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0-05-15

特稿
黄薇 顾向应 吴尚纯 吴卢侃璇 王秋毅 刘欣燕 黄丽丽 杨清

2020 Vol. 28 (5): 630- [摘要]( 441 HTML (0 KB)  PDF (0 KB)  ( 43 )

调查研究
蒋丽芳 孙盼盼 张军喜 柴健 董玮 王雨虹 纪鹏慧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妇女产后2年内再次妊娠发生情况及结局。方法:对本省7个省辖市13家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住院分娩妇女,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900名为调查对象,通过电话调查其分娩后至随访日期间再次妊娠、避孕、月经恢复及再次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5860例调查对象中有675例(占11.5%)再次妊娠。产后3,6,9,12,15,18,21和24个月内累积妊娠率分别为0.0%、0.7%、2.4%、4.4%、8.4%、11.0%、14.2%和17.5%,农村妇女高于城市妇女(χ2=20.058,P<0.001);自然分娩后妇女高于剖宫产后妇女(χ2=30.878,P<0.001)。产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有未避孕、避孕失败和计划妊娠,分别占42.8%、27.3%和25.9%,非意愿妊娠占70.1%。未避孕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哺乳期、觉得偶尔一次不会怀孕、不知道怎么避孕、没有合适的避孕方法;避孕失败者主要的避孕方法依次为安全期、避孕套和体外排精;避孕失败和未避孕妇女再次妊娠的结局为人工流产,分别占59.24%和50.17%。结论:产后2年内再次妊娠中以非意愿妊娠为主,非意愿妊娠以人工流产结局为主;产后再次妊娠者避孕意识淡薄,避孕知识缺乏。建议加强产后避孕服务干预,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

2020 Vol. 28 (5): 634- [摘要]( 448 HTML (0 KB)  PDF (0 KB)  ( 42 )

赵银珠1 赵贞贞2 胡美娜1 邹晓璇1

目的:了解海淀区2014-2018年计划生育手术变化情况,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海淀区有计划生育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2014-2018年计划生育手术等上报资料。结果: 海淀区各级计划生育机构实施计划生育相关手术总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本市户籍妇女手术占比从32.4%上升至41.5%,与外地户籍手术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置、取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手术量逐年下降,各种避孕节育手术占比有差别(P<0.05),人工流产总量逐年下(P<0.05),其中手术流产下降50.7%,无痛手术流产下降55.0%,药物流产下降36.5%。结论:应该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促进长效避孕措施使用,加强流产术后妇女人文关怀。

2020 Vol. 28 (5): 638- [摘要]( 384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临床研究
曾凡湘 牛培广 林典梁 王航伟 陈钢鑫 刘颖 曾晓萍 吴安鹏 李逸伟 史道华

目的:通过观察小豆蔻明(CAR)对冻融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探讨CAR对精子的保护作用 。方法:收集成年男性正常精液(25份)体外处理后进行冷冻复苏,精子悬液与冷冻保护剂体积比为1:1,分为6组:冷冻前组、冻融组、保护剂组和保护剂分别加低、中、高浓度CAR(0.5×10-6、1.0×10-6、2.0×10-6mol/L)各组;比较各组前向运动精子(PR)率、精子总活动率、曲线速率(VCL),直线速率(VSL)、平均路径速率(VAP)、平均角位移(MAD)和侧摆幅度(ALH)。结果:冻融组PR、总活动率、VCL、VSL、VAP、MAD和ALH均低于冷冻前组(P<0.05)。保护剂组PR、总活动率、VSL均高于冻融组(P<0.05)。冷冻保护剂组和CAR低、中、高浓度组PR有统计学差异(F=5.07,P=0.030);高浓度CAR组PR为(47.2±0.6)%,高于保护剂组(41.7±1.7)%(LSD-t=-5.47,P=0.005)。结论:CAR联合冷冻保护剂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精子前向运动能力。

