56例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IUD嵌顿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剖宫产史及IUD类型对IUD嵌顿的影响。结果:有剖宫产史比无剖宫产史者更容易发生嵌顿(OR=2.374,95%CI 1.118~5.039),圆形IUD比V形更不容易发生嵌顿(OR=0.401,95%CI 0.160~0.981)。结论:IUD放置时需要考虑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IUD类型,以及减少剖宫产率,降低IUD嵌顿发生。
2021 Vol. 29 (9): 1823- [摘要](
751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辛丽娟 宁建峰* 唐宏霞 左源渊 夏 冬 彭 一 吴嘉鸣 鲍喜静
探究贝那鲁肽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糖尿病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微小RNA-155(mir-155)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PCO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55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GFBP-3水平。Pearson法分析治疗后mir-155与IGFBP-3及与各代谢指标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FPG、糖化血红蛋白、FIns、LH、睾酮、mir-155及HOMA-IR、BMI均降低,IGFBP-3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mir-155与HOMA-IR、BMI、糖化血红蛋白、FIns、FPG呈正相关,IGFBP-3与HOMA-IR、BMI、糖化血红蛋白、FIns、FPG呈负相关,血清mir-155与IGFBP-3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贝那鲁肽治疗肥胖型PCOS合并糖尿病后患者血清mir-155水平下降、IGFBP-3水平上升,mir-155、IGFBP-3可能成为肥胖型PCOS合并糖尿病靶向治疗位点。
2021 Vol. 29 (9): 1826- [摘要](
440
)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
宋 歌 米冬青* 蒋 彦 田 耕 袁景川 耿彩平 苗穗兵 吴小华
比较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中两种囊胚活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PG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第3天(D3)打孔活检法(D3打孔活检组) D5打孔孵出与D6皱缩后活检相结合的方法(新D5/D6活检组)的结局。结果:女方年龄(30.1±3.6)岁,共75个PGT周期, 其中染色体病63周期,单基因病6周期,复发性流产6周期。活检囊胚348枚,检测成功339枚,活检成功率97.4%。PGT检测正常囊胚率41.9%(142/339)。45例患者共移植51个周期,临床妊娠率64.7%(33/51)。D3打孔活检组的囊胚形成率低于新D5/D6活检组(64.8%比72.0%,P=0.034) ,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低于新D5/D6活检组(63.7%比 73.0%,P=0.025)。两组D3优胚率、D3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结论:D5打孔孵出/D6皱缩后活检相结合的方法较D3打孔活检法可获得更好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率。
2021 Vol. 29 (9): 1831- [摘要](
451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林 丹 楼江燕*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MT3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上皮来源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10月在本医院就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1例为异位症组,37例行绝育手术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DNMT3B、MMP-2和ENA-78的表达,并行相关性分析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表达阳性率DNMT3B(84.3%)、MMP-2(90.2%)、ENA-78(80.4%)均高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5);异位症组异位内膜中,MMP-2与DNMT3B、ENA-78均呈正相关(P<0.05);DNMT3B、MMP-2、ENA-78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为0.924,准确度(92.0%)均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75.0%、76.1%、72.7%)(P<0.05)。结论:DNMT3B、MMP-2、ENA-78在异位内膜中的阳性率增加,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提供参考。
2021 Vol. 29 (9): 1836- [摘要](
40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谭雪梅 赵 敏* 匡 军
观察枸橼酸氯米芬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症状改善和微小核苷酸224(miR-224)、微小核苷酸206(miR-206)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PCOS不孕症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在月经第5天采取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直至排卵当日停药。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卵泡、内膜变化、卵巢血流情况、miR-224、miR-206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61.7%)及排卵率(78.3%)均高于对照组(43.3%、61.7%)(P<0.05);两组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增生厚度以及宫颈黏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卵巢血流指标最大流速、阻力指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miR-224、miR-206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使性激素水平下降,miR-224、miR-206降低,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2021 Vol. 29 (9): 1840- [摘要](
360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姜方清 苏春芳 秦 丽 黄卫东
探讨阴道菌群失调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情关系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304例,根据患者有无排卵或稀发排卵(O)、雄激素水平(HA)、卵巢多囊样变化(P)等分成A组(O+HA+P,n=72)、B组(O+HA,n=85)、C组(HA+P,n=78)和D组(O+P,n=69);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7d后采集阴道分泌物,检测PH 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等,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阴道菌群失调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OS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组菌群密度集、菌群多样性、优势菌、滴虫检出率和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以及PH值均无差异(P>0.05);清洁度(III+Ⅳ)占比和阴道菌群失调率A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菌群失调(OR=2.234,95%CI: 1.301~3.838)、月经周期紊乱(OR=2.038,95%CI: 1.069~3.884)、负面情绪(OR=2.770,95%CI:2.238~3.430)和睡眠质量差(OR=2.482, 95%CI: 1.373~4.486)是PC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PCOS患者病情程度相关,阴道菌群失调、月经周期紊乱、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差等是PCOS发病危险因素,临床宜针对上述因素行相应干预,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2021 Vol. 29 (9): 1845- [摘要](
