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3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首次干部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强调要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决定,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扎实做好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原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侠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和感言。
2013 Vol. 21 (4): 220-222 [摘要](
2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
-
洪浩,王京玲,蔡隽,顾寿永,曹扬,顾丰,王霞云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启动以来,江苏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规范运作、品牌运营”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覆盖的工作步伐,率先建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长效机制。2012年全省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5.3万人,其中国家试点县45.9万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4.8%,质控体系建设达标率达100%,第二次国家室间质评优良率达100%,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2013 Vol. 21 (4): 223-224 [摘要](
1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张永贵
重庆市自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以来,一直坚持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民生工程和推动人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提质提速的重大契机,注重质量、规范运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3 Vol. 21 (4): 225-226 [摘要](
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一项在中国农村进行的关于妊娠合法状态与利用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人口调查发现,与其他妇女相比超生的妇女可能明显较少利用孕产妇保健服务。2006年在山西省和重庆市对2 576名妇女进行了访谈。在所有有记录的分娩中,19%是超指标生育(任何第二次妊娠,除了在农村地区有时候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以外),其余的为第一胎分娩(57%)或者有生育指标的分娩(24%)。超生妊娠的妇女较少利用孕产妇保健,而一旦她们利用了这些服务的时候,提供服务者的层级会较高,并且她们住院的时间更长,且提示有并发症。对于没有利用的保健服务,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第一次生育的妇女较之有指标的第二次生育的妇女更多地利用孕产妇保健服务,并且更经常地接受到经济支持。该项研究是在2009年针对所有的妊娠妇女(包括超生妊娠妇女)扩展产前保健的一揽子基本计划引进以前进行的[1]。
2013 Vol. 21 (4): 226-227 [摘要](
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
辛晓娜,王媛媛,马立广,张亚,彭左旗,马旭
目的: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孕前保健服务的新模式,提高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方法: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领域,对传统孕前保健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工作平台,采用建立电子生殖健康档案的方法探索符合我国人口现状和特征的信息化服务模式。结果: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孕前优生服务,规范了海量家庭档案的管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智能分析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扩大了服务人群。结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科学评估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状况和生殖风险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重要环节,以加快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013 Vol. 21 (4): 227-230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莫毅,梁方方,陈月凤,江如兰,叶健,谢丹尼
目的:构建人卵泡抑素(FS)基因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方式初步鉴定其干扰效果。方法:依据GenBank 数据库提供的人FS基因mRNA核苷酸序列,利用Ambion网站上siRNA软件设计shRNA干扰靶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线性化的pLKO.1质粒载体上,构建pLKO.1-FS-shRNA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确认质粒构建成功后,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3AO人卵巢癌细胞系,并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 法检测重组质粒对FS基因的表达抑制效果。结果:构建的shRNA 序列经DNA 测序证实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实时定量反转录PCR 结果显示pLKO.1-FS-shRNA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的3AO人卵巢癌细胞后,细胞中的FS基因转录受到抑制,抑制率达59%。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FS基因的shRNA干扰靶序列重组质粒(PLKO.1-FS-shRNA),转染后对人卵巢癌细胞系FS基因的表达具抑制效果,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F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2013 Vol. 21 (4): 231-233 [摘要](
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王海英