2020 Vol. 28 (5): 641-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陈超1 张剑飞2 马静1 王琇1 姚冠峰1

目的:研究睾丸显微取精术(MD-TESE)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并发症、精子获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就诊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睾丸活检术(TESE)组和MD-TESE组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总睾酮(T)、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评估患者勃起功能及心理状态,统计精子获得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T、LH水平低于术前,FSH水平高于术前,但MD-TESE组变化幅度低于TESE组(P<0.05);两组术后IIEF-5评分均低于术前,但MD-TESE组评分高于TESE组(P<0.05);MD-TESE组精子获得率(48.0%)高于TESE组(28.0%)(P<0.05);TESE组术后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术前,但MD-TESE组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MD-TESE组术后评分低于TESE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TESE组(18.0%)(P<0.05)。结论:MD-TESE手术能够减少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精子获得率,对患者勃起功能和心理状况影响小。

2020 Vol. 28 (5): 645- [摘要]( 332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徐冬梅 1陈桂霞 1苏红莉1 师灿南1 屈慧敏1 乔天義2

目的:分析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及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因产后出血行TAE治疗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阻抗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及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基础状态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后月经来潮时间(8.1±3.6月)短于对照组(10.5±4.0月),产后母乳喂养比例(19.0%)低于对照组(78.0%)(均P<0.05),两组产妇经期持续时间、月经量较孕前增加或减少的比率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左侧及右侧子宫动脉、卵巢动脉RI、PI及S/D值比较均无差异,血清AMH及基础状态血清FSH、LH、T、E2水平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TAE治疗对产妇子宫、卵巢血供及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2020 Vol. 28 (5): 649-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张璇 杜海霞 黄虹 张金燕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4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组,A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43例,B组(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手术)61例,C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36例。观察3组术后性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结果:术后1、3、12个月,3组性激素(FSH、LH及E2)水平无差异,且组内比较也无差异(P>0.05);A、B两组卵巢窦卵泡数及卵巢截面积均大于C组,卵巢动脉阻力指数低于C组(均P<0.05),但A、B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A组(83.7%)>B组(65.6%)>C组(41.7%)(P<0.05),异位妊娠率A组(11.6%)、B组(14.8%)低于C组(33.35)(P<0.05),但A、B两组无差异(P>0.05);不孕率A组(4.7%)低于B组(19.8)、C组(25.0%)(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治疗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最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

2020 Vol. 28 (5): 652- [摘要]( 414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张岚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细胞因子配体1(CCL-1)水平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阳性孕妇中的变化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拟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70例为GBS组,其中带菌20例、亚临床感染42例、绒毛膜羊膜炎8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因素, 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CCL-1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GBS组血清IL-18、CC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羊膜炎孕妇水平最高,孕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IL-18、CCL-1均是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L-18、CCL-1及二者联合预测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62、0.925,敏感度分别为70.0%、70.0%、93.3%,特异性分别为85.0%、73.3%、98.0%。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升高,并与妊娠结局有关,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状态和预测妊娠结局指标。

2020 Vol. 28 (5): 656- [摘要]( 361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刘翠云1 邓丽慧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簇(ILs)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631例,检测并比较感染与非感染产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s)(IL-1β、IL-2、IL-4、IL-6、IL-8、IL-12)水平,分析术后感染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31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42例,感染率6.7%,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2.2%)、泌尿系统感染(1.9%)和生殖系统感染(1.3%);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质指数(BMI)≥28kg/m2、巨大儿/多胎妊娠、急诊剖宫产、手术时间≥90min、术中出血量≥500 ml、侵入性操作≥4次、营养不良、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未预防用药、试产时间≥5h等均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的CD3+、CD4+、CD4+/CD8+ 、IL-12均低于非感染产妇,CD8+及血清IL-1β、IL-2、IL-4、IL-6、IL-8水平均高于非感染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且危险因素众多,术后感染可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ILs分泌异常,积极预防感染和检测相关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对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0 Vol. 28 (5): 660- [摘要]( 317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崔淑萍 李艳燕 王新侠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辅以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患者11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西医组给予常规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3.2%)和基础体温(BBT)正常率(81.4%)高于对照组(79.7%、52.5%),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高于西医组,子宫内膜厚度(9.8±1.8 mm)、卵泡直径(18.7±1.4mm)长于西医组,优势卵泡数量(1.4±1.3个)少于对照组,排卵率(91.4%)和妊娠率(54.2%)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BBT正常率,改善性激素水平,改善卵泡直径和优势卵泡数量。