7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陈秀琴 毕素娟 饶 燕 刘益华 王 菲*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和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术后随访两年。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检测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及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LAA1)以及载脂蛋白B(LAB),统计并发症及感染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96.0%)高于对照组(76.0%)(P<0.05);治疗后两组FSH和LH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HO、TG、LDL-C、LAA1、L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4.0%)以及复发率(0)均低于对照组(20.0%、16.0%)(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周期和经期疼痛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期出血量较术前增多(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性激素和脂代谢水平。
2021 Vol. 29 (9): 1849- [摘要](
366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宋 玮 刘 华*
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术治疗良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良性子宫肌瘤患者3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叶素组182例和缩宫素组1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叶素组术中一次性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12U,缩宫素组术中注射缩宫素20U,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手术时间(88.0±24.2min比111.5±28.9min)、术中出血量(57.8±20.8 ml比197.3±31.0 ml)、住院时间(4.9±1.1d比8.8±1.4d)均减少(P<0.05),术后排气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发生波动(P<0.05),且用药后5min时后叶素组SBP高于缩宫素组,DBP及HR低于缩宫素组(P<0.05),其余时刻两组无差异(P>0.05)。后叶素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8%)低于缩宫素组(8.0%)(P<0.05),两组术后血肿、发热、延迟愈合、低血压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分别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肌瘤均有确切疗效,但应用垂体后叶素在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方面更具优势。
2021 Vol. 29 (9): 1854- [摘要](
3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尹宝枝1 周玲玲1 王 芳1 孙秀利2*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辛复宁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对象来自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门诊就诊的HPV感染患者2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9例用辛复宁治疗,观察组10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Foxp3+Tregs数目、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改变,统计HPV 转阴率,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用药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Foxp3+Tregs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TNF-α、IL-6、IL-2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PV 转阴率(93.6%)、总有效率(95.4%)高于对照组(82.6%、87.2%)(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7.3%)与对照组(6.4%)无差异(P=0.982)。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8%)低于对照组(9.2%)(P=0.023)。结论:保妇康栓联合辛复宁治疗HPV感染能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用药安全且复发率低。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2021 Vol. 29 (9): 1858- [摘要](
377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蒲梅婷 甘怀玉 解翔彬 吴小颖
观察3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9例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I组、II组和III组各33例,行宫腔镜手术时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0.20μg/kg、0.25μg/kg静脉注射,均给予2.0mg/kg丙泊酚镇静。比较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T0)、扩张宫颈时(T1)、手术中(T2)、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苏醒时(T4)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手术麻醉过程不良反应。结果:II组、III组麻醉起效时间无差异但低于I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I组、II组、III组依次升高(P<0.05)。术后1hRamsay评分与VAS评分3组无差异(P>0.05)。HR、MAP、SpO2, 3组T1、T2、T3时均低于T0时(P<0.05);I组T1、T2、T3、T4时无差异(P>0.05),T1时HR III组低于I组、II组,MAP II组、III组低于I组,SpO2 II组低于I组(P<0.05):T2时HR II组、III组低于I组,MAP III组低于I组、II组, SpO2 II组低于I、III组(P<0.05);T3时HR III组低于I组、II组,MAP II组、III组低于I组,SpO2 III组低于I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II组、III组(12.1%、15.2%、18.2%)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0.15μg/kg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影响较小,苏醒迅速,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且能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麻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2021 Vol. 29 (9): 1864- [摘要](
3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田 明1 李春明1 王思亮1 周 涛2*
探讨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中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高血压孕妇,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1h(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h(T2)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应激反应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产妇T0 时HR、DBP、SBP、MAP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T1时两组产妇HR、DBP、SBP、MAP均低于T0时,且观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血清Cor、MDA、SOD、TAC应激反应指标及hsCRP、TNF-α、IL-6炎症因子均无差异(P>0.05)。T1、T2时两组产妇血清Cor、MDA、TAC及hs-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T0,SOD则低于T0(均P<0.05);T2时两组血清Cor、MDA、TAC及hs-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T1,SOD低于T1(均P<0.05)。T1、T2时观察组血清Cor、MDA、TAC及hs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更有效缓解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助于麻醉及术后恢复。
2021 Vol. 29 (9): 1868- [摘要](
334
)
HTML
(0 KB)
PDF
(0 KB)
(
52
)
-
王 英 简燕琳 李成利
