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月14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2012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明确2013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加快推进人口计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开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2013 Vol. 21 (2): 76-77 [摘要](
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范苏荣,葛玉桂
2012年,为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60%的县(市、区)的目标,山东省新增了75个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县(市、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项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全省共有50.4万人接受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3.2%。
2013 Vol. 21 (2): 78-79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赵申杰
福建省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不等不靠,于2011年7月1日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两个全覆盖”; 2012年3月,国家孕前优生项目全面推进工作会议在福州市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省项目工作的扎实开展。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抓能力,项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2年1~12月全省接受孕前优生检查的夫妇52.88万人,人群覆盖率96.58%,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3 Vol. 21 (2): 80-81 [摘要](
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
王灏晨,郭超,李宁,郑晓瑛
目的:了解2003年强制婚检政策取消前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动情况。方法:整理文献,将2002年和2003年的出生缺陷数和围产儿数分别合并后得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作为对照组,与2005年的相应出生缺陷发生率利用meta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取消强制婚检后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是取消前2002年和2003年合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1.11倍(D+L pooled RR=1.11,95%CI=1.04~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取消强制婚检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上升,取消婚检与这一趋势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提倡婚前检查,同时加强孕前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及孕检对改善我国出生缺陷发生有帮助。
2013 Vol. 21 (2): 82-87 [摘要](
5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齐鲁,郝婵娟,夏红飞,马旭,孙大光
目的:研究不同孕周神经管畸形(NTD)胎儿孕妇胎盘中印迹基因H19, PEG10和IGF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NTD的关系。方法:应用MethyLight方法实时定量检测不同孕周28例NTD患儿孕母胎盘和28例正常对照乳母胎盘中印迹基因H19,PEG10和IGF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印迹基因H19, PEG10和IGF2启动子区在胎盘中普遍发生甲基化,而且在NTD患儿孕母胎盘中,H19,PEG10和IGF2中甲基化率略高于正常乳母胎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将样品按照不同孕周分组后,IG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31~36周NTD胎儿乳母胎盘中显著高于正常胎儿乳母胎盘(P<0.05)。结论:印迹基因H19,PEG10和IGF2启动子区在所检测的NTD患儿孕妇的胎盘中总体甲基化水平与正常胎儿乳母胎盘无差异。但在妊娠31~36周时,NTD胎儿乳母胎盘中IGF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胎儿乳母胎盘,提示印迹基因IGF2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与NTD的发生有关。
2013 Vol. 21 (2): 88-93 [摘要](
4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
-
李国菊,刘松,于贞杰,侯云荣,李向云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产时保健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产时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山东、河南、甘肃等3个省,在每个省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个地级市,于2010年8月在每个地级市的计划免疫接种点随机抽取2009年7~12月分娩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共调查1 945例妇女,住院分娩率为98.61%,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04%,城市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18%;住院分娩的妇女中顺产率为65.95%(农村为73.68%、城市为58.37%),剖宫产率为33.42%(农村为22.31%、城市为47.85%),难产者占0.63%(农村占0.95%、城市占0.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和家庭年收入,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居住地、活产生育数、文化程度。结论:孕产妇产时保健状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健康宣传,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2013 Vol. 21 (2): 94-97 [摘要](
