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 2021-06-15

专题研究
赵文血 王玉贤

系统评价尿酸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临床注册中心等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10年7月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原始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结果:10篇文献纳入研究,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2(95%CI 0.69~0.74)、0.61(95%CI 0.60~0.62)、3.28(95%CI 1.98~5.48)、0.33(95%CI 0.21~0.51)、10.36(95%CI 5.10~21.05);S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0;meta回归表明,样本量及截断值是异质性的主要原因;Deek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无统计学意义;Fagan图显示验前概率为50%,验后概率为94%。结论:尿酸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较高,但特异度稍差。需更多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2021 Vol. 29 (6): 1084- [摘要]( 46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调查研究
韩朝娟 韩燕媚 张美龄 邢 薇

探究海口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现状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海口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参加HPV筛查的26245名妇女HPV检测及基因分型数据,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获取被调查对象相关信息,多因素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相关风险。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2%(2401例),阳性中83.1%为单一感染,17.0%为混合感染。单一高危型HPV感染中以HPV-16型(19.9%)、HPV-18(15.4%)、HPV-52(13.5%)最常见;混合感染者以HPV-16混合HPV52(26.0%)、HPV-58(24.3%)二重感染居多。20~29岁(14.7%)和50~59岁(13.8%)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两个年龄高峰,>60岁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20岁、30~39岁、40~49岁(P<0.05)。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在有无吸烟史、性伴侣个数、避孕方式及阴道炎症等存在差异(P<0.05),职业、教育程度、生育史等无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伴侣个数多、口服避孕药避孕、有阴道炎症史为高危型HPV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海口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以HPV-16、58单一感染及HPV-16+HPV52、HPV-16+HPV-58混合感染为主。20~29岁和50~59岁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两个年龄高峰。性伴侣个数多、口服避孕药避孕、有阴道炎症史为高危型HPV感染危险因素。

2021 Vol. 29 (6): 1088- [摘要]( 35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张瑞金 林 宁 石 慧 姜志欣 李孟兰 黄丽丽 封 婕 周 青 刘帅妹 吴玉璘*

调查县级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机构人员基本情况和服务开展情况,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方法:本中心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抽取11家和26家婚孕检查机构,以现场查验、问询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婚孕服务机构人员情况和服务开展情况。结果:我省婚孕检查服务开展模式为“一站式”开展机构占81.1%,18.9%为分别开展;咨询指导多为县级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负责,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分别为81.1%和89.2%;孕前检查服务流程以县级直接服务居多(75.7%);孕前检查风险暴露率和婚前检查疾病检出率各服务机构差异较大,分别为1.1%~52.2%和1.8%~26.5%。结论:江苏省婚孕保健工作尚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培训,规范服务流程,统筹推进婚孕保健工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021 Vol. 29 (6): 1092- [摘要]( 335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临床研究
佟玲霞 朱凌云 邓立峰 项莉萍 朱维培*

探讨未育青年女性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以及未育青年女性中哪些人群更易接受放置IUD避孕,从而为IUD在未育青年女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拟终止早孕的200例≤25岁未育女性,根据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后自愿选择的避孕方法,分为IUD组(放置吉妮致美IUD)和对照组(用其它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月经、IUD脱落、再次妊娠、性生活频数及避孕措施等。结果: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量、月经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IUD后腰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5%;意外妊娠率(0%)低于对照组(6%)(P=0.035);性生活频数高于对照组(P=0.003);文化程度分布和婚姻状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UD组有工作者占比(46%)高于对照组(28%);流产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未育年轻女性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即时放置吉妮致美IUD安全、可靠、有效,流产次数多、有工作者和性生活频数高的未育青年女性更愿意接受放置IUD避孕。

2021 Vol. 29 (6): 1096- [摘要]( 428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楚光华 刘 晨 胡春艳 王伟强* 王欣茹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不同药物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本院行药物流产后确诊为宫腔残并行药物保守治疗的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喷雾组和联合缩宫素肌注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联合益母草胶囊组(P<0.05);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喷雾组与联合缩宫素肌注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联合益母草胶囊组(P<0.05);3组hCG阴转率及阴转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喷雾组与联合益母草胶囊组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肌注组(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肌注或联合缩宫素鼻喷雾均可有效促进宫腔残留物的排出,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鼻喷雾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更高。

2021 Vol. 29 (6): 1100-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曹晓敏 刘 丽 邸建永 刘 烨 徐凤琴*

探讨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废弃的胚胎和新鲜周期移植后不够冷冻标准胚胎培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不孕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后第3天(D3)废弃的胚胎和移植后不够冷冻标准的胚胎,序贯培养至囊胚,将可利用囊胚进行冷冻保存。分析年龄、不孕类型、受精方式、胚胎卵裂球数目、集合培养胚胎的个数、胚胎质量分级等与囊胚形成的关系。同时比较冻融周期移植正常的卵裂期胚胎和培养形成的可利用囊胚的妊娠和出生婴儿情况。结果:共收集4859枚废弃的胚胎和新鲜周期移植后不够冷冻标准的胚胎,培养至第6天(D6),形成囊胚2020枚(41.6%),优质囊胚661枚(32.7%)。D3胚胎卵裂球数目≥10个,囊胚和优质囊胚的形成率最高,7~9个次之,<6个时囊胚和优质囊胚的形成率急剧下降。D3Ⅰ~Ⅱ级胚胎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显著高于Ⅲ、Ⅳ级胚胎(P<0.05)。集合培养有利于囊胚的形成,每个微滴培养1个胚胎时优质囊胚形成率最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D3胚胎和囊胚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双胎率、活产率、出生体重均为无统计学差异,其D3胚胎着床率低于囊胚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非优质胚胎和废弃胚胎仍具有发育潜能,囊胚培养有助于筛选出高发育潜能胚胎并进行保存,冻融囊胚移植可提高患者卵子的利用率,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