分析阴道盆底重建术联合经闭孔途径聚丙烯网带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子宫脱垂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盆底功能和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33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阴道盆底重建术+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悬吊术(TVT))64例与观察组(阴道盆底重建术+TVT-O)69例,对比两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81.3%),复发率(1.5%)低于对照组(9.4%),两组盆底功能评分、尿动力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PFIQ-7(38.5±11.3分)、PFDI-20(28.6±9.3分)低于对照组(59.7±11.36分、49.7±10.5分),PVR(3.39±0.70 ml)、Qmax(18.40±3.13 ml/s)低于对照组(3.87±0.73 ml、21.58±3.27 ml/s),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5.8%)低于对照组(17.2%)(均P<0.05)。结论:阴道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治疗子宫脱垂者临床疗效更佳,可更好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尿动力学指标,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
2021 Vol. 29 (9): 1873- [摘要](
3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
余文珺
探讨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与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9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44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治疗,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储备功能、术后2年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8±6.5min)长于对照组(54.9±5.3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术后2年重复性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出院时、健侧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卵巢AFC无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卵巢窦卵泡(AFC)(5.9±1.7个)高于对照组(3.5±1.5个);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观察组(75.6%)高于对照组(64.6%)(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更小,可降低医源性卵巢功能损害。
2021 Vol. 29 (9): 1877- [摘要](
344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刘 晓 张凌云 马吉红 梁桂娟
分析二次剖宫产术时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本院行二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患者临床资料,剖宫产术中有盆腹腔粘连75例为粘连组,未见粘连75例为无粘连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术盆腹腔粘连的相关因素。结果:瘢痕子宫二次手术中盆腹腔粘连与剖宫产时机、首次剖宫产宫口开大程度无关(P>0.05),与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年龄、手术切口类型、羊水污染及其污染程度等有关(P<0.05)。且盆腹腔粘连严重程度与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等有关(P<0.05)。羊水污染及其污染程度高、原手术切口横切口、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年龄≥35岁是导致瘢痕子宫二次手术中有盆腹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导致剖宫产瘢痕子宫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可能因素,通过降低剖宫产次数、预防羊水污染、选择纵向切口等加以预防。
2021 Vol. 29 (9): 1881- [摘要](
788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赵 琳 徐亚辉 武海英*
探讨肥胖、血清维生素D[25(OH)D]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关系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确诊的GDM孕妇85例纳入GDM组,同期孕周匹配产前检查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比较孕妇体质指数(BMI)、25(OH)D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GDM组BMI(27.2±2.4kg/m2)高于对照组(23.1±1.7kg/m2)、25(OH)D水平(17.4±2.3ng/ml)低于对照组(34.1±3.8ng/ml)(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BMI肥胖组和超重组,维生素D缺乏组和不足组GDM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或充足组(均P<0.05)。BMI≥28.0kg/m2、25(OH)D<20ng/ml与GDM和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普遍存在BMI高、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现象,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孕产妇,且BMI越高、25(OH)D越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越高。临床可将此作为孕妇妊娠期管理和治疗的重要指标,及早干预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1 Vol. 29 (9): 1886- [摘要](
5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肖咸英 何冠南 彭 卉
探究三维超声测量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情况的临床价值。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40例为不孕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排卵期和黄体中期时两组超声测量参数:二维超声包括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三维超声包括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两组围排卵期、黄体中期子宫螺旋动脉PSV、PI和围排卵期的RI水平均无差异(P>0.05),不孕组黄体中期RI水平(1.01±0.09)高于对照组(0.93±0.14)(P<0.05);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内膜下的VI、FI、VFI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黄体中期,不孕组子宫内膜容积(4.03±1.20ml)小于对照组(5.71±1.98ml),内膜下FI、VFI水平(24.98±3.22和2.30±0.56)低于对照组(29.31±3.74和2.91±0.9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孕组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容积与子宫内膜VI、FI、VFI及内膜下VI、FI、VFI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黄体中期子宫螺旋动脉RI、子宫内膜容积、内膜下FI、内膜下VFI诊断黄体不全性不孕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0.761、0.800、0.697,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50.0%、92.5%和60.0%、87.5%和62.5%、95.0%和42.5%。结论:三维超声能够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血流情况,子宫内膜容积、内膜下FI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2021 Vol. 29 (9): 1890- [摘要](
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王春梅
探讨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超高细微分辨血流技术(HD-flow)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FCHD)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孕妇1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疑似胎儿宫内心脏发育异常者再行四维彩超HD-flow检查。以分娩后超声诊断结果和引产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FCHD检出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结果:经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和引产病理学检查共发现FCHD 30例(2.7%),二维超声检出率(66.7%)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检查(90.0%)(P<0.05),联合检测误诊3例分别为动脉弓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和肺动脉瓣闭锁1例。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重要初筛手段,对超声提示异常者,建议联合四维彩超HD-flow技术检查,以更准确地对畸形部位、类型等进行评估。
