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学报最新论文信息

杂志订阅

摘要目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年 18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0-01-21

论文
江帆

岁月流金,盛世丰年.值此新春之际,我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向全国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向<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的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2010 Vol. 18 (1): 4- [摘要]( 35 HTML (1 KBPDF (0 KB)  ( 2 )

宋向菁;彭林;张开宁;吴尚纯;周宇;周洁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长效、可逆、简便的避孕方法,使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随着国家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工作的推进,IUD使用率仍呈上升趋势,占育龄妇女采用避孕措施的51.0%[1].

2010 Vol. 18 (1): 5- [摘要]( 38 HTML (1 KBPDF (0 KB)  ( 196 )

郑立新;赵文忠;张清健;庄俊义;李一鸣

居高不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严重影响着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恢复强制性婚前检查(以下简称"婚检")的呼声日渐高涨.

2010 Vol. 18 (1): 8- [摘要]( 33 HTML (1 KBPDF (0 KB)  ( 204 )

陆海音;陈云雁;张明秋;游顶云;李江川;速存梅;宋向菁;白双勇;葛争鸣;王建兰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绝育术前瞻性研究,分析绝育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预防干预、诊断干预形成多环节的综合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绝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干预组、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88%、4.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远期并发症干预组、对照组分别为1.05%、0.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与妇女年龄、痛经史、人流或流产/产后手术、既往患有妇科病史、输卵管取管指板法、输卵管折叠结扎切断法、术中提管困难等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是干预组的7倍;采用输卵管折叠结扎切断法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输卵管抽芯近端包埋法的50倍;既往有妇科病史的妇女并发症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4倍.结论: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年龄>35岁、既往有妇科病史等),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并谨慎手术.建议输卵管绝育取管采用吊钩法.输卵管绝育术术式采用并严格执行抽芯近端包埋法.

2010 Vol. 18 (1): 10- [摘要]( 45 HTML (1 KBPDF (0 KB)  ( 192 )

贺宪民;张群;杨琦;郑菲破;有凤芝;劳海红;金曦

目的:探讨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间的关联性,及在部分中国女性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孕期叶酸补充和风险监测.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与NTDs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并在中国的北方(山东、河南)和南方(四川、海南)地区进行了1 017例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C型的比值比为3.35(95%CI:1.39~8.13),TT型在北方和南方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7.35%和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HFR A1298C和MTRR A66G虽然从生物学机制上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尚需进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结论:基于MTHFR和MTRR多态性检测的孕期叶酸补充指导和监测将是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

2010 Vol. 18 (1): 13- [摘要]( 65 HTML (1 KBPDF (0 KB)  ( 183 )

李素春;冯苗;潘萍;俞顺明;钟志勇

目的:观察聚乙烯输卵管栓抗生育效果、置栓后组织学改变和取栓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将31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放栓组(n=29)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对照组(n=2)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6、12个月后观察避孕效果,并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取栓后观察兔受孕情况.结果:对照组2例新西兰兔均受孕,妊娠率100%;放栓组29例放置避孕栓3个月,3例脱落(脱落率10.4%),余26例栓位置正常兔未受孕,避孕成功率达100%.6例观察6个月,3例观察12个月均未受孕.光镜下大部分放栓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皱襞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无明显病理异常.电镜下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取栓后妊娠率为100%.结论: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可能是一种避孕有效的、可复性好的输卵管避孕器具.

2010 Vol. 18 (1): 19- [摘要]( 37 HTML (1 KBPDF (0 KB)  ( 179 )

程露阳;杨松鹤;孙铁成;王小强;于和鸣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子宫组织提取物的双向电泳分离条件.方法:机械匀浆法制备子宫组织总蛋白提取物,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样品及不同pH范围的固相梯度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结果:经丙酮沉淀处理的提取物在pH 5~8范围的固相梯度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可获得分辨率清晰和重复性较好的二维图谱.特别是在高分子量蛋白区域得到独立清晰的蛋白质斑点.结论:通过建立并优化双向电泳分离条件,为进一步分析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子宫蛋白成分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0 Vol. 18 (1): 23- [摘要]( 48 HTML (1 KBPDF (0 KB)  ( 176 )

余国斌;于玉领;赵东;沈琼;李天太;张秀军;王国颖;王海;胡珏;孙业桓;付克勤;顾春蕾;李成福;陶芳标;周晋源;叶冬青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现况,为制定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保证市级代表性基础上,分层、整群抽取53 652名18~49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先集中后入户的调查方式进行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盆腔和乳腺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58.1%,主要为宫颈糜烂(35.3%)、宫颈肥大(24.3%)、细菌性阴道病(12.0%)和各种阴道炎(9.1%),宫颈癌的患病率为0.1%.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10.7%,其中乳腺增生症患病率最高(9.4%),其次为乳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分别占0.6%和0.5%,乳腺癌的患病率为0.0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妇女及丈夫年龄为30~44岁、职业为农民、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为>8 000~10 000元、月经初潮年龄为15~16周岁、月经周期≤24天、经量中等、痛经、初产年龄≥25周岁、总生育次数≥2次、产后超过2个月开始性生活、采取避孕措施、无引产和流产史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将生殖健康促进计划纳入各级政府规划,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2010 Vol. 18 (1): 27- [摘要]( 40 HTML (1 KBPDF (0 KB)  ( 192 )