2021 Vol. 29 (6): 1103- [摘要]( 38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张 有 闫正平 张华旭 朱君涵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先兆流产(T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URSA早孕患者40例为URSA组,40例早期先兆流产者为TA组,40例健康早孕孕妇为健康早孕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Tim-3、PD-1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IL-6、IL-10。结果:URSA组和TA组的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外周血IL-2、IL-12、IFN-γ水平均高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高于TA组,外周血IL-4、IL-6、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均P<0.05)。URSA组和TA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与PD-1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im3、PD-1表达与IL-2、IL-12、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IL-4、IL-6、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低表达可能参与了URSA和TA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2021 Vol. 29 (6): 1109- [摘要]( 410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董 雪 黄冬梅 王武亮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III/IV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III/IV期EMs患者90例,根据生育需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对照组行醋酸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后6个月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痛经、盆腔痛程度,统计EMs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痛经(7.2±4.0分)及月经量(108.2±13.4ml)与对照组(8.1±4.1分、106.8±14.0ml)比较无差异(P>0.05);经间期盆腔痛得分观察组(6.1±1.1分)低于对照组(6.6±1.3分)(P<0.05);复发率观察组(6.7%)和对照组(20.0%)无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9%)低于对照组(48.9%)(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系统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能有效减少III/IV期EMs患者经间期盆腔痛和不良反应发生。

2021 Vol. 29 (6): 1114- [摘要]( 475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周 丹 梁 琳 吕秋波 张 巧

评价在有生育要求的瘢痕憩室患者中行宫腔镜辅助下阴道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和宫腔镜电切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3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宫腔镜电切术45例(宫腔镜电切组),行宫腔镜辅助下经阴道修补术48例(阴式手术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出血时间阴式手术组短于宫腔镜电切组(P<0.05)。随访6个月,阴式手术组组子宫肌层厚度(9.7±1.0mm)大于宫腔镜电切组的(3.2±0.7mm)P<0.05);阴式手术组1例因手术并发症转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组足月活产率(93%)高于宫腔镜电切组(47%)(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较宫腔镜电切法临床疗效好,术后足月活产率高。

2021 Vol. 29 (6): 1117- [摘要]( 311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林 彬1 吴桂荣2*

分析生育指数评分(EFI)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因卵巢EMT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64例,术后行EFI评分并随访3年,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以及EFI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P<0.001)。术后EFI评分>5分者术后6个月内妊娠率最高为39.4%。EFI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 0.716~0.935,P<0.001),EFI评分预测术后1年内妊娠的临界值是6.7分,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7.0%。结论:卵巢型EMT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性,术后6个月为受孕最佳时机。若术后评分EFI≥6.7分可期待治疗,术后1年内自然妊娠率较高;若术后EFI评分<6.7分,且术后1年内未自然妊娠建议行辅助生殖。

2021 Vol. 29 (6): 1120- [摘要]( 418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杨 华 严 平*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微循环及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91)和对照组(n=89)。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再次妊娠、血清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5.5±19.1min)高于对照组,出血量(61.3±12.4ml)、肛门排气时间(12.1±3.3h)、下床活动时间(1.3±0.8d)及住院时间(3.1±1.2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管径,以及VI、FI、VFI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再次妊娠时间(11.6±4.3月)及早产率(5.5%)低于对照组,足月产率(76.9%)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E2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8.8%)低于对照组(27.0%)(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微循环及再次妊娠结局,并发症较少。

2021 Vol. 29 (6): 1124-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27 )

杨 颖 马双玲 李辞妹* 韩 华

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其降低术中肌瘤残留及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按照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传统腹腔镜组(47例)及腹腔镜超声引导组(63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肌瘤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8±28.5min)少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117.9±39.9min)(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传统腹腔镜组残留肌瘤病例发生率(19.2%)及残留肌瘤数比率(7.6%)高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4.8%、2.1%),残留肌瘤直径(2.27±0.74cm)及复发率(19.2%)大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1.25±0.33cm、3.2%)(P均<0.05),肌瘤复发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手术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残留及复发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1 Vol. 29 (6): 1128- [摘要]( 309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聂 芳 郑海燕 叶希文

探讨胶艾汤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疗效。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加服胶艾汤加味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绒毛膜下血肿面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PT水平(12.35±0.71s)高于对照组(11.51±1.72s),APTT(28.42±2.97s)和DD(0.332±0.123 μg/ml)水平低于对照组(34.33±1.61s、0.491±0.142 μg/ml),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早孕恶心、干呕症状,但症状较轻且处于可承受范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及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胶艾汤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2021 Vol. 29 (6): 1132- [摘要]( 38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徐玲玲1 陈媛媛1* 陈炳香1 罗 宁2 姚天意1 梁向华1 沈冰燕1

探究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对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于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就诊的10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和手术方案分组进行治疗。将无妊娠及生育功能要求接受USLPPA为A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且接受USLPPA为B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但拒绝行USLPPA为C组。比较3组手术质量、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痛经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0.05),术后缓解率和复发率无差异(P>0.05)。但术后妊娠率B组(76.5%)高于C组(44.1%)(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妊娠率提高,适合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子宫腺肌病患者。

2021 Vol. 29 (6): 1135- [摘要]( 365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蔡军波 方 芳 潘 丹

分析腹腔镜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57例)和开腹组(57例)。开腹组予以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个月性激素水平及术前、出院时免疫功能指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5.5±6.9ml)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54.4±3.1min)、肛门排气时间(16.7±1.3h)及术后下床时间(30.2±1.3h)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E2、AMH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但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水平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血清FSH、LH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P<0.05)。出院时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术前且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无差异(P>0.05)。住院期间,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开腹组(17.5%)(P<0.05)。结论:气腹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21 Vol. 29 (6): 1141- [摘要]( 347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葛娟娟 郭 艳 黄蓓蓓

