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帆
在新春来临、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向全国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2007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年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按照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 Vol. 16 (1): 4- [摘要](
3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李斌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斌过去的十年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中,相继出台两个中央<决定>,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现人口计生委更名,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实施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办成了多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08 Vol. 16 (1): 5- [摘要](
4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王博识;胡晓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充分反映体察民情,注重民本,尊重民意,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
2008 Vol. 16 (1): 9- [摘要](
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张晓毅
2007年12月5~6日,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在焦作市召开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现场会.会议传达贯彻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全面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交流了焦作市出生缺陷预防试点工作经验,现场参观了修武县、博爱县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会议还邀请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马旭副所长作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报告.
2008 Vol. 16 (1): 11- [摘要](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唐立新;文任乾;王奇玲;马春杰;江芳;唐运革;庄嘉明
以生殖力保存和预防疾病为目的,建立大型冷冻贮存库,分类冻存男性生殖细胞和组织,包括:精子、睾丸组织以及精原干细胞,并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包括睾丸组织冷冻及原位和异位自体移植、精原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低温保存、精原干细胞生精小管内移植,从而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男性生殖细胞/组织库,可能成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
2008 Vol. 16 (1): 12-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周晓波
婴幼儿时期是心智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引导家长早期关注婴幼儿心智发展,发现影响孩子心智发展的前兆表现(心智问题),及早纠正,对婴幼儿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市长宁区人口计生委与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联合开展婴幼儿心智健康状况研究和干预.
2008 Vol. 16 (1): 14-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王小平;杨硕硕
为进一步提高辽西北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市)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更好地向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辽宁省人口计生委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202医院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辽宁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百名人才"工程.
2008 Vol. 16 (1): 14-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李练兵;童琦;何杨;刘鸿;马明福;李新生;吕静
目的:为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有效的推广模式与机制.方法:以重庆市铜梁县和忠县为示范县,根据基线调查和技术筛选,确定本地区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通过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实现县、乡、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结果:采用三种模式在2个示范县分别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各10项,一年推广使用19037例.结论:围绕政府需要与群众需求,通过政府的免费服务平台,有序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推广适宜技术效果显著.
2008 Vol. 16 (1): 15- [摘要](
4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刘启明;袁彦玲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健全、数据收集比较完整的发展中国家活产婴儿可识别的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约为2%~3%[1],发达国家出生缺陷的总监测发生率约为4%~5%,不同地区波动于4.7%~6.9%之间[2].但由于世界各地出生缺陷监测的方法、疾病的种类、诊断水平和覆盖面差别很大,各地监测所得到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时缺乏可比性.
2008 Vol. 16 (1): 18-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董琳;董敬
目的: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对科技信息的认知和需求,为队伍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80名科技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主要来自基层,对科技期刊认识和阅读情况较好;主要的信息来源为书报刊,喜欢从书报刊和互联网了解科技信息;学习方式以培训和进修为主要愿望;近70%人员有能力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但利用数据库查找文献比例很低.没时间、缺乏选题及资料是写论文的主要困惑.结论:重视并加强信息资源环境建设,提高科技人员信息素质,重点加强信息能力培养,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2008 Vol. 16 (1): 22- [摘要](
4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车焱;丁勇刚;李敏;王鹤云;韩耀玲;胡小良;张妍;王倩;赵丽娜;于红;朱荫莲;周维谨
目的:了解和评价深圳市不同服务系统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流产服务状况.方法:选择该市计划生育和卫生6家不同等级流产服务机构,采用现场观察和深入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了解相关设施设备、服务规范、服务记录状况以及流产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各家机构设施设备良好,但部分机构手术室和观察室不能满足流产妇女隐私保护和舒适性需要.流产妇女基本能够知情后选择流产方法,但术前血常规和阴道分泌物检查存在一定的医患分歧.多数机构药物流产的有效性偏低(<91.7%),服务记录的内容和完整性尚有一定欠缺,医患交流不足,避孕服务缺乏积极主动.卫生机构流产妇女量经常超出其基础设施承受能力,技术人员相对不足,而计划生育机构流产妇女较少,服务资源利用不充分.结论:要加强机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流产优质服务的意识,特别要加强被服务者隐私保护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有必要积极探讨药物流产有效性偏低的原因,合理分流服务对象,提高计划生育机构流产服务资源利用率.
