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十一五”巡礼
厦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 Vol. 20 (11): 724- [摘要]( 15 HTML (1 KBPDF (0 KB)  ( 2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 Vol. 20 (11): 726- [摘要]( 15 HTML (1 KBPDF (0 KB)  ( 1 )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 Vol. 20 (11): 727- [摘要]( 16 HTML (1 KBPDF (0 KB)  ( 4 )

会议纪要
范彩军,董琳

2012 Vol. 20 (11): 729- [摘要]( 20 HTML (1 KBPDF (0 KB)  ( 3 )

730 更正
编辑部

2012 Vol. 20 (11): 730- [摘要]( 19 HTML (1 KBPDF (0 KB)  ( 2 )

专题研究
李冬华,吴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绝经后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绝经妇女MTHFR基因多态性和骨密度关系的相关文章进行资料分析。结果:5篇文献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均报道了绝经妇女MTHFR基因多态性与股骨颈和椎骨骨密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与CC/CT基因型妇女相比,具有更低的股骨颈密度,合并效应尺度(WMD)为-0.01g/cm2(95% CI: -0.01~ 0.01, P<0.001); 而TT基因型与CC/CT基因型妇女椎骨骨密度无差异,其WMD为-0.01mg/cm2(95% CI:-0.04~0.01, P=0.32)。结论:绝经妇女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TT基因型女性具有较低的骨密度,TT基因型可作为预测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子。

2012 Vol. 20 (11): 731- [摘要]( 43 HTML (1 KBPDF (0 KB)  ( 3 )

国外期刊

2012 Vol. 20 (11): 735- [摘要]( 17 HTML (1 KBPDF (0 KB)  ( 3 )

基础研究
王聪,何志旭,周从容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睾丸内定向分化为生精细胞用于治疗实验性雄性不育模型大鼠的可行性。方法:复苏冻存的MMSCs-GFP并培养传代后经睾丸网移植到经白消安处理的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内,移植后8周采样,观察睾丸质量指数、组织学表现和供体细胞分布,运用免疫荧光检测生殖细胞表面特异标志c-kit的表达。结果: MMSCs-GFP移植组右侧受体睾丸质量指数与模型组大鼠及自体未细胞移植的左侧睾丸相比有差异(P﹤0.01),与正常组大鼠睾丸质量指数相比无差异(P﹥0.05);光镜下显示曲精管内生精上皮明显恢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MSCs-GFP大部分迁移至曲精管基底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组与自身未移植组相比,睾丸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表面特异标志基因c-kit表达有差异。结论:细胞冻存不影响MMSCs的增殖能力,MMSCs在体内生精微环境中能够定植并定向分化为生殖细胞。

2012 Vol. 20 (11): 736- [摘要]( 44 HTML (1 KBPDF (0 KB)  ( 0 )

国外期刊

2012 Vol. 20 (11): 741- [摘要]( 24 HTML (1 KBPDF (0 KB)  ( 3 )

基础研究
杨尚武,黄浩,王小婕,朱秀兰,宋亚丽,修良昌,邢福祺

目的:通过卵子老化过程中皮质颗粒的变化和自发孤雌激活比例,探讨老化卵子受精异常的原因。方法:对8~10周龄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h后,于不同时间段取出 MII期成熟卵子分作体内不同时间老化组(MII+0h、MII+6h、MII+12h、MII+18h);成熟M II+0h卵子取出后体外分别培养6h、12h、18h作为体外老化组。对各组卵子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显示染色体形态和皮质颗粒分布。体内各组卵子取出后继续体外培养8h统计自发孤雌激活的比例和碎裂卵子数。结果:体内和体外MII+12h、MII+18h组自发皮质颗粒排放比例和皮质颗粒内迁数明显高于MII+0h、MII+6h组。体外MII+18h组自发皮质颗粒排放比例和皮质颗粒内迁数低于体内MII+18h组。体内MII+12h、MII+18h组卵子取出继续体外培养8h后孤雌激活比例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体内MII+0h和MII+6h组。 结论:卵子在老化过程中存在皮质颗粒自发排放和皮质颗粒内迁,以及自发孤雌激活和碎裂化,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老化卵受精能力的降低。卵子老化过程中皮质颗粒排放和内迁可能受到体内环境的影响。

2012 Vol. 20 (11): 742- [摘要]( 48 HTML (1 KBPDF (0 KB)  ( 1 )

调查研究
周猷,张颖,何电,吉宁,庞成,任姗姗,席毛毛,茅群霞,程怡民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自觉症状、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陕西省20~49岁20 87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4 482人(69.5%)自我报告过去6个月内至少出现1种RTIs症状,其中到医院就诊者8 533人(5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24)、职业(OR=1.223)、受教育程度(OR=1.143)、家庭年收入(OR1=1.250,OR2=1.101)、RTIs知识(OR=1.725)、RTIs症状数(OR=1.107)与求医行为有关。结论:该人群RTIs自觉症状报告率较高,但就诊意识淡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今后加强RTIs的宣传教育和妇科普查。

