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立
告别了硕果累累的2012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机遇的2013年。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里,我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向全国人口计生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2013 Vol. 21 (1): 4-7 [摘要](
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郝婵娟,程雪佳,夏红飞,马旭
目的:研究围产期宫内暴露邻苯二甲酸酯(MEHP)对子代小鼠肥胖的程序化作用。方法:不同剂量MEHP(0.05、0.25、0.5mg/kg体重)灌胃处理孕鼠做为低中高剂量组,等体积橄榄油灌胃处理的孕鼠做为对照组。处理周期为孕鼠妊娠第12天直至新生鼠出生后第7天。每周监测仔鼠体重直至第8周,并检测8周龄仔鼠的肝重、脂肪垫质量、血脂和血糖水平。结果:3组剂量MEHP宫内暴露均引起新生仔鼠体重增加(P<0.001);成年后(8周龄)雌性仔鼠体重接近对照组,而低剂量组成年雄性仔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附睾和肾周脂肪垫质量明显增加(P<0.001和P<0.01),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明显上升(P<0.01、P<0.05、P<0.001)。中高剂量对成年雄性仔鼠的体重、体脂组成、血脂和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MEHP可以增加子代雄鼠肥胖发生风险,它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化学诱导因子诱发肥胖及相关疾病发生。
2013 Vol. 21 (1): 8-11 [摘要](
4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剖宫产分娩在中国快速增多,1999年~2002年间,城市初次分娩的妇女剖宫产率从18%增加至39%。中国农村剖宫产的比例增加较慢,但是现在被认为在25%以上。在4次全国性横断面的“全国健康服务调查”(1993、1998、2003和2008年)中检查了有记录的34 482个活产,以便评估1988~2008年在家庭收入、享用健康保险以及教育方面变化的相对影响。将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全国范围内,剖宫产手术率从1988年的3.4% 显著地上升至2008 年的39%。最大的增长是在城市妇女中,在2008年她们借助剖宫产分娩占64.1%。即使在最不发达的地区,该比例从1988年的零上升至2008年的11.3%。居住的社会- 经济地区比起个体社会- 经济状况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受教育水平低的城市妇女中,这个比例比受过同样教育的农村妇女要高得多。在2008年,最富裕地区的剖宫产率比最贫困的农村地区高5倍,不论个体的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或者有无健康保险。单一变量的变化,诸如有无健康保险或者财富的增加,都不能解释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显然,健康保险支付不可能是一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没有健康保险的妇女比有健康保险的妇女增加更迅速。作者提示两种可能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预期只要一个孩子的父母们可能选择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分娩,越来越重视由医生们照料的分娩,而助产士被边缘化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关于中国剖宫产手术的真实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的信息[1]。
2013 Vol. 21 (1): 12-13 [摘要](
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穆雅琴,刘润花,朱壮彦,王健,李拴明,王艳红,赵富玺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与人类自然流产的关系以及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妊娠者和早期自然流产者流产绒毛组织中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反转录PCR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的HPSE mRNA阳性表达比例(12/15)高于自然流产组(9/20),(χ2= 4.375,P=0.036) ;Western Blot正常妊娠组的HPSE蛋白的阳性表达比例(11/15)高于自然流产组(7/20),(χ2= 5.042,P=0.025) 。结论:HPSE参与正常妊娠过程,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HPSE的低表达有关。
2013 Vol. 21 (1): 13-15 [摘要](
6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刘俊,童琦,邓小霞,杨柳,周宗社,陈庆
目的:探讨重庆市儿童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危险度,为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做好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65例病例、330例对照进行调查;使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1:2匹配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因素有:母亲妊娠期先兆流产(OR=80.60)、妊娠合并症(OR=13.06)、母亲家族遗传史(OR=63.40)、父亲患有慢性病(OR=13.01)、父亲饮酒(OR=3.52)、父亲职业有害接触(OR=10.37)、参加婚前检查(OR=0.37)、服用叶酸类药物(OR=0.30)、妊娠期吃鱼虾类食品(OR=0.18)。结论:母亲家族遗传史、妊娠期出现先兆流产、有妊娠合并症、父亲患有慢性病、父亲饮酒、父亲职业有害接触是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婚前检查、服用叶酸类药物、妊娠期多吃鱼虾类食品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2013 Vol. 21 (1): 16-18 [摘要](
5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张晓晶,马瑞兰,吴双,杜蔚云,郑鑫,马晴,李芝兰