探究经会阴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改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患者100例,其中术后盆底功能改变50例为改变组,功能正常50例为正常组;同期健康体检妇女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改变组、正常组术后3个月及对照组体检时行经会阴部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静息及Valsalva时尿道倾斜角(UO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NSD)、膀胱最低点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LSD)、膀胱逼尿肌厚度(BDT)、肛直角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ASD)等指标,计算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旋转角度(BNRA)等。结果:静息与Valsalva时改变组患者UOA、PUA均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且正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变组患者BNSD、BLSD、ASD均低于正常组及对照组,且正常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变组BDT测量值及BND、URA、BNRA计算值均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且正常组患者BDT测量值及BND、URA、BNRA计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部盆底彩色超声多普勒能够为子宫全切除术后盆底功能改变提供量化评估依据。

2021 Vol. 29 (6): 1146- [摘要]( 340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李照军 朱辛茹 梁 昊 申 猛 陈清亮*

探究异位妊娠出血介入治疗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5例异位妊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CT检查,术中同时行双侧髂外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并按其治疗方式分为组,7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组)治疗,70例使用常规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常规组),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UAE组手术治疗成功率(100.0%)高于常规组(97.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常规组(85.7%),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低于常规组(8.6%)(均P<0.05)。结论:异位妊娠出血患者术前CT及术中DSA影像学特点与常规妊娠出血有所差异,使用介入治疗后疗效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减少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

2021 Vol. 29 (6): 1150-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朱惠萍 王丽丹

探究单纯性增生患者、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中同源盒基因SIX1、上皮型黏附素(E-cad)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并行刮宫术的159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患者的病变内膜组织标本,其中单纯性增生(单纯增生组)81例,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78例;选取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内膜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3组内膜组织SIX1、E-cad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组织中SIX1、E-cad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法、Spearman法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患者SIX1与E-cad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复杂性增生组SIX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最高、单纯增生组次之、内膜癌组最低,E-cad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最低、单纯增生组次之、内膜癌组(P<0.05);单纯增生组SIX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内膜癌组,E-cad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内膜癌组(P<0.05)。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患者SIX1与E-cad mRNA水平均呈负相关(r=-0.664、-0.572,P<0.05),SIX1与E-cad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354、0.424,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患者内膜组织中SIX1表达水平升高,E-cad表达水平降低,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有关。

2021 Vol. 29 (6): 1154- [摘要]( 324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童婷婷 虞 晴* 尤子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来源外泌体miR-30水平,分析其与促甲状腺素激素(TSH)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关系以及在诊断子痫前期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诊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0例,其中25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同期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查血清来源外泌体miR-30、TSH和sFlt-1水平并分析3者相关性及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分析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miR-30(3.14±0.25)、TSH(5.32±0.51 uU/ml)和sFlt-1(5.47±0.48 ng/ml)表达水平高于轻子痫前期组(2.26±0.19、3.65±0.26 uU/ml、2.48±0.37ng/ml),且均高于对照组(1.02±0.15、2.13±0.18 uU/ml、1.11±0.22 ng/ml),子痫前期组miR-30与TSH和sFlt-1水平呈正性相关,子痫前期孕妇来源外泌体miR-30、TSH和sFlt-1水平与尿蛋白和血压呈正性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来源外泌体miR-30、TSH和sFlt-1增加均是子痫早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来源外泌体miR-30联合TSH和sFlt-1对子痫早期诊断效能最佳,AUG值=0.81,敏感度70.1%、特异度64.0%。结论:血清来源外泌体miR-30、TSH和sFlt-1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具有作为子痫前期诊断标记物的可能。

2021 Vol. 29 (6): 1158- [摘要]( 37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王旭慧 周艳艳 孙 岩

探讨沙丁胺醇对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生成素2(Ang-2)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IGF-1、Ang-2、围产期临床指标、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4.4%)(P<0.05);两组血清IGF-1、Ang-2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恶露干净、宫缩消失及产后腹痛消失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9.1%)低于对照组(30.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27.9%)(均P<0.05)。结论:应用沙丁胺醇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GF-1、Ang2水平,安全性较好。

2021 Vol. 29 (6): 1163- [摘要]( 602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何 琼 李飞浪 苏 展 彭友晋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阴式组,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阴式组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性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率低于开腹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低于开腹组(20.5%)(均P<0.05);术后1周,开腹组的血清干扰素-γ、血管紧张素Ⅱ、缺血修饰清蛋白及肌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而阴式组以上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促卵泡生成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升高,且阴式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卵巢功能评分均提高,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BISF-W)均降低,且阴式组BISF-W评分变化幅度小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损伤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效果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2021 Vol. 29 (6): 1167-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雷云龙1 刘 馨2* 张 望1 梁吉文1

对比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硬膜外(EP)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行阴道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分别行DPE阻滞、CSE阻滞与EP阻滞,对比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DPE组肛门坠落感(1.6%)、不对称阻滞(1.6%)发生比例低于EP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占比(98.4%)高于EP组,VAS<2分用时(9.6±2.2min)短于EP组,Bromage分级低于CSE组,DPE组、CSE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EP组(均P<0.05);3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均P>0.05);DPE组瘙痒(1.6%)、低血压(3.2%)发生率低于CSE组(P<0.05),而DPE组与EP组无差异(P>0.05)。结论:DPE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可获得更完善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用量少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2021 Vol. 29 (6): 1172- [摘要]( 292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宋 英1 刘 彬1 王 静1 陈远丽2

