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文,吴尚纯
目的:系统评价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MVA)的可接受性。方法:检索CBMdisc(1978~2014年)、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1982~2014年)、维普数据库(198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及其他相关杂志,纳入MVA与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EVA)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其中B级3篇,C级2篇。在受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1.02(0.87,1.20)];在受术者是否会再次选择本次手术方式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1.04(0.91,1.18)];在手术操作人员对手术难易度的评价方面,MVA组有更多的操作人员认为手术难于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4.63(2.14,9.99)]。结论:基于当前证据,MVA具有与EVA相似的可接受性,但有较多的施术者认为MVA的操作比较困难。
2015 Vol. 23 (7): 436- [摘要](
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
)
-
-
张莹,王尚明,张斌等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多种低强度刺激,连续28 d,构建模型。称量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重量。取出附睾计数精子、观察精子活率。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体重、睾丸重量、附睾重量显著减少,精子活率显著下降,a、c级精子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组织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受到明显损伤。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可损伤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
2015 Vol. 23 (7): 440- [摘要](
59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
沈芸,许剑锋,陈娟等
目的:初步探索采用同品系ICR小鼠作为受体小鼠,建立小鼠未成熟睾丸同种异体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6天龄ICR乳鼠未成熟睾丸作为供体,移植于已去势的同品系ICR受体小鼠颈背部皮下。移植后3、4、5周处死小鼠,观察移植物成活状况和移植物体积,HE染色评估移植物组织病理学的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异位成活的移植物组织内TESK1 mRNA表达水平,供体睾丸和相应周龄小鼠睾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移植后小鼠睾丸体积增长明显,于移植4周后进入平台期,移植前体积(17.3±2.6) mm3,移植3周组体积(203.1±14.3) mm3,移植4周组体积(236.4± 27.5) mm3,移植5周组体积(220.9±17.4) mm3。组织病理学显示,移植物组织内曲细精管发育良好,生精功能正常,移植组曲细精管完整性和中空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K1 mRNA表达水平随着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移植前TESK1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19±0.1)倍,移植3周组mRNA水平为移植前小鼠的(6.74±0.8)倍,移植5周组为移植3周组的(11.23±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封闭系ICR小鼠作为受体的ICR小鼠未成熟睾丸移植是可行的。
2015 Vol. 23 (7): 443- [摘要](
50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
-
张宁,汤晓峰,陈颖等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铅暴露对行辅助生殖技术女性的生殖危害,以初步探索血铅含量与月经紊乱、自然流产及优质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不育原因为女方因素的女性,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女性血中铅含量。 结果: 所有受试对象血铅测量均数为30.98 (0~319.74) μg/L,含量超标者(血铅≥100μg/L)21人(4.49%)。本研究未发现日常铅污染同女性月经周期异常、自然流产及优质胚胎率的统计学关系。 结论:本试验未发现铅污染与月经紊乱、自然流产、优质胚胎率相关性,铅污染是否会对女性生殖及其子代产生损害,还需大样本研究。
2015 Vol. 23 (7): 447- [摘要](
52
)
HTML
(1 KB)
PDF
(0 KB)
(
72
)
-
林敏,车敏,黄以兰等
目的:对2013年4月~2015年5月间采集的103份福建畲族无关个体样本进行Y染色体上11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方法:应用Investigator Argus Y-12扩增系统进行复合扩增,用31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扫描和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82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0.0097~0.6990,基因多样性GD值为0.4533~0.9596,11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单倍型91种,其中81种单倍型出现1次,8种出现2次,2种出现3次,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728。结论:11个Y-STR基因座在福建畲族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对研究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23 (7): 451- [摘要](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05
)
-
-
江成龙,张昌军
目的:探讨降调节后雌孕激素替代(HRT)内膜准备方案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 PCOS 患者行FET190个周期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HRT组 98 个周期和降调节HRT组92个周期,比较两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分娩率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HRT组和降调节HRT组的种植率分别为35.8%和51.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0%和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和降调节HRT组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降调节HRT组黄体酮注射日、FET前1天和FET后第3天LH水平低于HRT组(P<0.05)。结论:3.75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HRT内膜准备方案能够改善PCOS患者FET种植率和妊娠率。
2015 Vol. 23 (7): 455- [摘要](
68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
李慧,周平,洪淑贞等