目的:了解甘肃省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的知晓及服用状况。方法:对甘肃省5个县(市)2008年10月01日~2010年09月30日孕≥28周分娩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对叶酸知识的知晓率、叶酸服用率及规范服用率等指标。结果:调查21 962名妇女,收回有效问卷20 723份,有效应答率为94.36%。妇女叶酸知晓率为93.85%,服用率为84.92%,规范服用率为22.19%;其了解叶酸的主要途径是人口计生系统宣传教育。结论:甘肃省育龄期妇女的叶酸知识知晓率较高,围孕期叶酸的服用率也较高,但规范服用率低。
2013 Vol. 21 (1): 19-20 [摘要](
4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依据从2008 年4 月~2010 年4 月对全英国的在家里、在独立的助产士引导的小组(在一家有产科小组的医院)或者在产科小组分娩的64 538名妇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计划在家里或者在助产士小组里分娩的英国妇女相比计划在产科里分娩的妇女,更有可能采用有较少干预的阴道分娩。研究数据已剔除了多胎生产、有计划的剖宫产和意外的家中分娩。仅有250例不良的围产期结局,非产科对比产科小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于计划在家里而非在助产士小组里分娩的妇女来说,未生育过的妇女不良结局的几率较高。所有计划在助产士小组里分娩和计划在家里分娩的多胎生育,与在产科小组里分娩的妇女相比干预较少,并且在围产期结局方面没有影响。未生育过的妇女被转送至产科小组的比例(36%~45%)常常高于经产的妇女(9%~13%)。这些结果支持对那些健康的、生育二胎以上的和低风险妊娠的妇女自己选择分娩场所的政策[1]。
2013 Vol. 21 (1): 21-22 [摘要](
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周猷,姜振泼,朱本善,巩向玲,高玉晓,吉宁,任姗姗,姜晓梅
目的:了解青岛市婚检女性青年生殖健康知识、婚前性行为和避孕行为的现状。方法:2011年8~12月采用自填式问卷对青岛市所辖黄岛区和即墨市1 680名婚前体检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575份。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为8.10±3.52分(满分15分),及格率为4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和文化程度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关。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83.4%,首次性行为年龄为22.72±2.97岁,其中18.6%的女性20岁以前发生性行为。在有性行为且目前未计划妊娠的667人中,最近6个月内,78.3%使用过安全套,24.9%使用过安全期避孕,22.8%使用过体外排精,能够一直坚持使用避孕措施者为48.9%。结论:调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差,婚前过早地暴露于性行为,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有待改善。
2013 Vol. 21 (1): 22-24 [摘要](
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
赵艳晖,武淑英,王立岩,李淑芝,王玉
目的:观察放置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国内多中心统一标准,选择2 000例要求放置IUD避孕的妇女,随机放置MCuⅡIUD与TCu380A IUD各1 000例,定期随访观察60个月。结果:放置满60个月,MCuⅡ IUD与380A TCu IUD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1.83/百妇女年、2.10/百妇女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率分别为0.72/百妇女年、3.03/百妇女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出血/疼痛取出分别为4.54/百妇女年、6.12/百妇女年,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50%、3.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妊娠取器后两组妊娠率分别为86.6%、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避孕效应高,脱落率低,放置后出现副作用发生率低,可逆性好,是比较理想的IUD。
2013 Vol. 21 (1): 25-28 [摘要](
6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刘忠,郑芮,李凤珍,李桂芬,杨玉芹,辛丽梅,丁兆平
目的:观察 MYCu宫内节育器(MYCuIUD)与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放置MYCuIUD(MYCu组)、MCuⅡIUD(MCuⅡ组)各700例, 术后第 1、3、6、12个月随访。结果:放置满12个月, MYCu组与MCuⅡ组累积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43/百妇女年、0.73/百妇女年;累积脱落率分别为0.43/百妇女年、0.44/百妇女年;因医疗原因取出分别为1.30/百妇女年、1.88/百妇女年;主要副作用为出血和疼痛;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后1、3个月时月经异常及腰腹疼痛发生率MCuⅡ组高于MYCu组(P<0.05)。结论:MYCuIUD与MCuⅡIUD同样具有抗生育效果好、脱落率低、副作用发生率低的特点,放置MYCuIUD可减少IUD放置初期的出血和疼痛。
2013 Vol. 21 (1): 29-31 [摘要](
5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罗国群,邓伟芬,柳倩茹,马文敏,王夷黎,杨美琼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和内膜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探讨PCOS子宫内膜改变的影响。方法: 测定30例 PCOS 患者外周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稳定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及内膜IR的表达;以不孕症患者(非排卵障碍)30例为对照组。结果:PCOS组43.3%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内膜癌占3.4%,非增生性子宫内膜占53.3%;内膜增生症、内膜癌及非增生症患者血清E2、T无差异(P >0.05);增生症患者HOMA-IR高于非增生症患者(P<0.05),子宫内膜IR表达高于非增生症患者(P<0.05),子宫内膜IR表达与HOMA-IR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近50% PCOS患者子宫内膜呈不同程度增生性改变,可能与长期持续低量雌激素刺激、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有关;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受体上调,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