探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及经济效益。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本院诊疗的10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联合麦角新碱,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Ca2+浓度、凝血功能、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及经济性。结果:观察组平均药物治疗费用(287.7元)低于对照组(561.20元),术中、术后2 h、术后24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Ca2+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高于对照组,药物成本效果比(2.95)低于对照组(6.41),术中出血量(361.12±154.31 ml)、术后2h出血量(403.51±113.71 ml)、术后24h出血量(467.39±129.68 ml)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降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提高机体凝血功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降低了治疗成本。

2021 Vol. 29 (6): 1176-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杜 丹 欧江琴 樊荣华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抑制素、肠道菌群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GDM患者100例为GDM组,同期产前检查的非GDM孕妇1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HbAlc、抑制素、肠道菌群变化及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GDM组HbAlc(7.14±0.25)%高于对照组,抑制素A(242.32±96.35 pg/ml)和抑制素B(607.73±101.65 pg/ml)均低于对照组,厚壁菌门(69.9±12.4)%和放线菌门(3.1±1.1)%高于对照组,拟杆菌门(20.4±6.0)%和变形菌门(4.7±2.1)%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早产、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GDM组中发生早产、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和新生儿低血糖孕妇HbAlc水平和肠道厚壁菌们比例高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抑制素A、抑制素B和拟杆菌门比例均低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HbAlc、抑制素以及肠道菌群水平发生异常,且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2021 Vol. 29 (6): 1180- [摘要]( 268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陈 娟 宋化雨

探索不孕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00例,分为单纯不孕组100例、不孕症且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00例为不孕感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以及药敏结果。结果:不孕感染组病原微生物单一感染率为31.7%,多重感染率为68.3%;不孕组单一感染率为75.6%,多重感染率为24.4%;对照组单一感染率为4.9%,多重感染率为1.2%。不孕组和不孕感染组<25岁人群多处于单一感染状态,26~35岁、>35岁人群多处于多重感染状态(P<0.05)。药敏分析,Uu+Mh对强力霉素有较高敏感性,Uu对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甲砜霉素有较高敏感性,Mh对克拉霉素、强力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结论:不孕症女性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较高,需加强不孕患者病原微生物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021 Vol. 29 (6): 1185- [摘要]( 302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胡乔飞 李长东* 陈素文 罗岚蓉 李 坚

探讨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H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自然受孕且在人工流产术后20+d及10+d发现HP;1例是IVF术后,稽留流产清宫手术前再次复查超声时发现同时合并异位妊娠。3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停经后出现腹痛或阴道出血的宫内早孕的女性,无论是IVF术后还是自然妊娠,均应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维持良好的宫内妊娠结局及防止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2021 Vol. 29 (6): 1189- [摘要]( 264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毛 焱 李 萍 吴智华 黄 芝 徐岚岚

分析戊酸雌二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阴道炎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保妇康栓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乳酸菌阳性率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和阴道pH值均优于对照组,阴道瘙痒感、白带异常、灼痛感和阴道充血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乳酸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评分以及临床疗效(100.0%)高于对照组(90.2%)(P均<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可更好降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调节机体雌激素水平,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提高临床疗效。

2021 Vol. 29 (6): 1193- [摘要]( 374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临床分析
李云和1 张 媛1 章小琴2 李燕茹3

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在早孕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中表达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早孕期妇女102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46例)、流产组(35例)、RSA组(21例),检测3组孕妇停经6、7、8周时血清HIF-1α、β-hCG、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SA组孕妇血清HIF-1α、β-hCG、P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3项指标对早孕RSA预测价值。结果:停经6、7、8周时血清HIF-1α水平RSA组最高、流产组次之、正常妊娠组最低,血清β-hCG和P水平RSA组最低、流产组次之、正常妊娠组最高(均P<0.05); RSA组孕妇血清HIF-1α与β-hCG呈负相关(P<0.05),血清HIF-1α、β-hCG与P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HIF-1α、β-hCG、P联合检测对早孕RSA预测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早孕RSA患者血清中HIF-1α呈高表达,β-hCG、P呈低表达,血清HIF-1α、β-hCG、P联合检测对早孕RSA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6): 1197- [摘要]( 262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姜亦然 王 美

探讨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β-hCG)联合超声颅内透明层(IT)厚度检测对孕中期胎儿神经管畸形(NTDs)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9月本院确诊NTDs胎儿的孕妇54例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正常胎儿孕妇68例为对照组,测定孕中期孕妇F-β-hCG、IT、颈项透明层(NT)、顶臀径(CRL),分析超声IT厚度与F-β-hCG水平的相关性,及对胎儿NTDs的筛查价值。结果:观察组超声IT厚度(1.29±0.37mm)低于对照组(1.72±0.38mm),F-β-hCG(213.61±62.64μg/L)高于对照组(124.30±39.71μg/L)(均P<0.05);超声IT厚度检测NT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截断值为1.580,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63.2%;F-β-hCG检测NT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截断值为143.252μg/L,敏感度为87.0%,特异性为73.5%;两者联合检测NT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82.4%。F-β-hCG与IT、CRL呈负相关,与NT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IT和F-β-hCG在孕中期胎儿NTDs筛查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筛查价值更高。