2012 Vol. 20 (11): 746- [摘要]( 45 HTML (1 KBPDF (0 KB)  ( 3 )

俞艳锦,庄亚玲,钱志大,陈绣瑛,黄丽丽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共调查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1 342人,有效问卷1 305份,以药物流产组331人作为观察组,手术流产组974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表格做可接受性的评估。结果: 药物流产组20~39岁年龄比例(98.5%)高于手术流产组,大专及以上学历(60.4%)、月收入>3 000元者(38.1%)、管理营销和自由职业(76.4%)均高于手术流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流产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和乡(村)计生人员等渠道获取流产知识不利于药物流产的选择。对既有药物流产史又有手术流产史的108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对两种流产方式的满意度无差异。结论:药物流产更易被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接受,有人工流产经历的妇女对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与手术流产相似,应尊重妇女流产方式的知情选择,更好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2012 Vol. 20 (11): 749- [摘要]( 44 HTML (1 KBPDF (0 KB)  ( 5 )

国外期刊

2012 Vol. 20 (11): 752- [摘要]( 21 HTML (1 KBPDF (0 KB)  ( 0 )

调查研究
吴俊超,胡傲容,杨洪清,刘军民,石建华,王茂芳,邓云,杨国华

目的:探讨现时期病残儿医学鉴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改进鉴定工作及预防病残儿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湖北省随州市2002年~2011年2 798例报请病残儿鉴定的医学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年间申请鉴定的学龄儿童、高龄母亲、留守儿童、资料不全、定残、非遗传病致残数逐年增多。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位于非遗传病前3位,多基因遗传病位于遗传病致残首位。致残病因病种逐年增多,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位于前5位。 结论:适应病残儿变化的新形势,修订鉴定办法,完善诊断标准,加强部门合作,干预出生缺陷,建立基因诊断体系,对改进鉴定工作和预防病残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2 Vol. 20 (11): 753- [摘要]( 42 HTML (1 KBPDF (0 KB)  ( 3 )

国外期刊

2012 Vol. 20 (11): 756- [摘要]( 21 HTML (1 KBPDF (0 KB)  ( 2 )

临床研究
楚光华,邹燕,吴尚纯,速存梅,田爱萍,黄紫蓉,方爱华,王晓晔王翠萍,刘静,丁悦虹,张珏,张洪雁,栗翠萍

目的:了解取出宫内节育器(IUD)妇女的心理状态,探讨规范计划生育服务对妇女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国IUD使用有代表性的6个省的医疗服务机构作为研究现场,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决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IUD取出手术,对照组则按照各协作中心日常的操作技术进行。对2008~2009年到本研究的各协作中心进行取出IUD手术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970例健康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随访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心理测评。结果:研究对象术前各因子评分均高于术后(P<0.05);干预组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取出IUD操作对提高取器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定的作用。

2012 Vol. 20 (11): 757- [摘要]( 42 HTML (1 KBPDF (0 KB)  ( 3 )

管理探索
汝小美

2012 Vol. 20 (11): 761- [摘要]( 24 HTML (1 KBPDF (0 KB)  ( 3 )

临床研究
诸葛听,黄紫蓉,李斌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保守治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和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1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者,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不同剂量3组(50mg/d×28d,100mg/d×14d,200mg/d×7d)和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比较年龄、体重、孕产次、治疗后出血时间,血β-hCG基线值、B超测得的残留物大小等指标,采用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米非司酮治愈人工流产后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米非司酮200mg/d×7d剂量组治愈率最高(P<0.05)。治愈组较未治愈组血β-hCG值低,宫内残留组织小,治疗后出血时间短,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米非司酮的剂量、血β-hCG基线值、B超下宫内残留组织大小、宫内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与治疗效果相关(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残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时,短时间大剂量应用最为有效。血β-hCG基线值、宫内残留物大小和血流阻力指数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

2012 Vol. 20 (11): 762- [摘要]( 47 HTML (1 KBPDF (0 KB)  ( 2 )

周世媛,薄立伟,王艳丽,牛成玲,谢建生,柴健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探讨不同HPV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并按照TBS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同时应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型分析 (15种高危基因型、5种低危基因型和Cp8304基因)。结果:862例标本中,共检出19种HPV基因型。宫颈细胞学正常(NILM)组前3位HPV基因型是HPV 11、6和42, HPV单一与多重感染分别占75.86%和24.14%;细胞学异常组居前3位的HPV基因型是HPV 16、52和58,HPV单一与多重感染分别占71.11%和28.89%,该组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88.71%)。细胞学正常组和异常组HPV感染率分别是11.28%和64.66%(χ2=299.33,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递增,HPV感染率呈增高趋势。结论:不同的HPV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致病力,HPV 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2012 Vol. 20 (11): 765- [摘要]( 37 HTML (1 KBPDF (0 KB)  ( 2 )