2013 Vol. 21 (1): 32-35 [摘要](
4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李鸥,李娟,范扶民,刘智慧,王海秋,马冬
目的:调查分析孕妇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医院内300例孕妇的焦虑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00例孕妇SAS评分为34.29±6.50,有焦虑症状者105例,占3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期、文化程度、异常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病史、个人月收入、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对宝宝性别的态度和能否担当妈妈角色10项因素与孕妇焦虑状态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为保护因素,家族史、异常孕产史、孕期与孕妇焦虑状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有异常孕产史和家族史的孕妇,更需要家属和朋友的关心,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咨询与指导。
2013 Vol. 21 (1): 36-39 [摘要](
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王庆忠,刘慧莲,王汉海
目的:建立恒河猴精原干细胞的筛选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恒河猴睾丸细胞,用改进的差异贴壁筛选法纯化恒河猴精原干细胞,用添加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溶性GFRα1和bFGF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恒河猴精原干细胞,并通过形态观察、标志基因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和半定量RT-PCR分析鉴定培养细胞的干细胞活性。结果:分离纯化的恒河猴精原干细胞在添加了3种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较大的干细胞克隆,并表达精原干细胞的标志基因。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恒河猴精原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013 Vol. 21 (1): 40-43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郝白露,杨瑞峰,彭祥炽,赵凯,李红钢,胡廉,熊承良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 ;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2013 Vol. 21 (1): 44-49 [摘要](
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谢正媛,赵树华,陈涓涓,杨汝文,李根瑞,王亚萍,李欣,董清屿
支原体感染会破坏生精细胞,直接影响精液的质量[1,2],是引起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还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急慢性输卵管炎和盆腔炎而导致不孕[3]。抗精子抗体(AsAb)产生后可降低精液质量,并影响正常生育的多环节而导致不孕不育[4,5]。本文对731名不孕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AsA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2013 Vol. 21 (1): 50-51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杨宁,秦卫兵,王一峰,苗竹林,崔蓉,王小兰,王永霞,韩兰英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目前认为可能与同种异体免疫调节机制失衡有关。笔者对封闭抗体(BA)缺乏的RSA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诱导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013 Vol. 21 (1): 51-52 [摘要](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张玥,罗海宁,张云山,徐凤琴,张印峰,薛凤霞
冻融胚胎移植(FET)能够提高新鲜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减少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FET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和胚胎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FET中最常用的是自然排卵周期方案和人工周期方案,人工周期方案中又以给予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激素替代周期(HRT)方案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2011年FET周期数据,比较HRT与自然周期患者的妊娠情况。
2013 Vol. 21 (1): 53-54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栾泽东,张晓平,刘英,庞文艳,王晓燕,刘亚琴
四腔心切面是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切面,但对涉及心室流出道和大动脉异常的先心病常易漏诊,而胎儿心轴在四腔心切面上观察和测量简单易行。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检出的22例大动脉畸形胎儿的心轴角度,探讨心轴异常在产前筛查胎儿大动脉畸形中的临床意义。
2013 Vol. 21 (1): 55-56 [摘要](
1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韩春艳,吴永红,邹文清
妇女宜绝经后6~12个月取出宫内节育器(IUD),但临床上常有绝经后多年才要求取器的妇女,此时子宫已明显萎缩,取器较困难。本中心自2012年5月起使用普瑞达一次性宫颈扩张棒配合手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13 Vol. 21 (1): 57-58 [摘要](