申芫子;李哲刚;潘干华;郑立新;黄勇;刘国先

目的:调查佛山市新婚人群中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集佛山市南海区35 980例新婚育龄人群外周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为血液学表型初筛阳性指标.对其中3 003例表型阳性和1 749例表型阴性样品进行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型分析.结果:育龄人群中常见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8.85%;检出常见α-地贫基因型频率依次为5.431%(- -SEA/αα)、2.475%(-α3.7/αα)、0.807%(-α4.2/αα);常见α-地贫基因的基因频率依次为2.76%(- -SEA/)、1.31%(-α3.7/)、0.43%(-α4.2/);常见α-地贫临床类型的发生率依次为3.28%(静止型α-地贫)、5.48%(标准型α-地贫)、0.09%(血红蛋白H病).结论:本文总结了佛山市新婚育龄人群中α-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等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开展优生工作和制定α-地贫预防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010 Vol. 18 (1): 31- [摘要]( 43 HTML (1 KBPDF (0 KB)  ( 174 )

简念梅;李永波;冯玲;辛丽梅;钟春琍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原发不育症的患病率及基线资料,为深入进行不育症专题研究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现况调查,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9个市(州、地)中20个乡(镇),抽取女方年龄15~49岁已婚育龄夫妇为调查对象.结果:共100 842对育龄夫妇入选,原发不育夫妇共1 051对.调查地区原发不育的平均患病率为1.04%.不育患者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诊率56.60%.结论:贵州省农村原发不育症的平均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不育患者多在不具备不育症诊治条件的机构诊疗,殆误病情,应整合计划生育和卫生机构力量为农村不育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服务.

2010 Vol. 18 (1): 33- [摘要]( 40 HTML (1 KBPDF (0 KB)  ( 179 )

杨罗;李响;金涛;罗琳;袁放;范钰;熊子兵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生殖避孕知识等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内8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9岁,有过性行为28.2%,男生约为女生的两倍(χ2=131.791,P<0.001);男生的性态度较女生开放(χ2=64.441,P<0.001),而生殖避孕知识知晓率却低于女生(χ2=25.475,P<0.001);大学生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22.5%(χ2=15.957,P=0.001),男生低于女生;女生有过人工流产比例9%.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性知识知晓率低,安全意识淡薄,男女生间差异较大,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干预以及教育.

2010 Vol. 18 (1): 36- [摘要]( 43 HTML (1 KBPDF (0 KB)  ( 176 )

杜丽辉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内节育器(IUD)尾丝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放置有尾丝IUD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率,并与放置无尾丝IUD妇女进行比较.结果:放置IUD 1年,置入无尾丝IUD者和有尾丝IUD者的宫颈糜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放置IUD 3、5和8年,置入有尾丝IUD宫颈糜烂发生率高于无尾丝IU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IUD1、3、5和8年,置入无尾丝IUD者和有尾丝IUD者的宫颈糜烂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丝刺激可能是置入有尾丝IUD者宫颈糜烂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2010 Vol. 18 (1): 39- [摘要]( 47 HTML (1 KBPDF (0 KB)  ( 166 )

冯兰凤

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方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组,A组(100例):顿服氟康唑150mg,同时0.5g/L碘附液擦拭阴道外阴后,阴道内喷洒制霉素粉(制霉素片与葡萄糖粉按1∶2.5制成粉末),连用7d;B组(100例):0.5g/L碘附液擦拭阴道外阴后,阴道内喷洒制霉素粉,连用7d;C组(105例):顿服氟康唑150mg,同时每晚阴道放置复方莪术油栓1枚,连用7d.观察3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A、B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很快改善,停药7~14d、1个月和2个月复诊,A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0%、94.00%、93.00%,真菌转阴率分别为98.00%、95.00%、94.00%;B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00%、82.00%、81.00%,真菌转阴率分别为97.00%、90.00%、82.00%;C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91.42%、90.48%,真菌转阴率分别为95.24%、94.29%、91.43%.停药1、2个月复诊B组的临床有效率较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均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在医院用药优于自己用药;阴道用药联合口服用药远期临床有效率高于单纯阴道用药.