6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吴晓丽,张锦文,胡晨
目的:了解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南京市某统招高校一年级大学生,调查他们生殖健康相关的知信行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结果:90.5%的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态度较宽容;知晓避孕方法的较多,但是对于避孕措施的具体用法知者甚少;有性生活者每次均采取安全套避孕者占70.7%,但女大学生的人工流产率达64.7%;父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父母关系不佳或离异、生源来自城市、来自重组或单亲家庭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而有性行为者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低于无性行为组;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电视/报纸/书籍、同学朋友、家长长辈、网络媒体和学校课程。 结论:大学生性容许度高,生殖健康认知水平较低且不全面,意外妊娠发生率高,性行为的发生与家庭特征相关,且较少通过学校课程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建议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力度。
2013 Vol. 21 (2): 98-101 [摘要](
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邓顺美,唐运革,唐立新,马春杰,王奇玲,刘晃,江芳,汤乐
目的:探讨精子冷冻对精子功能和精子顶体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正常生育男性志愿者,且精液常规分析各参数正常的精液为标本,检测精子冷冻前后精液常规各参数、精子功能和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冷冻后精子存活率54.96±6.00%,精子宫颈黏液穿透能力1.70±0.47,精子顶体酶活性15.31±8.87mU/百万精子,与冷冻前精子存活率65.74±6.62%,精子宫颈黏液穿透能力2.65±0.49,精子顶体酶活性54.32±36.38mU/百万精子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精子冷冻导致精子膜功能和精子穿透功能受损,引起精子顶体酶活性显著下降。
2013 Vol. 21 (2): 102-104 [摘要](
4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范素鸿,夏利花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与直接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将输卵管妊娠患者3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甲氨蝶呤+手术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持续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及术后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6±12.3min)短于对照组(52.8±11.3min),P<0.01;术中出血量(45.7±20.1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3±26.5ml),P<0.01;术后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15.9±2.6d)短于对照组(21.3±3.7d),P<0.01;术后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3.16%)低于对照组(10.56%),P<0.01;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68%)高于对照组(51.7%),P<0.01。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明显优于腹腔镜下直接手术。
2013 Vol. 21 (2): 105-108 [摘要](
6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张欣,刘莹
目的:观察固定式左炔诺孕酮(LNG)宫内缓释剂用于子宫腺肌症患者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放置固定式LNG宫内缓释剂,对照组(50例)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观察放置12个月的带器妊娠、下移、脱落、副作用情况及避孕外益处等。结果: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带器妊娠,观察组下移或脱落率(0%)较对照组(10%)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两组放置前后自身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置后均较放置前经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固定式LNG宫内缓释剂用于子宫腺肌症患者避孕,不易下移、脱落,效果优于LNG-IUS。
2013 Vol. 21 (2): 109-112 [摘要](
4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
贺方华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优势。方法:采集589名孕18~24周妇女的羊水标本,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应用染色体 GLP13/21特殊位点的荧光标记探针和CSP 18/X/Y染色体着丝粒荧光标记探针进行FISH实验;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作为标准,对FISH技术进行评价。结果:FISH分析羊水间期细胞性染色体数目正常者586例(XX 296例、XY 290例),3例数目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 FISH和核型分析结果中发现6例21-三体, 1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47,XXY、1例47,XXX、1例47,XYY;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同时开展FISH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弥补相互间的缺陷,使产前诊断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013 Vol. 21 (2): 113-115 [摘要](
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在2010年1~9月,苏格兰对早期药物流产的妇女进行了一项回顾调查,关注了人工流产6周内期外回访的并发症情况和流产后选择的避孕方法。比较了在一家医院的药物流产科选择在给予米索前列醇后不久回家的妇女和那些留在医院直至药物流产完全的妇女。在调查的1 128名妇女中,590名选择在家流产。此研究发现在家流产和在医院流产的妇女间,期外回访率没有差别(4%)。流产后6周内与流产相关的期外回访的唯一原因是出血过多或疼痛,在家流产和在医院流产的妇女之间没有差异。妊娠8 周以上的妇女的回访率更高(6.7%/3%)。流产后选择有效的激素避孕方法的妇女比例几乎相同(61%/60%)。家庭组有更多的妇女在当地计划生育诊所通过“快捷预约”放置了宫内节育器。此项调查发现选择在家完成流产,期外回访没有对医院流产服务造成额外的压力,也没有减少获得有效的避孕方法率[1]。
