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立
2012 Vol. 20 (1): 4-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李凤岐
计划生育药具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体现了育龄群众权利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公共关系。“十一五”时期,国家向广大育龄群众免费供应4大类、31个品种规格的避孕药具,免费避孕药具成为最有质量保证的公共服务产品。向育龄群众提供药具免费发放服务已成为政府履行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
2012 Vol. 20 (1): 5-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车焱
目的:探讨我国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避孕服务模式和地域分布。方法: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所得村级社区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可分为能够有效提供多种短效避孕药具的“多品种型”,重点提供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避孕咨询的“侧重常用型”,以及仅提供避孕咨询、宣教和避孕套的“品种稀疏型”3种模式,分别占整体的49.3%、38.7%和12.0%。3种模式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结论:应针对我国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避孕服务地域分布差异制定适宜的管理政策。
2012 Vol. 20 (1): 8- [摘要](
3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2012 Vol. 20 (1): 11-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
吉宁,庞成,何电,张颖,周猷,程怡民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相关服务现状及医护人员药物流产服务经验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和河南省计划生育中心及医院658名流产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药物流产相关的全身检查、超声检查、止痛、止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项目每次或有时开展的比例分别为97.80%、99.20%、68.00%、74.30%和95.90%;流产服务中排除孕囊的设备(3.02分)和冲洗孕囊的设备(3.15分)是得分较低的环节;医护人员的服务经验得分中口服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吉美前列素)的得分为56.91分,扩宫和负压吸宫术的得分是70.29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和工作年限是药物流产经验的影响因素。结论:药物流产相关的各项服务开展情况良好; 排除孕囊的厕所设备和冲洗孕囊的设备是药物流产服务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大部分流产医护人员有药物流产工作经验。组织有经验医生对新入岗人员进行此方面培训或可提高药物流产服务水平。
2012 Vol. 20 (1): 12- [摘要](
4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任姗姗,茅群霞,姜晓梅,庞成,程怡民
目的:调查流产服务提供者对药物流产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对河南省、深圳市32名流产服务提供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多数服务提供者认为药物流产缺点为不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长、需要多次复诊、并发症和副作用多、与流产妇女沟通过程挑战大;优点为易接受和身体损伤小。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都适用的情况下,仅少部分服务提供者偏向推荐和采用药物流产,大部分因为考虑到手术流产的“安全、快捷”而偏向手术流产,其中不乏政策因素影响。虽然多数服务提供者反映选择何种流产方式与其个人利益无关,但医院在此环节出于盈利的考虑不能完全排除;价格等经济因素对流产妇女选择何种流产方式未见影响。结论:服务提供者基于安全性、有效性、工作负担、政策影响等方面考虑,仍认为手术流产比药物流产更适用于国内环境。建议应在服务提供者中开展针对药物流产的全面培训,利用分工合作和转诊机制解决医疗资源对药物流产的限制。
2012 Vol. 20 (1): 16-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尹逊丽,左霞云,楼超华,金红梅,余春艳,王子亮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策略。方法:对在上海市提供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3家不同等级医院内自愿要求人工流产、<25岁的429例未婚女性进行描述性问卷调查。结果: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3.10%;其中曾有过1次人工流产者占79.29%;在20岁前进行首次人工流产的比例为27.66%;11.68%的对象距上次人工流产时间不到半年。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相比,重复人工流产组中首次性行为<19岁的比例较高(23.51%,31.91%,P<0.05),暴露于性生活≥1.2年的比例较高(37.63%,76.06%,P<0.01),多性伴的比例较高(27.14%,60.87%,P<0.01),同居的比例较高(40.91%,55.32%, P<0.01),过去半年内从未使用过避孕措施的比例较低(23.51%,11.97%,P<0.05);本次避孕失败比例较高(27.18%,37.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暴露于性生活时间长、同居、多性伴、本次避孕失败均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与不安全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的正确使用率,在医院内推广和实施规范化的流产后咨询与教育服务。
2012 Vol. 20 (1): 20- [摘要](
4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2012 Vol. 20 (1): 24-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左焕荣
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6月在计划生育研究所门诊部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共324例(无痛人工流产218例、传统人工流产106例)进行跟踪调查一年。调查内容涉及是否有重复流产,重复流产者前次流产后避孕情况及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两次人工流产间隔、前后两次流产心理状态等。结果:前次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在前次人工流产后避孕情况、术后不足1个月恢复性生活、半年内重复流产及前后两次流产的心理状态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虽然解决了术中妇女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在强调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时应着重于对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后主动宣教,进行面对面咨询并提供辅助资料、免费药具,以及要求男伴参与,必要时转诊等。