2010 Vol. 18 (1): 41- [摘要]( 43 HTML (1 KBPDF (0 KB)  ( 168 )

顾向应;王昕;李丽;吴尚为;魏蓉;吴尚纯

目的:观察臭氧液的杀菌作用,为制定臭氧液在临床上应用和操作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2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妇女,按阴道清洁度(Ⅱ度或Ⅲ度)分为2层,各6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采用12mg/ml的臭氧液(臭氧组)或0.5‰的碘附液(碘附组)冲洗阴道,对两组阴道样本细菌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臭氧组细菌计数及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检出率,与碘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阴道样本性状改善比例显著高于碘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臭氧液用于阴道冲洗能够达到碘附溶液冲洗的杀菌效果,且其在改善阴道样本的一般性状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

2010 Vol. 18 (1): 44- [摘要]( 39 HTML (1 KBPDF (0 KB)  ( 142 )

黄芳;边超英;李学付;赵宁;卢永平;冯文华;韩维田;姜淼

目的:对早逝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患者进行表型评价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和体检方法对家系进行调查,对存活并配合的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SCA1、SCA2、SCA3/MJD、SCA6及SCA7致病基因的CAG重复序列,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荧光标记引物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家系5代,目前共有14例发病,现患者仅存活4例,最早发病者信息不详,对其余13例进行表型评价.发病年龄33.5±7.71岁,病程11.6±4.03年,去世年龄46.0±7.16岁,遗传早现和遗传印记现象明显.对核心家系7例进行基因检测,5例为兄妹(包括3名患者),2例为其中2例患者的无症状未婚子女.3例患者SCA3/MJD致病基因ATXN3 CAG重复分别为72/29、74/29和73/29,2例患者子女分别为73/29和75/14,2例正常成员未携带异常重复突变,未发现SCA1、SCA2、SCA3/MJD、SCA6及SCA7基因中CAG突变性扩增.结论:ATXN3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异常扩增是早逝型SCA3/MJD家系致病原因,CAG重复在传递过程中极不稳定是否导致该家系患者早逝,还有待进一步证实.2例未发病成员携带异常突变基因,预测将来可能发病.

2010 Vol. 18 (1): 46- [摘要]( 38 HTML (1 KBPDF (0 KB)  ( 170 )

50 通知

2010 Vol. 18 (1): 50- [摘要]( 16 HTML (1 KBPDF (0 KB)  ( 2 )

张淳;张庆华

2006年3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了11例刮宫术后子宫穿孔并大网膜嵌顿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穿孔修补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0 Vol. 18 (1): 51- [摘要]( 38 HTML (1 KBPDF (0 KB)  ( 148 )

王娟;谢丹尼;何科峰;江秋;林秀;邓立

为了解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情况,笔者随访了1998年1月~2005年7月因输卵管结扎术后子女夭折,在本中心行输卵管吻合术妇女795例,随访率90.35%(795/912).并对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2010 Vol. 18 (1): 52- [摘要]( 40 HTML (1 KBPDF (0 KB)  ( 137 )

谈响;田业林

残角子宫妊娠因子宫先天畸形的特殊解剖结构,比其他异位妊娠更难诊断,容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的残角子宫妊娠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2010 Vol. 18 (1): 54- [摘要]( 40 HTML (1 KBPDF (0 KB)  ( 146 )

张耀;何玮;孙敏;李俊林

输卵管性不孕在不孕因素中占很高比例,在亚洲占不孕总数30%~40%[1],在我国其近年有增加趋势[2,3].本文对本院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输卵管病变分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2010 Vol. 18 (1): 55- [摘要]( 45 HTML (1 KBPDF (0 KB)  ( 134 )

赵洪福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常采用CO2激光治疗,但单纯治疗复发率较高.本文观察采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10 Vol. 18 (1): 57- [摘要]( 51 HTML (1 KBPDF (0 KB)  ( 209 )

覃艳玲

Dandy-Walker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畸形,发生率约1/30 000[1],其预后不良,多主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终止妊娠[2].本文回顾分析9例Dandy-walker综合征产前超声表现,以评价产前超声对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10 Vol. 18 (1): 58- [摘要]( 36 HTML (1 KBPDF (0 KB)  ( 133 )

曾兰;李运星;叶飞

人类精子DNA是人类遗传信息的载体,对后代的种族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与体细胞不同,人类精子的染色体主要被鱼精蛋白包装,其DNA双链紧密缠绕鱼精蛋白分子,而非围绕组蛋白形成紧密的环形结构,富含半胱氨酸的鱼精蛋白通过二硫键的交联使染色质进一步浓缩,从而增加了染色体的稳定性.

2010 Vol. 18 (1): 60- [摘要]( 34 HTML (1 KBPDF (0 KB)  ( 191 )

裴开颜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的编辑工作质量,总结编辑出版工作,制订并落实2010年度报道计划,2009年12月18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社召开了2009年度<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扩大工作会议,4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

2010 Vol. 18 (1): 63- [摘要]( 11 HTML (1 KBPDF (0 KB)  ( 4 )

2010 Vol. 18 (1): 64- [摘要]( 17 HTML (1 KBPDF (0 KB)  ( 3 )