2021 Vol. 29 (6): 1201- [摘要]( 382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郭碧辉 丘度端 廖洁慈 廖再成 涂建新

彩超及联合磁共振在胎儿胆囊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5289例临床资料,对5342个胎儿进行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比较单用彩超与彩超联合磁共振对胎儿胆囊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产前超声胆囊显示率为99.9%(5334/5342例),胆囊异常检出率为0.7%(38/5342例),包括胆囊增大22例、小胆囊4例、回声异常3例、双胆囊1例。磁共振检查胆囊显示率为100.0%,胆囊异常检出率0.6%(33/5342例),包括双胆囊3例、胆囊增大24例、小胆囊6例。随着孕周增大,磁共振测得胎儿胆囊长度、宽度和体积增加(P<0.05)。孕32~35周胎儿胆囊长度、宽度、横径及体积均大于孕28~31周胎儿(P<0.05)。产前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假阳性率(0.02%)、假阴性率(8.57%)低于超声检查(0.35%、14.29%),阳性预测值(96.97%)高于超声检查(78.95%)(P<0.05)。结论:磁共振和彩超在胎儿胆囊异常诊断中各有优缺点,二者联用可有效减少胎儿胆囊异常的漏误诊风险。

2021 Vol. 29 (6): 1204-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24 )

王宁宁 朱文怡 李生君 张宪军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不孕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免疫功能改变及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辅助生殖(ART)鲜胚移植的高危型HPV感染不孕症患者60例为感染组、HPV阴性60例为未感染组。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免疫功能、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结果:感染组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调等发生情况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霉菌、支原体、滴虫感染情况无差异(P>0.05);感染组CD3+、CD4+、CD4+/CD8+、NK低于未感染组,CD8+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B细胞无差异(P>0.05),CD3+、CD4+、CD4+/CD8+、NK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负相关(P<0.05),CD8+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正相关(P<0.05),两组CD4+/CD8+分布存在差异,感染组1.1~1.9分布少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辅助生殖临床结局上(Gn用量、Gn天数、扳机日内膜、获得成熟卵数量、有效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种植率)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不影响不孕患者辅助生殖临床结局,但会导致阴道微生态改变及免疫功能失衡紊乱,临床应注意辅助生殖不孕妇女HPV检测。

2021 Vol. 29 (6): 1208-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韩 毓 程 虹 杜就旧

探究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检测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以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筛查确诊的唐氏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孕产妇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PLGF和ADAM12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PAPP-A(0.14±0.03 mIU/ml)、PLGF(64.31±12.95 pg/ml)和ADAM12(789.43±101.33μ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唐氏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PLGF和ADAM12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1.8%)最高,ROC曲线下面积(0.654~0.912)最高,血清PAPP-A、PLGF和ADAM12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0.13 mIU/ml、64.23 pg/ml以及788.64μg/L。结论:血清PAPP-A、PLGF和ADAM12联合诊断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有重要价值,提升唐氏综合征的诊断灵敏度。

2021 Vol. 29 (6): 1213- [摘要]( 36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陆 敏1 施 蕾2 王 桂1 符永燕1 方海兰1

探讨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lncRNA NEAT1和TLR2表达。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就诊的孕妇临床资料,选取97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50例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孕妇(正常早孕组)、54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非孕组),检测外周血PBMC中lncRNA NEAT1和TLR2 mRNA表达水平,TLR2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反复自然流产患者lncRNA NEAT1与TLR2 mRNA、TNF-α、IL-1β、IL-6相关性,ROC曲线分析lncRNA NEAT1与TLR2 mRNA对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断价值,logisitic回归分析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非孕组和正常早孕组比,自然流产组患者外周血PBMC中lncRNA NEAT1、TLR2 mRNA和蛋白、血清TNF-α(19.73±4.47pg/ml、9.31±2.57pg/ml、10.24±3.15pg/ml)、IL-1β(7.51±1.01pg/ml、2.39±0.54pg/ml、2.58±0.59pg/ml)和IL-6表达水平(25.39±5.47pg/ml、12.15±3.54pg/ml、13.52±3.76pg/ml)均升高(P<0.05)。反复自然流产患者lncRNA NEAT1与TLR2 mRNA、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ncRNA NEAT1和TLR2均是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联合诊断时灵敏度(93.6%)、特异度(90.4%)和曲线下面积(0.906)最高(P<0.05)。结论:lncRNA NEAT1可能通过调控TLR2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参与反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1 Vol. 29 (6): 1216- [摘要]( 36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邓顺美 马春杰 庞 韬 王奇玲 刘晓华 唐雨倩 李倩仪 朱胜辉 李月华

研究冷冻精液在室温下反复暴露时间对复苏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人类精子库筛查期10例供精者的40份精液标本,按照精液在室温(26℃)下暴露时间长短分为1min组、2min组、4min组、对照组(未暴露于室温),分别检测反复在室温下暴露20次的不同组别的冷冻精液复苏前后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并计算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结果: 对照组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73.84±2.53)%]显著高于2min组[(71.15±.21)%]、4min组[(67.65±0.94)%](P<0.05),与1min组[(72.83±0.79)%]无差异(P>0.05);1min组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2min组(P<0.05)和4min组(P<0.05);2min组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4min组(P<0.05)。结论: 冷冻精液在室温下反复暴露≥2min对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有显著影响,且冷冻精液在室温暴露时间越长,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越低。冷冻精液在室温下反复暴露≤1min对前向运动精子冷冻复苏率无显著影响。

2021 Vol. 29 (6): 1221-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陈源源 赵新民 宋正亮*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本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前置胎盘产妇病历97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产前出血、麻醉方式、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平均输血量和血液回输量全身麻醉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但椎管内麻醉组与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无差异(P>0.05);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7的病例比率全身麻醉组最高(P<0.05);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术中机械通气的时间最短,瑞芬太尼消耗量更低,全身麻醉组住院时间最长(P<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全身麻醉组术后12h~48h疼痛评分最高(P<0.05),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48h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术中出血量多,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大,术后镇痛效果不佳;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降低手术出血量,降低对新生儿呼吸的影响,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2021 Vol. 29 (6): 1224- [摘要]( 302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袁 蔚