2008 Vol. 16 (1): 26- [摘要](
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张玉凤;张开宁;罗迈;刘湘源
目的:了解昌都地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定量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妇女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都极低,住院分娩率<20%,新法接生率<50%.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行为的因素包括经济、交通、文化和传统习俗以及医疗机构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等.结论:该地区孕产期保健状况亟需改善,建议调整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加强服务系统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调整服务方向和改善服务方式.
2008 Vol. 16 (1): 29- [摘要](
5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
黄明孔;季明勇;唐永军;孟衍建;兰君
目的: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分析男性和女性感染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门诊675例疑似或需排除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或粘液脓性宫颈炎(MPC)的患者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支原体的感染占53.2%(202/380),女性占55.3%(163/295).在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中,仅强力霉素在高度、中度敏感和耐药的比例分布上,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两性支原体的感染率,无论是单一解尿支原体(Uu)感染、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或是Uu和Mh混合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司巴沙星、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8种抗生素的敏感度,两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008 Vol. 16 (1): 32- [摘要](
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王华云;张阳;万兰;杨慧芝;周奕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舌下含服的药物流产效果.方法:将240例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停经≤49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口服米非司酮2天,每天3次,每次25mg,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组Ⅰ),或者舌下含服600μg(组Ⅱ)以终止妊娠.结果:总体完全流产率为91.7%,组Ⅰ为90.O%,组Ⅱ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全流产率为5.42%,Ⅰ组6.67%(8/120)高于Ⅱ组4.17%(5/1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失败率为2.93%,其中组Ⅰ为3.33%(4/120),高于组Ⅱ2.53%(3/120),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52.5%,组Ⅰ为86.7%(104/120),高于组Ⅱ18.3%(22/1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组Ⅰ从应用米索前列醇至孕囊排出时间为5.27±1.78h,高于组Ⅱ3.72±1.53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组Ⅰ终止早孕的不全流产率和失败率均高于组Ⅱ,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Ⅰ终止早孕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应用米索前列醇至孕囊排出时间高于和长于组Ⅱ,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较好终止早孕的用药方法.
2008 Vol. 16 (1): 34- [摘要](
4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王富春;刘启榆;林华;谢步东;王忠;杨伟;罗海燕;廖丽萍
目的:观察自制输卵管再通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输卵管再通器械,对造影显示为单侧输卵管不通20例和双侧输卵管不通35例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输卵管插管成功率100%,近端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8%,中远段输卵管再通成功率69%,术后随访1年正常妊娠率38%.结论:自制输卵管再通器械结构合理,对于输卵管性不孕具有很好治疗价值.
2008 Vol. 16 (1): 36- [摘要](
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李学付;黄芳;王淑云;姜淼;韩士广;郭廷超;鄂伟;边超英;冯文霄;刘树君;董历明;韩维田
目的:探讨DAZ基因突变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及表型特征.方法:筛选无明显诱因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及少精患者,首先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进一步在AZFa、AZFb、AZFc和AZFd区域均匀选择缺失高发位点排除缺失,设130例正常男性与10例女性做对照,对DAZ1~4基因进行突变性研究.包括DAZ1~4共缺失性研究和基因内点突变研究.选择同时存在于DAZ1~4基因内部的STS位点sY587,结合其PCR扩增产物中DraI酶切位点的差异判断DAZ1~4共缺失情况;选择DAZ1~4高度同源保守的1~6外显子、接头以及上下游调控区域,采用:PCR-SSCP、限制性酶切(RFLP)、PCR产物测序以及特异性基因型nest相结合方法对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设sY14(SRY)基因作为阳性内参照.结果:经筛选得到80例先天非梗阻性无精与20例少精病例,所有患者及男性对照sY14(SRY)检测均为阳性,女性对照均为阴性;共发现16例DAZ共缺失患者,发生频率为20%;无精患者11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1例和10例;少精患者5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2例和3例;分别在3个不同患者的DAZ1的第2、4内含子发现3个变异位点,DAZ基因的调控序列、外显子及接头处未发现突变,而在130例正常对照中未见缺失及变异发生.结论:DAZ基因缺失是引起男性生殖异常的主要原因;共缺失的部位及长度与表型的严重程度未见相关性;基因组比较确定DAZ1第2内含子第64碱基处发杂合变异G→A为新的变异,是否是新的SNP位点、是否能够造成无精或少精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DAZ基因突变发生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8 Vol. 16 (1): 38- [摘要](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王婕;赵丽萍;刘肖曼;崔亚伟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LE,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与CC组比较,血清中hCG注射日LE组E2水平较低(P<0.05),子宫内膜较厚(P<0.05),但直径>17mm卵泡数日无明显不同(P>0.05),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LE用于PCOS促排卵治疗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利于妊娠.