目的: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判断宫颈病变阶段的可行性。方法:在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收集73例HPV16阳性标本, 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对HPV16型基因组L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以及上游调控区(URR)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甲基化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分析HPV16型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16基因的31,37,43,52和58位点在正常标本中存在中度甲基化,宫颈上皮内瘤变1度(CIN1)~CIN3标本存在低度甲基化,而宫颈癌(CA)标本表现为高度甲基化。正常标本、CIN标本以及CA标本各位点甲基化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CIN1,CIN2以及CIN3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基因的3887,3927,3941和5602位点甲基化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并且正常标本、CIN、CA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均<0.05);5608,5709,5611,5617,5762,6367,6389位点甲基化水平在正常标本、CIN1、CIN2和CIN3标本间无统计学差异。正常标本与CA标本、CIN标本与CA标本间比较,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16型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上通过检测HPV16型DNA的甲基化可对宫颈病变进行辅助诊断。
2013 Vol. 21 (4): 234-237 [摘要](
4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陈颖,袁,燕,田爱平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IUD)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四川省3个县农村,共2 107例于2004年7月1日~2005年6月30日期间放置IUD妇女进行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结果: 3个县育龄妇女普遍使用的3种IUD分别是:母体乐375、TCu380A、宫铜,不同地区使用种类不同(P<0.001)。平均续用率为86.9%, 75.3% IUD在乡级服务机构放置。IUD使用失败原因前3类依次为脱落、因症取器和下移取器,分别占4.7%、2.8%、2.7%;带器妊娠率为1.0%。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防止IUD脱落的保护因素是施术者5年内接受培训(OR=0.817, P=0.007)。结论:建议引入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针对各型IUD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作为技术指南,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2013 Vol. 21 (4): 238-241 [摘要](
3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张丽,刘景,张亦心,李国正,王敬存,高章圈,田朝晖,刘效群姚冠峰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育龄夫妇不育患病率及其原因, 为不育防治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信息。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育症定义,通过分层整群横断面抽样方法, 选取河北省5个县计划妊娠的育龄夫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19 588对计划妊娠的育龄夫妇,其中不育症夫妇2 256对,患病率为11.5%;其中单纯女方因素占26.4%,原发不育中首位因素是排卵障碍,继发不育是输卵管因素;单纯男方因素占34.5%,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不育,首位因素均为精液异常。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不育症患病率较高,改变农村育龄夫妇传统的生育观念,规范不育症的诊疗是解决农村不育夫妇生育问题的主要任务。
2013 Vol. 21 (4): 242-244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刘蓓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济南市372名基层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其中74.68%有低中度情绪耗竭现象,48.68%有去人性化,31.41%个人成就感处于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在专业、工龄、收入、职称及机构类型方面的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收入、机构类型、职称和工作年限,总贡献率为34.25%。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应对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2013 Vol. 21 (4): 245-248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杨永俊,李铭,陈丹,陈予海,刘慧,包杰,曹丽幸,牛成玲
目的:对2010-2011年两次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参评县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技术服务能力。方法:按照全血细胞计数、常规化学、免疫学3个专业每年发放质控标本50份,分两次测定,对汇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各个项目PT成绩和及格率较2010年均有明显提升。结论:经过省级分中心指导和开展室间质评管理,使各参评县检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质量评价活动促进了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水平。
2013 Vol. 21 (4): 249-250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钟春琍,宋朝晖,辛丽梅,李莎,唐春野
目的:探讨局麻单孔腹腔镜电凝绝育术(简称电凝绝育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接受性。方法:分析618例行电凝绝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术时相关指标及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604例(97.73%)成功行电凝绝育术,6例(0.97%)因盆腔粘连无法暴露一侧输卵管仅行单侧输卵管电凝绝育术,8例(1.29%)因气腹针穿刺失败或因盆腔严重粘连无法暴露输卵管而未进行手术。术后1年妊娠1例(0.16%);613例(99.19%)术中出血<5ml;589例(96.56%)于电凝开始时5~10s诉下腹疼痛,可忍受,10s后无疼痛感;6例(0.97%)合并粘连并影响操作,进行粘连松解;150例(24.39%)镜下发现盆腔异常情况;17例(2.79%)发生非严重手术并发症,均未造成严重后果。平均手术时间19.36min,平均留观时间30.52min。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时部分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痛、劳动力下降、月经改变等情况,经对症处理、心理疏导后恢复正常,满意度达97.83%。结论:单孔腹腔镜电凝绝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育龄群众易接受的女性绝育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2013 Vol. 21 (4): 251-254 [摘要](