经验交流
王迎欣

本院对中期引产的初产妇均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配伍米非司酮的同时又多次少量抽吸已注入依沙吖啶的羊水的方法,以缩短产程,现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1): 769- [摘要]( 20 HTML (1 KBPDF (0 KB)  ( 2 )

陶晓海,孙彬桂,刘瑞华,袁玉枝,刁伟坚,黄贝媚

附睾淤积症是输精管结扎术最为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980年在四川、山东等8省对177 559例的检查中,其发病率为0.66%,虽发生率低,但由于治疗比较棘手,预后较差,直接影响了男性对该术式的接受性[1]。本所对输精管结扎位置的定位方法稍作改进,并对2000年1月~2011年4月用该改进方法施行输精管结扎术的451例男性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1): 770- [摘要]( 20 HTML (1 KBPDF (0 KB)  ( 3 )

王凤珍

终止瘢痕子宫妊娠,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站观察3种方法终止剖宫产术后1年内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1): 772- [摘要]( 19 HTML (1 KBPDF (0 KB)  ( 5 )

王海波,逯彩虹,周爱玲,高丽彩,李秀娟,闫西红,徐忠华

近年来随着对异位妊娠认识及警惕性的提高,以及快速敏感的血β-hCG检测和阴道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输卵管妊娠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诊断。临床上常依据患者的输卵管状态和生育要求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逐渐成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术式[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临床少见,仅占异位妊娠的2%[2],由于其位于输卵管与宫腔的交界,周围包绕着较厚的肌层组织,早期很少出现症状,为腹腔镜早期保守治疗提供了机会。但由于其周围血供丰富,术中切开包块时出血迅猛,往往会降低手术的成功率。本院自2006~2009年对40例包块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了腹腔镜下保守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1): 775- [摘要]( 26 HTML (1 KBPDF (0 KB)  ( 2 )

陶爱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疼、月经失调、不孕及其他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的难治性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为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准确的手段,也是内异症合并不孕的基本治疗,被广泛用于临床[1,2]。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内异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加术后服用孕三烯酮,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2 Vol. 20 (11): 777- [摘要]( 16 HTML (1 KBPDF (0 KB)  ( 3 )

付长贤

2012 Vol. 20 (11): 778- [摘要]( 16 HTML (1 KBPDF (0 KB)  ( 1 )

管理探索
洪文达,王林庆

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工作质量,仍是“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当前基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一些对策与思考。

2012 Vol. 20 (11): 780- [摘要]( 16 HTML (1 KBPDF (0 KB)  ( 2 )

蔡莉,王洪新,赵国强

人口工作是国策,更是民生,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状况令人堪忧。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既是一项民本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2 Vol. 20 (11): 782- [摘要]( 17 HTML (1 KBPDF (0 KB)  ( 1 )

陈红杰,焦桂芹,侯文杰

2012 Vol. 20 (11): 784- [摘要]( 17 HTML (1 KBPDF (0 KB)  ( 3 )

高雅梅

目前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内容已经逐步从“量”的管理转入了“量”、“质”并重的管理;工作的重心也逐步由“量”的管理趋向于“质”的管理。人口计生工作者作为国家人口管理的参与者和完成者,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及时进行角色拓展,顺应时代,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口工作的持续发展,值得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深思。

2012 Vol. 20 (11): 786- [摘要]( 20 HTML (1 KBPDF (0 KB)  ( 3 )

综述
王巍,王蔼明,姜文,贾晓宁

随着对口服避孕药益处的深入认识,人们也同时发现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方面的改变,如影响凝血指标和雌激素敏感的肝蛋白,同时还会引起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水平的增加。本文分别从药代动力学、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角度将复方口服避孕药对凝血和肝蛋白的影响加以总结。

2012 Vol. 20 (11): 787- [摘要]( 31 HTML (1 KBPDF (0 KB)  ( 3 )

发行部

2012 Vol. 20 (11): 790- [摘要]( 22 HTML (1 KBPDF (0 KB)  ( 2 )

国际合作
姜晓梅,汝小美

2012年第一季度,中日技术合作“继续加强家庭保健服务并发挥其在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项目(简称中日家庭保健项目)专家组到河南省荥阳市、安阳市内黄县、濮阳市南乐县3个项目地区,通过听取汇报、座谈、查阅文档、现场观察、服务人员访谈、服务对象访谈、现场点评及指导等方式进行了考察,并对项目地区开展的健康教育及健康检查等进行了能力评估和现场指导。

2012 Vol. 20 (11): 791- [摘要]( 13 HTML (1 KBPDF (0 KB)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