2013 Vol. 21 (2): 116-116 [摘要](
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李川海,马明福,杨皓,周署平
2011年重庆市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分级标准(试行),对部分区(县)进行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现将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鉴定情况总结如下。
2013 Vol. 21 (2): 117-117 [摘要](
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王珍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对本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进行LEEP手术治疗的CIN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013 Vol. 21 (2): 118-119 [摘要](
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李丹,张秋芳,常,亮,高雪峰,焦丽萍,卲敏杰,赵杨玉,王树玉
染色体病是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主要手段。现将本院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2013 Vol. 21 (2): 120-121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董燕,肖海申,侯晓,赵淑芹,董蕾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中国为14.6/10万, 特别是近年来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2013 Vol. 21 (2): 122-124 [摘要](
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关秋云,马丽爽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鱼腥气味为特征,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及灼热感。2011年8月~2012年2月, 笔者比较观察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BV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13 Vol. 21 (2): 125-126 [摘要](
1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张海芳,陆引红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母乳具有营养、防病、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健康、经济卫生等优点,分娩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有长期有利影响,如可以改善婴幼儿的认知发育, 降低免疫相关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和儿童期肿瘤的发病率
2013 Vol. 21 (2): 127-128 [摘要](
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韩肖燕,林青
患者,女,37岁,平素月经不规律,3~4d/40~60d,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日期(LMP):2012年1月1日。停经36d查尿hCG阳性,无腹痛及阴道流血,院外B超提示早孕合并子宫动静脉瘘,要求终止妊娠入本院。2010年7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于当地医院行取宫内节育器术及诊刮术,术中大出血,予以输血治疗,上级医院检查考虑子宫动静脉瘘,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弹簧圈栓塞)。孕产史:G5P4,1995年人工流产1次,1994年顺产1对双胞胎,2003年、2009年各顺产1胎。入院后完善检查,B超提示:子宫后壁肌层回声不均,呈蜂窝状回声(图1),血流异常丰富,RI=0.22(图2),宫腔内胎囊2.6cm×2.8cm×2.3cm,内见胎芽长0.5cm,见胎心搏动。盆腔CT提示:子宫异常强化改变,符合动静脉血管畸形表现,宫颈两侧多发迂曲血管影、左侧粗于右侧(图3)。2012年2月28日行子宫动脉造影:术中见双侧髂内动脉脏支多个动脉增粗迂曲并且供应子宫区域(图4),子宫区域可见明显的较大团块高血供染色,未见造影剂外溢征象(图5)。因既往曾行子宫动脉栓塞,为弹簧圈永久材料栓塞,此次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完全闭合,故综合考虑髂内动脉栓塞可能并发症较大,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决定手术治疗。2012年2月29日行超声监视下钳刮术和腹腔镜下绝育术。术中超声引导下避开左后壁血管区,7号吸管自宫底吸出完整绒毛,大小约5cm×6cm。超声下可见宫腔内有暗区,6号吸管吸宫底2次,吸出少量血液,术中未触及子宫后壁。超声下宫腔内基本干净,出血约50ml。腹腔镜检查见:盆腹腔内有大量迂曲血管,子宫如孕6周大小,子宫后壁略外膨,双侧输卵管、卵巢、阔韧带、子宫后壁均布满
2013 Vol. 21 (2): 129-130 [摘要](
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金春香,卜君媛,潘慧琴
患者,女,26岁,G3P1,停经19周,要求终止妊娠于2011年12月12日上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7月28日,停经40余天始有轻度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约1月余,自觉有胎动半月。孕期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近1周双下肢浮肿(+),休息后不消退。未做过产检,入院查体:T 36.6℃,P 78次/min,R18次/min,BP 120/80mmHg(1mmHg=0.133kPa),心肺无殊,肝脾未及,双下肢水肿(+)。妇科检查:宫底脐上二指,宫口闭,阴道壁无紫蓝色结节。胸透未见异常。彩超显示:胎位不稳定,胎儿双顶径41mm,股骨长径28 mm;胎盘功能0级,胎盘回声不均,有多发性囊性区;羊水最深约57mm,胎心140次/min,胎动可及,胎儿头颅完整,脊柱排列规整,四肢结构可及。提示:中期妊娠,单活胎,部分水泡状胎盘可能。随即测血β-hCG 15 682.00U/L。入院后予行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引产,同时顿服米非司酮125mg,次日早晨7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8时出现规律宫缩,10时30分自娩一死胎,与停经时间相符,外观无明显异常。
2013 Vol. 21 (2): 131-132 [摘要](
