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晓瑛;宋新明;陈功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今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001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始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并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切入点,旨在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生命早期的健康潜能.生命早期的健康和发展对人一生的健康和发展、对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有着重大影响,而胎儿期和儿童早期尤为重要.
2005 Vol. 13 (8): 452-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146
)
-
张正国;王博识;史学敏;唐国华
20世纪90年代初,吉林省提出的"三结合"经验,对推动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彰显"三结合"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底吉林省在整合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赋予"三结合"以新的内涵,突出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受到了广大计划生育干部和育龄群众的欢迎,给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005 Vol. 13 (8): 457- [摘要](
4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3
)
-
2005 Vol. 13 (8): 461-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胡晓玲
吉林省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05年7月22~23日在长春市召开.全省各市、州政府计划生育工作分管领导、省及部分县(市、区)计生委主任参加了会议.国家人口计生委张维庆主任、王国强副主任及有关司局领导,省内外人口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2005 Vol. 13 (8): 461- [摘要](
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2005 Vol. 13 (8): 462- [摘要](
3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毕桂荣
2005年6月12~17日国家优质服务项目国际顾问西蒙斯教授及项目办主任等一行五人对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的"三结合、五关爱"活动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项目专家先后听取了当地工作情况的汇报,考察了县(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召开了群众座谈会,还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走访."五关爱"活动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使项目官员及在场计划生育干部深受感动.项目专家对优质服务理念及三元结构的现场讲解,使在场人员对优质服务的目标、活动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005 Vol. 13 (8): 462-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罗铭忠
2005年6月7日,山西省卫生厅、人口计生委、科技厅、公安厅、监察委员会、省军区后勤部联合召开了山西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视频会议,为全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拉开序幕.
2005 Vol. 13 (8): 462-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张妮
2005年5月14~17日,青岛市人口计生委举办了为期4天的"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技巧"师资培训班.培训通过参与式、集思广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强调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主要讲授计划生育有效综合咨询的一系列技巧特别突出讲解了REDI和GATHER两个咨询理论框架.
2005 Vol. 13 (8): 463- [摘要](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颜坤
2005年5月10~15日重庆市首届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基本技能竞赛护理组、医技组复赛分别在我市六个片区进行.全市共有35个区县代表队、102名选手参加了复赛,通过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两大项目的激烈角逐,产生团体优胜队18个,个人优胜奖18人.
2005 Vol. 13 (8): 463- [摘要](
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刘章清
2005年6月,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下发了<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的通报>,授予夷陵区等14个计划生育服务站为2004年度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称号.这是我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以来被表彰的第二批县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目前,全省已有34个县(市、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达到省级优质服务站标准.
2005 Vol. 13 (8): 463- [摘要](
2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武俊青;史远明
目前,中国虽已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近10年,但对优质服务的内涵、知情选择的理念以及咨询的重要性仍需要不断的强化,对服务提供者应进行反复的知情选择理念、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的培养,并且需要持久的培训.同时培训的方式方法均需要不断的科学化、正规化,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态度、知识和技巧是咨询服务的三要素,对其含义的深刻理解需要不断地研讨.2004年,在中国一些地区率先开展了"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咨询培训",以探讨新的培训方法和模式,提高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如何保证培训的进行是项目培训之前应该探讨的问题.