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阴道微生态变化及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临床确诊的8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膜早破组)和71例入院足月未破膜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BS感染、阴道微生态变化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不良母婴结局发生因素。结果:两组孕妇阴道清洁度比较无差异(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pH>4.5(54.8%)、GBS感染(13.1%)及微生态失调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36.6%、2.8%),出现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等不良母婴结局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阴道pH≥4.5、有GBS感染、出现阴道微生态失调为影响胎膜早破孕妇不良母婴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影响胎膜早破孕妇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降低胎膜早破孕妇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2021 Vol. 29 (6): 1229- [摘要]( 32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周冰峰 阚长利 侯 敬 梁 爽

探究三维超声联合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诊断胎盘植入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剖宫产分娩孕妇400例,根据分娩后病理结果分为胎盘植入组254例和非胎盘植入组146例。所有孕妇均行产前三维超声检查及血清中PAP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测定,以分娩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维超声、血清PAPP-A水平及两者联合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胎盘植入组血清PAPP-A水平(685.69±201.47g/L)低于非胎盘植入组(896.37±245.26g/L),VEGF水平(342.62±37.84 pg/ml)高于非胎盘植入组(278.41±34.19 pg/ml)(P<0.05);三维超声、血清PAPP-A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分别为82.7%、 81. 9%、89.4%;特异度分别为84.3%、81.5%、89.0%,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3.3%、81.8%、89.3%。结论:三维超声联合血清PAPP-A检测能显著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 Vol. 29 (6): 1233- [摘要]( 300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陈 霞 李雁霞 潘晓娜 卢江炜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甲状腺激素对妊娠甲亢合并Graves病(G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甲亢患者120例,其中合并GD 102例,未合并GD 18例,同期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STA-PSV、STA-D)和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FT4、FT3、TRAb、TPOAb、TGA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妊娠甲亢合并GD价值。结果:合并GD组STA-PSV、STAD、FT4、FT3、TRAb、TPOAb、TGAb高于未合并GD组和对照组,TSH低于未合并GD组和对照组(均P<0.05);未合并GD组FT4、FT3、TPOAb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A-PSV、STA-D、TSH、FT4、FT3、TRAb、TPOAb、TGAb诊断妊娠甲亢合并GD的AUC分别为0.808、0.814、0.840、0.828、0.850、0.854、0.851、0.763、0.953,在最佳临界值时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00.0%、81.9%)最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甲状腺激素指标联合诊断妊娠甲亢合并GD价值较高。

2021 Vol. 29 (6): 1237- [摘要]( 282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郑丽雅1 申 岩2 王秋菊1

分析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产后胎盘植入效果及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后胎盘植入产妇30例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及核磁共振(MRI)检查,依据产后胎盘组织病理结果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敏感性(91.2%)高于MRI检查(82.5%)(P<0.05),而诊断准确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精确比、诊断指数以及Kappa值等与MRI检查无差异(P>0.05)。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的30例中,有1例误诊为胎盘粘连。结论:彩色多普勒用于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价值与MRI检查相似,可为临床处理胎盘植入提供可靠依据。

2021 Vol. 29 (6): 1241- [摘要]( 353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刘元君1 万 映2 孟繁繁3

探究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38例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组,经阴道超声诊断69例为经阴道超声组,宫腔镜检查诊断69例为宫腔镜组。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效果。结果:宫腔镜组诊断准确率(89.9%)高于经阴道超声组(69.6%),漏诊率(8.6%)、误诊率(1.5%)低于经阴道超声组(20.3%、10.1%)(P<0.05);宫腔镜组不同病因及不同类型病灶状态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经阴道超声组(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症状进行诊断可以清晰观察子宫内不同病因、不同病灶状态情况,临床诊断准确率理会更佳。

2021 Vol. 29 (6): 1244- [摘要]( 427 HTML (0 KB)  PDF (0 KB)  ( 26 )

吴翡斐

评价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妇女120例,均接受HPV E6/E7mRNA、TCT检查,以阴道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PV E6/E7mRNA、TCT检查ASCUS的诊断效能。结果:12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中,经阴道镜活检结果确诊为ASCUS 52例,未见肿瘤细胞(NILM)68例。以阴道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E6/E7mRNA+TCT对ASCUS的诊断灵敏度(94.2%)、特异度(88.2%)、准确度(90.8%)、阳性预测值(86.0%)及阴性预测值(95.2%)均高于E6/E7mRNA、TCT单一检测(P<0.05)。结论:HPV E6/E7mRNA、TCT检查在ASCUS中均有一定诊断意义,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提高宫颈癌早期病变的筛查准确率。

2021 Vol. 29 (6): 1247- [摘要]( 567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宋 芳

探讨子痫前期不同程度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0例,其中子痫前期重度40例为重度组、轻度患者40例为轻度组,同期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HDL-C和Hcy水平差异。结果:3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孕次、孕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甘油三脂(TG)、Hcy、HDL-C、LDL-C有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Hcy、BMI、TG、HDL-C异常占比高于轻度组,Hcy、LDL-C和HDL-C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正相关(均P<0.05),回归方程Y=54.79+428.25X。结论:血清HDL-C和Hcy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具有相关性,可能为预测子痫前期患者病情进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2021 Vol. 29 (6): 1250-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刘杰杰 范建灵 张宁芝

探讨孕8~15周孕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早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孕24~28周经糖耐量测试诊断为GDM的孕妇168例为GDM组,糖耐量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对比其包括MPV在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孕8~15周MPV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孕妇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8~15周空腹血糖、MPV、胆固醇水平有差异(P<0.05),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及孕8~15周白细胞、红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无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24kg/m2,孕8~15周空腹血糖、MPV、甘油三酯水平较高均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孕8~15周MPV预测GDM的最佳截断值为10.33fl,AUC为0.773(95%CI 0.727~0.81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0%、72.6%。结论:孕8~15周MPV水平较高是早期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孕中期GDM确诊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6): 1254- [摘要]( 328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孙 琴 范旭虹

