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静,徐雯,朱垚等
目的:系统评价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FMJS,收集以妈富隆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青春期功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555名青春期功血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雌孕激素联合法或单一性激素治疗相比,妈富隆可明显提高青春期功血总有效率(OR=9.19,95%CI:3.56~23.75,P<.0.01)和痊愈率(OR=3.51,95%CI:2.46~4.99,P<0.01),缩短完全止血时间(加权平均差=22.76,95%CI:26.67~188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和完全止血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纳入文献综合质量不高,存在偏倚风险,而且未能评价妈富隆的长期安全性,使得该结果对青春期功血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受限。
2014 Vol. 22 (5): 292- [摘要](
58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
张翠玲,刘鸿雁,姜玉等
目的:分析北京市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长效避孕方法适宜度。方法:利用2008年北京市农村地区使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体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生化检验、B超检查结果为依据判定育龄妇女是否有不适宜现用避孕方法的禁忌证,避孕方法不适宜包括: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肝肾异常、糖尿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而用长效口服避孕药;②现患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而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③肝肾功能异常而使用皮下埋植避孕。不适宜度为不适合某种避孕方法的人数与采用该避孕方法的人数之比。结果:北京市农村育龄妇女所用长效避孕方法不适宜度为13.33%(23 028/172 742)。长效口服避孕药不适宜度最高(96.69%),皮下埋植不适宜度次之(30.86%),宫内节育器不适宜度最低(10.73%)。结论:建议加强对使用长效避孕措施的重点人群的定期随访和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及时做好不适宜症状治疗和不适宜避孕方法的转换指导工作,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2014 Vol. 22 (5): 296- [摘要](
58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
-
郭永,何森,苏晨等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促进乳腺癌T47D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根据米非司酮的处理浓度分为0.25μmol/L组、2.5μmol/L组、25μmol/L组和50μmol/L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米非司酮处理人乳腺癌T47D细胞2d后,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检测细胞凋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细胞数量和荧光强度,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吡啶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25μmol/L组和5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绿色荧光细胞的数量更多,荧光强度更强;25μmol/L组和50μmol/L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1±3.5%和17.2±3.8%)高于对照组(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和P=0.009); 0.25μmol/L组和2.5μmol/L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18和P=0.884)。结论:米非司酮能够促进乳腺癌T47D细胞的凋亡,且随着米非司酮剂量的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增加。
2014 Vol. 22 (5): 300- [摘要](
57
)
HTML
(1 KB)
PDF
(0 KB)
(
76
)
-
骆倩倩,刘冉冉,张冬梅等
目的:通过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探讨其下丘脑弓状核Kisspeptin/kiss1r系统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表达变化及相互作用。方法:孕10d Wistar大鼠雌性后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OS组。采用来曲唑构建大鼠PCOS模型。造模结束后,测定体重参数和内分泌激素的改变;观察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丘脑弓状核Kisspeptin、Kiss1r和GnRH的蛋白和各自mRNA水平。结果:成功构建PCOS大鼠模型,体重增加(P<0.05),体脂肪含量增加(P<0.05),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T)水平增加显著(P<0.01),具有典型的PCOS内分泌和卵巢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GnRH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Kisspeptin蛋白和其mRNA表达下调(P<0.05),未见Kiss1r 蛋白和其mRNA表达的显著改变(P>0.05)。结论:大鼠下丘脑弓状核Kisspeptin/Kiss1r系统表达下调,GnRH表达异常增加,与PCOS的神经内分泌有关,可能在PCOS 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4 Vol. 22 (5): 304-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
-
张晓华,朱昊平,肖丽萍等
目的:调查生育期使用可逆性避孕措施对使用者绝经后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生育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组Ⅰ(宫内节育器)、组Ⅱ(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组Ⅲ(屏障避孕和外用避孕药)、组Ⅳ(输卵管绝育)和对照组(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对象3 955例(组Ⅰ=2253例、组Ⅱ=703例、组Ⅲ=508例、组Ⅳ=202例、对照组=289例)。PI值组Ⅰ=1.08、组Ⅱ=1.62、组Ⅲ=1.91、组Ⅳ=0、对照组=15.22。多因素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偏大(OR=1.04)、有妊娠史(OR=3.24)、有生育史(OR=0.56)、采用可逆性避孕措施(OR=0.59)、避孕失败史(OR=1.83)为绝经后发生生殖系统良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其中可逆性避孕措施可使相应发病风险降低>50%。结论: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作为可逆性避孕措施有效性较为可靠,有利于减少绝经后女性生殖系统良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2014 Vol. 22 (5): 309-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