2005 Vol. 13 (8): 464- [摘要](
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
王磊光;邱毅;于建春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肩负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生育、节育、不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的重任,其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群众生命、生活、生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选取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中下水平的某市,调查了其6个县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他们的管理、体制、制度、人员、设备、资金、资质、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状调研,并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摸索出有利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生存、发展及服务能力提高的管理与运行模式,满足群众需求,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2005 Vol. 13 (8): 465- [摘要](
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57
)
-
张树成;贺斌;任彤彤;王介东
精子做为男性配子,是父代遗传信息的载体.精液质量关系到人口素质、生殖健康水平和种族的延续.近几年,有关环境质量变化与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相关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术界和公众的一项新的社会热点问题.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中国男性生殖资源数据库"课题已启动.数据库建立的首要工作,是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一支国家级的专业监测网点和技术队伍,通过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不同地区的汉族和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族等人口数量前10位的少数民族男性精液质量测定,建立我国男性精液质量及相关生殖数据的"国家种族数据"基础值,为我国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005 Vol. 13 (8): 468-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139
)
-
丁菊红;丁婉华;刘晓龙;邵凡
目的: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家长掌握性知识的情况以及对青少年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态度.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9个项目点的7 055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67.9%的家长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必要的,40%认为由母亲来谈性教育比较好,70%同意孩子阅读有关性方面的书籍,并且认为这是理想的教育方法,而>90%的家长不会主动替孩子购买性科学的书籍;家长对性病艾滋病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63.3%,只有20%的家长了解手淫问题;>90%的家长会阻止孩子看色情录相,反对孩子在学校期间谈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家长为87.6%和62.4%.结论:性教育进入家庭,在江苏省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005 Vol. 13 (8): 471-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
田爱平;高博;刘丹萍;曹力
目的:评价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活动对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知情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避孕行为等影响.方法:在四川省兴文县的2个乡开展持续1.5年的、以社区为基础、20~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为对象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活动包括组织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像带、组织讲座、面对面的宣传和开展同伴教育,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使用、原理、优点、缺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干预后避孕方法使用率及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均高于干预前;避孕方法使用的最终决定者由干预前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转变为干预后为本人.结论:集知识、信息、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干预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她们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
2005 Vol. 13 (8): 474- [摘要](
5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6
)
-
邹晓平;杨丽;秦红;武俊青;李文英;肖彩琴;周维谨;高尔生
目的:研究慢性低剂量接触有机磷农药对男性生殖机能影响.方法:筛选161名男性为有机磷农药暴露组,161名为非暴露组,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外生殖器检查和精液样本的采集和测定.结果:发现长期接触小剂量有机磷使精子密度明显下降,精子密度暴露组为76.0±84.8×106/ml,非暴露组为100.0±56.4×106/ml(P=0.0059);农药与精子质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暴露组精子质量明显下降,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暴露组的性欲降低,性交次数减少.结论:本研究发现农民因防护不当、长期小剂量接触有机磷农药可导致生殖机能下降,因此要加强农村农药中毒的防治工作,杜绝慢性中毒事件发生,保护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005 Vol. 13 (8): 476- [摘要](
46
)
HTML
(1 KB)
PDF
(0 KB)
(
140
)
-
裴泓波;白亚娜;刘东海;方惠娟;黄敏;赵迟;屈燕;胡晓斌;殷小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抗生素应用现况,为生殖道感染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四所医院(1所省级专科医院、3所省级综合医院)2003年度女性生殖道感染住院病历,查阅医嘱、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女性生殖道感染住院病例抗生素使用率100%,使用品种52种,使用频率居前3位者为甲硝唑(38.25%)、头孢噻肟钠(13.51%)、环丙沙星(11.64%).首次用药抗生素使用率100%,使用品种41种,使用频率居前3位者为甲硝唑(31.99%)、环丙沙星(26.80%)、头孢噻肟钠(21.04%);抗生素联合用药占36.17%,且专科医院较综合医院高(P<0.0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97.19%)为主;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形式多样,其中以给药次数过少(54.71%)、联合过多(17.05%)、配伍不当(12.94%)较为突出;无药敏选药率达84%~100%.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率高,用药种类选择范围集中;药敏试验率低;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需严格规范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高用药水平,促进妇女生殖健康.
2005 Vol. 13 (8): 479-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139
)
-
徐红;姚明霞;汪春英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2~16周引产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260例孕12~16引产的效果和副作用,并与依沙吖啶引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引产成功率98.8%,显著高于依沙吖啶引产85.8%,产程较依沙吖啶引产缩短,出血量和胎盘滞留率显著降低.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2005 Vol. 13 (8): 482- [摘要](
4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
顾向应;赵璐;范庆春;郝清香
目的:探讨含铜IUD腐蚀性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对官腔内放置不同年限的TCu220C IUD进行电子称重及表面铜套腐蚀情况的观察测定,并对放置IUD 10年以上的妇女子宫内膜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IUD铜套缺失腐蚀情况越明显,但TCu220C IUD使用>15年,仍有残留铜套位于T型支架上;内膜表面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发育与月经周期时相同步,无异型,间质细胞发育与月经周期不同步.带器时间越长,内膜腺体数目越少,纤维化越严重.所有内膜均未发现癌变及癌前病变.结论:TCu220C IUD可超长期使用,失重法统计出来的数据,对进一步进行含铜IUD腐蚀性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进一步证实TCu220C放置15年是安全的,但有症状时应取出.