2021 Vol. 29 (9): 1894- [摘要](
320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黄 静 邹翰琴
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不同程度胎盘植入的超声影像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胎盘植入孕妇150例为胎盘植入组,正常分娩的孕妇1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根据胎盘植入程度将胎盘植入组分为轻型组(粘连型)和重型组(植入型和穿透型)并比较超声影像表现。结果:胎盘植入组年龄、孕次、孕前体质指数、产次、人工流产史、既往剖宫产史、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史、既往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宫腔手术史是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重型胎盘植入组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后低回声带、膀胱线、胎盘内部回声和胎盘基底部血流信号与轻型胎盘植入组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工流产史、既往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和宫腔手术史,不同程度胎盘植入超声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临床可根据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影像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和防治。
2021 Vol. 29 (9): 1898- [摘要](
365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童一希
分析不同月经周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9月本院妇科诊治的PCOS患者328例,分为月经频发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频发组24例、规律组30例、稀发组155例、闭经组119例。比较各组临床特征、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胰岛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分析月经周期与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体质指数(BMI)、臀围比(WHR)及多毛发生率稀发组、闭经组均大于频发组和规律组(P<0.05),WHR闭经组大于稀发组(P<0.05);促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闭经组大于稀发组且均大于频发组和规律组(P<0.05);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稀发组、闭经组大于频发组和规律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频发组和规律组(P<0.05),闭经组FINS大于稀发组、HDL低于稀发组(P<0.05),FPG、TC、TG稀发组与闭经组无差异(P>0.05);稀发组及闭经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大于频发组和规律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频发组和规律组(P<0.05),HOMAIR、HOMA-β稀发组与闭经组比较、频发组与规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BMI、WHR、月经稀发及闭经是高脂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BMI、WHR、月经稀发及闭经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月经稀发或闭经的PCOS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功能下降的程度更甚,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更高。
2021 Vol. 29 (9): 1902- [摘要](
315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郭陆晋 李逸群 郑 晖 张家荣
探讨miR-146a、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肾功能损害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9例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妊娠高血压疾病为观察组(n=69)、正常妊娠为对照组(n=50),根据观察组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25)、子痫前期轻度组(n=25)、子痫前期重度组(n=19);肌酐清除率(Ccr)分为Ccr<80ml/min组(n=35)与Ccr≥80ml/min组(n=34)。结果:miR-146a、sLOX-1、HCY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重度组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Ccr<80ml/min组高于Ccr≥80ml/min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46a、sLOX-1、HCY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iR-146a、sLOX-1与HCY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46a、sLOX-1、HCY及3项联合诊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AUC分别为0.908、0.950、0.916、0.962(P<0.05),敏感度分别为88.6%、91.4%、82.9%、88.6%,特异度分别为85.3%、97.1%、94.1%、100.0%。结论:miR-146a、sLOX-1、HCY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3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效能最佳。
2021 Vol. 29 (9): 1907- [摘要](
399
)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
陈月芳 张晓蕾 罗华琼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2月—2020年4月本院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分为GDM组与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3及PTH水平,按照维生素D是否缺乏将GDM组分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轻度缺乏组、非缺乏组,按照PTH水平三分位法分为PTH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3及PTH水平,分析维生素D缺乏及PTH高水平相关因素。结果:GDM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及轻度缺乏比例高于对照组,血清PTH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维生素D非缺乏组、轻度缺乏组、严重缺乏组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时间血糖曲线(AUCglu)≥16.8mmol/L/h比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升高(P<0.05),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耐量实验OGTT(1h)、OGTT(2h)值均大于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和非缺乏组(P<0.05),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与非缺乏组无差异(P>0.05), 维生素D不同状态组间经产妇比例无差异(P>0.05);PTH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AUCglu≥16.8mmol/L/h比例、FPG、HOMA-IR值逐渐升高,PTH中水平组、高水平组年龄、OGTT(2h)值高于低水平组(均P<0.05),中水平组、高水平组年龄、OGTT(2h)值无差异(P>0.05),PTH高水平组OGTT(1h)值高于低水平组(P<0.05),PTH不同水平组BMI、经产妇比例无差异(P>0.05)。年龄≥35岁、AUCglu≥16.8mmol/L/h、HOMA-IR与维生素D严重缺乏、PTH高水平相关,OGTT(2h)值与PTH高水平相关(均P<0.05)。结论:GDM孕妇维生素D缺乏及PTH高水平,年龄偏大、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较严重孕妇更甚。
2021 Vol. 29 (9): 1911- [摘要](