黄东升,郑维斌,杨家芳等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孕妇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态势、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和该人群的相关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防治HIV的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哨点门诊医师采用孕妇健康调查问卷对2009~2011年每年4~6月前来保山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采集3~5ml静脉血样进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2011年共监测孕妇1600人,监测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1/800)、0.25%(1/400)、0.50%(2/400)。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本次妊娠孕周、本人曾到外地打工经历显著影响着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3年间孕妇吸毒比例分别为0.13%、1.25%、0,其丈夫吸毒比例分别为0.13%、0.75%、0,多性伴孕妇比例分别为0.13%、0.25%、0.75%。结论:保山市孕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针对该人群进一步加大HIV防治的综合干预力度。
2014 Vol. 22 (5): 314- [摘要](
42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
-
李丽,楚光华,经小平等
目的:比较1.5mg左炔诺孕酮(LNG)肠溶胶囊和口服片剂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和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在全国30个医疗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随机对照性研究。将符合条件并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h内要求紧急避孕的2880例妇女随机分配于口服1.5mg LNG肠溶胶囊组(胶囊组)和口服1.5mg LNG片组(片剂组),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在2880例妇女中失访5例,最终有2 868例纳入效果分析,其中胶囊组1 908例,片剂组960例。每组各有7例妊娠,妊娠率分别为0.37%和0.73%。与片剂相比,胶囊剂的相对危险度为0.5,双侧检验95%的可信区间为0.18~1.43。两种药物可预防91%~95%未经治疗的预期妊娠。随服药时间的延迟,效果有下降的趋势;若服药后再有无保护性生活,妊娠率几乎增加了1倍。服药后24h内及1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片剂组显著高于胶囊组,其中胶囊组无妊娠,片剂组2例妊娠,妊娠率为5.9%。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及阴道流血发生率较低。胶囊组与片剂组下次月经按期来潮者分别为73.5%和70%,与平时月经相似者分别为84.3%和80.3%,经期在7d内者分别为98.3%和98.7%。结论:1.5mgLNG肠溶胶囊用于紧急避孕安全有效,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2014 Vol. 22 (5): 319-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6
)
-
张玥,褚玉晶,罗海宁等
目的:观察阿托西班用于胚胎反复植入失败(RIF)者行解冻胚胎移植(FET)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RIF患者240例,FET前1h静脉给予37.5mg阿托西班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移植前不应用阿托西班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因构成比,反复植入失败周期数,本次解冻周期胚胎移植数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胚胎着床率为27.0%(75/278),对照组为16.4%(4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5)。 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0.8 %(61/120),对照组为29.2%(3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双胎及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41.7%(50/120),对照组为20.8%(2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P<0.05)。结论:阿托西班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改善RIF患者FET的妊娠结局。
2014 Vol. 22 (5): 325-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99
)
-
程丽村,范晓芳,吕燕萍等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4周妊娠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将来自上海市8所医院607例要求终止16~24周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组I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12h重复1次,最多3次;组II 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用2d,第3天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使用方法同组I;组III 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每6h重复1次,最多4次。结果: 3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7.1%、96.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48);流产成功577例,引流产时间为13.43±10.18h,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1.01,P=0.36);流产成功者中,米索前列醇用量组I、组II、组III分别为616.33±317.26 μg、634.99±307.88 μg、797.85±395.56 μg,组III使用量高于组I、组II(F=16.20,P=0.00)。胎儿娩出后2h内和2~24h阴道流血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程度轻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单次口服米非司酮2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每12h阴道给药400μg,是终止16~24周妊娠的理想用药方案。
2014 Vol. 22 (5): 329- [摘要](
48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
-
杨军莉
2014 Vol. 22 (5): 334-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
柳秋仙,洪文达
2014 Vol. 22 (5): 336- [摘要](
30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
贾捷秀
2014 Vol. 22 (5): 338- [摘要](
34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
郑皆红,许琴仙
2014 Vol. 22 (5): 340- [摘要](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
闫木菊,杨海敏,李长鸽等
2014 Vol. 22 (5): 342- [摘要](
20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
-
姚安平,姚红娣
2014 Vol. 22 (5): 345-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
白彬,杨红丽
2014 Vol. 22 (5): 347-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
-
宁丽峰,徐娟,郭颖志等
2014 Vol. 22 (5): 349-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
-
李宏军
2014 Vol. 22 (5): 352- [摘要](
29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
-
武俊青
2014 Vol. 22 (5): 356-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105
)
-
-
周念丽,陈锦荣
2014 Vol. 22 (5): 358- [摘要](
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