5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刘锦,朱文杰,周永红,付志红,李雪梅,唐雪莲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治疗对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的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基础FSH>10U/L的不孕妇女15例,口服避孕药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胞饮突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生化标记因子,包括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占60%(9/15),治疗后全部内膜标本均显示分泌中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完全发育胞饮突率(35.6%)低于治疗后(57.8%)(P<0.05)。治疗前内膜腺体的LIF和整合素β3表达水平分别为1.91±0.46和2.10±0.26,低于治疗后的2.41±0.50和2.39±0.41(P<0.05)。结论:高FSH不孕患者口服避孕药治疗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得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
2013 Vol. 21 (4): 255-259 [摘要](
7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彭文湃,马育局,黄燕华,韩定英,肖敏,林叙君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早期预测药物流产不全的敏感指标及高危病例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96例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在其孕囊排出当天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孕囊着床部位的血流信号及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进而选择早期预测药物流产不全的最佳RI值。再对358例进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通过预测值获取药物流产不全高危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流产后分别加服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治疗组)、生化汤(生化汤治疗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药物流产结局。结果:196例药物流产妇女中,完全流产者(167例)孕囊排出当天着床部位血流信号消失或螺旋动脉RI值显著增大(P<0.01),不完全流产者(29例)的RI值变化不显著(P>0.05),孕囊排出当天RI值<0.6预测药物流产不全可能的准确率为96.43%。经过对RI值<0.6的60例高危病例干预,米非司酮治疗组完全流产率(63.3%)高于生化汤治疗组(13.3%)(P<0.01)。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药物流产不全进行早期预测,当RI值<0.6时,可视为高危药物流产不全,在药物流产后增服米非司酮能有效减少流产不全的发生。
2013 Vol. 21 (4): 260-261 [摘要](
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在孟加拉国,一项试用代金券计划向贫困的妇女提供现金奖励和免费享用产前、分娩及产后保健,以及向提供这些服务的提供者予以现金奖励。2009 年进行了一项家庭调查,覆盖了2 208名在调查前6个月有分娩记录的妇女,调查分别在16个实施干预的地区和16个对照地区进行。发现在全国性的计划开始之初,85%分娩发生在家里,只有18%的分娩是由有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辅助的。这个计划明显增加了利用有资质的提供者实行产前、分娩及产后保健。与对照地区相比较,在干预地区内的妇女使用有资质的服务提供者的几率高出46.4%,机构分娩的几率高出13.6%。她们也少支付约640塔卡(9.43美元)的孕产妇保健服务费,相当于这一群组平均每月家庭人均开支的64%。就大多数结果而言,该计划的效果在最贫困的1/5人口中明显大于其余的人群。未发现剖宫产率受到代金券的明显影响。干预地区妇女的费用支出比对照地区妇女的支出少640塔卡(9.43 美元), 不包括交通和其他现金奖励。尽管这在实质上节省了一些钱,但代金券发放地区的妇女仍然要承担一定费用,这表明针对孕产妇保健的资金障碍尚未完全排除。这是一个多层面的计划,包括代金券支付的免费服务、给妇女提供现金奖励和礼品盒、针对提供者的现金奖励、由代金券发放者提供安全分娩方面的鼓励和信息、来自这些妇女家庭的准许以及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中该计划的高透明度。所有这些可能有助于这项计划的尽早成功。然而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断定排除了资金障碍就会增加服务的使用。该研究作者提出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便评价代金券对比其他类型的干预对改善孕产妇保健的成本效益[1]。
2013 Vol. 21 (4): 262-263 [摘要](
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
钱菊芬,陶爱群
目的:比较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CIN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EEP术(LEEP组,82例)和CKC术(CKC组,82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CKC组比较,LEEP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 (P<0.05)。两组组织活检与病理检查符合率,CIN级别下降率,浸润癌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术后宫颈管粘连的发生率较CKC组低(P<0.05)。LEEP组与CKC组的复发率(9.8%、7.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P术治疗CIN安全有效,较CKC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2013 Vol. 21 (4): 263-265 [摘要](
3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
蒋彦,曹琴英,李淑贤,葛军,孟繁玉,耿彩平,宋歌,袁景川,刘俊山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有5%~10%完全受精失败[1]。本中心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5年以上可能存在精卵结合障碍的患者,在IVF第1周期分别采用分半IVF/ICSI(Half-ICSI)和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Re-ICSI)方法,以期提高妊娠成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在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两种方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结局。
2013 Vol. 21 (4): 266-267 [摘要](