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miR-12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与糖脂代谢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肥胖型PCOS患者90例(肥胖型PCOS组)以及非肥胖型PCOS患者52例(非肥胖型PCOS组),同期体检健康育龄妇女4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对象晨空腹静脉血,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GFBP-3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肥胖型PCOS患者miR-124、IGFBP-3与糖脂代谢指标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非肥胖型PCOS组相比,肥胖型PCOS组患者IGFBP-3及糖脂代谢指标FPG、TG、TC、LDL、FINS、HOMA-IR升高,miR-124和HDL水平降低(均P<0.05),对照组和非肥胖型PCOS组上述指标无差异。miR-124表达与FPG、TG、TC、LDL、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P<0.05);IGFBP-3水平与FPG、TG、TC、LDL、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型PCOS患者TG是影响血清miR-124表达的主要因素,FPG、FINS和HOMA-IR是影响血清IGFBP-3表达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miR-124和IGFBP-3水平与肥胖型PCOS患者脂代谢关系密切,有望将血清miR-124和IGFBP-3作为检测靶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2021 Vol. 29 (6): 1258- [摘要]( 312 HTML (0 KB)  PDF (0 KB)  ( 25 )

贾秦亮1 郭晓波2*

观察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发生GDM与不良妊娠结局孕妇140例临床资料为观察组,根据妊娠结局确定不良妊娠类型,同期健康且妊娠结局良好初产妇1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PP-A、β-hCG水平及相关性。结果:GDM组与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PAPP-A水平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及先兆流产孕妇血清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孕妇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血清PAPP-A水平与GDM、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异位妊娠及先兆流产呈负相关,血清β-hCG水平与GDM、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先兆流产呈正相关,与异位妊娠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PAPP-A、β-hCG水平与GDM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可能作为临床评估GDM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指标。

2021 Vol. 29 (6): 1263- [摘要]( 244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陶中娥 张 晔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血清miR-145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及药物治疗的EMT合并不孕患者122例作为EMT合并不孕组,同期体检正常的育龄女性10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及EMT合并不孕组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患者血清miR-145表达差异。分析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前血清miR-145表达预测术后妊娠结局价值。结果:EMT合并不孕组术前血清miR-145(0.78±0.12)高于正常对照组(0.56±0.09),且术后(0.67±0.10)高于术前(均P<0.05)。EMT合并不孕患者中,腺肌病型患者术前血清miR-145水平高于单纯腹膜型、内囊型患者(P<0.05),而单纯腹膜型与内囊型患者水平无差异(P>0.05)。高miR-145表达患者宫内妊娠率(42.6%)、累计妊娠率(54.1%)均低于低miR-145表达患者(63.9%、73.8%)(P<0.05)。ROC曲线显示,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前血清miR-145预测术后妊娠的最佳截断值为0.685,AUC为0.758(95%CI 0.670~0.847),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5%、69.2%。结论:EMT合并不孕患者血清miR-145水平增高,且不同临床病理类型及妊娠结局患者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前miR-145表达水平对术后妊娠结局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2021 Vol. 29 (6): 1266- [摘要]( 333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陈婷婷 陈 曦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HD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HDP患者126例临床资料为HDP组,同期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检测并两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妊娠结局。结果:HDP组血浆Hcy(18.7±3.9 umol/L)、Cysc(1.5±0.5 mg/L)、hs-CRP水平(5.7±1.6 mg/L)大于对照组(5.1±1.4 umol/L、0.8±0.1 mg/L、2.5±0.5 mg/L)(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65.9%)高于对照组(18.3%)(P<0.05);血浆Hcy、Cysc、hs-CRP水平与HDP呈正相关(r=0.589、0.678、0.782,均P<0.05)。结论:对HDP患者预后评估时,检测血浆Hcy、Cysc、hs-CRP水平有一定临床意义。

2021 Vol. 29 (6): 1270- [摘要]( 366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杨志华 王志英*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联合脑电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风险脑损伤早产儿129例,分为脑损伤组(75例)与非脑损伤组(54例),行脑电监测并检测血清Caspase1、HMGB1水平,分析其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Caspase1、HMGB1水平、不连续电压、无明显睡眠周期、下边界振幅抑制、振幅范围异常及脑功能异常占比均高于非脑损伤组(P<0.05)。根据ROC曲线,血清Caspase1、HMGB1水平与脑电图监测独立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73.3%、70.7%、82.7%,特异度分别为77.8%、81.5%、79.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768、0.840,联合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4.7%、75.9%、0.922,联合评估的AUC高于独立评估(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血清Caspase1、HMGB1水平升高,脑电监测多表现为脑功能异常,此3项监测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联合应用时评估效能更高。

2021 Vol. 29 (6): 1273- [摘要]( 827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徐雪丽1 王彩娟1 马学娟2 赵赛红1

探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耐药性及其对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286例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GBS感染(经细菌培养检测)分为感染组(n=96)与非感染组(n=190),评估两组孕妇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且对感染组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后凝血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药敏结果,121株GBS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G、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利奈唑胺抗菌药物无耐药性;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加替沙星、克林霉素抗菌药物检出耐药菌株。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时间(TT)低于非感染组,而纤维蛋白原(FIB)及胎膜早破、宫腔感染、胎儿窘迫、早产所占比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持续治疗3d、7d时PT、APTT、INR、TT均高于治疗前,而FIB低于治疗前(P<0.05);持续治疗7d时PT、APTT、INR均高于持续治疗3d,而FIB低于持续治疗3d(P<0.05)。感染组经青霉素钠治疗后,出现1例(2.1%)新生儿肺炎、1例(2.1%)新生儿窒息、2例(4.2%)病理学黄疸及1例(2.1%)脑膜炎,总发生率为8.3%。结论:GBS感染是影响孕妇凝血功能及改变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予以合适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及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键。