409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杨 娜1 王 微1 张 芳2 严 凤1*
探究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微小蛋白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4例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为健康组。RT-PCR检测两组miR-1233-3p、miR-181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esfatin-1表达水平,分析3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病症中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nesfatin-1(9.16±2.61 ng/ml)、miR-1233-3p(2.01±0.38)、miR-181b(3.02±0.51)表达高于健康组(6.75±1.06 ng/ml、0.95±0.17、1.21±0.26),且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依次升高(均P<0.05);nesfatin-1、miR-12333p、miR-181b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3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esfatin-1、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呈现异常上升,可能相互协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2021 Vol. 29 (9): 1916- [摘要](
395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陶张挺
分析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剪切波弹性值的改变及其与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PE孕妇分为非重度PE组及重度PE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检查胎盘弹性模量值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二指标相关性。结果:对照组、非重度PE组、重度PE组中央胎儿面、中央母体面、边缘胎儿面、边缘母体面及平均胎盘弹性模量值逐渐升高,PI、RI、S/D值逐渐升高(均P<0.05)。非重度PE组胎盘弹性模量平均值与脐动脉PI、RI值呈正相关(P<0.001),与脐动脉S/D值无相关性(P>0.05);重度PE组胎盘弹性模量平均值与脐动脉RI值呈正相关(P<0.001),与脐动脉PI、S/D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PE孕妇胎盘硬度异常增高,胎盘剪切波弹性值与脐动脉血流参数存在正相关性。
2021 Vol. 29 (9): 1920- [摘要](
349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张中敏1 王海艳2* 任春丽2 刘艳芳3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96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132例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64例GDM孕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孕妇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logistic多因素分析妊娠期发生GDM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与GDM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2、CRP、TNF-α值及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均大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值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IL-2、CRP、TNF-α值、CD3+、CD4+、CD4+/CD8+是妊娠期妇女发生GDM危险因素(P<0.05),GDM孕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CD3+、CD4+、CD4+/CD8+与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呈负相关(P<0.05), IL-2、CRP、TNF-α值与巨大儿、剖宫产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伴有肠道益生菌群数量和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增高,且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异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干预对降低GDM发生与不良结局可能有临床价值。
2021 Vol. 29 (9): 1924- [摘要](
256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董 敏1 沈林江2 沈观樵1
探究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孕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维生素B12(VB12)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妊娠期MA患者76例作为贫血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血常规指标及血清Hcy和VB12水平。以贫血组妊娠结束为观察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分析影响MA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贫血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V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结果显示,贫血组血清VB12与Hb、RBC、MCHC水平呈正相关,与MCV、MCH水平呈负相关;Hcy与MCV、MCH水平呈正相关,与VB12、Hb、RBC、MCHC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体重及分娩次数与预后良好组无差异(P>0.05),Hb、RBC、MCHC、VB1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MCV、MCH、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RBC、MCV、Hcy、VB12是影响妊娠期M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MA患者血清VB12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二者与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相关,是影响妊娠期M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关注。
2021 Vol. 29 (9): 1930- [摘要](
332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金 朝 林 洁* 满 琴 胡常军 张 兰 詹 霞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肝X受体α(LXRα)、血管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中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OCS3、LXRα、PLGF表水平,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SOCS3、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LXRα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截断值时分别为SOCS3 0.32ng/L、LXRα 178.26ng/L、PLGF 41.56pg/ml时诊断子痫前期有一定诊断价值,而3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P<0.05),其诊断灵敏度81.7%、特异度70.3%,约登指数0.5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11~0.947)。结论: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LXRα表达异常升高,PLGF、SOCS3异常降低,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能较好。
2021 Vol. 29 (9): 1935- [摘要](