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唐雪莲,朱文杰,付志红,李雪梅,覃春容
子宫内膜因素是辅助生殖技术(ART)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行ART前,常规于晚卵泡期采用阴道B超观察子宫内膜情况。正常情况下,晚卵泡期内膜表现为三线征(A型内膜),然而部分患者却表现出分泌期才能出现的均质内膜(C型内膜),甚至强回声团,可能影响内膜容受性和胚胎着床。本文对晚卵泡期子宫内膜B超异常回声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或经期诊断性刮宫术,探讨宫腔镜检查和刮宫术对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异常回声的诊断价值。
2013 Vol. 21 (4): 268-269 [摘要](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陆琴芳,杨会仙,李财妹
2013 Vol. 21 (4): 270-271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商恒翠,姚瑞萍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双胎的发生率约在10‰[1],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发生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2]。双胎和单胎不同,整个孕期和分娩时有许多特殊问题。其中双胎妊娠一胎死亡是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一胎死亡后对另一存活胎儿及母体有何影响,何时终止妊娠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等,是产科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对本院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理。
2013 Vol. 21 (4): 272-273 [摘要](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徐月婷,陈琴芳
避孕药具服务是落实节育措施的重要支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避孕药具的供应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规范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药具管理规范,坚持免费发放、满足供应、减少浪费、方便群众的工作原则,使得药具管理服务做到“四个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知情选择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实现“四个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药具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2013 Vol. 21 (4): 274-275 [摘要](
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苑晓微,邓继红,黄海云,张雯
孕期由于生理激素的变化,使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其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因此孕期易发生各种阴道感染[1],而早孕期的感染可能导致流产。为更好地了解妊娠早期妇女阴道内微生态环境,笔者对因意外妊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3 Vol. 21 (4): 276-277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赵君,马旭,审校
病残儿医学鉴定及再生育审批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广大育龄夫妇的切身利益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具有中国特色计划生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预防出生缺陷,最大限度减少病残儿的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多数地市的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仅仅停留在组织专家鉴定及再生育审批层面,很多后续服务,如面向病残儿家庭的再生育随访、二胎优生监测、再发风险评估等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和开展。本文就我国病残儿家庭再生育随访及遗传性疾病再发风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3 Vol. 21 (4): 278-281 [摘要](
2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吴琳琳,刘欣燕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是指妊娠组织着床种植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也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危及孕产妇生命。因其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及重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引发严重后果,现将近年来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2013 Vol. 21 (4): 282-284 [摘要](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在过去的15年里,使用人权诉讼使全球性的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义务的案例有所增加。这种方法可能成为构架法律与政策环境、将核心权力原则整合到政策和方案之中,以及促进政府责任的一种途径。例如2012年在南非民间团体诉讼案,成功地使南非最高法院裁定,政府有责任将HIV 治疗扩展至包括孕妇。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成功导致了舆论反弹性的批评,批评认为这种维权方法是将个人要求置于公共卫生的决定因素之上,并且是削弱了国家决定公众健康的优先事项的自主权。这种做法有风险,因为随着远离维权方法而导致成本效益框架的增多,意味着接受医疗预算的局限性和难以检查结构力量,这样将限制国家的决策。作者主张持续性地关注医疗政策方面的人权,但应是基于公共卫生证据的。他们呼吁开展基于人权诉讼策略的比较分析和公共卫生影响的循证研究[1]。
2013 Vol. 21 (4): 285-286 [摘要](
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
李宏军
自从1992年发明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男性不育以来,对难治性男性不育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过去曾广受关注的经验性治疗方法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传统方法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药物作为传统治疗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并往往被首先采用。
2013 Vol. 21 (4): 286-288 [摘要](
8
)
HTML
(1 KB)
PDF
(0 KB)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