2012 Vol. 20 (1): 25-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张艳萍,王琳,王毅,王晓梅,陈先丽,程捷,刘庆,马旭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无关个体的9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研究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R_Typer_10_vl荧光标记试剂盒,对203例中国汉族无关个体的9个基因座 D18S1364、D12S391、D13S325、D6S1043、D2S1772、D11S2368、D22-GATA198B05、D8S1132和D7S3048进行复合扩增,用310遗传分析仪和Gene Mapper IDv 3.2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型,计算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其遗传学参数。结果:9个STR基因座共检出105个等位基因、367种基因型。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在9~17个之间,基因频率在0.003~0.277之间,杂合度在0.763~0.865之间,三联体非父排除率在0.533~0.726之间,个人识别率在0.910~0.965之间。9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率为0.999 999 999 998 122 1,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55 67。经H-W平衡检验,9个STR基因座的P值均>0.05。结论:该9个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均属于多态性程度高的遗传标记,可以用于法医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也可以用于人类学和遗传学研究。
2012 Vol. 20 (1): 27- [摘要](
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
乜照燕,吴海峰,张娜,郭丽娜,赵素英,甄秀丽,张轶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人精子氧化应激水平、核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女方原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男性精液标本95例,按男方年龄分为3组,年龄<35岁组40例、35~39岁组34例,≥40岁组21例,观察不同年龄对人精子氧化应激水平、核DNA损伤情况。结果:3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正常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的a+b级精子的百分率低于<35岁组(P<0.05),精浆活性氧水平为(17.66 ±7.73)%, 高于<35岁组和35~39岁组(均P<0.05),精子DNA损伤率为(21.12±11.01)%高于<35岁组(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精子氧化应激水平、核DNA损伤与男性年龄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和0.27,P<0.05)。结论:男性年龄增加可能导致前向运动精子比率降低, 精子氧化应激水平、核DNA损伤升高。精子氧化应激水平、核DNA损伤与男性年龄存在正相关。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因素应引起临床关注。
2012 Vol. 20 (1): 30- [摘要](
4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鲁琳琳,白晓红,吕睿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移植胚胎透明带厚度(ZPT)及透明带厚度变量(ZPTV)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利用图像采集系统测量51对夫妇51个IVF-ET周期119个新鲜胚胎ZPT并计算ZPTV。分别根据受精方式、治疗结局、ZPTV值、患者年龄、基础FSH值、种植率进行分组,分析胚胎ZPT和 ZPTV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①不同受精方式(IVF/ICSI)胚胎间ZPT、ZP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妊娠组与非妊娠组Z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组ZPTV(19.13±7.16%)大于非妊娠组(14.08 ±6.45%,P<0.001);移植胚胎ZPTV≥20%组的妊娠率(60%)高于ZPTV<20%组(38.89%,P<0.005);③患者年龄<30岁组、30~35岁组、≥35岁组ZPT值和ZPT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基础FSH≥8U/L组ZPTV为14.51±4.90%,低于FSH<8U/L组(17.16±7.69%,P<0.05),ZP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种植率分别为0、33.33%~66.67%、100%,3组间Z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率为0组与其他两组比较ZP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ZPTV是评价胚胎质量和预测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2012 Vol. 20 (1): 33-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江成龙,郑蓉,黄晓卉,罗丽娟,周晓艳,胡冬玲,张昌军
目的:探讨3种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752个IVF-ET周期患者分为A、B、C 3组,均行长方案降调节控制超促排卵。A组304周期应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0.05mg/d;B组218周期应用短效GnRH-a 0.1mg/d注射10~14d后改为0. 05mg/d;C组230周期应用长效GnRH-a 1.25mg单次注射。 比较3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IVF-ET结局。结果:降调时间(开始降调至Gn启动时间)B组长于C组(P<0.05),C组长于A组(P<0.05);Gn使用时间C组长于B组(P<0.05),B组长于A组(P<0.05);Gn使用总量、受精率C组多于和高于A、B两组(P<0.05);优胚率B组高于A、C组(P<0.05);临床妊娠率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率、流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GnRHa的使用剂量,延缓Gn启动时间可以改善IVF-ET结局,但会相应增加Gn使用剂量,增加患者治疗费用。长效GnRHa 1.25mg单次注射也可得到满意的降调节效果和临床妊娠率。
2012 Vol. 20 (1): 37- [摘要](
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2012 Vol. 20 (1): 41-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杨华,李淑英,马哲,贾艳菊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剖宫产术一般均采用子宫下段术式,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的位置相当于宫腔以外的子宫峡部,严格地说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且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率已达1/1 800~1/2 216,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1]。本文汇总了本院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SP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探讨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2012 Vol. 20 (1): 42- [摘要](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王玉庆,张蔚,黄俊
残角子宫是少见的子宫发育异常,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与单角子宫同时并存,易被忽略而使患者长期严重痛经或发生妊娠子宫破裂。临床残角子宫妊娠罕见,其发病率为总妊娠的1/10万[1],因残角子宫肌层发育不全,又无宫颈,妊娠持续到中期即可发生自发性子宫破裂[2]。文献[3]报道妊娠残角子宫误诊率达92%(12/13),均误诊为异位妊娠,非妊娠残角子宫误诊率100%(10/10),分别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均在手术治疗中被发现为残角子宫。另有报道超声首诊漏(误)诊率为78.6%(22/28)[4],所以早期诊断很重要。本文对本中心2例单角子宫伴残角子宫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其超声特征,提高残角子宫检出率。