29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朱霞玲 陈 珉 邱 欢 饶阳阳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血清抵抗素(Resistin)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内膜异位组)、合并不孕症患者47例(合并不孕组),健康女性53例(对照组)。对3组行EFI评分和血清Resistin检测,分析两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内膜异位组和合并不孕组EFI评分依次降低、血清Resistin水平依次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EFI评分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4、0.727、0.792,血清Resistin 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5、0.845、0.736,两者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0.886、0.864、0.849),联合检测高于单项检测(P<0.05),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726),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0.861、0.867、0.847、0.879和0.864。结论:EFI评分联合血清Resistin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1 Vol. 29 (9): 1939- [摘要](
353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张贺静1 王晓丽1 侯 标2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产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产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GDM产妇,根据产后6~12周血糖筛查结果分为糖尿病组(n=45)、糖耐量受损组(n=52)和正常组(n=83);根据产后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n=62)和血脂正常组(n=118)。检测产后血清RBP4、TGF-β1及Lp-PLA2水平,分析其与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结果:产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指数(HOMA-IR)和血清RBP4、TGF-β1、Lp-PLA2水平均糖尿病组最高,糖耐量受损组次之(P<0.05);血脂异常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RBP4、TGF-β1、Lp-PLA2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TGF-β1、Lp-PLA2与FINS、FPG、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HDL-C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产后糖脂代谢异常越严重其血清RBP4、TGF-β1及Lp-PLA2水平越高,各指标具有相关性。
2021 Vol. 29 (9): 1943- [摘要](
281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刘晓娟1 马 会1 马丽莎2 李 坤1
探究子宫内膜病变与错配修复基因(MMR)表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80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各60例。收集组织样本进行MMR蛋白检测,分析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MM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差异性。结果:3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功能丧失的dMMR发生率(33.3%),MLH1(23.3%)、PMS2(23.3%)表达缺失比例,均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dMMR发生与肌层浸润增加有关(P<0.05)。结论:MMR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2021 Vol. 29 (9): 1947- [摘要](
2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谢永会 刘 萍* 蔡忠宝 丁 聪
探索子宫内膜癌三维超声血管分级与FIGO临床病理分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IGF-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10月12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三维超声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准确率,再根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06例患者血管分级分为Ⅰ级组(n=24例),Ⅱ级组(n=60例)、Ⅲ级组(n=22例),分析血管分级与血流动力学、IGF-2、IGF-1表达、FIGO临床病理分期相关性,Pearson法分析IGF-2、IGF-1表达与RI、EDV、PI、PSV相关性。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96.7%(116/120),特异性100.0%,敏感性98.1%。FIGO临床病理分期Ⅲ级组以Ⅲ~Ⅳ期为主、Ⅱ级组以Ⅱ~Ⅲ期为主、Ⅰ级组以Ⅰ~Ⅱ期为主;Ⅲ级组RI、PI低于I级组、Ⅱ级组,EDV、PSV、IGF-1 mRNA表达、IGF-2mRNA表达高于I级组、Ⅱ级组。经相关性分析,三维超声血管分级与RI、PI呈负相关性,与IGF-1 mRNA及IGF-2 mRNA表达,FIGO临床病理分期、EDV、PSV均呈正相关性,IGF-1 mRNA和IGF-2 mRNA表达与RI呈负相关性,与EDV、PSV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三维超声血管分级与FIGO临床病理分期、血流动力学、IGF-1及IGF-2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有较高诊断价值,均可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客观依据。
2021 Vol. 29 (9): 1951- [摘要](
38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陶丽丹 贾 旺 杨 娜 王雪英 李 刚 刘忠玉
探究去氧孕烯炔雌醇辅助治疗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对患者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效果及甘油三脂-β3(TGF-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月— 2020年12月本院行稽留流产清宫术后药物干预160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流产不全、闭经及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分析TGF-β3、MMP9 mRNA表达,及其各指标相关性及预测疗效价值。结果: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为10.0%,阴道出血时间(3.1±1.8d)、月经复潮时间(26.9±2.7d)及子宫内膜厚度(2.4±0.7mm)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0.931±0.026)、TGF-β3(0.939±0.024)表达下降(均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TGF-β3水平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厚度具有相关性,应用MMP9,TGF-β3联合病理指标评估术后干预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AUC=0.852),敏感度89.4%、特异度86.5%。结论: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辅助治疗稽留流产术后,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降低纤维化因子,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损伤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2021 Vol. 29 (9): 1956- [摘要](
312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
贾奕娟 王中显* 吴春林 王冬花
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白细胞介素(IL)-1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4月于本院确诊PCOS且肥胖(体质指数≥28kg/m2)患者80例为PCOS组,同期体检、年龄相似肥胖女性8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静脉血,分析RBP-4、IL-1β、VEGF水平。结果:PCOS组比对照组血清RBP-4(35.1±6.5μg/ml比27.4±3.5μg/ml)、IL-1β(11.9±3.4pg/ml比8.6±1.9 pg/ml)、VEGF(553.3±58.6 ng/ml比412.5±76.2ng/ml均高,且PCOS组中排卵功能障碍患者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无障碍患者(均P<0.05)。PCOS组RPB-4、IL-1β、VEGF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RPB-4、IL-1β、VEGF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甘油三脂代谢、血管生成增加排卵功能障碍的风险,参与了PCOS的发生发展。
2021 Vol. 29 (9): 1960- [摘要](
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
王海霞1 曾 霞1 王 娟2*