2020 Vol. 28 (5): 666- [摘要]( 336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马冬艳 张春燕

目的:探讨生化汤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胎盘残留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6例产后胎盘残留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西医组53例接受欣母沛治疗,中西医组53例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生化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产后出血量及子宫下降速度,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胎盘残留面积,残留组织排出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0.5%)高于西医组(71.7%),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西医组,子宫下降速度高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均β-hCG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胎盘残留面积明显缩小,且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均P<0.05);残留组织排出时间西医组(27.3±8.9 d)长于中西医组(17.6±5.2 d)(P<0.05),不良反应发生两组(3.8%、1.9%)无差异(P>0.05)。结论:生化汤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胎盘残留,能获得更安全有效的疗效,未增加副作用。

2020 Vol. 28 (5): 670- [摘要]( 292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胡燕萍 郑芳 黄燕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118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105.9±4.8mg)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0.1±5.7ml)少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1.8±0.7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3.1±0.6min)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麻醉前、意识消失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扩宫和吸宫时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SPO2、RR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镇痛优良率(88.1%)高于对照组(69.5%)(P<0.05)。两组术前和术毕时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3.4%)与对照组(5.1%)比较无差异(P=0.648)。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2020 Vol. 28 (5): 674- [摘要]( 293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王楠1 郭炤煊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TAP组和对照组各20例。TAP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分别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30ml;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评估并记录术后2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TAP组术中芬太尼用量(253.6±72.8μg)、自主呼吸恢复时间(9.3±1.7min)、术后苏醒时间(6.3±0.9min)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5.0%)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h、12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h及48h 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TAP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TAP阻滞复合全麻明显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高镇痛效果,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和改善认知功能。

2020 Vol. 28 (5): 678- [摘要]( 344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张跃1 余丽敏2

目的:探讨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产妇会阴损伤、疼痛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科应用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麻醉组,同期未使用麻醉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程、会阴侧切率、产后会阴的损伤程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比例和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麻醉组第一产程(9.56±1.46h)、第二产程(1.03±0.27h)和总产程时间(10.72±1.42h)以及会阴侧切率(21. 7%)均低于对照组,产后会阴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产后2 h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139.91±81.21ml)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在尿储留、新生儿窒息比例和婴儿出生时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减轻产妇疼痛,降低产程时间,对会阴损伤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母婴结局没有消极影响。

2020 Vol. 28 (5): 682- [摘要]( 310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刘军敏1 薛艳平2 白红3 骆玉静1 高端1 张晓兰1 张国锋1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胰岛素泵对肝郁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妊娠结局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经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肝郁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中西医组采用疏肝健脾方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代谢、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TLR4基因表达等。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中医证候积分、TLR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于西医组,剖宫产(20.0%)及流产(2.0%)发生率低于西医组(38.0%、14.0%)(P<0.05);两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病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中西医组(14.0%)低于西医组(32.0%)(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肝郁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更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并可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

2020 Vol. 28 (5): 685- [摘要]( 336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苏海兰 罗丽琼

目的:观察糖尿病一日门诊营养干预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一日门诊营养干预模式进行血糖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母婴结局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自我血糖监测(M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和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0%)(P<0.05),新生儿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一日门诊营养干预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和新生儿免疫功能。

2020 Vol. 28 (5): 690- [摘要]( 313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胡雪梅1 张继学2 魏风云1 王泓1 王玉龙1 张龙1 陈德新1 王志平1 郭红宇1