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许亚玲,陈亚乐
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妊娠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鄞州区作为国家项目试点县之一,在2011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3 Vol. 21 (2): 133-134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2013 Vol. 21 (2): 134-135 [摘要](
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许培坤,周秋燕
为落实201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顺利开展,我区精心组织,科学有序,扎实开展。自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2011年12月31日,共为计划妊娠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 376人次,其中男性3 387人次,女性3 989人次
2013 Vol. 21 (2): 135-136 [摘要](
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来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13 个国家的人口与卫生统计和健康调查数据被用来分析避孕法使用的发展趋势,以及1995 ~ 2005年与伴侣同居的妇女使用避孕方法的构成。分析时将间隔妊娠和不想再要孩子的妇女加以区分。低于和高于35 岁的妇女被分开进行分析。在其中的9 个国家,现代避孕方法的使用至少增长了12%,而其他两个国家则相差不多。估计使用避孕针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超过3 200万,预计在2015 年将达到4 000万。在这13 个国家中的10 个国家,在增加的现代避孕方法使用中避孕针至少占50%。在间隔生育者中,13国家中有11 个国家依赖短效方法(而非避孕针)的比例增加,有4 个国家使用短效避孕方法的比例增幅超过避孕针。由于可逆的长效方法可获得性缺乏,许多间隔生育者可能依赖避孕针和其他短效避孕方法,而宫内节育器往往是唯一可用的选择。在年龄较大的间隔生育者中,长效或更持久方法的减少,如果同时伴随停药率高或意外妊娠率增加,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1 个国家依赖于长效和持久性避孕方法的间隔生育者在增加,而有3 个国家依赖于长效和持久避孕方法的间隔生育者比例大幅下降,其余的国家则保持稳定或显示有小幅下降。如果妇女选择长时间使用避孕针来限制生育,计划生育项目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而妇女也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意外妊娠。建议增加埋植剂避孕方法的可获得性,或者开发新的、更便宜的避孕方法,尤其是长效可逆性方法,这样能扩大妇女避孕的选择和降低成本。该研究也讨论了使用避孕针的积极影响:增加了妇女们的选择,并为性交即时使用或必须每日服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可替代的选择[1]。
2013 Vol. 21 (2): 137-138 [摘要](
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陈绣瑛,综述,黄丽丽,审校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特点是孕囊种植在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周围被薄弱的子宫肌层及大量的瘢痕纤维组织包绕,滋养细胞可直接植入子宫肌层,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故可发生胎盘植入、子宫破裂,致命性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CSP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较宫颈妊娠高,占所有异位妊娠的1.05%[1]。目前,临床认同Vial等[2]2000年提出的的分类,即CSP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胚胎表浅种植在子宫瘢痕部位,孕囊向宫腔生长,有继续妊娠的可能,但往往发生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常常至中、晚期发生子宫破裂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另一种是绒毛深深地植入瘢痕部位肌层中,向子宫浆膜层方向生长,孕早期即发生出血甚至子宫破裂。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认识的提高,绝大多数CSP患者均能早期诊断。越来越多患者希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治疗。保守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尚无公认统一的治疗方案,且各种治疗方法的选用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的观点是:一旦诊断CSP,需及早终止妊娠。治疗原则为去除病灶,预防大出血、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案的选择考虑患者的年龄、孕周、CSP 类型、胚囊直径、妊娠囊侵入宫壁深度、子宫峡部前壁肌层的厚度、血hCG水平、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及其一般情况等。本文就目前对CSP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2013 Vol. 21 (2): 138-140 [摘要](
1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杜海燕,孙然,刘莉,王守红
由于环境的污染、压力增大以及生育年龄的后延,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2013 Vol. 21 (2): 141-143 [摘要](
1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2009 年7月~2010年1月期间,在印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的5个非政府组织的流产机构内,10位新培训的护士与10位新培训的医师比较,对897名妊娠≤10周妇女实施人工负压吸引流产术(MVA)。服务提供者以前均没有任何提供手术或药物流产、实施骨盆检查或评估胎龄的经验。20名服务提供者都接受了相同的MVA 培训,并由一名合格的流产服务提供者使用MVA国家准则进行监督。结果两组完全流产率超过99%,失败率相同(0.7%)。护士们在评估胎龄和完全流产状况、实施MVA 和取得受术者依从性方面与医师一样熟练。整体的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在两组间无差异。对经历此过程的妇女来说,98%认为两类服务提供者是同样可接受的。为了增加在印度安全流产的可获得性,需要修改现行法规来扩大MVA 服务提供者队伍,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例证[1]。
2013 Vol. 21 (2): 144-145 [摘要](
1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