探讨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妊娠结局关系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HPV感染孕妇(HPV组)、121例健康产妇(对照组),分析孕妇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HPV组HPV基因高危型感染77.1%,低危型感染13.1%,混合型感染9.8%;新生儿高危型HPV感染30.3%,低危型4.9%,混合型3.3%。HPV组发生早产、胎膜早破、呼吸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率以及Th1、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h2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HPV感染分型孕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以及Th1/Th2水平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HPV感染妊娠女性伴随明显Th1/Th2免疫失衡,且影响妊娠结局,但Th1/Th2免疫失衡和妊娠结局未受HPV感染亚型影响。
2021 Vol. 29 (9): 1963- [摘要](
2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刘晓旭1 苏学艳1 王素娟2 梁建梅1 王亚凡1
探讨宫颈癌(CC)及癌前病变宫颈组织中微小RNA-548b(miR-548b)、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表达水平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CC患者47例为CC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1例为癌前病变组,宫颈炎患者45例为宫颈炎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宫颈组织miR-548b、CIP2A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感染情况;Spearman法分析宫颈组织miR-548b、CIP2A表达水平与CC及宫颈癌前病变者HPV感染的相关性,Pearson法分析宫颈炎、癌前病变宫颈组织及CC癌组织中miR-548b表达水平与CIP2A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宫颈组织miR-548b、CIP2A表达水平对CC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炎组、癌前病变组、CC组宫颈组织miR-548b表达水平依次降低,CIP2A表达水平及HPV阳性感染率依次升高(均P<0.05);CC及宫颈癌前病变者宫颈组织miR-548b与HPV感染呈负相关,CIP2A与HPV感染呈正相关(均P<0.05),3组宫颈组织中miR-548b表达均与CIP2A呈负相关(P<0.05)。宫颈组织miR-548b、CIP2A诊断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89,截断值分别为0.61、1.81,敏感度均为89.4%,特异性分别为72.6%、78.3%;两者联合诊断CC的AUC为0.945,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7.2%、92.5%。结论:CC及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组织miR-548b呈低表达、CIP2A呈高表达,两者均与HPV感染相关,miR-548b联合CIP2A检测诊断CC效能较好。
2021 Vol. 29 (9): 1968- [摘要](
4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
宋黎涛 张 雪 张春燕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囊肿剥除术增加辅助孔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巨大卵巢囊肿(直径≥10 c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组,接受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囊肿剥除术治疗41例为单孔组,接受常规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43例为多孔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腹壁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4h、72h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78.7±16.9min)长于多孔组,肛门排气时间(25.7±8.1h)短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无差异(P>0.05)。囊液渗漏率单孔组(2.4%)低于多孔组(16.3%)(P<0.05)。术后24h、72h时单孔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多孔组,术后1个月单孔组的腹壁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多孔组(均P<0.05)。术后1个月,单孔组E2、AMH高于多孔组,FSH、LH低于多孔组(均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E2、AMH、FSH、LH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囊肿剥除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具有良好的器械操控性及安全性,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并提高腹壁外观满意度,且囊液渗漏风险更低。
2021 Vol. 29 (9): 1973- [摘要](
4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
张烨琳 沈醒杭 姚冬莉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不孕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分析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高危型HPV感染不孕患者97例为感染组,其中合并解脲脲原体(UU)感染33例,单一感染64例,高危型为HPV16 39例、HPV18 31例,其他27例。HPV感染阴性不孕患者9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与高危型HPV不孕患者ART妊娠结局关系。结果:感染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低于对照组,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高危型HPV感染患者CD3+、CD4+、CD8+、CD4+/CD8+、NK均无差异(P>0.05),单一高危型HPV感染患者CD3+、CD4+、CD4+/CD8+、NK均高于合并UU感染者,而CD8+低于合并UU感染者(P<0.05)。高危型HPV感染不孕患者妊娠成功38例(39.2%),妊娠成功者CD3+、CD4+、CD4+/CD8+、NK高于妊娠失败者,而CD8+低于妊娠失败者(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不孕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且合并UU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状况更差,ART妊娠失败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2021 Vol. 29 (9): 1979- [摘要](
303
)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
吕忠元1 刘 华2 焦玉霞1
探讨本地区健康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及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两院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临床资料5000例,按照检测时间分为孕早期(孕0~13周)组1806例、孕中期(孕14~27周)组1573例及孕晚期(孕28~40周)组1621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均以[P50(P2.5~P97.5)]制定参考范围。Spearman检验各孕期血清FT4与TSH水平相关性。结果:孕晚期组、孕中期组血清FT3、FT4水平均低于孕早期组,TSH水平均高于孕早期组(P<0.05);孕晚期组血清FT4水平低于孕中期组,血清TSH水平高于孕中期组(P<0.05)。孕早、中、晚期妇女血清FT3水平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80~5.36 pmol/L、3.49~6.01 pmol/L、3.57~5.83 pmol/L,血清FT4水平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04~22.85 pmol/L、10.53~20.72 pmol/L、9.26~16.87 pmol/L,血清TSH水平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5~4.36 mIU/L、0.43~5.12 mIU/L、0.70~6.25 mIU/L。孕早、中期妇女血清FT4与TSH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而孕晚期妇女血清FT4与TSH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可能为本地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2021 Vol. 29 (9): 1983- [摘要](
448
)
HTML
(0 KB)
PDF
(0 KB)
(
42
)
-
李 霞 何 玲 罗业超 厉玉姣