目的:利用内腔镜监测仪监测宫腔镜电切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为实现精准监测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行子宫内膜电切术30例为内膜电切组,行肌瘤电切术30例为肌瘤电切组,利用内腔镜监测仪监测冲洗液吸收量、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h血清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内膜电切组冲洗液吸收量为300.5±80.6ml,出血量34.4±9.9ml,手术时间34.7±8.7min;肌瘤电切组冲洗液吸收量315.2±113.4ml,出血量101.4±24.0ml,手术时间41.1±7.5min。两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内膜电切组及肌瘤电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与灌流液总量、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均呈正相关,出血量与膨宫压、宫腔深度、内膜厚度呈正相关、吸收量与膨宫压、宫腔深度、肌瘤大小、出血量呈正相关(均P<0.01)。两组术后患者K+、Na+、Ca2+、Cl-、CO2-CP浓度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可实时准确监测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对精准监测和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有一定辅助价值。

2020 Vol. 28 (5): 693- [摘要]( 322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韩旭 蒲丽 潘晓雨 凌莉

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者生殖道感染及免疫因子变化。方法:选取RSA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妊娠计划流产者(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细菌拷贝数和感染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抗心磷脂抗体(ACA)-IgM和IgG阳性率,检测蜕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ax/bcl-2表达。结果:观察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UU(44.0%、40.0%)、MH(32.0%、30.0%)和细菌拷贝数和感染阳性率(22.0%、20.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分泌物中ACA-IgM(36.0%)和IgG(40.0%)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蜕膜中IL-6、TNF-α和bax/bc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SA发生与支原体(UU和MH)感染、细菌感染、ACA表达、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可同时发生且相互关联。

2020 Vol. 28 (5): 699- [摘要]( 438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宋熲 杨卓加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胎盘成熟度、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来自高原地区孕妇78例为观察组,平原地区孕妇67例对照组。根据Grannum标准对两组胎盘成熟度分级,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管收缩期峰速(PS)、舒张期流速(PD)、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随访到分娩结束,记录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胎盘质量及胎盘体积;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高原环境与胎盘成熟度、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胎盘成熟度II级、III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D、S/D、RI、PI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脐动脉血PD水平低于对照组,S/D、RI水平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胎盘重量、胎盘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原环境与胎盘成熟度呈正相关性,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高原环境能引起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减少,加速胎盘成熟老化,影响妊娠结局,提示应予以重视并加强胎儿监测与治疗,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2020 Vol. 28 (5): 702- [摘要]( 339 HTML (0 KB)  PDF (0 KB)  ( 40 )

吴伟东 钱震 戴君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中持续或间断两种给药方式对产妇运动和妊娠结局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院妇产科60例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间歇注药组(n=30)和连续注药组(n=30),观察两组麻醉用药,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使用及不同时点镇痛效果,观察两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分娩结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间歇注药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使用量、PCEA使用次数均低于连续注药组(P<0.05),镇痛后30min、1h、3h、5h、7h VA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间歇注药组在镇痛后3h、5h、7h的运动阻滞发生率低于连续注药组,器械辅助分娩率、剖宫产率低于连续注药组(均P<0.05),分娩阵痛期间不良反应率(16.7%)与连续注药组(23.3%)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间歇注药麻醉药物用量更少,麻醉镇痛效果与连续注药相当,可有效减少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发生,对减轻产妇痛苦、帮助胎儿正常分娩具有更佳效果。

2020 Vol. 28 (5): 706- [摘要]( 352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沈萌 王璐 杨文静 陈璐 李盛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达那唑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EMs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达那唑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达那唑胶囊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PGE2、SOD水平均治疗前提高,TNF-α、IL-1β、MMP-2、MMP-9、CA125、CA199、VEGF、Ang-2、MMIF、MDA水平均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达那唑胶囊可更好降低E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2020 Vol. 28 (5): 710- [摘要]( 371 HTML (0 KB)  PDF (0 KB)  ( 33 )