2008 Vol. 16 (1): 42- [摘要](
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姜玉娟;郎晓多;张健光;娄若康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主要补救措施,但其所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及心理创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殖健康.为了让广大育龄妇女了解人工流产原因及对健康的影响,对我院2005年2~10月接受人工流产的303名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
2008 Vol. 16 (1): 44-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王嘉莉;孙艳梅;曹立幸;张春玲
传统治疗子宫肌瘤方法以手术为主,而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使非手术治疗越发受到关注.药物治疗虽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本科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用中药消症散结、益气补血法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肌瘤,缓解子宫肌瘤所致贫血,取得一定的效果.
2008 Vol. 16 (1): 45- [摘要](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佐满珍;李海荣
子宫瘢痕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少见类型,发生率约为1/1800~1/2 216次正常妊娠[1],占异位妊娠的6.1%,52%发生在剖宫产后,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早期不易发现,常给予不恰当的治疗,导致不良后果.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46- [摘要](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李映桃;李辉;李伟明;冯志毅
清宫术导致子宫穿孔且并发肠梗阻、肠坏死等危及生命的急腹症罕见,现将本院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48- [摘要](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刘继普;马建玲;石磊
反复自然流产(RAS)是一种常见妊娠并发症,在优生遗传咨询门诊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本文对在本站就诊的反复自然流产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2008 Vol. 16 (1): 50-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杨凤华;李艳红
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是防止术后感染,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优选出快速、简便、效果好的空气消毒方法,本文对目前常用3种空气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法、过氧乙酸喷雾法、甲醛熏蒸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51- [摘要](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韩敏
为观察GyneFix IN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笔者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将其与临床应用多年、效果肯定的MLCu IUD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52- [摘要](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
孙冬波
含铜活性宫内节育器(IUD)在国内推广多年,避孕效果较好.本站于2002年6月~2006年12月,随机比较了GyneFixIN IUD、MCuIUD、MLCuIUD使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54- [摘要](
1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
赵荀;马晓骝;张志红
笔者于1999年1~12月对465例月经间期及155例人工流产后要求置器者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至2006年12月已完成7年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8 Vol. 16 (1): 55- [摘要](
2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施元;韩锡萍;顾菊萍
资料:咨询者,女,26岁,结婚4年,习惯性流产,G3P0.因停经11周,阴道少量出血10天,3天前阴道流血增多,伴小腹阵痛来本站咨询检查.其表型正常无任何不良家族史.自诉月经规律(4~5/25~30天),经量正常,无痛经,以往自然流产均发生在妊娠12周左右.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为46,XX,其配偶染色体核型为46,XY,t(4;9;8)(q27;p24;p21),属一罕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经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顾问夏家辉院士、戴和平教授鉴定为世界首报见图1.
2008 Vol. 16 (1): 57- [摘要](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杨惠林
资料:女,42岁,G2P1.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反复疼痛10余年,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平时月经规律(5~6/28~30天),经量较多(每次用卫生纸4包),无痛经.17年前足月剖宫产1胎,近10年来渐发现下腹部切口处长出一包块,触痛明显,尤以经期为甚.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脉搏正常,心肺功能正常.下腹正中有一长约8cm的纵形切口疤痕,疤痕近耻骨端皮下可扪及一5cm×4cm的质硬包块,不活动,触痛明显.
2008 Vol. 16 (1): 58- [摘要](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李红彩;付曙光
输卵管阻塞引起女性不孕在不孕症人群中占有较高比例,且随着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药物流产、宫腔操作次数增加等因素,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西医对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的治疗,大多是在传统通液的基础上采用内窥镜插管复通,或经腹手术进行输卵管粘连松解、重建等,但术后易复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少,并能在用药同时兼顾其他不孕因素,而且费用低廉,患者乐于接受,现综述如下.
2008 Vol. 16 (1): 59- [摘要](
5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康红;夏蓓
口服避孕药(OC)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受益妇女已过数亿,成为高效、简便、经济而倍受青睐的避孕方法.口服避孕药的有效率几乎近100%,其实际应用中的意外妊娠率仅为0.0~0.4/每百妇女年,使妇女主动掌握生育意愿,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除避孕外,口服避孕药还有许多近期或远期的有利于健康的作用.
2008 Vol. 16 (1): 61- [摘要](
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
2008 Vol. 16 (1): 64- [摘要](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