2005 Vol. 13 (8): 484- [摘要](
46
)
HTML
(1 KB)
PDF
(0 KB)
(
149
)
-
袁海斌;王利;蒋娅先;李兵;黄涛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与小儿脑性瘫痪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8~10月对湘潭地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多胎妊娠脑性瘫痪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0~7岁儿童179 895人,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385例,患病率2.14‰.其中双胎850例,确诊小儿脑性瘫痪16例,患病率18.82‰;三胞胎96例,确诊小儿脑性瘫痪为9例,患病率93.75‰.患病率之比三胞胎:双胞胎:单胎=43.08:8.19:1,经统计学处理,妊娠胎数与脑瘫发生率呈指数线性关系,R2=0.99,接近于1,b=0.835>0,表明妊娠胎数与脑瘫患病率高度正相关.结论:多胎妊娠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较单胎显著增高,加强多胎妊娠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可以减少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
2005 Vol. 13 (8): 486-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27
)
-
林农;曹小明;张维嘉;王丽媚;李春华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长效、简便、经济、安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避孕方法,但其副反应如月经不规律、腹坠、腰痛,以及脱落率高等,常导致续用率低.吉妮IUD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无支架IUD,可随宫腔任意弯曲,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由于其特殊的固定方式,可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有资料表明,与TCu220C IUD相比,放置吉妮IUD不会因宫腔宽大、宫颈口松弛而易位、脱落[1].本文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与经间期放置吉妮IUD的副反应、脱落率、妊娠率、续用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88- [摘要](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48
)
-
管瑞梅;赵录娟;王芳萍;王成燕;赵丽英
子宫后倾后屈称为子宫后位,多因支持组织损伤、分娩或剖宫产损伤、炎症粘连牵拉等所致,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放置MCu IUD时,可因子宫位置过度倾屈而使置器困难.本站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共对26例后位子宫置器困难者应用改良法顺利放置成功,现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89-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140
)
-
王县;孙超英;杜艳;王金兰;马小云
继发不孕是妇科常见病,为了解滨州市育龄妇女继发不孕现状及可能引发原因,对全市范围内2 166例继发不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检查,寻找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治疗和生育指导.本文对其不孕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2005 Vol. 13 (8): 490-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
张亦心;任丽娟;张素芝
人工流产术是意外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目前国内多采用负压吸引术,其方法简便,安全性强,流产效果好.在以往的人工流产手术中一般不采用麻醉和软化宫颈的方法,受术者需忍受扩宫和吸宫的痛苦,部分受术者还有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可能[1],给受术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心理压力.为减少受术者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本所自2001年12月~2005年3月对2 457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对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92-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148
)
-
刘晓虹
笔者自2004年12月~2005年2月在妇科门诊工作期间,接诊了3例异位妊娠患者,该3例患者均在早孕期行B超检查,诊断为早期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又发现异位妊娠而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93-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134
)
-
胡满高;章晓云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道良性肿瘤,它严重威胁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年来随着无创手术的发展,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受到挑战,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尤其是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此类手术的报道仍集中在大城市医院[1~4].我国众多妇女居住在农村,因而探讨取得医疗执业许可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阴式大子宫切除的意义更加深远,本站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两年内共行TVH 30例,现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94- [摘要](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39
)
-
程美岭;丁玉庆
输精管结扎术后自发性再通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但输精管再通后二次结扎术式无规范模式,常致结扎手术失败,且术后并发症多,复诊率高.自1997年2月以来,笔者采用阴茎背侧根部(耻骨联合中点)径路施行输精管再通后二次结扎术,每获成功.现整理120例,总结如下.
2005 Vol. 13 (8): 495- [摘要](
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5
)
-
夏秀丽;张秀清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妇女不孕诸多因素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女性不孕病因的1/3.1988年澳大利亚皇家妇女医院Rosch和Thurmond医师首次采用介入放射学的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SSG)和再通术(FTR),提高了输卵管阻塞诊断和再通成功率.本院自1998年8月以来用Cook公司生产的真空间轴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装置对26例不孕症者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96- [摘要](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
王迎欣;王键
本文总结分析82例水囊引产在急需终止高危妊娠中的作用,临床显示其独特的优势,为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引产方法,不应摒弃.