邢丽丽 赵白信 黄蕾

目的:比较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X-HSG)对受检患者疼痛程度差异,分析4D-HyCoSy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X-HSG组及4D-HyCoSy组,比较两组NRS疼痛评分及Stacey分级,分析4D-HyCoSy检查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4D-HyCoSy组NRS疼痛评分(4.7±1.4分)高于X-HSG组(4.2±1.5分),2级疼痛比例(51.6%)高于X-HSG组(39.0%)(P<0.05);4D-HyCoSy检查,NRS评分>5分者造影时间、置管时间、单侧阻塞及双侧阻塞比例、置管深度/内膜线长度、球囊注水量均大于≤4分者(P<0.05),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体质指数、分娩史、痛经、盆腔炎史、子宫位置比例等≤4分与>5分者比较无差异(P>0.05);造影时间、单侧阻塞、双侧阻塞、球囊注水量是4D-HyCoSy检查NRS评分>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4D-HyCoSy的疼痛程度较X-HSG略重,造影时间较长、输卵管单侧或双侧阻塞及球囊注水量较大是4D-HyCoSy检查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

2020 Vol. 28 (5): 714- [摘要]( 280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临床分析
孙园园 李森 陈南侨 曾小海

目的:探究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初筛患者486对,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精子DAN碎片,根据DFI分为DFI≤15%组、15%<DFI≤30%组、DFI>30%组,观察IVF-ET过程并行胚胎培养。结果:DFI不同的各组患者禁欲时间、精液体积、精子浓度、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差异(P>0.05)。向前精子活力、正常精子形态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囊率、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DFI>30%组低于另外两组(P<0.05),DFI>30%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低于DFI≤15%组(P<0.05)。结论:DFI升高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降低,影响精液质量,降低优质胚胎率、优质胚囊率、囊胚形成率,影响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5): 718- [摘要]( 315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管荷琴 徐丹萍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首次行宫腔内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助孕的500例临床资料,根据IUI时机的不同分为排卵前组260例、排卵后组139例、排卵前+排卵后的两次组101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IUI治疗后两次组生化妊娠率(22.8%)、临床妊娠率(17.8%)均高于另外两组(15.0%、15.8%,11.9%、11.5%)(P<0.05),而另外两组间无差异(P>0.05);3组流产率比较无差异(11.1%、12.5%、12.9%(P>0.05)。3组自然周期与促排卵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行IUI时,选择排卵前或排卵后均能获得同等妊娠效果,但两次授精方案更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2020 Vol. 28 (5): 722- [摘要]( 354 HTML (0 KB)  PDF (0 KB)  ( 41 )

国外刊物
刘淑玉 郑轶 张兰玲 周玉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黄体酮和戊酸雌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用克罗米芬,联合组(50例)克罗米芬联合黄体酮和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值、成熟卵泡个数、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HMG用量、平均治疗周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CG日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降低,雌二醇(E2)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HCG日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妊娠率(56.0%)及治疗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28.0%、66.0%)(P<0.05),两组排卵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黄体酮和戊酸雌二醇治疗PCOS不孕症,能够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减少尿促性腺素用量,改善卵巢功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2020 Vol. 28 (5): 726- [摘要]( 390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临床分析
杨群芳 陈奕霞 黄海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中微小RNA-34a(miR-34a)、微小RNA-199a(miR-199a)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宫颈病变筛查的306例女性,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基因分型检测,对TCT阳性者行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活检,根据HPV基因分型检测分为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miR-34a、miR-199a表达,比较各组高危型HPV感染及miR-34a、miR-199a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45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11例(CIN Ⅰ 42例、CIN Ⅱ 33例、CIN Ⅲ 36例),正常宫颈/慢性炎症150例(对照组)。检出高危型HPV感染87例,阳性率在对照组、CIN Ⅰ级组、CIN Ⅱ级组、CIN Ⅲ级组、宫颈癌组依次升高(P<0.05);高危型HPV阳性感染中HPV16感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18。宫颈脱落细胞miR-34a、miR-199a表达在对照组、CIN Ⅰ级组、CIN Ⅱ级组、CIN Ⅲ级组、宫颈癌组依次降低(P<0.05),高危型HPV阳性组miR-34a、miR-199a表达均低于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者宫颈脱落细胞miR-34a、miR-199a表达与CIN分级、高危型HPV感染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宫颈脱落细胞miR-34a、miR-199a表达降低,高危型HPV感染率增高,两者呈负相关;其中HPV16感染检出率最高。miR-34a、miR-199a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指标。