2012 Vol. 20 (1): 45-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赵卫华
人工流产术为医生在盲视下的操作,遇到过度倾屈子宫难以操作时,还需要在膀胱充盈后腹部B超引导下操作。本站引进了全数字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后,对人工流产术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 47- [摘要](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温永红
终止10~18周妊娠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本站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8周妊娠620例,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 49-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马小平
针对临床医生普遍反映皮下埋植剂放置容易,取出困难问题,2008~2010年笔者采用两种既简易又快捷的方法取出皮下埋植剂102例,报告如下。
2012 Vol. 20 (1): 50-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孙应妹 综述,颜士杰 审校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及可逆等优点,是育龄妇女乐于接受、应用最为广泛的避孕措施。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至今,其应用的远期安全性已引起政府、医务人员及使用者的共同关注,本文主要围绕IUD与女性健康的相关方面进行综述。
2012 Vol. 20 (1): 51- [摘要](
4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邹燕,吴尚纯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巨大转变。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和适宜的避孕措施,是计划生育服务的核心内容。随着公共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群众获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信息越来越多,加强了服务的社会监督,人们有权从技术进步中获益,而服务提供者也需要自律维权。国内外指南对计划生育规范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国,现有的最新最权威的国家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编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计划生育学分册。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系列指南,迄今共开发了四册一套的系列指南,并定期更新,因其重要性而被命名为“基石性指南”(简称“四大基石性指南”),包括《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以下简称《医学标准》),《避孕方法使用的选择性实用建议》(以下简称《实用建议》),《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指南》(以下简称《咨询指南》)和《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者的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2012 Vol. 20 (1): 54- [摘要](
5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编辑部
2012 Vol. 20 (1): 57- [摘要](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陈振文,谷龙杰
精液分析是评估男子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男科疾病诊断以及疗效观察的试验依据。精液常规分析易受采集方式、射精频度、温度、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主观判断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发生偏差,所以精液的采集与分析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才能提供受检者临床状况的必要信息。近年来随着男科学和生殖医学的快速发展,不少原有的概念和诊疗建议需要修订,为此WHO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通过收集临床数据,修订出版了新的《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以期提高精液分析质量。
2012 Vol. 20 (1): 58- [摘要](
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2012 Vol. 20 (1): 62-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
爱母牌MCu是辽宁爱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依法注册的产品商标(图1),其系列宫内节育器(IUD)包含爱母牌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IUD)、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MYCu宫内节育器(MYCu IUD)3种(图2-4)。此3种IUD是辽宁爱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本文对MCu系列IUD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2012 Vol. 20 (1): 63- [摘要](
3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叶汉风
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一系列反映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公共卫生统计数据来看,日本在公共卫生保健、预防医学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男性的预期寿命为79岁,女性为86岁,平均83岁;平均健康寿命为76岁,是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在“十二五”的规划之年,为学习借鉴日本在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完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考察团于2010年12月6日赴日,进行了为期13天、7个城市12个机构的实地考察,使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日本家庭保健体系运作环节,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围绕“日本健康21计划”的目标、内容从确定到实施,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保健机构、科研单位以及民间组织、普通家庭和个人如何形成合力,将计划变为行动并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本次日本之行,感悟之一是一项惠民政策从出台到实施最后要真正收到“好事办好”的效果,务必在顺应人群需求、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对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等有非常明晰的界定,在所有的细节上提高可操作性;感悟之二是“以人为本”理念具象化,感悟之三是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更深的认识。
2012 Vol. 20 (1): 65-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2012 Vol. 20 (1): 69-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
2012 Vol. 20 (1): 70- [摘要](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
2012 Vol. 20 (1): 72-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