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赛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建立了遍布城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这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担负着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实施孕情环情监控等任务的重要职责,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基石。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时期,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职责得到了加强和拓展,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加快,人民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需求日益提高,给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2013 Vol. 21 (1): 59-60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纪玉瑄,李国正,高章圈
2010年4月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合作,15个试点单位按试点方案要求,精密谋划、认真实施,把项目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经试点探索,初步建立起符合河北省实际的服务工作模式,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在两年来的项目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省计划生育科研院的龙头作用,着力提高项目试点单位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现将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2013 Vol. 21 (1): 61-62 [摘要](
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本文对首次接受辅助生殖处理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定性研究,用以衡量体外受精的成功率。这项研究包括所有体外受精、胞质内精子显微注射法和胚胎冷冻,并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直到分娩活婴或进入不连续治疗。1998~2007年共治疗3 011名妇女,有2 068名婴儿出生。3个周期后(每名患者治疗周期的最小约数)的累计活产率为52%,6个周期后的累计活产率为72%,12个周期后的累计活产率为85%。研究表明辅助生殖技术已经能够达到自然生育率。然而,如果需要这么多的治疗周期,治疗成本、患者支付能力以及技术可行性等都将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1]。
2013 Vol. 21 (1): 62-63 [摘要](
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
王丽丽,张树成,贺斌,王介东
月经初潮年龄是反映女性生长发育状况的常用指标。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女性月经初潮年龄范围在10~16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初潮年龄各不相同,欧美国家较早,而亚非拉国家较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相对提前的趋势
2013 Vol. 21 (1): 63-65 [摘要](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张玉凤,综述,武俊青,审校
女用安全套是一种以女性为主导的屏障型避孕方法,同男用安全套一样具有避孕和防病双重功效。世界各国都相继研发各类女用安全套并进行了可接受性、有效性、安全性等研究,但因其外型、价位、使用不方便等原因,传统女用安全套的可接受性比较低,使用范围较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国产女用安全套,同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可接受性、有效性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产女用安全套并没有推广。2003年美国柏斯卫生科技项目(PATH)组织研发了一种新型女用安全套,与传统女用安全套相比,该产品材质好、使用方便,现在已在南非、美国、泰国、中国进行了可接受性研究,但尚未进行避孕和防病的有效性研究。现就女用安全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推广新型女用安全套打下基础。
2013 Vol. 21 (1): 66-69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董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研制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用于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STPCD收录了我国各学科中近2 000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这些期刊是各个学科领域中最具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其上发表的论文,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领域中,在基础科学研究、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的最重要的学术研究发现与技术创新成果。基于CSTPCD所开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项目,每年度向全社会公布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宏观决策和研究单位开展科技管理与评价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权威数据列入国家统计年鉴。 2012年12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201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发布了2011年我国国际、国内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状况及中国论文状况。
2013 Vol. 21 (1): 70-75 [摘要](
1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