2020 Vol. 28 (5): 730- [摘要]( 327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史娜娜 周芳芳

目的:胎盘蛋白-13(PP13)、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 sFlt-1)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孕妇8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孕早、中、晚期孕妇一般情况并检测各血清因子,比较子痫前期组(n=68)和非子痫前期组(n=732),以及水平变化,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PP13、PIGF、sFlt-1水平,分析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P13、PIGF、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早期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800例孕妇中有68例(8.5%)发生子痫前期,孕早、中、晚期以及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孕妇PP13、PIGF、sFlt-1水平存在差异 (均P<0.05); PP13、PIGF、sFlt-1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疾病预测敏感性(81.01%)、特异性(86.32%)和诊断的敏感性(80.28%)、特异性(88.36%)最佳 (P<0.05)。结论:PP13、PIGF、sFlt-1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预测和诊断早期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

2020 Vol. 28 (5): 734- [摘要]( 357 HTML (0 KB)  PDF (0 KB)  ( 36 )

张理玲 李亚敏

目的:探讨超声颅内透明层、甲胎蛋白(AFP)及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联合检测在产前胎儿神经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及转诊最终确诊的神经管畸形胎儿孕妇52例为神经管畸形组,同期本院分娩健康胎儿的孕妇222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AFP、FreeβhCG水平;以胎儿随访/尸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颅内透明层、血清AFP、Freeβ-hCG及三者联合诊断神经管畸形效能。结果: 神经管畸形组血清AFP、FreeβhCG的MoM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超声颅内透明层、血清AFP、Freeβ-hCG联合检测诊断神经管畸形灵敏度(98.1%)高于血清AFP(78.9%)、Freeβ-hCG(75.0%)(P<0.05),特异度(97.8%)高于超声颅内透明层(87.8%)、血清AFP(78.4%)、FreeβhCG(75.7%)(P<0.05),准确度(97.8%)高于超声颅内透明层(88.7%)、血清AFP(78.5%)、Freeβ-hCG(75.6%)(P<0.05)。结论:超声颅内透明层、血清AFP、Freeβ-hCG检测均对胎儿产前神经管畸形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2020 Vol. 28 (5): 739- [摘要]( 364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金朝 满琴 谢川博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妇产科确诊为TTTs的孕妇66例,同期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双胎孕妇66例(对照组),超声测量TTT组孕妇受血儿与供血儿入院时估计体重、最大垂直羊水深度、出生时胎龄、出生时体重、脐静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MCA-PSV)、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大脑中动脉搏动速度(MCA-PI)以及脑胎盘吸血流搏动指数比值(CPR)。结果:TTTs组孕妇供血儿入院时估计体重、最大垂直羊水深度以及出生时体重均低于受血儿(P<0.05),心率每分钟次数、左胸面积比值以及左、右心心肌做功指数均低于受血儿(均P<0.05)。TTTs组孕妇受血儿与供血儿大脑中MCA-PSV、MCA-PI 、CPR低于对照组胎儿,且受血儿低于供血儿;UA-PI高于对照组胎儿,且受血儿高于供血儿(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评价TTTs受血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表达水平,其发生变化提示TTTs胎儿大脑血流具有阵发性的过渡充盈特征。

2020 Vol. 28 (5): 743- [摘要]( 393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朱靓雯 徐子衿 尚 杨秀丽 薛晴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后,冻融胚胎移植(FET)方案和直接新鲜胚胎移植方案对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55例。根据不同胚胎移植方案分为两组,GnRH-a预处理+FET组(观察组)27例,新鲜胚胎移植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胚胎种植率[41.1%(30/73)与14.3%(9/63)]、临床妊娠率[70.3%(26/37)与29.0%(9/31)]、活产率[56.8%(21/37)与19.4%(6/31)]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双胎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接受GnRHa预处理后,其血CA125水平较前显著下降,子宫肌壁厚度明显变薄,腺肌瘤明显缩小(P<0.01)。结论: 冻融胚胎移植方案中采用GnRH-a预处理,可以提高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的IVF/ET成功率。