2005 Vol. 13 (8): 497-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144
)
-
龚磊
宫内妊娠物残留多为不全流产、手术流产、药物流产后发生的胚胎或蜕膜组织残留.近年来由于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宫内妊娠物残留的病例明显增加,同样手术流产及自然流产后也存在宫内妊娠物残留的危险.对宫内有大块妊娠物残留患者,由于流产后短期内即出现较多量的阴道流血伴有阵发性腹痛,多采用刮宫术治疗,病程较短.而对于少量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由于阴道流血少,无明显腹痛,加上惧怕手术而不到医院就诊,往往伴有持续或断续阴道流血,病程较长,易导致宫内感染,残留妊娠物和宫壁粘连机化,治疗困难,最终仍需刮宫治疗,受术者痛苦大,易感染,甚至导致医疗纠纷.近一年来笔者采用药物刮宫治疗少量宫内妊娠物残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498- [摘要](
32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
罗新华;李弋;王挺;王革新
弓形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向全身,可致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孕妇感染弓形体后,虫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流产、畸胎或胎儿死亡.弓形体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的损害仅为一局部表现,因其感染导致的不育长期未受到重视.
2005 Vol. 13 (8): 500- [摘要](
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0
)
-
刘四芹;张屏山;李银海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已出现了发育异常,出生后用肉眼可见或辅助技术诊断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它包括先天畸形在内的所有出生异常的疾病[1].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9.60/万,每年约30~40万缺陷新生儿出生,神经管畸形(NTDs)发生率23.96/万,位居世界第一位,是造成胎儿和婴儿死亡及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2].
2005 Vol. 13 (8): 501- [摘要](
3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
谷学英;刘志强;张玲华;牛向兰;刘敏
滴虫性阴道炎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性伴侣常同时感染,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公共设施传播给他人,严重危害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本所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调所联合对育龄妇女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2005 Vol. 13 (8): 502- [摘要](
32
)
HTML
(1 KB)
PDF
(0 KB)
(
144
)
-
张春红;刘志美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正在积极围绕避孕节育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等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形势同时也赋予计划生育护理人员新的使命和责任,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的挑战,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5 Vol. 13 (8): 503- [摘要](
5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7
)
-
徐本英
做好村级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是实行村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山东省曲阜市加强村级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和有效利用,为村级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了良好环境.
2005 Vol. 13 (8): 504- [摘要](
2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王克华;陈子江
卵泡被一层颗粒细胞包绕阻滞于减数分裂Ⅰ期,这种生殖细胞体细胞单位叫做卵泡,以后经过一系列成熟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生长、颗粒细胞增生以及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阶段,完全成熟的卵泡释放出卵母细胞,进入生殖管道受精、形成胚胎并进一步发育成胎儿.成年女性在生殖年龄持续存在这个过程,直到卵泡耗竭终止,这时卵巢发生衰老,在人类形成绝经[1].在女性一生中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卵母细胞生长、排卵、受精,大部分卵母细胞走向闭锁退化,如在中孕期女性胎儿大约有7×106的生殖细胞,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卵巢内生殖细胞仅保留大约1×106,在青春期及成年阶段卵母细胞数目持续减少,到绝经过渡期卵巢内仅发现大约几百个退化的卵母细胞.妇女在她的成年期大约可以排400个卵母细胞,显然99.9%的卵母细胞发生了退化[2,3].
2005 Vol. 13 (8): 505- [摘要](
34
)
HTML
(1 KB)
PDF
(0 KB)
(
143
)
-
石一复;李娟清
子宫颈可出现发育异常、炎症、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宫颈上皮细胞异常、上皮内肿瘤、宫颈癌、肉瘤、转移性肿瘤、损伤等多种疾病和情况,而炎性疾病在整个子宫颈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妇女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也可与其他宫颈疾病并存,还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密切相关.所以必须重视宫颈炎症性疾病的诊治和随访.
2005 Vol. 13 (8): 507- [摘要](
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
包晓霞
人口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性问题,人口问题的特征具有时空的规定性.就中国而言,人口问题的性质、特征及其变迁,是计划生育调整、发展、变化的基本依据.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制度化的社会系统,必须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变化保持灵敏的适应性.作为多年从事计划生育管理的高层决策者,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维忠同志编撰的<欠发达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与研行究>一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层次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关系的视角:从计划生育的角度去审视、评价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人口问题的社会性、特殊性、时空限定性,都从这一视角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现,特别是中国政府用于解决人口问题的计划生育制度安排,在解决特定背景下的人口问题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决策者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与决策过程,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系统的论述.
2005 Vol. 13 (8): 510- [摘要](
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