评估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SPTM测定新生儿干血斑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酶活性的检测性能,建立GSPTM应用于长沙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的切值。方法:利用试剂盒标准品(6个浓度)5次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随曲线附带检测3个浓度的标准品以及试剂盒自带高、低水平质控品。计算GSPTM检测体系的精密度、正确度及线性范围。通过检测13767例新生儿血片样本确定样本浓度分布百分位数,结合29例G-6-PD阳性样本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立筛查切值。结果:GSPTM检测体系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3.1%、0.8%~3.6%,均优于厂家提供的数据(3.4%、3.9%)。低、高水平质控品浓度均值(15.7U/dl、58.6U/dl)均处允许范围。线性标本(标准品)检测值和理论值建立的线性方程为y=1.0612x0.836,R2=0.999。GSPTM检测结果与传统1420检测平台测定结果具有线性相关性,两相关变量Spearson系数为0.999,P=0.000。参考样本浓度百分位数分析及ROC曲线,初步确立筛查切值为21.0U/dl。结论;GSPTM检测体系对新生儿干血片G-6-PD酶活测定性能符合筛查实验要求,可应用于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本次筛查切值21.0U/dL。
2021 Vol. 29 (9): 1987- [摘要](
405
)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
马晓晨 罗 甜 吴慧丽*
分析血清铁蛋白(FP)联合微小RNA-182(miR-182)检测对宫内感染诊断及新生儿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2例(感染组),住院分娩或晚期妊娠引产的健康产妇5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FP及miR-182相对表达量,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指标对宫内感染诊断价值及评估新生儿不良结局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与新生儿Apgar评分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FP水平(298.48±48.72μg/L)及miR-182相对表达量(2.38±0.70)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以241.11μg/L为截断值时诊断宫内感染的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0.910~0.990,P<0.001);miR-182相对表达量以1.82为截断值时诊断宫内感染的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823~0.955,P<0.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宫内感染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95%CI:0.978~1.000,P<0.001)优于单项检测。感染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围产期脑损伤、新生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产妇血清FP水平及miR-182均与新生儿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FP联合miR-182检测对产妇宫内感染有较好诊断价值,两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性,提示临床上可根据检测水平评估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从而早期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
2021 Vol. 29 (9): 1991- [摘要](
296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米 娟 孙建芳
探讨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诊断不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足月胎膜早破(PROM)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PPROM孕妇为观察组1,PROM孕妇40例为观察组2,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及阴道分泌物GBS感染情况,分析3组LYM、NLR、PLR水平及与GBS感染率及胎膜早破关系。结果:3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宫腔感染发生率无差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早产发生率观察组1(57.5%)高于观察组2(32.5%)且均高于对照组(3.3%)(P<0.05);3组YLM水平无差异(P>0.05),NLR及PLR水平观察组1高于观察组2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GBS感染率观察组1(50.0%)高于观察组2(17.5%)且均高于对照组(0)(P<0.05),相关性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与产妇YLM水平无相关(P<0.05),与NLR及PLR呈正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NLR及PLR诊断PPROM及PROM均有良好效能。结论:PPROM及PROM孕妇血清NLR及PLR水平异常升高,且与B族链球菌阳性感染间呈正相关,二者诊断胎膜早破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 Vol. 29 (9): 1995- [摘要](
370
)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
邓 粮 梁瑞霞 陈景辉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是否增加产褥感染。方法:选择2017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本院住院分娩孕妇,研究组为置入宫颈球囊孕妇,对照组为未置入宫颈球囊孕妇,采用倾向指数配比分析,比较两组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倾向性指数配对前孕妇年龄、基础疾病、分娩方式、产程等均有差异,匹配后变量均均衡可比。置入宫颈球囊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0.23%比2.51%)(P<0.05,OR=11.257)。结论:置入宫颈球囊增加产褥感染发生率。
2021 Vol. 29 (9): 2000- [摘要](
344
)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
李孟兰 吴玉璘 石 慧 封 婕 王丽娟 姜志欣 陈 伟 黄丽丽 林 宁*
了解江苏省2015—2020年全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全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实验室,每年开展两次梅毒血清学试验室间质评活动,各实验室按照要求及时检测并回报结果,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20年梅毒血清学试验室间质评成绩总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以特异性试验为主,且特异性试验所占比例逐年升高;特异性、非特异性试验结果符合率分别从97.70%、89.09%提高至为100.00%,阳性漏检率分别从最高3.65%、27.27%逐渐下降为0。结论:2015—2020年江苏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整体检测能力有所提升。
2021 Vol. 29 (9): 2003- [摘要](
389
)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
-
刘 宁 王 超 王芳芳 刘 羽 张玉红 张 婷 田婷婷 刘梅梅*
单基因遗传病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产前诊断能够在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对单基因遗传病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能有效减少具有遗传学缺陷的胎儿出生。DNA分析技术是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的重要环节,不同DNA分析技术联合相关生化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胎儿单基因遗传病的检出率。DNA分析技术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各有利弊,针对单基因遗传病相关DNA分析技术包括Sanger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三代测序技术;其相关生化检测技术包括数字PCR技术、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等。相信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完善与革新,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技术会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有效地降低我国单基因遗传病的出生缺陷率。
2021 Vol. 29 (9): 2007- [摘要](
430
)
HTML
(0 KB)
PDF
(0 KB)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