2020 Vol. 28 (5): 747- [摘要]( 335 HTML (0 KB)  PDF (0 KB)  ( 32 )

周宝琳1 李伟倩2 董敬1 丛捷1 邹燕1

探讨影响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来自不同省份22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5所三甲医院、以及2个省市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9562例IUD取出者的临床资料,调查IUD使用情况及实施操作医师情况与发生取器困难的关系。结果:取器困难发生率为5.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绝经状态(OR=1.994,95%CI=1.54~2.59)、剖宫产史(OR=1.440,95%CI=1.07~1.94)、宫颈手术史(OR=1.444,95%CI=1.16~1.80)、子宫大小异常(OR=1.449,95%CI=1.08~1.95),低级别医疗机构(OR=2.342,95%CI=1.59~3.45),以及医师工作年限短(<5年)(OR=1.364,95%CI=1.03~1.80)是发生取器是发生取器困难的危险因素。而操作医师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OR=0.300,95%CI=0.10~0.95),取器时子宫为前位和中位,IUD取出者年轻,以及IUD使用时间短时间是发生取器困难的保护因素。结论:困难取器是多方面因素所致,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术前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对高危取器手术应做好术前评估,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IUD取出手术,可以减少取器困难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2020 Vol. 28 (5): 752- [摘要]( 318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蹇梦婵1,2 贺细菊3 范丽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Ⅲ型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90例Ⅲ型CS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为子宫动脉栓塞术(A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胎囊注射术(B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C组)不同治疗后再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结果:术后A组HCG恢复时间(12.9±2.1d)少于B组(19.4±3.7d)及C组(24.5±2.7 d)(F=12.104,P=0.008),术中出血量(81.9±7.0ml)少于B组(119.2±10.5ml)和C组(135.0±13.3 ml)(F=20.068,P=0.002);住院天数B组(15.4±4.2d)长于A组和(7.3±1.9d)C组(8.5±2.2 d)(F=6.586,P=0.031),住院费用A组(13932.5±1527.3元)高于B组(6864.7±981.4元)和C组(5510.8±717.6元)(F=48.305,P=0.000)。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Ⅲ型CSP成功率高,清除病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2020 Vol. 28 (5): 756- [摘要]( 308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李婷婷1 王嘉昆1 陆佳红2

目的:评估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给予HIFU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UFS-QOL)问卷评分,测量子宫肌瘤体积,检测患者免疫相关指标、分析雌激素受体(ER)、Bcl-2蛋白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56例HIFU治疗后1、3、6、12个月子宫肌瘤的体积(21.72±3.65 cm3、13.42±2.38 cm3、8.72±1.87 cm3、5.72±1.02 cm3)逐渐减小(P<0.05),症状评分(16.26±3.95分、14.13±2.05分、8.84±1.21分、5.03±0.62分)逐渐下降, UFS-QOL评分(82.65±7.02分、87.04±7.86分、93.87±8.75分、98.02±9.54分)逐渐增高,(P<0.05)。治疗后1个月的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及NK均高于治疗前,ER、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肿瘤的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2020 Vol. 28 (5): 760- [摘要]( 264 HTML (0 KB)  PDF (0 KB)  ( 35 )

钱翠凤 田晓梅 任芸芸 姚晓英

目的:探讨B超和CT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诊断中的价值和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本院计划生育科收治的18例IUD异位病例资料,对比B超和CT诊断结果及手术情况。结果:15例同时行B超和CT检查,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5及12/15(P>0.05),两者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05,P>0.05)。4例部分异位和9例完全异位行B超监护或腹腔镜监护下经阴道取器,11例(11/13,84.6%)完整取出。结论:CT诊断IUD完全异位和子宫外异位更有优势,经阴道取器是治疗IUD未穿破子宫异位IUD的首选方法。