目的:探讨宫颈球囊用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拟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5例作为观察组,有引产指征的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宫颈球囊扩张器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对比分析两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阴道分娩率、产程、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宫颈球囊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62%)低于对照组(82%);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产程、妊娠结局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球囊用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2015 Vol. 23 (7): 458- [摘要](
59
)
HTML
(1 KB)
PDF
(0 KB)
(
74
)
-
钱金凤,王彩燕,诸葛听等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4周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组)或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手术组)引产,各53例,胎儿及胎盘排出后药物组不做常规清宫,手术组常规清宫。结果:药物组和手术组胎儿排出率分别为94.3%、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用药至胎儿排出时间分别为(48.7±7.0)h和(38.5±9.4)h,宫缩至胎儿排出时间分别为(10.6±6.7)h和(14.2±9.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清宫率18.9%,以院内清宫为主。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4周妊娠安全、有效,避免了羊膜腔穿刺,是终止16~24周妊娠安全可靠的方案之一。
2015 Vol. 23 (7): 461- [摘要](
65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
贾越峰,王敬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围术期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输液治疗。连续监测ECG、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输出量(CO),记录术前30min(T1)、术中30min(T2)、术中1h(T3)、术中2h(T4)以及术后(T5)等时点的HR、CVP、MAP,以及血乳酸浓度、尿量变化。结果: 两组T2~T5各时点HR值均低于T1时点,MAP、CVP值则高于T1时点(P<0.05)。在T2~T3时点,观察组HR值低于对照组, MAP、CV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治疗后,G组T3、T4时点的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T3~T5时点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手术,可迅速扩容,有效改善微循环。
2015 Vol. 23 (7): 465- [摘要](
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11
)
-
付蕊红,韩艳,王辉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12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及卡孕栓干预治疗的65例产妇作为评估组,未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及卡孕栓进行干预治疗的60例产妇为未评估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同时段出血量、宫缩强度。结果: 与未评估组相比,评估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16.92%);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产后10min、30min、60min宫缩强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组中,与高危组产妇相比,低危组和中危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84%和9.52%);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产妇产后10min、30min、60min宫缩强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5 Vol. 23 (7): 468- [摘要](
64
)
HTML
(1 KB)
PDF
(0 KB)
(
78
)
-
-
潘嫱微,陈育梅,潘嘉佳等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用于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诊断结果的判定价值。方法: 对16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 (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0例中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级别者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以下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R-HPV DNA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HPV E6/E7mRNA检测CINII及以上级别的灵敏度(69.2%)与HR-HPV DNA检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度(73.9%)高于HR-HPV DNA检测(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mRNA检测可作为ASCUS者是否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一项指标依据。
2015 Vol. 23 (7): 471- [摘要](
58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
)
-
-
蓝传素
2015 Vol. 23 (7): 474- [摘要](
42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
朱卫红,戴国亮,高莉
2015 Vol. 23 (7): 476-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74
)
-
杨静华,朱艳霞,曹雅君等
2015 Vol. 23 (7): 478- [摘要](
47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
计菁
2015 Vol. 23 (7): 480- [摘要](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91
)
-
彭婉平
2015 Vol. 23 (7): 483- [摘要](
30
)
HTML
(1 KB)
PDF
(0 KB)
(
72
)
-
铁炜炜,葛芬芬
2015 Vol. 23 (7): 486- [摘要](
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
雷亚琴,欧阳鲁平,谢波波等
2015 Vol. 23 (7): 489-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
张文花
2015 Vol. 23 (7): 491- [摘要](
78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
兰坚华
2015 Vol. 23 (7): 494-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76
)
-
-
何杨,李杰,刘俊等
2015 Vol. 23 (7): 497- [摘要](
35
)
HTML
(1 KB)
PDF
(0 KB)
(
111
)
-
陈丽霞
2015 Vol. 23 (7): 499- [摘要](
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
)
-
-
张倩 综述,姚小东,宁美英审校
2015 Vol. 23 (7): 501- [摘要](
74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