2021 Vol. 29 (6): 1277- [摘要]( 48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胡凤丽

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氧化应激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20年5月本院诊治的PE患者213例,按照baPWV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53例、Q2组54例、Q3组53例和Q4组53例。比较各组孕妇血清氧化应激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指标,分析baPWV与血清氧化应激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DA、AOPPs、LHP水平Q4组大于Q3组且均Q1组、Q2组(P<0.05),Q1组与Q2组无差异(P>0.05),血清T-AOC水平Q1组、Q2组、Q3组、Q4组依次降低(P<0.05);血清sEng、sFlt-1、ET-1水平Q4组大于Q3组且均大于Q1组、Q2组(P<0.05),Q1组与Q2组无差异(P>0.05),血清VEGF水平Q1组、Q2组、Q3组、Q4组依次降低(P<0.05)。baPWV与血清sEng、sFlt-1、MDA、LH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VEGF、T-AOC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与血清ET-1、AOPPs无相关性(P>0.05)。结论:PE孕妇动脉弹性越差氧化应激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

2021 Vol. 29 (6): 1282- [摘要]( 306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邓 芳 许玉敏 朱 峰

探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病因诊断中产前超声检查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因疑似产科性出血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将手术病理诊断作为判定金标准,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影像特征及效能。结果:84例孕妇检出78例(95.1%)存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其中为前置胎盘49例、胎盘早剥17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10例、胎盘植入2例;超声检查诊断的敏感性97.4%、特异性66.7%、准确率95.2%;产前超声对各类型产科性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为1.3%。结论:对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患者采用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对其出血病因进行准确判定,其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2021 Vol. 29 (6): 1286-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23 )

冯 敏 王瑞华* 顾成敏 娄 娟 蒋向荣

探究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IVF-ET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86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应急性宫颈环扎24例为紧急组,预防性宫颈环扎62例为预防组。比较两组手术指征、延长妊娠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预防组延长妊娠孕周(20.1±2.8周)长于紧急组(12.6±0.6周)(P<0.05),终止妊娠孕周(34.1±1.7周)与紧急组(33.5±1.9周)无差异(P>0.05);预防组新生儿体重(3.3±0.7kg)、Apgar评分(9.0±0.6分)高于紧急组(3.1±0.7kg、8.7±0.4分)(P<0.05);新生儿存活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流产率等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IVF-ET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效果更佳。

2021 Vol. 29 (6): 1289- [摘要]( 420 HTML (0 KB)  PDF (0 KB)  ( 28 )

高 斌 张 娟 李 丹

分析初产妇临产后宫口扩张不同程度剖宫产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分娩且产后6~8周行盆底肌功能功能检查的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未临产剖宫产组、临产后剖宫产组。将临产后剖宫产组根据剖宫产时宫口扩张程度进一步分为宫口<6cm组、宫口6~10cm组、第二产程组。比较各组产妇盆底肌功能差异,分析不同产程阶段剖宫产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结果:盆底肌力异常总发生率阴道分娩组(76.1%)与临产后剖宫产组(77.9%)无差异但均高于未临产剖宫产组(60.7%)(P<0.001),各组盆底肌力异常类型构成比无差异(P>0.05);产妇肛提肌ΔA、ΔC、ΔL、ε阴道分娩组与临产后剖宫产组无差异但均大于未临产剖宫产组(P<0.001);临产后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异常总发生率宫口6~10cm组(89.4%)与第二产程组(91.4%)无差异但均高于宫口<6cm组(69.2%)(P<0.001),盆底肌力异常类型构成比不同宫口组无差异(P>0.05);产妇肛提肌ΔA、ΔC、ΔL、ε宫口6~10cm组与第二产程组无差异但均大于宫口<6cm组(P<0.001);产妇年龄、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宫口扩张6~10cm、第二产程剖宫产均是盆底肌力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临产后剖宫产对盆底肌损伤程度与阴道分娩相似,宫口扩张≥6cm时行剖宫产会加重对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损伤。

2021 Vol. 29 (6): 1294- [摘要]( 416 HTML (0 KB)  PDF (0 KB)  ( 31 )

董喜环 吴 云

探究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于本院诊治的133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患有子宫内膜癌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量患者子宫内膜阻力指数(PI)、血流搏动指数(RI)以及子宫内膜厚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EA水平;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EA检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I、RI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EA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Kappa值为0.694,血清CEA水平检测Kappa值为0.728,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为一般水平(0.4≤Kappa值<0.75),二者联合检测Kappa值为0.905,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较好水平(Kappa值≥0.7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AUC为0.863,最佳临界值时特异性为71.4%,敏感度为88.9%。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指标。

2021 Vol. 29 (6): 1298- [摘要]( 368 HTML (0 KB)  PDF (0 KB)  ( 30 )

综述
陈绣瑛1,2 综述 黄丽丽2* 审校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分子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是目前发现与妊娠关系最密切的非经典HLA-Ib类分子。HLA-G低多态性及限制性分布于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细胞等少数免疫豁免组织。HLA-G免疫耐受中作用可能主要与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变化相关。HLA-G表达水平变化与胚胎的着床、生长发育、体外授精妊娠结局、正常妊娠维持,及病理妊娠 (如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HLA-G在母胎免疫中的作用对于病理妊娠的预测、预防和治疗可能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2021 Vol. 29 (6): 1302- [摘要]( 292 HTML (0 KB)  PDF (0 KB)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