2020 Vol. 28 (5): 763- [摘要]( 319 HTML (0 KB)  PDF (0 KB)  ( 34 )

岑慧 彭彩云 吴栋才

目的:研究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在妊娠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6年-2017年分娩孕妇,正常组218例、妊娠期高血压组99例、轻度子痫前期6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52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48例。收集孕妇资料及血脂指标,计算non-HDL-C,分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non-HDL-C、低密度酯蛋白(LDL-C)、酯蛋白a(LPa)、载酯蛋白A(APOA)及载酯蛋白B(APOB)与收缩压及舒张的相关性,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法判断non-HDL-C对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适宜切点。结果:5组间TC、TG、non-HDL-C、LDL-C、LPa及APOB水平有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non-HDL-C与收缩压呈正相关,TG、TC、non-HDL-C与舒张压呈正相关(均P<0.05),non-HDL-C是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ROC曲线non-HDL-C对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适宜切点值为4.89mmol/L。结论:non-HDL-C是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4.89mmol/L时应警惕妊娠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生,提前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2020 Vol. 28 (5): 767- [摘要]( 320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黄宝梅 张慧萍

目的:分析不典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不典型子痫前期组、典型子痫前期组(重度、轻度)和对照组,分析3组临床资料。结果:不典型子痫前期组年龄、血肌酐、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小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SP)及舒张压(DP)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不典型子痫前期及典型子痫前期轻度组分娩孕周、血肌酐、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无差异但均低于典型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不典型子痫前期及典型子痫前期轻度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血小板减少、产后出血、贫血、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并低于典型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不典型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35岁,早孕体质指数(BMI)<18.5kg/m2、早孕BMI≥24kg/m2、不良孕产史、妊娠期未规律服用维生素、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35岁、早孕BMI<18.5kg/m2、早孕BMI≥24kg/m2、不良孕产史是不典型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典型子痫前期对肾脏的损伤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与典型子痫前期轻度相似,孕妇高龄、早孕过瘦或超重、不良孕产史是不典型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Vol. 28 (5): 771- [摘要]( 359 HTML (0 KB)  PDF (0 KB)  ( 38 )

胡明子1,2 王琴晓2 王佳佳2 水旭娟2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稽留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早期妊娠行超声检查的病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稽留流产组(58例)、稽留流产过渡组(31例)、对照组(120例),应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比较3组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分析对稽留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动脉S/D、RI及PI值,初诊、妊娠<10周及妊娠10~12周时,稽留流产过渡组高于对照组,稽留流产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子宫动脉RI对稽留流产有预测效能(P<0.001),其AUC为0.802,截断值为0.854,敏感度84.5%,特异度74.8%;子宫动脉PI及S/D值对稽留流产无预测效能。结论:稽留流产发生前子宫动脉S/D、RI及PI值会升高,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指标对稽留流产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 Vol. 28 (5): 775- [摘要]( 286 HTML (0 KB)  PDF (0 KB)  ( 29 )

个例分析
杜亭

2020 Vol. 28 (5): 778- [摘要]( 303 HTML (0 KB)  PDF (0 KB)  ( 37 )

张钰 曾俐琴 李洁明 张英连

2020 Vol. 28 (5): 780- [摘要]( 330 HTML (0 KB)  PDF (0 KB)  ( 39 )

综述
李园园 田晓予 杨雪 程晓琳 王瑞芳 贾萌萌 咸倩倩

子痫前期(PPE)是妊娠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影响3%~5%的孕妇,在发展中国家孕妇PE的发病率高达10%,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和局部缺血。然而PE临床干预停滞于症状出现后的被动处理,往往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诊断PE的标志物研究以及PE症状前预防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从早期预测诊断子痫前期的标志物进展及子痫前期症状前治疗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实现对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2020 Vol. 28 (5): 782- [摘要]( 298 HTML (0 KB)  PDF (0 KB)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